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随笔>> 劉心武 Liu Xinwu   中國 China   現代中國   (1942年六月4日)
健康攜夢人
  一綫作傢劉心武全新的作品,被作者稱為是“散文隨筆樹”上的新果子,坦露身世傢事,老伴兒子親情濃厚,第一次承認自己是海關子弟,具有海關情結。全書內文配有劉心武親自手繪插圖。
第1節:碎語嘮叨說隨筆
  健康 攜夢人
  劉心武 著
  碎語嘮叨說隨筆
  隨筆:散文的一種。隨手寫來,不拘一格。中國宋代以後雜記、見聞也用此名。“五四”以來,隨筆十分流行,形式多樣,短小活潑,優秀的隨筆以藉事抒情、夾敘夾議、語言洗練、意味雋永為其特色。
  發軔於“文革”之後的新時期文學,義無反顧地融入思想解放的大潮中,作傢們以文學投註社會、歷史、時代的質疑與思考。而以大智慧、銳利鋒芒面對現代語境者,惟隨筆馬首是瞻。
  當不少人正兒八經地以文學的名義把有趣的世界弄成無聊的人間,將原本充滿審美愉悅的活動搞得枯燥乏味的時候,很多充滿憂患意識和強烈使命感的隨筆大傢,或金剛怒目、慷慨悲歌,或棱角隱含、重劍無鋒,或微言大義、皮裏陽秋,卻都以血寫的文字,錐心刺骨的表白,臧否忠姦善惡,激揚愛恨情仇。他們隨筆的深邃和寬厚又構成另一種大境界,是遠比創傷性的“憤怒”與“自憐”大得多的境界。
  藝術的深度就是靈魂的高度。讀精彩隨筆,不僅開啓一扇回眸歷史、眺望人間的窗口,還可澡沐精神的塵埃、滋潤饑渴的心田、刺傷情感的平庸、點燃理想的魅惑。
  文學是人類的精神遺存。在文化多元交融的現實語境中,一代風流,幾多絶妙文章。真是“一點浩然氣,千裏快哉風”。那一篇篇浸含着個人聲音的隨筆,或瞄準社會世相,直面人生,關註國運民瘼,為黎民黔首的睏頓大聲疾呼,體現了知識分子的良知與血性;或痛快衝破“言志”、“載道”的桎梏,嚮善求真,踔絶無羈地寫人性、人情、人在宇宙時空的位置及命運;或違情越俗地寫“內心世界”、“自我意識”。焦灼與苦悶、喧囂與希望,原本就是人生饒有意味的一頁。
  他們是面對消費時代的精神背景,堅守着知識分子的精神立場,力求超越當下精神睏境的精神殉道者;他們是具有尼采式的悲劇意識、昂首問天的現代屈原。從美學觀念上看,他們又是崇真尚實的,修辭立其誠,是真、善、美的傳播者。
  讀這些睿智哲思的文字,如同與智者奇遇,這裏有靈光的閃爍,有魂魄的悸動,有神奇的魅惑,有無以言說的感動,還有靈魂的拷問。
  文者,紋也。在文學大傢的筆下,隨筆有堅硬高大的思想骨架,又有人生豐饒的血肉。題材五花八門,形式千變萬化。小題可以大做,大題也可做小,信手拈來,便成妙諦。格局不求一律,風範盡可自由,包羅統匯,構成隨筆美文的大博覽,成為人們精神傢園的一隅、重要的知識構成和難忘的審美記憶。為傳統文化承傳續上一捧柴薪。
  “中國當代文學大傢隨筆文叢”就是着眼於這些活躍文壇的隨筆大傢,遴選其最具人文承載的美文精品,七捲同時推出。幸賴這七位文壇大傢、也是經年好友的悉心襄助,本套叢書遂順利面世。兩年前,我曾為一傢出版社主編過十五捲本著名作傢散文叢書,就因得到過他們熱情的支持而順利出版,頗受各界好評。如今再度合作,甚是愉快,並相信這套叢書也會受到讀者的喜愛。
  此叢書出版之際,主編總要說點什麽,遂寫了幾句浮淺的關於隨筆的文字,不敢言序,贅語也算不上,叫碎語嘮叨好些。離題謬誤之處,方傢哂之可也。
  汪兆騫
  丁亥年夏至於北京抱獨齋
第2節:目錄
  目錄
  自序
  第一輯:世相百態
  大吉魚/2
  打地鋪/8
  大碗/13
  河畔羊群/29
  換季詩/34
  健康攜夢人/36
  客廳裏的嗡嗡聲/44
  母雞吃蛋/49
  一粒膠囊/54
  夏威夷黑珍珠/60
  替嫂/65
  小圓攏子/71
  瓊花謎/77
  果香滿溢夜光杯/83
  牙文明/88
  手機癥候群/94
  造塔成焰為哪般/99
  誰有不忍之心/103
  瑞紅女士的金陵十二釵/105
  第二輯:人性感懷
  挂牌之議/108
  蕭紅的神秘魅力/114
  張中行先生二三事/119
  小思不遷/125
  樹與林同在/131
  懸崖樹·豌豆花/137
  第三輯:建築與居住
  大老叼/144
  夜都會的光定位/150
  “大輪胎”與“大鳥巢”
  第四輯:足球異象
  這次,從巴迪熊愛起/170
  開鑼看“織網”/172
  “美國人不喜歡足球”是X論/174
  《紅樓夢》裏也踢球/176
  把緑茵場竪起來/178
  崇強與“盼爆”/180
  從掌縫中觀賽/182
  第五輯:紅樓新解
  隔鍋飯兒香/212
  浮萍尚有相逢日/215
  黑母雞一窩兒/219
  海棠有香/222
  第六輯:外面的世界
  在美國講《紅樓夢》/244
  奧斯汀小木屋/259
  白夜節的狂歡/263
首頁>> >> 随笔>> 劉心武 Liu Xinwu   中國 China   現代中國   (1942年六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