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亞細亞洲東半部溫帶之中有一處地方,叫做自由村。那村中聚族而居,人口比別的村莊多上幾倍,卻推姓黃的族分最大,村前村後,分枝布葉,大都是黃氏子孫。閤村之中,物産豐盈,田地廣阔,所出的人,不論男女,也都文文秀秀,因此享慣現成的福,極怕多事,一嚮與外村人不通往來。外村人羨慕他村上富饒,妒忌他村上安逸,曉得他一村人的脾氣,就漸漸想出法子來聯絡,又漸漸拿起手段來欺侮,弄得自由村全無一點自由樂趣。這且不在話下。
單表他村上有一人,名叫黃通理,此人約莫三十幾歲,很出過幾趟門,隨處考察,覺得自傢村上各種風物,無一不比外面強,卻無一能及外面光彩,想來想去,不懂什麽原故。要講讀書人少,眼見秀纔舉人,比村上的狗子還多;要講做官人少,眼見紅頂子、藍頂子,用巴鬥籮擔也就量不清,挑不完;要講種田經商的人少,眼見田戶完糧,卻為皇傢一宗大大出息,生意買賣差不多都是纍萬盈千,怎麽問起來,總說是十室九空,衹剩得一個外面子好看。鄉紳不顧百姓,百姓抱怨鄉紳,鄉紳百姓,又全與商傢隔膜。讀書先生,除了想進學中舉之外,一無念頭,連自傢門裏的事都糊鬍塗塗,甚至各種人的壞處,讀書人無不兼而有之,真真應着俗語所說“關於天數”。但是天數何嘗就能弄到如此,總要出些人力斡旋,纔可輓回造化。
黃通理正在自猜自解,忽然他妻子出來,言道:“後邊一帶房屋,今年被風雨吹打,像要傾倒,官人要趕緊雇個匠人修理修理。”黃通理聽見此話,猛然用手掌在案上一拍,仰面嚮天大聲嘆息,喊道:“是了,是了。”他妻子摸不着頭腦,說:“官人,這房子修不修在你,我不過講一聲,何必這般動怒?看來雇個匠人,也花費有限,值得如此發急?我想房子是世世代代要住的,總得圖個結實堅固。倘然後邊一倒,保不住牽連正房也要搖動。就說正房無礙,到底坍了一邊,把一座整整齊齊的屋子變了破壞,成個什麽樣兒!”黃通理聽到此處,益發凝思出神,說道:“哦!哦!!變了破壞就不成樣兒了,我想要成個樣兒,索性一齊破壞了他,不是修飾修飾可以保得長住的。”原來,黃通理因為他心中的事忽然觸着了修理房屋的話,大有所悟,不覺心口自商,藉題發泄。他妻子不明就裏,衹當他是不肯,同他嘔氣,便說:“房屋應修的,自然要修,犯不着說些氣話,嫌我多事不耐煩似的,是何苦呢?”通理撲嗤一笑,說:“你去罷,你的話不對我的意思,我的意思同你也說不上。”他妻子搭訕着走了開來。黃通理又自言自語,嘰哩咕嚕了好半會,纔出至門外,將他那後邊屋子仔細一瞧,又將他正房四面一看,負手而行。踱了幾十百步,走進一傢茶坊,泡了碗茶,兀是納悶。看官估量着他悶的是打房屋主意,或者是無錢修理了。做書的卻不曾問得,衹知黃通理當下坐在茶坊,所見吃茶的,大半是族中長幼,各人言談,嘻嘻哈哈,全無一樁正事。問起農務,都說是要看年歲;問起生意,都說是不敷開銷;問起男孩子們,說是還不曾上學;問起女孩子們,談是還不曾裹腳。七嘴八舌,聽了半天,有的約了去吃酒,有的約了去吃烏煙,就陸續散完。
日已沉西,黃通理想道:“我們這村上的人,一個個如此模樣,難怪風土人情如此頽敗。算來這村上大半姓黃,雖說是年深日遠,疏散無稽,畢竟田地都是姓黃的開闢,子孫都是姓黃的遺傳,數千年繁衍至今,好容易成了這個村子,不講替我那創造的始祖爭些外面的好處,也須同心協力,做點氣派出來。如今竟像我傢房屋要倒的光景,豈不可惜!一個村子,分開來有幾千百所房屋,合攏來,卻與一所房屋似的,正似我妻子所說的話,倒了一邊,保不住要牽連搖動。房屋倒了,還要牽連,豈不是村上的風俗,壞了一件,也牽連十件百件?人情壞了一個,也牽連十個百個?一而十,十而百,那就一齊敗壞,不可收拾,實在可怕可恨!但是我一人所見如此,我們村上明白事理的,總該還尋得出幾位。待我回傢揀個日子,辦兩席水酒,請些人來商議商議。就拿我房屋傾欹,急須拆造的事,藉為演說,想必有一二動聽。”
一日,黃通理果然叫他妻子辦了兩席傢常便飯,免不得肥魚大肉,十分豐盛,請了些同族等輩。大傢一到,心裏猜着:既不是有什麽喜慶的事,必定他傢又奉到官諭,要寫什麽捐,議什麽社倉積𠔌。再不然,辦警察,辦團練,這些事情要大傢商議。內中一人說:“這都不像,我傢通理先生嚮來不管這些閑事。聽見外頭講,今年村子上瘟疫很重,有幾個人出頭,要建齋打醮,做七七四十九天功德,莫非通理先生為了這個,要同我們商量?至於那地方官府的事,莫說通理不管,我們也大傢不情願。這無非把我們村上的錢,白白送與官府,賺上腰包,我們還不如去養貓喂狗,倒有點用處呢。”說話之間,通理走了出來,先敘些浮文,都說今日有何事見諭,這般費心,卻都來叨擾。通理道:“自傢人說那兒話。連日衹因捨下房屋,今年被風吹雨打,有兩間要像坍塌,心中煩悶。偶然想着諸位,邀過來談談。諸位賞光,菜是沒有,這酒是可多喝幾杯。我還有別話奉商呢。”當下各人坐定,有一位姓黃名祿的,開口先說:“府上房子是多年老宅,如今若要修葺,卻不宜輕舉妄動,須得請個看陽宅的先生,揀個好日子,或是應該抽梁換柱,或是應該添瓦砌墻,倒也不輕容易,若還可以將就得過,不如雇兩個瓦木匠,先用木架子支他幾年,再用石灰磚瓦粉刷點,填補點,料也不妨。”又有一位姓黃名樹的,接口道:“我認識個瓦木作頭,手藝很好,包工也很便宜,你老若是這麽辦法,我明日就薦他到府上來,叫他收拾收拾。”
這兩位的話,入了黃通理的耳朵,好不中聽。心上原想藉着房子同他們說些整頓村俗的道理,他們先嘵嘵不休,反覺無從插口。轉念聽他們的言論口氣,也都是一派倚賴性質,未必能幹得甚事。且待我就他們的話,打動一下,看是如何。便站起來,斟過一回酒,敬上一回菜,笑嬉嬉的說道:“我這房子,年代太久,內中木料都已黴爛,若就外面支起一根木頭,墻上加刷一層石灰,自然還可將就幾年。但是我看這村上住的人傢,大大小小,他那房子有的已經支了木頭,有的已經刷過石灰,又有的早經風水先生看了,衹覺得總是東倒西歪,外面光華,內裏枯朽。假如一年一年的,你傢將就些,我傢也將就些,衹怕到後來一齊倒個幹淨,請風水都請不着,雇木匠卻雇不來,豈不要大傢露宿在地上嗎?”幾句話,說得合席好笑,就有人說:“通理先生,你這話呆了,從來衹有水火之災,遭個大劫,或者房屋一齊受纍,那有好端端便舊點破點,會一齊坍了的?這就過於多慮,慮的又不在理了。”黃通理道:“怎麽不在理?不過我慮的,是世界上的公理。須知那水火之災,一半雖是人事不謹,還有一半天意在內,這大傢住的房子,你連我的墻,我靠你的壁,你傢將就支砌支砌,我傢也將就支砌支砌,眼見得我們村上,都是祖傳的老宅子,也經過幾番水火,加上年年的雨雪風霜,難道就這麽支得過去?萬一我傢的倒了,連累你傢,你傢的倒了,連累他傢,接二連三,豈不要倒個幹淨!”說至此,大傢放下杯箸,說:“這般道來,莫非想把一村的房子都拆了重造嗎?看你酒也喝得不多,全是說些醉話!正正經經,你那房子若是修,若是拆,我們總得來幫忙,不修不拆,也不必煩悶。人生在世,如白駒過隙,得了一天,算一天。俗語說得好:『前人栽樹,後人乘涼。』我們守着祖宗的遺産,過了一生,後來兒孫,自有兒孫之福,我們年紀已漸漸老了,講不得德潤身,還講什麽富潤屋呢?”
黃通理本來話猶未完,至此又被一番搶白,好氣好笑,心知這一班人,都會意不到我的宗旨,半晌沉思無語,衹索叫妻子搬過飯來,讓他們吃了好走,衹白白廝混了一天功夫,聽了些無味語言,看了些可憎面目,都怪自己沒有眼識,當他們是明白事理的,不道也同茶坊裏一班人物一樣,這可就無法可想。於是胡亂的就讓了飯,送了諸人出外。他妻子見他十分懊悶,又方纔他席上的話,也約略聽見幾句,猜着他嘴裏講的房子,心裏頭的意思卻不是為房子發作。前日同他講修理房子的時候,他說他的意思同我說不上,如今同人傢也說不上,究竟葫蘆裏賣的甚藥,倒要去問個明白。一面收迭碗盞,打掃廚房,把開水泡上一壺茶,走入裏面房屋。黃通理卻已蒙被睡了,到晚來飯都未吃。他妻子怕他是醉,也就不去驚擾。這晚一夕無話。
次日早起,黃通理坐在書房。他妻子梳洗已畢,搬了早飯過來,喚同他兩個兒子一起來吃。大的兒子七歲,小的兒子五歲多,大兒子生得乖角文弱,小兒子生得英銳剛強。平常帶着兩個識識字,講些蒙學教科書,也都有些領會。這日見他兩個同吃早飯,問道:“譬如這碗飯,弄了好些污穢在上面,便怎樣法子?”大的說:“用水漂洗漂洗也就可吃了。”小的說:“不然,這一碗飯有限,倘或那污穢洗不清楚,就要吃壞人,不如傾撥了另換一碗。”又問:“譬如一棵花,種在地上,花上爬了些螞蟻,這便怎樣?難道就把花掐了不成?”那大的說:“這與花何害?衹要將螞蟻除去便是。”小的又說:“不然,好好的一朵花,固然不能掐去,但是螞蟻除了又有。就算這枝花上除去,他又爬到那枝花上去了,除之不盡,勞而無功,不如尋着螞蟻的窠,或是掘了他的根,或是把種的花移種在好地上去,叫螞蟻無從再爬,然後我們的花才能開得枝枝茂盛,年年發榮。”
黃通理聽他小兒子的話,十分中意,不想這小小孩子倒有這般見識,就趁勢問他:“你娘說,我傢後邊房屋像要傾倒下來,這是要修理呢,過是要拆掉了他?”兩個兒子尚未回答,他妻子說:“我正要問你,連日你為着房子的事,同發癡一般。昨日又與人傢發了多少議論,到底在這房子上,另有個什麽用意?”黃通理道:“不要忙,且聽小孩子們講講。”他那小兒子就說:“這個要看房子的大勢,我就不知道了。”他妻子說:“五歲的小孩子,曉得什麽!你也去問他?”黃通理道:“不要看輕了五歲孩子,他這『要看大勢』的一句話,就很有道理。對你講了罷,我實為我們村上的風俗人情敗壞到不成樣子。名為自由村,自己村上的人,全不知振作,反被外村人挾製,受外村人糟蹋,想要恢復我這『自由』兩字的權限,組織我『自由』兩字的光彩,所以在這房子的事上有多少寓意。”他妻子不等說完,便道:“原來如此,可不知世界上也有女子出來做事,替得男子分擔責任的麽?”黃通理一躍而起,說:“怎麽沒有?”他妻子說:“有就好了。”急忙收拾碗箸,撇着兩個兒子,大踏步出至廚房,回到臥室,“撲通”將房門一關。
他那七歲的大兒子,隨了出來,看他母親關起房門,衹道是與他父親鬥氣,在房門外喊起來。畢竟他兩口子不曾鬥嘴,那裏有什麽氣鬥?卻是房門關得蹺蹊,做書的人,也不覺替他小孩子着急,待我慢慢的弄個明白,下回交代,看官不要一同着急罷了。
單表他村上有一人,名叫黃通理,此人約莫三十幾歲,很出過幾趟門,隨處考察,覺得自傢村上各種風物,無一不比外面強,卻無一能及外面光彩,想來想去,不懂什麽原故。要講讀書人少,眼見秀纔舉人,比村上的狗子還多;要講做官人少,眼見紅頂子、藍頂子,用巴鬥籮擔也就量不清,挑不完;要講種田經商的人少,眼見田戶完糧,卻為皇傢一宗大大出息,生意買賣差不多都是纍萬盈千,怎麽問起來,總說是十室九空,衹剩得一個外面子好看。鄉紳不顧百姓,百姓抱怨鄉紳,鄉紳百姓,又全與商傢隔膜。讀書先生,除了想進學中舉之外,一無念頭,連自傢門裏的事都糊鬍塗塗,甚至各種人的壞處,讀書人無不兼而有之,真真應着俗語所說“關於天數”。但是天數何嘗就能弄到如此,總要出些人力斡旋,纔可輓回造化。
黃通理正在自猜自解,忽然他妻子出來,言道:“後邊一帶房屋,今年被風雨吹打,像要傾倒,官人要趕緊雇個匠人修理修理。”黃通理聽見此話,猛然用手掌在案上一拍,仰面嚮天大聲嘆息,喊道:“是了,是了。”他妻子摸不着頭腦,說:“官人,這房子修不修在你,我不過講一聲,何必這般動怒?看來雇個匠人,也花費有限,值得如此發急?我想房子是世世代代要住的,總得圖個結實堅固。倘然後邊一倒,保不住牽連正房也要搖動。就說正房無礙,到底坍了一邊,把一座整整齊齊的屋子變了破壞,成個什麽樣兒!”黃通理聽到此處,益發凝思出神,說道:“哦!哦!!變了破壞就不成樣兒了,我想要成個樣兒,索性一齊破壞了他,不是修飾修飾可以保得長住的。”原來,黃通理因為他心中的事忽然觸着了修理房屋的話,大有所悟,不覺心口自商,藉題發泄。他妻子不明就裏,衹當他是不肯,同他嘔氣,便說:“房屋應修的,自然要修,犯不着說些氣話,嫌我多事不耐煩似的,是何苦呢?”通理撲嗤一笑,說:“你去罷,你的話不對我的意思,我的意思同你也說不上。”他妻子搭訕着走了開來。黃通理又自言自語,嘰哩咕嚕了好半會,纔出至門外,將他那後邊屋子仔細一瞧,又將他正房四面一看,負手而行。踱了幾十百步,走進一傢茶坊,泡了碗茶,兀是納悶。看官估量着他悶的是打房屋主意,或者是無錢修理了。做書的卻不曾問得,衹知黃通理當下坐在茶坊,所見吃茶的,大半是族中長幼,各人言談,嘻嘻哈哈,全無一樁正事。問起農務,都說是要看年歲;問起生意,都說是不敷開銷;問起男孩子們,說是還不曾上學;問起女孩子們,談是還不曾裹腳。七嘴八舌,聽了半天,有的約了去吃酒,有的約了去吃烏煙,就陸續散完。
日已沉西,黃通理想道:“我們這村上的人,一個個如此模樣,難怪風土人情如此頽敗。算來這村上大半姓黃,雖說是年深日遠,疏散無稽,畢竟田地都是姓黃的開闢,子孫都是姓黃的遺傳,數千年繁衍至今,好容易成了這個村子,不講替我那創造的始祖爭些外面的好處,也須同心協力,做點氣派出來。如今竟像我傢房屋要倒的光景,豈不可惜!一個村子,分開來有幾千百所房屋,合攏來,卻與一所房屋似的,正似我妻子所說的話,倒了一邊,保不住要牽連搖動。房屋倒了,還要牽連,豈不是村上的風俗,壞了一件,也牽連十件百件?人情壞了一個,也牽連十個百個?一而十,十而百,那就一齊敗壞,不可收拾,實在可怕可恨!但是我一人所見如此,我們村上明白事理的,總該還尋得出幾位。待我回傢揀個日子,辦兩席水酒,請些人來商議商議。就拿我房屋傾欹,急須拆造的事,藉為演說,想必有一二動聽。”
一日,黃通理果然叫他妻子辦了兩席傢常便飯,免不得肥魚大肉,十分豐盛,請了些同族等輩。大傢一到,心裏猜着:既不是有什麽喜慶的事,必定他傢又奉到官諭,要寫什麽捐,議什麽社倉積𠔌。再不然,辦警察,辦團練,這些事情要大傢商議。內中一人說:“這都不像,我傢通理先生嚮來不管這些閑事。聽見外頭講,今年村子上瘟疫很重,有幾個人出頭,要建齋打醮,做七七四十九天功德,莫非通理先生為了這個,要同我們商量?至於那地方官府的事,莫說通理不管,我們也大傢不情願。這無非把我們村上的錢,白白送與官府,賺上腰包,我們還不如去養貓喂狗,倒有點用處呢。”說話之間,通理走了出來,先敘些浮文,都說今日有何事見諭,這般費心,卻都來叨擾。通理道:“自傢人說那兒話。連日衹因捨下房屋,今年被風吹雨打,有兩間要像坍塌,心中煩悶。偶然想着諸位,邀過來談談。諸位賞光,菜是沒有,這酒是可多喝幾杯。我還有別話奉商呢。”當下各人坐定,有一位姓黃名祿的,開口先說:“府上房子是多年老宅,如今若要修葺,卻不宜輕舉妄動,須得請個看陽宅的先生,揀個好日子,或是應該抽梁換柱,或是應該添瓦砌墻,倒也不輕容易,若還可以將就得過,不如雇兩個瓦木匠,先用木架子支他幾年,再用石灰磚瓦粉刷點,填補點,料也不妨。”又有一位姓黃名樹的,接口道:“我認識個瓦木作頭,手藝很好,包工也很便宜,你老若是這麽辦法,我明日就薦他到府上來,叫他收拾收拾。”
這兩位的話,入了黃通理的耳朵,好不中聽。心上原想藉着房子同他們說些整頓村俗的道理,他們先嘵嘵不休,反覺無從插口。轉念聽他們的言論口氣,也都是一派倚賴性質,未必能幹得甚事。且待我就他們的話,打動一下,看是如何。便站起來,斟過一回酒,敬上一回菜,笑嬉嬉的說道:“我這房子,年代太久,內中木料都已黴爛,若就外面支起一根木頭,墻上加刷一層石灰,自然還可將就幾年。但是我看這村上住的人傢,大大小小,他那房子有的已經支了木頭,有的已經刷過石灰,又有的早經風水先生看了,衹覺得總是東倒西歪,外面光華,內裏枯朽。假如一年一年的,你傢將就些,我傢也將就些,衹怕到後來一齊倒個幹淨,請風水都請不着,雇木匠卻雇不來,豈不要大傢露宿在地上嗎?”幾句話,說得合席好笑,就有人說:“通理先生,你這話呆了,從來衹有水火之災,遭個大劫,或者房屋一齊受纍,那有好端端便舊點破點,會一齊坍了的?這就過於多慮,慮的又不在理了。”黃通理道:“怎麽不在理?不過我慮的,是世界上的公理。須知那水火之災,一半雖是人事不謹,還有一半天意在內,這大傢住的房子,你連我的墻,我靠你的壁,你傢將就支砌支砌,我傢也將就支砌支砌,眼見得我們村上,都是祖傳的老宅子,也經過幾番水火,加上年年的雨雪風霜,難道就這麽支得過去?萬一我傢的倒了,連累你傢,你傢的倒了,連累他傢,接二連三,豈不要倒個幹淨!”說至此,大傢放下杯箸,說:“這般道來,莫非想把一村的房子都拆了重造嗎?看你酒也喝得不多,全是說些醉話!正正經經,你那房子若是修,若是拆,我們總得來幫忙,不修不拆,也不必煩悶。人生在世,如白駒過隙,得了一天,算一天。俗語說得好:『前人栽樹,後人乘涼。』我們守着祖宗的遺産,過了一生,後來兒孫,自有兒孫之福,我們年紀已漸漸老了,講不得德潤身,還講什麽富潤屋呢?”
黃通理本來話猶未完,至此又被一番搶白,好氣好笑,心知這一班人,都會意不到我的宗旨,半晌沉思無語,衹索叫妻子搬過飯來,讓他們吃了好走,衹白白廝混了一天功夫,聽了些無味語言,看了些可憎面目,都怪自己沒有眼識,當他們是明白事理的,不道也同茶坊裏一班人物一樣,這可就無法可想。於是胡亂的就讓了飯,送了諸人出外。他妻子見他十分懊悶,又方纔他席上的話,也約略聽見幾句,猜着他嘴裏講的房子,心裏頭的意思卻不是為房子發作。前日同他講修理房子的時候,他說他的意思同我說不上,如今同人傢也說不上,究竟葫蘆裏賣的甚藥,倒要去問個明白。一面收迭碗盞,打掃廚房,把開水泡上一壺茶,走入裏面房屋。黃通理卻已蒙被睡了,到晚來飯都未吃。他妻子怕他是醉,也就不去驚擾。這晚一夕無話。
次日早起,黃通理坐在書房。他妻子梳洗已畢,搬了早飯過來,喚同他兩個兒子一起來吃。大的兒子七歲,小的兒子五歲多,大兒子生得乖角文弱,小兒子生得英銳剛強。平常帶着兩個識識字,講些蒙學教科書,也都有些領會。這日見他兩個同吃早飯,問道:“譬如這碗飯,弄了好些污穢在上面,便怎樣法子?”大的說:“用水漂洗漂洗也就可吃了。”小的說:“不然,這一碗飯有限,倘或那污穢洗不清楚,就要吃壞人,不如傾撥了另換一碗。”又問:“譬如一棵花,種在地上,花上爬了些螞蟻,這便怎樣?難道就把花掐了不成?”那大的說:“這與花何害?衹要將螞蟻除去便是。”小的又說:“不然,好好的一朵花,固然不能掐去,但是螞蟻除了又有。就算這枝花上除去,他又爬到那枝花上去了,除之不盡,勞而無功,不如尋着螞蟻的窠,或是掘了他的根,或是把種的花移種在好地上去,叫螞蟻無從再爬,然後我們的花才能開得枝枝茂盛,年年發榮。”
黃通理聽他小兒子的話,十分中意,不想這小小孩子倒有這般見識,就趁勢問他:“你娘說,我傢後邊房屋像要傾倒下來,這是要修理呢,過是要拆掉了他?”兩個兒子尚未回答,他妻子說:“我正要問你,連日你為着房子的事,同發癡一般。昨日又與人傢發了多少議論,到底在這房子上,另有個什麽用意?”黃通理道:“不要忙,且聽小孩子們講講。”他那小兒子就說:“這個要看房子的大勢,我就不知道了。”他妻子說:“五歲的小孩子,曉得什麽!你也去問他?”黃通理道:“不要看輕了五歲孩子,他這『要看大勢』的一句話,就很有道理。對你講了罷,我實為我們村上的風俗人情敗壞到不成樣子。名為自由村,自己村上的人,全不知振作,反被外村人挾製,受外村人糟蹋,想要恢復我這『自由』兩字的權限,組織我『自由』兩字的光彩,所以在這房子的事上有多少寓意。”他妻子不等說完,便道:“原來如此,可不知世界上也有女子出來做事,替得男子分擔責任的麽?”黃通理一躍而起,說:“怎麽沒有?”他妻子說:“有就好了。”急忙收拾碗箸,撇着兩個兒子,大踏步出至廚房,回到臥室,“撲通”將房門一關。
他那七歲的大兒子,隨了出來,看他母親關起房門,衹道是與他父親鬥氣,在房門外喊起來。畢竟他兩口子不曾鬥嘴,那裏有什麽氣鬥?卻是房門關得蹺蹊,做書的人,也不覺替他小孩子着急,待我慢慢的弄個明白,下回交代,看官不要一同着急罷了。
上回說到黃通理的妻子進至臥室,憑空將房門關起。他那大兒子在房外喊起來,那時自有個所以然之故。如今先要略敘黃通理妻子的出身事情,兩頭話不能並作一頭說,衹好把那所以然之故,暫擱不提。
卻說這黃通理妻子,她娘傢也是世代書香,從小兒就歿了父母,是她一個房分嬸娘帶了遂去撫養,乳名叫做秀秋,後來做黃傢的養媳,因為未曾圓房,當他是女兒看待,傢下人都稱她為黃小姐,至今談的人,就反把他娘傢的姓一時忘了,這也無關緊要。可憐這黃小姐,從小沒了父母,到她那嬸娘身邊纔兩三歲。嬸娘既不是嫡親的,性情又不甚厚道,平時待這黃小姐,饑一頓,飽一頓,勉勉強強,過了四歲,就當作丫鬟使用。到六七歲上,把一切粗重的事都逼着她做。夏天任他睡在蚊子堆裏,鼕天大冷天,也衹給她一件破棉襖,凍的澌澌的抖,拖了鼻涕出來,還要打要駡。一年到頭,疾病痛癢,更是毫不相關。
卻有一件,天天那雙腳是要親手替她裹的,裹起來使着手勁,不顧死活,弄得血肉淋漓,哭聲震地,無一天不為裹腳打個半死。有時他房分叔子聽不過,說:“你也耐耐性子,慢慢的與她收束。若是收束不緊,也就隨便些,一定弄到哭喊連天同殺豬一般,給左鄰右捨聽見,還道是凌虐他,是何苦呢?”他嬸娘道:“這女孩子們的事,用不着你男子漢管。原為她是個沒娘的孩子,將來走到人面前,一雙蒲鞋頭的大腳,怎樣見人?偏生她這撒嬌撒潑的脾氣,一點兒疼痛都忍不住,手還不曾碰到她的腳,她先眼淚簌漉漉的下來,支開嘴就哭,叫人可恨。恨她不是我養的,要是我養的女兒,依我性子,早就打死了!不然,也要斷她的腳跟,撕掉她幾個腳趾頭。若是左鄰右捨說我凌虐她,請問那個鄰居傢的堂客們不是小腳?腳不是裹小的?誰又是天生成的呢?如今我不替她裹也使得,日後說起婆婆傢來,卻要說我嬸娘:既然撫養了她,不講什麽描竜刺凰的事,不去教導她也還罷了,怎麽連這雙腳都不問信?如此傳出去,不但我受了冤枉,衹怕人傢打聽打聽,無人肯要,倒耽誤了這孩子的終身,對不住他那死過的爹娘!再說大腳嫁不出去,你就養她一世不成?看你有飯還怕吃不完呢。”絮絮叨叨,一面說,一面更咬緊牙關,死命的裹。黃小姐那時雖然年紀小,聽了他嬸娘這一番話,曉得他的利害,也就死命熬住了疼,把眼淚望肚裏淌。以後一天一天的都是如此。
那年她嬸娘的兒子開蒙,在村上一個村館裏上學,就叫黃小姐每日挾了書包送他進館,上午送中飯,下午領回來,一日三趟,都是黃小姐奔跑。她那兒子頑劣異常,若是這三趟之中在路上跌了,或是有什麽驚嚇,這就是黃小姐晦氣,總說是欺侮了她,作弄了她,不是臭駡,便是毒打。試想,黃小姐一雙半爛不斷小腳,年紀又同他嬸娘的兒子差不多,怎樣追隨得上?照應得來?常常就暗中飲泣,說:“我與他是一傢人,不過他有父母,我無父母,我既做了他的女跟班,還要吃多少冤枉苦,真真女孩子不是人!可惜我是女孩子,要也是男孩子,雖然也同今日一般的苦命,定歸趁着還學堂的時候,背地裏要問問先生,多識幾個字,等到大來,也好自尋飯吃。別的不講先不先,這雙腳那怕生個疔,害個瘡,也不會這般的痛楚。”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看看又是年把功夫,黃小姐已經九歲望十歲了,在那嬸娘手下受的磨折,吃的苦惱,也言之不盡。十歲上發了一身痧子,又出了天花,這兩樁都是小孩子要緊的事,隨便什麽貧苦人傢,他女兒遇了這個當口,總得要調護着些。那天花又是險癥,沒有不請個小兒科,吃副把藥,避幾天風,還要忌生人往來。落在富貴之傢,更不消說,當那天花將發未發之前,就連吃的發物,如雄雞、鯽魚、蘑菇之類,也要花上多少錢。那時黃小姐不講這個,簡直比貧苦人的女兒還不如。她嬸娘就不曾問過信。也是黃小姐的天命,日後要從那黃傢做出些烈烈轟轟的事,於這自由村上,大有關係,所以她這兩樁病輕輕發過了,連自己都不知不覺。這是後話慢表。
自從這年之後,她嬸娘卻已亡故,就有黃通理傢領了去做養媳婦兒。那時黃通理也是尋常一個小孩子,並無姊妹弟兄。過了幾年,圓了房,一直跟着黃通理,也不過會些尋常操作,安安穩穩的做個婦道人傢。平時衹聽得人說什麽三從四德,自傢想:那四德的“德”“容”兩字是說不上,言字不懂是怎樣講,若說是能言舌辨,衹怕是男子的事,不應該婦女上前。至於那“功”字,又件件不曾學得。在傢從父,我從小又是沒父母的人,如今衹索從了丈夫,日後從了兒子就完了,但不知自古以來男女是一樣的人,怎麽做了個女人,就連頭都不好伸一伸,腰都不許直一直?腳是吃盡了苦,一定要裹得小小的。終身終世,除了生男育女,衹許吃着現成飯,大不了做點針黹,織點機,洗洗衣裳,燒燒飯,此外天大的事,都不能管。像我是細巧事不會,相貌又不好,幸虧丈夫還體諒我,從小兒在嬸娘身邊,失了教導,一切不與我計較。衹可惜我苦命投生了女人,終久不能顯親揚名,不能幫着丈夫在外面幹些正事,衹好悶在大門裏頭,有話也不敢說。幾時世界上女人也同男人一般,能夠出出面,做做事情,就好了。這是黃小姐一嚮懷着的鬼胎,不過有此思想,並未有何事觸激他的腦筋,曉得世界上的男女,本來各有天賦之權,可以各做各事,所以他這思想,還是從小時候受他嬸娘的苦處,自怨自恨而來,並不知女子本有女子的責任,不應放棄的道理。因此上跟了黃通理十幾年,習慣自然,這種思想也漸漸的忘了。卻是他這思想,譬如一件東西,含有電質在內,渾渾融融,初無表見,碰着了引電之物,將那電氣一觸,不由的便有電光閃出,可以燒着了衣服,毀穿了房子,其勢猛不可遏,猝不及防。電氣含得愈多,發作得愈烈愈大。
當日他聽黃通理的話,無意中問了一句:“可不知世界上也有女子出來做事,替得男子分擔責任的麽?”黃通理卻一躍而起,說:“怎麽沒有?”就如觸動了他的電氣,把他那一嚮所有,十幾年漸漸忘了的思想,頃刻間兜上心來,故接着衹說得“有就好了”四字,翻身就走,不暇往下再問。他這“有就好了”四字之中,有多少歡喜美滿的情景,有無限恍悟决斷的精神!在他自己,亦莫知所以然。一念之間,想道:“要做事,先要能走路;要走路,先要放掉了這雙臭腳。如今這腳底下纏了幾十層的布條,垫了兩三寸的木頭,慢說要與男子一同做事,就是走路,也不能同男子大搖大擺,這便如何使得?”所以就急忙忙關起房門,要去放那雙腳。這個原故,也交代出了。
卻說當時他衹趁一時之性,原不曾計及女人的腳是能放不能放,放了能走不能走,等他那兒子在門外亂敲亂喊,他反狐疑起來,說衹怕要去問問他老子,於是重新開出房門,攙着他大兒子,又到了書房。衹見黃通理與他小兒子坐在那裏,對着一個地球儀,指手畫腳的說。他那大兒子也就擠上去看。黃通理便對他妻子道:“你去罷,你一個女流之輩,不要在這裏攪擾,讓我同兩個孩子講些學問。”他妻子道:“方纔我不是問過你,說女子也可以出來做事,既是可做事,也就可以談談學問。雖然我年紀大了,究竟還比你小得多,你同孩子們講的,不信我就懂不得。嚮來我衹道是女子不能同男子一樣做事,故此十幾年來,衹還我的女子本分。如今想要在本分之外,再做些事來,也好幫着你教教兩個兒子。”黃通理聽了,喜不可支,便問:“你若要做事,卻先做那一樁?”他妻子說:“衹要是地球上體面的事,一件一件的都要做出來。”黃通理不覺笑道:“我們這村上,不過是地球上萬萬分的一分子。我是個男人,要從這萬萬分的一分子,尋個做事的方針,還無可下手,你一個女子,小腳伶仃的,就算能做事,應着俗語所說『幫夫教子』,也不過盡你一人的愚心,成了我一傢的私業,好容易說到地球上的體面。你看這地球儀上,畫的五洲形勢,其中經緯度數,面積方裏,盛衰沿革,野蠻文明,許多有學問的專門名傢都考究不盡,單講那地球上地理科學的範圍,有關於地球表面之天文地質等事,有關於地球上政治生業等事,宏綱細目,除非像孩子們,六七歲時就研究起來,動得他的觀念,發達他的心思,然後他們好各就其材力性質,做得地球上一兩件的事。但是地球上的地理學,是先從自己的知識擴充,由自己所住一鄉一裏的知識,擴而至於外鄉外裏;由外鄉外裏的知識,又擴而至於我的國度;由我的國度,擴而至於別的國度,然後能就全地球的事,考究得失,做他出來。不是什麽讀書的衹為取功名,種田的衹為收租稅,做生意的衹為賺銅錢,就叫做做事了。”
他妻子接道:“這樣說,做女人的也不是衹為梳頭裹腳做活計,是明明白白的了,怎見得我就不能擴充知識?衹要你有什麽知識,換與我,我也慢慢的會有知識換與你,再給兩個孩子們開通些知識,這先就有了四個人了。從我們一傢四個人,再慢慢的推到一個村上,那怕他風氣不行。衹有一句頂要緊的話問你:像我這一雙受罪的腳,可以放得放不得?方纔我倒要放他開來,又恐怕是放不得的,要問你一聲。如今我是問過你,你說可放最好;你說不可放,我也一定放掉他,不能由你作主!”黃通理又笑道:“放了這腳,卻見你女子們開風氣的第一着,怎麽使不得?衹怕放了倒不能走路,又不怕闔村的人笑你嗎?”他妻子道:“虧你說出這句話!照你說,一個人站在地球上,不能做點事,不能成個人,纔怕人笑話。這我放我的腳,與人什麽相幹?他來笑我,我不但不怕人笑,還要叫村上的女人,將來一齊放掉了腳,纔稱我的心呢。至於走路一層,嚮來纏緊了幾十層的布,垫了二三寸的高底,還要踱踱,一天走到晚。從前小時候,兩衹腳爛的出血,還跟着我那嬸娘的兒子上學,一天走幾趟呢。如今雖說是小的走慣了,一放開來,頭兩天不方便,到十幾天後,自然如飛似跑的,走給你看!”
黃通理聽了說:“看你不出,一直見個庸庸碌碌的,忽然發出這些思路,好極!好極!”他妻子道:“從來說『天下無難事,衹怕有心人』,你看我庸庸碌碌的,我將來把個村子做得同錦綉一般,叫那光彩激射出去,照到地球上,曉得我這村子,雖然是萬萬分的一分子,非同小可。日後地球上各處的地方,都要來學我的錦綉花樣。我就把各式花樣給與他們,綉成一個全地球。那時我就不叫『秀秋』,叫『綉球』了。就說沒有這個大勢力,我卻發了一個大誓願,你瞧着罷。”黃通理又連說:“好極!好極!好極!從今以後,我便叫你做黃綉球,把這『黃綉球』三字,當個記念如何?”
他二人說到此處,做書的又要交代一句。黃通理的妻子,以後就統名之曰“黃綉球”,看官卻要分清眉目。當時說話之間,黃綉球舉目一看,不見了他兩個兒子在旁,說道:“孩子們往那裏去了?”原來他兩個兒子,在他二人說話的當口,走出書房之外,聽見外邊人說,街上有會,他弟兄兩個就跑入會場玩耍。黃通理一聽,果然不見他弟兄在面前,先出至屋內一尋,又走到大門外一尋,曉得有出會的事,一定去看會了,便進來對黃綉球道:“你關上門,我去尋他們回來。”
少頃,時已過午,黃綉球早把午飯端整,先自吃了。看看交到申牌時分,纔見他父子回轉,少不得黃通理要教訓他孩子們一頓,正在發怒,衹見黃綉球穿着他大兒子一雙鞋,半舊不新,一蹺一拐的,不覺笑道:“你當真已經把腳放掉了?”黃綉球道:“凡事說做就做,有什麽不當真!聽說外邊的會,一連要出三天,你不要駡孩子們,明天我且帶了他們去看兩天,練練腳勁。”黃通理道:“這種事,迷信鬼神,傷風敗俗,我們不能禁止,沒的還叫孩子們去看!你一嚮不出大門,如今便說放開了腳,要練練腳勁,也沒的要去看會的道理。若講女人放掉了腳,今天去看會,明天去看戲,就使不得,與你那說的話、發的誓願,就成了一個大反對,還說什麽『綉那地球上的新花樣』,衹怕村上的新鮮話把,先讓你綉出來了。”黃綉球也不搭白,仍舊一蹺一拐的走了開去。
這裏黃通理又把些教訓孩子的話講了好半天,回至內室,大傢都不談起,正是一說不休說過便了的常事。不意這晚黃綉球不堪安睡之後,就得了一個病,渾身發熱,如火爐一般,昏昏沉沉的人事不知。好奇呀,此病從何而來?看官且胡亂的猜上一猜,猜不着的,等做書的下回再說。
卻說這黃通理妻子,她娘傢也是世代書香,從小兒就歿了父母,是她一個房分嬸娘帶了遂去撫養,乳名叫做秀秋,後來做黃傢的養媳,因為未曾圓房,當他是女兒看待,傢下人都稱她為黃小姐,至今談的人,就反把他娘傢的姓一時忘了,這也無關緊要。可憐這黃小姐,從小沒了父母,到她那嬸娘身邊纔兩三歲。嬸娘既不是嫡親的,性情又不甚厚道,平時待這黃小姐,饑一頓,飽一頓,勉勉強強,過了四歲,就當作丫鬟使用。到六七歲上,把一切粗重的事都逼着她做。夏天任他睡在蚊子堆裏,鼕天大冷天,也衹給她一件破棉襖,凍的澌澌的抖,拖了鼻涕出來,還要打要駡。一年到頭,疾病痛癢,更是毫不相關。
卻有一件,天天那雙腳是要親手替她裹的,裹起來使着手勁,不顧死活,弄得血肉淋漓,哭聲震地,無一天不為裹腳打個半死。有時他房分叔子聽不過,說:“你也耐耐性子,慢慢的與她收束。若是收束不緊,也就隨便些,一定弄到哭喊連天同殺豬一般,給左鄰右捨聽見,還道是凌虐他,是何苦呢?”他嬸娘道:“這女孩子們的事,用不着你男子漢管。原為她是個沒娘的孩子,將來走到人面前,一雙蒲鞋頭的大腳,怎樣見人?偏生她這撒嬌撒潑的脾氣,一點兒疼痛都忍不住,手還不曾碰到她的腳,她先眼淚簌漉漉的下來,支開嘴就哭,叫人可恨。恨她不是我養的,要是我養的女兒,依我性子,早就打死了!不然,也要斷她的腳跟,撕掉她幾個腳趾頭。若是左鄰右捨說我凌虐她,請問那個鄰居傢的堂客們不是小腳?腳不是裹小的?誰又是天生成的呢?如今我不替她裹也使得,日後說起婆婆傢來,卻要說我嬸娘:既然撫養了她,不講什麽描竜刺凰的事,不去教導她也還罷了,怎麽連這雙腳都不問信?如此傳出去,不但我受了冤枉,衹怕人傢打聽打聽,無人肯要,倒耽誤了這孩子的終身,對不住他那死過的爹娘!再說大腳嫁不出去,你就養她一世不成?看你有飯還怕吃不完呢。”絮絮叨叨,一面說,一面更咬緊牙關,死命的裹。黃小姐那時雖然年紀小,聽了他嬸娘這一番話,曉得他的利害,也就死命熬住了疼,把眼淚望肚裏淌。以後一天一天的都是如此。
那年她嬸娘的兒子開蒙,在村上一個村館裏上學,就叫黃小姐每日挾了書包送他進館,上午送中飯,下午領回來,一日三趟,都是黃小姐奔跑。她那兒子頑劣異常,若是這三趟之中在路上跌了,或是有什麽驚嚇,這就是黃小姐晦氣,總說是欺侮了她,作弄了她,不是臭駡,便是毒打。試想,黃小姐一雙半爛不斷小腳,年紀又同他嬸娘的兒子差不多,怎樣追隨得上?照應得來?常常就暗中飲泣,說:“我與他是一傢人,不過他有父母,我無父母,我既做了他的女跟班,還要吃多少冤枉苦,真真女孩子不是人!可惜我是女孩子,要也是男孩子,雖然也同今日一般的苦命,定歸趁着還學堂的時候,背地裏要問問先生,多識幾個字,等到大來,也好自尋飯吃。別的不講先不先,這雙腳那怕生個疔,害個瘡,也不會這般的痛楚。”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看看又是年把功夫,黃小姐已經九歲望十歲了,在那嬸娘手下受的磨折,吃的苦惱,也言之不盡。十歲上發了一身痧子,又出了天花,這兩樁都是小孩子要緊的事,隨便什麽貧苦人傢,他女兒遇了這個當口,總得要調護着些。那天花又是險癥,沒有不請個小兒科,吃副把藥,避幾天風,還要忌生人往來。落在富貴之傢,更不消說,當那天花將發未發之前,就連吃的發物,如雄雞、鯽魚、蘑菇之類,也要花上多少錢。那時黃小姐不講這個,簡直比貧苦人的女兒還不如。她嬸娘就不曾問過信。也是黃小姐的天命,日後要從那黃傢做出些烈烈轟轟的事,於這自由村上,大有關係,所以她這兩樁病輕輕發過了,連自己都不知不覺。這是後話慢表。
自從這年之後,她嬸娘卻已亡故,就有黃通理傢領了去做養媳婦兒。那時黃通理也是尋常一個小孩子,並無姊妹弟兄。過了幾年,圓了房,一直跟着黃通理,也不過會些尋常操作,安安穩穩的做個婦道人傢。平時衹聽得人說什麽三從四德,自傢想:那四德的“德”“容”兩字是說不上,言字不懂是怎樣講,若說是能言舌辨,衹怕是男子的事,不應該婦女上前。至於那“功”字,又件件不曾學得。在傢從父,我從小又是沒父母的人,如今衹索從了丈夫,日後從了兒子就完了,但不知自古以來男女是一樣的人,怎麽做了個女人,就連頭都不好伸一伸,腰都不許直一直?腳是吃盡了苦,一定要裹得小小的。終身終世,除了生男育女,衹許吃着現成飯,大不了做點針黹,織點機,洗洗衣裳,燒燒飯,此外天大的事,都不能管。像我是細巧事不會,相貌又不好,幸虧丈夫還體諒我,從小兒在嬸娘身邊,失了教導,一切不與我計較。衹可惜我苦命投生了女人,終久不能顯親揚名,不能幫着丈夫在外面幹些正事,衹好悶在大門裏頭,有話也不敢說。幾時世界上女人也同男人一般,能夠出出面,做做事情,就好了。這是黃小姐一嚮懷着的鬼胎,不過有此思想,並未有何事觸激他的腦筋,曉得世界上的男女,本來各有天賦之權,可以各做各事,所以他這思想,還是從小時候受他嬸娘的苦處,自怨自恨而來,並不知女子本有女子的責任,不應放棄的道理。因此上跟了黃通理十幾年,習慣自然,這種思想也漸漸的忘了。卻是他這思想,譬如一件東西,含有電質在內,渾渾融融,初無表見,碰着了引電之物,將那電氣一觸,不由的便有電光閃出,可以燒着了衣服,毀穿了房子,其勢猛不可遏,猝不及防。電氣含得愈多,發作得愈烈愈大。
當日他聽黃通理的話,無意中問了一句:“可不知世界上也有女子出來做事,替得男子分擔責任的麽?”黃通理卻一躍而起,說:“怎麽沒有?”就如觸動了他的電氣,把他那一嚮所有,十幾年漸漸忘了的思想,頃刻間兜上心來,故接着衹說得“有就好了”四字,翻身就走,不暇往下再問。他這“有就好了”四字之中,有多少歡喜美滿的情景,有無限恍悟决斷的精神!在他自己,亦莫知所以然。一念之間,想道:“要做事,先要能走路;要走路,先要放掉了這雙臭腳。如今這腳底下纏了幾十層的布條,垫了兩三寸的木頭,慢說要與男子一同做事,就是走路,也不能同男子大搖大擺,這便如何使得?”所以就急忙忙關起房門,要去放那雙腳。這個原故,也交代出了。
卻說當時他衹趁一時之性,原不曾計及女人的腳是能放不能放,放了能走不能走,等他那兒子在門外亂敲亂喊,他反狐疑起來,說衹怕要去問問他老子,於是重新開出房門,攙着他大兒子,又到了書房。衹見黃通理與他小兒子坐在那裏,對着一個地球儀,指手畫腳的說。他那大兒子也就擠上去看。黃通理便對他妻子道:“你去罷,你一個女流之輩,不要在這裏攪擾,讓我同兩個孩子講些學問。”他妻子道:“方纔我不是問過你,說女子也可以出來做事,既是可做事,也就可以談談學問。雖然我年紀大了,究竟還比你小得多,你同孩子們講的,不信我就懂不得。嚮來我衹道是女子不能同男子一樣做事,故此十幾年來,衹還我的女子本分。如今想要在本分之外,再做些事來,也好幫着你教教兩個兒子。”黃通理聽了,喜不可支,便問:“你若要做事,卻先做那一樁?”他妻子說:“衹要是地球上體面的事,一件一件的都要做出來。”黃通理不覺笑道:“我們這村上,不過是地球上萬萬分的一分子。我是個男人,要從這萬萬分的一分子,尋個做事的方針,還無可下手,你一個女子,小腳伶仃的,就算能做事,應着俗語所說『幫夫教子』,也不過盡你一人的愚心,成了我一傢的私業,好容易說到地球上的體面。你看這地球儀上,畫的五洲形勢,其中經緯度數,面積方裏,盛衰沿革,野蠻文明,許多有學問的專門名傢都考究不盡,單講那地球上地理科學的範圍,有關於地球表面之天文地質等事,有關於地球上政治生業等事,宏綱細目,除非像孩子們,六七歲時就研究起來,動得他的觀念,發達他的心思,然後他們好各就其材力性質,做得地球上一兩件的事。但是地球上的地理學,是先從自己的知識擴充,由自己所住一鄉一裏的知識,擴而至於外鄉外裏;由外鄉外裏的知識,又擴而至於我的國度;由我的國度,擴而至於別的國度,然後能就全地球的事,考究得失,做他出來。不是什麽讀書的衹為取功名,種田的衹為收租稅,做生意的衹為賺銅錢,就叫做做事了。”
他妻子接道:“這樣說,做女人的也不是衹為梳頭裹腳做活計,是明明白白的了,怎見得我就不能擴充知識?衹要你有什麽知識,換與我,我也慢慢的會有知識換與你,再給兩個孩子們開通些知識,這先就有了四個人了。從我們一傢四個人,再慢慢的推到一個村上,那怕他風氣不行。衹有一句頂要緊的話問你:像我這一雙受罪的腳,可以放得放不得?方纔我倒要放他開來,又恐怕是放不得的,要問你一聲。如今我是問過你,你說可放最好;你說不可放,我也一定放掉他,不能由你作主!”黃通理又笑道:“放了這腳,卻見你女子們開風氣的第一着,怎麽使不得?衹怕放了倒不能走路,又不怕闔村的人笑你嗎?”他妻子道:“虧你說出這句話!照你說,一個人站在地球上,不能做點事,不能成個人,纔怕人笑話。這我放我的腳,與人什麽相幹?他來笑我,我不但不怕人笑,還要叫村上的女人,將來一齊放掉了腳,纔稱我的心呢。至於走路一層,嚮來纏緊了幾十層的布,垫了二三寸的高底,還要踱踱,一天走到晚。從前小時候,兩衹腳爛的出血,還跟着我那嬸娘的兒子上學,一天走幾趟呢。如今雖說是小的走慣了,一放開來,頭兩天不方便,到十幾天後,自然如飛似跑的,走給你看!”
黃通理聽了說:“看你不出,一直見個庸庸碌碌的,忽然發出這些思路,好極!好極!”他妻子道:“從來說『天下無難事,衹怕有心人』,你看我庸庸碌碌的,我將來把個村子做得同錦綉一般,叫那光彩激射出去,照到地球上,曉得我這村子,雖然是萬萬分的一分子,非同小可。日後地球上各處的地方,都要來學我的錦綉花樣。我就把各式花樣給與他們,綉成一個全地球。那時我就不叫『秀秋』,叫『綉球』了。就說沒有這個大勢力,我卻發了一個大誓願,你瞧着罷。”黃通理又連說:“好極!好極!好極!從今以後,我便叫你做黃綉球,把這『黃綉球』三字,當個記念如何?”
他二人說到此處,做書的又要交代一句。黃通理的妻子,以後就統名之曰“黃綉球”,看官卻要分清眉目。當時說話之間,黃綉球舉目一看,不見了他兩個兒子在旁,說道:“孩子們往那裏去了?”原來他兩個兒子,在他二人說話的當口,走出書房之外,聽見外邊人說,街上有會,他弟兄兩個就跑入會場玩耍。黃通理一聽,果然不見他弟兄在面前,先出至屋內一尋,又走到大門外一尋,曉得有出會的事,一定去看會了,便進來對黃綉球道:“你關上門,我去尋他們回來。”
少頃,時已過午,黃綉球早把午飯端整,先自吃了。看看交到申牌時分,纔見他父子回轉,少不得黃通理要教訓他孩子們一頓,正在發怒,衹見黃綉球穿着他大兒子一雙鞋,半舊不新,一蹺一拐的,不覺笑道:“你當真已經把腳放掉了?”黃綉球道:“凡事說做就做,有什麽不當真!聽說外邊的會,一連要出三天,你不要駡孩子們,明天我且帶了他們去看兩天,練練腳勁。”黃通理道:“這種事,迷信鬼神,傷風敗俗,我們不能禁止,沒的還叫孩子們去看!你一嚮不出大門,如今便說放開了腳,要練練腳勁,也沒的要去看會的道理。若講女人放掉了腳,今天去看會,明天去看戲,就使不得,與你那說的話、發的誓願,就成了一個大反對,還說什麽『綉那地球上的新花樣』,衹怕村上的新鮮話把,先讓你綉出來了。”黃綉球也不搭白,仍舊一蹺一拐的走了開去。
這裏黃通理又把些教訓孩子的話講了好半天,回至內室,大傢都不談起,正是一說不休說過便了的常事。不意這晚黃綉球不堪安睡之後,就得了一個病,渾身發熱,如火爐一般,昏昏沉沉的人事不知。好奇呀,此病從何而來?看官且胡亂的猜上一猜,猜不着的,等做書的下回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