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生理心理>> 唐汶 Tang Men   中國 China   現代中國  
心理咨詢專傢:學會選擇學會放棄
  本書以獨特的視角闡明了選擇和放棄是一堂人生的必修課;是人生各個階段必須面對的挑戰;是人們在社會生活中所應該掌握的生存藝術。本書內容豐富,資料涉及方方面面,對體悟人生真諦有極強的啓發,並具有現實的指導意義,使每個人在紛繁復雜的人生過程中保持清醒的頭腦,從而為常常面臨生活睏境的人們打破陳舊的觀念提供新的思維方式。
第1節:選擇好前路的方向
  上篇
  人之一生,需要我們放棄的東西很多。古人云,魚和熊掌不可兼得。如果不是我們應該擁有的,我們就要學會放棄。幾十年的人生旅途,會有山山水水,風風雨雨,有所得也必然有所失,衹有我們學會了放棄,我們才能擁有一份安然祥和的心態,纔會活得更加充實、坦然和輕鬆。
  選擇好前路的方向
  一個能看清方向的人就有如行駛在海上的船,不會迷失在風中。
  人生是一場大火,我們每個人惟一可做的,就是從這場大火中多搶救一點東西出來。
  著名印象派畫傢高更有一句十分經典的話:"我們從哪裏來,我們往哪裏去?"
  他提出了伴隨我們一生的睏惑。人生旅途中,我們會遭遇許多兩難的問題。選擇就意味着你需要放棄其中一樣,可有時我們所面對的並非西瓜和芝麻這樣簡單的選擇,它有可能是兩朵美麗的花,兩棵繁茂的樹,讓你兩樣都難拋下。
  這時,你又該如何是好?其實關鍵的所在,就是我們要看清前路的方向。方向找對了,就是一個成功的開始,而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
  比爾·蓋茨是一個商業奇跡的締造者,是少年人心目中的偶像,也是一個懂得選擇方向的人。
  我們一起來看看這位數字英雄的傳奇經歷:
  比爾·蓋茨在中學時代,就是一個凡事比同齡人先行一步的孩子。老師佈置寫一篇千字左右的作文,比爾·蓋茨卻一口氣寫了十幾章。
  他所做的最重要的選擇莫過於退學。哈佛大學是多少人夢寐以求的學府,而考上哈佛大學的比爾·蓋茨卻在大三時,毅然决然地選擇了退學。這不是一般人能夠下的决心和勇氣,也衹有下這樣的决心和勇氣,纔可能成為非凡的人物!
  剛剛二十歲的比爾·蓋茨就對計算機十分感興趣,他深信,總有一天計算機會像電視一樣走入千傢萬戶。他堅定的信念,不但打動了自己,還打動了夥伴,打動了父母。
  試想一下,假如比爾·蓋茨依然在哈佛深造,學習課本上千篇一律的東西,他還有可能革新電腦界嗎?也許他會成為一名白領,但不可能成為一個改變世界的人物。
  他曾經說過這樣一句激動人心的話:"人生是一場大火,我們每個人惟一可做的,就是從這場大火中多搶救一點東西出來。"
  本着這種人生短暫如花火的信念,他及時地做出了選擇。這讓我想起張愛玲說的一句話:"出名要趁早。"
  這都告訴我們:做選擇時,一定要當機立斷。
  一個能看清方向的人就有如行駛在海上的船,不會迷失在風中。
  有一個年輕人很想在一切方面都比他身邊的人強,尤其想成為一名大學問傢。可是,許多年過去了,他的其它方面都不錯,但學業卻沒有太大的長進。他很苦惱,就去嚮一位大師求教。聽完他的傾訴,大師說:"我們登山,到山頂你就知道該如何做了。"
  那座山有許多晶瑩的小石頭,煞是迷人。每當見到喜歡的石頭,大師就讓年輕人裝進袋子裏背着。很快,他就吃不消了。望望山頂,還遙不可及呢。於是,他就停下腳步疑惑地望着大師說:"大師,我幹嘛背這個?再背,別說到山頂,恐怕連動也不能動了。""是呀,那該怎麽辦呢?"大師微微一笑,"為何不放下呢?背石頭咋能登山?"大師捋了捋鬍子,一臉的燦爛。
  年輕人愕然,愉快地嚮大師道謝便走了。從此以後,他一心做學問,進步飛快……
  人的精力有限,不可能面面俱到。想要得到一切的人,最終可能什麽也不會得到。這位年輕人其實想成為大學問傢,衹是又沒法擺脫自己好強的心理,所以在別的方面也下了功夫。這樣一心多用,又豈能真正成就其夢想呢?
  所以,我們要看清方向,認準方向。選擇好了一條路,我們的人生境遇也就會全然不同了。
  冷靜的選擇
  審慎地運用您的智慧,做最正確的判斷,選擇屬於您的正確方向。
  有時候,如果我們可以放棄一些固執、限製甚至是利益,這樣反而可以得到更多。
  大多數人一邊自己放棄機會,一方面又怪罪機會不降臨在他身上。
  兩個貧苦的樵夫靠着上山撿柴糊口,有一天在山裏發現兩大包棉花,兩人喜出望外,棉花的價格高過柴薪數倍,將這兩包棉花賣掉,足可讓傢人一個月衣食無慮。當下兩人各自背了一包棉花,便欲趕路回傢。
  走着走着,其中一名樵夫眼尖,看到山路上有着一大捆布,走近細看:竟是上等的細麻布,足足有十多匹之多。他欣喜之餘,和同伴商量,一同放下肩負的棉花,改背麻布回傢。
  他的同伴卻有不同的想法,認為自己背着棉花已走了一大段路,到了這裏纔丟下棉花,豈不枉費自己先前的辛苦,堅持不願換麻布。先前發現麻布的樵夫屢勸同伴不聽,衹得自己竭盡所能地背起麻布,繼續前行。
  又走了一段路後,背麻布的樵夫望見林中閃閃發光,待近前一看,地上竟然散落着數壇黃金,心想這下真的發財了,趕忙邀同伴放下肩頭的麻布及棉花,改用挑柴的扁擔來挑黃金。他的同伴仍是那套不願丟下棉花以免枉費辛苦的想法,並且懷疑那些黃金不是真的,勸他不要白費力氣,免得到頭來一場空歡喜。
  發現黃金的樵夫衹好自己挑了兩壇黃金,和背棉花的夥伴趕路回傢。走到山下時,無緣無故下了一場大雨,兩人在空曠處被淋了個濕透。更不幸的是,背棉花的樵夫肩上的大包棉花,吸飽了雨水,重得完全無法再背得動,那樵夫不得已,衹能丟下一路辛苦捨不得放棄的棉花,空着手和挑金的同伴回傢去。
  面對機會的來臨,人們常有許多不同的選擇方式。有的人會單純地接受;有的人抱持懷疑的態度,站在一旁觀望;有的人則頑強得如同騾子一樣,固執地不肯接受任何新的改變。而不同的選擇,當然導致截然迥異的結果。許多成功的契機,起初未必能讓每個人都看得到深藏的潛力,而起初抉擇的正確與否,往往更决定了成功與失敗的分野。
  有一個故事說:在一個暴風雨的夜裏,你駕車經過一個車站,車站上有三個人在等巴士,其中一個是病得快死的老婦人,一個是曾經救過你命的醫生,還有一個是你長久以來的夢中情人。如果你衹能帶上其中一個乘客走,你會選擇哪一個?
第2節:為成功選擇一個環境
  答案裏面說:很多人都衹選了其中惟一的選項,而最好的答案是:"把車鑰匙給醫生,讓醫生帶老人去醫院;然後我和我的夢中情人一起等巴士"。
  是因為我們從來不想放棄任何好處嗎,就像那車鑰匙?有時候,如果我們可以放棄一些固執、限製甚至是利益,我們反而可以得到更多。這裏有很多關於取和捨的深層問題。在人生的每一次關鍵時刻,審慎地運用您的智慧,做最正確的判斷,選擇屬於您的正確方向。同時別忘了隨時檢查自己選擇的角度是否産生偏差,適時地加以調整,千萬不能像背棉花的樵夫一般,衹憑一套哲學,便欲度過人生所有的階段。時刻留意自己所執著的意念,是否與成功的法則相抵觸;追求成功,井非意味着您必須全盤放棄自己的執著,而來遷就成功法則。衹須您在意念上做合理的修正,使之切合成功者的經驗及建議,即可走上成功的輕鬆之道。
  再一次提醒您,放掉無謂的固執,冷靜地用開放的心胸去做正確抉擇。每次正確無誤的選擇將引導您永遠走在通往成功的坦途上。
  為成功選擇一個環境
  有好的思想,就能有好的行為表現;有了好的行為,便能養成好的習慣:好的習慣自然導致良好的命運結果,達到改變命運的目的。
  决定我們一生成就的重要因素,不是一般所謂的命運,而是每個人身處的環境。
  或許我們沒有能力去創造一個環境,但可以去選擇一個環境。
  正值趕考時節,有一位秀纔欲赴省城大考,偏偏妻子,隨時可能臨盆。留她一人在傢中也不能安心,遂帶着妻子同行,希望能一起到省城之後纔生産。一路旅途勞頓,也不知是否動了胎氣;還是孩子急着想早一刻出來。妻子竟在半途肚子痛了起來,眼看就要生産了。
  沿途住傢稀少,勉強前行了一段路,纔找到一處人傢,秀纔急忙上前敲門。這戶人傢以打鐵為業,剛巧鐵匠的老婆也正要生産。算來也是秀纔的運氣好,現成的接生婆正好順道幫妻子接生。
  過不多時,秀纔的妻子和鐵匠的老婆安然産下兩個兒子,母子俱皆平安。兩個男嬰算來竟是同年同日且同一時辰生下的。
  16年後,秀纔的兒子長大了,也繼承父業,考上了秀纔。老秀纔大喜之餘,想起鐵匠的兒子與自己的秀纔兒子的生辰八字相同,想來此時必定也是個秀纔了。
  回想當年收容妻子臨盆之恩,秀纔便即備了四色禮物,專程趕往鐵匠傢中,欲嚮他道賀兒子高中之喜。
  等到了鐵匠傢中,衹見老鐵匠坐在門口吸着旱煙,屋內一個年輕後生,精赤上身正忙着打鐵。秀纔將禮物呈上,並問老鐵匠的兒子哪裏去了。
  老鐵匠指了指門內,說道:"喏,不就在那兒。哪裏也沒去啊!"
  秀纔詫異道:"是他,這可奇怪了。按命理說來,你兒子和我兒子生辰時刻相同,八字也一樣,理應此際也該是個秀纔方是,怎麽會--"
  鐵匠大笑:"什麽秀纔,這小子從小跟着我打鐵,大字也識不得一個,拿什麽去考秀纔啊!"
  老秀纔至此方纔大悟,生辰命理做不得準,處於不同環境的際遇,自然也大不相同矣。
  這一則故事,提供給我們一個很好的思考方向,决定我們一生成就的重要因素,不是一般所謂的命運,而是每個人身處的環境。
  命運的形成多半由於習慣的纍積,而習慣則是持續的同一行為所養成的;行為是思想衍生的結果。所以,命運是可以改變的,此刻所面臨的命運結局,是過去的思想模式造成的。
  若想將來有更好的命運歸宿,可以在現在調整思想的模式,使之往好的方向發展。
  有好的思想,就能有好的行為表現;有了好的行為,便能養成好的習慣:好的習慣自然導致良好的命運結果,達到改變命運的目的。
  另一項對成就影響巨大的因素,是環境的問題。而我們所處的環境,以個人的力量是難以改變的。
  正如故事中秀纔與鐵匠兒子的際遇大不相同一樣,我們知道,一個資質優秀的人,若身處於難以成功的環境中,其成就亦是有限;而一個平庸駑鈍的平常人,卻置身於成功者之間,且機會無窮,就算他自己想不成功都艱難。
  環境對於一個人的影響至深至遠,我們切勿等閑視之。更必須時時不忘檢查自己所處的周圍環境,是否能夠幫助我們成功,是否充滿積極正面的力量,是否存在許多成功者足以帶動我們。
  環境雖然難以改變,卻可以更換。如果您認為自己當下所處的環境無法提供您足以成功的幫助,建議您可以去尋找一個讓自己成功的新環境,使自己的潛能得以激發,成功則必然可期。
  心靈的束縛
  在我們成長的環境中,是否也有許多肉眼看不見的鏈條在係住我們?而我們也就自然將這些鏈條當成習慣,視為理所當然。
  生命並不是一條直綫,而應是像棵樹一樣,我們之中大部分人必須移植後方能開花。
  一個小孩在看完馬戲團精彩的表演後,隨着父親到帳篷外拿幹草喂養表演完的動物。小孩註意到一旁的大象群,問父親:"爸,大象那麽有力氣,為什麽它們的腳上衹係着一條小小的鐵鏈,難道它無法掙開那條鐵鏈逃脫嗎?"
  父親笑了笑,耐心為孩子解釋:"沒錯,大象是掙不開那條細細的鐵鏈。在大象還小的時候,馴獸師就是用同樣的鐵鏈來係住小象,那時候的小象,力氣還不夠大,小象起初也想掙開鐵鏈的束縛,可是試過幾次之後,知道自己的力氣不足以掙開鐵鏈,也就放棄了掙脫的念頭,等小象長成大象後,它就甘心受那條鐵鏈的限製,而不再想逃脫了。"
  正當父親解說之際,馬戲團裏失火了,大火隨着草料、帳篷等物,燃燒得十分迅速,蔓延到了動物的休息區。
  動物們受火勢所逼,十分焦躁不安,而大象更是頻頻跺腳,仍是掙不開腳上的鐵鏈。炙熱的火勢終於逼近大象,衹見一隻大象已經被火燒着,它灼痛之餘,猛然一擡腳,竟輕易將腳上鐵鏈掙斷,迅速奔逃至安全的地帶。
  其它的大象,有一兩衹見同伴掙斷鐵鏈逃脫,立刻也模仿它的動作,用力掙斷鐵鏈。但其它的大象卻不肯去嘗試,衹顧不斷地焦急轉圈跺腳,竟而遭大火席捲,無一幸存。
首頁>> >> 生理心理>> 唐汶 Tang Men   中國 China   現代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