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化生活>>时政>> 学校>> 钟叔河 Zhong Shuhe   中国 China   现代中国  
不该淡忘的历史:过去的大学
  “过去的大学”是蔡元培、蒋梦麟、胡适当校长的北京大学,是梅贻琦当校长的清华大学,是罗家伦当校长的中央大学,是竺可桢当校长的浙江大学……是当时的校长、当时的教师、当时的学生亲身经历的回忆。
钟叔河:《过去的大学》新序
  “过去的大学”,是蔡元培、蒋梦麟、胡适当校长的北京大学,是梅贻琦当校长的清华大学,是罗家伦当校长的中央大学,是竺可桢当校长的浙江大学……
  “过去的大学”,不是现代人在做总结,谈经验,作评论,而是当时的校长、当时的教师、当时的学生亲身经历的回忆。是茅盾讲他考大学,林语堂讲他读大学,端木蕻良讲他读中学,钱穆讲他从教小学到教大学的经过……
  二十三年前我编了这本书,二十三年后还有人要读这本书,还有出版家要印这本书,这就说明,“过去的大学”是有人愿意了解的,是有人不能忘怀的。
  二十三年前,我还看不到蒋梦麟、梅贻琦他们的著作,还不大敢把林语堂、罗家伦他们的作品编到书里去。这就是“历史的局限”。这种局限,在有些过去的校长、过去的教师、过去的学生写回忆文章的时候,也是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的。但是,我相信,这并不影响这些回忆文章的价值。因为尽管天时阴晴不定,气候冷暖无常,人们有时不能不穿风衣戴帽子,但冬天过后总是春天,地球总是照样地转,该肯定的终归会得到肯定,不会磨灭的终归不会磨灭。
  此次重印,内容共为四十篇,其中二十三篇为一九八二年湖南教育出版社旧版所有,一十七篇为新增。这四十篇绝大部分都是记事记人纪实的回忆录,只有胡适、梅贻琦、陶行知三篇“务虚”。这三位都是现代教育史上重要的人物,这三篇又是现代教育史上重要的文献。要看“过去的大学”,我想是不能够不看这三位和这三篇的。
  旧版序文,“历史的局限”尤其明显。因为是旧书重印,因为得尊重历史,所以仍旧予以保存。《湘声报》向继东和《湖南日报》段炼,还有湖南教育出版社符本清等三位朋友,帮助找来此次新增的材料,谨此致谢。
  二○○五年六月二十四日于长沙念楼
  〔说明〕 全书四十篇中,讲大学(包括专科)的三十六篇,占百分之九十,故将旧版书名《过去的学校》改为《过去的大学》了。
钟叔河:《过去的大学》原序
  人都有自己的幼年、成年和老年。在幼年,大家都要进学校,到学校里学习知识,学习生活的本领和做人的道理。从小学到大学,起码得十五六年。大学毕业,就算是成年了,很快又要为儿女进学校操心。这个操心的时期,又得十五六年。老年人呢?家里总不会没有学生,还是得关心学校里头的事情。——且不必说千千万万终身在学校服务的男男女女,就是我们这些普通人,一生跟学校的关系也就够密切了。
  历史是发展的,文化是延续的。一页一页的历史,要由一代一代的人来创造;一代一代的人,又得从一所一所的学校里教育出来。从这个意义上说,学校确实担负着对于历史和文化,也就是对于国家和民族的巨大的责任。
  中华民族是有悠久历史文化的伟大民族,我们民族的学校也有悠久的历史。中国第一部通史司马迁的《史记》写道:“三代之道,乡里有教;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庠序,也就是古代中国学校的称呼。当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斯多德在雅典和亚历山大城跟学生对话的时候,孔墨荀孟等人在齐鲁等地也有“从属弥众,弟子弥丰,充满天下”的盛况。北宋初年建立在江南的岳麓书院、石鼓书院和白鹿洞书院,论起资格来,并不比牛津、剑桥、爱丁堡不列颠三大学逊色。
  诚然,古时候的学校,不可能不带有“历史的局限”。但是,难道我们的祖宗就没有干过一点好事?难道他们留下的就只有债务而没有遗产?欧几里德给普多勒迈一世讲授的几何学,今天仍然可以作为教材。当这位威权赫赫的国王问欧几里德有没有办法把假设和求证搞得更容易一些时,欧几里德的回答是:“大王!通往几何学是并没有御道的。”而我们的孔子也实行过“有教无类”的方针,他最器重的学生颜回在陋巷过着“一箪食、一瓢饮”的生活,也似乎不大像一个奴隶主,可见孔夫子办教育也是“并没有御道”的。
  《过去的学校》的“过去”,并没有追溯到那么远,大体上是从清末维新变法、初设新式学堂的时候写起。而写这些“过去的学校”的老先生们,像蔡元培、沈尹默、刘仙洲、茅盾……也多是五四时代的人。他们或者是五四时代的校长、教师,或者是五四时代的学生。也有晚于五四时代的,二十年代、三十年代、抗战时期的都有。下限则断在一九四九年,也就是建国以前。建国以后,那就只能说是“现在”,不能叫“过去”了。
  这一段“过去”是刚刚成为过去的时光。它隔我们还不很远,也就是一代人、两代人以前的事情吧。这是现代学校(讲授现代自然科学,用现代方法研究传统文化,同时注意到德育、体育和美育的学校)在中国草创的阶段;也是共产党得天下以前的阶段。除了解放区和地下党主办的为数不多的几所大学(学院)外,共产党的领导中国的学校里还没有成为事实。正因为如此,因为是草创阶段,因为没有共产党的领导,这些“过去的学校”当然不会是革命的,不能成为今天办学校的样板。但是,它们毕竟是父辈和祖辈们努力的成果,是中国教育现代化的前驱。看一看这些文章,看一看过去的校长是怎样当的,过去的教师是怎样教的,过去的学生们是怎样学的,他们有过哪些失败的教训,又有哪些可取的经验,这对于今天的校长、今天的教师、今天的学生,以及一切关心学校教育的人们,难道不是既有兴味又有益处的吗?
  蔡元培先生逝世时,毛泽东称他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张伯苓先生逝世时,周恩来专程到天津张宅吊唁,叹息“先生死得太早了!”毛和周等共产党领导人,也曾经是这样看待创办“过去的学校”的前辈的。
  没有过去就没有现在,当然也就不会有将来。回忆过去,正是为了将来,为了现在。今年是一九八二年,距张伯苓先生逝世已经三十多年,距周恩来总理逝世也已经六年多了。对于新中国的建设和教育,我们这些中年人、老年人和青年人都是有责任的。编辑这本《过去的学校》,也就是想来略尽一分责任。区区此意,读者鉴之。
  钟叔河,一九八二年七月十五日于长沙
首页>> 文化生活>>时政>> 学校>> 钟叔河 Zhong Shuhe   中国 China   现代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