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化生活>>朗诵>> 经书评论>> 傅佩荣 Fu Peirong   中国 China   现代中国   (1950年12月16日)
国学启蒙读物:傅佩荣说孔孟论人生
  作为国学启蒙读物,本书分为孔孟两卷,主要通过解读《论语》和《孟子》来介绍孔孟的思想。每篇基本按照其经历、师生关系、创立格言、核心思想等分为若干部分,具体阐述孔孟思想的精华所在。
在考验中成长
  在许多人的心目中,孔子的形象是庄严而伟大的。西方学者谈论二十一世纪的文明冲突时,无法忽视孔子所创立的儒家,虽然儒家未必是这项冲突的起因。同样的,西方学者在推崇人类历史上的“四大圣哲”时,也无法错过孔子,而将他与释迦牟尼、耶稣、苏格拉底并列。
  但是,孔子并非生下来就这么杰出的。他毫不讳言自己幼年的困境,甚至公开承认:“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那么,令人好奇的是:他这一路是怎么走过来的?年轻的生命,无不充满希望与愿景,孔子显然是少数志向坚定、勇于成长,又不断自我超越,终至抵达完美境界的人。他做到的,我们也可以做到吗?
  年轻朋友眼前可以立刻打定主意的是:以孔子为师,与孔子为友。而出发之前的准备工作,就是概略认识孔子的生平与思想。我们需要了解的,不是他成名之后的卓越表现,也不是历代学者对他毫无保留地赞美与歌颂,而是他如何从一个平凡的孩子,一步步走出充实而有光辉的一生。圣贤所立的典范,不是要让大家顶礼膜拜的,而是要提振我们的心志,鼓励我们向他学习的。“有为者,亦若是”,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本篇文字力求清楚,说理务必明白,因为孔子本人也是不喜欢故作深奥、卖弄玄虚的。内容分为四辑:一、“走在成长路上”设法还原孔子青少年时期的历练与考验;二、“生活中的修养”,强调孔子在平凡生活中的自我砥砺之道;三、“师生相得之乐”,描述孔子与几位重要弟子的互动实况;四、“论语生活示范”,由《论语》中选择与前三辑相关的章句,加以引申及发挥。
  说到《论语》,这是中文经典的第一书,也是人类共有的精神资产。任何时代中,任何年龄的任何人,只要阅读《论语》,必然开卷有益。笔者有幸在台大讲授儒家哲学二十余年,又曾两度赴欧讲授孔子思想,深切体认《论语》的重要价值,因而特地参考历代四百多家注解,撰写适合现代人阅读的《论语解读》(立绪版)。本篇中有关《论语》引文的白话翻译,皆以此一解读本为准。
  年轻朋友在新世纪与孔子相遇,是为了返本开新,以丰富的传统为资源,创造个人有意义的一生。学习孔子,是无数前辈的愉快经验,也将是我们共同的珍贵回忆。这是笔者的信念与期望,愿能获得读者的回应。
辑一 走在成长路上(1)
  贫困的幼年
  原文
  大宰问于子贡曰:“夫子圣者与?何其多能也?”子贡曰:“固天纵之将圣,又多能也。”子闻之,曰:“大宰知我乎!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君子多乎哉?不多也。”
  《论语?子罕篇》
  孔子的生平,约在公元前五五一年至公元前四七九年,正当春秋时代的末期。翻开古代中国的历史,三皇五帝之后,是夏、商、周三代;周代又分西周与东周。东周时,天子势力大衰,诸侯争雄称霸,形成纷乱动荡的局面,是为春秋时代与战国时代,最后则由秦始皇以武力统一中国。
  孔子的祖先,是商代后裔的宋国贵族,后来渐趋没落,迁徙到了鲁国。他的父亲叔梁纥在鲁国担任地方官,负责治理陬邑。传说中,叔梁纥六十多岁时结识了孔子的母亲颜徵在,在此之前他已育有九女一子。颜徵在曾去尼丘祈子,后来产下孔子。由于孔子的出生与尼丘有关,并且排行第二,所以取名为丘,字仲尼。
  不幸的是,孔子三岁时,父亲过世。母亲带着他迁居到娘家,就是鲁国都城曲阜的平民区,在那儿将他抚养成人。寡母孤儿必须自食其力,生活艰苦是难以想像的。孔子的幼年生活,无异于乡下农村的孩子,大多数时间都必须从事劳动,帮助母亲种菜、种田、照顾牲口以及各种琐碎的家务。
  环境的困厄,并未阻碍他上进的意志,反而使他积极地把握一切学习的机会,培养自己成为一个有用的人,进而对社会与国家有所贡献。
  白话
  大宰向子贡询问:“孔先生是一位圣人吧?他竟有这么多才干呢!”子贡说:“这是天要让他成为圣人,并且具有多方面的才干。”孔子听到这段话时,就说:“大宰了解我啊!我年轻时贫困卑微,所以学会了一些琐碎的技艺。做一个君子,需要具备这么多才干吗?我想不需要的。”
  初步的学习
  原文
  孔子为儿嬉戏,常陈俎豆,设礼容。
  《史记?孔子世家》
  子入大庙,每事问。或曰:“孰谓陬人之子知礼乎?入大庙每事问。”子闻之曰:“是礼也。”
  《论语?八佾篇》
  农历冬至时,鲁国在曲阜南门外的沂水边,举行郊祭大典。这是祭祀天地的隆重礼节,官员们都穿上正式的朝服,在赞礼官的安排下,庄严肃穆地进行祭祀仪式。年幼的孔子挤在人群中,看到这一幕,不禁悠然神往。
  从此之后,孔子最喜爱的游戏,就是陈列祭祀用品的玩具,安排别的孩子随着他的口令,行礼如仪。这时他还没有上学,已经显示出对礼仪的兴趣。后来他经过长期的努力,成为大家口中“知礼”的人。
  当时的乡村教育,在每年农历十月秋收以后举办,由当地父老负责教育未成年的子弟。教学内容为文化知识与军事训练。对孔子来说,他由此得知夏、商、周三代的历史,鲁国是由周公的儿子伯禽所传,以及齐国、卫国、宋国、陈国、蔡国、晋国等各自的渊源。在军事训练方面,他学会了骑马、射箭、驾车以及基本的使刀弄枪、进攻防御的技巧。乡校的学习到十五岁为止。
  当时的社会,只有贵族子弟在十五岁以后可以进大学,学习专门而高深的知识,准备将来从政做官。孔子没有这样的机会,但是他不但不气馁,反而立志求学,突破时代的限制,开创了中国教育史上的新页。
  白话
  孔子进入周公庙,对每一项礼器与摆设都要发问。有人说:“谁说这一位陬邑的年轻人懂得礼呢?他在周公庙里什么都要问。”孔子听到这种批评,就说:“问清楚行礼的细节,这就是礼啊!”
  古代的教育
  原文
  达巷党人曰:“大哉孔子!博学而无所成名。”子闻之,谓门弟子曰:“吾何执?执御乎?执射乎?吾执御矣。”
  《论语?子罕篇》
  在孔子的时代,教育的内容是五经与六艺。“经”代表经典知识,“艺”代表专门技能。具备这两方面的本事,就有资格成为“士”。换言之,士是能知能行,文武合一的,也是社会上的人才。
首页>> 文化生活>>朗诵>> 经书评论>> 傅佩荣 Fu Peirong   中国 China   现代中国   (1950年12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