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物传记>> 王春瑜 Wang Chunyu   中國 China   現代中國   , 杜婉言 Du Wanyan   中國 China   現代中國  
歷史上太監禍國殃民的巔峰時代:明朝宦官
  宦官,又名閹人、寺人、太監,均為被閹割的男性,遠在周代便已出現在深宮內庭之中,服侍帝王及其傢族。到了東漢、唐、明三代,已發展成為皇權卵翼下禍國殃民的一股特殊勢力,而其中更以明朝宦官為禍最烈。他們威福遠達宮門之外,滲透到各地各部門,人數竟達數萬之多。本書對他們專權亂國、逞兇肆虐、橫徵暴斂、迫害忠良等等罪惡行徑均有詳細闡述,也介紹了一些大宦官的最後下場,如劉瑾的被千刀萬剮,魏忠賢的懸梁自盡。對某些宦官的歷史貢獻,則作了必要的肯定。全書行文通俗,史料豐富,可讀性強,是一本專講明朝宦官的重要著作。
一、宦官一瞥(1)
  “幹兒義子拜盈門,妙語流傳最斷魂。強欲為兒無那老,捋須自嘆不如孫。”——這是近人嶽鴻舉寫的一首詩[1]。說的是:明末天啓年間臭名昭著的宦官魏忠賢把持朝政,百官中的一些宵小,拜倒在其名下,充當幹兒,時已老態竜鐘的禮部尚書顧秉謙,捋着長須對魏忠賢說:“本欲為兒,惜須已白。”故命其子拜為孫。魏忠賢心花怒放,賞給他紋銀二百兩[2]。這是晚明政治史上一幕小小的醜劇。但是,透過這幕醜劇,我們不難看出,魏忠賢之流的宦官掌權時,政治上是何等的烏煙瘴氣。
  當然,宦官並不是明朝末年的“特産”,宦官是中國古老而又漫長的封建專製主義政治肌體上孕育出來的怪胎,考其來源,亦可謂久矣。
  《詩經·小雅》中,有一篇詩名叫《巷伯》,漢代經學大師鄭康成解釋說,“巷伯,奄官寺人,內小臣也。奄官,上士四人,掌皇后之命,於宮中為近,故謂之巷伯。”據說,這首詩是一個名叫孟子的寺人,因被讒受宮刑,憤而作此詩以諷刺周幽王的。這裏的奄官、寺人,都是“內小臣”,也就是宮中內臣——宦官的別稱。在《左傳》中,也可以清楚地看到宦官的歷史蹤跡。此書襄公二年(前571)記載謂,“令司宮巷伯儆宮。”晉代學者杜預註道:“司宮,奄臣。巷伯,寺人。皆掌宮內之事。”如此看來,遠在周代,宦官就已經出現在深宮內廷之中了。但是,這個時期的宦官,對國傢政治生活並沒有發生多大影響。近代學者竜文彬據《周禮·周官》推測,當時的小臣、閽人、寺人之類,“皆內宰統之,上隸於塚宰(即後世宰相)。”因此他認為,在西漢以前的漫長歲月裏,宦官從未興風作浪,“宰相製之也”[3]。即以西漢而論,“漢承秦製”,在制度上仍然不失為“古色古香”,三公總九卿,“而少府之官,內臣皆屬焉”,仍然隸屬於外庭,惟其如此,宦官們的命運,掌握在大臣手中,他們也就不可能肆無忌憚地作威作福。這個看法是不錯的。早在清初,顧炎武即曾指出:“閽人、寺人屬於塚宰,則內廷無亂政之人。”[4]這個時期,多數宦官也並非由“刑餘之人”擔任,而是由正常人充當,人數也比較少。
  宦官成為一種嚴重幹預國傢政治生活的特殊政治勢力,活躍在政治舞臺上,嚴格地說,是東漢以後的事。劉秀“光武中興”,重用宦官,後來愈演愈烈,到了東漢末年,已不可收拾。這表明,宦官勢力的日漸膨脹,是封建專製主義不斷發展、強化的産物。清初思想傢黃宗羲曾經慨乎言之:“奄宦之如毒蛇猛獸,數千年來,人盡知之,乃卒至裂肝碎首者,何歟?則由於人主之多欲也。”[5]這是一個很好的揭露。歷代封建帝王沒有一個不是“多欲”——人欲橫流的。但是,在他們的無數欲望中,有兩點最為強烈:第一,希望皇位能傳之千秋萬世,好讓傢天下地久天長。這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封建專製政治的根本特點之一——皇位的不可轉讓性。這一來,如何確保帝王一係血統的純潔性,便成為封建帝王的頭等大事。惟一的途徑是,在深宮內院中,除了皇帝一人而外,不讓第二個男人出現。但這在事實上又是無法做到的。因為,如果在宮中真的除了皇帝一人外,沒有第二個男人,那麽,誰來為皇帝辦事呢?光是後、妃那些娘兒們顯然不行。最穩妥的辦法,是讓既是男人,卻因生殖器官被閹割而成了“半個女人”[6]的人在宮內當差,這種不男不女、半雌半雄的人,就是宦官。第二,希望最大限度地將君權、夫權合而為一。還是黃宗羲說得好:“豈知後世之君,乃以天下為娛樂之具。崇其宮室,不得不以女謁充之;盛其女謁,不得不以奄寺守之。此固必然之勢也。”[7]封建統治者幾乎沒有一個不追求妻妾成群的淫逸生活。最高統治者皇帝更毋庸論,他既是全國最高政治權力的代表者,也是夫權的最大代表者。對於封建帝王來說,維護其夫權的神聖不可侵犯,當然也是至為重要的。漢代仲長統說過:“宦竪傅近房臥之內,交錯婦人之間。”[8]因為衹有經過腐刑成了特種男人、“半個女人”的宦官,在與宮中婦女接觸中,纔不會發生大的問題。惟其如此,隨着君權的發展,宦官的數字不僅日益龐大,而且全部都由被閹割過的閹人組成。秦和西漢的宦官,固然多數是閹人,但也還雜用一部分士人,而從東漢開始,宦官“悉用閹人,不復雜調它士”[9]。從此,閹人、宦官,渾然一體,已成了標準意義上的同義語了。
一、宦官一瞥(2)
  清代乾隆年間的史學家趙翼曾經指出:“東漢及唐、明三代,宦官之禍最烈。”[10]這個論斷是完全符合歷史實際的。東漢及唐朝宦官幹政、禍國殃民的情況,不屬於本書的論述範圍,我們不擬涉及。本書論述的,衹是明朝宦官在皇權的卵翼下,是如何逞兇肆虐,鬧得天下雞飛狗跳,河决魚爛,“把人的血肉廉恥當饅頭似的吞噬”[11],直到明朝滅亡的。
首頁>> >> 人物传记>> 王春瑜 Wang Chunyu   中國 China   現代中國   , 杜婉言 Du Wanyan   中國 China   現代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