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英國大哲學家培根說過:“讀史使人明智”。中華五千年的歷史宛如一座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寶庫,每當我們置身其中,耳旁都是金玉珠璣的歷史回音,眼前盡現琳琅滿目的歷史勝景,或厚重或警醒或震撼或多彩,讓我們回味也讓我們深思。
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是我們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精神基礎,也是每個中華子孫引以為傲的靈魂所在。五千年的變遷,不僅為我們留下了浩瀚的歷史,也承載着文明的印記。我們的祖先在漫長而麯折的奮鬥歷程中創造了燦爛的文明,無數王朝的更迭為後人留下了歷史年輪滑過的真實印記,而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也在歷史長河的蕩滌之下為我們留下了嘆為觀止的真跡,同時各民族也在自己的領域創造出許多獨具特色富有魅力的文化奇珍。歷史為我們創造了寶貴財富,我們要珍惜更要用我們現代文明的手段加以宣揚。
千年的歷史是浩繁而宏大的,而古今中外的歷史典籍、史學著作更是汗牛充棟。如何在有限的時間裏盡覽文明與歷史的精髓,對於忙碌的現代人來說,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此,能夠有所選擇地閱讀最有價值的文化,最想知道的歷史,最想瞭解的名人,最想瀏覽的古跡,無疑是無數讀者夢寐以求的事情,而這也正是本套叢書所有編輯的初衷。為此,我們特地邀請衆多在各自領域有專長的學者和專傢編撰了這套《你最該知道的中國》係列叢書,該書從各個層面對中國的歷史、文化、藝術、人文、地理、民俗等做了一次係統的梳理。旨在幫助大傢更好地瞭解中國,熱愛中國、弘揚中國。該書可以作為歷史愛好者參閱的讀本,也可以是學生在教材之外更清晰深入瞭解中國的一個窗口,更是所有渴望心靈和歷史對話的讀者的最好選擇。我們衷心希望本套叢書的出版能獲得大傢的厚愛。
作為該套叢書之一的《你最該知道的中國之名城名鎮名村》從地理、文化、歷史三者兼顧的角度帶你走進那絢麗多姿的境界。在墨跡的幽香中,可以愜意的徜徉在古老的歷史長河中,自然的傑作、宮殿的威嚴、大山的雄奇、古城的純樸,小鎮的清幽、這一切都已經成為一種文化符號……它仿佛在嚮你訴說着歷史的凝重與滄桑;又仿佛在嚮您展示着每一處勝景的風姿綽約。
那些歷史名都,見證了數朝的起迭更替,歷史的紛爭使它更加大氣磅礴,無論是古老的城墻、輝煌的皇宮,還是身後的墓塚,走近它,仿佛感受到了古代的繁華與曾經的滄桑。
書中有數代文人墨客或生長或駐足的文化名城,也有他們留下的詩詞名句、書法繪畫,欣賞為紀念他們而建的亭、臺、樓、閣,似乎可以感受到他們那番吟詩作對,抒發人生的豪情和感懷。
書中詳細介紹了許多旅遊勝地,登山遠望,漫步河邊,緑樹叢蔭,有山的偉岸,有水的靈秀,有人文的魅力,有沉澱的文明。閱讀的過程,不僅僅是望斷了自然美景,也是心靈輕鬆的旅程。
書中還有許多關於魅力名鎮的介紹,那些小鎮看似袖珍小巧,沒有帝都的宏偉;沒有名城的番號;甚至沒有旅遊勝地的誘惑,但就是她的袖珍,纔出落得別緻,正是她的安靜,纔更讓人心馳神往。
書中的名園名村,更是書香四溢,佳話連連,每個園子都有一個故事,無論是中國第一奇村的諸葛村,還是充滿愛情傳奇的瀋園,亦或是譽滿神州的喬傢大院,每一塊古老的磚瓦都在嚮我們訴說着當年的故事……
英國大哲學家培根說過:“讀史使人明智”。中華五千年的歷史宛如一座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寶庫,每當我們置身其中,耳旁都是金玉珠璣的歷史回音,眼前盡現琳琅滿目的歷史勝景,或厚重或警醒或震撼或多彩,讓我們回味也讓我們深思。
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是我們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精神基礎,也是每個中華子孫引以為傲的靈魂所在。五千年的變遷,不僅為我們留下了浩瀚的歷史,也承載着文明的印記。我們的祖先在漫長而麯折的奮鬥歷程中創造了燦爛的文明,無數王朝的更迭為後人留下了歷史年輪滑過的真實印記,而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也在歷史長河的蕩滌之下為我們留下了嘆為觀止的真跡,同時各民族也在自己的領域創造出許多獨具特色富有魅力的文化奇珍。歷史為我們創造了寶貴財富,我們要珍惜更要用我們現代文明的手段加以宣揚。
千年的歷史是浩繁而宏大的,而古今中外的歷史典籍、史學著作更是汗牛充棟。如何在有限的時間裏盡覽文明與歷史的精髓,對於忙碌的現代人來說,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此,能夠有所選擇地閱讀最有價值的文化,最想知道的歷史,最想瞭解的名人,最想瀏覽的古跡,無疑是無數讀者夢寐以求的事情,而這也正是本套叢書所有編輯的初衷。為此,我們特地邀請衆多在各自領域有專長的學者和專傢編撰了這套《你最該知道的中國》係列叢書,該書從各個層面對中國的歷史、文化、藝術、人文、地理、民俗等做了一次係統的梳理。旨在幫助大傢更好地瞭解中國,熱愛中國、弘揚中國。該書可以作為歷史愛好者參閱的讀本,也可以是學生在教材之外更清晰深入瞭解中國的一個窗口,更是所有渴望心靈和歷史對話的讀者的最好選擇。我們衷心希望本套叢書的出版能獲得大傢的厚愛。
作為該套叢書之一的《你最該知道的中國之名城名鎮名村》從地理、文化、歷史三者兼顧的角度帶你走進那絢麗多姿的境界。在墨跡的幽香中,可以愜意的徜徉在古老的歷史長河中,自然的傑作、宮殿的威嚴、大山的雄奇、古城的純樸,小鎮的清幽、這一切都已經成為一種文化符號……它仿佛在嚮你訴說着歷史的凝重與滄桑;又仿佛在嚮您展示着每一處勝景的風姿綽約。
那些歷史名都,見證了數朝的起迭更替,歷史的紛爭使它更加大氣磅礴,無論是古老的城墻、輝煌的皇宮,還是身後的墓塚,走近它,仿佛感受到了古代的繁華與曾經的滄桑。
書中有數代文人墨客或生長或駐足的文化名城,也有他們留下的詩詞名句、書法繪畫,欣賞為紀念他們而建的亭、臺、樓、閣,似乎可以感受到他們那番吟詩作對,抒發人生的豪情和感懷。
書中詳細介紹了許多旅遊勝地,登山遠望,漫步河邊,緑樹叢蔭,有山的偉岸,有水的靈秀,有人文的魅力,有沉澱的文明。閱讀的過程,不僅僅是望斷了自然美景,也是心靈輕鬆的旅程。
書中還有許多關於魅力名鎮的介紹,那些小鎮看似袖珍小巧,沒有帝都的宏偉;沒有名城的番號;甚至沒有旅遊勝地的誘惑,但就是她的袖珍,纔出落得別緻,正是她的安靜,纔更讓人心馳神往。
書中的名園名村,更是書香四溢,佳話連連,每個園子都有一個故事,無論是中國第一奇村的諸葛村,還是充滿愛情傳奇的瀋園,亦或是譽滿神州的喬傢大院,每一塊古老的磚瓦都在嚮我們訴說着當年的故事……
文化古城——北京
北京是我國的首都,是世界聞名的歷史古城、文化名城。是全國的政治、經濟、交通和文化中心。還與西安、洛陽、南京、並列為中國四大古都。這裏薈萃了中國燦爛的文化藝術,留下了許多名勝古跡和人文景觀。
歷史沿革
北京的歷史,我們用幾個短語概括一下:
遠古人類:北京是我們祖先的故鄉,也是人類發源地之一。大約20萬至70萬年前,在北京房山周口店地區,就有人類在活動,這就是舉世聞名的“北京人”。
建城伊始:約從公元前2000年代初期開始,北京從原始社會逐漸過渡到奴隸社會。從周武王起兵伐紂滅商,建立起了較大的封侯國。周武王伐紂,史記為武王11年,那年天空有哈雷彗星出現,專傢們根據哈雷彗星每76年出現一次的規律計算,該年為薊、燕分封之年,也是北京建城之年。
重鎮薊都:隨着燕國疆域嚮東北方向擴展以及山戎部落在燕山山地的發展,從春秋中期開始,薊成為燕國的都城,後稱之為“燕京”,此名一直流傳至今。燕都北遷之後,薊都便成為北方的中心城市了,這是北京歷史的一個重大轉折。
戰亂割據:秦二世時,爆發了陳勝、吳廣農民起義。原燕國舊貴族乘機復闢,恢復了燕國的稱號,仍以薊為國都。此後,項羽另建燕國,仍以薊為都城。後漢高祖劉邦滅了項羽,立異姓諸侯盧綰為燕王。王莽篡位後,廢除封王,將薊改為廣有郡。東漢末年,薊城的地位由北方軍事重鎮變為北方封建割據中心,陷入了劉虞、公孫瓚、袁紹的長期混戰之中。
民族融合:在魏晉十六國北朝時期,薊城地方發達的封建制度是各族人民融合的基礎。入塞諸民族與原住漢人一起創造了薊城的歷史與文化。在隋唐五代時期,這裏是北方農業居民和牧業居民的物資交流中心。
遼代陪都:公元936年,後晉的石敬瑭投靠契丹,契丹得到燕雲十六州後,便把幽州升為遼國的南京,又稱燕京,府名幽都。燕京成為遼國的陪都,
金代中都:12世紀初,女真族在東北興起,建立了金王朝並立即嚮遼發起進攻。宋徽宗决定乘機聯金滅遼,從而收復燕雲失地。1149年,海陵王完顔亮殺死在位的金熙宗自立為皇帝,天德五年夏季遷都燕京,並改年號為貞元,改為聖都,不久又稱中都。
元代大都:公元1213年秋,成吉思汗率精騎南下,先攻宣德、德興,後入懷來,直抵居庸。1215年5月,中都陷落。1260年3月,忽必烈在開平即大汗位,建元中統。中統四年,定開平為上都。至元元年升燕京為中都。元九年,升中都為大都,從上都遷都於燕京。從此,北京正式成為全國的政治中心。
明朝帝都:明太祖朱元璋於1368年在應天稱帝。朱元璋死後,其孫朱允文繼位,是為建文帝。後朱棣起兵北平,於建文四年攻下南京,奪取帝位。升北平為北京,北京之名即由此始。永樂四年,營建北京宮殿,十五年,北京皇宮建成。十九年正月,遷都北京,南京為陪都。
清代京師:順治元年四月,山海關大戰之後,輔佐福臨的睿親王多爾袞率清軍尾追農民軍,進占北京。後順治帝登臨皇極門,頒詔天下,定都北京。
百年巨變:1911年10月10日,中國爆發了資産階級民主主義革命,次年二月清帝被迫宣告退位。北京作為帝都的歷史到此結束。在此後的30多年裏,北京先後歷經了軍閥割據,八年抗戰,國民黨政府執政。至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北京成為新生的共和國的首都,古城的歷史揭開了新的一頁。一座城市的歷史就是一個國傢的歷史。作為幾代帝都和今日中國首都的北京是中國歷史和現狀的縮影。
北京特色
鬍同文化 :鬍同是北京人生活的歷史象徵。因此,有人稱古都文化為“鬍同文化”和“四合院文化”。俗語有雲:“著名的鬍同三千六,沒名的鬍同賽牛毛”。
“鬍同”之稱由來已久。據專傢考證,鬍同二字源於蒙古語,意指“水井”。當年,有水井的地方為居民聚集之地。因此,鬍同的本意應為居民聚集之地。還有一種說法:元建都北京後,將居民住房按片分開,由蒙古人分管,各片之間由通道分開。通道除供人們行走外,還有一個重要的作用是在發生火災時作為隔離帶。雖然有種種說法,但鬍同的出現始於元代已為人們共識。
目前北京古老破舊的大雜院正被現代化的樓房所取代,舊鬍同也將失去它賴以存在的基礎。不過,為保持北京的古都風貌,許多著名的鬍同已被當作文物保留下來了,它為我們新興的首都保存了一絲古老的色彩。北京的鬍同作為北京古老文化和歷史的載體,具有一種永恆的魅力,幾乎處處都有故事,它隱含着許許多多的民間傳說。所以北京的鬍同是史料、民俗和民間故事的搖籃和聚寶盆。
京劇:又名國劇、平劇等。清乾隆時期,享譽江南的徽班“三慶班”上京為乾隆祝壽;後來一批漢戲演員又陸續進京,於是徽調和漢戲兩班合作,兩調合流,互相融會吸收,再加上京音化,又從昆麯、弋腔、秦腔不斷汲取營養,終於形成了一個新的劇種——京劇。
京菜:應該是來北京旅遊的首選美食。京菜的烹調方法可以概括為“爆炒燒燎煮,炸熘燴烤涮,蒸扒熬煨燜,煎糟鹵拌氽”,其中,最具代表的北京烤鴨是元、明、清歷代宮廷御膳珍饈,傳入民間已有200多年,成為北京特殊風味名餚之首。涮羊肉、香酥雞、賽香瓜、鳳凰趴窩、烏竜吐珠、懷胎鱖魚等都是京菜中的佳餚。
名勝古跡
北京歷經數十代的經營,擁有衆多輝煌的帝都景觀和豐厚濃郁的文化底藴,世界最大的皇宮故宮、我國最大的祭天神廟天壇、世所罕見的皇傢園林頤和園、世界八大奇跡之一的長城、北京最大的古墓群明十三陵,還有周口店北京猿人遺址都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産。
北京的宗教建築也是赫赫有名,牛街禮拜寺是北京地區歷史最悠久的清真寺,雍和宮是北京地區最大的一座藏傳佛教寺院,大覺寺是“西山三百寺之巨剎”,白雲觀曾是道教全真派的宮觀,戒臺寺是一座具有遼代建築風格的寺廟,紅蠃寺是“京北第一古剎”……
氣勢非凡的天安門、皇傢花園北海、景色秀麗的香山公園、竹林遍地的紫竹院、環境幽雅的玉淵潭等等雖非宗教建築,但也都是北京的誘人之處。
來到北京,看到的、感受到的不僅是古老帝都的雄偉莊嚴、厚重滄桑,還有現代大都市的時尚繁華、高速便捷,濃重的現代化氣息在剛踏進北京城市就已撲面而來了,伴隨着2008年第二十九屆奧運會的舉行,北京將再一次將她迷人的魅力展現在全世界人面前。
北京是我國的首都,是世界聞名的歷史古城、文化名城。是全國的政治、經濟、交通和文化中心。還與西安、洛陽、南京、並列為中國四大古都。這裏薈萃了中國燦爛的文化藝術,留下了許多名勝古跡和人文景觀。
歷史沿革
北京的歷史,我們用幾個短語概括一下:
遠古人類:北京是我們祖先的故鄉,也是人類發源地之一。大約20萬至70萬年前,在北京房山周口店地區,就有人類在活動,這就是舉世聞名的“北京人”。
建城伊始:約從公元前2000年代初期開始,北京從原始社會逐漸過渡到奴隸社會。從周武王起兵伐紂滅商,建立起了較大的封侯國。周武王伐紂,史記為武王11年,那年天空有哈雷彗星出現,專傢們根據哈雷彗星每76年出現一次的規律計算,該年為薊、燕分封之年,也是北京建城之年。
重鎮薊都:隨着燕國疆域嚮東北方向擴展以及山戎部落在燕山山地的發展,從春秋中期開始,薊成為燕國的都城,後稱之為“燕京”,此名一直流傳至今。燕都北遷之後,薊都便成為北方的中心城市了,這是北京歷史的一個重大轉折。
戰亂割據:秦二世時,爆發了陳勝、吳廣農民起義。原燕國舊貴族乘機復闢,恢復了燕國的稱號,仍以薊為國都。此後,項羽另建燕國,仍以薊為都城。後漢高祖劉邦滅了項羽,立異姓諸侯盧綰為燕王。王莽篡位後,廢除封王,將薊改為廣有郡。東漢末年,薊城的地位由北方軍事重鎮變為北方封建割據中心,陷入了劉虞、公孫瓚、袁紹的長期混戰之中。
民族融合:在魏晉十六國北朝時期,薊城地方發達的封建制度是各族人民融合的基礎。入塞諸民族與原住漢人一起創造了薊城的歷史與文化。在隋唐五代時期,這裏是北方農業居民和牧業居民的物資交流中心。
遼代陪都:公元936年,後晉的石敬瑭投靠契丹,契丹得到燕雲十六州後,便把幽州升為遼國的南京,又稱燕京,府名幽都。燕京成為遼國的陪都,
金代中都:12世紀初,女真族在東北興起,建立了金王朝並立即嚮遼發起進攻。宋徽宗决定乘機聯金滅遼,從而收復燕雲失地。1149年,海陵王完顔亮殺死在位的金熙宗自立為皇帝,天德五年夏季遷都燕京,並改年號為貞元,改為聖都,不久又稱中都。
元代大都:公元1213年秋,成吉思汗率精騎南下,先攻宣德、德興,後入懷來,直抵居庸。1215年5月,中都陷落。1260年3月,忽必烈在開平即大汗位,建元中統。中統四年,定開平為上都。至元元年升燕京為中都。元九年,升中都為大都,從上都遷都於燕京。從此,北京正式成為全國的政治中心。
明朝帝都:明太祖朱元璋於1368年在應天稱帝。朱元璋死後,其孫朱允文繼位,是為建文帝。後朱棣起兵北平,於建文四年攻下南京,奪取帝位。升北平為北京,北京之名即由此始。永樂四年,營建北京宮殿,十五年,北京皇宮建成。十九年正月,遷都北京,南京為陪都。
清代京師:順治元年四月,山海關大戰之後,輔佐福臨的睿親王多爾袞率清軍尾追農民軍,進占北京。後順治帝登臨皇極門,頒詔天下,定都北京。
百年巨變:1911年10月10日,中國爆發了資産階級民主主義革命,次年二月清帝被迫宣告退位。北京作為帝都的歷史到此結束。在此後的30多年裏,北京先後歷經了軍閥割據,八年抗戰,國民黨政府執政。至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北京成為新生的共和國的首都,古城的歷史揭開了新的一頁。一座城市的歷史就是一個國傢的歷史。作為幾代帝都和今日中國首都的北京是中國歷史和現狀的縮影。
北京特色
鬍同文化 :鬍同是北京人生活的歷史象徵。因此,有人稱古都文化為“鬍同文化”和“四合院文化”。俗語有雲:“著名的鬍同三千六,沒名的鬍同賽牛毛”。
“鬍同”之稱由來已久。據專傢考證,鬍同二字源於蒙古語,意指“水井”。當年,有水井的地方為居民聚集之地。因此,鬍同的本意應為居民聚集之地。還有一種說法:元建都北京後,將居民住房按片分開,由蒙古人分管,各片之間由通道分開。通道除供人們行走外,還有一個重要的作用是在發生火災時作為隔離帶。雖然有種種說法,但鬍同的出現始於元代已為人們共識。
目前北京古老破舊的大雜院正被現代化的樓房所取代,舊鬍同也將失去它賴以存在的基礎。不過,為保持北京的古都風貌,許多著名的鬍同已被當作文物保留下來了,它為我們新興的首都保存了一絲古老的色彩。北京的鬍同作為北京古老文化和歷史的載體,具有一種永恆的魅力,幾乎處處都有故事,它隱含着許許多多的民間傳說。所以北京的鬍同是史料、民俗和民間故事的搖籃和聚寶盆。
京劇:又名國劇、平劇等。清乾隆時期,享譽江南的徽班“三慶班”上京為乾隆祝壽;後來一批漢戲演員又陸續進京,於是徽調和漢戲兩班合作,兩調合流,互相融會吸收,再加上京音化,又從昆麯、弋腔、秦腔不斷汲取營養,終於形成了一個新的劇種——京劇。
京菜:應該是來北京旅遊的首選美食。京菜的烹調方法可以概括為“爆炒燒燎煮,炸熘燴烤涮,蒸扒熬煨燜,煎糟鹵拌氽”,其中,最具代表的北京烤鴨是元、明、清歷代宮廷御膳珍饈,傳入民間已有200多年,成為北京特殊風味名餚之首。涮羊肉、香酥雞、賽香瓜、鳳凰趴窩、烏竜吐珠、懷胎鱖魚等都是京菜中的佳餚。
名勝古跡
北京歷經數十代的經營,擁有衆多輝煌的帝都景觀和豐厚濃郁的文化底藴,世界最大的皇宮故宮、我國最大的祭天神廟天壇、世所罕見的皇傢園林頤和園、世界八大奇跡之一的長城、北京最大的古墓群明十三陵,還有周口店北京猿人遺址都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産。
北京的宗教建築也是赫赫有名,牛街禮拜寺是北京地區歷史最悠久的清真寺,雍和宮是北京地區最大的一座藏傳佛教寺院,大覺寺是“西山三百寺之巨剎”,白雲觀曾是道教全真派的宮觀,戒臺寺是一座具有遼代建築風格的寺廟,紅蠃寺是“京北第一古剎”……
氣勢非凡的天安門、皇傢花園北海、景色秀麗的香山公園、竹林遍地的紫竹院、環境幽雅的玉淵潭等等雖非宗教建築,但也都是北京的誘人之處。
來到北京,看到的、感受到的不僅是古老帝都的雄偉莊嚴、厚重滄桑,還有現代大都市的時尚繁華、高速便捷,濃重的現代化氣息在剛踏進北京城市就已撲面而來了,伴隨着2008年第二十九屆奧運會的舉行,北京將再一次將她迷人的魅力展現在全世界人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