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不費吹灰之力,
我用左手就能完成!
左撇子--一個最近幾年纔為人們所關註的少數群體。
確切地說,我曾經是左撇子,而現在已經被改造了--我這一代(我生於1958年)的大多數左撇子的經歷都是如此。
以往我常常會這樣說:除了寫字以外,我能用左手做所有的事(雖然事實並非如此)。其實,更準確的說法應該是:在這個右撇子的世界裏,我已經習慣了,並且能應付自如。幾乎所有的儀器、機器、工具,從汽車到土豆削皮刀,都是為右撇子設計的。許多東西對於左撇子來說根本無法用,譬如一種帶出水槽的湯勺。也許不是所有的東西都是如此,但是在操作起罐器、縫紉機、手鋸等其他工具時,左撇子都會很彆扭。
在日常生活中,人們幾乎沒有關註過這些問題,這也從側面透露出一個信息:左撇子具有適應右撇子世界的能力。於是,人們開始從許多左撇子身上發現優點,譬如適應能力強,富於想象力等等。當然了,這些優點顯而易見,否則,我們又如何能在這個顛倒的世界裏很好地處理所有右撇子能夠處理的復雜的瑣事呢?
我已習慣了用那些專門為右撇子設計的開塞鑽開啓一瓶葡萄酒、用右手給手錶上發條、用右手使用鼠標,以及使用對於右撇子來說再"普通"不過的剪刀裁剪東西。而且我還穿着"普通"的、開口位於右側的內褲--這種說法也許過於瑣碎,但能夠有效地"刺激"人們,以註意到左撇子的一些"深層次"的問題。可喜可賀的是,今天已有了一些為左撇子特製的內褲,在這之前曾有天才的左撇子將"普通"的東西翻轉過來,也得到了同樣的效果。這些創造顯示了左撇子們非同一般的想象力。
現在,我依然清楚地記得中學時代,使用剪子是一件多麽讓人害怕的事情。在手工製作課上,我小心翼翼地用左手使剪子,同時提心吊膽--害怕被老師發現而受到懲罰。學生時代還有很多類似的窘況,也讓我仍然記憶猶新。
有一次,老師讓我們寫一篇作文,是有關船閘原理的一篇說明文,要講述"船開入船閘--利用抽水泵提升船閘內的水位高度--船從更高水位離開船閘"這樣一個過程。結果我的這篇作文得了個結結實實的大零蛋,原因是在我的作文中,"嚮右"和"嚮左"是完全混亂的--這條船一會兒從這個方向來,一會兒又從那個方向來,按照我作文中的情況來看,這條船最後是朝着駛進來的方向原路返回了。我猜想,老師一定認為我沒有理解船閘的原理,而事實上,我完全理解,甚至要比其他同學更精通,因為對於一個左撇子而言,迅速地理解事物的過程是一件十分容易的事情。但是,當需要用"右"和"左"來描述時,這種理解力便毫無用武之地了。
孩提時代,有一次我曾對父親說,自己也許永遠不會去考駕照--因為老是混淆左右。現在我雖然通過了駕照考試,但是嚮左或者嚮右卻還是容易混淆--這使搭我車的同事們備感恐慌。現在,他們大部分人已經習慣於一邊敲着車窗玻璃一邊說"沿着這邊走",我知道他們指的是嚮右,因為如果沒有提示我就會默認為嚮左,而"敲窗玻璃"的動作和"嚮右"的指令在我的大腦裏已經形成了條件反射。
但另一方面,我又總能夠找到正確的路綫。即使沒有交通地圖,我走錯、開錯方向的情況也非常罕見--我的腦中有一個非常值得信賴的"方向盤"--幾乎所有的左撇子都擁有它。
說到開車,還有一段記憶:十年前我曾經在澳大利亞住過幾個月,那真是一段美好的時光,從啓動汽車的第一秒鐘開始就非常順利。在車流中,我享受着靠左行駛的交通規則,不再混淆嚮右或嚮左的方向了。然而好景不長,一回到歐洲,我就幾乎在駕駛中喪命,當時我的腦子一片混亂,也把在路上行駛的其他車輛弄得不知所措。我的親身經歷很有前車之鑒的味道,人們可以清楚地看到,對左撇子進行改造是多麽危險!對這一點,專傢們已經一再地提出警告了。
大學假期,我曾去建築工地工作。在那裏我非常受歡迎。一大早,我剛剛來到工地上,就有工人叫我--總會有一些右撇子無法觸及的角落,或者右撇子無法拉緊的管綫。而這些,便是我大顯身手的地方了。
世上有右撇子能做得更好的事情,也有左撇子能做得更好的事情,這本書就是關於後者的。
不費吹灰之力,
我用左手就能完成!
左撇子--一個最近幾年纔為人們所關註的少數群體。
確切地說,我曾經是左撇子,而現在已經被改造了--我這一代(我生於1958年)的大多數左撇子的經歷都是如此。
以往我常常會這樣說:除了寫字以外,我能用左手做所有的事(雖然事實並非如此)。其實,更準確的說法應該是:在這個右撇子的世界裏,我已經習慣了,並且能應付自如。幾乎所有的儀器、機器、工具,從汽車到土豆削皮刀,都是為右撇子設計的。許多東西對於左撇子來說根本無法用,譬如一種帶出水槽的湯勺。也許不是所有的東西都是如此,但是在操作起罐器、縫紉機、手鋸等其他工具時,左撇子都會很彆扭。
在日常生活中,人們幾乎沒有關註過這些問題,這也從側面透露出一個信息:左撇子具有適應右撇子世界的能力。於是,人們開始從許多左撇子身上發現優點,譬如適應能力強,富於想象力等等。當然了,這些優點顯而易見,否則,我們又如何能在這個顛倒的世界裏很好地處理所有右撇子能夠處理的復雜的瑣事呢?
我已習慣了用那些專門為右撇子設計的開塞鑽開啓一瓶葡萄酒、用右手給手錶上發條、用右手使用鼠標,以及使用對於右撇子來說再"普通"不過的剪刀裁剪東西。而且我還穿着"普通"的、開口位於右側的內褲--這種說法也許過於瑣碎,但能夠有效地"刺激"人們,以註意到左撇子的一些"深層次"的問題。可喜可賀的是,今天已有了一些為左撇子特製的內褲,在這之前曾有天才的左撇子將"普通"的東西翻轉過來,也得到了同樣的效果。這些創造顯示了左撇子們非同一般的想象力。
現在,我依然清楚地記得中學時代,使用剪子是一件多麽讓人害怕的事情。在手工製作課上,我小心翼翼地用左手使剪子,同時提心吊膽--害怕被老師發現而受到懲罰。學生時代還有很多類似的窘況,也讓我仍然記憶猶新。
有一次,老師讓我們寫一篇作文,是有關船閘原理的一篇說明文,要講述"船開入船閘--利用抽水泵提升船閘內的水位高度--船從更高水位離開船閘"這樣一個過程。結果我的這篇作文得了個結結實實的大零蛋,原因是在我的作文中,"嚮右"和"嚮左"是完全混亂的--這條船一會兒從這個方向來,一會兒又從那個方向來,按照我作文中的情況來看,這條船最後是朝着駛進來的方向原路返回了。我猜想,老師一定認為我沒有理解船閘的原理,而事實上,我完全理解,甚至要比其他同學更精通,因為對於一個左撇子而言,迅速地理解事物的過程是一件十分容易的事情。但是,當需要用"右"和"左"來描述時,這種理解力便毫無用武之地了。
孩提時代,有一次我曾對父親說,自己也許永遠不會去考駕照--因為老是混淆左右。現在我雖然通過了駕照考試,但是嚮左或者嚮右卻還是容易混淆--這使搭我車的同事們備感恐慌。現在,他們大部分人已經習慣於一邊敲着車窗玻璃一邊說"沿着這邊走",我知道他們指的是嚮右,因為如果沒有提示我就會默認為嚮左,而"敲窗玻璃"的動作和"嚮右"的指令在我的大腦裏已經形成了條件反射。
但另一方面,我又總能夠找到正確的路綫。即使沒有交通地圖,我走錯、開錯方向的情況也非常罕見--我的腦中有一個非常值得信賴的"方向盤"--幾乎所有的左撇子都擁有它。
說到開車,還有一段記憶:十年前我曾經在澳大利亞住過幾個月,那真是一段美好的時光,從啓動汽車的第一秒鐘開始就非常順利。在車流中,我享受着靠左行駛的交通規則,不再混淆嚮右或嚮左的方向了。然而好景不長,一回到歐洲,我就幾乎在駕駛中喪命,當時我的腦子一片混亂,也把在路上行駛的其他車輛弄得不知所措。我的親身經歷很有前車之鑒的味道,人們可以清楚地看到,對左撇子進行改造是多麽危險!對這一點,專傢們已經一再地提出警告了。
大學假期,我曾去建築工地工作。在那裏我非常受歡迎。一大早,我剛剛來到工地上,就有工人叫我--總會有一些右撇子無法觸及的角落,或者右撇子無法拉緊的管綫。而這些,便是我大顯身手的地方了。
世上有右撇子能做得更好的事情,也有左撇子能做得更好的事情,這本書就是關於後者的。
為什麽我們用右手
世界是為右撇子而設計的--從電話亭、工具、汽車、傢居用品、照相機到男士內褲,還有餐桌禮儀以及各種歡迎儀式。有一條潛在的規則普遍存在:嚮右是正確的。
但是,這些現象是如何産生,規則又是從哪兒來的呢?為什麽95%以上的人用右手寫字?要找出其中原因,就必須深入瞭解和分析人類的進化史。
先讓我們來看一看以下觀點。
觀點之一:公元前2000年初期,青銅器時代開始了。仰仗青銅器的開發和冶煉,冷兵器變得更加精良,隨之而來的是不斷的戰爭。戰爭,便是造成右手傾嚮的重要原因之一--對戰士而言,用左手持盾以保護心髒符合身體結構。於是,相比持着長矛或其他武器的右手,左手得到的運動機會便少一些,久而久之,右手也就逐漸占據了優勢。
無論是戰爭還是和平,青銅器時代都需要人們有一隻占優勢的手,因為這個時期發展出來的工具需要一隻訓練有素而習慣於運動的手。
觀點之二:與以上觀點相對,威廉·卡爾文(William H. Calvin)則將右手傾嚮的形成歸因於婦女撫育孩子的需要。原始社會婦女在照料孩子的同時,還需要從事許多日常工作,她們用左手將孩子抱在胸前--大傢都知道,這樣能夠使孩子安靜下來。右手則用來工作,漸漸地,右手開始占據優勢。
在我看來,"原始社會母親"這一觀點要比"青銅器時代戰爭"更有說服力,許多證據表明,在原始社會,女人比男人承擔着更多的工作。右手傾嚮是通過婦女慢慢建立起來的,孩子們模仿了母親,而男人們也都曾經是孩子,他們同樣延續了這一習慣。
這兩種解釋都很淺顯易懂,然而它們仍舊衹停留在理論階段,沒有得到證實。
左手傾嚮的未來
讓我們再回到現代社會。
世界是為右撇子量身定做的,許多在右撇子看來再平常不過的事情,卻常常讓左撇子苦不堪言。人們往往不會意識到,許多在他們看來不費吹灰之力的工作,放到左撇子頭上也許就是大麻煩。左撇子不得已而妥協於種種不公正,忍氣吞聲地生活在這個"右邊世界"裏,大多數"普通"人也不自覺地忽略了左撇子的"不幸"。與此同時,他們也忽視了另外一點--左手傾嚮也帶來了右撇子無法比擬的優勢和機會。以下統計數據揭示了一些有趣的事實:
天資超群者中左撇子的比例,比總人口中的左撇子比例要高,譬如在"國際最高智力人群協會"成員中,左撇子的比例要雙倍於其在總人口中的比例。不過,在低能人群中,左撇子的比例似乎更高。
律師、建築師和藝術傢中左撇子特別多。
左撇子中金色頭髮者雙倍於深色頭髮者或紅發者。同時,左撇子中的白化病患者比例也較高。
雙胞胎會産生很多左撇子,單卵和雙卵雙胞胎中出現左撇子的幾率相當。一對雙胞胎都是左撇子的情況非常少見。
左撇子的音階辨別能力較強,比右撇子更容易成為音樂傢。
表面看來,左撇子的單身者比例較高。
在加納的某些部落,左撇子不可能成為國王。
左撇子素食者比例較高。
與一年中的其他月份相比,三月到六月出生的嬰兒左撇子的比例更高。
一般情況下,左撇子在經歷腦部創傷或中風後,比右撇子恢復得更快更好。
左撇子英文打字速度會比右撇子快,因為最頻繁被使用的字母A 、E 、R、 S 、T都位於鍵盤的左半邊。
左撇子(尤其是沒有被改造過的左撇子)可以寫出更好的反寫體。
本書的宗旨在於同時幫助左撇子和右撇子。對於左撇子而言,它可以讓自己對於左手傾嚮更有自信心;對於右撇子而言,則能使他們更好地理解左撇子。總之,本書提供了一個關於左撇子深層的知識,許多方面與以往的認識完全不一樣,閱讀它會使我們不再對左撇子的特殊天賦視而不見!
左邊就是"拇指在右邊的地方"--誰不知道這句諺語呢?但是,它真能作為我們孩提時代的指南針嗎?真的能夠幫助我們一勞永逸地分清楚左右嗎?對我而言並非如此。
這個諺語是可疑的,其實,左或者右往往是由觀察者的位置决定的。有關這一點,我們可以從人們如何描述一尊雕像的位置來說明。一個人說米開朗琪羅的聖母像望嚮右邊,另一個人則認為她在嚮左看。事實上他們兩人都是正確的,面對着雕像的人,他看到聖母像望嚮左邊,而從雕像側面觀察的人則看到聖母的目光朝嚮右邊。
同樣的情況也常常出現在日常生活中:大衣究竟是挂在門的左邊還是右邊?答曰:當人們嚮門外走時,它挂在右邊;而當人們朝門裏走時,它則在左邊。也許情況相反。
因此,絶對的左和右本來就不存在。左和右的存在是一種社會活動,而非一種自然現象,它是純粹的思想産物、虛構的概念,往往取决於一個標準的參照方向,譬如視綫、行駛方向、河水的流嚮、道路方向,它們是定位和找路的輔助工具。
如果把世界反過來,人們也可以這樣認為:"左邊就是'拇指在左邊的地方'--右邊就是'拇指在右邊的地方'。"
世界是為右撇子而設計的--從電話亭、工具、汽車、傢居用品、照相機到男士內褲,還有餐桌禮儀以及各種歡迎儀式。有一條潛在的規則普遍存在:嚮右是正確的。
但是,這些現象是如何産生,規則又是從哪兒來的呢?為什麽95%以上的人用右手寫字?要找出其中原因,就必須深入瞭解和分析人類的進化史。
先讓我們來看一看以下觀點。
觀點之一:公元前2000年初期,青銅器時代開始了。仰仗青銅器的開發和冶煉,冷兵器變得更加精良,隨之而來的是不斷的戰爭。戰爭,便是造成右手傾嚮的重要原因之一--對戰士而言,用左手持盾以保護心髒符合身體結構。於是,相比持着長矛或其他武器的右手,左手得到的運動機會便少一些,久而久之,右手也就逐漸占據了優勢。
無論是戰爭還是和平,青銅器時代都需要人們有一隻占優勢的手,因為這個時期發展出來的工具需要一隻訓練有素而習慣於運動的手。
觀點之二:與以上觀點相對,威廉·卡爾文(William H. Calvin)則將右手傾嚮的形成歸因於婦女撫育孩子的需要。原始社會婦女在照料孩子的同時,還需要從事許多日常工作,她們用左手將孩子抱在胸前--大傢都知道,這樣能夠使孩子安靜下來。右手則用來工作,漸漸地,右手開始占據優勢。
在我看來,"原始社會母親"這一觀點要比"青銅器時代戰爭"更有說服力,許多證據表明,在原始社會,女人比男人承擔着更多的工作。右手傾嚮是通過婦女慢慢建立起來的,孩子們模仿了母親,而男人們也都曾經是孩子,他們同樣延續了這一習慣。
這兩種解釋都很淺顯易懂,然而它們仍舊衹停留在理論階段,沒有得到證實。
左手傾嚮的未來
讓我們再回到現代社會。
世界是為右撇子量身定做的,許多在右撇子看來再平常不過的事情,卻常常讓左撇子苦不堪言。人們往往不會意識到,許多在他們看來不費吹灰之力的工作,放到左撇子頭上也許就是大麻煩。左撇子不得已而妥協於種種不公正,忍氣吞聲地生活在這個"右邊世界"裏,大多數"普通"人也不自覺地忽略了左撇子的"不幸"。與此同時,他們也忽視了另外一點--左手傾嚮也帶來了右撇子無法比擬的優勢和機會。以下統計數據揭示了一些有趣的事實:
天資超群者中左撇子的比例,比總人口中的左撇子比例要高,譬如在"國際最高智力人群協會"成員中,左撇子的比例要雙倍於其在總人口中的比例。不過,在低能人群中,左撇子的比例似乎更高。
律師、建築師和藝術傢中左撇子特別多。
左撇子中金色頭髮者雙倍於深色頭髮者或紅發者。同時,左撇子中的白化病患者比例也較高。
雙胞胎會産生很多左撇子,單卵和雙卵雙胞胎中出現左撇子的幾率相當。一對雙胞胎都是左撇子的情況非常少見。
左撇子的音階辨別能力較強,比右撇子更容易成為音樂傢。
表面看來,左撇子的單身者比例較高。
在加納的某些部落,左撇子不可能成為國王。
左撇子素食者比例較高。
與一年中的其他月份相比,三月到六月出生的嬰兒左撇子的比例更高。
一般情況下,左撇子在經歷腦部創傷或中風後,比右撇子恢復得更快更好。
左撇子英文打字速度會比右撇子快,因為最頻繁被使用的字母A 、E 、R、 S 、T都位於鍵盤的左半邊。
左撇子(尤其是沒有被改造過的左撇子)可以寫出更好的反寫體。
本書的宗旨在於同時幫助左撇子和右撇子。對於左撇子而言,它可以讓自己對於左手傾嚮更有自信心;對於右撇子而言,則能使他們更好地理解左撇子。總之,本書提供了一個關於左撇子深層的知識,許多方面與以往的認識完全不一樣,閱讀它會使我們不再對左撇子的特殊天賦視而不見!
左邊就是"拇指在右邊的地方"--誰不知道這句諺語呢?但是,它真能作為我們孩提時代的指南針嗎?真的能夠幫助我們一勞永逸地分清楚左右嗎?對我而言並非如此。
這個諺語是可疑的,其實,左或者右往往是由觀察者的位置决定的。有關這一點,我們可以從人們如何描述一尊雕像的位置來說明。一個人說米開朗琪羅的聖母像望嚮右邊,另一個人則認為她在嚮左看。事實上他們兩人都是正確的,面對着雕像的人,他看到聖母像望嚮左邊,而從雕像側面觀察的人則看到聖母的目光朝嚮右邊。
同樣的情況也常常出現在日常生活中:大衣究竟是挂在門的左邊還是右邊?答曰:當人們嚮門外走時,它挂在右邊;而當人們朝門裏走時,它則在左邊。也許情況相反。
因此,絶對的左和右本來就不存在。左和右的存在是一種社會活動,而非一種自然現象,它是純粹的思想産物、虛構的概念,往往取决於一個標準的參照方向,譬如視綫、行駛方向、河水的流嚮、道路方向,它們是定位和找路的輔助工具。
如果把世界反過來,人們也可以這樣認為:"左邊就是'拇指在左邊的地方'--右邊就是'拇指在右邊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