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异国风情>> 劉心武 Liu Xinwu   中國 China   現代中國   (1942年六月4日)
用心去遊
  人是地行仙。人生樂趣之一,是遠遊。我提倡用心去遊。所謂用心,不是勞心的意思,與工作中的那種用心是兩回事,指的是要在有一搭沒一搭的輕鬆旅遊中,善於對所遭逢到的景物、事物、人物,由一些細節,擦出心靈的火花,心有所悟,而生出大快樂來。如果旅遊一番,心無所悟,那真遺憾。
第1節:澳大利亞(1)
  澳大利亞
  方要中軸圓要心
  “你怎麽總在一個大公園裏拍照啊?”翻看我在悉尼拍的風光照,親友都不禁這樣問我。之所以會有這樣的印象,是因為許多照片上,都出現着高聳的悉尼電視塔。悉尼與北美許多城市一樣,市中心區密集着些摩天高樓,白天人們聚集到這些“蜂巢”裏辦事,,傍晚又紛紛開私傢車或搭乘公交火車和巴士,回到衛星城那些平面化的居民區去休憩;就這一點而言,悉尼的城市個性不怎麽突出。悉尼別名“港灣之城”,它的主體部分建造在珊瑚分枝般復雜的海灣岸臺上,整個市區的佈局以傑剋遜灣南岸為圓心,放射性地朝四周發展,它的電視塔,恰建造在了圓心地帶,這座已經快三十五歲的高塔約有305米,很長時間裏 都是全澳和南半球最高的建築物,周遭相繼建造的摩天大廈都避免對它形成遮蔽,它的造型不是那種世界各處習見的尖錐套圓球的樣式,而是以頎長的金屬管直插藍天,頂端是望去玲瓏輕盈的金色陀蠃形結構,實際是堅固的九層房廳,其中有兩層是 旋轉餐廳,兩層是觀覽大廳,這九層房廳以56根鋼纜與地面連接拉緊,蔚為壯觀,使 得悉尼城的天際輪廓綫獲得了自己的獨特 性。悉尼電視塔的選址尤其值得稱道,這 種在圓心裏建造高層地標,使人們在城市 裏活動時,無論在圍繞圓心的哪種長度的 半徑上回望,都能有“塔影總在藍天際”的 視覺快感,加上整個城區緑化程度很高,可 謂“花木總在身左右”,因此像我這樣的遊 客儘管是變換了許多其實離得很遠的方位 拍照,近景各不相同,但大背景上總還有電 視塔剪影,這就是讓沒去過那些地方的親 友看照片時,覺得我總在一個大公園裏轉 悠的原因。
  世界上各處城市的佈局,簡單歸納, 一種是圓形或接近圓形的,一種是方形或 接近方形的,有些城市乍作鳥瞰會覺得布 局很亂,但衹要細加分析,也大都無非由 一些圓形或方形的結構交錯組合而成。大體而言,東方多方城,西方多圓城。成功的城市規劃,佈局上的竅門可以概括為“方要中軸圓要心”。方城的中軸性若不認真設計,就好比一個軀體沒有堅實的脊梁骨,從審美上是醜陋的,從功能上是欠缺的; 圓城的圓心若不刻意營造,則好比一個生命沒有健康的心髒,從精神上是萎靡的,從風貌上是平庸的。
  回到北京,越發感覺到這真是祖先 留給我們的一座珍貴方城,特別是中軸綫 的佈局,目前保存得還基本完好,特別是 天安門往北直到鼓樓、鐘樓那一氣呵成的 華彩樂章,莫說身臨其境,就是清夜月下 倚枕默想,把那十二欄桿細細拍遍,也足 夠動魄銷魂。悉尼那樣的西方式圓城,作 為一種異域風光,我置身其中時倒也興致 昂然,但歸來翻照片回味,總覺得從輪廓綫上未免一覽無餘,不如北京那平面佈局、高潮漸起、適可而止的中軸綫趣味藴 藉。可惜的是,在與世界接軌的熱潮中,我們的一些方城在改造規劃上,破壞了原來古典式的中軸綫,盲目地在市中心修造 高層洋式建築,以為那樣方能體現出現代化的國際氣派,誤把悉尼那樣的西方圓形城市的從圓心放射性佈局的模式生搬硬套 過來,北京的古典中軸綫雖然大致保存了 下來,但在該中軸綫的延長綫上究竟該怎 麽佈局?似乎還缺乏細緻的、高層次的研 討。為適應汽車化的現代城市交通,北京 這樣的方城目前也已經開闢出了六條環城 公路,環路自有其功能性,有修造的必 要,但千萬不能因為有這些環路,就懵懵 懂懂地覺得北京也該變成悉尼那樣的圓城 了,似乎原有的古典中軸綫已然“過時”,不能成其為“圓心”,於是生出“中心躥筍”的心思。北京在城市改造規劃上目前 還堅持着嚴格限高的原則,相應的法規也 越來越細密,但按環路嚮外逐環放寬高度 限製的“遊戲規則”是否真的合理?需知 發展商是一定要在“遊戲”中謀求“合規 利益”最大化的,他們一定要把投資建造 的樓房蓋至允許的最高限度,更有硬是超標建造,待已是既成事實後,謀求罰款了事的,這樣下去,不要多久,北京會不會 成為一個大盆?即外環路邊是些越往外越 高的建築,原來的古典城區則成為陷落其 中的“盆底”,並且不是一個和諧光潤的“盆 底”,因為其間還夾雜着若幹也是能蓋多 高就躥多高的“現代化大樓”。我真不願 見到這樣的一個“圓盆形”北京出現。
第2節:澳大利亞(2)
  令人切齒的“烤箱”
  從環形碼頭乘渡船往曼尼海灘一遊十分愜意,倚着船欄,迎着海風,可以飽覽著名的悉尼歌劇院倩影,那地標選址真好,恰在珊瑚枝般的海彎的一個最搶眼的岬角盡頭,與溝通南北城區的海彎大橋珠聯璧合地構成了瑰奇的畫捲,丹麥建築師沃特 森的設計不僅構思獨特,在建築物的體量 上也精心控製,使其與周遭海域曠地比例 上十分和諧,不僅從海船上看它是一道眼睛的冰激凌,就是從諸多的陸上角度望它,也恍若仙女下凡,越看越美。 從曼尼海灘那邊歸來,落腳在環形碼頭,我還想一睹歌劇院芳容,陪遊的朋友 指指右邊遠處,說你仔細看吧,美人衹剩一個辮梢能露出來啦,幾年前還不這樣,那時從這裏能完整地欣賞其身姿呢,擋住 它的那青灰色的樓房,許多人把它叫作“烤 箱”,自身蠢醜,還遮蔽美人,真可恨!不僅破壞了這一處重要的望點,從另外一些地方望過去,原來能欣賞歌劇院剪影,現在也都讓這“烤箱”給破了相!後來我從幾處地方體會到了這“烤箱”對美人的“燒烤”效應,也不禁切齒。
  建“烤箱”的地盤,原是通嚮歌劇院 的一片海濱緑地。如果把歌劇院比作美女 頭部,那麽這片緑地就仿佛秀麗的脖頸, 脖頸上至多可以裝飾一條項鏈,怎麽能讓那個部位腫出一個黑瘡來呢?原來,是有外國開發商相中了那塊地盤,認為在那裏蓋高檔旅店加高檔公寓,長遠來說好比栽了棵搖錢樹,於是嚮悉尼市政府開了個大價錢,申買那塊寶地,據說經手的那一屆悉尼市政府正財政吃緊,竟同意了,於是開發商便大興土木,蓋出來這麽個灰不溜秋的大“烤箱”!建造過程中,市民紛紛抗議,媒體尖刻批評,有的市民還組織了糾察綫,試圖阻止施工進程,議會上也出現了激烈的辯論,但生米已經下鍋,開發 商說我手續完備,怎麽能不把粥煮熟?待 生米熬成了熟粥後,除了開發商自己, 乎所有的澳大利亞人和外國遊客都對那“烤箱”氣憤不已,於是,社會輿論反映 到議會裏,就有了將那“烤箱”再加拆除 的動議,這時開發商也同意拆,但他要求 獲得賠償,而市政府算了一下,拋開所謂 賠償不說,那筆拆除的費用竟比蓋樓的投 資高出許多,誰來出這份錢?提出了讓市 民加稅的方案,心上本有一刺,為除此刺 竟另插一刺,誰幹?如今那駡名遠揚的“烤 箱”還那麽厚皮厚臉地戳在那裏,開發商 倒成了氣性最大的人,說沒想到旅店也沒 什麽人愛住,公寓賣得也遠不如設想,早 知會惹一身騷,又何必當初?
  這件發生在悉尼的事情,也值得其它 國傢、地區,尤其是正大興土木的我們中 國思考,從中汲取教訓,引以為戒,以免 接踵搬演。為了增加財政收入,什麽地皮都敢賣,任由開發商去破壞原有的歷史人文景觀,這種行政舉措,難道可以用“初 衷良善,始料不及”來加以辯護嗎?在城 市的整體規劃上,難道不應該有更高明的 眼光和更嚴格的法規嗎?對於市民的訴求、 輿論的監督,難道總是當時排拒敷衍、釀 成大錯後纔知後悔,而悔之已晚嗎?開發商 也都該捫心自問,為了謀求利益的最大化, 就什麽地皮都敢去“拿下”,而一旦“拿下”後, 為了減少設計上的成本,就敢於選用“烤箱” 式的淺陋鄙俗方案,不惜荼毒美人,甚至 佛頭着糞,你那社會公德心,歷史責任感, 難道就丁點不剩了嗎?
  我註意到,現在悉尼街頭出售給旅遊 者的明信片、年歷和城市風光畫册,凡涉 及到那塊被侵占的緑地的畫面,無論近景、 遠景還是鳥瞰,一律都還使用着“烤箱” 出現前的鏡頭,體現出一種對具有破壞性 效應的醜陋事物堅决說不的人文精神。我 相信,那座敗壞悉尼風光的“烤箱”遲早 會被拆除的,等着瞧吧!
  墨爾本地標毀譽錄
  一提起澳大利亞,人們會馬上想到那既像張開的貝殼又似鼓起的風帆的悉尼歌劇院,悉尼的這一地標可與印度泰姬陵、北京天壇祈年殿、倫敦大笨鐘、巴黎鐵塔等媲美,堪稱地球人文景觀中的頂尖級作品,對此,一位墨爾本人對我說:“面對世界,我為悉尼歌劇院自豪;然而面對澳大利亞本身,我不服氣!”他的想法很有代表性,不少墨爾本人以為他們那座城市纔是全澳大利亞最好的地方,實際上有關國際組織每年評定最適合人居住的城市,墨爾本總在榜內,2002 年的評選中更榮獲冠軍,墨爾本人認為“老子全澳第一”並非狂妄,他們沒強調“全球第一”倒體現出紳士般的謙遜。
首頁>> >>>> 异国风情>> 劉心武 Liu Xinwu   中國 China   現代中國   (1942年六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