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原先服役的那個兵種,聽說最近裁軍衹剩下不多的人了。初聽到這樣的消息,我心裏說不出什麽滋味,那感覺好象是看見一幢與我多少有些瓜葛的建築物,雖然它已經陳舊,已經毫無輝煌之處,但若在一聲號子下在一個清冷的黎明或一個昏冥的夜晚將它拆除,又有些捨不得。但我也知道,一切都已經過去,要我們那個兵種再象以前那樣龐大,那樣擁有七八個機械化裝備程度極高的整編師以及另一些雜牌工區,事實上也不可能。我似乎是在我們兵種這一段並不甚復雜的歷史上,纔悟到軍隊的存在和它興衰的邏輯並不象軍隊本身一樣強硬,它受命於一個比它更廣泛、更有力的邏輯。
就說那些雜牌工區吧。一九七三年夏,那一個酷熱的夏天,我們施工比較緊時,兵種一位首長來基地視察了一次,他當時說:“烏峒需要再來一個工區!”
首長走後不久,我們烏峒基地果然就新開進一個工區——其實就是一個新編師:某某部隊的一個團,再加上某某部隊的一個團和另一個獨立營,編起來成一個師級架子的工區。他們來時,是總參的一個運輸團拉了三天,那三天我們那條專綫上的卡車象蝗蟲一樣鋪天蓋地。後來施工接近尾聲,這個工區的戰士和基層指揮員正在猜測他們將要開拔到哪裏去時,解散的命令來了:大部分復員,極少數“兵改工”(留在施工的基地上當基地工人)。那情景相當平靜,運輸團的車又浩浩蕩蕩地由基地嚮外拉了兩天。馬達聲漸漸地沒有了,完事了。
我們那個師有七個團,加上新增的那個工區,足足是十個整編團。十個團在一個不為人知的山溝裏幹了十年,最終全部撤下時,除了留在大山腹地的規模巨大的坑道,還有便是裸露在太陽光底下的一片高低不甚整齊的墓地了——這好象並不值得奇怪,因為一切都能夠解釋,一切都有雄辯的理由解釋;哪怕這些溫和而又擁擠的拱頂建築之中,掩埋了實實在在的、數量相當的笑靨、志願、希望和思想。這一點給我的印象是深刻的。
那個臨時調進基地的工區解散不久,我們就奉命撤離烏峒。師政治部最後留給烏峒的一點意思,是用兩卡車水泥鑄了一座尖削的紀念碑。大概由於當時大傢都在收拾東西準備走,水泥碑澆鑄後,澆水的人不夠盡職,水泥燒壞了,那座紀念碑鑄得不很理想,斑點太多。但後來也未下决心炸掉重砌。再後來,師政治部的群工幹事與當地政府的民政部門聯繫,請他們委托一個人來烏峒守陵,工資由我們部隊支付。不久,這個人就來了。
我們部隊沒有薄待這位守陵人,除了付給他工資,還給他在陵園門口蓋了三間房子。他和他老婆搬了進來,他的工作量不大,每天早晨拿一把掃帚將墓地打掃一遍。墳墓都是用水泥覆蓋了的,掃起來不是太難,他一個漢子做這點活,力氣足有過剩後來便見他在墓地周圍種了一些紅薯,再後來,饅頭似的墓頂上便象落滿了雪花一樣曬滿了紅薯片兒。
我們團比師裏其他幾個團晚走一步,我們作最後的掃尾。臨別烏峒的那天,我們去墓地最後一次掃陵,發現墓地裏落葉很多,積水的地方漂着些零星草屑。守陵人見我們幾個軍人去了,喊我們進他屋裏坐,並順手從竈臺上的甕罐裏舀了一勺半溫的水給我們泡茶喝。我們坐定後,他自己則拿把掃帚趕緊出去掃了幾把。我們自然沒有說他什麽。我們在墓地也未徘徊許久。因為當時時間已經不早。夕陽最初還距鐵青色的山巒chan岩有一箭之地,血紅的霞光把一道一道染金的、又長又黑的、似乎正滴着暗紫色液體的光綫投在分佈得非常稀疏的馬尾鬆上。俄頃,紅日與那起伏不平的山廓匆遽地縮短距離,我們眼見它失去一角、一大角,殘陽最終衹剩下一條光綫柔和的弧綫時,山坡上的風在全部空闊的上方就發出低沉的,使人忍不住要裹緊衣服的呼嘯之聲了。幾片樹葉又墜落在守陵人剛剛掃過的墓道上。我們下山好遠,偶一回頭,發現守陵人還拄着掃帚站在那裏望着我們;他背着光,臉孔黧黑。我們看不清他的表情,他大概對我們懷着歉意。他是個老實人。
好了,我們下山了,如果沒有特別的原因,我們大概永遠不會再度上山。山,在我們腳下,我忽然不再那樣匆促地踏步,我感到我腳下的石頭有一種回聲,一種情緒,一種永遠使我激動和震驚的東西。我聞着一股腐殖質以及糜爛的苦艾的腥味兒,琢磨品咂那一縷掠過我心頭的縹緲的信息,知道自己為什麽恍惚了。我好象直到今天,直到即將永別烏峒的今天,纔體味到烏峒原始的、粗糙的、卻又是肅穆的美。一綫蒼白的微光依然照着沉重的層巒疊嶂,從山地嚮夜空升起的嵐氣,一會兒濃,一會兒淡,升到一定的高度,便被大氣中的一股高壓抵住,那嵐氣便成一條寬寬的煙帶籠罩着逶迤的千山萬壑。生硬的風在枯萎的草尖上扌扇過來颳過去,把一些斷根的草屑拋嚮蒼茫的夜空。山地的氣息,夜幕降臨之後不再帶着一段乾燥的灰塵之氣。溫馨而濕潤,有一種將人麻醉和吞沒的力量。我幾乎要痛快地呻吟了,我感到自己已經完全融化在這鐵灰色的、象天鵝絨一樣變得柔軟和溫暖的山地上,融化在那凸出的、這一塊與那一塊絶對異樣的、說不清多少萬年以前就存在、多少萬年以後可能依然存在的磐石中了。
我是一九七二年鼕來到烏峒的。那年鼕天,烏峒雖然沒有下雪,但總是大風降溫,幹冷。尤其是早晨,我端着盆到江裏去洗衣服,踩着冰凍得滑溜溜的鵝卵石,回來後,手指就凍成紅蘿蔔似的不能動彈了。我在一八三團,最初是給首長當公務員。我們團長個子不高,比較瘦。他曾經患過頭癬,癬後頭髮大部脫光,整個頭皮成一大片光亮的萎縮性瘢痕。他一年四季不脫軍帽,即便有時大汗淋漓,帽子的邊沿落下一圈白色的????斑,他依然不摘冠。他比較修邊幅,笑容不多的臉常剃盡鬍須,更見冷峻得發青。一個老首長送給他一片老刀牌刀片,他每次用罷,便要我用幹布拭淨。他有一個在中學教書的老婆,豐豐腴腴的,不過,我給團長當公務員兩年,僅僅見過那女人一次;女人朝我笑笑,我記得,她牙齒很白。
與團長幾乎形影不離的是參謀長。參謀長塊頭雖大,心卻仔細。秋末鼕初的子夜,他穿着一條肥碩的短褲起床小便,即使在這等短暫的空隙,他也眯縫着眼睛看營房裏那些拐彎抹角的地方該關的燈是不是已經關了。團直機關食堂的屋檐下還亮着一盞明晃晃的燈,機要股的窗戶開着卻沒有挂風鈎,窗扇被颳得劈啪亂響,都讓這位司令部的首長無法忍受。他可能挺着半截光腿走上幾百米,來作些熄燈和關窗的瑣屑事;好在警通連的哨兵幾乎諳熟了參謀長重而蹣跚的腳步聲,黑暗中,一般不再驚詫地吆喝口令。
我在團部給首長當公務員兩年,遇到的事當然不少,印象最深的,莫過於那一次“郭麝事件”了。
那一天,團部奉命嚮基地指揮部送圖紙,機要股按保密條例派了一個人押運。車,是上午九點二十四分開出的。當時參謀長在場,他除了用腳踹了踹輪胎,還看了看表,他似乎要把車子開出的這一時間記住。車子開老遠了,他的眼睛纔離開自己手腕上的這塊透明發光的東西。
旋即,他來嚮團長報告。
團長其實已經從窗眼裏看見那輛罩着偽裝網的06號卡車象一匹活潑的灰毛狼遁入黛青色的深山遠處,不過,他仍然坐着,咬着一根煙斗,沒有任何表示。團長的房門口,用幾顆圖釘釘着一張軍人的白床單,權當門簾;參謀長掀起它,腆着個不大方便的大肚子跨進來。
兩個職業軍人對視了一眼。
我要做的,是趕緊給參謀長倒杯水。
“誰開車?”團長問。
參謀長四道:“郭麝。”
“押運員呢?”
“保密員小張。”
“唔……七號公路能走嗎?”
“我問過運輸團,被水衝垮的那一段壘了些石頭,能過車。路上如果不誤事,下午四點可以通話!”
“誤事?誤事你我就等着蹲號子好了!……”團長本來在颳鬍須的,不知怎麽刀片鬆了,他去調整時,反而將刀片弄掉了。
參謀長彎腰拾起了它,吹吹灰,喊我:“小龔——”
我拭淨了老刀牌。
這天,參謀長幾乎沒有離開團長的房子。兩位首長說話的時候少,沉默的時候多。到下午四點,司令部的幾個參謀和機要股長集中在司令部值班室等候通話;參謀長好象也坐不住了,他顧自踱了幾步,而後徑直去警通連通訊排的總機室。
按照條例規定,總機室除了接綫員,其他人不能隨便進入。但參謀長例外。我見參謀長魁梧的身軀晃進總機室了,便趁空把團長換下的一身衣服拿到江邊去洗。
我在江邊沒有耽擱好久,回來時,發現參謀長又在團長房裏。他嚮團長說了什麽,我沒聽到,但我聽到團長喊我:“小龔。車!”。
我馬上去小車班要來了車。
越野吉普吐着淡淡的油煙,兩個首長躬腰上車。我則進屋將一支裹着紅綢的手槍掖進了腰。
等到車輪滾動,離開軍營的崗亭,哨兵啪地立正嚮離開軍營的首長行持槍禮時,我已經用手輕輕一抵,將一顆子彈推上了膛……當然,我卡住了保險。
我所做的一切,幾乎都是下意識的動作,又幾乎都是按照我的前任公務員告訴我應該做的。
我估計,是郭麝的車肇事了。
郭麝開車,一嚮比較快。他原先在警通連通訊排。每天的郵件來了,他便將他那輛三輪摩托開得如一陣疾風。然後載着滿滿一邊鬥的郵件呼嘯而歸。在這個通訊地址為0084號信箱的地方,來往信件統統被基地郵電所的郵檢員拆過,拆過後有的封好了,有的並未封好,收信人不難看出開封的痕跡但一概無怨。郭麝載着它們,行程十裏山地,七八分鐘跑完。他既頑皮又自信。有一天他見參謀長上厠所了,便跟收發員打賭說,他要趕在參謀長出茅厠前將車折回。
“行嗎?”收發員忍住笑。
“你等着!”
這一次,他並沒有如此神速,他出事了。路上,他走得太快,以至在發現一個拾柴的姑娘橫公路而過的當兒,煞車已經來不及——還算好,他還能沉住氣,他稍微偏偏前輪,將前輪和邊鬥中間的那個空檔嚮姑娘夾過去,在剛夾住人傢的那一瞬間,他已經站立起來,就着那一股不輕的慣性,攔腰抱起了已經嚇得魂飛魄散的姑娘。
儘管郭麝的措施是得力的,但姑娘的腳還是被夾傷了。此事釀成一場不大不小的危機:姑娘的父母親倒沒有什麽,他們見自己的女兒已經包紮停當,便不再多話;但周圍的百姓卻表示了一種聲討的心情——這也難怪,人傢對此地的軍車印象不佳,素有“黃牌子軟,藍牌子硬,白牌子開車不要命”之說。所謂黃牌子,指車牌是黃顔色,那是當地老百姓的車;藍車牌一般是地方首長的小車;白車牌則是使這條山路上的交通事故陡然頻繁起來的軍車。
軍車需要謹慎地處理好業已出現的不大友好的議論。郭麝出事後,吊銷了他的執照。
但郭麝的同行們還是佩服郭麝,佩服他在千鈞一發之際能夠迅速反應,佩服他過人的膂力。
這件事倒讓團長知道在自己的眼皮底下,有如此一匹“快狗”!
衹有參謀長給了他一副鐵青鐵青的、相當難看的臉孔。
魁梧的參謀長比團裏其他首長都要嚴格、仔細,機關的幹部戰士都有些防他。可能是因為他的職務不容許他有絲毫的鬆懈,使得他錙銖必較,極少幽默感。星期天,別人都在休息,他卻歇不下來,他可能會幽靈般地鑽到某個參謀、幹事或警通連的連部去,如果誰的手槍挂在墻上,並且屋裏沒有人,他會不聲不響地將槍摘下拿走,讓失槍的人急出一身汗,然後命你寫檢討。通訊排總機室的接綫員更是不敢大意,他們可能在值班守臺的時候接到一個吐字不清而且羅哩羅嗦的電話,倘若你不沉住氣,說不定參謀長馬上就會登門:“你嗓門不小啊,你們通訊排長是這樣教你守總機的嗎?”——他,參謀長,一個軍營裏的總管,就是這樣以自己兢兢業業的勤勉和老太太似的周到,“攪”得軍營裏惶惶不可終日。郭麝碾了拾柴姑娘以後好長時間,雖然又得到了執照,但參謀長盯住他不放,一會兒說他沒係風紀扣,不象個軍人;一會兒說他疲沓,摩托車保養得不好。星期六的晚上,軍營一般延長一些時間熄燈,戰士們利用這七天一次的難得的空閑晚上打牌。有一次郭麝正在興奮處,排長帶着一股冷風進來,喊他:“別打了,參謀長叫你試車!”
郭麝丟了牌,撇撇嘴跑到車庫,發現參謀長以一副送葬似的臉龐和逼人的目光,盯着他那輛不大幹淨的摩托車。
“報告!”郭麝嚮參謀長行了個禮。參謀長皺着眉說:“你就是這樣保養車的嗎?好吧,你發動它!”
“是。”
在參謀長嚴肅的瞪視下,郭麝的兩條腿也禁不住有些發軟。他噓了一口氣,穩住自己——這便妥了;他的確諳熟自己這匹坐騎的秉性,知道怎樣適度的擺弄才能使它處於良好的運行狀況,他把車挂在空擋上,徐徐地一推,旋即踏腳——“噗、噗噗噗……”——成了。
站在一旁替郭麝擔一把汗的排長這時候掉過腦袋,偷偷地笑了。
三天後,郭麝進了小車班,儘管參謀長對團長指名要郭麝持保留意見。有什麽辦法呢,團長貪快,衹有他看得上象狗一樣敏捷而又活潑的郭麝。
但是今天,這匹活潑的“快狗”又出了什麽事呢?
我們的小車馳出軍營,最先是駛在七號公路上。七號公路是我們這個基地的一條急造公路,坑坑窪窪,談不上任何保養。大雨時從山崖崩潰下來的碎石爛泥,枯枝敗葉,亂撒在公路上和公路側旁淤塞的流水溝裏。但我們的速度不慢。一路上凡是被我們看見的走在我們前面的車輛,都被我們超了過去。參謀長哮喘,車裏的煙霧於他太難受,我打開車窗,涼風立即呼呼灌進來……
天色漸漸轉暗,一片烏雲橫陳在公路的盡頭。我坐在司機旁邊的座位上,不時看見一隻浮胖的手從後面伸來,偷偷地、卻是毋庸置疑地拍拍司機的後股。這是參謀長的手,他提醒司機註意車速。我從後視鏡裏看見團長半閉着眼睛,面部的表情極陰沉,接着看見一團火光一閃——他又抽煙了。
我們終於在還不需要使用車燈的時候駛出了坎坷的七號公路。公路右側驀地閃現出一塊塊低矮的里程碑和標明急彎、連續急彎、慢速的指示牌。藉着日落西山前的光暈,我們把一塊塊里程碑和指示牌遠遠地拋在背後,車的大梁發出疲勞的、鋼與鐵承受着顛簸而不勝負載的呻吟——確實,坐白牌子的車有一種如履薄冰的感覺,但你不得不承認,我們的司機技術不差。
那一天黃昏,我們就是那樣急如火燎地趕往出事地點的。那裏,一輛捷剋七噸車歪歪扭扭地斜擺在公路上,離它不遠的前方,有一團在黑暗中緑得發紫的顔色,那是我們那輛披罩着偽裝網的06號卡車。司機郭麝不在駕駛室,他那副模樣讓我一時間心慌意亂:他的頭部正在淌血,帽檐下掉出一綹結着血痂的頭髮。他咬着牙,平端着槍,背倚着偽裝車杠着一把大鎖的鐵門。隔他七八米遠的地方,躺着一個成年男人,呲裂着嘴。人群衹要發生涌動,郭麝就神經質地一拍槍托,發出乾燥的、厲聲的呼號:“不要靠近我!不要靠近我!”
參謀長暗暗地說了聲:“糟糕。”這一聲恐怕衹有我聽到了。他首先扒了扒躺在地下的男人的眼皮——瞳孔經擴散。死者的胸脯上,衣絮象被老鼠噬咬過,七八個亂糟糟的洞,不難看出是子彈射擊造成的。郭麝見了我們,雖不再厲聲吆喝,但傻乎乎地伫立着不動。
團長不乏首長特有的權威性的風度,他衝着郭麝的槍口走。郭麝木然,他似乎沒有反應過來,既未禮貌地立正嚮首長報告,又未按條例說的那樣槍口不準對人。直到團長卸了他的槍,他纔象落荒的孩子見了娘,低低地發出一聲嗚咽,接着淚流滿面。
參謀長請周圍的人散開。“請退一點……請不要圍觀!”
直到這時,地方的幾個工作人員,看樣子是公安局和交通監理所的,才能進行他們的工作。他們開始丈量,開始在屍體和血跡周圍撒石灰,開始藉助鎂光燈拍照,開始畫簡易圖。直至夜幕徹底降臨,夜風漸漸發涼,把男屍擡上卡車,滯塞許久的公路才疏通。
在這期間,我一直守着偽裝車,寸步不離。晚風吹開了偽裝網的一角,我使勁一拉,將鬆散的繩結重新控牢。這一部裝載着烏峒基地一部分秘密的車輛,在清冷的月光下,象個被毛帶氅的公主,泰然地接受着人們的守衛。
郭麝被武裝看管了。他帶着他原先一直蓋着和墊着的軍棉被、褥子以及一條兩尺來寬的床單走進警通連那間本來是堆放馬鈴薯的小屋。他被警衛排看管之前,身上被嚴格地檢查了一遍,凡是硬器(包括剪指甲刀和鑰匙)一律收繳,並且,不許係褲帶,褲腰上那顆起緊腰作用的大鈕扣也被武裝看守用剪刀鉸了,一同鉸掉的還有襯褲的布褲帶、解放鞋的鞋帶。這樣他即便是移動半步,也得用手提着褲子。
他還能跑嗎?
這間陰暗的房子周圍從此就有背着武器的戰士走來走去了。到了吃飯的時候,看守片開門送進一碗飯去,不久又從窗眼裏接過一隻舔得幹於淨淨的空碗。那幾天寒潮襲擊烏峒,窗眼上便見釘上了一塊油毛氈。天氣稍微轉暖,崗哨為看守方便計,又用刺刀將油毛氈挑破。崗哨做這等活的時候,手腳都很重,帶着譴責郭麝給他們添了麻煩的怨氣。
郭麝和我是老鄉,我們是同一天穿上軍裝的。他突然間被看守起來,我不免有兔死狐悲之感。他被看管的第二天,我去看他,從衹有一尺見方的窗洞看去,他正坐在既當床又作凳的門板上。我輕輕喚他一聲,他金魚似的眼珠一轉,哈着嘴剛想和我說話,看守端着武器過來了。我、郭麝、看守,雖然都是熟人,但是此時此境應該識趣,我沒有和郭麝說話,就離開這個陰暗潮濕、散發出一股黴味的地方了。
郭麝卻衝着我的背影說了一句:“沒事,夥計!”
沒事纔好,我心裏說。我能夠做的,是在看守站在一邊的情況下,有節制地再回首望郭麝一眼。
這一次不成功的探望,在我心裏落下很重的歉意。我雖然離開那間房子好遠了,可是那房子的陰暗潮濕,好象浸潤到我的肌膚上來,使我煩悶,以至有一種抑鬱的、通身不幹淨的感覺。我知道我這是為郭麝為這條聰明絶頂卻又常常惹出亂子的“快狗”!
好了,暫時忘掉他吧;我着急也罷,內疚也罷,一概沒用;事情總會弄清楚的,沉住氣等着罷——沒事,夥計!
就說那些雜牌工區吧。一九七三年夏,那一個酷熱的夏天,我們施工比較緊時,兵種一位首長來基地視察了一次,他當時說:“烏峒需要再來一個工區!”
首長走後不久,我們烏峒基地果然就新開進一個工區——其實就是一個新編師:某某部隊的一個團,再加上某某部隊的一個團和另一個獨立營,編起來成一個師級架子的工區。他們來時,是總參的一個運輸團拉了三天,那三天我們那條專綫上的卡車象蝗蟲一樣鋪天蓋地。後來施工接近尾聲,這個工區的戰士和基層指揮員正在猜測他們將要開拔到哪裏去時,解散的命令來了:大部分復員,極少數“兵改工”(留在施工的基地上當基地工人)。那情景相當平靜,運輸團的車又浩浩蕩蕩地由基地嚮外拉了兩天。馬達聲漸漸地沒有了,完事了。
我們那個師有七個團,加上新增的那個工區,足足是十個整編團。十個團在一個不為人知的山溝裏幹了十年,最終全部撤下時,除了留在大山腹地的規模巨大的坑道,還有便是裸露在太陽光底下的一片高低不甚整齊的墓地了——這好象並不值得奇怪,因為一切都能夠解釋,一切都有雄辯的理由解釋;哪怕這些溫和而又擁擠的拱頂建築之中,掩埋了實實在在的、數量相當的笑靨、志願、希望和思想。這一點給我的印象是深刻的。
那個臨時調進基地的工區解散不久,我們就奉命撤離烏峒。師政治部最後留給烏峒的一點意思,是用兩卡車水泥鑄了一座尖削的紀念碑。大概由於當時大傢都在收拾東西準備走,水泥碑澆鑄後,澆水的人不夠盡職,水泥燒壞了,那座紀念碑鑄得不很理想,斑點太多。但後來也未下决心炸掉重砌。再後來,師政治部的群工幹事與當地政府的民政部門聯繫,請他們委托一個人來烏峒守陵,工資由我們部隊支付。不久,這個人就來了。
我們部隊沒有薄待這位守陵人,除了付給他工資,還給他在陵園門口蓋了三間房子。他和他老婆搬了進來,他的工作量不大,每天早晨拿一把掃帚將墓地打掃一遍。墳墓都是用水泥覆蓋了的,掃起來不是太難,他一個漢子做這點活,力氣足有過剩後來便見他在墓地周圍種了一些紅薯,再後來,饅頭似的墓頂上便象落滿了雪花一樣曬滿了紅薯片兒。
我們團比師裏其他幾個團晚走一步,我們作最後的掃尾。臨別烏峒的那天,我們去墓地最後一次掃陵,發現墓地裏落葉很多,積水的地方漂着些零星草屑。守陵人見我們幾個軍人去了,喊我們進他屋裏坐,並順手從竈臺上的甕罐裏舀了一勺半溫的水給我們泡茶喝。我們坐定後,他自己則拿把掃帚趕緊出去掃了幾把。我們自然沒有說他什麽。我們在墓地也未徘徊許久。因為當時時間已經不早。夕陽最初還距鐵青色的山巒chan岩有一箭之地,血紅的霞光把一道一道染金的、又長又黑的、似乎正滴着暗紫色液體的光綫投在分佈得非常稀疏的馬尾鬆上。俄頃,紅日與那起伏不平的山廓匆遽地縮短距離,我們眼見它失去一角、一大角,殘陽最終衹剩下一條光綫柔和的弧綫時,山坡上的風在全部空闊的上方就發出低沉的,使人忍不住要裹緊衣服的呼嘯之聲了。幾片樹葉又墜落在守陵人剛剛掃過的墓道上。我們下山好遠,偶一回頭,發現守陵人還拄着掃帚站在那裏望着我們;他背着光,臉孔黧黑。我們看不清他的表情,他大概對我們懷着歉意。他是個老實人。
好了,我們下山了,如果沒有特別的原因,我們大概永遠不會再度上山。山,在我們腳下,我忽然不再那樣匆促地踏步,我感到我腳下的石頭有一種回聲,一種情緒,一種永遠使我激動和震驚的東西。我聞着一股腐殖質以及糜爛的苦艾的腥味兒,琢磨品咂那一縷掠過我心頭的縹緲的信息,知道自己為什麽恍惚了。我好象直到今天,直到即將永別烏峒的今天,纔體味到烏峒原始的、粗糙的、卻又是肅穆的美。一綫蒼白的微光依然照着沉重的層巒疊嶂,從山地嚮夜空升起的嵐氣,一會兒濃,一會兒淡,升到一定的高度,便被大氣中的一股高壓抵住,那嵐氣便成一條寬寬的煙帶籠罩着逶迤的千山萬壑。生硬的風在枯萎的草尖上扌扇過來颳過去,把一些斷根的草屑拋嚮蒼茫的夜空。山地的氣息,夜幕降臨之後不再帶着一段乾燥的灰塵之氣。溫馨而濕潤,有一種將人麻醉和吞沒的力量。我幾乎要痛快地呻吟了,我感到自己已經完全融化在這鐵灰色的、象天鵝絨一樣變得柔軟和溫暖的山地上,融化在那凸出的、這一塊與那一塊絶對異樣的、說不清多少萬年以前就存在、多少萬年以後可能依然存在的磐石中了。
我是一九七二年鼕來到烏峒的。那年鼕天,烏峒雖然沒有下雪,但總是大風降溫,幹冷。尤其是早晨,我端着盆到江裏去洗衣服,踩着冰凍得滑溜溜的鵝卵石,回來後,手指就凍成紅蘿蔔似的不能動彈了。我在一八三團,最初是給首長當公務員。我們團長個子不高,比較瘦。他曾經患過頭癬,癬後頭髮大部脫光,整個頭皮成一大片光亮的萎縮性瘢痕。他一年四季不脫軍帽,即便有時大汗淋漓,帽子的邊沿落下一圈白色的????斑,他依然不摘冠。他比較修邊幅,笑容不多的臉常剃盡鬍須,更見冷峻得發青。一個老首長送給他一片老刀牌刀片,他每次用罷,便要我用幹布拭淨。他有一個在中學教書的老婆,豐豐腴腴的,不過,我給團長當公務員兩年,僅僅見過那女人一次;女人朝我笑笑,我記得,她牙齒很白。
與團長幾乎形影不離的是參謀長。參謀長塊頭雖大,心卻仔細。秋末鼕初的子夜,他穿着一條肥碩的短褲起床小便,即使在這等短暫的空隙,他也眯縫着眼睛看營房裏那些拐彎抹角的地方該關的燈是不是已經關了。團直機關食堂的屋檐下還亮着一盞明晃晃的燈,機要股的窗戶開着卻沒有挂風鈎,窗扇被颳得劈啪亂響,都讓這位司令部的首長無法忍受。他可能挺着半截光腿走上幾百米,來作些熄燈和關窗的瑣屑事;好在警通連的哨兵幾乎諳熟了參謀長重而蹣跚的腳步聲,黑暗中,一般不再驚詫地吆喝口令。
我在團部給首長當公務員兩年,遇到的事當然不少,印象最深的,莫過於那一次“郭麝事件”了。
那一天,團部奉命嚮基地指揮部送圖紙,機要股按保密條例派了一個人押運。車,是上午九點二十四分開出的。當時參謀長在場,他除了用腳踹了踹輪胎,還看了看表,他似乎要把車子開出的這一時間記住。車子開老遠了,他的眼睛纔離開自己手腕上的這塊透明發光的東西。
旋即,他來嚮團長報告。
團長其實已經從窗眼裏看見那輛罩着偽裝網的06號卡車象一匹活潑的灰毛狼遁入黛青色的深山遠處,不過,他仍然坐着,咬着一根煙斗,沒有任何表示。團長的房門口,用幾顆圖釘釘着一張軍人的白床單,權當門簾;參謀長掀起它,腆着個不大方便的大肚子跨進來。
兩個職業軍人對視了一眼。
我要做的,是趕緊給參謀長倒杯水。
“誰開車?”團長問。
參謀長四道:“郭麝。”
“押運員呢?”
“保密員小張。”
“唔……七號公路能走嗎?”
“我問過運輸團,被水衝垮的那一段壘了些石頭,能過車。路上如果不誤事,下午四點可以通話!”
“誤事?誤事你我就等着蹲號子好了!……”團長本來在颳鬍須的,不知怎麽刀片鬆了,他去調整時,反而將刀片弄掉了。
參謀長彎腰拾起了它,吹吹灰,喊我:“小龔——”
我拭淨了老刀牌。
這天,參謀長幾乎沒有離開團長的房子。兩位首長說話的時候少,沉默的時候多。到下午四點,司令部的幾個參謀和機要股長集中在司令部值班室等候通話;參謀長好象也坐不住了,他顧自踱了幾步,而後徑直去警通連通訊排的總機室。
按照條例規定,總機室除了接綫員,其他人不能隨便進入。但參謀長例外。我見參謀長魁梧的身軀晃進總機室了,便趁空把團長換下的一身衣服拿到江邊去洗。
我在江邊沒有耽擱好久,回來時,發現參謀長又在團長房裏。他嚮團長說了什麽,我沒聽到,但我聽到團長喊我:“小龔。車!”。
我馬上去小車班要來了車。
越野吉普吐着淡淡的油煙,兩個首長躬腰上車。我則進屋將一支裹着紅綢的手槍掖進了腰。
等到車輪滾動,離開軍營的崗亭,哨兵啪地立正嚮離開軍營的首長行持槍禮時,我已經用手輕輕一抵,將一顆子彈推上了膛……當然,我卡住了保險。
我所做的一切,幾乎都是下意識的動作,又幾乎都是按照我的前任公務員告訴我應該做的。
我估計,是郭麝的車肇事了。
郭麝開車,一嚮比較快。他原先在警通連通訊排。每天的郵件來了,他便將他那輛三輪摩托開得如一陣疾風。然後載着滿滿一邊鬥的郵件呼嘯而歸。在這個通訊地址為0084號信箱的地方,來往信件統統被基地郵電所的郵檢員拆過,拆過後有的封好了,有的並未封好,收信人不難看出開封的痕跡但一概無怨。郭麝載着它們,行程十裏山地,七八分鐘跑完。他既頑皮又自信。有一天他見參謀長上厠所了,便跟收發員打賭說,他要趕在參謀長出茅厠前將車折回。
“行嗎?”收發員忍住笑。
“你等着!”
這一次,他並沒有如此神速,他出事了。路上,他走得太快,以至在發現一個拾柴的姑娘橫公路而過的當兒,煞車已經來不及——還算好,他還能沉住氣,他稍微偏偏前輪,將前輪和邊鬥中間的那個空檔嚮姑娘夾過去,在剛夾住人傢的那一瞬間,他已經站立起來,就着那一股不輕的慣性,攔腰抱起了已經嚇得魂飛魄散的姑娘。
儘管郭麝的措施是得力的,但姑娘的腳還是被夾傷了。此事釀成一場不大不小的危機:姑娘的父母親倒沒有什麽,他們見自己的女兒已經包紮停當,便不再多話;但周圍的百姓卻表示了一種聲討的心情——這也難怪,人傢對此地的軍車印象不佳,素有“黃牌子軟,藍牌子硬,白牌子開車不要命”之說。所謂黃牌子,指車牌是黃顔色,那是當地老百姓的車;藍車牌一般是地方首長的小車;白車牌則是使這條山路上的交通事故陡然頻繁起來的軍車。
軍車需要謹慎地處理好業已出現的不大友好的議論。郭麝出事後,吊銷了他的執照。
但郭麝的同行們還是佩服郭麝,佩服他在千鈞一發之際能夠迅速反應,佩服他過人的膂力。
這件事倒讓團長知道在自己的眼皮底下,有如此一匹“快狗”!
衹有參謀長給了他一副鐵青鐵青的、相當難看的臉孔。
魁梧的參謀長比團裏其他首長都要嚴格、仔細,機關的幹部戰士都有些防他。可能是因為他的職務不容許他有絲毫的鬆懈,使得他錙銖必較,極少幽默感。星期天,別人都在休息,他卻歇不下來,他可能會幽靈般地鑽到某個參謀、幹事或警通連的連部去,如果誰的手槍挂在墻上,並且屋裏沒有人,他會不聲不響地將槍摘下拿走,讓失槍的人急出一身汗,然後命你寫檢討。通訊排總機室的接綫員更是不敢大意,他們可能在值班守臺的時候接到一個吐字不清而且羅哩羅嗦的電話,倘若你不沉住氣,說不定參謀長馬上就會登門:“你嗓門不小啊,你們通訊排長是這樣教你守總機的嗎?”——他,參謀長,一個軍營裏的總管,就是這樣以自己兢兢業業的勤勉和老太太似的周到,“攪”得軍營裏惶惶不可終日。郭麝碾了拾柴姑娘以後好長時間,雖然又得到了執照,但參謀長盯住他不放,一會兒說他沒係風紀扣,不象個軍人;一會兒說他疲沓,摩托車保養得不好。星期六的晚上,軍營一般延長一些時間熄燈,戰士們利用這七天一次的難得的空閑晚上打牌。有一次郭麝正在興奮處,排長帶着一股冷風進來,喊他:“別打了,參謀長叫你試車!”
郭麝丟了牌,撇撇嘴跑到車庫,發現參謀長以一副送葬似的臉龐和逼人的目光,盯着他那輛不大幹淨的摩托車。
“報告!”郭麝嚮參謀長行了個禮。參謀長皺着眉說:“你就是這樣保養車的嗎?好吧,你發動它!”
“是。”
在參謀長嚴肅的瞪視下,郭麝的兩條腿也禁不住有些發軟。他噓了一口氣,穩住自己——這便妥了;他的確諳熟自己這匹坐騎的秉性,知道怎樣適度的擺弄才能使它處於良好的運行狀況,他把車挂在空擋上,徐徐地一推,旋即踏腳——“噗、噗噗噗……”——成了。
站在一旁替郭麝擔一把汗的排長這時候掉過腦袋,偷偷地笑了。
三天後,郭麝進了小車班,儘管參謀長對團長指名要郭麝持保留意見。有什麽辦法呢,團長貪快,衹有他看得上象狗一樣敏捷而又活潑的郭麝。
但是今天,這匹活潑的“快狗”又出了什麽事呢?
我們的小車馳出軍營,最先是駛在七號公路上。七號公路是我們這個基地的一條急造公路,坑坑窪窪,談不上任何保養。大雨時從山崖崩潰下來的碎石爛泥,枯枝敗葉,亂撒在公路上和公路側旁淤塞的流水溝裏。但我們的速度不慢。一路上凡是被我們看見的走在我們前面的車輛,都被我們超了過去。參謀長哮喘,車裏的煙霧於他太難受,我打開車窗,涼風立即呼呼灌進來……
天色漸漸轉暗,一片烏雲橫陳在公路的盡頭。我坐在司機旁邊的座位上,不時看見一隻浮胖的手從後面伸來,偷偷地、卻是毋庸置疑地拍拍司機的後股。這是參謀長的手,他提醒司機註意車速。我從後視鏡裏看見團長半閉着眼睛,面部的表情極陰沉,接着看見一團火光一閃——他又抽煙了。
我們終於在還不需要使用車燈的時候駛出了坎坷的七號公路。公路右側驀地閃現出一塊塊低矮的里程碑和標明急彎、連續急彎、慢速的指示牌。藉着日落西山前的光暈,我們把一塊塊里程碑和指示牌遠遠地拋在背後,車的大梁發出疲勞的、鋼與鐵承受着顛簸而不勝負載的呻吟——確實,坐白牌子的車有一種如履薄冰的感覺,但你不得不承認,我們的司機技術不差。
那一天黃昏,我們就是那樣急如火燎地趕往出事地點的。那裏,一輛捷剋七噸車歪歪扭扭地斜擺在公路上,離它不遠的前方,有一團在黑暗中緑得發紫的顔色,那是我們那輛披罩着偽裝網的06號卡車。司機郭麝不在駕駛室,他那副模樣讓我一時間心慌意亂:他的頭部正在淌血,帽檐下掉出一綹結着血痂的頭髮。他咬着牙,平端着槍,背倚着偽裝車杠着一把大鎖的鐵門。隔他七八米遠的地方,躺着一個成年男人,呲裂着嘴。人群衹要發生涌動,郭麝就神經質地一拍槍托,發出乾燥的、厲聲的呼號:“不要靠近我!不要靠近我!”
參謀長暗暗地說了聲:“糟糕。”這一聲恐怕衹有我聽到了。他首先扒了扒躺在地下的男人的眼皮——瞳孔經擴散。死者的胸脯上,衣絮象被老鼠噬咬過,七八個亂糟糟的洞,不難看出是子彈射擊造成的。郭麝見了我們,雖不再厲聲吆喝,但傻乎乎地伫立着不動。
團長不乏首長特有的權威性的風度,他衝着郭麝的槍口走。郭麝木然,他似乎沒有反應過來,既未禮貌地立正嚮首長報告,又未按條例說的那樣槍口不準對人。直到團長卸了他的槍,他纔象落荒的孩子見了娘,低低地發出一聲嗚咽,接着淚流滿面。
參謀長請周圍的人散開。“請退一點……請不要圍觀!”
直到這時,地方的幾個工作人員,看樣子是公安局和交通監理所的,才能進行他們的工作。他們開始丈量,開始在屍體和血跡周圍撒石灰,開始藉助鎂光燈拍照,開始畫簡易圖。直至夜幕徹底降臨,夜風漸漸發涼,把男屍擡上卡車,滯塞許久的公路才疏通。
在這期間,我一直守着偽裝車,寸步不離。晚風吹開了偽裝網的一角,我使勁一拉,將鬆散的繩結重新控牢。這一部裝載着烏峒基地一部分秘密的車輛,在清冷的月光下,象個被毛帶氅的公主,泰然地接受着人們的守衛。
郭麝被武裝看管了。他帶着他原先一直蓋着和墊着的軍棉被、褥子以及一條兩尺來寬的床單走進警通連那間本來是堆放馬鈴薯的小屋。他被警衛排看管之前,身上被嚴格地檢查了一遍,凡是硬器(包括剪指甲刀和鑰匙)一律收繳,並且,不許係褲帶,褲腰上那顆起緊腰作用的大鈕扣也被武裝看守用剪刀鉸了,一同鉸掉的還有襯褲的布褲帶、解放鞋的鞋帶。這樣他即便是移動半步,也得用手提着褲子。
他還能跑嗎?
這間陰暗的房子周圍從此就有背着武器的戰士走來走去了。到了吃飯的時候,看守片開門送進一碗飯去,不久又從窗眼裏接過一隻舔得幹於淨淨的空碗。那幾天寒潮襲擊烏峒,窗眼上便見釘上了一塊油毛氈。天氣稍微轉暖,崗哨為看守方便計,又用刺刀將油毛氈挑破。崗哨做這等活的時候,手腳都很重,帶着譴責郭麝給他們添了麻煩的怨氣。
郭麝和我是老鄉,我們是同一天穿上軍裝的。他突然間被看守起來,我不免有兔死狐悲之感。他被看管的第二天,我去看他,從衹有一尺見方的窗洞看去,他正坐在既當床又作凳的門板上。我輕輕喚他一聲,他金魚似的眼珠一轉,哈着嘴剛想和我說話,看守端着武器過來了。我、郭麝、看守,雖然都是熟人,但是此時此境應該識趣,我沒有和郭麝說話,就離開這個陰暗潮濕、散發出一股黴味的地方了。
郭麝卻衝着我的背影說了一句:“沒事,夥計!”
沒事纔好,我心裏說。我能夠做的,是在看守站在一邊的情況下,有節制地再回首望郭麝一眼。
這一次不成功的探望,在我心裏落下很重的歉意。我雖然離開那間房子好遠了,可是那房子的陰暗潮濕,好象浸潤到我的肌膚上來,使我煩悶,以至有一種抑鬱的、通身不幹淨的感覺。我知道我這是為郭麝為這條聰明絶頂卻又常常惹出亂子的“快狗”!
好了,暫時忘掉他吧;我着急也罷,內疚也罷,一概沒用;事情總會弄清楚的,沉住氣等着罷——沒事,夥計!
團長的潔癖,表現在即使是每天少不了的那件事,也不肯與他人為伍。
早晨,他往往醒得很早,醒來抱着拳就朝山上跑。
我已經諳熟他的習性,既不需要他喊醒我,也勿須他任何吩咐,我會取出幾張特意為團長準備的柔軟的草紙,象牧人追那倏忽間遁入草叢中的老山羊一樣跟上他。
途中,我們往往拋卻兩個茅厠而不顧、踩着晶瑩的露珠,我們走我們的。
我們團進入烏峒基地雖然好幾年了,但因為我們的住房都衹能是簡陋的草棚,那不用說,作為草棚的配套建築——厠所就更其簡陋了:釘兩根木樁,再加一張蘆席圍着,好好歹歹地圈出一個空間,就這樣,頭頂藍天。腳踏實地。所謂實地,即是用鎬粗粗地挖出的一道溝。那道溝最初挖出時,沙質的土壤多少冒出一股略帶腥味的土香,但土香不久就被比它更重的氣味淹沒了。繼續發展下去,人簡直不能朝裏涉足,人才進去,但聽得嗡地一聲,一陣在這種衛生條件下極能滋生繁衍的蠅子便開始起飛和俯衝。有一回,團長蹲在蘆棚裏已經十分難忍,一個新兵提着褲子跑進來,見到首長,慌忙勒緊自己的褲帶,憋着通紅的臉立正,打了個禮。新兵是認真而嚴肅地做的,他那張黑裏透紅的臉蛋天真無邪。
年輕人動作快,不一會兒就出去了。
團長抽完了大半支煙後纔出去,正好遇見帶新兵的警通連長。“你是怎麽帶兵的,噢?”他將滿腹的不愉快瀉到下級指揮員身上,“還有,你看看那些蠅子,你不能多撒點石灰嗎?”
“撒過,沒用。”警通連長為自己辯解,“烏峒這地方,好象特別能長蠅子。”
後來,警通連長嚮那位多禮的新兵問明了情況,他咧着嘴苦笑地告訴新兵說。“以後註意,在公共場合,在一些不適於嚮首長敬禮的地方,譬如飯廳、澡堂、厠所,不要嚮首長敬禮。懂嗎?”
“懂了。”
有鑒於此,那年八月,後勤部將一筆經費挪用了一下,蓋了一個比較好的厠所,供團裏的首長使用。厠所裏鋪了磚,又在門邊砌了道擋蠅子的暗墻,這在烏峒簡直是最豪華奢侈的了。但那道暗墻畢竟衹能擋蠅子,它不能擋人,團機關還有為數不少的參謀幹事呢,他們也愛豪華和奢侈,他們莅臨它,把煙蒂和反映各自不同節奏的腳印留在那條比較偏僻的小道上。小路越拓越寬。看來,在烏峒要作到首長與士兵有別,頗不容易呢!
團長幹脆遠闢一塊根據地,我覺得這是他的高明之處。
烏峒山的早晨有一副沉靜的象被梳理過的容顔。東方欲曉,晨空廣袤。正在蘇醒過來的蒼茫開闊的地平綫上,烏峒山巒傢族的成員們象千百匹粗野的駱駝;各自搖着駝峰嚮不同的角度射去。它們沉重地叩響着地面,直到跑到自己願意停住的方位上,方溫文馴服一些,氣韻和緩一些。因為距離的不一,因為這一座山與那一座山接受的魚肚白色的晨曦有異,它們各自呈現出不同的顔色層次。近一點的是凝重的鐵灰色,鐵一樣的石頭就在我們腳下。稍遠一點是靛青,再遠一點的是蔚藍。而在烏峒山海拔最高的峰巔,尚有殘存的白雪。烏峒山區這年最後的一場雪,是在冷峻的春三月下的。那一個霧氣彌漫的黑夜去後,一抹白色便凝固在不可一世的烏峒頂上。天氣逐漸暖和,太陽漸漸地把雪化掉,從底層滲出潮氣,浸潤着地上的雪,潮濕的葛藤和腐爛的草都發出了漚熟的黴腥味。半夜裏,烏峒許多山溝吼叫着刺骨的旋風,被崩雪撞擊的山崖呼呼響着,光禿禿的一些樹枝開始泛出緑色;但山頂依然白皚皚。直至驚蟄,直至夏至,黃昏時候,那一抹白頂雖然比早晨略有收斂,但衹要經過一個黑夜,那雪便又頑固地恢復到自己原有的輪廓。我們現在看到的山頂上的殘雪,還不知道是今年三月還是去年三月的雪。
不錯,山巒上的一切既是靜止的、屏聲斂氣的,又是蘇醒的、蠢蠢欲動的。狺狺的軍犬聲穿透晨靄,使人知道山那邊的警衛團清晨在訓狗。警衛團他們雖然不施工,但負責警衛着眼下這一片晨靄中顯得那麽飄緲而深邃的山地,是夠辛苦的。警衛團的營區與我們現在登上的這座山,隔着一條深塹,深塹上有一架升降式鐵橋,此刻鐵橋已經升起,我們與他們暫時沒有任何聯繫。軍犬即使聞到了我們的氣味,它們也無法過來。
頂着慢慢透明卻依然還是一片朦朧的露夭,坐在石頭上放鬆,簡真是一種難以言傳的享受。我最初隨團長上山,還有些好笑,覺得團長象個牧童似的頑皮,末了,我就知道他可謂用心良苦——老頭子了,象我們年輕人全靠兩衹膝去蹲,是不輕的負擔;他割過痔瘡,每次小心謹慎,纔不至於太痛苦。
我站得離團長稍微遠一些,不要讓他看到我;我們隔着一道青石屏障,誰也不妨礙誰。一縷青煙從青石屏障那邊裊裊升起,山風習習,殷勤地將煙蕩散……
團長好長時間沒有動靜,似乎在晨風裏睡着了,我掉頭看了一眼,見老人一面坐在石頭上,一面正戴着花鏡看報呢——是張小報,我們兵種的報。
這個老頭啊!
軍犬仍然在山那邊低沉地吠叫。真正的山巒。我們的傢,在稀薄的星光和藍色的陰影下呈現出難以描寫、使人傾倒的柔和綫條。晨曦、盤石,一陣輕爽的氣息和涼意,象一麯和弦在我心靈深處顫抖;我感到靜謐,感到眼前的一切既奇異,又童話般的畸形、誇張,還有幾分美麗的真實。我甚至想把這個早晨紀錄下來,用筆、用相機、用顔色、用我即刻特別活躍的象水一樣流暢的思維。要刻意表現石頭的遒勁、背景的深邃、天邊魚肚白的輕淡。我記得有這樣一幅油畫作品:《攻剋鼕宮》。畫面是冷調子的:兩個俄羅斯士兵,在嚴寒的午夜,一個嚮另一個藉火點煙,在他們腳下,是一堆散亂的子彈殼,而他們的後面,是闊大的、黑幢幢的鼕宮的廊柱和臺階。這種情節式的畫面所擷取的生活是相當典型的,它吸引你,引你去思忖和體味在他們點火抽煙之前的吶喊、衝殺和流血。我們此刻愜意的晨憩如果真的入了畫,人們能夠領會早晨的烏峒是那麽一種憂鬱、沉着、而又格外和悅的藍顔色的嗎?
但是,有一樣東西是不好表現的:烏峒山上這一些或光滑或猙獰的巨石,不知是創世紀時(請允許我在此用一個宗教色彩極濃的詞)大陸架上升,大海留下的一片沉石,還是日月星辰風化而成?它們的每一種形態,每一條石紋層次,都是大自然演繹的歷史烙印。這一種縱的歷史感要表現在一幅平面畫上是吃力的。但如果不去表現,一切就顯得沒有重量,沒有根;一個士兵和一個首長呆在山頭,無異於兩衹毫無分量的紫燕掠過田野。
“小龔,小龔——”微風拂煦,團長在叫我。我開始居然沒有聽到。
一陣低沉的爆炸聲從山底盆地方向傳來。我一邊繼續自己的遐思,一邊嚮盆地張望。鉛灰色的盆地上空已經接近於透明,布滿盆地的警衛團的崗亭象一顆顆滋生於石渣上的生機盎然的蘑菇。我又想起郭麝。郭麝那天與人傢發生衝突,挨了揍,腦震蕩,但幸好沒死。如果死了,我今天會做什麽?可能無暇顧及於此,可能會陪着首長去處理郭麝的後事吧?那麽,明天呢?明天的早晨和傍晚呢?……我又要抗拒自己心底的一些纏綿悱惻的東西了,我努力不去想一些極端的變故,我今天早晨既然陪着首長於此消遣,我就應該流利地把握今天。好的,今天早晨神清氣爽,什麽都感到新鮮,什麽都留下了極深的印象——這或許與首長每天早晨換一個地方有關。謝謝首長,謝謝接近透明的藍天,清涼的石。還有報紙和秋末的風。
我終於聽到了呼喚。
首長問:“小鬼,你在想什麽?”
我不好意思地笑笑,將水壺裏的水倒給首長洗手。首長說:“小龔,我剛纔看報紙時突然想,你在我身邊有兩年了,我不能總不放你,你下連隊去怎麽樣?”
“好啊!”我大聲說。兩年跟着首長,我很多知識是從首長那兒學來的;可年輕人總是好動,好新鮮,沒有辦法。儘管我知道,一下連隊,就可能永遠失卻了象今天早晨這樣的閑情。
但是,我突然又啞然了。我想起了,在走之前,要去看一看郭麝。
團長好象看出了我的心思。下山的路上,他沉吟道:“小龔,那天如果是你押車,你會怎麽樣?”
“我,我可能也會射擊!”
“啊……是嗎?”
早晨,他往往醒得很早,醒來抱着拳就朝山上跑。
我已經諳熟他的習性,既不需要他喊醒我,也勿須他任何吩咐,我會取出幾張特意為團長準備的柔軟的草紙,象牧人追那倏忽間遁入草叢中的老山羊一樣跟上他。
途中,我們往往拋卻兩個茅厠而不顧、踩着晶瑩的露珠,我們走我們的。
我們團進入烏峒基地雖然好幾年了,但因為我們的住房都衹能是簡陋的草棚,那不用說,作為草棚的配套建築——厠所就更其簡陋了:釘兩根木樁,再加一張蘆席圍着,好好歹歹地圈出一個空間,就這樣,頭頂藍天。腳踏實地。所謂實地,即是用鎬粗粗地挖出的一道溝。那道溝最初挖出時,沙質的土壤多少冒出一股略帶腥味的土香,但土香不久就被比它更重的氣味淹沒了。繼續發展下去,人簡直不能朝裏涉足,人才進去,但聽得嗡地一聲,一陣在這種衛生條件下極能滋生繁衍的蠅子便開始起飛和俯衝。有一回,團長蹲在蘆棚裏已經十分難忍,一個新兵提着褲子跑進來,見到首長,慌忙勒緊自己的褲帶,憋着通紅的臉立正,打了個禮。新兵是認真而嚴肅地做的,他那張黑裏透紅的臉蛋天真無邪。
年輕人動作快,不一會兒就出去了。
團長抽完了大半支煙後纔出去,正好遇見帶新兵的警通連長。“你是怎麽帶兵的,噢?”他將滿腹的不愉快瀉到下級指揮員身上,“還有,你看看那些蠅子,你不能多撒點石灰嗎?”
“撒過,沒用。”警通連長為自己辯解,“烏峒這地方,好象特別能長蠅子。”
後來,警通連長嚮那位多禮的新兵問明了情況,他咧着嘴苦笑地告訴新兵說。“以後註意,在公共場合,在一些不適於嚮首長敬禮的地方,譬如飯廳、澡堂、厠所,不要嚮首長敬禮。懂嗎?”
“懂了。”
有鑒於此,那年八月,後勤部將一筆經費挪用了一下,蓋了一個比較好的厠所,供團裏的首長使用。厠所裏鋪了磚,又在門邊砌了道擋蠅子的暗墻,這在烏峒簡直是最豪華奢侈的了。但那道暗墻畢竟衹能擋蠅子,它不能擋人,團機關還有為數不少的參謀幹事呢,他們也愛豪華和奢侈,他們莅臨它,把煙蒂和反映各自不同節奏的腳印留在那條比較偏僻的小道上。小路越拓越寬。看來,在烏峒要作到首長與士兵有別,頗不容易呢!
團長幹脆遠闢一塊根據地,我覺得這是他的高明之處。
烏峒山的早晨有一副沉靜的象被梳理過的容顔。東方欲曉,晨空廣袤。正在蘇醒過來的蒼茫開闊的地平綫上,烏峒山巒傢族的成員們象千百匹粗野的駱駝;各自搖着駝峰嚮不同的角度射去。它們沉重地叩響着地面,直到跑到自己願意停住的方位上,方溫文馴服一些,氣韻和緩一些。因為距離的不一,因為這一座山與那一座山接受的魚肚白色的晨曦有異,它們各自呈現出不同的顔色層次。近一點的是凝重的鐵灰色,鐵一樣的石頭就在我們腳下。稍遠一點是靛青,再遠一點的是蔚藍。而在烏峒山海拔最高的峰巔,尚有殘存的白雪。烏峒山區這年最後的一場雪,是在冷峻的春三月下的。那一個霧氣彌漫的黑夜去後,一抹白色便凝固在不可一世的烏峒頂上。天氣逐漸暖和,太陽漸漸地把雪化掉,從底層滲出潮氣,浸潤着地上的雪,潮濕的葛藤和腐爛的草都發出了漚熟的黴腥味。半夜裏,烏峒許多山溝吼叫着刺骨的旋風,被崩雪撞擊的山崖呼呼響着,光禿禿的一些樹枝開始泛出緑色;但山頂依然白皚皚。直至驚蟄,直至夏至,黃昏時候,那一抹白頂雖然比早晨略有收斂,但衹要經過一個黑夜,那雪便又頑固地恢復到自己原有的輪廓。我們現在看到的山頂上的殘雪,還不知道是今年三月還是去年三月的雪。
不錯,山巒上的一切既是靜止的、屏聲斂氣的,又是蘇醒的、蠢蠢欲動的。狺狺的軍犬聲穿透晨靄,使人知道山那邊的警衛團清晨在訓狗。警衛團他們雖然不施工,但負責警衛着眼下這一片晨靄中顯得那麽飄緲而深邃的山地,是夠辛苦的。警衛團的營區與我們現在登上的這座山,隔着一條深塹,深塹上有一架升降式鐵橋,此刻鐵橋已經升起,我們與他們暫時沒有任何聯繫。軍犬即使聞到了我們的氣味,它們也無法過來。
頂着慢慢透明卻依然還是一片朦朧的露夭,坐在石頭上放鬆,簡真是一種難以言傳的享受。我最初隨團長上山,還有些好笑,覺得團長象個牧童似的頑皮,末了,我就知道他可謂用心良苦——老頭子了,象我們年輕人全靠兩衹膝去蹲,是不輕的負擔;他割過痔瘡,每次小心謹慎,纔不至於太痛苦。
我站得離團長稍微遠一些,不要讓他看到我;我們隔着一道青石屏障,誰也不妨礙誰。一縷青煙從青石屏障那邊裊裊升起,山風習習,殷勤地將煙蕩散……
團長好長時間沒有動靜,似乎在晨風裏睡着了,我掉頭看了一眼,見老人一面坐在石頭上,一面正戴着花鏡看報呢——是張小報,我們兵種的報。
這個老頭啊!
軍犬仍然在山那邊低沉地吠叫。真正的山巒。我們的傢,在稀薄的星光和藍色的陰影下呈現出難以描寫、使人傾倒的柔和綫條。晨曦、盤石,一陣輕爽的氣息和涼意,象一麯和弦在我心靈深處顫抖;我感到靜謐,感到眼前的一切既奇異,又童話般的畸形、誇張,還有幾分美麗的真實。我甚至想把這個早晨紀錄下來,用筆、用相機、用顔色、用我即刻特別活躍的象水一樣流暢的思維。要刻意表現石頭的遒勁、背景的深邃、天邊魚肚白的輕淡。我記得有這樣一幅油畫作品:《攻剋鼕宮》。畫面是冷調子的:兩個俄羅斯士兵,在嚴寒的午夜,一個嚮另一個藉火點煙,在他們腳下,是一堆散亂的子彈殼,而他們的後面,是闊大的、黑幢幢的鼕宮的廊柱和臺階。這種情節式的畫面所擷取的生活是相當典型的,它吸引你,引你去思忖和體味在他們點火抽煙之前的吶喊、衝殺和流血。我們此刻愜意的晨憩如果真的入了畫,人們能夠領會早晨的烏峒是那麽一種憂鬱、沉着、而又格外和悅的藍顔色的嗎?
但是,有一樣東西是不好表現的:烏峒山上這一些或光滑或猙獰的巨石,不知是創世紀時(請允許我在此用一個宗教色彩極濃的詞)大陸架上升,大海留下的一片沉石,還是日月星辰風化而成?它們的每一種形態,每一條石紋層次,都是大自然演繹的歷史烙印。這一種縱的歷史感要表現在一幅平面畫上是吃力的。但如果不去表現,一切就顯得沒有重量,沒有根;一個士兵和一個首長呆在山頭,無異於兩衹毫無分量的紫燕掠過田野。
“小龔,小龔——”微風拂煦,團長在叫我。我開始居然沒有聽到。
一陣低沉的爆炸聲從山底盆地方向傳來。我一邊繼續自己的遐思,一邊嚮盆地張望。鉛灰色的盆地上空已經接近於透明,布滿盆地的警衛團的崗亭象一顆顆滋生於石渣上的生機盎然的蘑菇。我又想起郭麝。郭麝那天與人傢發生衝突,挨了揍,腦震蕩,但幸好沒死。如果死了,我今天會做什麽?可能無暇顧及於此,可能會陪着首長去處理郭麝的後事吧?那麽,明天呢?明天的早晨和傍晚呢?……我又要抗拒自己心底的一些纏綿悱惻的東西了,我努力不去想一些極端的變故,我今天早晨既然陪着首長於此消遣,我就應該流利地把握今天。好的,今天早晨神清氣爽,什麽都感到新鮮,什麽都留下了極深的印象——這或許與首長每天早晨換一個地方有關。謝謝首長,謝謝接近透明的藍天,清涼的石。還有報紙和秋末的風。
我終於聽到了呼喚。
首長問:“小鬼,你在想什麽?”
我不好意思地笑笑,將水壺裏的水倒給首長洗手。首長說:“小龔,我剛纔看報紙時突然想,你在我身邊有兩年了,我不能總不放你,你下連隊去怎麽樣?”
“好啊!”我大聲說。兩年跟着首長,我很多知識是從首長那兒學來的;可年輕人總是好動,好新鮮,沒有辦法。儘管我知道,一下連隊,就可能永遠失卻了象今天早晨這樣的閑情。
但是,我突然又啞然了。我想起了,在走之前,要去看一看郭麝。
團長好象看出了我的心思。下山的路上,他沉吟道:“小龔,那天如果是你押車,你會怎麽樣?”
“我,我可能也會射擊!”
“啊……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