內容簡介
剋格勃最新公開的檔案中,一個名叫尼娜的女性“政治犯”在少女時期的日記引起了人們的註意。日記顯然被內務人民委員會仔細研究過,其中用來作為證據指控她有罪的文字都已被用紅色的鉛筆劃出。她的父親因政治觀點不同而受到迫害,不是經常被捕入獄就是被流放到遠離莫斯科的地方,因此,尼娜偶爾會在日記中發泄自己的惱怒,日記中諸如此類的文字,都被當做了將她定罪的佐證……史書的特點在於提供一種嚴謹的概觀,但是一册如尼娜日記般末經潤色又坦誠的日記,卻用生動的即時性語言嚮我們講述了她曾經歷的生活點滴。
剋格勃最新公開的檔案中,一個名叫尼娜的女性“政治犯”在少女時期的日記引起了人們的註意。日記顯然被內務人民委員會仔細研究過,其中用來作為證據指控她有罪的文字都已被用紅色的鉛筆劃出。她的父親因政治觀點不同而受到迫害,不是經常被捕入獄就是被流放到遠離莫斯科的地方,因此,尼娜偶爾會在日記中發泄自己的惱怒,日記中諸如此類的文字,都被當做了將她定罪的佐證……史書的特點在於提供一種嚴謹的概觀,但是一册如尼娜日記般末經潤色又坦誠的日記,卻用生動的即時性語言嚮我們講述了她曾經歷的生活點滴。
作者簡介
尼娜 盧戈夫斯卡婭於1918年12月13日生於莫斯科。
尼娜日記寫於1932年至1937年的5年間,對前蘇聯歷史稍有瞭解的讀者都知道那是怎樣的一段歲月。1937年1月4日,也就是最後一篇尼娜日記的第二天,尼娜傢的公寓遭到了搜查,媽媽被秘密警察帶走。3月16日,尼娜全家被捕。
當年,除了爸爸獨自一人在獄中之外,尼娜與其他傢人被判在遠離莫斯科、位於蘇聯最東北角的科纍馬勞動營(西伯利亞)勞改五年。她們衹是被斯大林的秘密警察流放的3萬莫斯科人中的4人。(1937年斯大林政府决定了將要受到鎮壓的人數--計劃將處决72950人,流放177500人。在莫斯科的目標是處死5000人,流放30000人。)
1942年,在熬過漫長的監禁之後,她結了婚,日後成了一位畫傢。
在上世紀50年代末60年代初期的政治解凍階段,斯大林大肅清運動中的許多受害者都恢復了名譽,得到了平反,其中也包括尼娜的媽媽。媽媽去世後,尼娜不斷上訴要求平反
1963年,她寫信給赫魯曉夫。她當年的審判結果最終因為缺乏證據而被撤銷。然而,自出獄後她再未提筆寫作。
尼娜於1993年去世,享年74歲。去世兩年前親眼見證了前蘇聯政權的倒臺以及國傢解體。
尼娜 盧戈夫斯卡婭於1918年12月13日生於莫斯科。
尼娜日記寫於1932年至1937年的5年間,對前蘇聯歷史稍有瞭解的讀者都知道那是怎樣的一段歲月。1937年1月4日,也就是最後一篇尼娜日記的第二天,尼娜傢的公寓遭到了搜查,媽媽被秘密警察帶走。3月16日,尼娜全家被捕。
當年,除了爸爸獨自一人在獄中之外,尼娜與其他傢人被判在遠離莫斯科、位於蘇聯最東北角的科纍馬勞動營(西伯利亞)勞改五年。她們衹是被斯大林的秘密警察流放的3萬莫斯科人中的4人。(1937年斯大林政府决定了將要受到鎮壓的人數--計劃將處决72950人,流放177500人。在莫斯科的目標是處死5000人,流放30000人。)
1942年,在熬過漫長的監禁之後,她結了婚,日後成了一位畫傢。
在上世紀50年代末60年代初期的政治解凍階段,斯大林大肅清運動中的許多受害者都恢復了名譽,得到了平反,其中也包括尼娜的媽媽。媽媽去世後,尼娜不斷上訴要求平反
1963年,她寫信給赫魯曉夫。她當年的審判結果最終因為缺乏證據而被撤銷。然而,自出獄後她再未提筆寫作。
尼娜於1993年去世,享年74歲。去世兩年前親眼見證了前蘇聯政權的倒臺以及國傢解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