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化生活>>朗诵>> 科普>> 佚名 Yi Ming   中国 China   现代中国  
点滴记录曲折历程:中国探月
  “嫦娥工程”——中国月球探测工程的代号,是继成功发射人造地球卫星和载人航天之后我国航天发展的第三座里程碑。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卫星的发射,拉开了“嫦娥工程”的序幕,标志着我国航天技术又迎来一次新的飞跃,是一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受到所有中国人乃至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
一、美丽动人的神话
  1. 中国的嫦娥奔月
  在中国古代神话中,嫦娥奔月是妇孺皆知的一个。相传嫦娥是射日英雄后羿的妻子。后羿射日立下丰功伟绩后,王母娘娘赞赏他的盖世功绩便赐予他一包长生不死药,让他服下升天成为仙人。后羿不愿独自成仙,便将长生不死药交由嫦娥珍藏。不料此事被小鬼蓬蒙知道,他趁后羿外出狩猎之机,潜入后羿的宅院,威逼嫦娥交出长生不死药。嫦娥见到手执长剑的蓬蒙,知道自己不是对手,心想自己绝不能把长生不死药交给心术不正的小鬼。危急之中,嫦娥当机立断,打开百宝匣,取出长生不死药,一口吞下。瞬间,嫦娥便轻飘飘地离开地面,向天上飞去,最后落到了月亮上。 傍晚,后羿回家得知妻子嫦娥迫不得已奔月而去,不禁思念不已。当晚,他看见天上的月亮分外皎洁明亮,月中飘动着嫦娥的美丽身影,便摆下香案,祝愿善良贤惠的嫦娥在月亮上生活平安幸福。
  2. 古希腊的月亮女神阿尔特弥斯
  在古希腊神话中,月亮女神的名字叫阿尔特弥斯,她也是一位狩猎女神。白天,太阳神阿波罗驾驶着金色战车穿越天空;晚上,月亮女神阿尔特弥斯以庄重的姿态飞越夜空。这位“广阔天空的王后”坐在乳白色战马拉动的空中马车中,向沉睡的大地散发出银色的光芒。阿尔特弥斯心灵纯洁,容貌娟秀安详,是少女端庄娴雅的楷模。
  古希腊的月亮女神象征着美好、绚丽和光明,人类对她充满无限的向往。
  在神话中月亮常被描绘成“天堂”或“仙境”,那么真实的月亮究竟是什么样子?月亮上到底有些什么?真像古代传说那样有桂树和玉兔吗?其实,吴刚伐桂、玉兔捣药,都是古人想像编织的故事。后来,人们开始了对月球的天象观察,并根据月相的变化制定了科学的历法。
二、从梦想到科学观测
  我国古代天文学家在观测包括月球在内的天体变化中,获得了大量科学成果。东汉科学家张衡创造了世界上最早利用水力转动的浑天仪。
  1. 古人观月与历法
  历法是根据天象变化的自然规律来计量较长的时间间隔,并判断气候变化和预测季节来临的法则。月相的变化非常明显,是一种很好的天然历法。几乎所有的文明古国都曾把月相的变化作为制定历法的依据。根据月相圆缺变化的周期(即朔望月)制定的历法称为阴历; 根据地球围绕太阳的运转周期(即回归年)制定的历法称为阳历。
  中国历史上记载最早的成文历法是春秋末年的四分历,它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历法。四分历确定一年的长度为365.25日,每19年设置7个闰年,这是当时世界上采用的最为精确的数值。闰年多加出1个月,为13个月。这样的历法既反映了月亮的圆缺,也与随阳历而来的气候冷热变化相适应。这样就使阴历一年的长度和阳历一年的长度基本上对齐,这样的历法既不是纯然的阴历,也不是纯然的阳历,它实际上是阴阳合历,简称阴阳历。我国现在使用的农历就是这种阴阳历。古希腊人在160多年之后才发明采用设置闰月的方法来协调阴、阳历之间的长度。南北朝时期,我国杰出的天文学家、数学家祖冲之吸取前人的成功经验,提出了391年设置144闰的新闰法,这是当时世界上最为精密的历法,称为《大明历》。
  小知识 星期的来历
  星期是公历中一种特殊的记日方法,它以七天为一个周期,循环往复,无穷无尽。星期的制定也和月相的变化有关。月相按照圆缺变化周期循环,而月貌每七日一变化,天空中再没有别的天象变化有这样显著。星期可以根据月亮的月相推算出来,这就是一月两弦四相、每相七日的天然计时单位。
  星期记日的方法早在公历产生以前就为人们所使用了。在古罗马时期,历法就有“七日一周”的算法。至公元321年,君士坦丁大帝于3月7日正式公布,“七日一周”成为定制,逐渐成为国际惯例。我国古代历法把二十八宿按日、月、火、水、木、金、土的次序排列,七日为一周,称为“七曜”,即周日、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周六,顺序为日曜日、月曜日、火曜日、水曜日、木曜日、金曜日和土曜日。这种算法与西方历法暗合。
  古代埃及和古代中国不用星期制,而以十日为一旬,每月有上旬、中旬和下旬。明朝末年,随着基督教传入我国,星期制也随之传入,现在星期制在全世界流行通用。
  2. 伽利略用望远镜观测月亮
  公元1608年的一天,荷兰眼镜制造商利伯休的儿子在玩耍中偶然发现,将两块镜片重叠并使其相隔一定远近观看时,可看见远处教堂屋顶原来几乎看不见的小鸟。利伯休受此启发,把两块镜片装在一个铜管的两头,发明了最初的望远镜。
  当望远镜从荷兰传入意大利时,引起了伽利略的注意。伽利略用自制的望远镜观测月亮,发现月亮表面是那样的凹凸不平,还分布有很多环形山,伽利略据此绘制了第一幅月面图。虽然从科学的角度看,伽利略手绘的月面图还不够精确,但月面的平原、环形山清晰可见。
  3. 从光学到全波段观测月球
  在航天技术诞生之前,观测月球的主要手段是天文望远镜。随着望远镜各方面性能的不断改进和提高,月球观测越来越精细,观测波段从光学发展到几乎覆盖整个电磁波谱,望远镜的观测平台从地球一直延伸到太空。
  光学望远镜的口径越大,就能反射或折射越多的光线,也就能看到越远、越暗的天体。所以,随着技术的发展,光学望远镜口径越做越大,种类越来越多。与光学望远镜不同,射电望远镜则是用来观测天体射电波段特征的天文望远镜。
  除了光学和射电观测,对月球的非可见光天文观测还包括红外观测、紫外观测、X射线观测和γ射线观测等。
首页>> 文化生活>>朗诵>> 科普>> 佚名 Yi Ming   中国 China   现代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