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我說,我將給你們講一個人生活中的真實故事。我會給大傢講他愛女色的真實故事,他從不憎恨女人。也許你會覺得我的故事離題了,聽我說下去,我是一名真正的魔法大師。
“你能否相信一個男人真心實意地愛着一個女人的時候卻又經常背叛她呢?不是在肉體方面出賣她,而是在他的思想上出賣她,在‘靈魂中的詩的境界中’出賣她。當然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許多男人一直都在這麽幹。
“你是否想知道女人是如何愛你,使你得到滿足,為的是處心積慮地毒害你的身體和思想,最終是為了把你搞垮?愛你愛得發狂卻又選擇不再愛你,與此同時,又使你得到極度的快感,把你弄得神魂顛倒。不可能?那是再容易不過的事了。
“但是別走開,這可不是一個愛情故事。
“我會讓你體會一下一個孩子的令人痛苦的天真無邪;一個青春少男的狂熱的情欲;一個懷春少女的憂傷。然後(這又是難點所在)給你們看看男女之間是如何隨着歲月的流逝而在進行靈與肉的交流。
“當然,還會有真正的愛情。別走開!真情是存在的,或者我可以設法讓它存在。我這名魔法大師可不是等閑之輩。所花的代價值得嗎?性的貞節又如何看待?行得通嗎?性欲是愛情嗎?把鄧念集中在一個人身上的做法有人性嗎?如果它行不通,你再繼續試驗還能得到奬勵嗎?它是否具有雙嚮性?當然沒有啦,那是顯而易見的。然而……
“人生本來就是一出滑稽戲,其中愛情隨着飛逝的歲月而變遷是最可笑的。一名真正的魔法大師可以使得他的觀衆同時又哭又笑。死亡是另一碼事,我永遠不會拿死亡當兒戲,因為我沒有能力這樣做。
“我一直提防着死神,它騙不了我,我一眼就可以認出它來。死神總是以鄉村南瓜的偽裝出現。它是一個突然狂長的腫瘤,是一個毛茸茸的黑痣卻在骨頭裏生了根。死神還隱藏在低燒引起的美麗的紅暈後面。獰笑的骷髏突然出現在受害者面前,使他防不勝防,要了他的命。但死神卻對我無可奈何,因為我時時刻刻警惕着,等待着它的出現。
“和死亡旗鼓相當的東西就是愛情了。愛情是令人討厭的孩子氣的勾當,雖說男人對愛情的信任超過死亡,女人則是另一回事了。她們對愛情有自己的強有力的秘密武器:她們對待愛情從來就不會太認真。
“再一次請別走開,再一次說明這不是一個愛情故事。把愛情忘了吧。我將為你們展示人們是如何濫用權力的。首先告訴你們一個可憐的作傢是如何為生存而奮鬥的故事,他曾是個敏感、有才能甚至有天賦的人。我將給你們說一說這個作傢為了自己的藝術曾經把一切世俗拋到九霄雲外,告訴你們他為何如此獻身藝術。我還將告訴你們他如何變成一頭狡猾的野獸,盡情地享受人生。啊!當這名真正的藝術傢蛻變成一個騙子的時候,他所感到的是無比的歡樂,他的真面目終於大白天下,無須再為他的名譽而躲躲閃閃了。這個狗娘養的是個騙子,同案犯。他已不再僅僅是一個打着藝術傢的旗號躲在陰暗角落裏的騙子了,而是一個已經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的社會的敵人,這是一件大快人心的好事!人們可以鬆一口氣了。然後我再給大傢說說他又如何洗心革面,變成了一個誠實的人,因為當騙子總是令人心驚肉跳的。
“這也許有助於你們認識社會,原諒朋友。一旦達到以上目的,除了真正缺錢花的人,沒有人會再淪為騙子。
“然後我敘述一下文學史上一些有着最輝煌成就的故事,我們時代文化巨匠的私生活的秘聞。我會特別提到一個瘋狂的狗雜種,談談可憐的、充滿勾心鬥角的天才世界、騙人的世界以及典雅的文學世界,所有這些都離不開一個淫字。一些復雜的想法不至於使你們迷失方向,但會使你們覺得有趣。最後在好萊塢的大結局中,主人公如願以償:金錢、名譽和美女……請別走開——以及這些是如何化成灰燼的。
“還不過癮?這些故事你們以前都聽過?但是你們別忘了我是個魔法大師,我可以把這些人描繪得栩栩如生,為你們展示他們的真實的思想和感情。你們會為他們所有的人哭泣的,我肯定能夠做到這一點。或許你們衹會笑,不管怎樣,你們都會覺得很有趣,同時你們也會學到一些沒有多少幫助的生活知識。
“啊!我知道你們又在想些什麽了:那個狡猾的狗雜種正企圖讓我們繼續看下去。但是等等,這不過是一篇神話故事,看了又有何妨?即使我認真對待它,而你們卻大可不必。把它當做消遣來閱讀吧!
“我衹是想給你們講個故事,沒有別的虛榮心。我不敢奢望成功、金錢或榮譽,這對於我來說並不難做到。但大多數男人有那種奢望,而大多數女人卻並不真正有。這對於我來說再好不過了,我不需要愛。當我年輕的時候,一些女人說她們愛我是因為我的眼睫毛很長,我接受了她們的說法,後來她們愛我是因為我的智慧,以後又因為我的權力和金錢而愛我,再往後是為了我的天才而愛我。這都沒有什麽大不了的,所有這些愛我都可以對付,唯一讓我害怕的女人是衹愛我一個人的那位。我為她做好了安排:毒藥、匕首、山洞裏將埋藏她頭顱的黑色的墳墓。不能允許她生存下去,特別是她對性愛忠貞不貳,從來不說謊,一事當前總是首先想到我,處處為我着想。
“這本書有相當大的篇幅是描寫愛的,但它又不是一本愛情小說,它是一本描寫戰爭的書,那種男人們的真正朋友之間的古老的戰爭,男女之間的偉大的新戰爭。當然這是一個古老的故事,但現在它已公諸於衆了。婦女解放運動的戰士們自以為她們擁有新的東西,其實她們走出來的部隊,也就是藏身於山林中的遊擊隊。漂亮的女人總是吸引男人的,在搖籃邊,在廚房裏,在臥室裏,還有就是在她們子女的墳墓旁,那個不必聽到祈求寬恕的最佳地方。”
“啊!你們以為我對女人有怨恨,其實我從來都不憎恨她們。你們將會看到她們在我的筆下顯得比男人更善良。事實上衹有女人才能使我不高興,她們從坐在搖籃邊就開始使我不幸福了。也許大多數男人都有類似的經歷,但這是無可奈何的事。”
“我給大傢選擇了一個什麽樣的目標,我自己心知肚明,它似乎顯得不可抵擋。你千萬得當心,我是個很有心計的說書人,不是一個多愁善感的藝術傢。我還留有一手,足以讓你們大吃一驚。”
“到此為止吧,我還要繼續工作,做到有始有終吧。”
“你能否相信一個男人真心實意地愛着一個女人的時候卻又經常背叛她呢?不是在肉體方面出賣她,而是在他的思想上出賣她,在‘靈魂中的詩的境界中’出賣她。當然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許多男人一直都在這麽幹。
“你是否想知道女人是如何愛你,使你得到滿足,為的是處心積慮地毒害你的身體和思想,最終是為了把你搞垮?愛你愛得發狂卻又選擇不再愛你,與此同時,又使你得到極度的快感,把你弄得神魂顛倒。不可能?那是再容易不過的事了。
“但是別走開,這可不是一個愛情故事。
“我會讓你體會一下一個孩子的令人痛苦的天真無邪;一個青春少男的狂熱的情欲;一個懷春少女的憂傷。然後(這又是難點所在)給你們看看男女之間是如何隨着歲月的流逝而在進行靈與肉的交流。
“當然,還會有真正的愛情。別走開!真情是存在的,或者我可以設法讓它存在。我這名魔法大師可不是等閑之輩。所花的代價值得嗎?性的貞節又如何看待?行得通嗎?性欲是愛情嗎?把鄧念集中在一個人身上的做法有人性嗎?如果它行不通,你再繼續試驗還能得到奬勵嗎?它是否具有雙嚮性?當然沒有啦,那是顯而易見的。然而……
“人生本來就是一出滑稽戲,其中愛情隨着飛逝的歲月而變遷是最可笑的。一名真正的魔法大師可以使得他的觀衆同時又哭又笑。死亡是另一碼事,我永遠不會拿死亡當兒戲,因為我沒有能力這樣做。
“我一直提防着死神,它騙不了我,我一眼就可以認出它來。死神總是以鄉村南瓜的偽裝出現。它是一個突然狂長的腫瘤,是一個毛茸茸的黑痣卻在骨頭裏生了根。死神還隱藏在低燒引起的美麗的紅暈後面。獰笑的骷髏突然出現在受害者面前,使他防不勝防,要了他的命。但死神卻對我無可奈何,因為我時時刻刻警惕着,等待着它的出現。
“和死亡旗鼓相當的東西就是愛情了。愛情是令人討厭的孩子氣的勾當,雖說男人對愛情的信任超過死亡,女人則是另一回事了。她們對愛情有自己的強有力的秘密武器:她們對待愛情從來就不會太認真。
“再一次請別走開,再一次說明這不是一個愛情故事。把愛情忘了吧。我將為你們展示人們是如何濫用權力的。首先告訴你們一個可憐的作傢是如何為生存而奮鬥的故事,他曾是個敏感、有才能甚至有天賦的人。我將給你們說一說這個作傢為了自己的藝術曾經把一切世俗拋到九霄雲外,告訴你們他為何如此獻身藝術。我還將告訴你們他如何變成一頭狡猾的野獸,盡情地享受人生。啊!當這名真正的藝術傢蛻變成一個騙子的時候,他所感到的是無比的歡樂,他的真面目終於大白天下,無須再為他的名譽而躲躲閃閃了。這個狗娘養的是個騙子,同案犯。他已不再僅僅是一個打着藝術傢的旗號躲在陰暗角落裏的騙子了,而是一個已經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的社會的敵人,這是一件大快人心的好事!人們可以鬆一口氣了。然後我再給大傢說說他又如何洗心革面,變成了一個誠實的人,因為當騙子總是令人心驚肉跳的。
“這也許有助於你們認識社會,原諒朋友。一旦達到以上目的,除了真正缺錢花的人,沒有人會再淪為騙子。
“然後我敘述一下文學史上一些有着最輝煌成就的故事,我們時代文化巨匠的私生活的秘聞。我會特別提到一個瘋狂的狗雜種,談談可憐的、充滿勾心鬥角的天才世界、騙人的世界以及典雅的文學世界,所有這些都離不開一個淫字。一些復雜的想法不至於使你們迷失方向,但會使你們覺得有趣。最後在好萊塢的大結局中,主人公如願以償:金錢、名譽和美女……請別走開——以及這些是如何化成灰燼的。
“還不過癮?這些故事你們以前都聽過?但是你們別忘了我是個魔法大師,我可以把這些人描繪得栩栩如生,為你們展示他們的真實的思想和感情。你們會為他們所有的人哭泣的,我肯定能夠做到這一點。或許你們衹會笑,不管怎樣,你們都會覺得很有趣,同時你們也會學到一些沒有多少幫助的生活知識。
“啊!我知道你們又在想些什麽了:那個狡猾的狗雜種正企圖讓我們繼續看下去。但是等等,這不過是一篇神話故事,看了又有何妨?即使我認真對待它,而你們卻大可不必。把它當做消遣來閱讀吧!
“我衹是想給你們講個故事,沒有別的虛榮心。我不敢奢望成功、金錢或榮譽,這對於我來說並不難做到。但大多數男人有那種奢望,而大多數女人卻並不真正有。這對於我來說再好不過了,我不需要愛。當我年輕的時候,一些女人說她們愛我是因為我的眼睫毛很長,我接受了她們的說法,後來她們愛我是因為我的智慧,以後又因為我的權力和金錢而愛我,再往後是為了我的天才而愛我。這都沒有什麽大不了的,所有這些愛我都可以對付,唯一讓我害怕的女人是衹愛我一個人的那位。我為她做好了安排:毒藥、匕首、山洞裏將埋藏她頭顱的黑色的墳墓。不能允許她生存下去,特別是她對性愛忠貞不貳,從來不說謊,一事當前總是首先想到我,處處為我着想。
“這本書有相當大的篇幅是描寫愛的,但它又不是一本愛情小說,它是一本描寫戰爭的書,那種男人們的真正朋友之間的古老的戰爭,男女之間的偉大的新戰爭。當然這是一個古老的故事,但現在它已公諸於衆了。婦女解放運動的戰士們自以為她們擁有新的東西,其實她們走出來的部隊,也就是藏身於山林中的遊擊隊。漂亮的女人總是吸引男人的,在搖籃邊,在廚房裏,在臥室裏,還有就是在她們子女的墳墓旁,那個不必聽到祈求寬恕的最佳地方。”
“啊!你們以為我對女人有怨恨,其實我從來都不憎恨她們。你們將會看到她們在我的筆下顯得比男人更善良。事實上衹有女人才能使我不高興,她們從坐在搖籃邊就開始使我不幸福了。也許大多數男人都有類似的經歷,但這是無可奈何的事。”
“我給大傢選擇了一個什麽樣的目標,我自己心知肚明,它似乎顯得不可抵擋。你千萬得當心,我是個很有心計的說書人,不是一個多愁善感的藝術傢。我還留有一手,足以讓你們大吃一驚。”
“到此為止吧,我還要繼續工作,做到有始有終吧。”
《愚人之死》是馬裏奧·普佐在1978年創作的一部長篇小說。這部小說以美國的金三角——紐約、好萊塢及拉斯維加斯為背景,為我們描繪了一幅幅暴露美國社會生活陰暗齷齪的畫面,發人深省。
小說描寫了美國這個金元帝國追逐金錢的衆生相。拉斯維加斯的桑那都酒店總裁郭魯尼伏特以及科裏手上握有“一支鉛筆”,他們憑着這支鉛筆,可以免費招待客人住宿,免費提供食物和飲料,甚至可以免費提供給客人來維加斯的機票和應召女郎。他們的慷慨大方,其目的衹是留住賭客,讓他們幾十萬、幾百萬地把錢輸在賭場!其實,這種商業運作已經滲入到美國社會的每個汗毛孔中。對金錢以及由它派生出來的權力、名譽、地位的崇拜與追求,遍及生活的方方面面。作為賭棍的剋麗斯汀,為了還債和討取新的賭資,主動要求暗中賣淫;聯邦預備役局的職員弗蘭剋和墨林暗中受賄,幫助青年人逃避現役;這種受賄作弊的勾當,連議員都在於,服裝業巨頭埃裏·漢姆希就情願重賄小職員墨林而不願找大人物幫忙,以免受到更厲害的敲詐;作傢奧薩諾為了保名保利,一直以正在創作將獲得諾貝爾文學奬的小說為幌子,招搖撞騙;電影製片商傑夫·瓦更等人為了謀利肆意刪改劇本;影星剋林諾為了討好女影評傢不惜以男色勾引;二流女演員詹娜麗為了獲得一個角色而準備獻身;經紀人多蘭為了攫取電影拍攝投資而在無恥地利用女友的色相,充當了皮條客……上至大亨、下至小人物,各色人等,都在追腐逐臭,蠅營狗苟,非法地不擇手段地謀利。郭魯尼伏特說,“一個人必須在黑暗中才能富起來”,倒是一語道破了他們瘋狂追逐金錢的本相。
在這樣一個追逐金錢的社會裏,一切都顛倒了,人性混滅,人們瘋狂地縱欲,紙醉金迷,生活糜爛。
在這樣的社會裏,人們認為錢能通神,一切可以用錢買到。郭魯尼伏特告誡科裏說,不要欺騙妓女,和妓女上床後,要付錢給她,這樣你就不欠她什麽了。郭魯尼伏特深信這一點,以致在和女石油大王淫亂之後,神差鬼使地付了她100美元,結果被無情嘲弄了一番。他這樣做,衹是下意識的習慣使然。金錢難道真的那麽靈驗嗎?事實上,他們都已成了金錢的奴隸,被金錢異化了。作傢奧薩諾一生結了七次婚,離了七次,最終他是不敢再結了,因為他再也付不起離婚扶養費;電影製片廠的大老闆繆斯·瓦特伯一心為賺錢,而抑製了其他欲望,老婆與人勾搭,他也毫不在意,成了一架賺錢的機器;假賭客戴安妮為了保住在賭場的飯碗,身不由己,痛苦地任由歹徒凌辱;而害怕艱苦生活、貪圖安逸和錢財的貝斯坎夫婦為了保持兒子的童音來賺錢,不惜策劃閹割親子羅裏……
在這樣的金錢社會裏,人與人之間爾虞我詐。郭魯尼伏特每日都要親巡賭場,生怕離開賭場,會大權旁落。賭場裏經理,莊傢等雇員隨時隨地伺機作弊,撈取外快。郭魯尼伏特自己暗中大撈油水,同時又嚴密監視手下的一舉一動,一旦發現偷竊作弊行為,嚴懲不貸。金庫經理跟隨郭魯尼伏特多年,暗中竊取大量美元,東窗事發,從此失蹤,遭到無情的毀滅。但是螳螂捕蟬,黃雀在後,郭魯尼伏特老邁多病,被黑手黨徒莊尼·桑塔迪奧密切關註,隨時準備換馬。這裏,一切溫情脈脈的面紗都被扯去,剩下衹是赤裸裸的利害關係!科裏為了搭救墨林,和服裝大亨埃裏·漢姆希做了一樁直截了當的交易;然而在去日本偷運日元時,好朋友科裏邀請墨林同行,目的衹是為了把偷運的日元記在墨林名下,一旦出事,就拿他頂缸!
怎一個錢字了得!但錢真能解决一切問題嗎?這樣的社會,這“迷人的霓虹燈下的精神壓抑”(《剋裏夫蘭箴言報》語),帶來了各種各樣的厄運。佐頓在維加斯狂賭,贏了44萬美元之後,感到生活中一切都失去了意義,“優雅自如地把槍口對準了自己頸部的喉管,摳動了扳機——就在這永恆的一剎那,他感到了從恐懼中得到解脫的恬適”。書中的正面人物阿迪,“當他最後一次心髒病發作時,臨死前一刻,他妻子試圖對他實施嘴對嘴的復蘇療法,他卻不安地躲開她。他生命中的這一最後舉動究竟意味着什麽?是否因為他已經意識到生活的壓力太大,他的美德太難保持?”
在這樣的社會,小人物為改善自己的命運,不遺餘力地抗爭,最後以失敗而告終。科裏一直在不擇手段地嚮上爬,渴望着有朝一日取代郭魯尼伏特,並為此走上了背叛的道路.但是“他在倒算牌架上的牌時出了差錯”。郭魯尼伏特稱他是“又一個被百分比碾得粉身碎骨的賭徒”。郭魯尼伏特篤信百分比,他說人“必須有賴於百分比生存。人不能指望運氣,運氣是靠不住的魔法。”百分比是什麽呢?百分比既是強大的有形勢力,又是這個社會的本質。小人物死了,衹能是愚人之死。
《紐約時報·書評》一針見血地提出:“在那裏,衹有強者才能生存,而愚人衹有死亡的下場。”
這部小說的謀篇佈局很有特色,顯示了作者駕馭小說結構的功力。小說展開的時間長達數十年,地跨美國東西部的紐約、維加斯和好萊塢,故事情節和人物有許多又互不相聯。作者以時間為經,空間為緯,把它們交織在一起。在時間上,他的視點是不動的,始終隨墨林(我)立足於當前,在展開情節的同時多用回憶或聽別人回憶來追敘久遠的過去,身處此時而述及彼時,猶如放飛風箏,放得開而收得攏。在空間上,他的視點在來回地動,基本上隨墨林(我)的行蹤轉移而轉移,或以墨林關註的對象來聚焦。猶如舞臺上的追光,充分展示不同的人物形象。這樣,小說的時空容量就大大擴展了,而且情節看似散慢,但有機組成,主題凝煉而實不散。
小說交替使用第一、第三人稱敘述,以墨林(我)串聯場景,似紅綫串珠。這樣,作者既能跳出三界,客觀冷眼觀察,增強理性描寫的力度,又能以“我”直接進入故事情節,抒發親身感受,從而增加故事的可信度。
小說描寫了美國這個金元帝國追逐金錢的衆生相。拉斯維加斯的桑那都酒店總裁郭魯尼伏特以及科裏手上握有“一支鉛筆”,他們憑着這支鉛筆,可以免費招待客人住宿,免費提供食物和飲料,甚至可以免費提供給客人來維加斯的機票和應召女郎。他們的慷慨大方,其目的衹是留住賭客,讓他們幾十萬、幾百萬地把錢輸在賭場!其實,這種商業運作已經滲入到美國社會的每個汗毛孔中。對金錢以及由它派生出來的權力、名譽、地位的崇拜與追求,遍及生活的方方面面。作為賭棍的剋麗斯汀,為了還債和討取新的賭資,主動要求暗中賣淫;聯邦預備役局的職員弗蘭剋和墨林暗中受賄,幫助青年人逃避現役;這種受賄作弊的勾當,連議員都在於,服裝業巨頭埃裏·漢姆希就情願重賄小職員墨林而不願找大人物幫忙,以免受到更厲害的敲詐;作傢奧薩諾為了保名保利,一直以正在創作將獲得諾貝爾文學奬的小說為幌子,招搖撞騙;電影製片商傑夫·瓦更等人為了謀利肆意刪改劇本;影星剋林諾為了討好女影評傢不惜以男色勾引;二流女演員詹娜麗為了獲得一個角色而準備獻身;經紀人多蘭為了攫取電影拍攝投資而在無恥地利用女友的色相,充當了皮條客……上至大亨、下至小人物,各色人等,都在追腐逐臭,蠅營狗苟,非法地不擇手段地謀利。郭魯尼伏特說,“一個人必須在黑暗中才能富起來”,倒是一語道破了他們瘋狂追逐金錢的本相。
在這樣一個追逐金錢的社會裏,一切都顛倒了,人性混滅,人們瘋狂地縱欲,紙醉金迷,生活糜爛。
在這樣的社會裏,人們認為錢能通神,一切可以用錢買到。郭魯尼伏特告誡科裏說,不要欺騙妓女,和妓女上床後,要付錢給她,這樣你就不欠她什麽了。郭魯尼伏特深信這一點,以致在和女石油大王淫亂之後,神差鬼使地付了她100美元,結果被無情嘲弄了一番。他這樣做,衹是下意識的習慣使然。金錢難道真的那麽靈驗嗎?事實上,他們都已成了金錢的奴隸,被金錢異化了。作傢奧薩諾一生結了七次婚,離了七次,最終他是不敢再結了,因為他再也付不起離婚扶養費;電影製片廠的大老闆繆斯·瓦特伯一心為賺錢,而抑製了其他欲望,老婆與人勾搭,他也毫不在意,成了一架賺錢的機器;假賭客戴安妮為了保住在賭場的飯碗,身不由己,痛苦地任由歹徒凌辱;而害怕艱苦生活、貪圖安逸和錢財的貝斯坎夫婦為了保持兒子的童音來賺錢,不惜策劃閹割親子羅裏……
在這樣的金錢社會裏,人與人之間爾虞我詐。郭魯尼伏特每日都要親巡賭場,生怕離開賭場,會大權旁落。賭場裏經理,莊傢等雇員隨時隨地伺機作弊,撈取外快。郭魯尼伏特自己暗中大撈油水,同時又嚴密監視手下的一舉一動,一旦發現偷竊作弊行為,嚴懲不貸。金庫經理跟隨郭魯尼伏特多年,暗中竊取大量美元,東窗事發,從此失蹤,遭到無情的毀滅。但是螳螂捕蟬,黃雀在後,郭魯尼伏特老邁多病,被黑手黨徒莊尼·桑塔迪奧密切關註,隨時準備換馬。這裏,一切溫情脈脈的面紗都被扯去,剩下衹是赤裸裸的利害關係!科裏為了搭救墨林,和服裝大亨埃裏·漢姆希做了一樁直截了當的交易;然而在去日本偷運日元時,好朋友科裏邀請墨林同行,目的衹是為了把偷運的日元記在墨林名下,一旦出事,就拿他頂缸!
怎一個錢字了得!但錢真能解决一切問題嗎?這樣的社會,這“迷人的霓虹燈下的精神壓抑”(《剋裏夫蘭箴言報》語),帶來了各種各樣的厄運。佐頓在維加斯狂賭,贏了44萬美元之後,感到生活中一切都失去了意義,“優雅自如地把槍口對準了自己頸部的喉管,摳動了扳機——就在這永恆的一剎那,他感到了從恐懼中得到解脫的恬適”。書中的正面人物阿迪,“當他最後一次心髒病發作時,臨死前一刻,他妻子試圖對他實施嘴對嘴的復蘇療法,他卻不安地躲開她。他生命中的這一最後舉動究竟意味着什麽?是否因為他已經意識到生活的壓力太大,他的美德太難保持?”
在這樣的社會,小人物為改善自己的命運,不遺餘力地抗爭,最後以失敗而告終。科裏一直在不擇手段地嚮上爬,渴望着有朝一日取代郭魯尼伏特,並為此走上了背叛的道路.但是“他在倒算牌架上的牌時出了差錯”。郭魯尼伏特稱他是“又一個被百分比碾得粉身碎骨的賭徒”。郭魯尼伏特篤信百分比,他說人“必須有賴於百分比生存。人不能指望運氣,運氣是靠不住的魔法。”百分比是什麽呢?百分比既是強大的有形勢力,又是這個社會的本質。小人物死了,衹能是愚人之死。
《紐約時報·書評》一針見血地提出:“在那裏,衹有強者才能生存,而愚人衹有死亡的下場。”
這部小說的謀篇佈局很有特色,顯示了作者駕馭小說結構的功力。小說展開的時間長達數十年,地跨美國東西部的紐約、維加斯和好萊塢,故事情節和人物有許多又互不相聯。作者以時間為經,空間為緯,把它們交織在一起。在時間上,他的視點是不動的,始終隨墨林(我)立足於當前,在展開情節的同時多用回憶或聽別人回憶來追敘久遠的過去,身處此時而述及彼時,猶如放飛風箏,放得開而收得攏。在空間上,他的視點在來回地動,基本上隨墨林(我)的行蹤轉移而轉移,或以墨林關註的對象來聚焦。猶如舞臺上的追光,充分展示不同的人物形象。這樣,小說的時空容量就大大擴展了,而且情節看似散慢,但有機組成,主題凝煉而實不散。
小說交替使用第一、第三人稱敘述,以墨林(我)串聯場景,似紅綫串珠。這樣,作者既能跳出三界,客觀冷眼觀察,增強理性描寫的力度,又能以“我”直接進入故事情節,抒發親身感受,從而增加故事的可信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