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商界精英>> 余玮 Yu Wei   中国 China   现代中国   , 吴志菲 Wu Zhifei   中国 China   现代中国  
中國高端訪問4:五星級巨商的創富秘笈
  在這本書裏,作者作為中國知名人物期刊的資深記者,全悉聚焦商界風雲中的名傢和名傢崛起背後的商界風雲,全方位展示變革時期中國企業傢財富衝浪的探索實踐和思想新銳,全情解讀知本精英們的財富時尚和獨特的精神追求,全面反映一個成功階層的欲望與方式、生活與狀態,以通俗的形式詮釋經濟生活,用文化的角度、人性的眼光看資本經營與商業動作,深層次縱論産業或企業的戰略與變局。
第1節:李書福:駛入“快車道”的秘笈(1)
  李書福
  駛入"快車道"的秘笈
  李書福,中國民營轎車第一人,浙江草根經濟的代表人物之一。1963年6月出生於浙江臺州,哈爾濱理工大學畢業,燕山大學工程碩士學位。歷任黃岩縣石麯冰箱配件廠廠長,臺州市北極花電冰箱廠廠長,臺州市吉利裝潢材料廠廠長,浙江吉利摩托車廠廠長,吉利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浙江吉利控股集團董事長等職,係第十屆全國政協委員、浙江省政協委員、浙江省工商聯常委、浙江省臺州市工商聯副會長、全國科技企業傢理事會理事長。曾獲十大傑出明星企業傢、新長徵突擊手、經營管理大師、"中國汽車工業50年50位最具影響的人物"之一、"中國民營企業自主創新十大領軍人物"、中國十大慈善傢、中國汽車界風雲人物等。
  17歲時,他最大的願望是擁有一輛自行車,"如果再戴上一塊手錶,出門就很有面子了。"
  21歲時,身為照相館小老闆的他成了萬元戶,"在當時是很了不得的事情。"
  27歲時,用他自己的話說,"兩三百萬肯定是有的了。"
  而今,已成汽車大亨的李書福,據稱是中國最年輕的億萬富翁之一。
  他身上從來就沒有缺少過新聞。不管是開工廠、造汽車、炒地産、玩足球,他涉足的每一個産業,無一例外地都受到方方面面的責難,但他都能從容而堅定地站在輿論的中心。有人問他,這麽折騰難道就不害怕失敗?他說:"我是農村出來的,我什麽也不怕,失敗了沒有關係,大不了回去種地、養魚、養蝦,照樣有吃有喝。"
  有人把他神化為中國汽車業的"顛覆者",也有人把他妖魔化是當今的"汽車瘋子",但無論別人如何評說,他依舊是我行我素。他不但扛起了民企造車的旗幟,還扛起了中國本土汽車品牌的旗幟。
  貧寒少年·平民巨富·大慈善傢
  曾因傢境貧寒輟學的李書福在2006年資助了560名貧睏學子,幫助這些學生完成學業。"因為通過辦學和助學,我感到我跟這個世界聯繫得很緊密。"
  李書福,本名"胥福",1963年出生在浙江農村,少年時代基本是在"文革"中度過。上小學的時候,他覺得自己的名字"李胥福"太繞口了,就給改成了"李書福",取意為書生有福。李書福說,他從小就喜歡汽車。他們四兄弟的床下,全是用泥巴做的汽車,用繩子牽着滿地跑。為此,他們還老挨老爸駡。
  "我很小就開始掙錢了,"李書福把自己的創業史一直上溯到孩童時代,"七八歲的時候,我就在村子裏給人放牛、拉風箱,放牛一天能掙3毛錢,拉風箱可以掙到5毛。"
  從小他就不是特別愛讀書,但腦子靈活,學習成績並不差。因為傢境時好時壞,他不得不時常輟學回傢種田。小學輟學兩年,再讀竟然還是班裏較為出色的學生,初中讀了兩年便跳級考上了高中,"考上第一年我就又不想讀了。"
  老師專門去找他,勸他的話他到現在還沒忘記,"老師說你不上學不行的,你看那個誰誰誰,他上了大學,現在哪裏哪裏工作,再看那個誰誰誰,他沒有考上,現在就在鎮子裏當個泥瓦匠。"
  他常常回想小時候,說那個時候是一傢人非常美好的時光,"我們傢我讀書算是最多的,我姐姐、我弟弟,都很小就輟學了,掙錢養傢。"
  貧窮的少年時代給了李書福深刻的烙印,影響直至今時今日。"貧窮可以轉化為力量,它本身就是一種財富。一個經歷過貧窮的人,他可能更加珍惜機會,珍惜生活,並且更加富有愛心。我現在資助那些貧苦孩子讀書也因為這個,這些吃過苦的孩子,將來會幹大活、創大業。"
  2006年6月,在中國教育發展基金會成立大會上,吉利控股集團捐助了5000萬元,尋訪1000名家庭貧睏、品學兼優的高中畢業生,資助他們完成大學學業。為了使用好這5000萬元,吉利控股集團有關負責人表示,對於受助對象的確認工作,將主要由吉利集團操作,為此還專門成立班子,除了捐助5000萬元外,準備花費更多的金錢和精力,到全國各地尋找真正需要幫助的貧寒學子。
第2節:李書福:駛入“快車道”的秘笈(2)
  他瞭解到,最近幾年高校貧睏生數量不斷增長,他對之有很深的瞭解和同情。讓更多貧寒學子上得起學,成為李書福的願望。
  2001年,李書福要求北京吉利大學創辦宏志班,免費供讀貧睏學子。這個班級招收的對象是延安、遵義等革命老區的貧寒學子,學校免除全部學費和住宿費。第一屆招收30多人。
  2005年,吉利控股集團總裁李書福出資210萬元,設立"未來人才基金",定嚮資助100名傢境貧寒、無力求學的學生,到其下屬的北京吉利大學、浙江吉利技師學院、三亞學院及其他大專院校就學,畢業後即可進入集團工作。
  從2005年7月開始,浙江吉利技師學院派出4支隊伍,到江蘇新沂、江西瑞金、浙江景寧、山東沂蒙山區和棗莊、河北石傢莊、內蒙古等貧睏地區,尋找100名貧睏生。
  "我不明白,那些有錢人在幹什麽?開車衹開奔馳、寶馬,買個包花幾萬塊錢。我們國傢真的已經富到這樣了嗎?那麽多孩子沒有錢上學,沒有衣服穿,還有很多老百姓看不起病。"李書福很激動地拍拍自己身上,"我全身都沒有什麽貴的,襯衣是公司統一做的,皮鞋幾十塊錢,是我們老傢一個廠子生産的,陪我去了多少地方,不知道有多好,幹嘛要花那麽多錢在吃穿上,我真的不明白。"
  在接受中央電視臺采訪時,李書福曾當場把鞋脫下來展示給觀衆。他坦然地說,這是浙江一傢企業生産的皮鞋,物美價廉,結實耐用。"今天太忙,沒來得及擦亮,擦亮是很好看的。"他很生活地說,"鞋子作為行走的工具,結實耐用就可以了,沒有必要去刻意追求什麽。"
  李書福在青年時代最渴望的奢侈品自行車與手錶。"那個時候要是有輛自行車,再戴一塊手錶,出門就很有面子了。手錶一定要露在袖子外面,時不時地拿出來看看。拍照的時候要這樣,在胸前交叉,戴表的那個胳膊一定要在外面。"李書福笑言,"我的第一塊手錶是走私表,十幾塊錢。時間是不準的,但是要的是個樣子嘛,還是天天很得意地戴着。有一次我想去我們那裏專門賣走私表的一個地方,想去修一修。那個時候都是偷偷賣的,打擊投機倒把辦公室要管的,我傻乎乎的,什麽也不懂,就在那裏大模大樣地對時間,結果一下子就被'打辦'的人抓住了,手錶也給沒收了。"
  李書福平民式的生活習慣讓每一個采訪他的記者印象深刻,國內一傢媒體的記者這樣寫道:"很難想像身傢數億、經常在世界各國飛來飛去的集團老總會是這樣一個節儉的人。浙商生産的皮鞋,綉着英文'吉利'的工作服,和員工一起食堂用餐,李書福徹底顛覆了傳統億萬富翁的形象。"他的員工們都說:"我們的老闆賺的錢最多,個人花的錢最少。"
  吉利的員工都知道,自從吉利汽車正式推嚮市場,他們董事長的專車就換成了自産的轎車,以前是美日、優利歐,後來是美人豹、自由艦、吉利金剛,現在則是遠景。曾有人當面質疑吉利汽車的安全質量,李書福以問為答:"我坐的就是我自己生産的轎車,難道我的命就不值錢?"
  他憤憤然說起國傢大力提倡自主創新,明星中卻幾乎沒有人願意消費國貨。"人傢韓國明星金喜善有次被邀請到中國來參加商業活動,金喜善發現車隊中沒有韓國車,就拒絶乘坐奔馳離開。金喜善說自己是韓國人,就應該坐本國車。你看看中國的明星,誰能這樣做?"
  李書福很氣憤網上有人把他批評明星追捧奢侈品、不用國貨跟不買他的吉利汽車扯到了一起。"有人說,我這樣說是嫉妒,是心態問題,還有人專門寫,你還是先把你的汽車造好再說吧。你瞧,就這樣鬍扯!"
  尚節儉的李書福,當事業需要時,他會采取一切手段去聚斂財富,甚至節儉到錙銖必較的程度。據稱,集團財務有條規定,集團高管人員出差時,無特殊情況最好乘坐經濟艙;無特殊情況不住豪華酒店。但是,當他痛感中國教育的滯後和貧睏學子無法上學的痛楚時,他又會慷慨得一擲千金。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李書福花在社會辦學上的錢已近10個億。因為他多年來的善舉,2006年他獲得了"中國十大慈善傢"的稱號。
首頁>> >>>> 商界精英>> 余玮 Yu Wei   中国 China   现代中国   , 吴志菲 Wu Zhifei   中国 China   现代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