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化生活>> 传记>> 吉川英治 吉川英 Governance   日本 Japan   昭和时代   (1892年1962年)
宫本武藏
  本文原题《名著与把它超越》,用在豆瓣上的。后来想想有些文不对题,在这里改为“小说某某事”。既然“小说”,就不需要太过较真了。
  
    吉川英治的主观性很强。也许禅本来就是唯我论的吧?所以武藏被描写成一个几乎完美的人,其他人物都是陪衬。这本无可厚非,然而百分之九十的陪衬都是讨厌鬼就很麻烦了。如此一来,成为完美的人岂不是太过容易了些?
    而井上雄彦的《浪客行》,尽管“只是”一部未完成的漫画作品,在我看来,远比吉川的版本更深沉。一个人的成长是残酷的,因为这个世界是残酷的。能够活下来并贯彻自己生命的人都曾经历残酷,只有最果敢的人才是胜利者,那些只顾自己内心自省却不曾观看世界的人,永远不可能达到生命的颠峰。
    从这个意义上说,《宫本武藏》中的武藏的一生实在太顺利了。
    武藏一心求剑——或者说一心求道,他的剑斩过无数人,所以锋利,这无可厚非,剑本是凶器,剑之道是凶之道。武藏后来悟出治世之剑,是吉川的妙笔。大凶生仁,也算东方文化特有的观念。然而,若将武藏视为一口利刃,他不可能不伤害别人,即使治世之剑,也要伤人的,何况武藏是一个专心致志的(自私的)修行者。阿通,城太郎,又八,朱实,阿衫婆,吉冈家,佐佐木岩流……围绕着武藏,这些卑贱的人生,顽强的人生,堕落的人生,烈烈扬扬的人生,在吉川笔下变得可悲又可怜,似乎皆是他们咎由自取,武藏不仅与之毫无关系,反而是成功克服这些绊脚石的豪杰。这是武士的精神吗?不以为然。武士的精神,不会如此不负责任,如此卑劣地推卸责任。若以此为励志,恐怕误入歧途。
  
    从叙事技巧看,本书人物众多,场面宏大。吉川确有很强功力,否则绝无可能从容把握。但是作为文人,不才还是要说,吉川刻意卖弄了这个能力。也许那一波三折的情节确为作品所必须,但过分做作。让我难以忍受的是,人物的办事效率实在太低。书中最常见的事件是送信和路边留言,这些信和留言通常会在若干年后送到收信人手中,或被不相干的人看到,引出一场机缘。我不清楚德川时期的日本平民生活,这一斥责也许是胡搅蛮缠,然而尤为可气的是,书中的智者,那位宗彭泽庵和尚,居然留宿花街柳巷,枕着女人大腿睡觉,旁人更熟视无睹。实在很难理解佛教在日本是怎样发扬的,而本书被冠以“禅”名,也变得不可靠起来。看来大智大勇,绝非我等常人能揣测得出。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
  第十八章
  第十九章
  第二十章
  第二十一章
  第二十二章
  第二十三章
  第二十四章
  第二十五章
  第二十六章
  第二十七章
  第二十八章
  第二十九章
  第三十章
  第三十一章
  第三十二章
  第三十三章
首页>> 文化生活>> 传记>> 吉川英治 吉川英 Governance   日本 Japan   昭和时代   (1892年196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