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文學>> 民俗>> 周作人 Zhou Zuoren   中國 China   現代中國   (1885年元月16日1967年五月6日)
民俗風物
  周作人文集之民俗風物
  
  
  
  故鄉的野菜 濟南道中(選錄) 蒼蠅 苦雨
  
  談“目連戲” 鳥聲 烏篷船 金魚
  
  虱子 兩株樹 莧菜梗 水裏的東西
  
  關於蝙蝠 村裏的戲班子 鬼的生長 日本的衣食住
  
  談油炸鬼 北平的春天 關於雷公 談鬼論
  
  結緣豆 賦得貓 談混堂 談關公
  
  賣糖 禹跡寺 上墳船 緣日
  
  撒豆 中秋的月亮 關於祭神迎會 桑下叢談(八則)
  
  雨的感想 蚯蚓 螢火 女人的禁忌
  
  風的話 無生老母的信息① 東昌坊故事 石板路
  
  小孩的花草 甘蔗荸薺 赤腳 秋蟲的鳴聲
  
  簑衣蟲 園裏的植物① 爆竹 泥孩兒
  
  鬼與清規戒律 不倒翁 羊肝餅 窩窩頭的歷史
  
  水鄉懷舊 麟鳳龜竜 鬼念佛 貓打架
  
  鳥聲
故鄉的野菜
  我的故鄉不止一個,凡我住過的地方都是故鄉。故鄉對於我並沒有什麽特別的情分,衹因釣於斯遊於斯的關係,朝夕會面,遂成相識,正如鄉村裏的鄰捨一樣,雖然不是親屬,別後有時也要想念到他。我在浙東住過十幾年,南京東京都住過六年,這都是我的故鄉,現在住在北京,於是北京就成了我的家乡了。
  日前我的妻往西單市場買菜回來,說起有薺菜在那裏賣着,我便想起浙東的事來。薺菜是浙東人春天常吃的野菜,鄉間不必說,就是城裏衹要有後園的人傢都可以隨時采食,婦女小兒各拿一把剪刀一隻“苗籃”,蹲在地上搜尋,是一種有趣味的遊戲的工作。那時小孩們唱道:“薺萊馬蘭頭,姊姊嫁在後門頭。”後來馬蘭頭有鄉人拿來進城售賣了,但薺菜還是一種野菜,須得自傢去采。關於薺菜嚮來頗有風雅的傳說,不過這似乎以吳地為主。《西湖遊覽志》雲:“三月三日男女皆戴齊菜花。諺雲:三春戴養花,桃李羞繁華。”顧祿的《清嘉錄》上亦說,“芥菜花俗呼野菜花,因諺有三月三螞蟻上竈山之語,三日人傢皆以野菜花置竈陘上,以厭蟲蟻。侵晨村童叫賣不絶。或婦女簪髻上以祈清目,俗號眼亮花。”但浙東人卻不很理會這些事情,衹是挑來做菜或炒年糕吃罷了。
  黃花麥果通稱鼠麯草,係菊科植物,葉小微圓互生,表面有白毛,花黃色,簇生梢頭。春天采嫩葉,搗爛去汁,和粉作糕,稱黃花麥果糕。小孩們有歌贊美之雲:
  黃花麥果韌結結,
  關得大門自要吃,
  半塊拿弗出,一塊自要吃。
  清明前後掃墓時,有些人傢--大約是保存古風的人傢--用黃花麥果作供,但不作餅狀,做成小顆如指頂大,或細條如小指,以五六個作一攢,名曰繭果,不知是什麽意思,或因蠶上山時設祭,也用這種食品,故有是稱,亦未可知。自從十二三歲時外出不參與外祖傢掃墓以後,不復見過繭果,近來住在北京,也不再見黃花麥果的影子了。日本稱作“禦形”,與齊菜同為春天的七草之一,也采來做點心用,狀如艾餃,名曰“草餅”,春分前後多食之,在北京也有,但是吃去總是日本風味,不復是兒時的黃花麥果糕了。
  掃墓時候所常吃的還有一種野菜,俗稱草紫,通稱紫雲英。農人在收穫後,播種田內,用作肥料,是一種很被賤視的植物,但采取嫩莖滴食,味頗鮮美,似豌豆苗。花紫紅色,數十畝接連不斷,一片錦綉,如鋪着華美的地毯,非常好看,而且花朵狀若蝴蝶,又如雞雛,尤為小孩所喜,間有白色的花,相傳可以治痢。很是珍重,但不易得。日本《俳句大辭典》雲:“此草與蒲公英同是習見的東西,從幼年時代便已熟識。在女人裏邊,不曾采過紫雲英的人,恐未必有罷。”中國古來沒有花環,但紫雲英的花球卻是小孩常玩的東西,這一層我還替那些小人們欣幸的。浙東掃墓用鼓吹,所以少年常隨了樂音去看“上墳船裏的姣姣”;沒有錢的人傢雖沒有鼓吹,但是船頭上篷窗下總露出些紫雲英和杜鵑的花束,這也就是上墳船的確實的證據了。
   十三年二月
  (1924年2月作,選自《雨天的書》)
濟南道中(選錄)
  之二
  過了德州,下了一陣雨,天氣頓覺涼快,天色也暗下來了。室內點上電燈,我嚮窗外一望,卻見別有一片亮光照在樹上地上,覺得奇異,同車的一位寧波人告訴我,這是後面護送的兵車的電光。我探頭出去,果然看見末後的一輛車頭上,西邊各有一盞燈(這是我推想出來的,因為我看的衹是一邊,)射出光來,正如北京城裏汽車的兩衹大眼睛一樣。當初我以為既然是兵車的探照燈,一定是很大的,卻正出於意料之外,它的光衹照着車旁兩三丈遠的地方,並不能直照見樹林中的賊蹤。據那位買辦所說,這是從去年故孫美瑤團長在臨城做了那“算不得什麽大事”之後新增的,似乎頗發生效力,這兩道神光真嚇退了沿路的毛賊,因為以後確不曾出過事,而且我於昨夜也已安抵濟南了。但我總覺得好笑,這兩點光照在火車的尾巴頭,好像是夏夜的螢火,太富於詼諧之趣。我坐在車中,看着窗外的亮光從地面移在麥子上,從麥子移到樹葉上,心裏起了一種離奇的感覺,覺得似危險非危險,似平安非平安,似現實又似在做戲,仿佛眼看程咬金腰間插着兩把紙糊大板斧在臺上踱着時一樣。我們平常有一句話,時時說起卻很少實驗到的,現在拿來應用,正相適合,--這便是所謂浪漫的境界。
  十點鐘到濟南站後,坐洋車進城,路上看見許多店鋪都已關門,--都上着“排門”,與浙東相似。我不能算是愛故鄉的人,但見了這樣的街市,卻也覺得很是喜歡。有一次夏天,我從傢裏往杭州,因為河水幹涸,船衹能到牛屎濱,在早晨三四點鐘的時分坐轎出發,通過蕭山縣城;那時所見街上的情形,很有點與這回相像。其實紹興和南京的夜景也未嘗不如此,不過徒步走過的印象與車上所見到底有些不同,所以叫不起聯想來罷了。城裏有好些地方也已改用玻璃門,同北京一樣,這是我今天下午出去看來的。我不能說排門是比玻璃門更好,在實際上玻璃門當然比排門要便利得多。但由我旁觀地看去,總覺得舊式的鋪門較有趣味。玻璃門也自然可以有它的美觀,可惜現在多未能顧到這一層,大都是粗劣潦草,如一切的新東西一樣。舊房屋的粗拙,全體還有些調和,新式的卻衹見輕率凌亂這一點而已。
  今天下午同四個朋友去遊大明湖,從鵲華橋下船。這是一種“出坂船”似的長方的船,門窗做得很考究,船頭有匾一塊,文雲:“逸興豪情”,--我說船頭,衹因它形式似船頭,但行駛起來,它卻變了船尾,一個舟子便站在那裏倒撐上去。他所用的傢夥衹是一支天然木的篙,不知是什麽樹,剝去了皮,很是光滑,樹身卻是彎來扭去的並不筆直;他拿了這件東西,能夠使一隻大船進退迴旋無不如意,並且不曾遇見一點小衝撞,在我衹知道使船用槳櫓的人看了不禁着實驚嘆。大明湖在《老殘遊記》裏很有一段描寫,我覺得寫不出更好的文章來,而且你以前赴教育改進社年會時也曾到過,所以我可以不絮說了。我也同老殘一樣,走到歷下亭鐵公祠各處,但可惜不曾在明湖居聽得白妞說梨花大鼓。我們又去看“大帥張少軒”捐資倡修的曾子固的祠堂,以及張公祠,祠裏還挂有一幅他的“門下子婿”的長髯照相和好些“聖朝柱石”等等的孫公德政牌。隨後又到北極祠去一看,照例是那些塑像,正殿右側一個大鬼,一手倒提着一個小妖,一手掐着一個,神氣非常活現,右腳下踏着一個女子,它的腳跟正落在腰間,把她端得目瞪口呆,似乎喘不過氣來,不知是到底犯了什麽罪。大明湖的印象仿佛像南京的玄武湖,不過這湖是在城裏,很是別緻。清人鐵保有一聯雲:“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實在說得湖好,(據老殘說這是鐵公祠大門的檻聯,現今卻已掉下,在亭堂內倚墻放着了),雖然我們這回看不到荷花,而且湖邊漸漸地填為平地,面積大不如前;水路也很窄狹,兩旁變了私産,一區一區地用葦塘圍繞,都是人傢種蒲養魚的地方,所以《老殘遊記》裏所記千佛山倒影入湖的景象已經無從得見,至於“一聲漁唱”尤其是聽不到了。但是濟南城裏有一個湖,即使較前已經不如,總是很好的事,這實在可以代一個大公園,而且比公園更為有趣,於青年也很有益。我遇見好許多船的學生在湖中往來,比較中央公園裏那些學生站在路邊等看頭髮像雞案的女人要好得多多,--我並不一定反對人傢看女人,不過那樣看法未免令人見了生厭。這一天的湖逛得很快意,船中還有王君的一個三歲的小孩同去,更令我們喜悅。他從宋君手裏要蒲桃幹吃,每拿幾顆例須唱一出歌加以跳舞,他便手舞足蹈唱“一二三四”給我們聽,交換五六個蒲桃幹,可是他後來也覺得麻煩,便提出要求,說“不唱也給我罷”。他是個很活潑可愛的小人兒,而且一口的濟南話,我在他口中初次聽到“俺”這一個字活用在言語裏,雖然這種調子我們從北大徐君的話裏早已聽慣了。
  六月一日,在“傢傢泉水戶戶垂楊”的濟南城內。
  之三
  六月二日午前,往工業學校看金綫泉。這天正下着雨,我們乘暫時雨住的時候,踏着濕透的青草,走到石池旁邊,照着老殘的樣子側着頭細看水面,卻終於看不見那條金綫,衹有許多水泡,像是一串串的珍珠,或者還不如說水銀的蒸汽,從石隙中直冒上來,仿佛是地下有幾座丹竈在那裏煉藥。池底裏長着許多植物,有竹有怕,有些不知名的花木,還有一株月季花,帶着一個開過的花蒂:這些植物生在水底,枝葉青緑,如在陸上一樣,到底不知道是怎麽一回事。金綫泉的鄰近,有陳遵留客的投轄井,不過現在衹是一個六尺左右的方池,轄雖還可以投,但是投下去也就可以取出來了。次到趵突泉,見大池中央有三股泉水嚮上噴涌,據《老殘遊記》裏說翻出水面有二三尺高,我們看見卻不過尺許罷了。池水在雨後頗是渾濁,也不曾流得“汩汩有聲”,加上周圍的石橋石路以及茶館之類,覺得很有點像故鄉的脂溝匯,--傳說是越王宮女傾脂粉水,匯流此地,現在卻俗稱“豬狗匯”,是鄉村航船的聚會地了。隨後我們往商埠遊公園,剛纔進門雨又大下,在茶亭中坐了許久,等雨霧後再出來遊玩。園中別無遊客,容我們三人獨占全園,也是極有趣味的事。公園本不很大,所以便即遊了,裏邊又別無名勝古跡,一切都是人工的新設,但有一所大廳,門口懸着匾額,大書曰“暢趣遊情,馬良撰並書”,我卻瞻仰了好久。我以前以為馬良將軍衹是善於打什麽拳的人,現在纔知道也很有風雅的趣味,不得不陳謝我當初的疏忽了。
  此外我不曾往別處遊覽,但濟南這地方卻已盡夠中我的意了。我覺得北京也很好,衹是大多風和灰土,濟南則沒有這些:濟南很有江南的風味,但我所討厭的那些東南的脾氣似乎沒有,(或未免有點速斷?)所以是頗愉快的地方。然而因為端午將到,我不能不趕快回北京來,於是在五日午前二時終於乘了快車離開濟南了。
  我在濟南四天,講演了八次。範圍題目都由我自己選定,本來已是自由極了,但是想來想去總覺得沒有什麽可講,勉強擬了幾個題目,都沒有十分把握,至於所講的話覺得不能句句確實,句句表現出真誠的氣氛來,那是更不必說了。就是平常談話,也常覺得自己有些話是虛空的,不與心情切實相應,說出時便即知道,感到一種惡心的寂寞,好像是嘴裏嘗到了肥皂。石川啄木的短歌之一云:
  不知怎地,
  總覺得自己是虛偽之塊似的,
  將眼睛閉上了。
  這種感覺,實在經驗了好許多次。在這八個題目之中,衹有未了的“神話的趣味”還比較的好一點;這並非因為關於神話更有把握,衹因世間對於這個問題很多誤會,據公刊的文章上看來,幾乎尚未有人加以相當的理解,所以我對於自己的意見還未開始懷疑,覺得不妨略說幾句。我想神話的命運很有點與夢相似。野蠻人以夢為真,畢開化人以夢為兆,“文明人”以夢為幻,然而在現代學者的手裏,卻成為全人格之非意識的顯現,神話也經過宗教的,“哲學的”以及“科學的”解釋之後,由人類學者解救出來,還他原人文學的本來地位。中國現在有相信鬼神托夢魂魄入夢的人,有求夢占夢的人,有說夢是妖妄的人,但沒有人去從夢裏尋出他情緒的或感覺的分子,若是“滿願的夢”則更求其隱密的動機,為學術的探討者,說及神話,非信受則排斥,其態度正是一樣。我看許多反對神話的人雖然標榜科學,其實他的意思以為神話確有信受的可能,倘若不是竭力抗拒;這正如性意識很強的道學家之提倡戒色,實在是兩極相遇了。真正科學家自己即不會輕信,也就不必專用攻擊,衹是平心靜氣地研究就得,所以懷疑與寬容是必要的精神,不然便是狂信者的態度,非那者還是一種教徒,非孔者還是一種儒生,類例很多。即如近來反對太戈爾運動也是如此,他們自以為是科學思想與西方化,卻缺少懷疑與寬容的精神,其實仍是東方式的攻擊異端:倘若東方文化裏有最大的毒害,這種專製的狂信必是其一了。不意活又說遠了,與濟南已經毫無關係,就此擱筆,至於神話問題,說來也嫌嘮叨,改日面談罷。
  六月十日,在北京寫。
   (1924年6月作,選自《雨天的書》)
首頁>> 文學>> 民俗>> 周作人 Zhou Zuoren   中國 China   現代中國   (1885年元月16日1967年五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