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4年
2月18日出生於日本神戶,自動取得日本國籍,祖籍中國福建省泉州,原籍臺灣省新莊鄉(現臺北市)。祖父陳恭和寫一手好文書,喜歡讀書、篆刻以及盆景栽培等。父陳通在日本商社任職,在陳舜臣出生前一年,將全家移居神戶。
1929年5歲
入小學前,陪伴兄陳篤臣一起跟隨祖父誦讀《三字經》,後來又讀《詩經》、《小學》等,喜歡翻閱《三國演義》、《水滸傳》等書的插圖,經常提出各種疑問。外號“愛哭鬼”。
1935年11歲
六年級時喜歡作文,有時一人鑽進壁櫃裏神馳遐想,漫無邊際地編織着故事情節;有時喜歡悠閑地看漫畫書,也看江戶川亂步和吉川英治等作傢的讀物。
1936年12歲
小學畢業前爆發了“六二六”事件。4月入神戶市立第一神港商業學校(中學)。同年12月29日,由於神戶近海舉行帝國海軍艦艇檢閱式,學校對臺灣和朝鮮籍學生的當天活動進行嚴格控製。因此,航模愛好逐漸減退,開始違反校規漫遊街頭,並感到作為殖民地中國人的悲哀,對前途擔憂。
1937年13歲
7月7日北京爆發了“盧溝橋事變”,瞭解祖國的願望變得更強烈。秋季,父親公司某職工被特高警察以懷疑間諜為罪名逮捕,陳傢受到牽連。當時,生活在兩國敵對關係中殖民地的擁有“日本國籍”的人處境十分艱難。
1939年15歲
第一神港中學四年學生(舊製)。打算升學卻選擇了就業班,因為升學班有課外補習,不能看喜歡的電影和書籍。當時,喜歡閱讀夏目漱石的《我是貓》、芥川竜之介的《河童》以及川端康成的作品。
1940年16歲
開始考慮報考大學的事情。由於愛好英語以及可免考數學,决定報考大阪外國語學校(現大阪大學外語係),並開始作考試準備。
1941年17歲
4月考入大阪外國語學校印地語專業。之所以選擇該專業,是因為受到印度著名詩人泰戈爾《戈拉》作品中,知識分子超越民族主義達到普遍主義的影響。在大學英語課上,接觸了柯南道爾的偵探小說,開始閱讀福爾摩斯探案故事。
1942年18歲
大學二年級。結識從臺灣來日本報考大學的終身好友何既明,瞭解了臺灣人受歧視的現狀。開始閱讀魯迅和鬱達夫的文學作品。此時,新生福田定一(司馬遼太郎,文學家)入學。從二年級起選修波斯語,閱讀了波斯歷史學家希羅多德的《歷史》。
1943年19歲
9月由於戰爭,提前大學畢業,留在母校做西南亞語言研究所助教。繼續學習波斯語,閱讀了詩人海亞姆的《四行詩集》。10月日本取消大學生和學童的暫緩徵兵令。
1945年21歲
8月15日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戰後由於國籍的改變,不能繼續留校任教。辭去教職後準備回臺灣。此時,讀了王夫之的《讀通鑒論》,深感自己正處在歷史轉折的關頭,産生了要像杜甫那樣以歷史再現時代的文學創作念頭。
2月18日出生於日本神戶,自動取得日本國籍,祖籍中國福建省泉州,原籍臺灣省新莊鄉(現臺北市)。祖父陳恭和寫一手好文書,喜歡讀書、篆刻以及盆景栽培等。父陳通在日本商社任職,在陳舜臣出生前一年,將全家移居神戶。
1929年5歲
入小學前,陪伴兄陳篤臣一起跟隨祖父誦讀《三字經》,後來又讀《詩經》、《小學》等,喜歡翻閱《三國演義》、《水滸傳》等書的插圖,經常提出各種疑問。外號“愛哭鬼”。
1935年11歲
六年級時喜歡作文,有時一人鑽進壁櫃裏神馳遐想,漫無邊際地編織着故事情節;有時喜歡悠閑地看漫畫書,也看江戶川亂步和吉川英治等作傢的讀物。
1936年12歲
小學畢業前爆發了“六二六”事件。4月入神戶市立第一神港商業學校(中學)。同年12月29日,由於神戶近海舉行帝國海軍艦艇檢閱式,學校對臺灣和朝鮮籍學生的當天活動進行嚴格控製。因此,航模愛好逐漸減退,開始違反校規漫遊街頭,並感到作為殖民地中國人的悲哀,對前途擔憂。
1937年13歲
7月7日北京爆發了“盧溝橋事變”,瞭解祖國的願望變得更強烈。秋季,父親公司某職工被特高警察以懷疑間諜為罪名逮捕,陳傢受到牽連。當時,生活在兩國敵對關係中殖民地的擁有“日本國籍”的人處境十分艱難。
1939年15歲
第一神港中學四年學生(舊製)。打算升學卻選擇了就業班,因為升學班有課外補習,不能看喜歡的電影和書籍。當時,喜歡閱讀夏目漱石的《我是貓》、芥川竜之介的《河童》以及川端康成的作品。
1940年16歲
開始考慮報考大學的事情。由於愛好英語以及可免考數學,决定報考大阪外國語學校(現大阪大學外語係),並開始作考試準備。
1941年17歲
4月考入大阪外國語學校印地語專業。之所以選擇該專業,是因為受到印度著名詩人泰戈爾《戈拉》作品中,知識分子超越民族主義達到普遍主義的影響。在大學英語課上,接觸了柯南道爾的偵探小說,開始閱讀福爾摩斯探案故事。
1942年18歲
大學二年級。結識從臺灣來日本報考大學的終身好友何既明,瞭解了臺灣人受歧視的現狀。開始閱讀魯迅和鬱達夫的文學作品。此時,新生福田定一(司馬遼太郎,文學家)入學。從二年級起選修波斯語,閱讀了波斯歷史學家希羅多德的《歷史》。
1943年19歲
9月由於戰爭,提前大學畢業,留在母校做西南亞語言研究所助教。繼續學習波斯語,閱讀了詩人海亞姆的《四行詩集》。10月日本取消大學生和學童的暫緩徵兵令。
1945年21歲
8月15日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戰後由於國籍的改變,不能繼續留校任教。辭去教職後準備回臺灣。此時,讀了王夫之的《讀通鑒論》,深感自己正處在歷史轉折的關頭,産生了要像杜甫那樣以歷史再現時代的文學創作念頭。
1947年23歲
2月28日臺灣爆發了“二二八”事件,約3萬人慘遭殺害。目睹民衆被槍殺,開始對臺灣的現實感到失望,再一次感到作為中國人生存的睏惑與悲哀。
1949年25歲
8月利用暑假讀了大量文學作品,如《紅樓夢》、《戰爭與和平》等。10月1日從收音機聽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消息。10月返回日本,第一次寫了一部三十多頁沒有標題的小說。
1950年26歲
3月26日與蔡錦墩結婚,新居在神戶市生田區布引町。戰後一度被中斷的民間貿易再開,在父親的貿易公司工作。
1953年29歲
經商之餘閱讀推理小說,産生要寫此類小說的想法。從中國進口木材上的彈痕聯想到中日戰爭和解放戰爭,萌發要將自己生存的時代以文學形式表現出來的念頭,閱讀大量書籍開始歷史研究。
1957年33歲
1月2日長女由果出生。對自己的將來感到不安。開始寫小說,但小說的形式尚未確定。
1959年35歲
長女因流行性感冒住院,看護時為消除睏意閱讀推理小說,發現像這類小說自己完全能寫。在妻子的鼓勵下着手小說創作,决心成為作傢。
1960年36歲
10月以筆名陳左其創作小說《在風之中》,進入第10屆文學界新人奬最終候選階段,雖沒獲奬但堅定了文學創作的信心。
1961年37歲
8月以長篇推理小說《枯草之根》獲得第7屆江戶川亂步奬,被評委贊譽為歷屆最優秀的作品之一。
1966年42歲
取材於辛亥革命的歷史推理小說《焚畫於火》由《大衆讀物》雜志5月號至8月號連載。9月由文藝春秋出版單行本,成為第56屆直木文學奬候選作品。
1967年43歲
相繼在朝日、每日、東京、産經、現代等新聞雜志上登載隨筆作品,還發表《再見玉嶺》等12篇推理小說。第一部中國近代史題材的長篇小說全3册《鴉片戰爭》由講談社出版。從此文學創作逐漸轉嚮歷史小說。
1969年45歲
1月歷史推理小說《青玉獅子香爐》獲第60屆直木文學奬。獲得此奬項是日本文學界對其文學成就的認可,是步入主流文壇的標志,確立了專業作傢的地位。
1970年46歲
繼獲得江戶川亂步奬、直木文學奬後,3月《重見玉嶺》和《孔雀之路》獲昭和四十五年(1970)年度日本推理作傢協會奬,在日本文學界一人能獲取這三項殊榮的作傢極為罕見。10月自傳小說《青雲之軸》開始連載。
1971年47歲
2月長篇歷史推理小說《北京悠悠館》由講談社出版。8月長篇隨筆《日本人與中國人》由詳傳社出版,成為暢銷書。10月《實錄·鴉片戰爭》獲第25屆每日出版文化奬。
1972年48歲
9月29日中日簽訂共同聲明,中日兩國恢復外交關係。10月6日第一次去中國大陸旅行。與弟陳謙臣共著《日語和漢語》由詳傳社出版。
1973年49歲
因為中日恢復外交關係及訪問中國,在報刊上發表多篇散文隨筆。8、9月經香港去西安、蘭州、烏魯木齊、吐魯番等地旅行。10月隨筆《中國近代史札記》、遊記《絲綢之路》開始連載。
2月28日臺灣爆發了“二二八”事件,約3萬人慘遭殺害。目睹民衆被槍殺,開始對臺灣的現實感到失望,再一次感到作為中國人生存的睏惑與悲哀。
1949年25歲
8月利用暑假讀了大量文學作品,如《紅樓夢》、《戰爭與和平》等。10月1日從收音機聽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消息。10月返回日本,第一次寫了一部三十多頁沒有標題的小說。
1950年26歲
3月26日與蔡錦墩結婚,新居在神戶市生田區布引町。戰後一度被中斷的民間貿易再開,在父親的貿易公司工作。
1953年29歲
經商之餘閱讀推理小說,産生要寫此類小說的想法。從中國進口木材上的彈痕聯想到中日戰爭和解放戰爭,萌發要將自己生存的時代以文學形式表現出來的念頭,閱讀大量書籍開始歷史研究。
1957年33歲
1月2日長女由果出生。對自己的將來感到不安。開始寫小說,但小說的形式尚未確定。
1959年35歲
長女因流行性感冒住院,看護時為消除睏意閱讀推理小說,發現像這類小說自己完全能寫。在妻子的鼓勵下着手小說創作,决心成為作傢。
1960年36歲
10月以筆名陳左其創作小說《在風之中》,進入第10屆文學界新人奬最終候選階段,雖沒獲奬但堅定了文學創作的信心。
1961年37歲
8月以長篇推理小說《枯草之根》獲得第7屆江戶川亂步奬,被評委贊譽為歷屆最優秀的作品之一。
1966年42歲
取材於辛亥革命的歷史推理小說《焚畫於火》由《大衆讀物》雜志5月號至8月號連載。9月由文藝春秋出版單行本,成為第56屆直木文學奬候選作品。
1967年43歲
相繼在朝日、每日、東京、産經、現代等新聞雜志上登載隨筆作品,還發表《再見玉嶺》等12篇推理小說。第一部中國近代史題材的長篇小說全3册《鴉片戰爭》由講談社出版。從此文學創作逐漸轉嚮歷史小說。
1969年45歲
1月歷史推理小說《青玉獅子香爐》獲第60屆直木文學奬。獲得此奬項是日本文學界對其文學成就的認可,是步入主流文壇的標志,確立了專業作傢的地位。
1970年46歲
繼獲得江戶川亂步奬、直木文學奬後,3月《重見玉嶺》和《孔雀之路》獲昭和四十五年(1970)年度日本推理作傢協會奬,在日本文學界一人能獲取這三項殊榮的作傢極為罕見。10月自傳小說《青雲之軸》開始連載。
1971年47歲
2月長篇歷史推理小說《北京悠悠館》由講談社出版。8月長篇隨筆《日本人與中國人》由詳傳社出版,成為暢銷書。10月《實錄·鴉片戰爭》獲第25屆每日出版文化奬。
1972年48歲
9月29日中日簽訂共同聲明,中日兩國恢復外交關係。10月6日第一次去中國大陸旅行。與弟陳謙臣共著《日語和漢語》由詳傳社出版。
1973年49歲
因為中日恢復外交關係及訪問中國,在報刊上發表多篇散文隨筆。8、9月經香港去西安、蘭州、烏魯木齊、吐魯番等地旅行。10月隨筆《中國近代史札記》、遊記《絲綢之路》開始連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