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饮食文化>> 梁實秋 Liang Shiqiu   中國 China   現代中國   (1903年1987年)
味至濃時即家乡
  在平實的語言後面;飽含着梁實秋先生對生活和點滴感悟;於尋常中洞察人生百態;於艱難中閃爍諧趣幽默;循着先生的心跡;在淡淡的沉思中品苦品樂品人生。本册主要收錄梁實秋先生在字裏行間品味傳統美食的文章。
第1節:西施舌 火腿
  西施舌
  鬱達夫一九三六年有《飲食男女在福州》一文,記西施舌雲:
  《閩小記》裏所說西施舌,不知道是否指蚌肉而言,色白而腴,味脆且鮮,以雞湯煮得適宜,長圓的蚌肉,實在是色香味形俱佳的神品。
  《閩小記》是清初周亮工宦遊閩垣時所作的筆記。西施舌屬於貝類,似蟶而小,似蛤而長,並不是蚌,産淺海泥沙中,故一名“沙蛤”。其殼約長十五公分,作長橢圓形,水管特長而色白,常伸出殼外,其狀如舌,故名“西施舌”。
  初到閩省的人,嘗到西施舌,莫不驚為美味。其實西施舌並不限於閩省一地。以我所知,自津沽青島以至閩臺,凡淺海中皆産之。
  清張燾《津門雜記》錄詩一首詠西施舌:
  燈火樓臺一望開,
  放杯那惜倒金罍。
  朝來飽啖西施舌,
  不負津門鼓棹來。
  詩不見佳,但亦可見他的興致不淺。
  我第一次吃西施舌是在青島順興樓席上,一大碗清湯,浮着一層尖尖的白白的東西,初不知為何物,主人曰“西施舌”。含在口中有滑嫩柔軟的感覺,嘗試之下果然名不虛傳,但覺未免唐突西施。高湯氽西施舌,蓋僅取其舌狀之水管部分。若鬱達夫所謂“長圓的蚌肉”,顯係整個的西施舌之軟體全入釜中。現下臺灣海鮮店所烹製之西施舌即是整個一塊塊軟肉上桌,較之專取舌部,其精粗之差不可以道裏計。鬱氏盛譽西施舌之“色香味形”,整個的西施舌則形實不雅,豈不有負其名?
  火腿
  從前北方人不懂吃火腿,嫌火腿有一股陳腐的油膩澀味。也許是不善處理,把“滴油”一部分未加削裁就吃下去了,當然會吃得舌矯不能下,好像舌頭要粘住上膛一樣。有些北方人見了火腿就發怵,總覺得沒有清醬肉爽口。後來許多北方人也能欣賞火腿,不過火腿究竟是南貨,在北方不是頂流行的食物。道地的北方餐館做菜配料,絶無使用火腿,永遠是清醬肉。事實上,清醬肉也的確很好,我每次作江南遊總是攜帶幾方清醬肉,分饋親友,無不贊美。衹是清醬肉要輸火腿特有的一段香。
  火腿的歷史且不去談它。也許是宋朝大破金兵的宗澤於無意中所發明。宗澤是義烏人,在金華之東。所以直到如今,凡火腿必曰“金華火腿”。東陽縣亦在金華附近,《東陽縣志》雲:“薫蹄,俗謂火腿,其實煙薫,非火也。腌曬薫將如法者,果勝常品,以所腌之????必臺????,所薫之煙必鬆煙,氣香烈而善入,製之及時如法,故久而彌旨。”火腿製作方法亦不必細究,總之手續及材料必定很有考究。東陽上蔣村蔣氏一族大部分以製火腿為業,故“蔣腿”特為著名。金華本地常不能吃到好的火腿,上品均已行銷各地。
  我在上海時,每經大馬路,輒至天福市得熟火腿四角錢,店員以利刃切成薄片,瘦肉鮮明似火,肥肉依稀透明,佐酒下飯為無上妙品。至今思之猶有餘香。
  一九二六年鼕,某日吳梅先生宴東南大學同仁於南京北萬全,予亦叨陪。席間上清蒸火腿一色,盛以高邊大瓷盤,取火腿最精部分,切成半寸見方高寸許之小塊,二三十塊矗立於盤中,純由醇釀花雕蒸製熟透,味之鮮美無與倫比。先生微酡,擊案高歌,盛會難忘,於今已有半個世紀有餘。
  抗戰時,某日張道藩先生召飲於重慶之留春塢。留香塢是雲南館子。雲南的食物産品,無論是蘿蔔或是白菜都異常碩大,豬腿亦不例外。故云:腿通常均較金華火腿為壯觀,脂多肉厚,雖香味稍遜,但是做叉燒火腿則特別出色。留春塢的叉燒火腿,大厚片烤熟夾面包,豐腴適口,較湖南館子的蜜汁火腿似乎尤勝一籌。
  臺灣氣候太熱,不適於製作火腿,但有不少人仿製,結果不是粗製濫造,便是腌曬不足急於發售,帶有死屍味;幸而無屍臭者,亦是一味死鹹,與“家乡肉”無殊。逢年過節,常收到禮物,火腿是其中一色。即使可以食用,其中那根大骨頭很難剔除,運斤猛斫,可能砍得稀巴爛而骨尚未斷,我一見火腿便覺束手無策,廉價出售不失為一辦法,否則衹好央由菁清持往熟識商店請求代為肢解。
第2節:醋熘魚 烤羊肉
  有人告訴我,整衹火腿煮熟是有訣竅的。法以整衹火腿浸泡水中三數日,每日換水一二次,然後颳磨表面油漬,然後用鑿子挖出其中的骨頭(這層手續不易),然後用麻繩緊緊捆綁,下鍋煮沸二十分鐘,然後以微火煮兩小時,然後再大火煮沸,取出冷卻,即可食用。像這樣繁復的手續,我們哪得工夫?不如買現成的火腿吃(臺北有兩傢上海店可以買到),如果買不到,幹脆不吃。
  有一次得到一隻真的金華火腿,瘦小堅硬,大概是收藏有年。菁清持往熟識商肆,老闆奏刀,砉的一聲,劈成兩截。他怔住了,鼻孔翕張,好像是嗅到了異味,驚叫:“這是道地的金華火腿,數十年不聞此味矣!”他嗅了又嗅不忍釋手,他要求把爪尖送給他,結果連蹄帶爪都送給他了。他說回傢去要好好燉一鍋湯吃。
  美國的火腿,所謂ham,不是不好吃,是另一種東西。如果是現烤出來的大塊火腿,表皮上烤出鳳梨似的斜方格,趁熱切大薄片而食之,亦頗可口,唯不可與金華火腿同日而語。“佛琴尼亞火腿”則又是一種貨色,色香味均略近似金華火腿,去骨者尤佳,常居海外的遊子,得此聊勝於無。
  醋熘魚
  清梁晉竹《兩般秋雨庵隨筆》:
  西湖醋熘魚,相傳是宋五嫂遺製,近則工料簡,直不見其佳處。然名留刀匕,四遠皆知。番禺方橡枰孝廉恆泰“西湖詞”雲:
  小泊湖邊五柳居,
  當筵舉網得鮮魚,
  味酸最愛銀刀鱠,
  河鯉河魴總不如。
  梁晉竹是清道光時人,距今不到二百年,他已感嘆當時的西湖醋熘魚之徒有虛名。宋五嫂的手藝,吾固不得而知。但是七十年前侍先君遊杭,在樓外樓嘗到的醋熘魚,仍驚嘆其鮮美,嗣後每過西湖輒登樓一膏饞吻。樓在湖邊,憑窗可見巨簍係小舟,簍中蓄魚待烹,固不必舉網得魚。普通選用青魚,即草魚,魚長不過尺,重不逾半斤,宰割收拾過後沃以沸湯,熟即起鍋,勾芡調汁,澆在魚上,即可上桌。
  醋熘魚當然是汁裏加醋,但不宜加多,可以加少許醬油,亦不能多加。汁不要多,也不要濃,更不要油,要清清淡淡,微微透明。上面可以略撒薑末,不可加蔥絲,更絶對不可加糖。如此方能保持現殺活魚之原味。
  現時一般餐廳,多標榜西湖醋熘魚,與原來風味相去甚遠。往往是濃汁滿溢,大量加糖,無復清淡之致。
  烤羊肉
  北平中秋以後,螃蟹正肥,烤羊肉亦一同上市。口外的羊肥,而少膻味,是北平人主要的食用肉之一。不知何故很多人傢根本不吃羊肉,我傢裏就羊肉不曾進過門。說起烤肉就是烤羊肉。南方人吃的紅燒羊肉,是山羊肉,有膻氣,肉瘦,連皮吃,北方人覺得是怪事,因為北方的羊皮留着做皮襖,捨不得吃。
  北平烤羊肉以前門肉市正陽樓為最有名,主要的是工料細緻,無論是上腦、黃瓜條、三叉、大肥片,都切得飛薄,切肉的師傅就在櫃臺近處表演他的刀法,一塊肉用一塊布蒙蓋着,一手按着肉一手切,刀法利落。肉不是電冰櫃裏的凍肉(從前沒有電冰櫃),就是鼕寒天凍,肉還是軟軟的,沒有手藝是切不好的。
  正陽樓的烤肉支子,比烤肉宛烤肉季的要小得多,直徑不過一尺,放在四張八仙桌子上,都是擺在小院裏,四圍是四把條凳。三五個一夥圍着一個桌子,擡起一條腿踩在條凳上,邊烤邊飲邊吃邊說笑,這是標準的吃烤肉的架勢。不像烤肉宛那樣的大支子,十幾條大漢在熊熊烈火周圍,一面烤肉一面烤人。女客喜歡到正陽樓吃烤肉,地方比較文靜一些,不願意露天自己烤,夥計們可以烤好送進房裏來。烤肉用的不是炭,不是柴,是燒過除煙的松樹枝子,所以帶有特殊香氣。烤肉不需多少佐料,有大蔥、芫荽、醬油就行。
  正陽樓的燒餅是一絶,薄薄的兩層皮,一面粘芝麻,打開來會冒一股滾燙的熱氣,中間可以塞進一大箸子烤肉,咬上去,軟。普通的芝麻醬燒餅不對勁,中間有芯子,太厚實,夾不了多少肉。
首頁>> >> 饮食文化>> 梁實秋 Liang Shiqiu   中國 China   現代中國   (1903年198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