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物传记>> 趙超 Zhao Chao   中國 China   現代中國   (1948年)
漢魏南北朝墓志匯編
  一、本書收入漢代至北周及陳代的墓志材料。高昌國的墓志,以北周大定元年為準,收至延昌二十一年。現無拓片者及原石嚴重殘損,拓片無法辨識者均不收入。
  
  二、東漢時期的刑徒磚銘、畫像石墓題記、墓門、神位、柩銘等一般不予收入。東漢至晉代的模印墓磚也不收錄,請參見《廣倉磚錄》、《恆農磚錄》、《千甓亭古磚圖釋》、《溫州古甓記》等有關圖錄。
上·目錄
汉魏南北朝墓志汇编 上·目录
  前言
  凡例
  附:偽志(包括疑偽)目錄
  漢
  馬薑墓志(永平七年九月十日)
  銘文
  故左郎中鄧裏亭侯沛國豐張盛墓記(元初二年)
  銘文
  繆宇墓志(元嘉元年三月廿日)
  志蓋
  銘文
  □通封記(延熹六年二月卅日)
  銘文
  故雁門陰館丞西河圜陽郭仲理槨銘(無年月)
  槨銘
  西河圜陽郭季妃槨銘(無年月)
  石槨題字
  三國(魏)
  魏故持節僕射陳郡鮑捐神坐(無年月)
  銘文
  魏故處士陳郡鮑寄神坐(無年月)
  銘文
  西晉
  張光磚志(泰始元年)
  磚志
  馮恭墓志(太康三年二月三日)
  銘文
  王□墓志(太康八年)
  銘文
  晉待詔中郎將徐君夫人菅(洛)氏之墓碑(永平元年二月十九日)
  碑陽
  額
  銘文
  碑陰
  蔣之神柩(元康元年六月十四日)
  碑志
  銘文
  晉故處士成(晃)君之碑(元康元年七月十六日)
  碑額
  銘文
  陽平樂生柩銘(元康三年八月十七日)
  銘文
  棺柩銘文
  晉大司農關中侯裴祇墓志(元康三年十月十一日)
  銘文
  志陰
  晉故中書侍郎潁川潁陰荀(嶽)君之墓志(元康五年十月二十二日)
  志蓋
  志陽
  志左側
  志陰
  志右側
  夫人宜成宣君郭(槐)氏之柩(元康六年)
  銘文
  徐文□墓志(元康八年十月廿六日)
  銘文
  晉故武威將軍魏(雛)君柩銘(元康八年)
  碑陽
  碑額
  銘文
  碑陰
  晉賈皇后乳母美人徐(義)氏之銘(元康九年二月五日)
  碑陽
  碑陰
  左棻墓志(永康元年四月廿五日)
  志陽
  志陰
  晉故沛國相張(朗)君之碑(永康元年十一月十五日)
  碑陽
  額
  銘文
  晉前尚書郎北地傅宣故命婦孫氏墓志(永寧二年九月丙申)
  志蓋
  銘文
  晉使持節侍中都督幽州諸軍事領護烏丸校尉幽州刺史驃騎大將軍博陵公太原晉陽王公故夫人平原華(芳)氏之銘(永嘉元年四月十九日)
  晉故尚書徵虜將軍幽州刺史城陽簡侯樂陵厭次都鄉清明裏石?墓志(永嘉二年七月十九日)
  志蓋
  處士樂陵厭次都鄉清明裏石定墓志(永嘉二年七月十九日)
  志蓋
  銘文
  晉故使持節都督青徐諸軍事徵東將軍軍司關中侯劉(韜)府君墓志
  銘文
  晉故大司農關中侯鄭舒夫人城陽黔陬劉氏墓志
  志蓋
  銘文
  東晉
  晉故豫章內史陳國陽夏謝鯤墓志(太寧元年十一月廿八日)
  銘文
  晉故散騎常侍建威將軍蒼梧吳二郡太守奉車都尉興道縣德侯吳國吳張鎮墓志(太寧三年)
  志陽
  志陰
  王興之墓志(鹹康七年七月廿六日)
  志蓋
  銘文
  背面銘文
  琅耶顔謙婦劉氏墓志(永和元年九月)
  銘文
  莫竜編侯墓志(永和六年)
  磚志
  晉故男子琅耶臨沂都鄉南仁裏王閩之墓志(升平二年三月九日)
  銘文
  背面銘文
  晉故散騎常侍特進衛將軍尚書左僕射都亭肅侯琅耶臨沂王彬之長女字丹虎墓志(升平三年九月卅日)
  銘文
  孟府君墓志(太元元年十二月十二日)
  銘文
  晉故衛將軍左僕射肅侯琅耶臨沂王彬繼室夫人夏金虎墓志(太元七年正月廿一日)
  銘文
  晉故使持節都督江南交寧二州諸軍事建寧越嶲興古三郡太□南夷校尉交寧二州刺史成都縣侯霍使君像銘(太元十□年二月五日)
  志文,書寫於墓室墻上壁畫後
  晉故豫州陳郡陽夏縣都鄉吉遷裏附馬都尉朝□溧陽令給事中散騎常侍□琰墓志(太元廿一年七月十四日)
  銘文
  濟陽圉蔡冰墓磚
  銘文
  陳留周叔宣母黃夫人墓磚
  銘文
  卞氏王夫人墓磚
  銘文
  宋
  晉恭皇帝玄宮記(永初二年十一月七日)
  銘文
  宋建威將軍齊北海二郡太守笠鄉侯東陽城主劉(懷民)府君墓志銘(大明八年正月甲申)
  志蓋
  銘文
  宋故員外散騎侍郎明(曇?)府君墓志銘(元徽二年十二月廿四日)
  銘文
  齊
  齊故監余杭縣劉(岱)府君墓志銘(永明元年五月十三日)
  志蓋
  銘文
  梁
  蕭融墓志銘(天監元年十一月一日)
  志蓋
  銘文
  梁桂陽國太妃(王纂韶)墓志銘(天監十三年十一月十日)
  志蓋
  銘文
  故侍中司空永陽昭王(蕭敷)墓志銘(普通元年十一月廿八日)
  志蓋
  銘文
  故永陽敬太妃(王氏)墓志銘(普通元年十一月廿八日)
  志蓋
  銘文
  梁故威猛將軍諮議參軍益昌縣開國男宋新巴晉源三郡太守程虔墓志(太清三年二月廿八日)
  志蓋
  銘文
  殘墓志
  志蓋
  銘文
  陳
  陳故衛(和)將軍墓志銘(太建二年十一月)
  銘文
  後燕
  崔遹墓志(建興十年)
  其一
  其二
  北魏
  萬縱□墓記(太延二年四月九日)
  銘文
  魚玄明之銘(皇興二年十一月十九日)
  銘文
  欽文姬辰之銘(司馬金竜妻)(延興四年十一月二十七日)
  志蓋
  銘文
  司馬金竜之銘(太和八年十一月十六日)
  碑額
  銘文
  使持節鎮北大將軍相州刺史南安王(元)楨墓志(太和廿年十一月廿六日)
  志蓋
  銘文
  元偃墓志(太和廿二年十二月二日)
  志蓋
  銘文
  太保齊郡王姓元諱簡墓志(太和廿三年三月十九日)〔附:元簡妃常氏志蓋〕
  志蓋
  〔附:元簡妃常氏志蓋〕
  蘇貫閨銘(太和廿三年六月二日)
  磚銘
  魏故元(弼)諮議墓志銘(太和廿三年九月廿九日)
  志蓋
  銘文
  持節徵虜將軍汾州刺史(元)彬墓志(太和廿三年十一月廿日)
  志蓋
  銘蓋
  李詵墓志(太和廿三年十二月廿五日)
  志蓋
  銘文
  魏故著作郎韓(顯宗)君墓志(太和廿三年十二月廿六日)
  額
  銘文
  元泰安(諱定)墓志銘(景明元年十一月十九日)
  志蓋
  銘文
  侍中司徒公廣陵王(元羽)墓志銘(景明二年七月廿九日)
  志蓋
  銘文
  李氏墓志(景明二年十一月十九日)
  志蓋
  銘文
  太尉領司州牧驃騎大將軍頓丘郡開國公穆文獻公亮墓志銘(景明三年六月廿九日)
  志蓋
  銘文
  顯祖獻文皇帝第一品嬪侯夫人墓志銘(景明四年三月廿一日)
  志蓋
  銘文
  魏司徒參軍事元誘命婦馮氏志銘(景明四年八月四日)
  志蓋
  銘文
  魏故中常侍大長秋卿平北將軍並州刺史雲陽男張(整)君墓志銘(景明四年十一月廿五日)
  志蓋
  銘文
  崔孝芳之族弟墓志銘(闕名)(正始元年正月廿一日)
  志蓋
  銘文
  屯騎校尉建威將軍洛州刺史昌國子封(和突)使君墓志銘(正始元年四月)
  銘文
  魏故使持節平北將軍恆州刺史行唐伯元(竜)使君墓志銘(正始元年十月十六日)
  志蓋
  銘文
  許和世墓銘(正始元年十二月十三日)
  磚銘
  魏故使持節城陽懷王元鸞(墓志)(正始二年十一月十七日)
  志蓋
  銘文
  元始和墓志(正始二年十一月十八日)
  志蓋
  銘文
  鄯月光墓銘(正始二年十一月廿七日)
  志蓋
  銘文
  魏故假節竜驤將軍豫州刺史李(蕤)簡子墓志銘(正始二年十二月廿四日)
  志蓋
  銘文
  寇臻墓志(正始三年三月廿六日)
  志蓋
  銘文
  魏故步兵校尉千牛備身武衛將軍燕州大中正平北將軍燕州刺史寇(猛)君墓志銘(正始三年十一月廿九日)
  志蓋
  銘文
  故徵士奚(智)君墓志(正始四年三月十三日)
  志蓋
  銘文
  元思墓志(正始四年三月廿五日)
  志蓋
  銘文
  元鑒墓志(正始四年三月廿六日)
  志蓋
  銘文
  故使持節都督揚州諸軍事安南將軍贈車騎大將軍領軍將軍揚州刺史高平剛侯(元嵩)之墓志(正始四年七月十六日)
  志蓋
  銘文
  故城陽康王元壽妃之墓志(正始四年八月十六日)
  志蓋
  銘文
  大魏徵東大將軍大宗正卿洛州刺史樂安王(元緒)墓志銘(正始四年十月三十日)
  志蓋
  銘文
  張洛都墓志(正始五年五月十七日)
  志蓋
  銘文
  故侍中太傅領司徒公錄尚書事北海王(元詳)墓志(永平元年十一月六日)
  志蓋
  銘文
  魏故使持節侍中假黃鉞都督中外諸軍事太師領司徒公彭城武宣王(元勰)墓志銘(永平元年十一月六日)
  志蓋
  銘文
  魏尚書江陽王次妃石(婉)夫人墓志銘(永平元年十一月二十三日)
  志蓋
  銘文
  元德銘(永平二年十一月十一日)
  銘文
  魏黃鉞大將軍太傅大司馬安定靖王第二子給事君夫人王氏之墓志(永平二年十一月二十三日)
  魏故寧陵公主墓志銘(永平三年正月八日)
  志蓋
  銘文
  李道勝銘(永平三年正月廿四日)
  銘文
  周午記墓之銘(永平三年十月十七日)
  志蓋
  銘文
  魏故持節督豫州諸軍事討虜將軍漁陽縣開國子豫州刺史司馬悅墓志(永平四年二月十五日)
  志蓋
  銘文
  元保洛銘(永平四年二月廿六日)
  志蓋
  銘文
  魏故寧朔將軍固州鎮將鎮東將軍漁陽太守宜陽子司馬元興(諱紹)墓志銘(永平四年十月十一日)
  志蓋
  銘文
  魏故太尉府參軍事元(侔)君之墓志銘(永平四年十一月五日)
  志蓋
  銘文
  志陰
  魏故弘農華陰潼鄉習仙裏人楊範字僧敏墓志銘(永平四年十一月十七日)
  志蓋
  銘文
  魏故華州別駕楊(穎)府君墓志銘(永平四年十一月十七日)
  志蓋
  銘文
  魏故中散楊(阿難)君墓志銘(永平四年十一月十七日)
  志蓋
  銘文
  魏故益州刺史樂安哀王(元悅)墓志銘(永平四年十一月十七日)
  志蓋
  銘文
  魏故奉朝請封(昕)君墓志(永平五年四月十三日)
  志蓋
  銘文
  魏故使持節驃騎將軍冀州刺史尚書左僕射安樂王(元詮)墓志銘(永平五年八月廿六日)
  志蓋
  銘文
  魏北海王妃故李氏(元薑)志銘(延昌元年八月廿六日)
  志蓋
  銘文
  魏故徵虜將軍河州刺史臨澤定侯鄯(幹)使君墓銘(延昌元年八月廿六日)
  志蓋
  銘文
  魏故員外散騎常侍清河崔(猷)府君墓志銘(延昌元年十一月廿八日)
  志蓋
  銘文
  魏故處士元(顯?)君墓志銘(延昌二年二月廿九日)
  志蓋
  銘文
  維皇魏故衛尉少卿謚鎮遠將軍梁州刺史元(演)君墓志銘(延昌二年三月七日)
  志蓋
  銘文
  魏故貴華恭夫人(王普賢)墓志銘(延昌二年六月二日)
  志蓋
  銘文
  魏故使持節徵虜將軍都督岐州諸軍事岐州刺史孫(標)公墓志銘(延昌二年九月五日)
  志蓋
  銘文
  大魏揚列大將軍太傅大司馬安樂王第三子給事君夫人韓氏之墓志(延昌二年十一月十三日)
  志蓋
  銘文
  按
  □□□□將軍左中郎將元揚妻王夫人墓志(延昌二年十二月四日)
  志蓋
  銘文
  魏代揚州長史南梁郡太守宜陽子司馬景和妻(孟敬訓)墓志銘(延昌三年正月十二日)
  志蓋
  銘文
  大魏高宗文成皇帝嬪耿氏墓志銘(延昌三年七月十五日)
  志蓋
  銘文
  大魏高祖九嬪趙充華墓志(延昌三年九月廿八日)
  志蓋
  銘文
  大魏故左軍領禦仗左右西川子贈竜驤將軍洛州刺史長孫史(瑱)君之墓志(延昌三年十月廿一日)
  志蓋
  銘文
  魏故使持節冠軍將軍燕州刺史元(揚)使君墓志銘(延昌三年十一月四日)
  志蓋
  銘文
  魏故尚書左僕射驃騎大將軍冀州刺史元(珍)墓志銘(延昌三年十一月四日)
  志蓋
  銘文
  大魏顯祖成嬪墓志(延昌四年二月九日)
  志蓋
  銘文
  魏故博陵太守邢(偉)府君墓志(延昌四年二月十一日)
  志蓋
  銘文
  魏故鷹揚將軍太子屯騎校尉山(暉)君墓志銘(延昌四年三月十八日)
  志蓋
  銘文
  志陰
  魏故恆州治中晉陽男王(禎)墓志銘(延昌四年三月二十九日)
  志蓋
  銘文
  魏故涇雍二州別駕安西平西二府長史新平安定清水武始四郡太守皇甫(驎)君墓志(延昌四年四月十八日)
  志蓋
  銘文
  魏故輔國將軍徐州刺史昌國縣開國侯王(紹)使君墓志志(延昌四年閏十月廿二日)
  志蓋
  銘文
  王文愛銘記(熙平元年三月四日)
  磚志
  正面
  側面
  背面
  魏故威遠將軍涼州長史長樂侯王(昌)君墓志銘(熙平元年三月十七日)
  志蓋
  銘文
  馮(會)墓志銘(熙平元年八月二日)
  志蓋
  銘文
  皇內司諱光墓志(熙平元年八月廿六日)
  志蓋
  銘文
  魏故使持節鎮西將軍雍州刺史華陰莊伯(楊播)墓志銘(熙平元年九月二日)
  志蓋
  銘文
  王遵敬銘記(熙平元年九月八日)
  銘文
  劉顔墓志(熙平元年十月四日)
  志蓋
  銘文
  魏故持節督幽豫二州諸軍事冠軍將軍豫州刺史樂陵王元(彥)君墓志銘(熙平元年十一月十日)
  志蓋
  銘文
  元延生墓志(熙平元年十一月廿一日)
  志蓋
  銘文
  魏故直寢奉車都尉汶山侯吐𠔌渾璣墓志(熙平元年十一月廿一日)
  志蓋
  銘文
  魏故平東將軍濟州刺史長寧穆公(楊胤)之墓志銘(熙平元年十一月廿二日)
  志蓋
  銘文
  魏故寧遠將軍洛州刺史元(廣)公之墓志(熙平元年十一月廿二日)
  志蓋
  銘文
  高阿逯銘(熙平二年二月九日)
  銘文
  魏故侍中太保領司徒公廣平王姓元諱懷墓志(熙平二年八月廿日)
  志蓋
  銘文
  魏徐州琅耶郡臨沂縣都鄉南仁裏通直散騎常侍王誦妻元(貴妃)氏志銘(熙平二年八月廿日)
  志蓋
  銘文
  魏故右光祿大夫右護軍饒陽男姓元名遙墓志(熙平二年九月二日)
  志蓋
  銘文
  魏故鎮遠將軍華州刺史楊(舒)君墓志銘(熙平二年九月二日)
  志蓋
  銘文
  刁遵墓志(熙平二年十月九日)
  志蓋
  銘文
  志陰
  魏故持節竜驤將軍督營州諸軍事營州刺史徵虜將軍太中大夫臨青男崔(敬邕)公之墓志銘(熙平二年十一月廿一日)
  志蓋
  銘文
  太妃李氏墓志(熙平二年十一月廿八日)
  志蓋
  銘文
  魏故朔州刺史華陰伯楊(泰)君墓志銘(熙平三年二月)
  志蓋
  銘文
  魏故高宗耿(壽姬)嬪墓志銘(神?元年三月八日)
  志蓋
  銘文
  魏瑤光寺尼慈義(高英)墓志銘(神?元年十月十五日)
  志蓋
  銘文
  夫人姓李諱?蘭墓志(神?元年十二月九日)
  志蓋
  銘文
  君諱道悅(高道悅)墓志(神?二年二月廿日)
  志蓋
  銘文
  魏故本郡功曹行高陽縣省兼郡丞寇(憑)君墓志(神?二年二月二十三日)
  志蓋
  銘文
  魏故汝南太守寇(演)府君墓志(神?二年二月二十三日)
  志蓋
  銘文
  持節督涇州諸軍事徵虜將軍涇州刺史齊郡王(元佑)墓志銘(神?二年二月二十三日)
  志蓋
  銘文
  魏故華荊秦濟四州刺史楊胤季女之墓志(神?二年七月廿九日)
  志蓋
  銘文
  元遙妻梁氏墓志(神?二年八月)
  志蓋
  銘文
  魏輕車將軍太尉中兵參軍元珽妻穆(玉容)夫人墓志銘(神?二年十月廿七日)
  志蓋
  銘文
  大魏故城門校尉元騰墓志銘(神?二年十一月九日)
  志蓋
  銘文
  魏故使持節侍中都督中外諸軍事司空公領雍州刺史文憲元(暉)公墓志銘(神?三年三月十日)
  志蓋
  銘文
  故太尉公穆妻尉太妃墓志銘(神?三年六月三十日)
  志蓋
  銘文
  高植墓志(神?年間)
  志蓋
  銘文
  安熹僧達法度銘(正光元年八月十四日)
  銘文
  魏故齊郡韓(玄)府君墓志銘(正光元年十月廿一日)
  志蓋
  銘文
  魏故元氏趙(光)夫人墓志銘(正光元年十月廿一日)
  志蓋
  銘文
  劉阿素墓志銘(正光元年十月)
  志蓋
  銘文
  魏故阿陽令假安定太守邵(真)君墓志銘(正光元年十一月三日)
  志蓋
  銘文
  大魏故假節鎮遠將軍恆州刺史謚曰宣公元(譿)使君墓志(正光元年十一月十四日)
  志蓋
  銘文
  魏故給事中晉陽男元(孟輝)君墓志銘(正光元年十一月十五日)
  志蓋
  志蓋
  魏平北將軍懷朔鎮都大將終廣男叔孫(協)公墓志銘(正光元年十一月十五日)
  志蓋
  銘文
  魏故持節左將軍平州刺史宜陽子司馬(?)使君墓志銘(正光元年十一月廿六日)
  志蓋
  銘文
  李璧墓志(正光元年十二月廿一日)
  銘文
  志陰
  魏故世宗宣武皇帝第一貴嬪夫人司馬(顯姿)氏墓志銘(正光二年二月廿二日)
  志蓋
  銘文
  魏故東荊州長史徵虜將軍潁川太守穆(纂)君墓志銘(正光二年二月廿八日)
  額
  銘文
  劉華仁墓志銘(正光二年三月十七日)
  志蓋
  銘文
  魏故官禦作女尚書馮(迎男)女郎之志(正光二年三月廿六日)
  志蓋
  銘文
  張安姬墓志銘(正光二年三月廿九日)
  志蓋
  銘文
  傅姆王遺女墓志(正光二年八月廿日)
  志蓋
  銘文
  女尚書王氏諱僧男墓志(正光二年九月廿日)
  志蓋
  銘文
  魏故使持節平東將軍冀州刺史勃海定公封(魔奴)使君墓志(正光二年十月廿日)
  銘文
  大魏宮內司馬高唐縣君楊氏墓志(正光二年十一月三日)
  志蓋
  銘文
  魏故張(盧)府君墓志銘(正光三年三月廿三日)
  志蓋
  銘文
  魏故充華嬪盧(令媛)氏墓志銘(正光三年四月三十日)
  志蓋
  銘文
  魏直閣將軍輔國將軍長樂馮邕之妻元氏墓志(正光三年十月廿五日)
  志蓋
  志側
  銘文
  鄭道忠墓志(正光三年十二月廿六日)
  志蓋
  銘文
  夫人諱華字遺姬墓志(正光四年一月十六日)
  志蓋
  銘文
  魏故假節督洛州諸軍事?驤將軍洛州刺史河南元(秀)使君之墓志銘(正光四年二月甲申日)
  志蓋
  銘文
  魏故齊郡王妃常(季繁)氏墓志銘(正光四年二月廿七日)
  志蓋
  銘文
  魏故鎮遠將軍前將軍贈冠軍將軍正平太守元(仙)君之墓志銘(正光四年二月廿七日)
  志蓋
  銘文
  魏故寧遠將軍燉煌鎮將元(倪)君墓志銘(正光四年二月廿七日)
  志蓋
  銘文
  魏故竜驤將軍元(引)公墓志銘(正光四年二月廿七日)
  志蓋
  銘文
  魏故襄威將軍汝南太守元(敷)君墓志(正光四年二月廿七日)
  志蓋
  銘文
  大魏元宗正夫人司馬氏志銘(正光四年三月廿三日)
  志蓋
  銘文
  魏故徵虜將軍平州刺史元(靈曜)使君墓志序銘(正光四年三月廿三日)
  志蓋
  銘文
  姬伯度銘記(正光四年五月廿四日)
  志蓋
  銘文
  平珍顯妻李貞姬銘(正光四年十月)
  磚志
  魏故處士王(基)君墓志銘(正光四年十月二十日)
  志蓋
  銘文
  鞠彥雲墓志(正光四年十一月二日)
  志蓋
  銘文
  魏故襄威將軍大宗正丞元(斌)君墓志銘(正光四年十一月二十七日)
  志蓋
  銘文
  魏故威烈將軍元尚之墓志銘(正光四年十一月二十七日)
  銘文
  正面
  左側
  背面
  右側
  魏故孝廉奚(真)君墓志銘(正光四年十一月二十七日)
  志蓋
  銘文
  大魏故使持節徵南將軍侍中司州牧趙郡貞景王(元謐)志銘(正光五年二月三日)
  志蓋
  銘文
  大魏故宣威將軍百水太守小劍戍主元(平)公墓志銘(正光五年三月十日)
  銘文
  魏故使持節散騎常侍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尚書左僕射冀州刺史元(昭)公墓志銘(正光五年三月十一日)
  志蓋
  銘文
  魏故比丘尼慈慶(王鍾兒)墓志銘(正光五年五月七日)
  志蓋
  銘文
  孫遼浮圖之銘記(正光五年七月廿五日)
  志蓋
  銘文
  魏故使持節假黃鉞侍中太師領司徒都督中外諸軍事彭城武宣王妃李(媛華)氏墓志銘(正光五年八月六日)
  志蓋
  銘文
  魏故使持節散騎常侍安南將軍都官尚書冀州刺史元(子直)公墓志銘(正光五年八月六日)
  志蓋
  銘文
  傅母宮大監杜法真墓志(正光五年十月三日)
  志蓋
  銘文
  君諱璨(元璨)墓志(正光五年十一月三日)
  志蓋
  銘文
  魏故持節徵虜將軍營州刺史長岑侯韓使君賄夫人高氏墓銘(正光五年十一月三日)
  志蓋
  銘文
  魏故持節輔國將軍平州刺史元(崇業)使君墓志銘(正光五年十一月十四日)
  志蓋
  銘文
  魏故樂安王妃馮(季華)氏墓志銘(正光五年十一月十四日)
  志蓋
  銘文
  魏故輕車將軍元(寧)府君墓志(正光五年十一月十五日)
  志蓋
  銘文
  魏故中給事中謁者關西十州臺使郭顯墓志銘(正光五年十一月廿六日)
  志蓋
  銘文
  魏故?驤將軍平陽檀(賓)府君之墓志銘(正光五年十一月廿七日)
  志蓋
  銘文
  魏故懷令李(超)君墓志銘(正光六年正月十六日)
  志蓋
  銘文
  甄凱墓志銘(正光六年正月廿七日)
  志蓋
  銘文
  魏故曠野將軍石窟署丞徐(淵)君墓志銘(正光六年正月廿七日)
  志蓋
  銘文
  大魏平南府功曹參軍元(茂)君墓志銘(正光六年三月十七日)
  志蓋
  銘文
  魏故?驤將軍洛州刺史涇陽縣開國子李(遵)使君墓志(正光六年五月廿日)
  志蓋
  銘文
  魏故金城郡君(元華光)墓志銘(孝昌元年九月廿四日)
  志蓋
  銘文
  魏故假節輔國將軍東豫州刺史元(顯魏)公墓志銘(孝昌元年十月廿六日)
  志蓋
  銘文
  魏故竜驤將軍荊州刺史廣川孝王(元煥)墓志銘(孝昌元年十一月八日)
  志蓋
  銘文
  魏故使持節大將軍太尉公中山王(元熙)之墓志銘(孝昌元年十一月廿日)
  志蓋
  銘文
  魏故使持節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都督秦雍二州諸軍事雍州刺史恭惠元(誘)公之墓志銘(孝昌元年十一月廿日)
  志蓋
  銘文
  魏故使持節侍中假黃鉞太師丞相大將軍都督中外諸軍事錄尚書事太尉公清河文獻王(元懌)之志銘(孝昌元年十一月廿日)
  志蓋
  銘文
  魏故使持節儀同三司車騎大將軍雍秦二州刺史都昌侯元公夫人薛氏(字伯徽)墓志銘(孝昌元年十一月廿日)
  志蓋
  銘文
  魏故持節都督恆州諸軍事安北將軍恆州刺史安平縣元(纂)公之墓志銘(孝昌元年十一月廿日)
  志蓋
  銘文
  魏故青州刺史元(?)敬公之墓志銘(孝昌元年十一月廿日)
  志蓋
  銘文
  魏故持節都督秦州諸軍事平西將軍秦州刺史孝王(元寶月)墓志銘(孝昌元年十二月三日)
  志蓋
  銘文
  魏故士吳(高黎)君之墓志(孝昌二年正月十三日)
  志蓋
  銘文
  大魏故介休縣令李(謀)明府墓志(孝昌二年二月十五日)
  志額
  志文
  魏故南陽太守持節洛州刺史李(頤)府君墓志(孝昌二年三月八日)
  志蓋
  銘文
  魏帝先朝故於(仙姬)夫人墓志(孝昌二年四月四日)
  志蓋
  銘文
  大魏竜驤將軍崇訓太僕少卿中給事中明堂將伏君妻咎(雙仁)氏墓志銘(孝昌二年五月廿九日)
  志蓋
  銘文
  魏故使持節侍中驃騎大將軍儀同三司尚書令冀州刺史江陽王元(乂)公之墓志銘(孝昌二年七月廿四日)
  志蓋
  銘文
  魏故世宗宣武皇帝嬪墓志(孝昌二年八月六日)
  志蓋
  銘文
  鮮於仲兒墓志(孝昌二年八月十八日)
  志蓋
  銘文
  志上側
  志下側
  魏故使持節鎮東將軍督青州諸軍事度支尚書青州刺史崔(鴻)文貞侯墓志銘(孝昌二年九月十七日)
  志蓋
  銘文
  秦洪墓志(孝昌二年十月十八日)
  志蓋
  銘文
  魏故侍中使持節都督冀州諸軍事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冀州刺史武陽縣開國公侯(剛)君之墓志(孝昌二年十月十八日)
  志蓋
  銘文
  魏故左軍將軍司徒屬贈持節督豫州諸軍事?驤將軍豫州刺史河南之(珽)君墓志銘(孝昌二年十月十九日)
  志蓋
  銘文
  魏故使持節侍中司空公都督冀瀛滄三州諸軍事領冀州刺史元(壽安)公墓志銘(孝昌二年十月十九日)
  志蓋
  銘文
  魏故清水太守恆農男楊(幹)公之墓志(孝昌二年十月十九日)
  志蓋
  銘文
  魏故假節輔國車騎大將軍青州刺史元(字伯陽)公墓志銘(孝昌二年十月廿六日)
  志蓋
  銘文
  魏故員外郎散騎常侍西陽男高(廣)府君墓志(孝昌二年十月)
  志蓋
  銘文
  魏故武衛將軍正虜將軍懷荒鎮大將恆州大中正於(景)公墓志銘(孝昌二年十一月十四日)
  志蓋
  銘文
  魏故假節東夏州刺史公孫猗墓志銘(孝昌二年十一月十四日)
  志蓋
  銘文
  魏故使持節衛將軍荊河雍四州刺史七兵尚書寇(治)使君之墓志(孝昌二年十一月十七日)
  志蓋
  銘文
  魏故齊州平東府中兵參軍元(則)君墓志銘(孝昌二年閏十一月七日)
  志蓋
  銘文
  魏故銀青光祿大夫於(纂)君墓志銘(孝昌二年閏十一月七日)
  志蓋
  銘文
  魏故安西將軍銀青光祿大夫元(朗)公之墓志銘(孝昌二年閏十一月十九日)
  志蓋
  銘文
  故元伏生妻輿竜姬銘(孝昌二年十二月廿日)
  志蓋
  銘文
  寇侃字遵樂墓志(孝昌二年十二月廿六日)
  志蓋
  銘文
  魏故宣威將軍騎都尉董偉墓志(孝昌三年二月十六日)
  志蓋
  銘文
  魏故密陽令武功蘇(屯)君墓志銘(孝昌三年二月廿一日)
  志蓋
  銘文
  使持節侍中司徒公都督雍華岐三州諸軍事車騎大將軍雍州刺史章武武莊王(元融)墓志銘(孝昌三年二月廿七日)
  志蓋
  銘文
  魏故使持節後將軍肆州刺史和(邃)君墓志銘(孝昌三年二月廿七日)
  志蓋
  銘文
  魏故假節徵虜將軍岐州刺史富平伯於(纂)君墓志銘(孝昌三年五月十一日)
  志蓋
  銘文
  魏故鬍(明相)昭儀墓志銘(孝昌三年五月廿三日)
  志蓋
  銘文
  大魏車騎秘書郎侯(愔)君墓志銘(孝昌三年十月十三日)
  銘文
  魏故使持節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雍州刺史元(固)公墓志銘(孝昌三年十一月二日)
  志蓋
  銘文
  鬍毛進墓志(孝昌三年十一月十三日)
  志蓋
  銘文
  魏故鹹陽太守劉(玉)府君墓志銘(孝昌三年十一月廿四日)
  志蓋
  銘文
  魏故橫野將軍甄官主簿寧(懋)君墓志(孝昌三年十二月十五日)
  志蓋
  銘文
  魏故冠軍府長史寇(慰)君墓志(孝昌四年九月三日)
  志蓋
  銘文
  魏前將軍廷尉卿元公妻薛(慧命)墓志銘(武泰元年二月十七日)
  志蓋
  銘文
  元舉墓志銘(武泰元年二月廿一日)
  志蓋
  銘文
  魏故使持節散騎常侍衛大將軍尚書右僕射都督雍岐南豳三州諸軍事雍州刺史南平王(元暐)墓志銘(武泰元年三月十六日)
  志蓋
  銘文
  元洛神墓志(建義元年四月十八日)
  志蓋
  銘文
  魏故侍中使持節驃騎大將軍太尉公尚書令冀州刺史廣平文懿王(元悌)墓志銘(建義元年六月十六日)
  志蓋
  銘文
  魏故侍中驃騎大將軍使持節定州刺史常山文恭王(元邵)墓志銘(建義元年七月五日)
  志蓋
  銘文
  魏故侍中驃騎大將軍司空公領尚書令定州刺史東阿縣開國公元(順)公墓志銘(建義元年七月五日)
  志蓋
  銘文
  魏故平西將軍瓜州刺史元(均之)君之墓銘(建義元年七月六日)
  志為長方形,三面刻銘
  銘文
  一面
  二面
  三面
  魏故使持節都督青州諸軍事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青州刺史任城王(元彝)之墓志銘(建義元年七月六日)
  志蓋
  銘文
  魏故散騎常侍撫軍將軍金紫光祿大夫儀同三司車騎大將軍司空公光兗雍三州刺史元(瞻)公墓志銘(建義元年七月六日)
  志蓋
  銘文
  魏故使持節衛大將軍儀同三司青州刺史城安縣開國侯貞惠元(譚)公墓志銘(建義元年七月六日)
  志蓋
  銘文
  魏故假節竜驤將軍晉州刺史元(信)君墓志銘(建義元年七月十二日)
  志蓋
  銘文
  魏故?驤將軍太常少卿元(悛)君墓志銘(建義元年七月十二日)
  志蓋
  銘文
  魏故輔國將軍廣州刺史元(愔)君墓志銘(建義元年七月十二日)
  志蓋
  銘文
  魏故元(誕)君墓志銘(建義元年七月十七日)
  志蓋
  銘文
  魏故使持節儀同三司都督相州諸軍事車騎大將軍相州刺史元(端)公墓志銘(建義元年七月十七日)
  志蓋
  銘文
  故司空城扃參軍陸(紹)君墓志銘(建義元年七月十七日)
  志蓋
  銘文
  魏故徵北將軍相州刺史元(宥)君之墓志銘(建義元年七月既望後二日)
  志蓋
  銘文
  魏故侍中驃騎大將軍儀同三司尚書令徐州刺史太保東平王元(略)君墓志銘(建義元年七月十八日)
  志蓋
  銘文
  魏故使持節徵東將軍儀同三司都督青州諸軍事青州刺史元(湛)使君墓志銘(建義元年月在夷則(七月)十八日)
  志蓋
  銘文
  魏故使持節中軍將軍徵東大將軍散騎常侍瀛州刺史元(廞)君墓志銘(建義元年七月十八日)
  志蓋
  銘文
  魏故使持節侍中司空尚書左僕射驃騎大將軍徐州刺史王(誦)公墓志銘(建義元年七月廿七日)
  志蓋
  銘文
  魏故使持節撫軍將軍光州刺史元(昉)懿公墓志銘(建義元年七月卅日)
  志蓋
  銘文
  魏故使持節衛大將軍儀同三司冀州刺史趙郡宣恭王(元毓)墓志銘(建義元年七月卅日)
  志蓋
  銘文
  魏故武昌王妃吐𠔌渾氏墓志銘(建義元年八月十一日)
  志蓋
  銘文
  魏故始平王(元子正)墓志銘(建義元年八月廿四日)
  志蓋
  銘文
  故使持節衛大將軍儀同三司定州刺史俊儀縣開國男(元周安)墓志銘(建義元年九月七日)
  志蓋
  銘文
  魏故持節左將軍襄州刺史鄒縣男唐(耀)使君墓志銘(永安元年十一月二日)
  志蓋
  銘文
  大魏故侍中特進驃騎大將軍尚書左僕射司州牧司空公巨平縣開國侯元(欽)君之神銘(永安元年十一月八日)
  志蓋
  銘文
  魏元氏故蘭(將)夫人墓志銘(永安元年十一月廿日)
  志蓋
  銘文
  魏故安東將軍光州刺史元(禮之)使君墓志(永安元年十一月廿日)
  志蓋
  銘文
  魏故鎮軍將軍豫州刺史元(子永)使君墓志(永安元年十一月廿日)
  志蓋
  銘文
  魏故散騎常侍鎮南將軍金紫光祿大夫領國子祭酒濟州刺史王(翊)使君墓志(永安二年二月廿七日)
  志蓋
  銘文
  魏故使持節徵東將軍青州刺史元(●)君墓志(永安二年三月九日)
  志蓋
  銘文
  魏故安西將軍?州刺史元(維)君之墓志(永安二年三月九日)
  志蓋
  銘文
  魏故使持節衛大將軍儀同三司冀州刺史博野縣開國公笱(景)君之墓志銘(永安二年四月三日)
  志蓋
  銘文
  魏故車騎將軍司空公元故夫人馮墓志(永安二年八月十一日)
  志蓋
  銘文
  大魏丞相江陽王(元繼)墓志銘(永安二年八月十二日)
  志蓋
  銘文
  魏故車騎大將軍平舒文定邢公繼夫人大覺寺比丘元(純陀)尼墓志銘(永安二年十一月七日)
  志蓋
  銘文
  魏故諫議大夫建城侯山(徽)君之墓銘(永安二年十一月七日)
  志蓋
  銘文
  魏故使持節侍中驃騎大將軍司徒公都督冀州諸軍事冀州刺史趙郡開國公爾朱(紹)公之墓志銘(永安二年十一月七日)
  志蓋
  銘文
  魏故使持節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都督定州諸軍事定州刺史萬年縣開國伯爾朱(襲)君之墓志銘(永安二年十一月七日)
  志蓋
  銘文
  魏故員外散騎侍郎元(恩)君墓志銘(永安二年十一月十九日)
  志蓋
  銘文
  魏故使持節徵虜將軍華州諸軍事華州刺史丘(哲)公之墓志(永安二年十一月十九日)
  志蓋
  銘文
  魏兗州故長史穆(彥)君墓志銘(永安二年十二月廿六日)
  志蓋
  銘文
  魏故先生寇(霄)君墓志(永安三年二月丁未(一日))
  志蓋
  銘文
  魏故使持節鎮東將軍冀州刺史長平縣開國男元(液)公墓志銘(永安三年二月十三日)
  志蓋
  銘文
  陸孟暉墓志銘(永安三年二月十五日(卒))
  志蓋
  銘文
  魏故王(舒)君墓志銘(永安三年九月十二日)
  志蓋
  銘文
  附
  王(真保)司徒墓志(大趙神平二年十一月十三日)
  「王諱誨」(元誨)墓志(普泰元年三月廿七日)
  魏故使持節鎮北將軍都督建兗華三州諸軍事華州刺史?平縣開國伯赫連(悅)公墓志銘(普泰元年七月十四日)
  魏故使持節侍中太宰丞相柱國大將軍假黃鉞都十州諸軍事雍州刺史武昭王(元天穆)墓志(普泰元年七月十四日)
  君諱弼(元弼)墓志(普泰元年八月十一日)
  魏故南陽張(玄)府君墓志(普泰元年九月一日)
  君諱瑾(賈瑾)墓志(普泰元年十月十三日)
  侍中尚書令太保使持節都督冀相殷三州諸軍事大將軍冀州刺史司空穆(紹)公墓志銘(普泰元年十月廿四日)
  魏故使持節都督恆州諸軍事前將軍恆州刺史韓(震)使君墓志銘(普泰二年三月廿日)
  魏故侍中太保特進使持節都督雍華岐三州諸軍事大將軍雍州刺史安豐王謚曰文宣元(延明)王墓志銘(太昌元年七月廿八日)
  魏故使持節侍中太尉公尚書令驃騎大將軍都督雍華岐三州諸軍事雍州刺史東海王(元頊)墓志銘(太昌元年八月廿三日)
  魏故北海王(元顥)墓志銘(太昌元年八月廿三日)
  李彰墓志(太昌元年九月廿九日)
  魏故平州刺史巨鏕郡開國公於君妻和(醜仁)夫人之墓志(太昌元年十月廿四日)
  魏故中堅將軍桑幹太守宋府君墓志銘(太昌元年十一月十八日)
  「君諱襲」(元襲)墓志(太昌元年十一月十九日)
  魏故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林慮哀王(元文)志銘(太昌元年十一月十九日)
  魏故使持節假車騎將軍都督晉建南汾三州諸軍事鎮西將軍晉州刺史大都督節度諸軍事兼尚書左僕射西北道大行臺平陽縣開國子元(恭)君墓志(太昌元年十一月十九日)
  魏故使持節侍中太保大司馬錄尚書事司州牧城陽王(元徽)墓志銘(太昌元年十一月十九日)
  魏故司空府參軍事元(馗)君墓志銘(太昌元年十一月十九日)
  侍中太傅錄尚書事馮翊郡開國公第四子散騎常侍徵東將軍金紫光祿大夫西華縣開國侯長孫士亮妻廣平郡君宋(靈妃)氏墓志(永興元年正月三十日)
  魏故使持節侍中司徒公魯郡王(元肅)墓銘(永熙二年二月廿六日)
  魏故使持節都督河?二州諸軍事衛大將軍河州刺史寧國伯乞伏(寶)君墓志(永熙二年三月廿一日)
  張寧墓銘(永熙二年八月廿八日)
  魏故使持節都督滄州諸軍事滄州刺史石(育)使君戴夫人墓志銘(永熙二年十一月廿五日)
  魏故使持節都督涇岐秦三州諸軍事衛大將軍秦州刺史尚書左僕射元(爽)公墓志銘(永熙二年十一月廿五日)
  魏故使持節都督齊州諸軍事平南將軍齊州刺史廣川縣開國侯元(鑽遠)使君墓志銘(永熙二年十一月廿五日)
  魏故使持節平西將軍秦洛二州刺史王(悅)使君郭夫人墓志銘(永熙二年)
  魏故昭玄沙門大統僧令法師(杜)墓志銘(永熙三年二月三日)
  魏故使持節都督雍州諸軍事車騎將軍雍州刺史江陵縣開國男長孫(子澤)使君墓志銘(永熙三年三月二十七日)
  東魏
  大魏故信都縣令張(瓘)君墓志銘(天平元年十月七日)
  志蓋
  銘文
  魏故平南將軍太中大夫元(玕)君墓志銘(天平二年七月廿八日)
  志蓋
  銘文
  魏故南秦州刺史司馬(升)使君之墓志銘(天平二年十一月七日)
  志蓋
  銘文
  夫人姓姜氏墓志(天平單閼(二年)十一月十七日)
  志蓋
  銘文
  王僧墓志銘(天平三年二月十三日)
  志蓋
  銘文
  夫人姓張諱玉憐墓志(天平四年二月丙寅)
  志蓋
  銘文
  有魏使持節冠軍將軍濟州刺史崔(鷫)使君墓志銘(天平四年二月十九日)
  志蓋
  銘文
  魏侍中大司馬華山王妃故公孫(甑生)氏墓志銘(天平四年七月十六日)
  志蓋
  銘文
  君諱雅(高雅)墓志(天平四年十月六日)
  志蓋
  銘文
  魏故司空公州刺史張(滿)君墓志(天平四年十一月十二日)
  志蓋
  銘文
  夫人諱令姿(崔令姿)墓志(天平五年正月一日)
  志蓋
  銘文
  大魏比丘凈智師圓寂塔銘(元象元年四月十一日)
  志蓋
  銘文
  魏故鎮遠將軍秘書郎中崔(混)君墓志銘(元象元年十一月五日)
  志蓋
  銘文
  魏故使持節侍中都督定冀相殷四州諸軍事驃騎大將軍定州刺史尚書令儀同三司文靜李(憲)公墓志銘(元象元年十二月廿四日)
  志蓋
  銘文
  魏故假節督齊州諸軍事輔國將軍齊州刺史高(湛)公墓志銘(元象二年十月十七日)
  志蓋
  銘文
  魏故使持節侍中都督嬴幽營三州諸軍事驃騎大將軍營州刺史尚書左僕射太尉公清苑縣開國公公孫(略)公墓志銘(元象二年十月廿九日)
  志蓋
  銘文
  魏故使持節侍中驃騎大將軍太保太尉公錄尚書事都督冀定瀛殷並?汾晉建郟肆十一州諸軍事冀州刺史郟肆二州大中正第一酋長敷城縣開國公劉(懿)君墓志銘(興和二年正月廿四日)
  志蓋
  銘文
  ?蓋族銘(興和二年閏月(閏五)廿一日)
  志蓋
  銘文
  王顯慶墓記(興和二年九月十三日)
  志蓋
  銘文
  閭(伯升)儀同墓志銘(興和二年十月廿八日)
  志蓋
  銘文
  範思彥銘上記(興和三年正月廿九日)
  志蓋
  銘文
  □軍將軍靜境太都督散騎常侍方城子祖子碩妻元(阿耶)墓銘(興和三年二月十八日)
  志蓋
  銘文
  元寶建墓志(興和三年八月廿一日)
  志蓋
  銘文
  魏故假黃鉞侍中尚書令司徒公督定冀瀛滄四州諸軍事驃騎大將軍冀州刺史華山王(元鷙)墓志銘(興和三年十月廿二日)
  志蓋
  銘文
  魏故侍中大司徒尚書左僕射封(延之)公墓志銘(興和三年十月廿三日)
  志蓋
  銘文
  畢修密墓志銘(興和三年十月廿三日)
  志蓋
  銘文
  魏博陵元公故李(豔華)夫人墓志銘(興和三年黃鍾之月(十一月)十七日)
  志蓋
  銘文
  魏故司徒司馬(興竜)公墓銘(興和三年十一月十七日)
  志蓋
  銘文
  公諱挺(李挺)墓志(興和三年十二月廿三日)
  志蓋
  銘文
  王諱悰(元悰)墓志(武定元年三月十九日)
  志蓋
  銘文
  魏故勃海太守王(偃)府君墓志銘(武定元年十月廿八日)
  志蓋
  銘文
  賈尼志記(武定二年正月廿八日)
  志蓋
  銘文
  陳平整銘記(武定二年四月廿五日)
  志蓋
  銘文
  魏故使持節假黃鉞侍中太傅大司馬尚書令定州刺史廣陽文獻王(元湛)銘(武定二年八月庚申(八日))
  志蓋
  銘文
  魏故假黃鉞太傅大司馬廣陽文獻王妃(王令媛)墓志銘(武定二年八月庚申(八日))
  志蓋
  銘文
  元顯墓志(武定二年八月廿日)
  志蓋
  銘文
  王諱均(元均)墓志(武定二年八月廿日)
  志蓋
  銘文
  張氏妻赫連阿妃銘記(武定二年十月四日)
  磚志
  魏故伏波將軍諸冶令侯(海)君墓志銘(武定二年十月十日)
  志蓋
  銘文
  魏故詔假河東太守呂(●)君墓志(武定二年十一月五日)
  志蓋
  銘文
  李希宗墓銘(武定二年十一月廿九日)
  志蓋
  銘文
  隗天念墓志(武定二年十一月廿九日)
  志蓋
  銘文
  魏故使持節都督三州諸軍事驃騎大將軍東梁州東徐州刺史當州大都督儀同三司兗州刺史臨濟縣開國侯叔孫(固)公墓志之銘(武定二年十一月廿九日)
  志蓋
  銘文
  魏故侍中徵西將軍雍州刺史司空公吳郡王(元光基)墓志銘(武定三年六月廿八日)
  志蓋
  銘文
  魏故荊州刺史宗(欣)使君墓志銘(武定三年十月廿八日)
  志蓋
  銘文
  魏故散侍郎汝陽王(元賥)墓志銘(武定三年十一月廿九日)
  志蓋
  銘文
  魏故諮議封(柔)府君墓志銘(武定四年二月十一日)
  志蓋
  銘文
  劉強墓志(武定四年十月廿八日)
  志蓋
  銘文
  魏故使持節侍中司徒公都督雍華岐並揚青五州諸軍事車騎大將軍雍州刺史章武王妃盧(貴蘭)墓志銘(武定四年十一月廿二日)
  志蓋
  銘文
  魏故南陽郡君趙(鬍仁)夫人墓志銘(武定五年二月廿九日)
  志蓋
  銘文
  魏上宰侍中司徒公領尚書令太傅領太尉公假黃鉞九錫任城文宣王文竫太妃(馮令華)墓志銘(武定五年十一月十六日)
  志蓋
  銘文
  大魏故驃騎大將軍散騎常侍濟兗二州刺史二州諸軍事東安王大妃(陸順華)墓志銘(武定五年十一月十六日)
  志蓋
  銘文
  魏故使持節侍中太保特進都督雍華岐三州諸軍事大將軍雍州刺史安豐主妃馮氏墓銘(武定六年十月廿二日)
  志蓋
  銘文
  魏驃騎將軍都水使者頓丘邑中正頓丘男頓丘李府君夫人鄭氏墓志(武定八年二月廿八日)
  志蓋
  銘文
  魏故侍中使持節都督徐陽兗豫濟五州諸軍事驃騎大將軍徐州刺史司空公蘭陵郡開國公吳(蕭正表)邵王銘(武定八年二月廿九日)
  志蓋
  銘文
  源磨耶墓志(武定八年三月六日)
  志蓋
  銘文
  魏故太原太守穆(子岩)公墓志(武定八年五月十三日)
  志蓋
  銘文
  魏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長廣郡開國公高公妻茹茹公主閭(叱地連)氏墓志銘(武定八年五月十三日)
  志蓋
  銘文
  西魏
  魏使持節假鎮北將軍徵虜將軍大都督散騎常侍原州刺史上封縣開國公李賢和妻故長城郡君吳(輝)氏墓志銘(大統十三年十二月廿一日)
  志蓋
  銘文
  任小香磚志(大統十五年□月廿八日)
  磚志
  魏故平西將軍汾州刺史華陰伯楊保元妻華山郡主元氏志銘(大統十七年三月廿八日)
  志蓋
  銘文
  北齊
  趙苟生亡息子問銘記(天保二年閏(三)月五日)
  志蓋
  銘文
  大齊故使持節都督揚懷穎徐兗五州刺史驃騎大將軍太府卿山鹿縣開國伯洛川縣開國子安次縣都鄉男元(賢)使君墓志銘(天保二年十一月三日)
  志蓋
  銘文
  居士諱道明墓志(天保三年正月十五日)
  志蓋
  銘文
  明姬記(天保三年七月四日)
  磚志
  齊故使持節都督冀定瀛滄懷五州諸軍事太師太尉公懷州刺史陽平郡開國公司馬(遵業)文□□墓志銘(天保四年三月二十七日)
  志蓋
  銘文
  魏開府參軍事崔(頠)府君墓志銘(天保四年二月廿九日)
  志蓋
  銘文
  君諱弘字法雅墓志(天保四年十一月廿六日)
  志蓋
  銘文
  妃諱敬平陽平陽人也墓志(天保五年十月七日)
  志蓋
  銘文
  故使持節侍中太師大司□□□□錄尚書事顯蔚相冀定並恆瀛八州刺史廣阿縣開國公武貞竇(泰)公墓志銘(天保六年二月九日)
  志蓋
  銘文
  故使持節侍中太師大司馬太尉公錄尚書事武貞竇公夫人皇姨頓丘郡長君婁(黑女)氏墓志銘(天保六年二月九日)
  志蓋
  銘文
  夫人趙氏墓志(天保六年七月六日)
  志蓋
  銘文
  公諱建(高建)墓志(天保六年十月十四日)
  志蓋
  銘文
  齊故徵西將軍上洛縣開國□□□□元子邃墓志銘(天保六年十一月七日)
  志蓋
  銘文
  車延暉銘記(天保七年八月廿五日)
  磚志
  纂息奴子墓志(天保八年五廿四日(卒))
  磚志
  楊六墓銘(天保八年七月十二日)
  磚志
  君諱子輝字景安墓志(天保九年二月十八日)
  銘文
  志側
  謝歡同墓銘(天保九年十月十六日)
  磚志
  齊故直閣將軍員外散騎侍郎鎮東將軍金紫光祿大夫□陽太守廣州大中正皇甫(琳)公墓志銘(天保九年十一月廿日)
  志蓋
  銘文
  公諱徹(徐徹)墓志(天保十年正月廿一日)
  志蓋
  銘文
  張承墓志(天保十年閏四月八日)
  磚志
  特進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師□□□刺史領太尉丞庫狄氏尉(娘娘)郡君墓志銘(天保十年五月十七日)
  志蓋
  銘文
  董顯□磚志(幹明元年三月廿一日)
  磚志
  王諱淯(高淯)墓志(幹明元年四月十六日)
  志蓋
  銘文
  王諱●(高●)墓志(幹明元年四月十六日)
  志蓋
  銘文
  齊故大都督是連公妻邢(阿光)夫人墓志銘(皇建二年十一月十九日)
  志蓋
  銘文
  齊故使持節都督豳夏寧秦濟鄭恆靈趙九州諸軍事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右衛將軍中書監趙州刺史南鄉縣開國子陳留郡開公石(信)公墓志銘(大寧元年十一月十九日)
  志蓋
  銘文
  雲門寺法勤禪師(張氏)墓志(大寧二年正月五日)
  志蓋
  銘文
  王諱洛(庫狄洛)墓志(河清元年八月十二日)
  志蓋
  銘文
  齊故庫狄氏武始郡君斛律(昭男)夫人墓志銘(河清元年八月十二日)
  志蓋
  銘文
  張鬍仁墓志(河清元年八月十八日)
  磚志
  齊故中堅將軍趙州長史李妻崔(宣華)氏墓志(河清元年十一月十八日)
  志蓋
  銘文
  爾朱元靜墓志(河清三年正月二日)
  志蓋
  銘文
  志陰
  志陰下半部
  齊故樂陵王妃斛律氏墓志銘(河清三年三月二日)
  志蓋
  銘文
  齊故樂陵王(高百年)墓志銘(河清三年三月二日)
  志蓋
  銘文
  齊御史中丞赫連公故夫人閭(炫)氏墓志銘(河清三年三月廿四日)
  志蓋
  銘文
  故太尉墨曹參軍梁(伽耶)君墓志銘(河清四年二月七日)
  志蓋
  銘文
  公諱子繪(封子繪)墓志(河清四年二月七日)
  志蓋
  銘文
  君諱廣(薛廣)墓志(河清四年二月七日)
  志蓋
  銘文
  君諱德(崔德)墓志(天統元年十月四日)
  志蓋
  銘文
  齊故使持節都督趙安二州諸軍事驃騎大將軍趙州刺史開府儀同三司中書令河陰縣開國伯戎安縣開國子趙(字道德)公墓志銘(天統元年十月十二日)
  志蓋
  銘文
  齊故刁(翔)主簿墓志銘(天統元年十月十二日)
  志蓋
  銘文
  處士(房周)墓志(天統元年十月廿四日)
  志蓋
  銘文
  張起墓志(天統元年十一月六日)
  志蓋
  銘文
  夫人諱修娥墓志(天統二年二月十四日)
  志蓋
  銘文
  君諱昂(崔昂)墓志(天統二年二月十四日)
  志蓋
  銘文
  君諱●(公孫●)墓志(天統二年二月廿五日)
  志蓋
  銘文
  君諱裔(韓裔)墓志(天統三年正月十三日(卒))
  志蓋
  銘文
  齊故開府儀同三司中書監徵羌縣開侯堯(峻)公墓志銘(天統三年二月廿日)
  志蓋
  銘文
  故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徵?縣開國侯堯公妻吐𠔌渾(靜媚)墓志銘(天統三年二月廿日)
  志蓋
  銘文
  扈?磚志(天統五年四月廿六日)
  磚志
  王諱睿(婁睿)墓志(武平元年五月八日)
  志蓋
  銘文
  齊故開府儀同三司尚書左僕射雲州刺史暴(誕)公墓志銘(武平元年五月九日)
  志蓋
  銘文
  大齊故宇文(誠)君墓志之銘(武平元年六月十九日)
  志蓋
  銘文
  齊故假節督朔州諸軍事朔州刺史劉(雙仁)公墓志銘(武平元年十一月十一日)
  志蓋
  銘文
  齊故特進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廣州刺史濟陰郡開國公贈朔肆恆三州諸軍事朔州刺史尚書右僕射泉城王劉(悅)王墓志(武平元年十一月十二日)
  志蓋
  銘文
  齊故使持節都督東雍州諸軍事驃騎大將軍儀同三司豳雍二州刺史武平縣伯吳(遷)公墓志銘(武平元年十一月十二日)
  志
  銘文
  君姓常諱文貴墓志(武平二年二月四日)
  志蓋
  銘文
  君諱道貴墓志(武平二年二月十八日)
  志蓋
  銘文
  齊故驃騎大將軍穎州太守齊昌鎮將乞伏(保達)君墓志(武平二年二月十八日)
  志蓋
  銘文
  齊故儀同三司大理卿豫州刺史梁(子彥)公墓志之銘(武平二年四月廿日)
  志蓋
  銘文
  君諱忻字始粗墓志(武平二年五月三日)
  志蓋
  銘文
  君諱哲(逢哲)墓志(武平二年十月十日)
  志額
  銘文
  齊故徵西大將軍中書監開府儀同三司岐懷二州刺徵?縣開國伯堯難宗妻萇平郡君獨孤(思男)氏墓志銘(武平二年十月廿二日)
  志蓋
  銘文
  傅隆顯銘(武平二年十一月十六日)
  志蓋
  銘文
  附同出墓磚
  陽
  陰
  齊故太子大師侍中特進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使持節都督兗齊徐三州諸軍事兗州刺史錄尚書事司徒□池陽縣開國伯安定縣開國子西陽王徐(之才)君志銘(武平三年十一月廿二日)
  志蓋
  銘文
  崔博墓志(武平四年十月十日)
  志蓋
  銘文
  郡君王氏墓志(武平四年十月十七日)
  志蓋
  銘文
  齊故侍中車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左僕射吏部尚書太常卿食貝丘縣幹赫連(子悅)公墓志(武平四年十一月廿三日)
  志蓋
  銘文
  齊故通直散騎常侍贈開府儀同三司太常卿高(僧護)君墓志銘(武平四年十一月)
  志蓋
  銘文
  公諱榮(雲榮)墓志(武平五年正月十日)
  志蓋
  銘文
  齊故李(琮)功曹墓銘(武平五年正月十二日)
  志蓋
  銘文
  君諱昌墓志(武平五年九月十日(卒))
  志蓋
  銘文
  大齊魏(懿)翊軍墓志銘(武平五年十一月廿九日)
  志蓋
  銘文
  齊故驃騎大將軍陽州長史鄭(子尚)君墓志銘(武平五年十二月廿三日)
  志蓋
  志文
  齊故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州刺史範(粹)公墓志(武平六年五月一日)
  志蓋
  銘文
  君諱韶字叔胤墓志(武平六年大梁月(八月)十八日)
  志蓋
  銘文
  王諱潤(高潤)墓志(武平七年二月十一日)
  銘文
  太妃諱華(傅華)墓志(武平七年五月七日)
  志蓋
  銘文
  〔附〕趙彥深墓志蓋
  大齊文宣皇帝弘德夫人(顔玉光)墓志銘(武平七年八月廿六日(卒))
  志蓋
  銘文
  齊故博陵郡君崔(幼妃)太姬墓志銘(武平七年十一月)
  志蓋
  銘文
  齊故車騎大將軍銀青光祿大夫濟南郡太守頓丘男贈使持節都督豫州諸軍事豫州刺史李(雲)公墓志銘(武平七年十一月十日)
  志蓋
  銘文
  北周
  周故柱國大將軍雍州刺史河內戾公(獨孤信)墓志(元年四月壬申)
  志蓋
  銘文
  周故開府儀同賀屯(植)公之墓志(保定四年四月廿一日)
  志蓋
  銘文
  公諱通墓志(天和二年十月)
  志蓋
  銘文
  周使持節大將軍大都督新義郡開國公韓木蘭墓志(天和三年十一月十八日)
  志文
  大周使持節柱國大將軍大都督原涇秦河渭夏隴成豳靈十州諸軍事原州刺史河西桓公(李賢)墓志銘(天和四年五月二十一日)
  志蓋
  銘文
  何□宗洛磚志(建德元年□月廿日)
  磚志
  大周柱國譙國公夫人故步六孤(須蜜多)氏墓志銘(建德元年十一月十一日)
  志蓋
  銘文
  大周使持節少傅大將軍大都督恆夏靈銀長五州諸軍事恆州刺史普安壯公(匹婁歡)墓志銘(建德元年十一月廿二日)
  志蓋
  銘文
  「夫人郝氏」墓志(建德六年三月十一日)
  志蓋
  志文
  扶風郡公主(高妙儀)墓志(宣政元年四月廿三日)
  志蓋
  銘文
  偽齊在京為荷王釋褐闢任齊安戍主倍贈車騎將軍時珍墓志(宣政元年十二月九日)
  志蓋
  銘文
  魏故汝北君中正寇(胤哲)君墓志(宣政二年正月四日)
  志蓋
  銘文
  魏故廣州別駕襄城順陽二郡守寇(熾)君墓志(宣政二年正月四日)
  志蓋
  銘文
  周故邵州刺史寇嶠妻襄城君薛夫人墓志(宣政二年正月四日)
  志蓋
  銘文
  梁嗣鼎墓志(大象二年六月廿三日)
  志蓋
  銘文
  馬(龜)氏墓銘文(大象二年十月廿一日)
  志蓋
  銘文
  魏故使持節侍中驃騎大將軍開府尚書左僕射雍州刺史司空公始平文貞公國太妃盧(蘭)氏墓志銘(大象二年十一月十日)
  志蓋
  銘文
  李義雄之銘志(大象二年十二月九日)
  志蓋
  銘文
  高昌
  張歸宗夫人索氏墓表(章和七年十一月十五日)
  志蓋
  銘文
  汜(靈嶽)氏之墓表(章和十八年六月九日)
  志蓋
  銘文
  田(元初)氏之墓表(永平元年三月廿四日)
  志蓋
  銘文
  畫(承)氏之墓表(永平二年二月廿五日)
  志蓋
  銘文
  汜紹和墓志(和平二年八月一日)
  志蓋
  銘文
  孟(宣宗)氏之墓表(和平四年九月五日)
  志蓋
  銘文
  趙榮宗妻韓氏墓表(建昌元年正月十二日)
  志蓋
  銘文
  任叔達妻袁氏之墓表(建昌二年十月廿八日)
  志蓋
  銘文
  任□□之墓表(建昌三年六月十五日)
  志蓋
  銘文
  麯那妻之墓表(建昌四年二月十六日)
  志蓋
  銘文
  田(紹賢)氏之墓表(建昌五年四月廿九日)
  志蓋
  銘文
  任氏之墓表(延昌元年十一月廿五日)
  志蓋
  銘文
  張氏□□表(延昌二年四月十一日)
  志蓋
  銘文
  張氏之墓表(延昌三年十月廿八日)
  志蓋
  銘文
  孟宣住墓表(延昌三年十二月廿五日)
  志蓋
  銘文
  王阿和之墓表(延昌五年□月廿二日)
  志蓋
  銘文
  史佑孝之墓表(延昌五年十二月十一日)
  志蓋
  銘文
  曹孟佑墓表(延昌七年五月十二日)
  志蓋
  銘文
  索守?妻賈氏墓表(延昌七年七月廿二日)
  志蓋
  銘文
  袁穆寅妻和氏之墓表(延昌九年十一月卅日)
  志蓋
  銘文
  令狐(天思)之墓表(延昌十一年四月六日)
  志蓋
  銘文
  索守豬之墓表(延昌十二年十一月十五日)
  志蓋
  銘文
  張阿□之墓表(延昌十二年十二月廿九日)
  志蓋
  銘文
  任□慎妻墓表(延昌十三年二月十四日)
  志蓋
  銘文
  唐(忠賢)妻高氏之墓表(延昌十三年二月三日)
  志蓋
  銘文
  趙(榮宗)之墓表(延昌十三年二月十六日)
  志蓋
  銘文
  索顯忠妻曹氏墓表(延昌十三年三月廿六日)
  志蓋
  銘文
  王舉奴墓表(延昌十三年四月廿七日)
  志蓋
  銘文
  毛弘弘之墓表(延昌十三年十月廿六日)
  志蓋
  銘文
  張買得之墓表(延昌十五年七月九日)
  志蓋
  銘文
  麯(謙友)君之墓表(延昌十七年正月廿三日)
  志蓋
  銘文
  麯(彈那)之墓表(延昌十七年七月壬申)
  志蓋
  銘文
  張(神忠)之墓表(延昌十九年三月二日)
  志蓋
  銘文
  (字儒子)墓表(延昌十九年八月十七日)
  志蓋
  銘文
  無年月志及殘志
  劉(賢)戍主墓志
  碑額
  銘文
  碑左側
  碑陰
  碑右側
  魏故假節竜驤將軍晉州刺史元(信)君墓志銘
  志蓋
  銘文
  魏故使持節侍中太保領太尉公錄尚書事大將軍都督定相二州諸軍事定州刺史臨淮王(元彧)墓志銘
  志蓋
  銘文
  魏故平北將軍殷州刺史元(瑗)君之墓志銘
  志蓋
  銘文
  魏故元使君墓志蓋(或認為元顯志蓋)
  志蓋
  河內宜陽二郡太守魏僧勖記
  志蓋
  銘文
  魏故涇州刺史□陽男陸使君墓志蓋
  志蓋
  田鸞磚志
  磚志
  呂猛妻馬氏墓志
  磚志
  故使持節儀同大將軍曹永康磚志
  磚志
  魏故濟南王元獻墓志蓋
  志蓋
  「君姓曹名禮」墓志
  銘文
  魏故□玄沙門都維那法師惠猛之墓志銘
  志蓋
  銘文
  (元澄)殘志
  志蓋
  銘文
  殘石
  殘石二
  大魏殷州刺史崔(楷)公墓志(殘)
  志蓋
  銘文
  王君墓志銘(殘)
  志蓋
  銘文
  殘墓志(首行存「所謂義結君子」等字)
  志蓋
  銘文
  夫人梁氏墓志(殘)
  志蓋
  銘文
  殘墓志(首行存「流」一字)
  志蓋
  銘文
  殘墓志(首行存「平西大將軍兗州刺史」)
  志蓋
  銘文
上·前言
  漢魏南北朝墓志,歷來是古代墓志材料中最引人註意的一個組成部份。由於它既具有高度的藝術水平和書法價值,又藴含着豐富的歷史資料,從而被歷代史學家、金石學家、文物收藏傢及書法愛好者們視若拱璧,大力收藏訪求。但也正由於這種價值,使得歷代出土的漢魏南北朝墓志被轉買,而流散各地,給今日的搜集整理造成了嚴重不便。學者研究中如欲涉及這一階段的墓志材料,更是難於覓求。
  迄今為止,係統收集著錄漢魏南北朝墓志的專著,僅有趙萬裏先生在五十年代整理出版的《漢魏南北朝墓志集釋》一種。該書收入當時可見的漢代至隋代墓志六百餘種,均選用較好的拓本影印,並附有考釋。可說是這一時期墓志整理的一個重大成果,具有較高的學術水平和實用價值。但是,該書出版時僅印行一千餘部,在近四十年後,尤其在經過十年文化浩劫後,所餘無幾。今日舊書肆中偶一得見,索價近千,遠非文人學子所敢問津。雖然近年各地時有北朝墓志印集出版,但均為選取部份書體精美者以供臨池之需,與學者研究所用頗存距離。
  有鑒於此,我們特在趙萬裏先生《漢魏南北朝墓志集釋》一書及北京圖書館、北京大學圖書館藏拓片的基礎上,補充收集了一九四九年至一九八六年期間全國各地出土的漢魏南北朝墓志,均依據拓本及照片,以通用繁體字錄寫成文,以供各方面研究使用。
  漢代至南北朝時期,是中國古代石刻中墓志這一大類型的産生和形成階段。
  關於墓志起源的時間,曾經有過多種不同的看法。而這些看法上的出入,又在於對墓志這一器物類型的定義有所不同。這一定義上的區別,直接影響了本書收錄內容的範圍。因此,有必要就我們對墓志的定義及墓志起源的看法作一說明。
  我在《墓志溯源》(載《文史》第二十一輯)這一論文中曾提出:為了對墓志起源作出符合實際的結論,應該將墓志這一器物與志墓這一風氣區分開來。正式的墓志,應該符合以下幾個條件:
  一、有固定的形製。
  二、有慣用的文體或行文格式。
  三、埋設在墓中,起到標志墓主身份及傢世的作用。
  如嚴格依照這些條件分析,兩晉以前,幾乎沒有可以被正式稱作墓志的器物。我曾經將墓志的産生及發展過程劃分為三個階段:
  一、濫觴期:自秦代至東漢末期。這一時期存在着志墓的風習,但並沒有形成固定的墓志形式。
  二、轉化期:魏晉至南北朝初年。這時墓志開始正式形成,但還常以小碑或柩銘的形式出現,變化較多,或稱碑,或稱銘,或稱柩銘等。墓志這一名稱尚未使用。
  三、定型期:南北朝時期。墓志的名稱正式出現,形製和文體相對固定,並成為當時墓葬中普遍采用的喪禮用品。
  基於以上分析,我們在收錄時,沒有逐一收入漢代的告地狀、刑徒磚、銘旌、畫像石刻銘、墓門題記、神位、鎮墓券、墓碑等各種銘刻文字。這些銘刻對墓志的産生起過影響,可以說是墓志的先源。但我們對這些銘刻僅在前言中擇要舉例說明。魏晉時期用模板印製的大量墓磚文字也不擬收入。但魏晉時期的墓志往往沿稱碑或柩銘,實際上已與漢代的碑和柩銘有了質的不同,所以仍把它們作為墓志收入。魏晉以下,既有長篇大論、刻製精美的石志,又有僅刻姓氏卒年的簡略磚志,兩種體例並存,本書亦一並收錄。
  就此我們附帶介紹一下秦漢魏晉時期影響墓志形成的各類器物。根據現可見到的出土器物,可以瞭解到秦代已經存在着標志墓中死者身份的志墓風氣,但還沒有固定的器物。一九七九年十二月,秦始皇陵考古隊在臨潼縣趙背戶村發掘修建始皇陵的秦代工人墓地,發現了十八件刻在殘瓦上的志墓文字。其中十六件刻於殘板瓦的內側,另二件刻於殘筒瓦的內、外二側。刻文內容為:
  一、東武羅。
  二、東武遂、贛榆距。
  三、東武居貲上造慶忌。
  四、東武不更所●。
  五、東武東閑居貲不更瞗(睢)。
  六、東武宿契。
  七、博昌去疾。
  八、博昌居此(貲)用(?)裏不更餘。
  九、楊民居貲大〔教〕。
  十、〔楊〕民居貲公士富。
  十一、楊民居貲武德公士契必。
  十二、平陰居貲北遊公士滕。
  十三、平陽驛。
  十四、贛榆得。
  十五、闌陵居貲便裏不更牙。
  十六、媰(鄒)上造薑。
  十七、……〔居〕貲□□不更□必。
  十八、〔觜〕…〔楷〕(貲)…〔不〕更滕。
  (據袁仲一《秦代陶文》釋文,()為釋定正字,〔〕為殘字擬定,限於本文內容,此不對引文加以考證。)
  這些瓦文,記錄了建陵死者的籍貫身份與姓名。從這一點上看,它已經具備了標志墓中死者的性質。可說已開後世墓志的先聲。有人也稱它們是最早的墓志。但是它們並無固定的程式。推測僅是利用施工中殘破的瓦片隨手刻寫,放入墓中。在該處一百十一座秦代工人墓葬中,絶大多數沒有瓦文銘記。有人認為:「這似與身份的高低有關。」但瓦文中即有八人無爵,看不出身份高低。我們認為:瓦上刻名者均為山東(原六國)各郡縣人氏,非秦地人氏。由此推測,刻名置墓,可能有給後人移葬時辨認屍骨使用的實用意義在內。這種辨認屍骨以利移葬的用途,曾是設置墓志的一個重要目的。
  沿襲了這類志墓形式的,有東漢刑徒磚銘。東漢刑徒磚銘大多出土於當時的首都洛陽附近。最早見於著錄是在清代晚期。端方曾揀取百餘件編入他撰集的《陶齋藏磚記》。羅振玉也曾搜集洛陽地區出土的刑徒磚二百餘種編成《恆農塚墓遺文》、《恆農磚錄》等書。建國以來,在洛陽地區的基建工程與考古發掘中曾經大量出土東漢刑徒磚。可參見《考古通訊》一九五八年第六期《漢魏洛陽城刑徒墳場調查記》,《考古》一九七二年第四期《東漢洛陽城南郊的刑徒墓地》等文。東漢刑徒磚銘一般為註明死者名籍、身份、卒年,有些還加註此為屍骨所在,似為遷葬認屍使用。行文格式上一般有八種類型,茲擇取數例如下:
  「衛奴」。「龔伯」。「無任謝郎」。「五任馮少」。「汝南成甫戴路」。「南陽宛陳便」。「梁國下邑髡鉗趙仲」。「無任河南雒陽髡鉗金陵」。「無任河南雒陽髡鉗陳巨元初六年閏月四日物故死」。「無任南陽武陰完城旦捐祖永初元年七月九日物故死在此下」。「右部無任少府若盧髡鉗尹孝永初元年五月四日物故死在此下」。「右部無任勉刑潁川潁陰鬼新範雍不能去留官□緻醫永初元年六月廿五日物故死在此下」。「右部無任沛國與秋司寇周捐永初元年六月十一日物故死在此下官不負」。
  在長安附近發掘的西漢刑徒墓中從未出土過類似器物。可能它在東漢方形成風氣,現已出土一千餘件。刑徒銘用磚均為漢代建築用磚,臨時倉促刻成。可見還沒有形成固定的形製與文體。但從效果上看,刑徒磚銘與後代墓志的作用、埋設方式已十分相近。它對墓志的産生與使用産生了直接的重大影響。
  而在秦漢時期的官吏平民墓葬中,卻從未發現過與墓磚銘相類同的器物。在這些墓葬中用於志墓的器物可能是非磚石質地的告地狀、銘旌以及後來刻在石上的柩銘、墓門、墓闕題記、畫像石題記等等。
  告地狀存在於西漢早期,它仿效陽間官司文書,將死者名籍和隨葬品移交給地下官吏。雖然它是宗教迷信用品,但標志死者的作用是很明顯的。例如江陵鳳凰山一六八號西漢墓出土告地狀:「十三年三月庚辰江陵丞敢告地下丞,市陽五大夫?之言,與大奴良等廿八人,大婢益等十八人,軺車二乘,牛車一兩,騶馬四匹,騮馬二匹,騎馬四匹。可令吏以合事,敢告主。」(見《考古》一九七六年第一期《從江陵鳳凰山一六八號墓看漢初法傢路綫》)
  銘旌則純粹是用來標明死者名籍的。《儀禮。士喪禮》中記載:「為銘各以其物,亡則以緇長半幅,赭末長終幅,廣三寸。書銘於末曰:某氏某之柩。」武威磨嘴子地區出土的東漢麻質銘旌,即此類器物。例如:M22棺蓋上銘旌:「姑臧渠門裏張□□之柩」,M23棺蓋上銘旌:「平陵敬事裏張伯升之柩,過所毋哭」等。(見《考古》一九六○年第九期《甘肅武威磨嘴子漢墓發掘》)它們在喪禮過程中樹於柩前,埋葬時覆在柩上。
  西漢末年興起的畫像石墓葬形式,為石質葬具進入葬俗打開了道路。首先在畫像石的題記中出現了墓主的姓名籍貫。如南陽出土的建寧三年三月甲寅許阿瞿畫像石題記:「惟漢建寧,號政三年,三月戊午,甲寅中旬。痛哉可哀。許阿瞿□年甫五歲,去離世榮」。(見《文物》一九七四年八期《南陽發現東漢許阿瞿畫像石》)嘉祥出土的永壽三年□安國畫像石題記:「永壽三年十二月戊寅朔廿六日癸巳,惟許卒史安國禮性方直,廉言敦篤,慈仁多恩,註所不可。稟壽卅四年……」(見《文物》一九八二年第五期《山東嘉祥宋山一九八○年出土的漢畫像石》)這些題記作為畫像的附屬品存在,出現得不普遍,但卻開創了在墓室中安放石質銘記的先例。
  柩銘、神位、墓門等石(磚)刻在兩漢也陸續産生。四川蘆山出土的建安十六年王暉石棺,右側刻銘紀年。馬生在《中國金石學概要》中介紹了「漢廿八將佐命功苗東藩琴亭國李夫人靈第之門」。《廣倉磚錄》中收入了「漢議郎趙相劉君之墓門中平四年三月東平侯作」。等等。它們在墓中標志死者名籍卒日,雖然形製不一,卻已隱含了後代墓志的雛型。
  在東漢及魏晉時期,南方還曾流行過用模子印製成的花紋文字墓磚。這種有花紋文字的墓磚是用來修造墓室的。文字大多為紀年和吉語。如「延熹四年太歲在辛醜,萬世老壽,陽遂富貴」(見《千甓亭古磚圖釋》捲一)「嘉禾七年七月造,大吉祥」(同上)等。也有一些上面記下了墓主的姓名籍貫。如「太康九年八月十日汝南細陽黃訓字伯安墓」(《千甓亭古磚圖釋》捲五)「元康元年七月十七日陳琋為父作萬年」(同上)「元康五年八月諫議錢丕平造作」(同上捲六)「永和八年八月廿三作太中大(夫)黃墓黃捨人」(同上捲十三)「尚書令史喬君略壁」(同上捲十五)等。由於它們是作磚時的表記,且內容不完整,與墓志不可同視一類,本書亦不一一收入。
  對墓志的定型影響最大的是漢代墓碑。它的文體格式與後世的墓志一脈相承。有人把魏晉時期由於嚴禁立碑而迫使碑以縮小的形式埋入墓中看作是墓志的開始,也是由於二者之間有極其相似的關係而得出的看法。魏晉時期,常有仿照碑形立在墓中的墓志,就是這一變化的明證。墓碑轉入地下,在文體、刻製工藝、形製等方面都給墓志的形成以極大影響。由於立碑式不適於墓中使用。吸收了其他明器(如盒、奩)形製特點的盝頂盒式墓志便逐漸成為普遍使用的墓志基本形狀,這種定型的墓志興起於南北朝時期。以宋大明三年劉懷民墓志為代表,墓志的名稱正式出現。
  在整理漢魏南北朝墓志的過程中,特別值得註意的一個問題是辨偽。
  漢魏南北朝墓志,歷來是金石學研究中的重點,也是書法界和收藏傢們眼中的瑰寶,身價極高,一些珍品甚至被國外收藏者重金購去。石價既高,拓本價格亦隨之上升。碑賈仿刻偽造之風遂起。現在所知,凡重要的北朝墓志,大多有翻刻本。更為惡劣的是:碑賈私下仿造、偽造漢魏南北朝墓志。致使真偽混淆,是非難辨,給使用這一時期的墓志材料造成了睏難。新出《北京圖書館藏歷代石刻拓本》一書中,就將多件偽刻誤認為真跡混雜其中,可見辨偽一事至今仍不可忽視。
  筆者審閱墓志及拓本所見,凡作偽者,大抵不出以下幾種手法:
  一、將某一真品墓志作為底本,模仿它重刻一石,保留原志的內容與書體,僅改刻姓名、年號等關鍵字樣。例如北京圖書館藏北魏正光四年段峻德墓志,完全是正光四年鞠彥雲墓志的翻版,又如北京大學圖書館藏北魏孝昌三年元恂墓志,完全與延昌二年元演墓志相同,僅改動了名字和年月幹支幾個字。
  二、自行撰文,仿照南北朝碑志字體刻石。如河南省文物研究所藏北魏神?元年垣猷墓志,即係自行拼協成文,文字既不倫不類,漏誤百出,時間又強提至神?以顯其古老。然而北魏早期並無如此完備格式的墓志存在,作偽者弄巧成拙。又如河南文物研究所藏晉鹹和元年黃淳墓表,文字整齊如新刻,書體全仿二釁碑,內容拼協而成,作偽之跡十分明顯。
  三、將其他朝代(如唐代)的墓志加以修改鑿抹,冒充北朝(或漢晉)墓志。如北京圖書館藏北魏神龜三年孔閏生碣,龜字似為竜字改刻。該石書體為唐代風格,名閏生也是唐代人習慣使用的名字。北朝人很少有稱閏生者。可以肯定是唐代神竜三年的墓志。又如北京圖書館藏東魏元象元年南宗和尚之塔銘,書體與東魏碑志不同,通篇無一異體字,與當時通用異體別字的習慣不合。刻寫形式,文中詞語也與時代不合。不能確認為東魏石刻。
  四、將原石中已殘損的某些字加以修補,或以其他志石中的文字替換已殘損的字。這種作法多見於石刻拓片剪裱本,尤其是一些著名的貴重石刻拓本。它對原石的本來內容並無損害,在沒有善本的情況下可為參考。
  歷代金石學者都曾對這一階段的墓志加以鑒別,剔除膺品。我的導師孫貫文先生在《北京大學圖書館藏金石拓片草目》一書中對此作了大量工作。然而,由於這一著作未能正式刊印,有關成果未能普及,甚至被人竊作己有。此外,還有一些墓志存在着明顯的疑點。也有一些墓志雖有問題(如所記幹支不符等)但還不能肯定為偽造,尚需深入考證。為提請註意,現將業經考證的偽志及有明顯疑點的墓志附列目錄於後。有關判斷源於孫貫文先生及前人的著錄,以及我們的考查,此不一一引證。為慎重起見,這些墓志均未予錄文收入。
  經多年匯集後,本册已粗具規模。現將它呈獻讀者。由於墓志原石或有磨泐,雖經反復校讎,錄文中仍難免漏誤。敬請批評指正。本書編集中,得到趙晶、任昉等先生的大力幫助。北京大學圖書館孫蘭風、鬍海帆,北京圖書館冀亞平,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郭其英,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孟繁峰,河南省文物研究所李秀萍等同志都曾予以熱情協助。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吳樹平先生對本書的出版給予極大幫助,又承蒙張政烺先生題寫書簽,謹此一並緻以衷心的感謝。
  趙超再草於一九九○年
首頁>> >> 人物传记>> 趙超 Zhao Chao   中國 China   現代中國   (194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