負笈北美(1910-1917)
一 路綫圖與時間表
鬍適一生好作日記,令人奇怪的是,他第一次出洋讀書,在那近一個月的太平洋之旅中,居然無一字記載,真辜負了那漫長旅途的大好時光(當然也有可能是丟了,鬍適曾自云:"1910年8月以後,有日記,遺失了")。我們並不知道鬍適出國伊始的經歷和心歷,儘管我們很想知道。好在從他追憶友人和給朋友的信中,還可以窺其點滴。
剛到美國,鬍適便給國內朋友寫信,由此我們知道了他此行東去的"路綫圖"。8月16日從上海啓程,駛嚮茫茫的太平洋,經過東鄰日本時,鬍適不止一次地上岸盤桓。在太平洋東岸,最初抵達的是舊金山,時間9月10日。休息兩天後,換乘火車嚮東,大約四天路途,來到芝加哥。又一日,方到美東紐約州的綺色佳(Ithaca),這個小城就是鬍適此行的目的地,亦即鬍適將要就讀的康乃爾大學之所在。
為補鬍適記錄之不足,不妨抄一下趙元任的回憶錄。趙元任和鬍適同榜錄取,鬍考了第55名,而趙卻名列"榜眼"。他和鬍適"一葦杭之",同船赴美,後來又同在康乃爾就讀,一農學,一數學。以後,鬍適投奔哥倫比亞,趙卻進了哈佛。回國後,鬍適任教北大,趙是清華國學院的"四大導師"之一。再以後,他們又成為終生莫逆。在趙的筆下,他們的行程是:
"我們到達舊金山,正趕上看慶祝加州於1910年加入聯邦日……。我們這批清華學生由蔣夢麟等人來接,夢麟那時是加州大學四年級學生……。他們引導我們去看舊金山的景色,包括1906年大地震尚未清除的廢墟……。不久我們這批人便被分成較小單位,分別送往各大學,大多在東部各州。我們搭乘橫越大陸的火車去到水牛城(Buffalo),然後換車到綺色佳,由一位高年級學生金邦正(後為清華學校校長)來接。以前選送的第一批清華學生,大多數送到高中讀書,他們覺得高中課程太過淺顯,這是北京政府的錯誤。這次,我們全部送到大學,有些人甚至被承認具有稍高學分。我和另外十三位中國學生,獲準進入康乃爾大學,作一年級生,包括鬍適(當時英名為Suh Hu)和周仁……。"
從西部的舊金山嚮東橫貫美國大地,剛剛上岸的鬍適對這塊新大陸印象頗佳,他在上封信中寫到:"途中極蒙學界歡迎,每至一城,可不費一錢而得周遊全市。美國風俗極佳。此間夜不閉戶,道不拾遺,即一切遊戲之事,亦莫不泱泱然有大國之風,對此,真令人羨慕。"人對異地總會有種新鮮感,因此鬍適如此羨慕美國並不奇怪。奇怪的是對日本,日本對鬍適來說也是初到的異地,但它沒有留給鬍適一丁點兒好印象,以至鬍適在信中剛剛誇過美國之後,筆鋒陡轉:
過日本時如長崎、神戶、橫濱皆登岸一遊。但規模之狹,地方之齷齪,乃至不如上海、天津遠甚。居民多赤身裸體如野蠻人,所居屬矮可打頂、廣僅容膝,無幾無榻,作書寫字,即伏地為之,此種島夷,居然能駸駸稱雄於世界……
語多不屑,這就是鬍適對日本的最初的態度。
奇怪的是,同樣從上海乘船赴美,同樣也在日本上岸觀光,對日本的觀感卻截然兩樣:這是若幹年後,同樣是清華留美學生蕭公權對日本的首次印象,可與鬍適形成比對:
船到日本,停泊了一天。我們全數上岸去橫濱和東京"觀光"。雖然"走馬觀花",時間短促,兩市街道的整潔固不必說,人民普遍的有禮貌和守秩序,尤其給我以深刻的印象(例如坐公用電車的人都自然地、自動地,按到來的先後在車站上排成一列,電車來了,讓車上的乘客下車之後,纔魚貫上車,絶不擁擠先入。這雖然"無關宏旨",但確是國民軍育程度的一種表現)。我此前和許多中國人一樣,不大看得起"東洋人"。現在我開始修改我的態度。
鬍適赴美是1910年8月16日,小他六歲的蕭公權則是1920年8月23日(他們都是趕美國大學的秋季開學),時差不過十年零七天。可是從鬍蕭兩人的文字看,落差好像是幾個世紀。一個仿佛還在"化外",一個卻忽地井然有序並高度文明。是他們當中哪一個觀感走偏,還是日本十年就飛躍了一個時代?
一 路綫圖與時間表
鬍適一生好作日記,令人奇怪的是,他第一次出洋讀書,在那近一個月的太平洋之旅中,居然無一字記載,真辜負了那漫長旅途的大好時光(當然也有可能是丟了,鬍適曾自云:"1910年8月以後,有日記,遺失了")。我們並不知道鬍適出國伊始的經歷和心歷,儘管我們很想知道。好在從他追憶友人和給朋友的信中,還可以窺其點滴。
剛到美國,鬍適便給國內朋友寫信,由此我們知道了他此行東去的"路綫圖"。8月16日從上海啓程,駛嚮茫茫的太平洋,經過東鄰日本時,鬍適不止一次地上岸盤桓。在太平洋東岸,最初抵達的是舊金山,時間9月10日。休息兩天後,換乘火車嚮東,大約四天路途,來到芝加哥。又一日,方到美東紐約州的綺色佳(Ithaca),這個小城就是鬍適此行的目的地,亦即鬍適將要就讀的康乃爾大學之所在。
為補鬍適記錄之不足,不妨抄一下趙元任的回憶錄。趙元任和鬍適同榜錄取,鬍考了第55名,而趙卻名列"榜眼"。他和鬍適"一葦杭之",同船赴美,後來又同在康乃爾就讀,一農學,一數學。以後,鬍適投奔哥倫比亞,趙卻進了哈佛。回國後,鬍適任教北大,趙是清華國學院的"四大導師"之一。再以後,他們又成為終生莫逆。在趙的筆下,他們的行程是:
"我們到達舊金山,正趕上看慶祝加州於1910年加入聯邦日……。我們這批清華學生由蔣夢麟等人來接,夢麟那時是加州大學四年級學生……。他們引導我們去看舊金山的景色,包括1906年大地震尚未清除的廢墟……。不久我們這批人便被分成較小單位,分別送往各大學,大多在東部各州。我們搭乘橫越大陸的火車去到水牛城(Buffalo),然後換車到綺色佳,由一位高年級學生金邦正(後為清華學校校長)來接。以前選送的第一批清華學生,大多數送到高中讀書,他們覺得高中課程太過淺顯,這是北京政府的錯誤。這次,我們全部送到大學,有些人甚至被承認具有稍高學分。我和另外十三位中國學生,獲準進入康乃爾大學,作一年級生,包括鬍適(當時英名為Suh Hu)和周仁……。"
從西部的舊金山嚮東橫貫美國大地,剛剛上岸的鬍適對這塊新大陸印象頗佳,他在上封信中寫到:"途中極蒙學界歡迎,每至一城,可不費一錢而得周遊全市。美國風俗極佳。此間夜不閉戶,道不拾遺,即一切遊戲之事,亦莫不泱泱然有大國之風,對此,真令人羨慕。"人對異地總會有種新鮮感,因此鬍適如此羨慕美國並不奇怪。奇怪的是對日本,日本對鬍適來說也是初到的異地,但它沒有留給鬍適一丁點兒好印象,以至鬍適在信中剛剛誇過美國之後,筆鋒陡轉:
過日本時如長崎、神戶、橫濱皆登岸一遊。但規模之狹,地方之齷齪,乃至不如上海、天津遠甚。居民多赤身裸體如野蠻人,所居屬矮可打頂、廣僅容膝,無幾無榻,作書寫字,即伏地為之,此種島夷,居然能駸駸稱雄於世界……
語多不屑,這就是鬍適對日本的最初的態度。
奇怪的是,同樣從上海乘船赴美,同樣也在日本上岸觀光,對日本的觀感卻截然兩樣:這是若幹年後,同樣是清華留美學生蕭公權對日本的首次印象,可與鬍適形成比對:
船到日本,停泊了一天。我們全數上岸去橫濱和東京"觀光"。雖然"走馬觀花",時間短促,兩市街道的整潔固不必說,人民普遍的有禮貌和守秩序,尤其給我以深刻的印象(例如坐公用電車的人都自然地、自動地,按到來的先後在車站上排成一列,電車來了,讓車上的乘客下車之後,纔魚貫上車,絶不擁擠先入。這雖然"無關宏旨",但確是國民軍育程度的一種表現)。我此前和許多中國人一樣,不大看得起"東洋人"。現在我開始修改我的態度。
鬍適赴美是1910年8月16日,小他六歲的蕭公權則是1920年8月23日(他們都是趕美國大學的秋季開學),時差不過十年零七天。可是從鬍蕭兩人的文字看,落差好像是幾個世紀。一個仿佛還在"化外",一個卻忽地井然有序並高度文明。是他們當中哪一個觀感走偏,還是日本十年就飛躍了一個時代?
"此種島夷,居然能駸駸稱雄於世界",鬍適不服又不解的,這裏不妨繼續用蕭公權的回憶來回答。1920年初到美國的蕭公權,就讀密蘇裏大學,當時遠東學生,除中國十多人外,尚有日本、印度、菲律賓等若幹。在蕭眼裏,那幾個菲律賓的學生熱衷於結交美國姑娘,學業無甚出色。印度那位學醫,但喜歡放言高論,但,所說往往不着邊際。讓蕭看重的,是日本學生,一共三位,其中一位不但與蕭公權同肄哲學,而且在一個宿舍又同住一年。近距離的觀察,讓蕭公權感觸良深:
他同其他兩個學生(似乎是一個學農,一個學工)都潛心嚮學,毫不外務,他們樸實的態度給我以良好的印象。民國九年我經過日本時已感覺到我們看輕"東洋小鬼"是一個錯誤,現在我更覺得日本學生的不可輕視。我曾想,如果日本的青年人大部分都像這幾個日本留學生,這個島國的前途未可限量。從我們中國人的眼光去看,確是可怕。中國的同學笑我時時與日本學生來往,送給我一個"親日派"的徽號,其實我並不親日而有點畏日。
回到這時尚不知畏日的鬍適。
鬍適在美國讀書費時七年,這是一個大致的"時間表":
1910年9月30日,康乃爾大學開學,鬍適入其農學院習農。
1912年春,三個學期過後,第四學期開始,鬍適因興趣决定棄農學文,轉入康大文學院就讀,學習課程有哲學、政治、經濟和文學等。
1914年6月17日,鬍適完成了八個學期的學習,參加康乃爾大學的本科畢業典禮,獲學士學位。由於中國學生一般讀書用功,不少人三年就讀完了四年的課程。鬍適也是如此,他本科第四年其實是在該校的研究部讀研究生的課程,主修依然是哲學。本科畢業後,鬍適沒有離開康大,而是在研究部又讀了一年,直到次年轉入哥倫比亞大學為止。
1915年,因仰慕美國實驗主義大宗師杜威,鬍適於9月20日離開綺色佳(此時,鬍適在康乃爾已經讀書生活了五年),次日抵達紐約,註册進入哥倫比亞大學哲學係研究部,隨從杜威讀博。
1917年5月22日,經過哥大近兩年的學習,再加上康乃爾大學研究部就讀的兩年,讀研四年的鬍適考過博士論文的最後考試(亦即論文答辯),完成了自己在美國的全部學業,準備打道回府。
1917年6月18日鬍適離開美國,入加拿大境,於21日登"日本皇后"輪,從太平洋嚮西回國。歸時便是來時路,如同當年赴美一樣,船過日本時,又經橫濱、神戶等地,終於7月10日到達上海。
鬍適自1910年8月16日離滬,至1917年7月10日返滬,太平洋上一個漫長的來回,差一個月零六天就是七年。
他同其他兩個學生(似乎是一個學農,一個學工)都潛心嚮學,毫不外務,他們樸實的態度給我以良好的印象。民國九年我經過日本時已感覺到我們看輕"東洋小鬼"是一個錯誤,現在我更覺得日本學生的不可輕視。我曾想,如果日本的青年人大部分都像這幾個日本留學生,這個島國的前途未可限量。從我們中國人的眼光去看,確是可怕。中國的同學笑我時時與日本學生來往,送給我一個"親日派"的徽號,其實我並不親日而有點畏日。
回到這時尚不知畏日的鬍適。
鬍適在美國讀書費時七年,這是一個大致的"時間表":
1910年9月30日,康乃爾大學開學,鬍適入其農學院習農。
1912年春,三個學期過後,第四學期開始,鬍適因興趣决定棄農學文,轉入康大文學院就讀,學習課程有哲學、政治、經濟和文學等。
1914年6月17日,鬍適完成了八個學期的學習,參加康乃爾大學的本科畢業典禮,獲學士學位。由於中國學生一般讀書用功,不少人三年就讀完了四年的課程。鬍適也是如此,他本科第四年其實是在該校的研究部讀研究生的課程,主修依然是哲學。本科畢業後,鬍適沒有離開康大,而是在研究部又讀了一年,直到次年轉入哥倫比亞大學為止。
1915年,因仰慕美國實驗主義大宗師杜威,鬍適於9月20日離開綺色佳(此時,鬍適在康乃爾已經讀書生活了五年),次日抵達紐約,註册進入哥倫比亞大學哲學係研究部,隨從杜威讀博。
1917年5月22日,經過哥大近兩年的學習,再加上康乃爾大學研究部就讀的兩年,讀研四年的鬍適考過博士論文的最後考試(亦即論文答辯),完成了自己在美國的全部學業,準備打道回府。
1917年6月18日鬍適離開美國,入加拿大境,於21日登"日本皇后"輪,從太平洋嚮西回國。歸時便是來時路,如同當年赴美一樣,船過日本時,又經橫濱、神戶等地,終於7月10日到達上海。
鬍適自1910年8月16日離滬,至1917年7月10日返滬,太平洋上一個漫長的來回,差一個月零六天就是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