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时政>> 馬國川 Ma Guochuan   中國 China   現代中國  
觀察:26位熱點人物解讀中國話題
  本書是著名記者馬國川對25位社會名人的專題訪談錄。這些熱點人物,既有政治傢、法學家,也有社會學家、改革傢,還有文化名人,其中包括易中天、江平、周瑞金、丁學良、鞏獻田等轟動一時的人物,他們治學兼問疾,沉靜而活躍,生動中不乏平實。對話發生在2007年,訪談錄發表後都引起了極大的社會反響。所議所論,多與社會新聞熱點如物權法爭論、重慶釘子戶、讀書換帥等事件有關。
書評:觀國之光 名人論民生
  觀國之光 名人論民生——《觀察:26位熱點人物解讀中國話題》
  文/吳航斌
  易經六十四卦裏有“觀”一卦,年度萬千新書裏有《觀察》一種。“觀”卦把觀察所見區分為童觀——童子的蒙昧之見;窺觀——女子的淺薄之見。這兩者所見甚隘甚淺,“觀”之要義,並不在此。“觀”卦的內在,是指君子具有非同婦孺的獨到識見,因此穿透迷霧,洞徹真相。這樣的觀察之下,可以檢點自己——觀我生;足以觀察百姓——觀其生。更重要的是,能據此觀察整個國傢所處的境地和面臨的事態——觀國之光,《觀察》足以副之。
  其中,童子見識和婦人看法,一失於蒙昧(歲齒未長,閱歷有限,這是常理);一失於狹隘(古時女子沒有現代社會中的相應厚待,所出不遠,眼界不大,見識難免有限)。在觀察事物繼而認識問題這個角度說,我們每個人要努力求得君子的識見。觀,反觀自照是修身的方式,這是對於內;對於外,觀察國政,觀察民生……。今之君子,就如今世道觀而察之,由此有所感、有所想;恰有訪客登門,於是一問一答,受訪與訪談,娓娓談來。采訪者馬國川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文字記錄人,他參與其中。26位當今時代的熱點人物,在他的談鋒牽引之下,觀國之光,藴秀含章。春華秋實,一年的文字纍篇成册,成就為這一本《觀察》。
  夏日枝繁葉茂時節,由中國經濟出版社出版,《觀察》一書在京城裊悄面世。內容上,源於《經濟觀察報》2007年度的專欄訪談;體例上,人物志、訪談錄、觀點碰撞、內情發佈、往事追溯……形式的多樣化,表現在體例上不求刻板的一致,而這恰恰是生動如流水的表徵。本書語言的生動,資料的翔實,探察的深入,這諸多方面的出色之處,是引人開捲最為直觀的理由。翻開序言讀進去,順着馬國川的采訪次序,筆下26位熱點人物的發言讓我們近距離觸感中國改革進程和民生話題。發言各具特色,內容各各不同,風格或莊或諧,風味有別,然而所論所議,都是君子之見——觀國之光。這些學者參與改革、見證改革、深思改革,回首與瞻望,有多年沉寂的功底,窗外風景,可飄瞥而過,天下大事,則入木三分。
  熱點與熱望,冷眼與冷靜,觀國之光,衆說紛紜,又談何容易!觀察的意義,自小而大,因近至遠,由己及人,我們接近這些熱點人物,並非跌倒在他們是名人這個想當然的“應該不錯”的印象之下,而是,術業有專攻,大事有親歷,在這個專傢特色的社會中,旁人發言往往有墮於婦孺之見的危險,這個時候,我們希望更多聽到君子的高見。易中天、王立群、江平、鞏獻田、汪暉……這26位熱點人物,在當今社會舞臺頗為活躍,他們的激揚風貌,深度見解,都在本書得以逐次展現。與之聯繫的那些影響重大的新聞事件和一時盛觀的社會思潮,也因此自然而然地牽帶出來,這是一本行文跳脫、貼切民生的名人訪談錄。
  推介者清華大學秦暉教授推重此書“通過左中右各派的言論,‘觀察’時代的脈搏”,贊譽者推崇“訪問者馬國川自如把握談話節奏、適時變換各種語氣,揭示背景,分享觀點”,對象與方式,一如所說。讀者跟隨身為采訪者的作者,開捲閱去,與之感受平等對話的親切氛圍,親歷體驗夾敘夾議的閱讀快感。但凡謙虛而自明的人,不會選擇自己的知識死角去發言,在墻外路邊所說的外行話,無異於婦孺之見。懷揣市井見識,去對照讀一讀君子高論,觀國之光,因此萌發廣我見識的求知心。這本書,遠遠不在於“解個悶”。說近道遠,26位國之君子的侃侃陳詞,使時事話題得以超越當下,橫貫滄桑。因此,“觀”之有理,“觀”之有利,每一位讀者大可親閱此書,翻讀沙沙之聲中,分明含着凝重而悠遠的歷史的回響。
  2008年6月11日星期三
名人點評推介
  通過左中右各派的言論,“觀察” 時代的脈搏。作者本身有很明確的價值傾嚮,而且並不掩飾,但能夠跟不同傾嚮的名傢成功對話,從中激發出思想的閃光,這是本書最大的看點。
  ——清華大學教授 秦暉
  馬國川是一位敏銳的記者,《觀察》是他的訪談集。本書力圖通過26位人物的訪談抓住這個不尋常的時代,以記錄歷史。在衆說紛紜的個人意見中揭示暗藏的思潮,透過改革不同時期的參與者與觀察者的思考尋找中國的方向。
  ——香港中文大學教授、80年代《走嚮未來》叢書主編 金觀濤
  熱點和熱點人物,構成了全書的“火熱”;這個熱,並不會因為時光的推移而變冷,因為改革中的中國,一直處在轉型中的火熱之中。在這本書裏,記者的冷靜、犀利和訪談對象的坦率,給讀者提供了一個直面熱點人物和現實問題的窗口。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歷史的壞脾氣》等書作者 張鳴
  馬國川通過談話與溝通,用文字把那些當今社會舞臺最中央的人物一個一個展現在我們面前。這些人物訪談的背景,往往是重大新聞事件或社會思潮,於是這些訪談本身,這些典型的記者化的作品,也是一幅質地堅硬的社會風景,是一種對歷史的誠實記錄。
  ——《經濟觀察報》執行總編 仲偉志
首頁>> >> 时政>> 馬國川 Ma Guochuan   中國 China   現代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