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蒙学>> 李卿曦 Li Qingxi   中國 China   現代中國  
全能女孩李卿曦成纔揭秘:發現孩子
  初中、高中、大學,她都是被保送到最好的學校。初中、高中,她連當了六年的班長。當別的孩子沒日沒夜玩遊戲的時候,她開始設計遊戲,結果還一不小心拿了個全國青少年信息學奧林匹剋聯賽一等奬……去年6月,當同齡人大都在考場上揮汗如雨的時候,她已手握復旦大學、浙江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香港科技大學等5所名校的錄取通知書。最終,香港科技大學以39萬港元的全額奬學金成功“捕獲”這名成都美少女———李卿曦。
第1節:序 一 開花結果的歡樂
  全能女孩李卿曦成纔揭秘:發現孩子
  李卿曦 李增華 卿清濤 著
  序 一 開花結果的歡樂
  成 長 在我的心目中,傢長和孩子的關係,就像是園丁和樹苗一樣。成長中的小孩就像是一棵正在長大的樹,需要精心的照料才能成材。就如同種樹者需要為它及時除去野草、毒苗一樣,傢長也需要為孩子精心創造出一個適宜的生長環境。這裏所謂的“適宜”絶不是讓傢長替孩子掃除成長中遇到的一切障礙,事事都護着孩子;更不是讓傢長按照自己的想法設計出一係列的條條框框,讓孩子事事都循規蹈矩,從而失去了享受一生中僅有一次的成長快樂的權利,就像溫室裏的樹苗終究難以成材,缺乏生長空間的小樹也註定無法長成參天大樹。 我認為人一生需要吃苦頭是註定了的,小時候吃點苦頭,或許在將來的生活上會順利一些;而那些小時候仰仗傢長的庇護,一點苦都不吃的人,在將來的生活中恐怕就會遇到很多的不如意了。正如歌詞裏唱的,“不經歷風雨,怎麽見彩虹?”命運是公平的,所有吃過的苦都是一種付出,遲早會得到應有的回報,儘管回報的方式未必就是物質上的。為孩子選擇恰當的成長方式是傢長的天職。我感謝父母為我選擇了一條我喜歡的成長道路,讓我品嚐到了成長過程中應該品味的酸甜苦辣。 人的一生中有很多事是衹能在某一個時間段才能做的,一旦錯過,它就再也不存在了。我希望我的人生活得精彩,我希望我能體驗到我這個年齡段的人該有的快樂,我希望我在回憶的時候不會悔恨。那些順應本性生長的小孩會有很多很美好的童年時光,他們會有在黃昏自冕為王、揮舞想象中的權杖的尊貴;會有在籃球場上揮汗如雨、奮力拼搶的恣意;會有沉迷在小說世界中與獨角獸做伴的神奇;也會有在網絡中决定千萬人生死的暢快。雖然他們的將來會如何,沒有人會知道。但是,沒有遊戲的童年還算是童年嗎?沒有賽場上恣意揮灑汗水的青春還能稱為青春嗎?沒有偶爾的放縱的人生還能算作人生嗎? 我不要,我不要沒有童年的童年,我不要不是青春的青春,我不要不算人生的人生。 長大的孩子就像是一棵大樹,他已經不需要傢長時時刻刻的叨念,不需要父母為他安排生活中的一切,這或許會讓父母感到失落,覺得自己被丟棄了。但是孩子總會長大,父母這時應該放開手,讓他擁有一片屬於自己的天空,讓他按照他自己的方式去成長。我們常說,兒行千裏母擔憂,其實反過來也是一樣,每個孩子的心中也永遠會挂念着父母。但無論到什麽時候,孩子永遠都是父母眼中長不大的樹,時時需要從父母這裏獲取成長的養分,因為孩子總是需要父母適時的指點和關懷。 人都是貪心的,如果你和我一樣,既想要童年的快樂,又希望以後能過得順利,就得學着掌握好玩與學的關係,就得思考怎樣才能在不失去成長快樂的情況下取得最好的學習成績,從而活出一個沒有遺憾的人生。 溝 通 小孩子在很小的時候就會有自己的思考方式(至少我是從我有記憶開始)。那麽,怎樣才能知道傢長與孩子彼此的想法,又怎樣才能互相體諒呢? 作為溝通的前提,我們首先要相信,別人嚮你表達的所有想法,對於他來說,都是經過慎重思考後提出來的,需要認真地聆聽,即使你覺得他衹是個思想幼稚的小毛孩,或者是個思想落後的老朽。每個人都認為自己說的是最重要的。聆聽過後是交流,沒有聆聽的交流是沒有意義的。最後則是理解。儘管我也很討厭我媽媽在我耳邊嘮叨,討厭爸爸媽媽總對我說“你看看人傢誰誰怎麽怎麽樣,你看看你自己”之類的話,討厭他們在我熱心於某些事的時候來給我潑冷水;反過來講,我父母也會在我固執己見的時候火冒三丈,也會在我為貪玩而找些拙劣理由的時候咬牙切齒,也會在我恣意妄為的時候無可奈何,但是冷靜地想一想,無論是父母或是孩子,他們的說法真的一無是處嗎?真的就沒有什麽是你沒考慮到的?不會,沒有人會毫無考量,就如同沒有人會考慮得面面俱到一樣。 信任、聆聽、理解你的父母或者孩子,然後你會發現:對於孩子來說,你的父母其實衹是希望你更好;而對傢長而言,你的兒女也並不是什麽都不懂、永遠也長不大的小孩。 成 人 我會永遠記得高中的成年禮,那天,我和同學們聚在一起參加成年儀式。我當時就在想,什麽算是成年?是從十七歲的最後一天邁嚮十八歲的第一天,還是已經可以自己養活自己的時候,又或是離開傢獨立生活或者是其他的什麽?卻始終沒有答案。在內地時,總有種長不大的感覺,在傢有父母照料,在學校有老師管着,總覺得自己衹要按照既定的規則行走就可以了。直到來香港以後,在夜深人靜時回想自己最近的情況,纔突然發現有了成長的感覺。 那,什麽是成長呢? 成長就是你已經開始為自己的以後打算,開始學會計算這學期要選哪些課,哪些是大學必須修完的,哪些是自己喜歡的,哪些教授的grade(成績)給得好,哪些教授教得好,哪些課花的時間多,哪些課是自己擅長的。自從上了大學後,怎麽搭配課程對於我們來說是一件很需要慎重的事。首先是學分問題——在對於環境還不太熟悉的時候,我們面臨着要不要讓自己overload(超負荷)的選擇,因為畢竟有個要選多少學分的問題。其次是課程的問題。大學四年有很多的必修、必選課,每門課要在什麽時候修,要和什麽樣的人一起修都需要認真考慮。因為成績基本上是按照百分比給的,所以如果這門課今年有很多大陸學生選的話,不妨避開,等下學期再修。還有就是教授的問題。在香港,教授對於課程有很多的自主權,他們不僅能夠决定作業的多少,考試的難易程度,更决定了每年的average grade(平均成績)。有的老師講得好,但是grade很低,有的老師grade很好,但是講得一般,所以你需要根據自己以後的學習方向和重點來作出抉擇。最後一個問題就是時間。就我個人而言,我很不喜歡九點的課,因為需要很早起來(別覺得我懶,九點是我們最早的課了,而且在香港,作息制度往往混亂得令人不可思議),而有些人不喜歡中午的課,因為容易犯睏。當然,這純粹屬於個人問題了。 此外,成長就是你在抱怨學校食堂的同時,能夠想到自己去採購,然後慰勞自己。科大宿舍裏每層樓都有微波爐和電磁爐,雖說不能炒菜以免幹擾消防係統(我們的學長就有因吃火鍋而觸發消防警報的記錄),但是自己熱一些小菜,或者煮點東西還是沒問題的。所以我們在比較閑的時候,也會去菜市場買些生菜或者面食來慰勞慰勞自己(作為喜歡美食的四川人,我實在想不通為什麽我們學校的食堂能把普普通通的白水煮菜弄得這麽難吃……)。 還有,還有,成長就是你已經學會報喜不報憂,成長就是你已經開始計算什麽東西划算什麽東西不划算,成長就是你已經學會了在買飛機票的時候怎麽選擇便宜的機票,成長就是你已經明白傢人的重要,成長就是一種感覺…… 李卿曦 2007年3月25日於香港科技大學
第2節:序 二 天才首先是普通孩子
  序 二 天才首先是普通孩子
  俗話說,“孩子是自己的好”,“自己的孩子自己愛”,指的都是父母對孩子的偏愛。在這一點上,我們也不能免俗。18年來,我們也跟普天下的父母們一樣,全神貫註地關註着孩子的每一點變化,走過的每一段彎路,摔過的每一個跟頭以及取得的每一次進步。當曦曦如願以償地避開高考,得到浙江大學、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香港科技大學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以下分別簡稱“浙大”、“復旦”、“上海交大”、“港科大”和“北航”)五所著名高校的錄取通知書,尤其是得到港科大高達39萬港元的“全額奬學金”,並被國內許多媒體譽為“纔女”、“高才生”甚至於“素質教育的典範”之後,這份偏愛自然水漲船高、有增無減,其中也自然而然地平添了幾分欣慰和自豪。 對曦曦的優點和成績,國內外媒體都已經介紹了很多,並且給予了充分的肯定。 CCTV2006年6月21日的《馬斌讀報》介紹: 就在所有高考生都在焦急等待考試成績時,成都市石室中學的漂亮女生李卿曦卻已經手握復旦大學、浙江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等五所名校的錄取通知書,其中香港科技大學還以39萬港元的“全額奬學金”來網羅她。 畢竟是石室中學的高才生,她今年2月就先後收到了復旦大學、浙江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預錄取通知書——高校發給準備錄取的考生的“憑證”,待完善手續後再發放正式錄取通知書。 100米跑衹需13秒多,別人還在打遊戲,她卻開始設計小遊戲,沒事就練練跆拳道…… BBC(英國廣播公司)2006年6月30日報道: 李卿曦是高考制度下的成功者,但她卻把不參加高考作為目標,因為她認為高考的隨意性很大,成績再好也可能毀於一時失誤。因此,她從小學起就暗下决心要通過平時的努力獲得院校認可,而不能因一次失誤來否定12年的努力。她也真的做到了在校成績優異,而且綜合素質好,一路保送上了初中、高中、大學。 從小學開始她就鼓搗電腦,現在已經能設計不少小程序、小遊戲;還在上高中的她,就經常利用課餘時間到電子科大去旁聽大學課程,全面學習大學計算機的知識。初中高中連當6年班長,組織能力強…… 《華西都市報》2006年6月20日報道: (李卿曦)上初中、高中都是保送入學的,而且從小學就開始參加各種學科競賽,在小學就獲得過華羅庚數學競賽一等奬。上高中後,李卿曦的競賽成績更是“突飛猛進”,不僅獲得過全國青少年信息學奧林匹剋聯賽一等奬、全國高中數學聯賽二等奬,還在全省鼕令營選拔賽及决賽中取得前10名的好成績。作為石室中學高手雲集的理科實驗班——2006級高中1班連任3年的班長,長得眉清目秀的李卿曦發展十分全面,高中三年連年都是學校跳遠、4×100米比賽的冠軍,100米跑亞軍。 平心而論,能有這樣一個德、智、體各方面都比較出色的孩子,相信很多做傢長的,都會感到由衷欣慰。說到這兒,我們不由得想到了她讀初中時一位同學的話:“李卿曦不是人!是神!——在那麽短的時間裏,她居然學了那麽多的東西,做了那麽多的事情,而且還拿了那麽多的奬!” 偏愛歸偏愛,作為父母,透過成績和榮譽的光環,我們總能一眼就看到孩子的弱點和缺陷。 在生活方面,曦曦是個粗心大意、倔犟任性、挑剔固執、爭強好勝、有時調皮搗蛋、偶爾也會蠻不講理的孩子;在學業方面,她理科比較出色,文科相對薄弱;在性情方面,她理性有餘,而感性稍遜,多數時候,顯得過於單純,時而也會像一般的小女孩那樣脆弱。此外,她常常滿腦子幻想甚至古怪念頭,古怪得大大超出了她的年齡和閱歷,也超出了大人的理解能力,讓人感到難以交流和溝通。 總之,不管用什麽眼光看、用什麽標準衡量,我們的孩子都有所欠缺,更遠非十全十美。 好在,曦曦的心智相對成熟而穩定,心態是開放和建設性的,她的求知意識和綜合素質都比較強,發展空間和潛力也都很大,加上她過人的獨立思考和判斷能力,以及從小就養成的高度自覺性和很強的自製力——在這方面,就連我們傢長和許多成年人都深感佩服並自愧弗如,相信以上所列舉的種種缺陷,都會在她以後的學習和工作中得到不斷的修正和改進。 我們的孩子畢竟纔剛剛成年,對她來說,一切都纔剛剛開始。 現在,“五所著名大學爭相錄取李卿曦”事件,作為曦曦成長歷程中的一個插麯,早已演奏完了,所引起的震蕩也已經逐漸平息,曦曦已經是香港科技大學計算機工程係(computer science and engineer,簡稱CS)一年級的學生。人們關註的焦點開始自然而然地轉嚮孩子的成長過程和傢長的教育方法,與此有關的問題紛至沓來。我們簡單歸納了一下,發現大傢最關心的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 培養出曦曦這樣的孩子,我們究竟有沒有什麽絶招?“李卿曦現象”是一個特例嗎?我們的教育是“高成本”的嗎?曦曦本人是否有着某種獨特的學習方法?她的綜合能力和特長都是怎麽培養的,主見是怎麽形成的?她為什麽“不想高考”,又是如何做到的?她為什麽會迷上遊戲設計和計算機編程?她今後的努力方向和具體目標是什麽? 回顧18年來對曦曦的培養,我們的家庭教育始終比較寬鬆,甚至可以說是隨意。我們始終認為,我們的孩子是獨一無二的,她應該有屬於自己的、與衆不同的人生,而絶不可能按照一定的模式和配方生長,父母也不可能代替和包辦她的成長。我們能做的就是恪盡父母的天職,在日常生活中不斷地去摸索,去改進,形成一整套有益於孩子身心健康發展的方法。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的確摸索到一些方法和“招術”,積纍了一些心得和經驗,曦曦在專業學習和能力培養方面也確有其獨到之處。但與此同時,無論是傢長還是孩子,也都出現過一些大大小小的失誤,留下了一些紕漏甚至是盲點,以至於直到今天,在曦曦身上仍然留有一些這樣或那樣的遺憾,有些甚至是無法彌補的。好在,我們始終敢於並樂於正視自己的失誤,並且能夠在後來的學習、生活中,積極主動地去認識和改正它們。 記得在曦曦即將告別幼稚、走嚮成熟的人生轉折點上,孩子的媽媽曾明確指出:“你有權犯錯誤!任何人都有權犯錯誤!” 一直以來,這句話讓孩子和我們都受益匪淺。正是這句話和它所代表的理念,給傢長和孩子共同營造了一個寬鬆、隨意同時也是相對優異的生存環境,讓我們得以通過一次次的錯誤,重新認識和發現對方,調整、矯正、規範並完善自己。 18年來,我們深深體會到,在如何教育孩子的問題上,精神、品格的塑造及其綜合能力,特別是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遠比學習成績的提高要重要。因為,正是一個人的基本素質和綜合能力,為他帶來了無限發展的空間和可能性。如果一定要說我們在這方面有什麽秘訣的話,那麽這一點,就是最大的秘訣。 曦曦是個普普通通的孩子,生長在一個普普通通的知識分子家庭。也許正因為這樣,我們的經歷對千千萬萬個普通家庭而言,纔會有着更多的可藉鑒與參考之處。這也是我們决定寫作本書的原因。一個人的經歷固然無法復製,也毫無必要去復製,但其中的經驗和教訓卻值得汲取。我們認為,假如本書能夠給予大傢一些實實在在的啓發和幫助,讓傢長多一些感悟,進而避免一些失誤,讓每個孩子都能根據自己的特點、按照自己的天性健康成長,遠比培養出一個乃至許多個李卿曦更為重要。 李增華 卿清濤 2007年3月於成都
首頁>> >> 蒙学>> 李卿曦 Li Qingxi   中國 China   現代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