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神魔志怪>> 楊緻和 Yang Zhihe   中國 China   清代   (?1666年)
西遊記傳
  《西遊記傳》,明朝神魔小說,“四遊記”之一,作者楊志和(一作“楊緻和”), 出版人餘象鬥,疑粗糙刪改《西遊記》而成。魯迅《中國小說史略》有錄:
  《西遊記傳》,四捲四十一回,“題齊雲楊志和編,天水趙景真校”,敘孫悟空得道,唐太宗入冥,玄奘應詔求經,途中遇難,終達西土,得經東歸者也。太宗之夢,庸人已言,張鷟《朝野僉載》雲,“太宗至夜半奄然入定,見一人云,‘陛下暫合來,還即去也。’帝問‘君是何人?’對曰,‘臣是生人判冥事。’太宗入見判官,問六月四日事,即令還,嚮見者又送迎引導出。”又有俗文,亦記斯事,有殘捲從敦煌千佛洞得之(詳見第十二篇)。至玄奘入竺,實非應詔,事具《唐書》(百九十一《方伎傳》),又有專傳曰《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在《佛藏》中,初無諸奇詭事,而後來稗說,頗涉靈怪。《大唐三藏取經詩話》已有猴行者深沙神及諸異境;金人院本亦有《唐三藏》(陶宗儀《輟耕錄》);元雜劇有吳昌齡《唐三藏西天取經》(鍾嗣成《錄鬼簿》),一名《西遊記》(今有日本????𠔌溫校印本),其中收孫悟空,加戒箍,沙僧,豬八戒,紅孩兒,鐵扇公主等皆已見。似取經故事,自唐末以至宋元,乃漸漸演成神異,且能有條貫,小說傢因亦得取為記傳也。
猴王得仙賜姓
  綉像西遊記捲之一
   混沌未分天地亂,茫茫渺渺無人見。
  自從盤古破鴻蒙,開闢從茲清濁辨。
  覆載群生仰至仁,發明萬物皆成善。
  欲知造化會元功,須看西遊釋厄傳。
  猴王得仙賜姓
  蓋聞一元之氣有陰陽,陰陽之氣有輪回。且以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之十二時以論,天地大數,若到戌會之終,天地昏蒙;再交亥會之終,天地黑暗。故曰混沌。直至亥末子初,逐漸開明,天始有根。正當子會,輕清上騰,有日、月、星、辰之四象。故天開於子。又至子終近醜,逐漸堅實,地始凝結。正當醜會,重濁下凝,有水、火、金、木、土之五形。故地闢於醜。當醜會終岢酰炱陸擔仄仙慌燒希何鍀隕?此後似應有闕文)
  玉帝垂賜恩慈曰:“下方之物,乃天地精華所生,不足為異。”
  那猴在山中,夜宿石崖,朝遊峰洞,真是“山中無甲子,寒盡不知年。”一朝天氣炎熱,都在鬆陰之下頑耍,卻去那山澗洗澡。見那股澗水奔流,一齊順澗爬山,直至源流之所,乃是一股瀑布飛泉。但見:
  一派白虹起,千尋雪浪飛;
  海風吹不斷,江月態還依。
  冷氣分青嶂,餘波潤翠微;
  潺湲名瀑布,真似挂簾幃。
  衆猴拍手稱揚道:“好水!原來此處遠通山腳,直接海波。那一個有本事的,鑽進去尋個源頭出來,我等拜他為王!”忽見叢雜中跳出一個石猴,應聲高叫道:“我去!我去!”看他瞑目蹲身,跳入瀑布泉中,忽睜睛擡頭,看見裏邊無水無波,明朗一座鐵橋,橋下水衝貫石竅,倒挂流出,遮閉橋門。又欠身上橋再看,卻似有人傢住處一般。真個好所在。但見那:
  翠蘚堆藍,白雲浮玉,乳窟竜珠倚挂,縈回滿地奇葩。又見那一竿兩竿修竹,三點五點梅花。幾樹青鬆常帶雨,渾然象個人傢。
  看罷多時,跳過橋中間,左右觀看,衹見正當中有一石碣。碣上有一行楷書大字,鎸着“花果山福地,水簾洞洞天。”石猴喜不自勝,急瞑目蹲身,跳出水來,連說兩聲:“造化!造化!”衆問:“裏面怎麽樣?水有多少?”石猴道:“沒水!原來是一座鐵板橋。中間一塊石碣上,鎸着‘花果山福地,水簾洞洞天。’真個是我們安身之處。”衆猴聽得歡喜,都道:“你帶我們進去,進去!”卻又瞑目蹲身,往裏一跳,大聲叫喊一會,都進去了。石猴端坐上面道:“列位先前說,有本事進得出得者,拜他為王。我見今尋了一個洞天,與列位安眠穩睡,當拜我為王。”衆猴聽說,拱身禮拜,稱“千歲大王”。自此,石猴高登王位,將“石”字兒隱了,遂稱尊猴王。
  猴王享樂天真,不期有三五百載。一日,與衆猴飲宴,忽然憂惱墮淚。衆猴慌忙羅拜道:“大王何為煩惱?我等在仙山福地,古洞神州,無量之福,有何憂慮?”猴王道:“今日雖好,將來年老,暗中有閻王老子勾命,可不枉生世界?”衆猴聞言,個個掩面悲啼,衹見跳出一個通背猿猴道:“大王不必遠慮。如今五蟲之內,惟有是佛與仙與神聖三者,躲過輪回,不生不滅,可去學他。”猴王聞知,歡喜道:“我明日山,雲遊海角天涯,務必訪此三者,學個不老長生,躲過閻君之難。”衆猴都道:“善哉!”
  次日,命小猴折些枯鬆,編作筏子,取個竹竿竹篙,獨自登筏,盡力撐開,竟嚮大海波中,趁天風,來渡南贍部洲地界。棄了筏子,跳上岸來,弄個把戲,妝個猛虎,嚇得嚇得海邊捕魚、打雁、挖蛤、淘????之人,四散奔跑。有跑不動的,扯住剝了他衣裳,着在身上,穿州過府,學人行禮話語,一心裏訪問佛仙神聖之道。忽行至西洋大海,他想海外必有神仙。依前作筏,飄過西海西牛賀洲地界。遍訪多時,忽聞得林深之處,有人言語。忙步入林中,側耳而聽,原來是歌唱之聲。歌曰:
  觀棋柯爛,伐木丁丁,雲邊𠔌口徐行。賣薪沽酒,狂笑自陶情。一覺天明。認舊林,登崖過嶺,持斧斷枯藤。
  收來成一擔,行歌市上,易米三升。更無些子爭競,恬淡延生。相逢處,非仙即道,靜坐講《黃庭》。
  猴王聽了道曰:“神仙原來藏在這裏!”即忙入裏面去,仔細看來。原是樵子,舉斧砍柴。猴王近前叫道:“老神仙!弟子稽手。”那樵漢慌忙回禮道:“我拙漢怎敢當‘神仙’二字?”猴王道:“你不是神仙,如何說出‘相逢處非仙即道,靜坐講《黃庭》。’《黃庭》乃道德真言,非神仙何?”樵夫笑道:“那神仙與我捨下相鄰,這個詞兒,他教我遇煩惱時,即把念念,散心解悶,不期被你聽了。”猴王道:“你傢與神仙相鄰,何不從他修行?”樵夫道:“我父喪母老,又無兄弟姊妹,衹得砍柴換米,供養老母,難以修行。”猴王道:“你是一個行孝的君子。但望你指與我神仙住處,卻好去拜訪。”樵夫道:“不遠。此山叫做靈臺方寸山。山中有座斜月三星洞。——斜月是心勾,三星是三點——那洞中有個神仙,稱名須菩提祖師。你順那條小路,嚮南行七八裏即是。”猴王聽說,出林上路,徑過山坡,果然望見一座洞府。真好去處!但見:
  煙霞散彩,日月搖光。老柏帶雨青冉冉;修篁含煙色蒼蒼。門外奇花布錦,橋邊瑤草噴香。石崖突兀青苔潤,粉壁高張翠蘚長。時聞仙鶴唳,每見鳳凰翔。玄猿白鹿隨隱見,金獅玉象任行藏。細觀靈福地,真個賽天堂!
  又見那洞門緊閉,悄無人跡。忽回頭,見崖頭立一石牌,上有一行十個大字,乃是“靈臺方寸山,斜月三星洞”。猴王道:“此間人果是樸實。果有此山此洞。”看勾多時,呀的一聲,洞門開了。走出一個仙童,豐姿英偉,相貌清奇,高叫:“甚麽人在此搔擾?”猴王上前躬身道:“仙童,我是個訪道學仙弟子。”仙童道:“你是個訪道的?”猴王道:“是。”那仙童道:“我師父正纔下榻,登壇講道。說門外有個修行的來了,教我開門接待,想必就是你了?”
  猴王整衣端肅,隨童子徑入洞天深處,直至瑤臺之下。見那菩提祖師端坐在臺上,兩邊有三十個小仙侍立臺下。猴王一見,磕頭再拜。祖師問道:“你是何方人氏?且說個鄉貫姓名。”猴王道:“弟子乃東勝神洲傲來國花果山水簾洞人氏。”祖師喝令:“鬍說!東勝神洲到我這裏,隔兩重大海,一座南贍部洲,如何就得到?”猴王道:“弟子飄洋過海,登界遊方,有十數年,方纔訪到此。”
  祖師道:“你父母姓甚麽?”猴王道:“我無父母。衹記得花果山上有一塊仙石,某年石破生我。”祖師聞言,暗喜道:“這等說,卻是個天地生成的。你起來走走我看。”猴王縱身跳起,拐呀拐的走了兩遍。祖師笑道:“你卻像個食鬆果的猢猻,我與你就身上取個姓氏。意思教你姓‘猢’,猢字去了個犬傍,乃是個古月。古老月陰,不能化育。教你姓‘猻’倒好。猻字去了犬傍,乃是個子係。子兒係嬰,正合嬰兒之本論。教你姓‘孫’罷。”猴王聽說,滿心歡喜,朝上叩頭:“今日方知姓也。萬望師父慈悲!再乞賜名,卻好呼喚。”祖師道:“我門中有一十二字分派起名,乃廣、大、智、慧、真、如、性、海、穎、悟、圓、覺十二字。排到你,正當‘悟’字。與你起個法名,叫做‘孫悟空’好麽?”猴王笑道:“好!自今就叫做孫悟空也!”
   
悟空得仙傳道
  話表美猴王得了姓名,對菩提作禮啓謝。不覺在洞中六七年。一日,祖師登壇高坐,喚集諸仙開講大道。孫悟空在旁聞講,喜得抓耳撓腮,眉花眼笑。祖師道:“悟空,怎麽不聽我講?悟空道:“聽老師講到妙處,不覺如此。”祖師道:
  “你既識妙處,還要從我學甚麽道?道字門中有三百六十旁門,旁門中皆有正果,不知你學那一門?”悟空道:“憑師父意思。”祖師道:“我教你學術字門中之道,這是推演卜擇。教你流字門中之道,這似壁裏安柱。教你靜字門中之道,這似窯頭土坯。教你動字門中之道,這似水中撈月。”悟空道:“依師父說,這幾般可得長生麽?”祖師說:“壁裏安柱,恐怕大廈將頽會朽。窯頭土坯,恐怕未經水火鍛煉,大雨滂沱會濫。水中撈月,雖然有影,衹恐無撈摸處,到底成空。”悟空道:“這個不得長生,我皆不學。”祖師聞言,咄的一聲,跳下高臺,手持戒尺,指定悟空道:“你這猢猻,這般不學,那般不學,卻待怎麽!”走上前,將悟空頭上打了三下,倒背着手,走入裏面,將中門關了,撇下大衆而去。猴王已打破盤中之謎:祖師打三下,教他三更時分存心;倒背着手行入裏面,將中門關上,叫他從後門進步,秘處傳他道也。
  悟空到了子時前後,偷開前門,來至後門。那門半開,曳步側身而進,走到祖師榻前。不久覺來,舒開兩足。悟空應聲叫道:“師父,弟子在此跪候多時。”祖師喝道:“這猢猻卻來後邊作甚?”悟空道:“師父昨日教弟子三更時候,從後門裏傳我道理,故此大膽,徑拜榻下。”祖師道:“你既識得盤中暗謎,是你有緣。可近前來,傳你長生妙道。”悟空叩頭謝了,洗耳用心,聽於榻下。祖師雲:
  顯密圓通真妙决,惜修性命無他說。
  都來總是精氣神,謹固牢藏休漏泄。
  休漏泄,體中藏,汝受吾傳道自具。
  口訣記來多有益,屏除邪欲得清涼。
  得清涼(原缺此三字),光皎潔,好嚮丹臺賞明月。
  月藏玉兔日藏烏,自有鬼蛇相盤結。
  相盤結,性命堅,卻能火裏種金蓮。
  攢簇五行顛倒用,功完隨作佛和仙。
  此時說破根源,悟空對師拜謝,依舊轉在原寢宅,依口訣調息。過了三年,祖師復登寶位,悟空近前跪下。師雲:“你~嚮修些甚麽道?”悟空道:“弟子法性頗通,根源堅固。”祖師雲:“你既會得根源,衹是防備三災利害。”悟空說:“衹說水火既濟,壽與天齊,卻怎麽有個三災利害?”祖師道:“此乃非常之道,奪天地造化,侵日月玄機,丹成之後,鬼神難容。但到了五百年後,天降雷災打你,再五百年後,有自己陰火燒你;再五百年後,贔風自囪門吹你。所以都要躲過。”悟空聞說,毛骨悚然,再三哀求躲避三災之法。祖師附耳傳個地煞數七十二般變化口訣,不知說了些甚麽妙法。猴王一通百通,當時習了口訣,自習自煉,將七十二般變化都學鹹了,衹是不曉得騰雲之法。
  一日,祖師登位,悟空再三哀求。祖師又傳個口訣,道:“這朵雲,捻着决,念動真言,攢緊了拳,將身一抖,跳將起來,一觔鬥就有十萬八千裏路哩!”悟空即運神煉法,會了觔鬥雲。逐日無拘無束。一日,大衆都在松樹下會講,悟空賣個手段,變科松樹,衆見鼓掌喧鬧,驚動祖師。祖師急曳杖出門來,問道:“是何人在此喧嘩,不像個修行的體段。修行的人,口開神氣散,舌動是非生。”衆道:“不敢瞞師父,適纔孫悟空演變化耍子,衆人喝采,故高聲驚動祖師。”祖師道:“你們起來。”叫悟空過來,問:“你這個工夫,可好在人前賣弄?”祖師道:“你快些回去,全你的性命,斷不要你在此。”悟空領罪,衹得拜辭,與衆相別。祖師道:“你去不許說是我的徒弟,若說,把你剝皮銼骨,將你神魂貶在九幽,教你萬劫不得翻身。”悟空道:“不敢。”謝了,即抽身捻着訣,丟個連扯,縱起觔鬥雲,徑回東勝。
  那裏衹消一個時辰,早見花果山水簾洞。悟空按下云頭,直至花果山,即叫道:“孩兒們,我來了也。”衆猴都來叩頭。悟空道:“我傢幾今姓孫,我叫悟空。”衆猴道:“喜得我傢有姓。但近來被一妖魔,強來占我們水簾洞天,我等判死爭鬥。大王若再不來,連山洞盡屬他人矣。”悟空聞說,大怒道:“甚麽妖魔,膽敢無狀!”衆猴道:“那廝自稱混世魔王,住居在直北山下。”悟空道:“我去尋他。”
  猴子挺身一縱,一路觔鬥,直至北山下觀看。原來是那水髒洞門,門外有幾個小妖。悟空道:“你進去講,衹說花果山水簾洞洞主說,你傢甚麽妖魔,屢次欺我兒孫,特尋來與他見個上下。”小妖聽說,即入洞裏報知悟空所說。魔王笑道:“我先聞那些猴精說,他有個大王出傢修行,想是今番回來。”魔王出門,高聲叫道:“那個叫做水簾洞主?”猴王喝道:“潑魔,這般眼大,看不見老孫?”魔王笑道:“你好大膽,要尋我見上下。”老孫一縱,跳上去劈面就打。魔王拿鋼斧望悟空劈頭就砍。此時悟空得道人,受仙體,變化無方,身上有八萬四千毛羽,根根能變化。悟空見他兇猛,使一身外法,拔根毫毛,口中嚼碎,望空噴去,變做四五百個小猴。那些小猴眼乖會跳,刀砍不着,槍殺不傷,前跳後鑽,鑽去把魔王圍繞抱扯,攢襠板腳,拔毛摳眼捻鼻子,直打做一個攢盤。這悟空纔去奪了他的刀來,分開小猴,照項下欲為兩段。猴衆殺進洞中,將那大小妖精盡皆剿滅。卻把毫毛一抖,收上身來。隨即洞裏放起火,把那水勝洞燒得枯幹。猴王念聲咒語,駕陣狂風,雲頭落下,即是洞天。衆皆簇擁賀喜,啓問降魔之事。悟空備細言了,衆皆稱揚不盡,閤家歡樂。有詩曰:
  祖師傳道法,悟空得玄機,
  魔王騷地洞,一旦喪幽微。
首頁>> >> 神魔志怪>> 楊緻和 Yang Zhihe   中國 China   清代   (?166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