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饮食文化>> 鬍元駿 Hu Yuanjun   中國 China   現代中國  
廚房江湖
  這本書就象個情景喜劇的劇本,因為從第一篇文字開始我就進入到廚房的一個規定情景當中,去體會做廚師的內心淺臺詞感受他們真實生活和他們的喜怒哀樂。這本書又象一本妙趣橫生的廚師教科書,立志做一個廚師的好青年可以通過這本書做一個入門級的學習和給你個模擬的想象空間。這本書更象個白皮書,不僅僅更正了我們覺得廚師就一定是個胖子的誤解,更多的是希望大衆對廚師有一個人性化的理解。
第1節:食客備忘錄
  酒樓的食客備忘錄分藍色和紅色兩本,藍色是針對客人的,記錄老主顧的姓名、電話、飲食喜好,便於進行回訪服務。紅色則針對廚房,是客人對菜品的意見和建議。我一直試圖把本子的顔色調換一下,終究未果。每每看着餐廳經理拿着備忘錄走過來都有種被出示紅牌的感覺,實在不舒服。
  藍色備忘錄與廚房關係不大,不提也罷。紅色備忘錄上的內容,可是每天都要被提出來在晚間下班前半個小時雷打不動的經理級例會上解决的。例會老闆列席,基本不參與意見,可他往那一坐就如泰山壓頂啊。
  寫在備忘錄上的,說白了就是客人的投訴。投訴與意見最大的區別就是後者還有迴旋的餘地,而前者就嚴厲了許多。有時候服務員為了表現一下自己,也會把他們自認為是客人不滿意的地方也報上來,感覺不寫點什麽顯得自己工作不認真似的。
  備忘錄都是由餐廳經理整理填寫,於是,和他搞好關係成了我避免例會上過於難堪的一個小伎倆。其實也不是怕暴露問題給老闆,承擔責任更好為客人服務本身就是應盡的職責。衹是覺得有些問題實在沒必要拿到例會上說,比如有些是客人無理取鬧,有些是當時就已經解决的,何必再藉題發揮呢。前一個餐廳經理就是,幾乎把例會開成了對廚房的批鬥會,結果鬧得廚房和餐廳跟仇人一樣,能解决的事情也相互叫着勁,惡性循環,害人害己。
  和餐廳經理搞好關係並不是與之合起夥來糊弄老闆,而是盡可能把問題解决在萌芽中,任何事情一太過張揚就會背道而馳了。現在如果時間允許,我都會提前去餐廳經理那看一下備忘錄,以便能有些思考解决問題的緩衝時間,例會上可以更自如一點。最近的例會已經有點茶話會的味道了,但原則問題肯定誰也不讓步,這樣挺好。
  昨天,我抽空去看備忘錄,翻開一看,空白的,不禁竊喜,例會上大搖大擺坐在那裏自我感覺很是良好。大傢落座,餐廳經理把紅色備忘錄放在一邊,開場白是一陣道歉:不好意思,今天因為比較忙,備忘錄沒來得及寫。說着從衣兜裏掏出一疊紙,足有10幾張,“我就直接照本宣科吧,不整理了”。
  我的心霎時又提到嗓子眼了。
第2節:工作服
  一個行業員工的精神面貌,工作服起着相當大的作用。現在廚師的工作服早已不象過去,一身白大褂從遠處看和醫院的大夫沒什麽區別,儘管外觀上依然保持着白色的特徵,但無論是面料還是款式都着令人驚喜的改觀。
  早些年,廚師的工作服除了型號不同,其他沒有分別。這幾年就不同了,廚師服已經延伸到了等級劃分,如同軍人一樣,職務一目瞭然地體現在工作服上。廚師長的上衣為紅藍鑲邊,配以“金扣”,褲子是斑馬褲,副廚的上衣則是“銀扣”,主管與廚工的區別不大,衹是前者上衣是黑扣,後者是普通的白扣。
  西餐廚師的工作服就更加細緻,不但比中餐多了“領巾”,而且“領巾”的紅、黃、藍、白四種顔色更是一種身份的象徵。甚至他們在鞋上都有講究,據說西餐的行政總廚是穿特製的拖鞋上班的,一雙鞋要上千人民幣,遺憾的是我也沒見過。不過穿拖鞋上班在中餐廚房絶對不允許,拋開衛生與否不談,單就廚房地面上掃之不盡的水,不穿雨鞋就不錯。
  清洗工作服,酒店裏由布草房負責,廚師服易髒,一周一般可以免費清洗兩到三次。酒店有自己的洗衣工廠,清洗工作貫徹得都比較到位。然而一些酒樓就不一樣了,他們要拿到外面洗衣店清洗,一身衣服三、四塊錢,小氣的老闆會盡量減少洗衣次數來節約成本,這也是很多客人看到廚師工作服骯髒不堪的一個原因。
  更過分的是,有的酒樓幹脆讓廚師自己洗工作服,我就遇到過這種事情。每人兩身衣服,穿髒了愛洗不洗,衹要你不嫌寒磣。能不洗麽,別人不說自己也難受呀,於是大師傅推小師傅小師傅推徒弟,最後弄得廚房裏最小的徒弟成了洗衣婆,可他哪洗得幹淨啊,濺到衣服上的多是油漬與醬料的混合體,不用洗衣店特殊的清洗劑根本洗不掉。結果惡性循環,說是工作服,整個一抹布。客人若是看到他們餐桌上的菜是如此形象的廚師炒出來的,估計非吃吐了不可。
  酒店是否能定期按時為廚師清洗工作服,是我現在去哪工作的一個先决條件。同樣,去外面餐館吃飯我也會先找機會看一眼他們廚師的工作服是否整潔幹淨,因為廚師工作服的清潔度絶對是和你餐桌上的菜是成正比的。
首頁>> >> 饮食文化>> 鬍元駿 Hu Yuanjun   中國 China   現代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