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6月里的一天,北京读书人VIP俱乐部的汤小明、张顺平和邓景异三位先生来茅舍茶室品茗谈事,其间谈及时下社会上“国学”热的种种现象,他们也想在俱乐部内为会员们普及一些正确的传统文化知识和精神,并希望我为俱乐部成员设计一条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路子。
当时,我按照自己多年来形成的一个想法,即“三玄”、“四书”、“五经”为中国传统文化根源性经典,以及想要真正把握中国文化的根本精神就必须从原典入手等,向他们宣传了一番。谁知他们三位相当认同我的想法。于是,当下就一起拟了一个“三、四、五、六”(“六”是选了六部佛典)的系列讲读计划,并趁热商量了礼请哪些专家担任讲解和导读,以及争取在两三年内逐步完成等问题。谈到这里,他们说,为了让听者了解我的想法,这个原典系列讲读最好由我来开头。没想到,原来只是帮着出谋划策,结果却是“引火上身”。
不过回头一想,他们的意见也有道理。于是我就说,我来讲一个“总论”吧,把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些主要内容、特点、精神和现代意义等问题概括地讲一讲,以便大家进一步去学习原典时有一点准备。之后,经过几天的思考,我决定这个“总论”分八个题目来讲,这就是大家现在在这本书中所看到的八个部分。
在这个“总论”中,我想尽量把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些基本看法讲给大家听,但由于准备将来在网络上传播,每次讲座都要做录像,所以时间上规定为每次两小时。而且由于讲座时我只准备了一个简单的提纲,讲着讲着时间不够了,后面的题目就只能讲得简单一点,甚至省略不讲了。因此,一些题目中的有些问题就无法展开了,有些问题则或详或略。整个讲座既不充分,更不那么严谨、系统。这可能只能向大家说声抱歉了,或者说留些余兴,以后再来探讨吧。
此外,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解读、认识、体会和思考,人各有不同,这是正常的现象。我在这里讲述的只是个人的一些浅见、陋见而已,讲出来只是想给人们提供一种参考,并不想强加给任何人。只是希望我的这些浅陋之见能引起更多的人,特别是青年,来关注我们的传统文化,了解我们的传统文化,反思我们的传统文化,发展我们的传统文化。在世界多元文化交流中,树立起一种文化主体意识,用我们传统文化中的丰富资源,创造性地走出一条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现代化道路来。
这里,我还想对最后两讲做一点说明。在我的脑子里一直有这样一种感觉,即中国的传统文学艺术,最深刻地传达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境界和生活情趣;中国的中医,特别是中医理论,最全面地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本观念和思维方式。这也就是说,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和基本思维特点,最充分地体现在传统文学艺术和中医理论中;反之,通过对传统文学艺术和中医理论的了解和把握,也就可以更深刻地体悟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本精神和思维特点。所以,我在“总论”讲座中安排了“中国文化的艺术精神”和“中医与中国传统文化”这两讲。可是,我对传统文化艺术,特别是中医,虽都看过一些书,但总起来讲是知之甚少的,是没有资格讲这两讲的。而我之所以不怕出丑,要勉强讲这两讲,目的就是为了表达上述这种感觉,希望能引起大家的关注,把传承传统文化与保护中医和传统艺术联系起来,使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能以道统艺,由艺臻道,道艺并进,形神俱完。把血肉丰满,神气十足的中国传统文化展示在世人面前。至于讲座中的幼稚、错误之处,尚请方家见谅和指正。
这八个题目,分八次讲,从2006年7月初开始,一直到12月中才讲完。在讲座进行过程中,汤小明、张顺平和邓景异等先生不断向我反映说,听众听了都觉得颇有启发,希望能把讲座的内容整理成文字稿,如果能出版,也许会对更多人有所启示。我同意了他们的建议,但我自己没有时间来整理,经过商量,决定由邓景异先生负责整理讲稿。当我讲完最后一讲后不久,他就把全部整理稿交给了我。邓先生为整理此稿花了不少的心血,书中的各讲提示和小标题等都是他提炼出来的。可以说,没有邓先生的精心整理,就不会有这本书的出版。最后,当然还应当感谢北京读书人文化艺术有限公司的汤小明和张顺平先生等,没有他们的策划、组织、督促,我也可能就完不成这一系列讲座,当然也就不会有本书的出版。
楼宇烈
2007年元旦
当时,我按照自己多年来形成的一个想法,即“三玄”、“四书”、“五经”为中国传统文化根源性经典,以及想要真正把握中国文化的根本精神就必须从原典入手等,向他们宣传了一番。谁知他们三位相当认同我的想法。于是,当下就一起拟了一个“三、四、五、六”(“六”是选了六部佛典)的系列讲读计划,并趁热商量了礼请哪些专家担任讲解和导读,以及争取在两三年内逐步完成等问题。谈到这里,他们说,为了让听者了解我的想法,这个原典系列讲读最好由我来开头。没想到,原来只是帮着出谋划策,结果却是“引火上身”。
不过回头一想,他们的意见也有道理。于是我就说,我来讲一个“总论”吧,把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些主要内容、特点、精神和现代意义等问题概括地讲一讲,以便大家进一步去学习原典时有一点准备。之后,经过几天的思考,我决定这个“总论”分八个题目来讲,这就是大家现在在这本书中所看到的八个部分。
在这个“总论”中,我想尽量把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些基本看法讲给大家听,但由于准备将来在网络上传播,每次讲座都要做录像,所以时间上规定为每次两小时。而且由于讲座时我只准备了一个简单的提纲,讲着讲着时间不够了,后面的题目就只能讲得简单一点,甚至省略不讲了。因此,一些题目中的有些问题就无法展开了,有些问题则或详或略。整个讲座既不充分,更不那么严谨、系统。这可能只能向大家说声抱歉了,或者说留些余兴,以后再来探讨吧。
此外,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解读、认识、体会和思考,人各有不同,这是正常的现象。我在这里讲述的只是个人的一些浅见、陋见而已,讲出来只是想给人们提供一种参考,并不想强加给任何人。只是希望我的这些浅陋之见能引起更多的人,特别是青年,来关注我们的传统文化,了解我们的传统文化,反思我们的传统文化,发展我们的传统文化。在世界多元文化交流中,树立起一种文化主体意识,用我们传统文化中的丰富资源,创造性地走出一条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现代化道路来。
这里,我还想对最后两讲做一点说明。在我的脑子里一直有这样一种感觉,即中国的传统文学艺术,最深刻地传达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境界和生活情趣;中国的中医,特别是中医理论,最全面地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本观念和思维方式。这也就是说,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和基本思维特点,最充分地体现在传统文学艺术和中医理论中;反之,通过对传统文学艺术和中医理论的了解和把握,也就可以更深刻地体悟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本精神和思维特点。所以,我在“总论”讲座中安排了“中国文化的艺术精神”和“中医与中国传统文化”这两讲。可是,我对传统文化艺术,特别是中医,虽都看过一些书,但总起来讲是知之甚少的,是没有资格讲这两讲的。而我之所以不怕出丑,要勉强讲这两讲,目的就是为了表达上述这种感觉,希望能引起大家的关注,把传承传统文化与保护中医和传统艺术联系起来,使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能以道统艺,由艺臻道,道艺并进,形神俱完。把血肉丰满,神气十足的中国传统文化展示在世人面前。至于讲座中的幼稚、错误之处,尚请方家见谅和指正。
这八个题目,分八次讲,从2006年7月初开始,一直到12月中才讲完。在讲座进行过程中,汤小明、张顺平和邓景异等先生不断向我反映说,听众听了都觉得颇有启发,希望能把讲座的内容整理成文字稿,如果能出版,也许会对更多人有所启示。我同意了他们的建议,但我自己没有时间来整理,经过商量,决定由邓景异先生负责整理讲稿。当我讲完最后一讲后不久,他就把全部整理稿交给了我。邓先生为整理此稿花了不少的心血,书中的各讲提示和小标题等都是他提炼出来的。可以说,没有邓先生的精心整理,就不会有这本书的出版。最后,当然还应当感谢北京读书人文化艺术有限公司的汤小明和张顺平先生等,没有他们的策划、组织、督促,我也可能就完不成这一系列讲座,当然也就不会有本书的出版。
楼宇烈
2007年元旦
二十一世纪是中国的世纪,更是中国文化的世纪。上个世纪百年的经验和教训告诉我们,中国人离不开自己的文化,只有具有坚实、鲜明的中华文化传统的现代化中国,才能使中华民族在世界民族之林中立于不败之地。
一、正在消失的民族文化主体性
现在的挑战是:我们怎样在与强势文化的交流中,保持一种清醒的文化主体意识,既汲取对方的营养,又不丧失我们自己的民族文化,维持我们在这个世界上的独立性?
首先讲什么叫文化?从一般的意义上来讲,文化就是人类创造性的实践和理论的结晶,它包含着一个民族的价值观念、思维方法、生活样式和信仰习俗等,跟一个国家的历史和传统密切相关。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文化就是历史的载体。我们说中国有五千年的历史,不是指某一个具体的朝代,而是指整个中国文化的积淀和传承有五千年。
所以,如果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它的文化主体性失落了的话,那也就意味着这个国家的历史中断了,它的民族精神和传统丧失了。因此维护本民族的文化主体性是非常重要的,但是这一点现在正受到巨大的挑战。
在当今世界,随着国际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文化的开放和交流势不可挡。这本来是一件好事,因为世界不同文化之间的对话和交流将是维护世界和平,推动世界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式。但文化交流的前提是多元文化的共存,如果世界文化的发展都趋向一元的话,那么既无法交流,也无需交流。
遗憾的是,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文化也在向全球化发展。当今世界上一些强国的强势文化正在深刻地影响着其他国家的文化传统。
我们讲强势文化,其实说得坦率一点儿,就是美国文化。在现在世界上,美国文化是一种强势文化,这种强势文化正以非常强大的力量和速度在向全球推进,它不仅严重影响了发展中国家民族文化的主体性,同样也在影响着那些有着古老历史文化传统的欧洲国家。所以目前在欧洲,不管是法国也好,西班牙也好,德国也好,同样也都在思考对于美国文化这样一种流行的强势文化,应该采用什么样的方法来应对的问题。
于是,维护多元文化的存在,保持和发展自己民族文化的主体性,可以说已经成为当今世界许多国家、民族最关切的一个问题。不然的话,自己民族特有的历史、传统、精神都会在强势文化的影响下,慢慢地消退。而失去文化主体性以后,这个国家的独立性也就丧失了。
但我们不能采取抵制的办法,说我们干脆不交流,这是不行的。当前有一些国家,特别是伊斯兰国家,有时候就会采取一些完全排斥外来文化的办法来保护自己。比如现在的伊朗,甚至一些美国的歌曲音乐都不准放,这样能不能解决问题呢?绝对解决不了问题,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推进,文化交流的趋势是不可阻挡的。
因此,现在的挑战就是:我们怎样在与强势文化的交流中,保持一种清醒的文化主体意识,既汲取对方的营养,又不丧失我们自己的民族文化,维持我们在这个世界上的独立性?
这个问题并不是一个新问题,一百多年来,我们实际上都在面对这个问题、处理这个问题。但是这个问题解决没有?没有解决!不但没有解决,形势还越来越严峻,在今天的中国人中,懂得自己民族文化精髓的人是越来越少了。因此,在我们重新探讨这个问题的时候,回顾一下百年来的经验教训是十分必要的。
一、正在消失的民族文化主体性
现在的挑战是:我们怎样在与强势文化的交流中,保持一种清醒的文化主体意识,既汲取对方的营养,又不丧失我们自己的民族文化,维持我们在这个世界上的独立性?
首先讲什么叫文化?从一般的意义上来讲,文化就是人类创造性的实践和理论的结晶,它包含着一个民族的价值观念、思维方法、生活样式和信仰习俗等,跟一个国家的历史和传统密切相关。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文化就是历史的载体。我们说中国有五千年的历史,不是指某一个具体的朝代,而是指整个中国文化的积淀和传承有五千年。
所以,如果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它的文化主体性失落了的话,那也就意味着这个国家的历史中断了,它的民族精神和传统丧失了。因此维护本民族的文化主体性是非常重要的,但是这一点现在正受到巨大的挑战。
在当今世界,随着国际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文化的开放和交流势不可挡。这本来是一件好事,因为世界不同文化之间的对话和交流将是维护世界和平,推动世界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式。但文化交流的前提是多元文化的共存,如果世界文化的发展都趋向一元的话,那么既无法交流,也无需交流。
遗憾的是,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文化也在向全球化发展。当今世界上一些强国的强势文化正在深刻地影响着其他国家的文化传统。
我们讲强势文化,其实说得坦率一点儿,就是美国文化。在现在世界上,美国文化是一种强势文化,这种强势文化正以非常强大的力量和速度在向全球推进,它不仅严重影响了发展中国家民族文化的主体性,同样也在影响着那些有着古老历史文化传统的欧洲国家。所以目前在欧洲,不管是法国也好,西班牙也好,德国也好,同样也都在思考对于美国文化这样一种流行的强势文化,应该采用什么样的方法来应对的问题。
于是,维护多元文化的存在,保持和发展自己民族文化的主体性,可以说已经成为当今世界许多国家、民族最关切的一个问题。不然的话,自己民族特有的历史、传统、精神都会在强势文化的影响下,慢慢地消退。而失去文化主体性以后,这个国家的独立性也就丧失了。
但我们不能采取抵制的办法,说我们干脆不交流,这是不行的。当前有一些国家,特别是伊斯兰国家,有时候就会采取一些完全排斥外来文化的办法来保护自己。比如现在的伊朗,甚至一些美国的歌曲音乐都不准放,这样能不能解决问题呢?绝对解决不了问题,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推进,文化交流的趋势是不可阻挡的。
因此,现在的挑战就是:我们怎样在与强势文化的交流中,保持一种清醒的文化主体意识,既汲取对方的营养,又不丧失我们自己的民族文化,维持我们在这个世界上的独立性?
这个问题并不是一个新问题,一百多年来,我们实际上都在面对这个问题、处理这个问题。但是这个问题解决没有?没有解决!不但没有解决,形势还越来越严峻,在今天的中国人中,懂得自己民族文化精髓的人是越来越少了。因此,在我们重新探讨这个问题的时候,回顾一下百年来的经验教训是十分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