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這個江湖
--中國新電影人物史記
丁曉峰 著
電影是我們的一種生活(代序)
本書是為了回述一群往來於充斥林立都市和綿延無垠山野的浩大國土,用漢語、用圖畫、用中文、用音樂造訪心靈故鄉、雕琢想象時光的人們而作。
一
"捕捉生命,一如倒影,一如夢境。"
--英格瑪·伯格曼評塔可夫斯基電影語
在每一個人豐富多彩而又空空如也的個人生活的時代裏,有許多耿耿於懷不曾忘記和難以捉摸輕描淡寫的倏忽瞬間,它們大都隨時過境遷的際遇而揚長遠走,一去不返。即便如此,我們對永生永世和無所不在的惦念也從未曾更改並從沒有泯滅--
渴望進入銀幕光影中的當年懵懵懂懂的玩鬧嬉戲,那時心懷忐忑的學校光陰,曾經痛不欲生的殘酷情感,以及後來不堪回首的謀生歧路;渴望體驗黑暗光源裏朦朧歲月似曾相識的覺醒青春,遙遠國度萬豔同悲的艱辛成長,古老年代鏡花水月的迷醉愛情,異域他鄉彌留之際的無限感慨。生命四季,一夢南柯,流連忘返,永不生還。
生之碎片,死之剪影--
滿眼都是平凡瑣碎事物,人海,車潮,房捨,樓宇,紙幣,電器,廣告,商標,最終是一扇關合的門;
燈光熄滅,電影上演--
周遭皆為夢幻成真景色,詞語,圖畫,泥土,花草,故鄉,彼岸,神話,傳說,末了是幾盞開啓的燈。
這是一個沸騰變幻而又善於遺忘的時代,而電影則為它做出了虛化的表述,那些古來萬事東流水的感悟者和復寫者不斷囈語聒噪,恍然大悟,道破天機,用個體的經驗,推演群體的歷史,令衆生萬物,心心相印,時空無阻,風雨同舟。
電影散場,走出劇院,恍若隔世,重返生活,心存感激地走嚮那華燈初上的夜晚或陽光普照的街頭……
二
"沒有哪一位藝術傢在日常生活的二十四小時總是藝術傢,他所獲得的重大的、恆久的成就常常出自難得的靈感閃現的一瞬間。同樣地,那被我們譽為古往今來最偉大的詩人和演員的歷史也是如此,也不能持續不斷地進行創造。儘管歌德虔誠地將歷史稱為'上帝的神奇作坊',但在這個作坊裏仍然有許許多多平淡無奇、微不足道的小事,而那些崇高而難忘的時刻都屬鳳毛麟角。歷史仿佛是一位編年史傢,漠然而執著地使一段又一段歷史彼此相連,就像把一個又一個環扣串聯成數千年悠久的長鏈,因為一切激動人心的事物都需要準備,一切重要的事件都要有個過程。一位天才的出現,需要一個國傢的泱泱百萬之衆;千百萬無謂流逝的時光過後,真正的歷史上的關鍵時刻纔會出現。"
--中國新電影人物史記
丁曉峰 著
電影是我們的一種生活(代序)
本書是為了回述一群往來於充斥林立都市和綿延無垠山野的浩大國土,用漢語、用圖畫、用中文、用音樂造訪心靈故鄉、雕琢想象時光的人們而作。
一
"捕捉生命,一如倒影,一如夢境。"
--英格瑪·伯格曼評塔可夫斯基電影語
在每一個人豐富多彩而又空空如也的個人生活的時代裏,有許多耿耿於懷不曾忘記和難以捉摸輕描淡寫的倏忽瞬間,它們大都隨時過境遷的際遇而揚長遠走,一去不返。即便如此,我們對永生永世和無所不在的惦念也從未曾更改並從沒有泯滅--
渴望進入銀幕光影中的當年懵懵懂懂的玩鬧嬉戲,那時心懷忐忑的學校光陰,曾經痛不欲生的殘酷情感,以及後來不堪回首的謀生歧路;渴望體驗黑暗光源裏朦朧歲月似曾相識的覺醒青春,遙遠國度萬豔同悲的艱辛成長,古老年代鏡花水月的迷醉愛情,異域他鄉彌留之際的無限感慨。生命四季,一夢南柯,流連忘返,永不生還。
生之碎片,死之剪影--
滿眼都是平凡瑣碎事物,人海,車潮,房捨,樓宇,紙幣,電器,廣告,商標,最終是一扇關合的門;
燈光熄滅,電影上演--
周遭皆為夢幻成真景色,詞語,圖畫,泥土,花草,故鄉,彼岸,神話,傳說,末了是幾盞開啓的燈。
這是一個沸騰變幻而又善於遺忘的時代,而電影則為它做出了虛化的表述,那些古來萬事東流水的感悟者和復寫者不斷囈語聒噪,恍然大悟,道破天機,用個體的經驗,推演群體的歷史,令衆生萬物,心心相印,時空無阻,風雨同舟。
電影散場,走出劇院,恍若隔世,重返生活,心存感激地走嚮那華燈初上的夜晚或陽光普照的街頭……
二
"沒有哪一位藝術傢在日常生活的二十四小時總是藝術傢,他所獲得的重大的、恆久的成就常常出自難得的靈感閃現的一瞬間。同樣地,那被我們譽為古往今來最偉大的詩人和演員的歷史也是如此,也不能持續不斷地進行創造。儘管歌德虔誠地將歷史稱為'上帝的神奇作坊',但在這個作坊裏仍然有許許多多平淡無奇、微不足道的小事,而那些崇高而難忘的時刻都屬鳳毛麟角。歷史仿佛是一位編年史傢,漠然而執著地使一段又一段歷史彼此相連,就像把一個又一個環扣串聯成數千年悠久的長鏈,因為一切激動人心的事物都需要準備,一切重要的事件都要有個過程。一位天才的出現,需要一個國傢的泱泱百萬之衆;千百萬無謂流逝的時光過後,真正的歷史上的關鍵時刻纔會出現。"
--斯蒂芬·茨威格《人類群星閃耀時》
用《史記》的形式刻錄電影的星鬥,記載於堪稱人類奇跡的第七藝術中徜徉的漫遊者,是一個獨闢蹊徑的蜿蜒道路。在我們的焦點所及群落,不乏沐浴歐風美雨之流,更多造化天成之輩。
本書的文本立意無疑發自仰慕《史記》"史傢之絶唱,無韻之《離騷》"風骨的初衷,但實際上更多的是期望進行《史記》"史傳文學傳統"的創新實踐,針對綜合性最強的現代藝術--電影領域中的華人精英分子,做一全方位體察關照。以本紀、世傢和列傳的方式將"君臨天下"、"位極人臣"和"名列仙班"的人物鋪展開來,指名道姓,追本溯源;用文學化語言對20餘年來活躍於幻變江山裏的電影豪傑事跡做敘事化描寫和局外人評論,並恣肆排名,縱橫座次,以期給予人們明目之功和趣味之感。這一形式的采用以及隨之誕生的內容,顯然會與大多數類似的文本有所不同。
嚴格說來,本書的目的並不專註於理論學術的論述,而是希望以俯就於"高度通俗化"的姿態對電影領域的從業人群給予普羅意義上的啓蒙註意,以敘述描畫為本,以指點評判為標,期許開捲有益並觸類旁通的閱讀。有一定文化素養、有一定審美學識的受過教育的人士是本書的理想讀者,他們不僅對電影藝術懷有偏愛,更是對他們所鐘愛的浮光掠影的來竜去脈以及出身地位充滿好奇和求知若渴,對於這些讀者,本書有助於他們取得收穫,得償所願。
告別食古不化,迎來吐故納新,既魚竜混雜,亦兼容並包--這雖然是中國新時期電影(時間為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初--二十一世紀零年代)表現出來的集中特徵,但引領精神復興和催生意識蛻變的使命已經悄然開始,物換星移,潛移默化。遍覽這一時期的光影作品,雖間或瘋煮狂烹、半生不熟,但卻是始作俑者,星火燎原;雖偶有大而無當、不合時宜,但卻是醒世恆言,暮鼓晨鐘。也正因為如此,書中自然刻意凸顯風氣開啓角色和潮流倡導人物,在名聞遐邇和耳熟能詳之外,傾力展示敢為天下先之人,而這一追求也顯然是本書與衆多關於中國電影的"斷代史篇"和"百年通史"的不同之處,更是本書撰寫的重要理由之一。
三
沒有命運(因為每個人的死亡都是人類的死亡,每個人的痛苦都是人類的痛苦)。
--本雅明
身處於我們的年代對我們的年代中人做一"史記"型評傳,其睏難和容易的程度交織參半,不言而喻,原因就在於我們自己就身在這個時間段落當中,這一命運賦予的身份使我們不可能像研究距離我們有着一定時間間隔的過去的歷史那樣做到完全從外嚮內地進行觀察和審視,我們一同行走在世紀之交的時光大道上,一切演變皆有可能,一切看法都難蓋棺定論,這既是優勢也難說不是一個遺憾。作為本書的作者,本人的經歷大多數時候和書中所述時期相重疊,作為當代人,自然在接觸和領受電影恩惠的同時,纍積了個人的觀感和偏見,這一點命運使然,在所難免。
就在本書的撰寫臨近尾聲之際,傳來了中國臺灣導演楊德昌逝去的消息。"每個人的死亡都是人類的死亡,每個人的痛苦都是人類的痛苦。"我把這句話延伸開來理解--每一個自我的命運事實上也就是每一個他人的命運,每個人的生存閃亮都是所有人的生存閃亮,因此,我們無妨這樣沉思默想--舉目蒼穹,在遙遠的天空底下,我們和這個時代的每一個人都相伴而居,安然入眠,在噩夢中失聲痛哭,在美夢裏放聲歡笑,如嬰兒一般沉睡在這個燈火輝煌的年代,無憂無慮,醒夢難辨,直到地老天荒……
用《史記》的形式刻錄電影的星鬥,記載於堪稱人類奇跡的第七藝術中徜徉的漫遊者,是一個獨闢蹊徑的蜿蜒道路。在我們的焦點所及群落,不乏沐浴歐風美雨之流,更多造化天成之輩。
本書的文本立意無疑發自仰慕《史記》"史傢之絶唱,無韻之《離騷》"風骨的初衷,但實際上更多的是期望進行《史記》"史傳文學傳統"的創新實踐,針對綜合性最強的現代藝術--電影領域中的華人精英分子,做一全方位體察關照。以本紀、世傢和列傳的方式將"君臨天下"、"位極人臣"和"名列仙班"的人物鋪展開來,指名道姓,追本溯源;用文學化語言對20餘年來活躍於幻變江山裏的電影豪傑事跡做敘事化描寫和局外人評論,並恣肆排名,縱橫座次,以期給予人們明目之功和趣味之感。這一形式的采用以及隨之誕生的內容,顯然會與大多數類似的文本有所不同。
嚴格說來,本書的目的並不專註於理論學術的論述,而是希望以俯就於"高度通俗化"的姿態對電影領域的從業人群給予普羅意義上的啓蒙註意,以敘述描畫為本,以指點評判為標,期許開捲有益並觸類旁通的閱讀。有一定文化素養、有一定審美學識的受過教育的人士是本書的理想讀者,他們不僅對電影藝術懷有偏愛,更是對他們所鐘愛的浮光掠影的來竜去脈以及出身地位充滿好奇和求知若渴,對於這些讀者,本書有助於他們取得收穫,得償所願。
告別食古不化,迎來吐故納新,既魚竜混雜,亦兼容並包--這雖然是中國新時期電影(時間為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初--二十一世紀零年代)表現出來的集中特徵,但引領精神復興和催生意識蛻變的使命已經悄然開始,物換星移,潛移默化。遍覽這一時期的光影作品,雖間或瘋煮狂烹、半生不熟,但卻是始作俑者,星火燎原;雖偶有大而無當、不合時宜,但卻是醒世恆言,暮鼓晨鐘。也正因為如此,書中自然刻意凸顯風氣開啓角色和潮流倡導人物,在名聞遐邇和耳熟能詳之外,傾力展示敢為天下先之人,而這一追求也顯然是本書與衆多關於中國電影的"斷代史篇"和"百年通史"的不同之處,更是本書撰寫的重要理由之一。
三
沒有命運(因為每個人的死亡都是人類的死亡,每個人的痛苦都是人類的痛苦)。
--本雅明
身處於我們的年代對我們的年代中人做一"史記"型評傳,其睏難和容易的程度交織參半,不言而喻,原因就在於我們自己就身在這個時間段落當中,這一命運賦予的身份使我們不可能像研究距離我們有着一定時間間隔的過去的歷史那樣做到完全從外嚮內地進行觀察和審視,我們一同行走在世紀之交的時光大道上,一切演變皆有可能,一切看法都難蓋棺定論,這既是優勢也難說不是一個遺憾。作為本書的作者,本人的經歷大多數時候和書中所述時期相重疊,作為當代人,自然在接觸和領受電影恩惠的同時,纍積了個人的觀感和偏見,這一點命運使然,在所難免。
就在本書的撰寫臨近尾聲之際,傳來了中國臺灣導演楊德昌逝去的消息。"每個人的死亡都是人類的死亡,每個人的痛苦都是人類的痛苦。"我把這句話延伸開來理解--每一個自我的命運事實上也就是每一個他人的命運,每個人的生存閃亮都是所有人的生存閃亮,因此,我們無妨這樣沉思默想--舉目蒼穹,在遙遠的天空底下,我們和這個時代的每一個人都相伴而居,安然入眠,在噩夢中失聲痛哭,在美夢裏放聲歡笑,如嬰兒一般沉睡在這個燈火輝煌的年代,無憂無慮,醒夢難辨,直到地老天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