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学论坛>>百家争鸣>> 文房四宝>> 佚名 Yi Ming   中国 China    
端溪砚谱
  佚名撰。宋建炎、绍兴年间(1127—1162)写成。该书根据唐宋有关端砚的零星资料辑录成册,记述砚石的产地,分析端砚的石质,特别提到了石眼。
端溪砚谱
  提要
  
  《端溪砚谱》一卷,不着撰人名氏,卷未有淳熙十年东平荣芑跋曰:“右缙云叶樾交叔传此谱,稍异于众人之说,不知何人所撰。称徽祖为太上皇,必绍兴初人 ”云云,是当时已不详其出自谁手矣。其书前论石之所出,与石质、石眼;次论价次,论形制;而终以石病。唐柳公权《论砚》:“首青、绛二州,不言端石”;苏 易简《文房四谱》亦尚以青州红丝砚为首;自是以后端砚始独重于世,而鉴别之法遂愈以精密。此谱所载于地产之优劣、石品之髙下,皆剖晰微至,可以依据。至如 当时以子石为贵,而此独辨其妄,故荣芑以为“稍异于众人之说”,葢指此类而言。自米芾《砚史》已云:“徧询石工未尝有子石”。芾为含光县尉,尝亲至端州得 其详,而其言正与此合,亦足以知其说之真确也。 
  
  端溪砚谱
  
  谨按:端州治髙要县,自唐为髙要郡,皇朝政和初,以太上皇潜藩,赐号肇庆府。府东三十三里,有山曰斧柯,在大江之南,葢灵羊峡之对山也。斧柯山峻峙壁 立,下际潮水。自江之湄登山,行三四里即为砚嵓也。先至者曰下嵓,下嵓之中有泉出焉,虽大旱未尝涸。下嵓之上曰中嵓,中嵓之上曰上嵓。自上嵓转山之背曰龙 嵓,龙嵓盖唐取砚之所,后下嵓得石胜龙嵓,龙嵓不复取。自山之下分路,稍东至半边山诸嵓;西南沿溪而上曰蚌坑。龙嵓,斧柯山脚谷中石也。大抵石以下嵓为 上,中嵓、龙嵓、半边山诸嵓次之,上嵓又次之,蚌坑最下,此嵓石之品也。下嵓石干则灰苍色,润则青紫色。嵓有两口,其中则通为一穴。大者取研所自入也;小 者泉水所自出也,故号曰“水口”,即陈公密所开也。嵓之北壁石背为泉水所浸,弥漫涌溢,下流为溪。嵓之中歳久崩摧,石屑翳塞,积水屈曲浅深,人所莫测,以 是石工不复能采矣。今世所有下嵓砚,唐五季国初时物也。今欲得下嵓北壁石者,往往于泉水石屑中得之;若南壁石尚或可采,然自崇观以后亦罕得矣。北壁石葢泉 生其中,非石生泉中也,则润可知矣。嵓之上虽秋冬干旱亦未尝涸,有泉珠散落如飞雨,不絶北壁。石眼正圆,有青緑碧紫白黒晕十数重,中复有瞳子。南壁石即泉 水半浸者,稍不及北壁,眼之晕色皆少淡。下嵓、上嵓皆在山半。上嵓之穴陟而取石,中嵓之穴或陟或降,下嵓之穴降而取石。上嵓有三穴,上穴曰土地嵓,以土地 祠居其上名焉;中嵓曰梅树嵓;下穴今石工以为中嵓者是也。下穴两口,其间通为一穴,皆中嵓也。土地嵓亦有两穴,其中亦相通。土地嵓石色带黄赤,眼亦如之。 梅树嵓石微黄赤,稍轻而带灰苍色,眼黄緑。中嵓两壁石与梅树嵓同而少胜焉,北壁石则与下嵓南壁石相类而少劣焉。
  
  大抵石性贵润,色贵青紫。干则灰苍色,润则青紫色。眼贵翠緑圆正有曈子。
  
  石有眼则易分品第。若性枯燥,色黄褐;干则灰苍色,润则青紫色。眼赤黄皆下品也,眼赤黄轻、青緑重即渐为上品矣。 龙嵓石色深紫、眼少,有即类中嵓、半边山者。半边山诸嵓石色少灰青,与下嵓南壁石、中嵓北壁石相类,但眼不若下嵓,则眼晕少尔。中嵓者层晕多,青緑赤黄紫 色皆浅深不同。然半边山嵓极多眼。 半边山嵓近南者眼大晕差,少緑;近北者眼少晕愈少,所谓“菉豆眼”。蚌坑石性坚,颜色深紫,有眼即黄白微带青,色不 正,无瞳子,虽润亦不发墨,眼偏斜不正,无晕道,有翳。黄坑石即与上嵓石相类。新坑石与半边山石之劣者相类,但半段碎小耳。小湘峡在州之西四十里,其石类 嵓石而性软燥,色深紫,如蚌坑及后历,石眼亦类蚌坑石,大抵润及坑石,而发墨胜之。后历山在州北十里,石性软燥,色深紫带黄赤,间亦有眼,极类蚌坑,坚润 不及,发墨胜之。
  
  嵓石取诸嵓斧,并力然后可得。凡嵓石皆有黄膘,如玉之瓜蒌也。胞络、黄膘凿去,方见砚材,世所谓“子石”也。子石嵓中有底石,皆顽石,极润不发墨,又 色污杂不可砚,端人谓之“鸭屎石”。底石之上大率如石榴子,又如砖坯,自底至顶中作三迭。下迭居底石之上,最佳品也,石必有眼,端人谓之“脚石”;中迭居 下迭之上,次石也,眼或有或无,端人谓之“腰石”;上迭居中迭之上,又次石也,皆无眼,端人谓之“顶石”;顶石之上皆“葢石”也,亦顽粗而不堪用。大抵三 迭石皆有粗、膘、络,无非子石,世人乃谓别一种“子石”,非也。葢往往有崩落嵓中泉水中者,其形偶圆类卵,人或中摸得之,故妄有此说。
  
  蚌坑石取于山下涧谷中,皆波涛所击,风日所曝,雷雨所摧,皆顽佷不才之物也。但人能到其处皆可拾取,端人谓之“野石”,葢遍地是也,甚易得之;而他处 人不识,往往反爱之,正以大璞少瑕翳耳。其小湘石、后历石皆掘地取。嵓石不假油蜡,久则自光润;后历非油蜡则不堪用,歳次油蜡败,则粗燥不堪用矣。
  
  蚌坑自鼎湖山诸谷水聚为大溪,转斧柯山下,出大江中。半边山诸嵓有大秋风、小秋风、兽头、狮子、桃花、河头、新坑、黄坑等名,皆在斧柯山下,葢山之丽也。
  
  凡有眼之石在本嵓中尤缜密温润,端人谓“石嫩则眼多,老则眼少”。嫩石细润发墨,所以重有眼也。青脉者必有眼,故腰石、脚石多有青脉,而顶石多莹净。 端人谓青脉为“眼筋”。夫眼之别者曰鸜鹆,曰鹦哥,曰了哥(秦吉了也),曰雀眼,曰鸡眼,曰猫眼,曰菉豆,各以形似名之,翠緑为上。
  
  李贺有《端州青花石砚歌》。葢自唐以来便以青眼为上,黄赤为下。
  
  砚之价:下嵓水底脚石十倍于南壁石。南壁石十倍于中嵓北壁石。半边山南诸嵓倍于中嵓南壁石。半边山北诸嵓及龙嵓中嵓南壁倍上嵓诸穴石。上嵓诸穴倍小湘石。小湘石倍后历、蚌坑石。后历之佳者亦与上嵓诸穴价等。
  
  砚之形制:曰平底风字,曰有脚风字,曰垂裙风字,曰古样风字,曰鳯池,曰四直,曰古样四直,曰双锦四直,曰合欢四直,曰箕样,曰斧样,曰瓜样,曰卵 样,曰壁样,曰人面,曰莲,曰荷叶,曰仙桃,曰瓢样,曰鼎样,曰玉台,曰天研(东坡尝得石不加斧凿以为研,后人寻嵓石自然平整者效之),曰蟾样,曰龟样, 曰曲水,曰钟样,曰圭样,曰笏样,曰梭样,曰琴样,曰鏊样,曰双鱼样,曰团样,曰八棱角柄秉砚,曰八棱秉砚,曰竹节秉砚,曰砚砖,曰砚板,曰房相样,曰琵 琶样,曰月样,曰腰鼓,曰马蹄,曰月池,曰阮样,曰歙样,曰吕样,曰琴足风字,曰蓬莱样。
  
  宣和初,御府降样,造形若风字,如鳯池样,但平底耳;有四环,刻海水、鱼龙、三神、山水;池作昆仑状,左日右月,星斗罗列。以供太上皇书府之用。
  
  石之病者,有曰铁线,乃是膘皮隔处,若于线上凿之则应手而断;曰瑖,白文;曰钻,如蛀虫眼;曰惊,斧凿触裂者;曰火黯(一名熨火焦),惟嵓石有之,斜斑处如火烧状;曰黄龙,灰黄色,如龙蛇横斜布石上。唯“火黯”端人不以为病,葢嵓石必有之,他山石皆无。
  
  右缙云叶樾交叔传此谱,稍异于众人之说,不知何人所撰。称徽祖为太上皇,必绍兴初人云。淳熙十年七月二十四日,东平荣芑书。
首页>> 文学论坛>>百家争鸣>> 文房四宝>> 佚名 Yi Ming   中国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