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 商界精英>> 劉世英 Liu Shiying   中國 China   現代中國  
風雲人物的傳奇經歷:馬雲正傳
  從一個"甘"般的義氣少年到一個"鐵嘴"的大學老師,從大洋彼岸意外"觸網"到創辦中國第一傢網站,從50萬元艱難出發到打造一個震撼世界的互聯網王國,馬雲用他的睿智與汗水演繹了一段猶如好萊塢大片一樣蕩氣回腸的傳奇人生。
第1節:序
  作者序
  第一次和企業傢馬雲"零距離"接觸,還是在兩年前。我清晰地記得,那一天是2006年7月26日。
  在那個酷熱的下午,我們如約來到北京市西大望路1號溫特萊中心。這個地方,是裏巴巴旗下公司雅虎中國的總部。我們一行人到了以後,馬雲特地到會議室把我們迎到他自己的辦公室。我們到的時候,他還沒來得及吃完午飯,馬雲迎接我們的時候還特意強調,"我們邊吃邊聊吧"。有意思的是,等馬雲和我們一起進了他辦公室後,馬雲發現放在辦公桌上剛剛吃了一點的飯菜已經被屬下收走了。馬雲不好意思地自我解嘲了一下,"你看我們員工辦事效率多高啊"。
  馬雲就這樣餓着肚子同我們聊。和馬雲聊天,非常輕鬆,剛見面就像老熟人一樣,很自然,很親切。那次見面,我們一聊就是一個多小時。而馬雲給我們的名片也很有意思,名片上沒有任何頭銜,衹有簡單的幾個字--"裏巴巴集團馬雲",儘管誰都知道他是裏巴巴的"一號人物"。
  那一次,我們說要為他寫一本書,馬雲有些不好意思,他說自己還年輕,今後的路還很長,還談不上成功,而寫書卻是很莊嚴的事情,所以現在還沒有什麽好寫。馬雲說:"我現在倒是犯錯不少,也做了不少糗事,等將來退休了或許該寫一本《裏巴巴的1001個錯誤》。"我們開玩笑說:"我們想把裏巴巴的經驗介紹給大傢,也許保存這份資料對您今後自己寫書也有個參考啊。"我們大傢一起笑了……
  時隔兩個多月之後,我們再次謀面。2006年9月,我應邀參加首屆網商節大會。那天下午我們乘坐的航班飛到蕭山國際機場時,已是7點30分。一下飛機,熱情好客的"裏人"直接把我們帶到湖畔居茶樓參加裏巴巴公司茶會。參加那次茶敘的主要是一些媒體人士,還有百安居中國區總裁、後來加盟裏巴巴集團並擔任上市公司總裁的衛哲先生,原和訊網總裁、後來擔任過雅虎中國總裁的謝文先生,易觀國際總裁於揚先生等人。裏巴巴集團高管馬雲、孫彤宇、金建杭等來回穿梭,與嘉賓交流。
  馬雲跟誰都好像老朋友一樣,很誠懇、親切、自然隨和,沒有一點架子。他走到我旁邊與我握手,還給我介紹其他的一些朋友,然後坐下來天南地北聊了好一會兒,臨走他雙手抱拳很抱歉地說:"實在不好意思,改時間我們再聊。"那次來的客人比較多,作為東道主,他都得招待。由於有幾個會議要他親自去主持,他衹得提前離開茶會趕往別的地方。
  後來,我很榮幸被中央電視臺《贏在中國》欄目推廣組聘為顧問,由於工作關係,我經常要親臨節目錄製的現場。馬雲連續擔任了兩個賽季的評委,我親眼目睹了馬雲這個清瘦儒雅的"創業教父"如何用他充滿睿智、幽默、穿透力的諄諄教誨,令所有參賽選手和電視觀衆折服。在那期間,我們和馬雲也有更多的機會接觸和更深刻的瞭解。同時,馬雲也是《中國企業傢》雜志經常報道的熱點人物和劉東華社長的好朋友,每年年底的中國企業領袖年會他必然到場,我與馬雲也經常在這樣的機會相遇。
  中央電視臺《贏在中國》總製片人王利芬女士曾經感慨說:"在馬雲身上,有一點是一般人做不到的,那就是他沒有一點虛榮心,他不怕沒面子,能十分坦然地面對自己不太成功的過去,連自己的長相也在他自嘲之列。這一點對一個人來說真的並不容易,而且有許多人因為做不到這一點而將自己放大或架了起來,之後要不斷地為這個放大的或架起來的自我費許多的精力,要演戲。而馬雲不用,他臺上臺下都是一個人,真實地表達自己的不足,也真實地表達自己的才華。我很難想象什麽人能將馬雲忽悠起來,也很難想象什麽人能把馬雲的自信打下去讓他自卑。"的確,馬雲的人格魅力太強大了,他活得轟轟烈烈、活得坦坦蕩蕩、活得真實自然。除了我們出的幾本書,其他出版社也出過一些關於馬雲和裏巴巴的書,但有許多讀者感到,如果有一本全面詳細介紹馬雲成長經歷、創業故事和心路歷程的圖書,"那是多麽過癮的一件事啊"(讀者來信的原話)。那麽現在這個任務就由我們來完成了。
  相信這是一本給你帶來極大閱讀快感的書,你會和馬雲一起愁一起笑,一起手舞足蹈。我將這本書取名為《馬雲正傳》。查百度說"正傳是指作者寫的書的主要內容是在歷史資料中有據可查的"。《馬雲正傳》的寫作態度是嚴肅的,絶不是戲說。這是關於馬雲故事的集大成的一本書,集中了幾乎所有馬雲講過的、熟悉馬雲的人講過的、媒體報道過的所有的故事,融會貫通起來,成為一部像小說般完整演繹的情節生動、麯折感人的報告文學。?
  經過近半年近乎瘋狂的日夜創作之後,這本書終於告竣。創作中時而苦悶、時而激亢的情景卻歷歷在目,莫名的感慨涌上心頭,正如一代武俠宗師金庸先生的兩句詩: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三部麯"之後,對我而言,這本書的完成似乎也隱含某種特殊的意義--關於馬雲的作品中,這也許是我的"收官之
  作"了。
  本書得以完成,要感謝我的兩位助手,他們是彭徵明和高賀。徵明是我的老搭檔了,《誰認識馬雲》《馬雲創業思維》都由我們共同完成。徵明是我非常喜歡的好搭檔,也是位作風嚴謹的管理學博士,對暢銷書的寫作也跟做學問一樣認真,認真得有時甚至到了偏執的程度。小高是80後的互聯網發燒友,十幾歲時就對互聯網這個新鮮事物産生濃厚的興趣。同齡人在"追星"的時候,小高卻已經開始悄悄地關註張朝陽、王志東了。興趣當然是最好的老師。
  感謝我的傢人,是他們的理解與支持,讓我沒有後顧之憂而孜孜不倦地投入到令人興奮的創作之中。本書參考了一些財經媒體資深記者和一些熟悉馬雲的人寫的書籍文章,要嚮他們表達敬意和感謝,正是因為有大量素材的積纍,我們的演繹纔有可能完整和
  精彩。
  感謝支持我們的讀者,感謝廣天響石團隊其他諸位同仁的傾力協作,感謝裏巴巴集團許多新老朋友的熱情幫助。特別要感謝的是一直支持鼓勵我的劉東華先生和王利芬女士,正是由於他們的介紹,我對馬雲的認識纔迅速升華起來;如果不是他們的推薦,我與馬雲的緣分也許會遲到許多,再次感謝他們!
  劉世英 2008年5月於北京釣魚臺西
第2節:不把自己當英雄的英雄
  第
  一
  章
  奇人馬雲:
  不把自己當英雄的英雄
  沒有進過著名的高等學府,也沒有在國外留學的經歷,更沒有在華爾街工作的背景,卻成了中國電子商務的"最強人"!
  一個對互聯網技術"一竅不通"的人,居然創造了互聯網的第四種模式!
  一個曾經的英文教師,居然成為50年來第一位榮登全球著名雜志《福布斯》封面人物的中國企業傢!
  --馬雲
  2000年被美國亞洲商業協會評為"年度商業領袖";
  2005年被評為"2004年度中央電視臺年度經濟人物";
  2005年被世界經濟論壇選為"全球未來100位領袖"之一;
  2006年度入圍25位中國最具影響力的"企業領袖"……
  從一開始悶頭在國內悄悄往腰包裏裝錢,到現在將錢袋嚮全世界打開,馬雲作為中國最大電子商務網站的CEO,更像一部好萊塢電影人物,經歷諸多挫折,但終成大器。
  然而面對足以讓中國IT甚至全球IT界颳目相看的業績,馬雲卻坦言"別把自己當英雄"!
  這就是馬雲-- 一位不把自己當英雄的真英雄!
  一、 神奇草根:神奇?神奇!
  馬雲,這個教師出身的企業傢,神奇嗎?
  您得到的回答是這樣的:簡直太神奇了!
  登上大洋彼岸的《福布斯》,與布萊爾共進晚餐,與剋林頓開懷笑談,風頭甚至超過蓋茨,成為充滿想象力的"未來首富"……
  在國內,沒人不知道這個"創業教父";在國外,有千百萬的政要、商人、民衆崇拜這個"東方拿破侖"--Jack Ma(馬雲的英文名字)。
  所有中國企業傢所能得到的榮譽,馬雲幾乎都囊括了;
  所有中國企業傢不曾得到的殊榮,馬雲也包攬了。
  無論在商界、政界,還是哈佛、牛津這樣的世界名校,馬雲都是炙手可熱的中國企業傢。
  而實際上,馬雲衹是出身平民,在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地方師範學院畢業,長得其貌不揚的草根而已。
  1. 從頑童到"東方拿破侖"
  沒有魁梧的身材,沒有英俊的外表,他甚至被《福布斯》雜志描述為"深凹的顴骨,扭麯的頭髮,淘氣的露齒笑,5英尺高、100磅重的頑童模樣"。而雜志封面上的這個"頑童",就是中國企業傢馬雲!
  他是中國大陸第一個登上《福布斯》雜志的本土企業傢。為了這一天的到來,中國等待了整整50年。
  馬雲上榜之後,曾在中國內地引起一陣"福布斯風波":有人說,他是花重金買來的虛名;有人說,是《福布斯》的記者被他製造的假象迷惑了……
  謠言不攻自破,真理不辯自明。
  那一期的《福布斯》雜志,除了破天荒地把馬雲這個中國土生土長的企業傢搬上封面以外,還從全球25類1000多傢電子交易市場中選出做得最好的B2B企業,而馬雲的裏巴巴被評為綜合類B2B網站的第一名。此後,裏巴巴連續7次被這傢老牌財經媒體評為全球最佳B2B站點。
  而這個被形容為"顴骨深凹"、"頭髮扭麯"、"長相怪異"、"頑童模樣"的中國企業傢馬雲,是在香港的大街閑逛時,無意中從地攤上發現自己上了雜志封面。之後,他恍然大悟,更是"如夢初醒":"直到看了這期《福布斯》,我纔知道自己原來有那麽醜。"
  2. 中國的"互聯網之父"
  從某種意義上說,企業傢馬雲的創業史,也是一部中國互聯網的發展史。
  1995年4月,剛過而立之年的馬雲,便滿腔熱情投入了方興未艾的互聯網浪潮中,並創立了中國第一傢真正意義上的商業網站--中國黃頁。彼時,被互聯網業界譽為"開山鼻祖"的雅虎公司,剛剛創立不到一年;彼時,中國內地尚未開通一條互聯網專綫;彼時,因日後創辦了曾顯赫一時、卻曇花一現的"瀛海威"公司而名揚業界的張樹新,為了政府批文的事情,正奔波於北京城裏大大小小"衙門"中。
  若幹年後,當人們重新研究中國互聯網的發展史時,飽經滄桑的企業傢馬雲方纔獲得那原本就該屬於他的桂冠--中國"互聯網之父"。頗為詭異的是,與國人之態度大相徑庭,在西方,大多數人都稱Jack ma(馬雲的英文名)為中國的"Mr.Internet"("互聯網之父")。
  不過,對於一貫淡泊名利、"不在乎別人怎麽看自己,衹在乎自己如何看這個世界"的馬雲而言,他並不需要為能否"正名"而或喜、或悲,因為歷史已經給了他足夠的機會去證明這些。
  1997年底,迫於無奈而與"中國黃頁"分道揚鑣的馬雲,在外經貿部的邀請下,正式加盟下屬的中國國際電子商務中心(EDI)。在此期間,一腔熱血的馬雲帶領其團隊先後開發了"網上中國商品交易市場"、"網上中國技術出口交易會"、"中國招商"、"網上廣交會"和"中國外經貿"等一係列站點,並為李嵐清、吳儀等國傢領導人所參觀。其中,"中國外經貿"是中國各大部委中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政府站點,"網上中國商品交易市場"甚至被當時的外經貿部長的石廣生同志譽為"永不落幕的廣交會"。
  1999年,在全球皆為".COM熱"而瘋狂的時代浪潮之中,在以雅虎、eBay、亞馬遜三大巨頭為主流的互聯網格局下,"另類"的馬雲卻高喊"衹抓小竜蝦"的口號,高舉"做中小企業救贖者"的大旗,開拓一個前無古人、後有來者的新領域--中小企業B2B。從此,在雅虎、eBay、亞馬遜之後,世界互聯網版圖上又多出了一個嶄新的"第四種模式"--裏巴巴模式。在企業傢馬雲之前,習慣了全盤西化、大規模進口歐美經濟模式的中國企業和企業傢,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在世界新經濟的大舞臺上如此揚眉吐氣過。
  當人們談到中國互聯網十餘年的發展歷程中,不得不提到企業傢馬雲,也不可能避開這個"幽靈"的存在。他是當仁不讓的開創者、"教父",也是充滿變革精神的顛覆者、"叛逆"。
首頁>> >>歷史>> 商界精英>> 劉世英 Liu Shiying   中國 China   現代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