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園世傢
我是個笨拙的學藝者,沒有充分的天才,全憑苦學。我的學藝過程,與一般人並沒有什麽兩樣。我不知道取巧,我也不會抄近路。我不喜歡聽一些頌揚的話。我這幾十年來,一貫地依靠着我那許多師友們,很不客氣地提出我的缺點,使我能夠及時糾正與改善。
我覺得我實在是一個平凡的人,沒有什麽可以稱述的。在藝術上,我到今天還是一個努力學習的小學生,哪裏夠得上寫傳記。
我一生經歷的事實在太多了,一時也記不全。一些老朋友又分散各地,參考的書籍也不能到處帶着走,真所謂一部“二十四史”不知從何說起了。
我的一生可以分為三個時期:
(一)學習演唱時期;
(二)古裝、時裝的嘗試期;
(三)出國表演時期。
對我有過幫助的朋友,除了本界的前輩之外,有外界的戲劇傢、文學家、畫傢、考據傢、雕刻傢……他們盡了最大的努力,來教育我、培植我、鼓勵我、支持我!這些人都具有不同的性格和獨特的天才,為我做了種種的設計,無微不至。我得到了他們的啓示和指導,使我的藝術一天天豐富起來,這都是我不能忘記的事。
至於我幼年的事跡,我還有一位嫁給秦稚芬姑丈的胞姑母,她知道得很多。她是我祖父最小的閨女,現在已經七十開外了。我四歲喪父之後,她是盡了最大的努力來護持我的。她的兒子秦叔忍表弟,經營製版事業,人很能幹、熱情,所以她的老境相當舒適,身體也還硬朗,像她這樣高壽還能替孫男女紮鞋底呢!
祖母的回憶
關於我祖父的經歷,我祖母對我詳細說過,這話也有四十幾年了,到今天還是深深地印在我的腦子裏。
我在童年時代,跟一般小孩子一樣,也是盼望着過新年,穿新衣,換新鞋,擲一把狀元紅,吃一點雜拌(這是北京的一種食品,用各種糖果混合組成的)。我對這些都覺得有無窮的樂趣。我記得十四歲那年,臘月初起就風雪交加,一直到二十四纔放晴。那天正是過小年,買了些鞭炮放放,大傢圍着我祖母坐下來吃一頓飯,從此就要料理年事,一切都格外顯得熱鬧了。
除夕的晚上,照例要等祭完祖先,纔吃年飯。我看見供桌當中供着梅氏祖先的牌位,旁邊又供了一個姓江的小牌位。這我可就不懂了。一個天真的小孩是壓不住好奇心的,我就搶着過去問我祖母:“為什麽姓梅的要祭姓江的?”我祖母說:“這是你爺爺在世就留下的例子。依着我的意思是不該供他的。說來話長,吃完飯再細細告訴你吧。”她說完了,我瞧她好像很難受似的。我想剛纔問的那句話,許是勾起她的心事來了。我深悔自己太孟浪,不該在大年三十晚上讓她老人傢傷感。
我是最後一個到她屋裏跟她辭歲的。她看見我就說:“聰明智慧,恭喜你又長了一歲。”我說:“謝謝奶奶。”她臉上微帶笑容,拉着我的手,叫我坐在她身旁的一張方凳上。衹聽得傢傢爆竹聲響,充滿了新年的氣象。
她說:“你也一年比一年大起來了。傢裏的事,你都不大清楚,趁着我還硬朗,講點給你聽聽。你曾祖在江蘇泰州城裏開了一個小鋪子,仿佛是賣木頭雕的各種人物和佛像的。他有三個兒子,你祖父是老大,八歲就給江傢做義子。江老頭子住在蘇州,沒有兒子,起初待你祖父很好,後來娶了一個繼室,也生了兒子,她就拿你祖父當做眼中釘了。
“有一天她在屋裏的風爐上用砂罐燉紅燒肉,你祖父不小心把它碰翻了。幸虧沒有人看見,他也不敢聲張。等到大傢追究起來這樁事來,發現你祖父穿的鞋底上有紅燒肉的鹵汁,這一下子事兒就鬧大了,三天三夜不給飯吃。多虧遇着江傢的廚子有良心,用荷葉包了飯,偷偷地送給他吃,纔算渡過了這個難關。後來有一種專賣小孩子去學戲的人販子到了蘇州,江老頭子先跟販子接洽好了,就問你祖父是否願意學戲,你祖父一口答應願意。敢情廚子在私下早就通知他快快離開江傢,要不然早晚是總得被那個女人折磨死了的。
我是個笨拙的學藝者,沒有充分的天才,全憑苦學。我的學藝過程,與一般人並沒有什麽兩樣。我不知道取巧,我也不會抄近路。我不喜歡聽一些頌揚的話。我這幾十年來,一貫地依靠着我那許多師友們,很不客氣地提出我的缺點,使我能夠及時糾正與改善。
我覺得我實在是一個平凡的人,沒有什麽可以稱述的。在藝術上,我到今天還是一個努力學習的小學生,哪裏夠得上寫傳記。
我一生經歷的事實在太多了,一時也記不全。一些老朋友又分散各地,參考的書籍也不能到處帶着走,真所謂一部“二十四史”不知從何說起了。
我的一生可以分為三個時期:
(一)學習演唱時期;
(二)古裝、時裝的嘗試期;
(三)出國表演時期。
對我有過幫助的朋友,除了本界的前輩之外,有外界的戲劇傢、文學家、畫傢、考據傢、雕刻傢……他們盡了最大的努力,來教育我、培植我、鼓勵我、支持我!這些人都具有不同的性格和獨特的天才,為我做了種種的設計,無微不至。我得到了他們的啓示和指導,使我的藝術一天天豐富起來,這都是我不能忘記的事。
至於我幼年的事跡,我還有一位嫁給秦稚芬姑丈的胞姑母,她知道得很多。她是我祖父最小的閨女,現在已經七十開外了。我四歲喪父之後,她是盡了最大的努力來護持我的。她的兒子秦叔忍表弟,經營製版事業,人很能幹、熱情,所以她的老境相當舒適,身體也還硬朗,像她這樣高壽還能替孫男女紮鞋底呢!
祖母的回憶
關於我祖父的經歷,我祖母對我詳細說過,這話也有四十幾年了,到今天還是深深地印在我的腦子裏。
我在童年時代,跟一般小孩子一樣,也是盼望着過新年,穿新衣,換新鞋,擲一把狀元紅,吃一點雜拌(這是北京的一種食品,用各種糖果混合組成的)。我對這些都覺得有無窮的樂趣。我記得十四歲那年,臘月初起就風雪交加,一直到二十四纔放晴。那天正是過小年,買了些鞭炮放放,大傢圍着我祖母坐下來吃一頓飯,從此就要料理年事,一切都格外顯得熱鬧了。
除夕的晚上,照例要等祭完祖先,纔吃年飯。我看見供桌當中供着梅氏祖先的牌位,旁邊又供了一個姓江的小牌位。這我可就不懂了。一個天真的小孩是壓不住好奇心的,我就搶着過去問我祖母:“為什麽姓梅的要祭姓江的?”我祖母說:“這是你爺爺在世就留下的例子。依着我的意思是不該供他的。說來話長,吃完飯再細細告訴你吧。”她說完了,我瞧她好像很難受似的。我想剛纔問的那句話,許是勾起她的心事來了。我深悔自己太孟浪,不該在大年三十晚上讓她老人傢傷感。
我是最後一個到她屋裏跟她辭歲的。她看見我就說:“聰明智慧,恭喜你又長了一歲。”我說:“謝謝奶奶。”她臉上微帶笑容,拉着我的手,叫我坐在她身旁的一張方凳上。衹聽得傢傢爆竹聲響,充滿了新年的氣象。
她說:“你也一年比一年大起來了。傢裏的事,你都不大清楚,趁着我還硬朗,講點給你聽聽。你曾祖在江蘇泰州城裏開了一個小鋪子,仿佛是賣木頭雕的各種人物和佛像的。他有三個兒子,你祖父是老大,八歲就給江傢做義子。江老頭子住在蘇州,沒有兒子,起初待你祖父很好,後來娶了一個繼室,也生了兒子,她就拿你祖父當做眼中釘了。
“有一天她在屋裏的風爐上用砂罐燉紅燒肉,你祖父不小心把它碰翻了。幸虧沒有人看見,他也不敢聲張。等到大傢追究起來這樁事來,發現你祖父穿的鞋底上有紅燒肉的鹵汁,這一下子事兒就鬧大了,三天三夜不給飯吃。多虧遇着江傢的廚子有良心,用荷葉包了飯,偷偷地送給他吃,纔算渡過了這個難關。後來有一種專賣小孩子去學戲的人販子到了蘇州,江老頭子先跟販子接洽好了,就問你祖父是否願意學戲,你祖父一口答應願意。敢情廚子在私下早就通知他快快離開江傢,要不然早晚是總得被那個女人折磨死了的。
“你祖父的運氣真壞。他十一歲就從這販子手上輾轉賣給福盛班做徒弟。班主楊三喜是出名的要虐待徒弟的。從此早晚打駡,他又受盡了磨難。
“那時候帶徒弟的風氣很盛,打徒弟的習慣也最普遍。師父心裏有了彆扭,就拿徒弟出氣。最可恨的是楊三喜常用硬木板子打你祖父的手心,把手掌上的紋路都給打平了,這夠多麽殘忍啊。有一年除夕晚上,他不給你祖父飯吃,還拿一碗飯倒在地上,叫你祖父抱了他的孫子楊元,就在地下揀飯粒吃。等你祖父收了徒弟,楊元還到咱們傢來教過戲,為了打徒弟,你祖父就對他說:‘這兒不是福盛班,我不能看着你糟蹋別人傢的孩子。幹脆給我請吧!’後來楊元死在一個廟裏,屍首都沒人管,還是我們傢給他收殮的。
“他的第二個師父叫夏白眼。這也是個喜歡虐待徒弟的。你祖父在他那裏,又挨了多少次的毒打,受的苦楚,誰聽了也要不平的。
“第三個師父羅巧福,他本是楊三喜的徒弟,早就滿了師。他也開門授徒。看到你祖父在夏傢受的那份苦,引起了他的同情,就花銀子把你祖父贖了出來,從此就在羅傢安心學戲。羅巧福待徒弟非常厚道,教戲也認真,尤其對你祖父是另眼相待。一切飲食寒暖,處處關心。你祖父這纔算是苦盡甘來,有了出頭的希望了。
“他出臺的人緣就好。從他滿師出來自立門戶以後,馬上就派人到家乡接你曾祖北來同住,誰知道他離傢太久了,傢也不曉得搬到哪裏去了。所以你祖父到死也沒有找着他的父母和兩個弟弟。
“你祖父跟我定親,是在鹹豐三年。因為傢裏衹有他孤孤單單的一個人,所以我還沒有過門,就先派了一個老媽子來伺候他。這位媽媽在你梅傢很忠實地做了一輩子。你祖父為了酬謝她這些年的辛苦勤勞,買了一所小房子送給她,她堅决地不要。她後來死在我們傢裏,你祖父給她預備了一份很厚的衣衾棺木裝殮了她。
“我嫁過來。他就漸漸紅起來了。最後也掌管了四喜班。別人看他當了老闆,還以為他該是很舒坦的了。其實他的一生心血,就完全耗在四喜班裏。全班有百十口人,都得照顧到了纔行。角兒和場面還常跟他鬧脾氣,最使他難受的是連他一手培植出來的得意學生餘紫雲也常常告假不唱。幸虧時老闆(小福)跟你祖父交情最好,餘紫雲告假,時小福就上去代唱。有一個時期你祖父為了‘國喪’停鑼,虧空太多,幾乎不能維持,時小福還賣了房子借錢給你的祖父。
“你祖父受了場面的氣,回來就對我發牢騷說:‘我一定要讓咱們的兒子學場面。’事情也真湊巧,你伯父從小就喜歡音樂。他纔三歲,就坐在一個木桶裏,抱着一把弦子,丁丁鼕鼕地彈着玩。到了八歲,你祖父問他愛學哪一門,他說:‘我愛學場面。’你祖父聽了這話,正合他的心願,高興極了,就把北京城場面好手請來教你伯父。我的姨侄賈祥瑞(賈三)正在四喜班做活,鬍琴、笛子樣樣精通,又是很近的親戚,第一個就先請他來教。所以你伯父請教過的人雖然那麽多,要算賈三是他開蒙的老師。”
我聽到這裏,就想起了我的父親,便這樣問她:“我祖父、伯父的歷史,您都講了,請您再講一點我父親的事情吧。”她衝我看了一眼,說:“你父親纔可憐哪,二十六歲就死了。”我聽她說話的聲音也變了,臉上也在流淚了,我也忍不住一陣心酸,想哭又不敢放聲哭,因為大年除夕引起她老人傢過分悲傷是不應該的,我趕快從口袋裏取出一塊手絹,走過去替她擦幹了眼淚。我說:“您的話講得太多了,時候也不早啦,您睡吧,留着過一天再講給我聽吧。”她說:“不,新年新歲誰說這些話,趁着今兒晚上我把它講完了。你父親是一個苦幹苦學的忠厚老實人。他先學老生,又改小生,最後唱青衣花旦。是你祖父的戲,他都會唱。一般老聽衆看不到你祖父的戲,看到他出臺,就認為是你祖父的一個影子。所以他每貼你祖父唱的《德政坊》、《雁門關》、《富貴全》……這些戲都很能叫座。他搭的是遲傢的福壽班,咱們跟遲傢是親戚。他的性情溫和,班裏衹要有人鬧脾氣,告假不唱,總是請他代唱。咱們傢光景不好,唱一次外串的堂會是一兩銀子。館子裏排你祖父唱的本戲,又都是很纍的活;他這樣苦幹下去,日子一長,身體就吃了虧啦。他得的是大頭瘟,這種病要過人(傳染)的,非常可怕。吃下藥去一點都不見效,不到幾天的工夫他就完了。遲傢聽說他死了,趕了來跺着腳地哭他。我心裏想他就是在你們班裏給纍壞的,現在他是死了,你們恐怕不容易再找到這麽一位好說話的角兒了。”
“那時候帶徒弟的風氣很盛,打徒弟的習慣也最普遍。師父心裏有了彆扭,就拿徒弟出氣。最可恨的是楊三喜常用硬木板子打你祖父的手心,把手掌上的紋路都給打平了,這夠多麽殘忍啊。有一年除夕晚上,他不給你祖父飯吃,還拿一碗飯倒在地上,叫你祖父抱了他的孫子楊元,就在地下揀飯粒吃。等你祖父收了徒弟,楊元還到咱們傢來教過戲,為了打徒弟,你祖父就對他說:‘這兒不是福盛班,我不能看着你糟蹋別人傢的孩子。幹脆給我請吧!’後來楊元死在一個廟裏,屍首都沒人管,還是我們傢給他收殮的。
“他的第二個師父叫夏白眼。這也是個喜歡虐待徒弟的。你祖父在他那裏,又挨了多少次的毒打,受的苦楚,誰聽了也要不平的。
“第三個師父羅巧福,他本是楊三喜的徒弟,早就滿了師。他也開門授徒。看到你祖父在夏傢受的那份苦,引起了他的同情,就花銀子把你祖父贖了出來,從此就在羅傢安心學戲。羅巧福待徒弟非常厚道,教戲也認真,尤其對你祖父是另眼相待。一切飲食寒暖,處處關心。你祖父這纔算是苦盡甘來,有了出頭的希望了。
“他出臺的人緣就好。從他滿師出來自立門戶以後,馬上就派人到家乡接你曾祖北來同住,誰知道他離傢太久了,傢也不曉得搬到哪裏去了。所以你祖父到死也沒有找着他的父母和兩個弟弟。
“你祖父跟我定親,是在鹹豐三年。因為傢裏衹有他孤孤單單的一個人,所以我還沒有過門,就先派了一個老媽子來伺候他。這位媽媽在你梅傢很忠實地做了一輩子。你祖父為了酬謝她這些年的辛苦勤勞,買了一所小房子送給她,她堅决地不要。她後來死在我們傢裏,你祖父給她預備了一份很厚的衣衾棺木裝殮了她。
“我嫁過來。他就漸漸紅起來了。最後也掌管了四喜班。別人看他當了老闆,還以為他該是很舒坦的了。其實他的一生心血,就完全耗在四喜班裏。全班有百十口人,都得照顧到了纔行。角兒和場面還常跟他鬧脾氣,最使他難受的是連他一手培植出來的得意學生餘紫雲也常常告假不唱。幸虧時老闆(小福)跟你祖父交情最好,餘紫雲告假,時小福就上去代唱。有一個時期你祖父為了‘國喪’停鑼,虧空太多,幾乎不能維持,時小福還賣了房子借錢給你的祖父。
“你祖父受了場面的氣,回來就對我發牢騷說:‘我一定要讓咱們的兒子學場面。’事情也真湊巧,你伯父從小就喜歡音樂。他纔三歲,就坐在一個木桶裏,抱着一把弦子,丁丁鼕鼕地彈着玩。到了八歲,你祖父問他愛學哪一門,他說:‘我愛學場面。’你祖父聽了這話,正合他的心願,高興極了,就把北京城場面好手請來教你伯父。我的姨侄賈祥瑞(賈三)正在四喜班做活,鬍琴、笛子樣樣精通,又是很近的親戚,第一個就先請他來教。所以你伯父請教過的人雖然那麽多,要算賈三是他開蒙的老師。”
我聽到這裏,就想起了我的父親,便這樣問她:“我祖父、伯父的歷史,您都講了,請您再講一點我父親的事情吧。”她衝我看了一眼,說:“你父親纔可憐哪,二十六歲就死了。”我聽她說話的聲音也變了,臉上也在流淚了,我也忍不住一陣心酸,想哭又不敢放聲哭,因為大年除夕引起她老人傢過分悲傷是不應該的,我趕快從口袋裏取出一塊手絹,走過去替她擦幹了眼淚。我說:“您的話講得太多了,時候也不早啦,您睡吧,留着過一天再講給我聽吧。”她說:“不,新年新歲誰說這些話,趁着今兒晚上我把它講完了。你父親是一個苦幹苦學的忠厚老實人。他先學老生,又改小生,最後唱青衣花旦。是你祖父的戲,他都會唱。一般老聽衆看不到你祖父的戲,看到他出臺,就認為是你祖父的一個影子。所以他每貼你祖父唱的《德政坊》、《雁門關》、《富貴全》……這些戲都很能叫座。他搭的是遲傢的福壽班,咱們跟遲傢是親戚。他的性情溫和,班裏衹要有人鬧脾氣,告假不唱,總是請他代唱。咱們傢光景不好,唱一次外串的堂會是一兩銀子。館子裏排你祖父唱的本戲,又都是很纍的活;他這樣苦幹下去,日子一長,身體就吃了虧啦。他得的是大頭瘟,這種病要過人(傳染)的,非常可怕。吃下藥去一點都不見效,不到幾天的工夫他就完了。遲傢聽說他死了,趕了來跺着腳地哭他。我心裏想他就是在你們班裏給纍壞的,現在他是死了,你們恐怕不容易再找到這麽一位好說話的角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