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稱,望竜光知古劍,硯寶氣辯明珠,故萍實商羊,非天明莫洞。劂後博物稱華,辯字稱康,析實玉稱倚頓,亦僅僅晨星耳。
楚蘄陽李君東壁,一日過予合山園謁予,留飲數日。予窺其人,卒然貌也,癯然身也,津津然譚議也,真北斗以南一人。解其裝,無長物,有《本草綱目》數十捲。謂予曰:“時珍荊楚鄙也。幼多贏疾,質成鈍椎;長耽典籍,若啖蔗飴。遂漁獵群書,搜羅百氏,凡子,史,經,傳,聲韻,農圃、醫卜,星相,樂府諸傢,稍有得處,輒著數言。古有《本草》一書,自炎皇及漢,梁,唐,宋,下迨國朝,註解群氏舊矣。第其中舛謬差論遺漏,不可枚數,乃敢奮編摩之志,纂述之權。歲歷三十稔,書考八百余家,稿凡三易。復者芟之,闕者緝之,訛者繩之。舊本一千五百一十八種,今增藥三百七十四種,分為一十六部,著成五十二捲。雖非集成,亦粗大備,名曰《本草綱目》。願乞一言,以托不朽。”
予開鄭細玩,每藥標正名為綱,附釋名為目,正始也;次以集解,辯疑、正誤,詳其土産形狀也;次以氣味,主治,附方,著其體用也。上目墳典,下及傳奇,凡有相關,靡不備采。如入金𠔌之園,種色奪目,如登竜君之宮,寶藏悉陳;如對冰壺玉鑒,毛發可指數也。博面不繁,詳而有要;綜核究竟,直窺淵海。茲豈僅以醫書哉!實性理之精微,格物這通典,帝王之秘
,臣民之重寶也。李君用心嘉惠何勤載!噫!
玉莫剖,失紫相傾,弊也久矣。故辯專車之骨,必
魯儒,博支機之石,必訪賣卜。予方著《州
言》, 博古如《丹鉛
言》後乏人也,何幸儲茲集哉!茲集也,藏之深山石室無當,盍鍥之,以共天下後世,味《太玄》如子云者!
[淺釋]:
原文作者王世貞:(公元1526-1590年)明代著名文學家。字元美,號鳳州,又號合州山人。太倉(今江蘇)人。著有《合州山人四部稿》、《合州山人續稿》、《合山堂別集》等。
據古書上的記載,望見竜泉寶劍的光氣,就知道這古劍所在的地方(事載《晉書.張華傳》)。看見寶氣,便知有明珠的存在(事詳《杜陽雜編》)。萍實(一種大的果實)和商羊(鳥名)這樣的吉祥之物不是聰明人(如孔子)是不會認識的。要論廣泛瞭解事物的人,應當推張華。(張華,晉代人,著有《博物志》十捲)。要論能明辯字義的人,應當說是嵇康。(嵇康,晉代人,字叔夜,著有《嵇中散集》)。要論善於分辯寶玉的人,應當說是倚頓。(倚頓,春秋時人)。但是這些人衹能蒜是早晨的星星。
湖北蘄陽(今湖北蘄春縣)有個叫李時珍的(字東璧)。有一天我在江蘇太倉縣隆福寺西的山中與他相遇,一起飲酒幾日。我仔細觀察他,面貌潤澤而有光彩,清瘦而有精神,說話有風趣的樣子。北斗星以南的人間,李時珍算得上第一人了。(這是對李時珍的贊揚)他打開行裝,沒有多餘的東西,衹有一部數十捲的《本草綱目》,對我說道“時珍是湖北人,幼小多病,天生笨拙。長大以後愛讀古典著作,就象吃到了蜜糖一樣,於是就廣泛的閱讀群書,搜羅百傢著述,凡是子,史,經,傳,聲韻,農圃、醫卜,星相,樂府諸傢看後有心得就寫下來。原來有一本《本草》神農氏開始到自漢,梁,唐,宋,下至今朝,註解這部書的很多,但是,其中差錯和偽論不是少數。於是我就大膽冒昧的發誓不自量力地擔當起撰述(本書)的工作。經過了三十多年的努力,參考了八百多部書籍,稿件修改了三次。重複的刪去,缺少的加上,錯誤的糾正。舊的《本草》1518種,現由增加374種,分為16部,編著成52捲,雖然未完成,也基本上全了,署名《本草綱目》。我希望您給着書作序,以使其成為不朽之作。”
我打開書捲仔細玩味(研究),見每一種藥標明正名為"綱",別名為"目"。從證明開始,按次序把集解、分辨疑惑、糾正錯誤、排列出土産植物形狀'再按氣味、主治、附方,說明功用。上自古代典故,下到民間傳奇,凡是跟藥相關的沒有記述不到的。就象進入了金𠔌之園(這裏比喻內容豐富,美不勝數)品種多色彩奪目;又象是登上了皇宮寶殿,寶藏都能看的清楚;象是冰壺玉雕般,精緻極了。多但不繁雜,詳細卻有要點,綜括核實研究的透徹直看到事物的本質。這怎麽能僅僅是醫書呢?!實在是闡述生命精湛道理、解釋萬物的大典,帝王的秘錄,百姓的重寶。李時珍用心良苦,造福與人,多麽的辛勤呀!寶玉不剖,真假不辯的時鄙太久了。所以,辨別要用整輛車子纔載得動的一節大骨頭,必須等待孔子(語詳《國語.魯語》)。要認識織女星的支機石,必須訪問賣卜的嚴君平(嚴君平,漢人,名遵,以卜筮為業)。我正著《翕州扈言》可惜從《丹鉛扈言》(明代楊慎所撰的一部考據學著作)就沒有後人了。多麽幸運能看到這部《本草綱目》哇!讓這部書藏在深山石洞中不恰當,何不把它刻印出來,以供天下後世鑽研就像楊雄(字子云)研著的《太玄經》一樣呢
楚蘄陽李君東壁,一日過予合山園謁予,留飲數日。予窺其人,卒然貌也,癯然身也,津津然譚議也,真北斗以南一人。解其裝,無長物,有《本草綱目》數十捲。謂予曰:“時珍荊楚鄙也。幼多贏疾,質成鈍椎;長耽典籍,若啖蔗飴。遂漁獵群書,搜羅百氏,凡子,史,經,傳,聲韻,農圃、醫卜,星相,樂府諸傢,稍有得處,輒著數言。古有《本草》一書,自炎皇及漢,梁,唐,宋,下迨國朝,註解群氏舊矣。第其中舛謬差論遺漏,不可枚數,乃敢奮編摩之志,纂述之權。歲歷三十稔,書考八百余家,稿凡三易。復者芟之,闕者緝之,訛者繩之。舊本一千五百一十八種,今增藥三百七十四種,分為一十六部,著成五十二捲。雖非集成,亦粗大備,名曰《本草綱目》。願乞一言,以托不朽。”
予開鄭細玩,每藥標正名為綱,附釋名為目,正始也;次以集解,辯疑、正誤,詳其土産形狀也;次以氣味,主治,附方,著其體用也。上目墳典,下及傳奇,凡有相關,靡不備采。如入金𠔌之園,種色奪目,如登竜君之宮,寶藏悉陳;如對冰壺玉鑒,毛發可指數也。博面不繁,詳而有要;綜核究竟,直窺淵海。茲豈僅以醫書哉!實性理之精微,格物這通典,帝王之秘
,臣民之重寶也。李君用心嘉惠何勤載!噫!
玉莫剖,失紫相傾,弊也久矣。故辯專車之骨,必
魯儒,博支機之石,必訪賣卜。予方著《州
言》, 博古如《丹鉛
言》後乏人也,何幸儲茲集哉!茲集也,藏之深山石室無當,盍鍥之,以共天下後世,味《太玄》如子云者!
[淺釋]:
原文作者王世貞:(公元1526-1590年)明代著名文學家。字元美,號鳳州,又號合州山人。太倉(今江蘇)人。著有《合州山人四部稿》、《合州山人續稿》、《合山堂別集》等。
據古書上的記載,望見竜泉寶劍的光氣,就知道這古劍所在的地方(事載《晉書.張華傳》)。看見寶氣,便知有明珠的存在(事詳《杜陽雜編》)。萍實(一種大的果實)和商羊(鳥名)這樣的吉祥之物不是聰明人(如孔子)是不會認識的。要論廣泛瞭解事物的人,應當推張華。(張華,晉代人,著有《博物志》十捲)。要論能明辯字義的人,應當說是嵇康。(嵇康,晉代人,字叔夜,著有《嵇中散集》)。要論善於分辯寶玉的人,應當說是倚頓。(倚頓,春秋時人)。但是這些人衹能蒜是早晨的星星。
湖北蘄陽(今湖北蘄春縣)有個叫李時珍的(字東璧)。有一天我在江蘇太倉縣隆福寺西的山中與他相遇,一起飲酒幾日。我仔細觀察他,面貌潤澤而有光彩,清瘦而有精神,說話有風趣的樣子。北斗星以南的人間,李時珍算得上第一人了。(這是對李時珍的贊揚)他打開行裝,沒有多餘的東西,衹有一部數十捲的《本草綱目》,對我說道“時珍是湖北人,幼小多病,天生笨拙。長大以後愛讀古典著作,就象吃到了蜜糖一樣,於是就廣泛的閱讀群書,搜羅百傢著述,凡是子,史,經,傳,聲韻,農圃、醫卜,星相,樂府諸傢看後有心得就寫下來。原來有一本《本草》神農氏開始到自漢,梁,唐,宋,下至今朝,註解這部書的很多,但是,其中差錯和偽論不是少數。於是我就大膽冒昧的發誓不自量力地擔當起撰述(本書)的工作。經過了三十多年的努力,參考了八百多部書籍,稿件修改了三次。重複的刪去,缺少的加上,錯誤的糾正。舊的《本草》1518種,現由增加374種,分為16部,編著成52捲,雖然未完成,也基本上全了,署名《本草綱目》。我希望您給着書作序,以使其成為不朽之作。”
我打開書捲仔細玩味(研究),見每一種藥標明正名為"綱",別名為"目"。從證明開始,按次序把集解、分辨疑惑、糾正錯誤、排列出土産植物形狀'再按氣味、主治、附方,說明功用。上自古代典故,下到民間傳奇,凡是跟藥相關的沒有記述不到的。就象進入了金𠔌之園(這裏比喻內容豐富,美不勝數)品種多色彩奪目;又象是登上了皇宮寶殿,寶藏都能看的清楚;象是冰壺玉雕般,精緻極了。多但不繁雜,詳細卻有要點,綜括核實研究的透徹直看到事物的本質。這怎麽能僅僅是醫書呢?!實在是闡述生命精湛道理、解釋萬物的大典,帝王的秘錄,百姓的重寶。李時珍用心良苦,造福與人,多麽的辛勤呀!寶玉不剖,真假不辯的時鄙太久了。所以,辨別要用整輛車子纔載得動的一節大骨頭,必須等待孔子(語詳《國語.魯語》)。要認識織女星的支機石,必須訪問賣卜的嚴君平(嚴君平,漢人,名遵,以卜筮為業)。我正著《翕州扈言》可惜從《丹鉛扈言》(明代楊慎所撰的一部考據學著作)就沒有後人了。多麽幸運能看到這部《本草綱目》哇!讓這部書藏在深山石洞中不恰當,何不把它刻印出來,以供天下後世鑽研就像楊雄(字子云)研著的《太玄經》一樣呢
甘草
釋名:
亦名蜜甘、蜜草、美草、
草、靈通、國老。
氣味:
氣味
(根)甘、平、無毒。
主治:
1、傷寒咽痛(少陰癥)。用甘草二兩,蜜水灸過,加水二升,煮成一升半。每服五合,一天服兩次。此方名“甘草湯”。
2、肺熱喉痛(有灸熱)。用炒甘草二兩、桔梗(淘米水浸一夜)一兩,加入阿膠半斤。每服五錢,水煎服。
3、肺痿(頭昏眩,吐涎沫,小便頻數,但不咳嗽)。用灸甘草四兩、炮幹薑二兩,水三升,煮成一半,分幾次服。此方名“甘草幹薑湯”。
4、肺痿久嗽(惡寒發燒,骨節不適,嗽唾不止)。用灸甘草三兩,研細。每日取一錢,童便三合調下。
5、小兒熱嗽。用甘草二兩,在豬膽汁中浸五天,取出灸後研細,和蜜做成丸子,如緑豆大。每服十丸,飯後服,薄荷湯送下。此方名“涼隔丸”。
6、嬰兒初生便閉。用甘草、枳殼各一錢,水半碗煎服。
7、小兒撮口風。用甘草二錢半,煎服,令吐痰涎。再以乳汁點兒口中。
8、嬰兒慢肝風(目澀、畏光、腫閉,甚至流血),用甘草一指長,豬膽汁灸過,研細。以米汁調少許灌下。
9、兒童遺尿。用大甘草頭煎湯,每夜臨睡前服之。
10、小兒尿中帶血。用甘草一兩二錢,加水六合,煎成二合。一歲兒一天服盡。
11、小兒幹瘦。用甘草三兩,灸焦,研細,和蜜成丸,如緑豆大。每服五丸,溫水送下。一天服二次。
12、赤白痢。甘草一尺長,灸後劈破,以淡漿水一升半,煎至八合服下。
13、舌腫塞口(不治有生命危險)。用甘草煎成濃湯,熱嗽,隨時吐出涎汁。
14、口瘡。用甘草二寸、白礬一塊(如粟米大),同放口中細嚼,汁咽下。
15、背疽。用甘草三兩,搗碎,加大麥粉九兩,共研細。滴入好醋少許和開水少許,做成餅子,熱敷疽上。冷了再換。未成膿者可內消,已成膿者早熟破。體虛的人可加服黃芪粥。又方:甘草一兩,微灸,搗碎,浸入一升水中,經過一夜,攪水使起泡,把泡撇掉,衹飲甘草水。
16、各種癰疽。用甘草三兩,微灸,切細,浸入一半酒中;另取黑鉛一片,熔汁投酒中,不久取出,反復九次。令病人飲此酒至醉,癰疽自漸愈。又方:甘草二斤,捶碎,水浸一夜,揉取濃汁,慢火熬成膏,收存罐中。每服一、二匙。此方名“國老膏”。消腫去毒,功效顯著。
17、初起乳癰。用灸甘草二錢,新汲水煎服。外咂乳頭,免緻阻塞。
18、痘瘡。用灸甘草、栝樓根等分,煎水服。
19、陰部垂癰(生於肛門前後,初發如鬆子大,漸如蓮子,漸紅腫如桃子。成膿破口,便難治好)。用甘草一兩、溪水一碗,以小火慢慢蘸水灸之。自早至午,至水盡為度。劈開檢視,甘草中心已有水潤即可。取出細銼,再放入兩碗酒中煎成一碗。溫服。兩劑之後,病熱好轉,但須經二十天,腫痛纔會消盡。
20、陰部溫癢。用甘草煎湯,一天洗三、五次。
21、凍瘡發裂。先用甘草湯洗過,然後用黃連、黃芩共研為末,加水銀
粉、麻油調敷。
22、湯火傷。用甘草煎蜜塗搽。
釋名:
亦名蜜甘、蜜草、美草、
草、靈通、國老。
氣味:
氣味
(根)甘、平、無毒。
主治:
1、傷寒咽痛(少陰癥)。用甘草二兩,蜜水灸過,加水二升,煮成一升半。每服五合,一天服兩次。此方名“甘草湯”。
2、肺熱喉痛(有灸熱)。用炒甘草二兩、桔梗(淘米水浸一夜)一兩,加入阿膠半斤。每服五錢,水煎服。
3、肺痿(頭昏眩,吐涎沫,小便頻數,但不咳嗽)。用灸甘草四兩、炮幹薑二兩,水三升,煮成一半,分幾次服。此方名“甘草幹薑湯”。
4、肺痿久嗽(惡寒發燒,骨節不適,嗽唾不止)。用灸甘草三兩,研細。每日取一錢,童便三合調下。
5、小兒熱嗽。用甘草二兩,在豬膽汁中浸五天,取出灸後研細,和蜜做成丸子,如緑豆大。每服十丸,飯後服,薄荷湯送下。此方名“涼隔丸”。
6、嬰兒初生便閉。用甘草、枳殼各一錢,水半碗煎服。
7、小兒撮口風。用甘草二錢半,煎服,令吐痰涎。再以乳汁點兒口中。
8、嬰兒慢肝風(目澀、畏光、腫閉,甚至流血),用甘草一指長,豬膽汁灸過,研細。以米汁調少許灌下。
9、兒童遺尿。用大甘草頭煎湯,每夜臨睡前服之。
10、小兒尿中帶血。用甘草一兩二錢,加水六合,煎成二合。一歲兒一天服盡。
11、小兒幹瘦。用甘草三兩,灸焦,研細,和蜜成丸,如緑豆大。每服五丸,溫水送下。一天服二次。
12、赤白痢。甘草一尺長,灸後劈破,以淡漿水一升半,煎至八合服下。
13、舌腫塞口(不治有生命危險)。用甘草煎成濃湯,熱嗽,隨時吐出涎汁。
14、口瘡。用甘草二寸、白礬一塊(如粟米大),同放口中細嚼,汁咽下。
15、背疽。用甘草三兩,搗碎,加大麥粉九兩,共研細。滴入好醋少許和開水少許,做成餅子,熱敷疽上。冷了再換。未成膿者可內消,已成膿者早熟破。體虛的人可加服黃芪粥。又方:甘草一兩,微灸,搗碎,浸入一升水中,經過一夜,攪水使起泡,把泡撇掉,衹飲甘草水。
16、各種癰疽。用甘草三兩,微灸,切細,浸入一半酒中;另取黑鉛一片,熔汁投酒中,不久取出,反復九次。令病人飲此酒至醉,癰疽自漸愈。又方:甘草二斤,捶碎,水浸一夜,揉取濃汁,慢火熬成膏,收存罐中。每服一、二匙。此方名“國老膏”。消腫去毒,功效顯著。
17、初起乳癰。用灸甘草二錢,新汲水煎服。外咂乳頭,免緻阻塞。
18、痘瘡。用灸甘草、栝樓根等分,煎水服。
19、陰部垂癰(生於肛門前後,初發如鬆子大,漸如蓮子,漸紅腫如桃子。成膿破口,便難治好)。用甘草一兩、溪水一碗,以小火慢慢蘸水灸之。自早至午,至水盡為度。劈開檢視,甘草中心已有水潤即可。取出細銼,再放入兩碗酒中煎成一碗。溫服。兩劑之後,病熱好轉,但須經二十天,腫痛纔會消盡。
20、陰部溫癢。用甘草煎湯,一天洗三、五次。
21、凍瘡發裂。先用甘草湯洗過,然後用黃連、黃芩共研為末,加水銀
粉、麻油調敷。
22、湯火傷。用甘草煎蜜塗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