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牧之
科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人类迄今数千年的文明发展史,也是科学技术发展演进和
日益显示巨大威力的历史:人们生产工具的改进,对自然之谜的破解,生活水平的提
高……无一不是科学技术发展的结晶。特别是在人类社会即将进入21世纪的今天,高科
技成果的推广与应用,正在成为推动现代生产力发展的最活跃的因素,极大地改变着世
界的面貌和人类的生活,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社会的未来走向。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已
经成为决定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主要因素之一。
建国5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20年来,党和政府一贯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邓小平
同志于1988年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著名论断。党的十四大以来,以江泽
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又提出“科教兴国”战略。一个空前规模和意义深远的科教新高
潮正在到来。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要努力加速科技进步和提高国民、特别是青少年素质。科
学技术普及工作是科技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向国民宣传和普及科学知识、科学精神、
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破除愚昧和迷信,批驳各种伪科学、反科学的歪理邪说,提高全
民族的科技意识和科学文化素质等方面,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实施“科教兴
国”战略的同时,中共中央及时颁发了《关于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若干意见》。新
闻出版署把创作、引进、翻译和出版优秀科普图书,作为落实中央精神的一项重要举措,
并在制订国家“九五”重点图书规划时,专门设立了科普读物出版的子规划。《中国科
普佳作精选》系列丛书的出版,就是这一规划的成果之一,并作为出版工作者向中华人
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献上的一份礼物。
我国的科学家和科普作家长期以来在科普园地中辛勤耕耘,倾注了大量的精力和心
血,创作了许多科普读物。《中国科普佳作精选》所收入的作品,正是其中的饺使者。
这些佳作的共同特点,一是不只局限于对科学知识的阐述,而是注重弘扬科学精神,宣
传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二是通俗易懂,引人入胜,做到了科学性、可读性、趣味性的
统一。作家们娓娓动听的叙述,生动形象地反映了科学家们追求真理的探索精神,一丝
不苟的科学态度,给读者以深刻的启示。正如“润物细无声”的春雨,滋润着渴求知识
的广大读者的心田。
应该看到,我国的科普图书出版工作,不论从数量上看还是从质量上看,与它所肩
负的重任都还很不适应,任重而道远。希望《中国科普佳作精选》的出版,能为促进我
国科普读物的繁荣,作出应有的贡献。
1999年8月2日周国兴
科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人类迄今数千年的文明发展史,也是科学技术发展演进和
日益显示巨大威力的历史:人们生产工具的改进,对自然之谜的破解,生活水平的提
高……无一不是科学技术发展的结晶。特别是在人类社会即将进入21世纪的今天,高科
技成果的推广与应用,正在成为推动现代生产力发展的最活跃的因素,极大地改变着世
界的面貌和人类的生活,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社会的未来走向。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已
经成为决定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主要因素之一。
建国5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20年来,党和政府一贯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邓小平
同志于1988年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著名论断。党的十四大以来,以江泽
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又提出“科教兴国”战略。一个空前规模和意义深远的科教新高
潮正在到来。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要努力加速科技进步和提高国民、特别是青少年素质。科
学技术普及工作是科技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向国民宣传和普及科学知识、科学精神、
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破除愚昧和迷信,批驳各种伪科学、反科学的歪理邪说,提高全
民族的科技意识和科学文化素质等方面,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实施“科教兴
国”战略的同时,中共中央及时颁发了《关于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若干意见》。新
闻出版署把创作、引进、翻译和出版优秀科普图书,作为落实中央精神的一项重要举措,
并在制订国家“九五”重点图书规划时,专门设立了科普读物出版的子规划。《中国科
普佳作精选》系列丛书的出版,就是这一规划的成果之一,并作为出版工作者向中华人
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献上的一份礼物。
我国的科学家和科普作家长期以来在科普园地中辛勤耕耘,倾注了大量的精力和心
血,创作了许多科普读物。《中国科普佳作精选》所收入的作品,正是其中的饺使者。
这些佳作的共同特点,一是不只局限于对科学知识的阐述,而是注重弘扬科学精神,宣
传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二是通俗易懂,引人入胜,做到了科学性、可读性、趣味性的
统一。作家们娓娓动听的叙述,生动形象地反映了科学家们追求真理的探索精神,一丝
不苟的科学态度,给读者以深刻的启示。正如“润物细无声”的春雨,滋润着渴求知识
的广大读者的心田。
应该看到,我国的科普图书出版工作,不论从数量上看还是从质量上看,与它所肩
负的重任都还很不适应,任重而道远。希望《中国科普佳作精选》的出版,能为促进我
国科普读物的繁荣,作出应有的贡献。
1999年8月2日周国兴
①原载《化石》杂志,1973年第2期。
无论在“北京猿人展览馆”里,或在学校的课堂上,经常有人提出这样有趣的问题:
现代的猿能变成人吗?不能!为什么不能呢?这里作了一些简明的分析。
猿和猴是不相同的
常常有人是这样问我们的:现代的猴子能变成人吗?也有人问,现代猿猴能变成人
吗?首先要说的是,猴和猿是不相同的,猴子比猿类在生物学分类上要低得多,也就是
说,在接近人的程度上,在与人的亲缘关系上,猴比猿要远得多。现代的猴、猿及人在
动物系谱上同属灵长类,猴类中有低等的狐猴和眼镜猴,也有较高等的新大陆阔鼻猴类
如卷尾猴,还有各种各样的旧大陆狭鼻猴类,我们在动物园里看到的金丝猴、叶猴、拂
拂、猕猴等都是,尤其是猕猴,在猴山里活蹦乱跳,到处追逐,一片喧嚷的打闹声最逗
人了。
猿类也属狭鼻类,因为它们外貌和人类最为相像,科学上称它们为“类人猿”,它
们在血统关系上,也确实与人很相近。现代的类人猿有亚洲的长臂猿和褐猿(猩猩);
非洲的大猿(大猩猩)和黑猿(黑猩猩)。猿和猴外形上最显著的区别是,猿类没有尾
巴、颊囊和屁股上的胼胝(臀疣),只是长臂猿有臀疣(它是低级的猿),猴子却统统
具有这些结构。此外,在发展水平上,猿类有明显的进化。因此,问题要提得更为确切
的话,可以这样提:现代的“猿类”能变成人吗?
为什么会产生“现代猿能否变人”的问题
我们认为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说明人类起源的科学理论深入人心。随着生产的发
展、科学的进步,人们的认识水平大大提高,在正确思想指导下,逐渐懂得了人是动物
长期历史发展的产物,是由古猿变来的,社会性的劳动实践推动了这个从猿到人的转变
过程。马列主义关于“劳动创造了人本身”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论断
已日益为广大群众所接受,不再相信人是什么神啊、上帝的“特殊的创造物”这类鬼话。
人既然是由猿类变来的,我们很自然地会联想到现代猿类能不能变人的问题了。
其次是现代猿也确实与人太相像了,根据近代研究的结果,人与猿的相似之点相当
多,在这里当然没有必要一一全列举出来,我们想选几点最为显著的介绍一下。例如,
在身体结构上,骨骼和器官的排列方式,脑、胎盘和阑尾的特点等,猿类要比猴更为接
近人。
现代类人猿大脑的外形和沟回的构造与人类的很接近,小脑均被大脑覆盖;同猴类
相比差异较大,低等猴类的小脑未被大脑覆盖。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盲肠上均有阑尾,
而绝大多数猴类没有阑尾。现代类人猿和人类均是单胎盘,而猴类是双胎盘。
再如,猿类具有与人相同的血型,这是其他动物所没有的,说明了猿和人有亲密的
血缘关系。猿类有许多“似人行为”,有些举动可像人呢!它们会学着人那样梳头、刷
牙,甚至还会穿针、引线、缝手帕。更不用说类人猿的表情,特别是幼仔与人的相似程
度可大了,你看两者的哭泣、欢笑和惊奇的样子,难怪人们不禁要问:现代类人猿能不
能变成人呢?
变人的古猿与现代猿大不一样
现代猿究竟能不能变人呢?回答是:不能。这样回答武断吗?不,一点也不。现在
让我们来谈谈为什么现代猿变不了人的道理。首先要了解到能变成人的是古猿,现代猿
跟它是很不相同的。
大约在二三千万年前,热带和亚热带的森林里曾经生活着一类古猿,它们是我们人
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事物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其中的一支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
发展了一些后来能够适应地面生活的特点。它们在树上活动时,由于生活方式的影响,
前肢愈来愈多地从事于其他的活动,不仅用以攀缘,还用来摘取果实和拿住食物,或在
树丛里搭棚筑巢,或用以执棒、投击果实和石块来御敌,特别是采用荡秋千的方式——
“臂行法”在树上移动身体,因此前肢就和后肢在使用上有了较为明显的分工,在构造
上也就逐渐有了初步的分化,但是,还远未达到专门化的程度。根据现代科学研究的结
果表明,这些人类的远古祖先的前、后肢的长度是差不多相等的,或前肢稍稍长于后肢。
它们不仅在树上生活,有时也下地来活动,在前肢帮助下能半直立地行动,甚至偶然还
能直立起来。此外,它们的适应能力和智力逐渐比其他猿类发达起来,群体关系也比较
密切。由于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具备了这些特点,使它们以后能适应逐渐变化的外界环境
条件,在千百万年的进化过程中,它们通过地面的劳动生活,发展为双手解放、直立行
走的人类。
现代类人猿呢?它们的祖先是从古猿中发展起来的另一支。它们长期生活在树上,
也使用“臂行法”,当环境逐渐发生变化时,它们并没有脱离树栖转而到地面生活,而
是随着森林南迁,与原先生活在南方森林里的猿类一道,基本上一直在树上生活。长期
的树栖生活使它们的生活习性和身体结构朝高度适应树栖生活方式的方向,特别是朝
“臂行法”的方向专门发展了,以至经过漫长的岁月之后,身体结构起了显著变化,完
全成了一类特殊化的树栖动物,它们不仅与直立的人类大不相同,跟共同祖先的古猿也
明显有别。在动物的发展史上,过分专门化,即特化发展之后,再要改变它的发展方向
是不可能的。现代类人猿正是这类走进了这种特化的死胡同的动物。
只看到共同性而没有看到本质的区别
人们在提出现代猿能否变人的问题时,往往只是看到了人和猿的相同点,而忽视了
现代猿和人的本质差别。人是高度社会化了的动物,人虽然是从动物进化而来,但已超
越了动物界,摆脱了纯粹的动物状态。人能劳动,具有自觉能动性,能直立行走;现代
类人猿只是动物发展的较高形式,它不会像人那样制造工具,进行生产劳动,也不能自
由地直立行走。我们不妨看一看现代猿类的情况:亚洲的长臂猿和褐猿主要生活在树上,
它们前肢很长,后肢相比之下短得多。非洲的大猿和黑猿,前者由于身体发展得过于笨
重庞大,已不适应在树上活动了,现在大部分时间是在地面上活动;后者也常到地面生
活,然而在过去,它们主要是在树上活动的。它们已在臂行方向上走得相当远了,使得
前肢比后肢也长得多,虽然在地面上它们能容易地站立起来,但极少用双脚走路,通常
是双臂支撑,以提成拳头的指节骨背面着地,因此是半直立姿势。
从上面的比较,我们可以看到现代人与现代类人猿在身体结构上的区别是多么大。
具有共同祖先的这两支,在千百万年的演化过程中分道扬镳,各自沿着不同的方向发展
已形成不同的质。造成这一区别的原因在于人类进行的是地面的劳动生活,而猿类则是
高度的树栖生活。生物进化的事实表明:“有机物发展中的每一进步,同时又是退化,
因为它巩固一个方面的发展,排除其他许多方面的发展的可能性。”①不用说别的,单
就身体结构而言,现代类人猿已不是我们远古祖先的类型,已不是共同祖先的古猿尚未
专门化的样子,它们在树栖的臂行生活方式的专门化道路上发展得太远了,以至前肢变
得很长,当它们下到地面活动时,行动十分笨拙,直立起来很不平稳,无法获得自由地
直立行走的能力,不能使前肢得到解放,这种缺陷无论如何已经无法补救了,不能获得
自由的双手就不能从事劳动,因而也就没有转变为人的可能了。
①摘引自恩格斯《自然辩证法》。
人类起源和发展的过程是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进行的
我们光知道古猿本身有变成人的条件还是不够的,究竟是什么促使了人类祖先下到
地面上而朝人类方向发展的呢?应当说其中还有一定的外界因素。根据现有的科学资料
得知,大约在距今二三千万年前,地壳发生了较大变动,特别是中新世时世界范围性的
造山运动活跃起来,出现了喜马拉雅、阿尔卑斯、天山等山脉,在非洲东部则形成巨大
的断裂谷。地球表面的气候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到了上新世末,气候变化加剧,使得
北极的冰川向南延展,造成了300万年前更新世开始时的一系列冰期和间冰期的交替现
象;在热带地区则有相应的雨期和间雨期的交替。在这些地形和气候变化的影响下,原
先热带、亚热带的森林逐渐稀疏起来,林中空地扩大、森林逐步减少而为疏林干草原所
代替。环境条件的这种变化有助于古猿逐步改变树栖生活,而转向地面劳动的生活方式
发展,所以人类起源是在一个特定的环境里进行的。现在的自然环境条件已和过去大不
相同,特别是今天,环境日益迅速地被人类所改造着,再也没有使猿类转变为人的环境
条件了。也许有人会说,让我们来为现代猿创造这样一个环境不行么?不行。人类起源
不是十年八年就能完成的,而是经历了一个极其漫长的历史过程,而这个千百万年漫长
时期的历史环境又怎么能创造出来呢?同时,现代类人猿,正如我们已说过的它们已是
特化的动物了,已根本不是祖先的那种类型。历史是不能倒退的,要现代猿类退回到原
先还没有专门化的祖先状态,然后再在一个人为创造的“特定环境”里来变成人那是不
可能的。
通过上面的一番分析,可以肯定地说,现代类人猿是不可能变成人的。事实上,它
们已为数很少,处在濒临灭绝的地步了。
无论在“北京猿人展览馆”里,或在学校的课堂上,经常有人提出这样有趣的问题:
现代的猿能变成人吗?不能!为什么不能呢?这里作了一些简明的分析。
猿和猴是不相同的
常常有人是这样问我们的:现代的猴子能变成人吗?也有人问,现代猿猴能变成人
吗?首先要说的是,猴和猿是不相同的,猴子比猿类在生物学分类上要低得多,也就是
说,在接近人的程度上,在与人的亲缘关系上,猴比猿要远得多。现代的猴、猿及人在
动物系谱上同属灵长类,猴类中有低等的狐猴和眼镜猴,也有较高等的新大陆阔鼻猴类
如卷尾猴,还有各种各样的旧大陆狭鼻猴类,我们在动物园里看到的金丝猴、叶猴、拂
拂、猕猴等都是,尤其是猕猴,在猴山里活蹦乱跳,到处追逐,一片喧嚷的打闹声最逗
人了。
猿类也属狭鼻类,因为它们外貌和人类最为相像,科学上称它们为“类人猿”,它
们在血统关系上,也确实与人很相近。现代的类人猿有亚洲的长臂猿和褐猿(猩猩);
非洲的大猿(大猩猩)和黑猿(黑猩猩)。猿和猴外形上最显著的区别是,猿类没有尾
巴、颊囊和屁股上的胼胝(臀疣),只是长臂猿有臀疣(它是低级的猿),猴子却统统
具有这些结构。此外,在发展水平上,猿类有明显的进化。因此,问题要提得更为确切
的话,可以这样提:现代的“猿类”能变成人吗?
为什么会产生“现代猿能否变人”的问题
我们认为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说明人类起源的科学理论深入人心。随着生产的发
展、科学的进步,人们的认识水平大大提高,在正确思想指导下,逐渐懂得了人是动物
长期历史发展的产物,是由古猿变来的,社会性的劳动实践推动了这个从猿到人的转变
过程。马列主义关于“劳动创造了人本身”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论断
已日益为广大群众所接受,不再相信人是什么神啊、上帝的“特殊的创造物”这类鬼话。
人既然是由猿类变来的,我们很自然地会联想到现代猿类能不能变人的问题了。
其次是现代猿也确实与人太相像了,根据近代研究的结果,人与猿的相似之点相当
多,在这里当然没有必要一一全列举出来,我们想选几点最为显著的介绍一下。例如,
在身体结构上,骨骼和器官的排列方式,脑、胎盘和阑尾的特点等,猿类要比猴更为接
近人。
现代类人猿大脑的外形和沟回的构造与人类的很接近,小脑均被大脑覆盖;同猴类
相比差异较大,低等猴类的小脑未被大脑覆盖。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盲肠上均有阑尾,
而绝大多数猴类没有阑尾。现代类人猿和人类均是单胎盘,而猴类是双胎盘。
再如,猿类具有与人相同的血型,这是其他动物所没有的,说明了猿和人有亲密的
血缘关系。猿类有许多“似人行为”,有些举动可像人呢!它们会学着人那样梳头、刷
牙,甚至还会穿针、引线、缝手帕。更不用说类人猿的表情,特别是幼仔与人的相似程
度可大了,你看两者的哭泣、欢笑和惊奇的样子,难怪人们不禁要问:现代类人猿能不
能变成人呢?
变人的古猿与现代猿大不一样
现代猿究竟能不能变人呢?回答是:不能。这样回答武断吗?不,一点也不。现在
让我们来谈谈为什么现代猿变不了人的道理。首先要了解到能变成人的是古猿,现代猿
跟它是很不相同的。
大约在二三千万年前,热带和亚热带的森林里曾经生活着一类古猿,它们是我们人
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事物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其中的一支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
发展了一些后来能够适应地面生活的特点。它们在树上活动时,由于生活方式的影响,
前肢愈来愈多地从事于其他的活动,不仅用以攀缘,还用来摘取果实和拿住食物,或在
树丛里搭棚筑巢,或用以执棒、投击果实和石块来御敌,特别是采用荡秋千的方式——
“臂行法”在树上移动身体,因此前肢就和后肢在使用上有了较为明显的分工,在构造
上也就逐渐有了初步的分化,但是,还远未达到专门化的程度。根据现代科学研究的结
果表明,这些人类的远古祖先的前、后肢的长度是差不多相等的,或前肢稍稍长于后肢。
它们不仅在树上生活,有时也下地来活动,在前肢帮助下能半直立地行动,甚至偶然还
能直立起来。此外,它们的适应能力和智力逐渐比其他猿类发达起来,群体关系也比较
密切。由于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具备了这些特点,使它们以后能适应逐渐变化的外界环境
条件,在千百万年的进化过程中,它们通过地面的劳动生活,发展为双手解放、直立行
走的人类。
现代类人猿呢?它们的祖先是从古猿中发展起来的另一支。它们长期生活在树上,
也使用“臂行法”,当环境逐渐发生变化时,它们并没有脱离树栖转而到地面生活,而
是随着森林南迁,与原先生活在南方森林里的猿类一道,基本上一直在树上生活。长期
的树栖生活使它们的生活习性和身体结构朝高度适应树栖生活方式的方向,特别是朝
“臂行法”的方向专门发展了,以至经过漫长的岁月之后,身体结构起了显著变化,完
全成了一类特殊化的树栖动物,它们不仅与直立的人类大不相同,跟共同祖先的古猿也
明显有别。在动物的发展史上,过分专门化,即特化发展之后,再要改变它的发展方向
是不可能的。现代类人猿正是这类走进了这种特化的死胡同的动物。
只看到共同性而没有看到本质的区别
人们在提出现代猿能否变人的问题时,往往只是看到了人和猿的相同点,而忽视了
现代猿和人的本质差别。人是高度社会化了的动物,人虽然是从动物进化而来,但已超
越了动物界,摆脱了纯粹的动物状态。人能劳动,具有自觉能动性,能直立行走;现代
类人猿只是动物发展的较高形式,它不会像人那样制造工具,进行生产劳动,也不能自
由地直立行走。我们不妨看一看现代猿类的情况:亚洲的长臂猿和褐猿主要生活在树上,
它们前肢很长,后肢相比之下短得多。非洲的大猿和黑猿,前者由于身体发展得过于笨
重庞大,已不适应在树上活动了,现在大部分时间是在地面上活动;后者也常到地面生
活,然而在过去,它们主要是在树上活动的。它们已在臂行方向上走得相当远了,使得
前肢比后肢也长得多,虽然在地面上它们能容易地站立起来,但极少用双脚走路,通常
是双臂支撑,以提成拳头的指节骨背面着地,因此是半直立姿势。
从上面的比较,我们可以看到现代人与现代类人猿在身体结构上的区别是多么大。
具有共同祖先的这两支,在千百万年的演化过程中分道扬镳,各自沿着不同的方向发展
已形成不同的质。造成这一区别的原因在于人类进行的是地面的劳动生活,而猿类则是
高度的树栖生活。生物进化的事实表明:“有机物发展中的每一进步,同时又是退化,
因为它巩固一个方面的发展,排除其他许多方面的发展的可能性。”①不用说别的,单
就身体结构而言,现代类人猿已不是我们远古祖先的类型,已不是共同祖先的古猿尚未
专门化的样子,它们在树栖的臂行生活方式的专门化道路上发展得太远了,以至前肢变
得很长,当它们下到地面活动时,行动十分笨拙,直立起来很不平稳,无法获得自由地
直立行走的能力,不能使前肢得到解放,这种缺陷无论如何已经无法补救了,不能获得
自由的双手就不能从事劳动,因而也就没有转变为人的可能了。
①摘引自恩格斯《自然辩证法》。
人类起源和发展的过程是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进行的
我们光知道古猿本身有变成人的条件还是不够的,究竟是什么促使了人类祖先下到
地面上而朝人类方向发展的呢?应当说其中还有一定的外界因素。根据现有的科学资料
得知,大约在距今二三千万年前,地壳发生了较大变动,特别是中新世时世界范围性的
造山运动活跃起来,出现了喜马拉雅、阿尔卑斯、天山等山脉,在非洲东部则形成巨大
的断裂谷。地球表面的气候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到了上新世末,气候变化加剧,使得
北极的冰川向南延展,造成了300万年前更新世开始时的一系列冰期和间冰期的交替现
象;在热带地区则有相应的雨期和间雨期的交替。在这些地形和气候变化的影响下,原
先热带、亚热带的森林逐渐稀疏起来,林中空地扩大、森林逐步减少而为疏林干草原所
代替。环境条件的这种变化有助于古猿逐步改变树栖生活,而转向地面劳动的生活方式
发展,所以人类起源是在一个特定的环境里进行的。现在的自然环境条件已和过去大不
相同,特别是今天,环境日益迅速地被人类所改造着,再也没有使猿类转变为人的环境
条件了。也许有人会说,让我们来为现代猿创造这样一个环境不行么?不行。人类起源
不是十年八年就能完成的,而是经历了一个极其漫长的历史过程,而这个千百万年漫长
时期的历史环境又怎么能创造出来呢?同时,现代类人猿,正如我们已说过的它们已是
特化的动物了,已根本不是祖先的那种类型。历史是不能倒退的,要现代猿类退回到原
先还没有专门化的祖先状态,然后再在一个人为创造的“特定环境”里来变成人那是不
可能的。
通过上面的一番分析,可以肯定地说,现代类人猿是不可能变成人的。事实上,它
们已为数很少,处在濒临灭绝的地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