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曰:
合歡杯,誰不愛?且莫貪多醉不醒。一斟一酌不惹非,行也安時坐也穩。
美姣娘,誰不愛?且莫癡迷苦苦戀。鴛鴦枕上動幹戈,恩愛多時反成怨。
世間財,誰不愛?公道取之無人怪。若用毒計強求來,來得快時去得快。
英雄氣,誰肯讓?保惜身傢休放蕩。人來辱我我由他,我若肯讓天不讓。
飲酒不醉最為高,見色不亂是英豪。
無義之財君莫取,忍氣饒人禍自消。
話說大明永樂年間,江南淮安府????城縣,城內竹車橋旁居住一位相公,姓謝名廷,表字白春。父名謝順卿,乃是兩榜出身,在朝為官,官居翰林院學士之職。夫人張氏,並無三男二女,單生這謝白春相公一人。未及幾年,父母竟自相繼亡故,拋下巨萬傢私産業。在這????城縣數他為第一的財主。謝白春年方一十九歲,生得美如冠玉,貌似潘安,纔同子建,尚在鰥居,並未婚娶。在傢內掌執傢務者有乳母,管理外面事務、一應田地房産,有乳公謝純掌管。謝白春已入黌門,是一秀纔公。
謝相公一日正在書房誦讀詩書,正是二月下旬,天氣晴和、花明柳媚之時,忽見乳公謝純走進書房,謝相公便站起身來。列位,你道為何見了乳公就站起身來?皆因謝廷自幼父母逝世,總是依賴他夫婦二人撫養成人,傢中大小事務出入,皆由他經手掌管;並兼為人老成持重,品行端正,故此謝白春站起身,口呼:“乳公,來書房有何指教?” 謝純口呼:“相公,刻下正是清明時節,況且連日天氣融和。何不趁此天朗之時,相公可到祖塋拜掃墳暮?你也當盡一點孝心,纔是正理。老奴將酒餚、金銀紙錁諸樣祭品俱已預備齊全,專候相公拜掃祖塋。” 謝廷聞言,立刻更換衣服。衹見他:
頭戴片玉方巾,翩翩儒雅;穿一件鶯哥緑直氅,必必斯文。白綾襪,大紅朱履,直氅內襯銀紅底衣,仿佛當年衛玠之容;手執一柄春扇,真金,依稀昔日潘安之貌。真個是眉清目秀,實堪儒雅風流。
謝純口呼:“ 相公,今日或是騎馬,或是坐轎。早吩咐下去,好令他們預備纔是。” 謝白春說:“ 勿庸騎馬坐轎。今日天氣晴和,不如步行,倒也消遣散悶。” 令乳公、乳母看守門戶,帶領兩個傢丁,挑着春盒、紅氈、酒餚、紙錁等物,出了大門,一路行來至郊外。有詞一首為證:
遊人如蟻,士女如雲。桃紅李白,鴨緑鵝黃,鶯聲嘹嚦,紫燕銜泥。桃柳桑麻,遊人不絶。也有吹彈的,也有歌舞的。真個鼓樂喧天,管弦震地。又見那柳浪翻天鶯簧囀,芳菲景色,真個令人應接不暇。正是:
風吹不管遊人醉,獨有三春景色新。
謝白春見此豔陽天氣,景況可愛,心中戀戀,有依依不捨之意。緩步行來,不多時已到了自傢祖塋。墳丁看見謝公子前來拜祖祭墓,忙給公子請安,便拿鍁掘土添墳。傢丁設擺春盒,滿斟三杯酒,挂了紙錢,鋪下紅氈。謝廷走上紅氈,嚮墳墓大拜了四拜,焚化了紙錢錁錠,奠了酒漿。
已畢,遂坐在紅氈上,令傢丁暖酒,欲自飲。衹見遠遠來了一乘小轎,後隨一個白麵書生,走了過去。仔細一看,原是斜對門鄰捨崔文,表字子英,乃是一位讀書的寒士。謝廷站起身形,喚了數聲:“崔兄,往何處去走走?” 那崔子英聞後面有人呼喚,便轉過頭來一看,遂說道:“原來是謝相公,多有失慢。”謝廷回答:“ 不敢,不敢。兄台這是往哪裏去?” 崔子英回答:“適同房下到荒塋拜掃,不知謝兄在此,多有冒犯。幸毋見怪。” 謝廷回答:“ 豈敢,豈敢。既然崔兄拜掃回來,今日郊外幸會,在下見此芳辰,欲同足下在此野飲一杯,以助風遊之幸。幸勿見卻。可令嫂夫人先回尊府。不識尊意若何?”崔文說:“承兄擡舉,過蒙錯愛。欲不領命,猶 恐 有 拂 貴 意。俟 少 趕 上 賤 內 照 會,必
來 領情。”於是崔子英趕上轎子,口呼:“ 娘子,現今謝公子留我野飲春酒,娘子先行一步。” 吳氏口呼:“ 官人,不可貪杯,早些回傢!”崔子英答應:“曉得!勿庸娘子囑咐。”
不講轎子先行回傢,且言崔文走至謝廷的墳塋,謝白春心中甚實歡喜,尊崔文坐上首。崔子英再三不肯,方纔坐在上首。謝白春對坐飲酒,亦無非講些詩詞歌賦、斯文道理。二人言語投機,開懷暢飲。正是:
酒逢知己飲,詩嚮會傢吟。
又道是:
儒雅客對千盅少,俗厭人來掃興多。
二人正在歡呼暢飲之際,見遠遠來了一人。及至走近,見其人五短身材,頭戴荷葉巾,身穿裰氅,臉小頭尖,一部落腮鬍須,行跡鬼頭鬼臉。俗語常言道:
判官頭對小鬼頭,作鬼也有三年愁。
此人姓陸名賓,是本城人。先前是在那些大老官門下走動,因他貌陋心姦,作事不端,故此無人與他來往。他亦衹得獨自一人,以上墳為由,若遇見相熟之人,騙些酒食而已。崔子英看見陸賓,站起身將手一拱,口呼:“ 陸兄請了。”陸賓擡頭,一看見是崔文,連連拱手,說:“ 正是小弟。”謝白春也隨着拱手,問道:“兄台尊姓大名?” 陸賓答道:“小弟姓陸名賓,係本城內人氏。請教相公尊姓大名?”謝廷答曰:“在下姓謝名廷,賤字白春。”陸賓隨問道:“莫非就是在學生員、居住城內竹車橋謝老先生的公子,就是相公否?”謝廷回答:“ 正是小弟。” 陸賓回答:“ 多有失敬了。”陸賓一行對答,一行暗想:“謝相公乃是本城第一財主大老官,該是我時來運轉,今日方可偶遇此人。”
正然思想,忽聞謝相公讓他上坐。陸賓謙讓道:“小弟在次座奉陪方是,還是崔相公同謝相公二位上坐,方是正禮。”崔子英說:“休得如此過謙,況且陸兄年長,理當上坐。”謝廷說:“崔兄所言甚是。理當序齒坐罷,還是陸兄請上坐。”陸賓謙遜一番,方在上座落坐。崔子英對席,謝白春坐了主席相陪。三人把杯弄盞,歡呼暢飲。陸賓遂將他那諸般的騙話來打動謝廷。這謝廷開言說道:“ 小弟鬥膽,意欲同二位兄長結為金蘭之友,不識二位兄長尊意若何?”陸賓接言說:“ 承相公擡舉,崔兄乃係斯文一脈,於理可行。但衹小 弟 乃 是 碌 碌 庸 人,貧 寒 之 士,如 何 敢 高 攀 大雅?”謝白春聞陸賓所言,便道說:“ 哪裏話來?你我三人情投意合,何分貧富?不必太謙。” 陸賓說:“ 既是相公如此高情錯愛,小可敢不遵命?” 崔子英曉得陸賓是一不端之人,在一旁不好說出口來,又不好阻攔,又不能推辭,衹得依從。於是三人就在墳前結拜盟義,為金蘭好友。陸賓居長,崔子英次之,謝白春第三。三人復又落坐,又談了一番傢常閑話。謝廷說:“明日清晨到兄府奉拜,請問兄長傢內還有何人?” 陸賓答道:“衹有拙妻劉氏。捨下居住陋巷賤地,亦非賢弟駕到之所。” 酒闌席散,各自起身,緩步回傢。這陸賓回到傢中,問妻劉氏將日中的事細述一遍,劉氏亦歡喜。
次晨,謝廷先來拜崔文,就約崔文同去拜陸賓。二人至陸傢門首扣門。陸賓走出開門,見是崔、謝二人,不勝歡喜,即邀入內房。三人見過禮,又請嫂嫂見禮。崔、謝二人見陸賓屋內不能坐,謝廷遂邀崔文、陸賓二人來至自己傢下。入客廳,三人見禮落坐。茶罷,謝廷即喚傢人撥安童二名、丫鬟二名、白銀五十兩,又將空房一所送與陸賓居住。陸賓連連稱謝不已。忽見外面管門人進來報事。
不知所報何事,且聽下回分解。
合歡杯,誰不愛?且莫貪多醉不醒。一斟一酌不惹非,行也安時坐也穩。
美姣娘,誰不愛?且莫癡迷苦苦戀。鴛鴦枕上動幹戈,恩愛多時反成怨。
世間財,誰不愛?公道取之無人怪。若用毒計強求來,來得快時去得快。
英雄氣,誰肯讓?保惜身傢休放蕩。人來辱我我由他,我若肯讓天不讓。
飲酒不醉最為高,見色不亂是英豪。
無義之財君莫取,忍氣饒人禍自消。
話說大明永樂年間,江南淮安府????城縣,城內竹車橋旁居住一位相公,姓謝名廷,表字白春。父名謝順卿,乃是兩榜出身,在朝為官,官居翰林院學士之職。夫人張氏,並無三男二女,單生這謝白春相公一人。未及幾年,父母竟自相繼亡故,拋下巨萬傢私産業。在這????城縣數他為第一的財主。謝白春年方一十九歲,生得美如冠玉,貌似潘安,纔同子建,尚在鰥居,並未婚娶。在傢內掌執傢務者有乳母,管理外面事務、一應田地房産,有乳公謝純掌管。謝白春已入黌門,是一秀纔公。
謝相公一日正在書房誦讀詩書,正是二月下旬,天氣晴和、花明柳媚之時,忽見乳公謝純走進書房,謝相公便站起身來。列位,你道為何見了乳公就站起身來?皆因謝廷自幼父母逝世,總是依賴他夫婦二人撫養成人,傢中大小事務出入,皆由他經手掌管;並兼為人老成持重,品行端正,故此謝白春站起身,口呼:“乳公,來書房有何指教?” 謝純口呼:“相公,刻下正是清明時節,況且連日天氣融和。何不趁此天朗之時,相公可到祖塋拜掃墳暮?你也當盡一點孝心,纔是正理。老奴將酒餚、金銀紙錁諸樣祭品俱已預備齊全,專候相公拜掃祖塋。” 謝廷聞言,立刻更換衣服。衹見他:
頭戴片玉方巾,翩翩儒雅;穿一件鶯哥緑直氅,必必斯文。白綾襪,大紅朱履,直氅內襯銀紅底衣,仿佛當年衛玠之容;手執一柄春扇,真金,依稀昔日潘安之貌。真個是眉清目秀,實堪儒雅風流。
謝純口呼:“ 相公,今日或是騎馬,或是坐轎。早吩咐下去,好令他們預備纔是。” 謝白春說:“ 勿庸騎馬坐轎。今日天氣晴和,不如步行,倒也消遣散悶。” 令乳公、乳母看守門戶,帶領兩個傢丁,挑着春盒、紅氈、酒餚、紙錁等物,出了大門,一路行來至郊外。有詞一首為證:
遊人如蟻,士女如雲。桃紅李白,鴨緑鵝黃,鶯聲嘹嚦,紫燕銜泥。桃柳桑麻,遊人不絶。也有吹彈的,也有歌舞的。真個鼓樂喧天,管弦震地。又見那柳浪翻天鶯簧囀,芳菲景色,真個令人應接不暇。正是:
風吹不管遊人醉,獨有三春景色新。
謝白春見此豔陽天氣,景況可愛,心中戀戀,有依依不捨之意。緩步行來,不多時已到了自傢祖塋。墳丁看見謝公子前來拜祖祭墓,忙給公子請安,便拿鍁掘土添墳。傢丁設擺春盒,滿斟三杯酒,挂了紙錢,鋪下紅氈。謝廷走上紅氈,嚮墳墓大拜了四拜,焚化了紙錢錁錠,奠了酒漿。
已畢,遂坐在紅氈上,令傢丁暖酒,欲自飲。衹見遠遠來了一乘小轎,後隨一個白麵書生,走了過去。仔細一看,原是斜對門鄰捨崔文,表字子英,乃是一位讀書的寒士。謝廷站起身形,喚了數聲:“崔兄,往何處去走走?” 那崔子英聞後面有人呼喚,便轉過頭來一看,遂說道:“原來是謝相公,多有失慢。”謝廷回答:“ 不敢,不敢。兄台這是往哪裏去?” 崔子英回答:“適同房下到荒塋拜掃,不知謝兄在此,多有冒犯。幸毋見怪。” 謝廷回答:“ 豈敢,豈敢。既然崔兄拜掃回來,今日郊外幸會,在下見此芳辰,欲同足下在此野飲一杯,以助風遊之幸。幸勿見卻。可令嫂夫人先回尊府。不識尊意若何?”崔文說:“承兄擡舉,過蒙錯愛。欲不領命,猶 恐 有 拂 貴 意。俟 少 趕 上 賤 內 照 會,必
來 領情。”於是崔子英趕上轎子,口呼:“ 娘子,現今謝公子留我野飲春酒,娘子先行一步。” 吳氏口呼:“ 官人,不可貪杯,早些回傢!”崔子英答應:“曉得!勿庸娘子囑咐。”
不講轎子先行回傢,且言崔文走至謝廷的墳塋,謝白春心中甚實歡喜,尊崔文坐上首。崔子英再三不肯,方纔坐在上首。謝白春對坐飲酒,亦無非講些詩詞歌賦、斯文道理。二人言語投機,開懷暢飲。正是:
酒逢知己飲,詩嚮會傢吟。
又道是:
儒雅客對千盅少,俗厭人來掃興多。
二人正在歡呼暢飲之際,見遠遠來了一人。及至走近,見其人五短身材,頭戴荷葉巾,身穿裰氅,臉小頭尖,一部落腮鬍須,行跡鬼頭鬼臉。俗語常言道:
判官頭對小鬼頭,作鬼也有三年愁。
此人姓陸名賓,是本城人。先前是在那些大老官門下走動,因他貌陋心姦,作事不端,故此無人與他來往。他亦衹得獨自一人,以上墳為由,若遇見相熟之人,騙些酒食而已。崔子英看見陸賓,站起身將手一拱,口呼:“ 陸兄請了。”陸賓擡頭,一看見是崔文,連連拱手,說:“ 正是小弟。”謝白春也隨着拱手,問道:“兄台尊姓大名?” 陸賓答道:“小弟姓陸名賓,係本城內人氏。請教相公尊姓大名?”謝廷答曰:“在下姓謝名廷,賤字白春。”陸賓隨問道:“莫非就是在學生員、居住城內竹車橋謝老先生的公子,就是相公否?”謝廷回答:“ 正是小弟。” 陸賓回答:“ 多有失敬了。”陸賓一行對答,一行暗想:“謝相公乃是本城第一財主大老官,該是我時來運轉,今日方可偶遇此人。”
正然思想,忽聞謝相公讓他上坐。陸賓謙讓道:“小弟在次座奉陪方是,還是崔相公同謝相公二位上坐,方是正禮。”崔子英說:“休得如此過謙,況且陸兄年長,理當上坐。”謝廷說:“崔兄所言甚是。理當序齒坐罷,還是陸兄請上坐。”陸賓謙遜一番,方在上座落坐。崔子英對席,謝白春坐了主席相陪。三人把杯弄盞,歡呼暢飲。陸賓遂將他那諸般的騙話來打動謝廷。這謝廷開言說道:“ 小弟鬥膽,意欲同二位兄長結為金蘭之友,不識二位兄長尊意若何?”陸賓接言說:“ 承相公擡舉,崔兄乃係斯文一脈,於理可行。但衹小 弟 乃 是 碌 碌 庸 人,貧 寒 之 士,如 何 敢 高 攀 大雅?”謝白春聞陸賓所言,便道說:“ 哪裏話來?你我三人情投意合,何分貧富?不必太謙。” 陸賓說:“ 既是相公如此高情錯愛,小可敢不遵命?” 崔子英曉得陸賓是一不端之人,在一旁不好說出口來,又不好阻攔,又不能推辭,衹得依從。於是三人就在墳前結拜盟義,為金蘭好友。陸賓居長,崔子英次之,謝白春第三。三人復又落坐,又談了一番傢常閑話。謝廷說:“明日清晨到兄府奉拜,請問兄長傢內還有何人?” 陸賓答道:“衹有拙妻劉氏。捨下居住陋巷賤地,亦非賢弟駕到之所。” 酒闌席散,各自起身,緩步回傢。這陸賓回到傢中,問妻劉氏將日中的事細述一遍,劉氏亦歡喜。
次晨,謝廷先來拜崔文,就約崔文同去拜陸賓。二人至陸傢門首扣門。陸賓走出開門,見是崔、謝二人,不勝歡喜,即邀入內房。三人見過禮,又請嫂嫂見禮。崔、謝二人見陸賓屋內不能坐,謝廷遂邀崔文、陸賓二人來至自己傢下。入客廳,三人見禮落坐。茶罷,謝廷即喚傢人撥安童二名、丫鬟二名、白銀五十兩,又將空房一所送與陸賓居住。陸賓連連稱謝不已。忽見外面管門人進來報事。
不知所報何事,且聽下回分解。
詞曰:
柳弱煙輕絲繞繞,嫩緑初勻,風動波渺渺。百囀傳來聲窈窕,背花底,銀箏小。堪愛清陰隨路繞,樹裏鶯啼,報道春光好。野外攜樽着處到,遊人書,醉眼芳草。
話表管門之人走進客廳,嚮主人回稟:“門外現有袁老爺來拜謁相公。”崔子英問謝廷:“這袁老爺卻是何人?” 謝白春回答:“此翁號稱柳莊,當今是第一位神相。曾在酒肆之中相過天子,後來應驗非常。天子封他高官顯爵,他有神仙之體度,辭官不作。他與小弟先君極是相契,故此到弟處前來拜望。”崔文說:“敢煩賢弟求袁公相一相愚兄。” 謝白春回答:“可矣。”遂吩咐傢人去請,隨即三人迎接出來。
衹見其人方面大耳,神氣清爽,飄飄然大有神仙之體。頭戴方巾,身穿直氅,緑海青五綹長髯,面如紫玉,年近六旬。三人將袁柳莊接進客廳,拜見已畢,三人讓袁公上坐。飲茶之間談了幾句寒溫,各道了姓名。謝白春口呼:“ 老伯,奉求你老法眼風鑒風鑒。” 袁柳莊聞言,凝神細細相了一刻之工夫,方言道:“據我看,賢侄之相甚好,後來必是皇傢貴客,當今駙馬。常言道:”得好君子,問災不問福。‘莫怪老夫直言相告,脫不過有一番災難。諸事必然有驗,若到了乞食討飲的地步,方能轉榮華富貴。“ 謝白春聞言,面上一紅一白,說:”多謝老伯指教。“那崔子英說:”晚生懇求老先生風鑒風鑒。“袁柳莊定神相了一刻,言道:”好相。後來必為皇傢棟梁。先有災難,禍起無意。眼堂部位平滿,尚有救星。“崔子英聞言,半信半疑,說:” 多謝老先生指示。“陸賓說:”懇煩老先生也代晚生一相禍福。“袁柳莊相了一相,曰:”尊駕貧賤之相,爾心不端,壽亦不永。今年六月十五日必然命殞。“ 陸賓問:” 倘若不死,卻是怎樣?“袁柳莊曰:”若是不應驗,自此不相人,罰我紋銀百兩。“言罷即起身告辭,三人送至門前,一拱而別。正是:
判斷吉兇原有準,眼前休咎豈無靈。
半語窮通天地理,片言能使鬼神驚。
袁柳莊自此隱遁而去。謝、崔、陸三人不信柳莊之言,含笑而散。
陸賓擇了吉日搬傢,謝、崔二人賀喜,天天聚首,日日相會。謝白春又交付陸賓一百兩白銀,令他做販賣絲貨的生意。崔子英欲往揚州探親,崔、陸二人作伴一路而去。
謝廷在傢讀書。一日心中悶倦,見天氣晴和,偶然步出大門,至海沿玩景觀潮。猛然海潮大漲,謝廷心慌,急忙爬上救人墩,見海水漲迫齊墩邊,見水中漂着一個葫蘆,用手取起。少刻海水退去,遂走下墩來,偶將葫蘆塞子一拔,忽然從葫蘆口衝出一股黑氣,從口內竄出一怪物,見風就長大,其形異狀,藍面紅發。衹唬的謝廷渾身厲抖,那怪物口吐人言,口呼:“相公,蒙你恩情,救我出來。但衹我腹內饑餓,索性相公作一整人情,你給我充了饑罷。” 謝白春聞聽此言,衹唬得:
魂飛天外三千裏,魄繞巫山十二峰。
謝廷立刻飛跑逃命,那怪物就在後追趕。足有二三裏路,迎面有一座涼亭,亭中站立一位老婦人。謝廷一見,連忙喊叫:“救命!” 後面惡怪也就趕到。這老婆婆隨將怪物攔阻喝道:“孽障!往哪裏走?給我住了!” 老婆婆回頭便問:“相公你因何惹他?”謝白春遂道:“海邊觀潮,水上漂一葫蘆。吾將葫蘆口上之塞拔下,此怪從葫蘆內衝出來要吃我。這不是此葫蘆嗎?”老婆婆說:“我不信。這小小葫蘆,如何裝的下去他的怎大的身軀?” 遂嚮怪物說道:“你再鑽進這葫蘆裏去我看看,我把相公與你 吃!” 怪 物 聞 言 說:“這有何難。”遂將身就地一滾,身軀縮小,隨鑽入葫蘆。老婆婆一見,忙將塞子緊緊塞了葫蘆口,說:“這就無妨礙了。相公隨我來。”
謝白春就隨着老婆婆走進院來。老婆婆讓謝白春在上房落坐。獻茶已畢,道過姓名,原來這老婆婆姓金。這金奶奶即便吩咐排酒筵,喚出七個女兒來陪坐飲酒。這謝廷見這七位姑娘生得如花似玉一般,正是:
生來閉月羞花貌,長就沉魚落雁容。
好似嫦娥離月殿,猶如仙子下凡塵。
這七位姑娘身穿服色俱是些:
鵝黃鴨緑雞冠紫,鷺白鴉青鶴頂紅。
這金奶奶陪着謝廷,命七個女兒坐了兩席。內中三姑娘眼稍(梢) 偷看謝白春,謝白春亦定目偷戲三姑娘。金奶奶便開言口呼:“謝相公,我傢三女兒與你有夙世姻緣,夫妻之分。今當着老身與你成其百年之好,休要推辭。” 謝白春聞言站起身形,深深一揖,回答:“小生被怪物逐趕,險些殞命。幸蒙老婆婆恩庇,救我性命,今又復訂姻盟,好使小生佩德不忘。敢不遵命!” 金奶奶聞言歡喜無限,忙忙碌碌鋪設洞房。那六位女子一笑而散。金奶奶送謝相公與三姑娘同進洞房,以效於飛。正是:
琴瑟永偕千歲樂,芝蘭同介百年春。
謝廷與三姑娘成了夫婦之好,到了次日,分朝已畢,不覺倏忽已是七日。三姑娘同謝白春攜手同到花園內遊玩散心,已多半日。三姑娘偶然一時乏倦,遂在園亭內睏睡。謝白春獨自無聊,偶然閑步到各處閑散,不覺來至園隅。見一亭子,上有匾額,匾額上面三個大字,寫的是“ 聚仙亭”。謝白春走進亭子內,望四下觀看。觀見地上俱以板鋪,中間蓋着一塊石板,上有拴鎖,又有封條,又貼朱砂符一道。暗想:“這是甚麽緣故?這裏面卻是何物?” 心中納悶,遂即尋了鑰匙來,開了鎖頭,揭去封條,撕下朱砂符,將閂一拔,掀起石板。忽聞裏面“ 唿嚕嚕” 一陣聲響,衝出五色霞光,衹唬得謝白春面如土色,跌倒在地。正是:
魂飛天外渺,魄散九霄邊。
那五色霞光隨着天上風旋轉而去。
這三姑娘正在花亭上盹睡,猛聞一聲喊嚷,從夢中驚醒,便即起身奔到聚仙亭。見謝相公倒在亭中,遂近前喚醒扶起,問起因何跌倒在地,謝白春便將揭石板衝出霞光之事說了一遍。三姑娘回頭一看,果然石板開了,說聲:“ 不好!五怪今已放走,這卻怎麽好?”心內恨道:
任伊走到天邊去,足下騰雲須追回。
遂將寶劍亮出,腳下生雲,追趕下去。
這金奶奶聞聽花園內喊嚷,走進花園。來到聚仙亭上,問:“ 謝相公,三姑娘上哪裏去了?” 謝廷就將放走五怪,追趕之事訴了一遍。金奶奶說:“ 天意如此,該因生靈遭難。故此這五毒妖魔放走。” 遂將那葫蘆中那怪物放入地內,仍然封鎖妥當。忽見三姑娘氣喘籲籲、滿臉流汗,嘆道:“罷了!罷了!並未趕上,不知妖魔往哪方逃去?” 金奶奶說:“這也是天意,你去趕去,何必勞心費力?”
遂口呼:“謝相公!吾女與你姻緣已滿,你不可在此留戀,速速回傢!你後來是皇傢貴客,當今駙馬。衹是你去後災難甚多,須要謹慎闖過。災難滿日,方能得意揚揚。” 謝白春聞言,猶如火海崩舟,高樓失足一般,怎生割捨?眼含痛淚,不忍分離。又見三姑娘並無留戀之情意,金奶奶又催促太急,遂問道:“我此去,日後還有重逢之日否?” 金奶奶說:“後來衹能會面,不能聚首一處。” 遂取出錦囊一封交付謝廷,囑咐道:“你帶去,即便開看,不可有誤。你若有災難之時,急急叫我三聲,吾便前去救你。你速速去罷!” 謝廷心中懊悔不及,無奈拜辭金奶奶,又拜別三姑娘。那三姑娘佯佯不采( 睬),竟如陌路之人。金奶奶同謝白春出了花園,來到前廳,令車夫送謝相公回傢。此時謝廷有無限苦切情形,衹得灑淚而別。正是:
世上萬般愁苦事,無非死別與生離。
謝廷遂上了車,車夫令他閉眼,不可睜開。謝白春依言閉目,衹聞呼呼風聲,不移時車夫口呼:“謝相公睜眼罷!”謝廷聞言睜眼一看,不見車夫與車輛那裏去了,自己立在城下。忽聞身後有人呼喚說:“相公是到何處去了?四十九日纔回傢,傢中急壞了乳公夫婦。” 謝白春回頭一看,乃是傢人前來尋找,遂一同進城回傢。
不知後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柳弱煙輕絲繞繞,嫩緑初勻,風動波渺渺。百囀傳來聲窈窕,背花底,銀箏小。堪愛清陰隨路繞,樹裏鶯啼,報道春光好。野外攜樽着處到,遊人書,醉眼芳草。
話表管門之人走進客廳,嚮主人回稟:“門外現有袁老爺來拜謁相公。”崔子英問謝廷:“這袁老爺卻是何人?” 謝白春回答:“此翁號稱柳莊,當今是第一位神相。曾在酒肆之中相過天子,後來應驗非常。天子封他高官顯爵,他有神仙之體度,辭官不作。他與小弟先君極是相契,故此到弟處前來拜望。”崔文說:“敢煩賢弟求袁公相一相愚兄。” 謝白春回答:“可矣。”遂吩咐傢人去請,隨即三人迎接出來。
衹見其人方面大耳,神氣清爽,飄飄然大有神仙之體。頭戴方巾,身穿直氅,緑海青五綹長髯,面如紫玉,年近六旬。三人將袁柳莊接進客廳,拜見已畢,三人讓袁公上坐。飲茶之間談了幾句寒溫,各道了姓名。謝白春口呼:“ 老伯,奉求你老法眼風鑒風鑒。” 袁柳莊聞言,凝神細細相了一刻之工夫,方言道:“據我看,賢侄之相甚好,後來必是皇傢貴客,當今駙馬。常言道:”得好君子,問災不問福。‘莫怪老夫直言相告,脫不過有一番災難。諸事必然有驗,若到了乞食討飲的地步,方能轉榮華富貴。“ 謝白春聞言,面上一紅一白,說:”多謝老伯指教。“那崔子英說:”晚生懇求老先生風鑒風鑒。“袁柳莊定神相了一刻,言道:”好相。後來必為皇傢棟梁。先有災難,禍起無意。眼堂部位平滿,尚有救星。“崔子英聞言,半信半疑,說:” 多謝老先生指示。“陸賓說:”懇煩老先生也代晚生一相禍福。“袁柳莊相了一相,曰:”尊駕貧賤之相,爾心不端,壽亦不永。今年六月十五日必然命殞。“ 陸賓問:” 倘若不死,卻是怎樣?“袁柳莊曰:”若是不應驗,自此不相人,罰我紋銀百兩。“言罷即起身告辭,三人送至門前,一拱而別。正是:
判斷吉兇原有準,眼前休咎豈無靈。
半語窮通天地理,片言能使鬼神驚。
袁柳莊自此隱遁而去。謝、崔、陸三人不信柳莊之言,含笑而散。
陸賓擇了吉日搬傢,謝、崔二人賀喜,天天聚首,日日相會。謝白春又交付陸賓一百兩白銀,令他做販賣絲貨的生意。崔子英欲往揚州探親,崔、陸二人作伴一路而去。
謝廷在傢讀書。一日心中悶倦,見天氣晴和,偶然步出大門,至海沿玩景觀潮。猛然海潮大漲,謝廷心慌,急忙爬上救人墩,見海水漲迫齊墩邊,見水中漂着一個葫蘆,用手取起。少刻海水退去,遂走下墩來,偶將葫蘆塞子一拔,忽然從葫蘆口衝出一股黑氣,從口內竄出一怪物,見風就長大,其形異狀,藍面紅發。衹唬的謝廷渾身厲抖,那怪物口吐人言,口呼:“相公,蒙你恩情,救我出來。但衹我腹內饑餓,索性相公作一整人情,你給我充了饑罷。” 謝白春聞聽此言,衹唬得:
魂飛天外三千裏,魄繞巫山十二峰。
謝廷立刻飛跑逃命,那怪物就在後追趕。足有二三裏路,迎面有一座涼亭,亭中站立一位老婦人。謝廷一見,連忙喊叫:“救命!” 後面惡怪也就趕到。這老婆婆隨將怪物攔阻喝道:“孽障!往哪裏走?給我住了!” 老婆婆回頭便問:“相公你因何惹他?”謝白春遂道:“海邊觀潮,水上漂一葫蘆。吾將葫蘆口上之塞拔下,此怪從葫蘆內衝出來要吃我。這不是此葫蘆嗎?”老婆婆說:“我不信。這小小葫蘆,如何裝的下去他的怎大的身軀?” 遂嚮怪物說道:“你再鑽進這葫蘆裏去我看看,我把相公與你 吃!” 怪 物 聞 言 說:“這有何難。”遂將身就地一滾,身軀縮小,隨鑽入葫蘆。老婆婆一見,忙將塞子緊緊塞了葫蘆口,說:“這就無妨礙了。相公隨我來。”
謝白春就隨着老婆婆走進院來。老婆婆讓謝白春在上房落坐。獻茶已畢,道過姓名,原來這老婆婆姓金。這金奶奶即便吩咐排酒筵,喚出七個女兒來陪坐飲酒。這謝廷見這七位姑娘生得如花似玉一般,正是:
生來閉月羞花貌,長就沉魚落雁容。
好似嫦娥離月殿,猶如仙子下凡塵。
這七位姑娘身穿服色俱是些:
鵝黃鴨緑雞冠紫,鷺白鴉青鶴頂紅。
這金奶奶陪着謝廷,命七個女兒坐了兩席。內中三姑娘眼稍(梢) 偷看謝白春,謝白春亦定目偷戲三姑娘。金奶奶便開言口呼:“謝相公,我傢三女兒與你有夙世姻緣,夫妻之分。今當着老身與你成其百年之好,休要推辭。” 謝白春聞言站起身形,深深一揖,回答:“小生被怪物逐趕,險些殞命。幸蒙老婆婆恩庇,救我性命,今又復訂姻盟,好使小生佩德不忘。敢不遵命!” 金奶奶聞言歡喜無限,忙忙碌碌鋪設洞房。那六位女子一笑而散。金奶奶送謝相公與三姑娘同進洞房,以效於飛。正是:
琴瑟永偕千歲樂,芝蘭同介百年春。
謝廷與三姑娘成了夫婦之好,到了次日,分朝已畢,不覺倏忽已是七日。三姑娘同謝白春攜手同到花園內遊玩散心,已多半日。三姑娘偶然一時乏倦,遂在園亭內睏睡。謝白春獨自無聊,偶然閑步到各處閑散,不覺來至園隅。見一亭子,上有匾額,匾額上面三個大字,寫的是“ 聚仙亭”。謝白春走進亭子內,望四下觀看。觀見地上俱以板鋪,中間蓋着一塊石板,上有拴鎖,又有封條,又貼朱砂符一道。暗想:“這是甚麽緣故?這裏面卻是何物?” 心中納悶,遂即尋了鑰匙來,開了鎖頭,揭去封條,撕下朱砂符,將閂一拔,掀起石板。忽聞裏面“ 唿嚕嚕” 一陣聲響,衝出五色霞光,衹唬得謝白春面如土色,跌倒在地。正是:
魂飛天外渺,魄散九霄邊。
那五色霞光隨着天上風旋轉而去。
這三姑娘正在花亭上盹睡,猛聞一聲喊嚷,從夢中驚醒,便即起身奔到聚仙亭。見謝相公倒在亭中,遂近前喚醒扶起,問起因何跌倒在地,謝白春便將揭石板衝出霞光之事說了一遍。三姑娘回頭一看,果然石板開了,說聲:“ 不好!五怪今已放走,這卻怎麽好?”心內恨道:
任伊走到天邊去,足下騰雲須追回。
遂將寶劍亮出,腳下生雲,追趕下去。
這金奶奶聞聽花園內喊嚷,走進花園。來到聚仙亭上,問:“ 謝相公,三姑娘上哪裏去了?” 謝廷就將放走五怪,追趕之事訴了一遍。金奶奶說:“ 天意如此,該因生靈遭難。故此這五毒妖魔放走。” 遂將那葫蘆中那怪物放入地內,仍然封鎖妥當。忽見三姑娘氣喘籲籲、滿臉流汗,嘆道:“罷了!罷了!並未趕上,不知妖魔往哪方逃去?” 金奶奶說:“這也是天意,你去趕去,何必勞心費力?”
遂口呼:“謝相公!吾女與你姻緣已滿,你不可在此留戀,速速回傢!你後來是皇傢貴客,當今駙馬。衹是你去後災難甚多,須要謹慎闖過。災難滿日,方能得意揚揚。” 謝白春聞言,猶如火海崩舟,高樓失足一般,怎生割捨?眼含痛淚,不忍分離。又見三姑娘並無留戀之情意,金奶奶又催促太急,遂問道:“我此去,日後還有重逢之日否?” 金奶奶說:“後來衹能會面,不能聚首一處。” 遂取出錦囊一封交付謝廷,囑咐道:“你帶去,即便開看,不可有誤。你若有災難之時,急急叫我三聲,吾便前去救你。你速速去罷!” 謝廷心中懊悔不及,無奈拜辭金奶奶,又拜別三姑娘。那三姑娘佯佯不采( 睬),竟如陌路之人。金奶奶同謝白春出了花園,來到前廳,令車夫送謝相公回傢。此時謝廷有無限苦切情形,衹得灑淚而別。正是:
世上萬般愁苦事,無非死別與生離。
謝廷遂上了車,車夫令他閉眼,不可睜開。謝白春依言閉目,衹聞呼呼風聲,不移時車夫口呼:“謝相公睜眼罷!”謝廷聞言睜眼一看,不見車夫與車輛那裏去了,自己立在城下。忽聞身後有人呼喚說:“相公是到何處去了?四十九日纔回傢,傢中急壞了乳公夫婦。” 謝白春回頭一看,乃是傢人前來尋找,遂一同進城回傢。
不知後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