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化生活>>健康>> 诸子杂家>> 于丹 Yu Dan   中国 China   现代中国   (1965年)
于丹阎崇年等名家演讲录:发现你的心灵
  这本书汇集了近期曝光率非常高的一些文化名人在各地的演讲录,每人一个讲题,针对大众生活的方方面面进行的讲座,这些讲座都是没有在媒体上曝光过的。于丹,阎崇年,纪连海,孔庆东等名家赫然名列其中,含金量颇高,着实的呈现给暑期读者一道大餐。名家讲坛里,名家更多的是针对大中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进行专题讲解,而不是泛泛的就某一种史籍或为普及某种常识泛泛而谈。名家加实用才是这本书的出版特色。
第1节:发现你的心灵(1)
  发现你的心灵
  于丹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教授,中国古代文学硕士,影视学博士,硕士生导师,古典文化研究者和传播者。
  出版《形象 品牌 竞争力》等专著多部,在重要学术刊物发表专业论文十余万字。知名影视策划人和撰稿人。为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今日说法》、《艺术人生》等50个电视栏目进行策划。2006年在央视《百家讲坛》栏目解读《论语》,2007年春节期间在《百家讲坛》栏目解读《庄子》,均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
  发现你的心灵
  早晨好!谢谢大家在这样一个阳光灿烂的周末聚在这里!看到这样一个盛况我感到很震撼,谢谢大家给我机会与诸位沟通。
  从古典走向现代,我们亘古不变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愿望呢?我们每一个人是不是真正地发现了自己?是不是真正地发现了世界?我们每一个人在这个世界上是否有能力获得属于自己的幸福?
  有很多朋友看过我讲的《〈论语〉心得》。现在还有很多人在看这本书。今天我在这里想跟大家沟通的并不是一种儒家的学术系统,我们不去考究它的学理和原理,也不去探讨这样一种伦理思想在中国制度中的作用,我想跟大家沟通的并不是"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话题,而是"半部《论语》"怎么样修自身。为什么说"半部《论语》"呢?起码以我的年龄、我的知识、我的学识,我在这里只敢说半部《论语》。那么以后的人生历程,我想我还有后半辈子的时间慢慢地去参悟《论语》。每一个人,可能我们心灵的成长也是一样的。
  所谓圣贤,就是一路相伴的那些朴素的真理。真正的真理永远不是从外在灌输给我们的,它只能从我们的内心唤醒,也就是我们每个人"心中有,口中无"的那点道理。可能有些古圣先贤替我们说清了,而且就是那么简简单单的几句话,它让我们感觉到怦然入心、心有所感。
  今天我想跟大家沟通的题目是《发现你的心灵》。我想我们从小都受过一种朴素的教育,说我们这个大千世界气象万千,我们有着很多很多的知识系统,古往今来的都需要我们去了解,需要我们有一双眼睛去发现无比辽阔的世界,但是我们真的知道自己的内心世界是什么吗?我曾经说过这样一个小故事,有一个人在极度沉重的工作压力下感觉到自己精神快崩溃了,所以他去看心理医生,他对心理医生讲:"你看我的症状就是每天上班时人就很踏实,我觉得我能够完成我的工作,而且我能够很成功,所以我就很享受这个过程,但是一旦走出工作我就惶惶不可终日,我不知道自己是谁,我不了解自己心里的愿望,我不知所终,我感到迷惑、彷徨,夜不能寐、食不甘味。你说我长期这样下去会不会得抑郁症呀?"医生跟他说:"你这个情况是挺严重的,那这样吧,你先不要来看病,告诉你一个办法:我们这个城市有一个大剧院,有一个著名的喜剧演员,他每天都在那儿表演,而且演的都是能让人开怀大笑的喜剧,非常经典,你先去看他的表演,连着看一个星期,看到你整个人开朗起来,不再这么忧思忧虑了,你再来找我,我们再来探讨你的心理问题。"医生说完这段话,看到那个病人低着头,很久很久没说话,等到他抬头的时候已经泪流满面,他对医生说了一句话:"我就是那个演员。"其实这样一个故事很像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境遇。也许你是成功的,起码你是称职的,在社会角色上你对得起你的职称、对得起你的薪水,甚至你还可以废寝忘食地工作,你还可以在这个地方做出很多业绩,但是我们真正叩问自己内心的时候,我们对自己的生活状况真的满意吗?我们内心的那些梦想、愿望,我们真的看得见吗?其实在今天,我们已经不缺少一双去发现世界的眼睛。今天是传媒的时代,电视上、报纸上,各式各样的信息和资讯对我们的头脑和眼睛进行的是一场扫荡、一场风暴,我们现在惟独缺少的是在这样一种信息狂潮中对自己内心的清晰把握。如果少了这样一种把握的话,我们自然会迷失,所以我一直希望每一个人能够建立一种生命的觉悟。"觉悟"这个词大家并不陌生,我们从小学的时候经常看到、听到要"培养人的觉悟",但是什么是真正的觉悟?觉悟其实是一个佛家用语。我们来看看:汉字很简单,觉字头下面一个看见的"见",悟是一个竖心一个"吾",觉悟二字是什么呢?字面上看来它就是看见我的心,拆解起来无非就是这样一个意思。那么我们真正问问自己,有几个人看见了自己的心?有几个人敢于面对自己的心呢?有的时候面对自己的心,你会觉得心是苍白的,你会觉得你是在靠外在的一切撑着自己。而你内心有一个空空的伤口。内心的伤口是什么都填不平的。有时候你看自己的心,你会觉得自己是遗憾的,有一些遗憾发生之后,似乎用一生都弥补不上;有时候看自己的心,你会觉得自己是欲壑难平的,你在世界上的一些索取,也许终你一生都不能让你满足。其实我们敢不敢看自己的心是第一步。《论语》是什么?《庄子》又是什么?我想,所有古圣先贤,都以他们一种简单而朴素的生活态度告诉我们:面对自己,先把自己建立起来,那样我们才能共同构建一个和谐社会。所以说我不太相信一个公民,当他不是一个有幸福感的、有责任心的、能够让自己快乐的人,他能让他的亲人幸福。如果一个人不能上孝父母、下对儿女负责任的话,他也不太可能对整个社会有巨大的担承。所以每一个人的起点,我们生命的起点,永远是做一个最好的自己,没有人能成为他心中的偶像、他人名字的复制品,每个人只能成为自己,但是成全自己的前提是认知自己。
第2节:发现你的心灵(2)
  我们心中究竟有哪些美丽的愿望?我们是不是敢于去面对?在这里要说到孔子的一句话,他说:"在这个世界上怎么样做一个真君子?"他的学生问他:"老师,做君子很难吗?"他说:"不难。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他说做君子满足三条就够了,但是很遗憾他做不到。这是孔子的谦词。他说"道者三"是什么呢?所谓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就是这三点。那么这样的一些话在今天过时了吗?
  我们来想一想,忧,所有的忧思、忧虑、烦忧,在今天其实更多。为什么多了呢?是因为我们在这个物质世界里可选择的太多。 大家想想,就在不到半个世纪以前,在中国的20世纪70年代,人还没有那么多的选择,所以有的时候贫瘠也是一种安定,荒芜也是一种幸福,因为那时我们无所选择。大家从一个学徒进一个厂子到退休,用的大茶缸子上面茶渍斑斑,瓷都掉了,印的还都是同一个厂名,你没有离开过这个单位。这个单位给你分了个福利小房,自己住一辈子,到儿子结婚时拉一个帘隔半间还住这个地方。两口子从别人介绍结婚,有点小磕小碰,一辈子吵吵闹闹,但不会有人想到离婚这件事情。所有的这一切都是我们的惯性,这是我们当时所习惯的一种生活的轨迹。但是到今天,走到这个世纪,你的生活中没有什么东西是不能换的,从工作到房子到伴侣,没有什么是不能换的。所以我们面临的所有的忧惶、忧虑只会更多不会更少。
  再来说"智者不惑"。漫天漫地我们存在多少迷惑、多少困惑,客观中又有多少诱惑?这个"惑"的元素也比过去更多。再来说"勇者无惧"。我们内心能不惧怕吗?我们面对这样一个庞杂的、价值观出现断层的社会急剧转型的阶段,我们每一个人可以安身立命吗?所以我们说认知自己并不是凭空的静态的认知,而是把自己放大到一个生活的坐标系中,在这个坐标系在这个时代之中看自己,越发觉得人很渺小,人被所有的忧、惑、惧压得喘不过气来。我们顶多做一个喜剧演员,脸上挂着职业的笑容,但是很难面对自己的内心。那么我们能做什么?孔子告诉我们简单的三个字:做一个仁者、智者、勇者。仁、智、勇三个字在这里到底是什么地位?仁、智、勇是人的主观,忧、惑、惧是世界的客观。当我们没有能力选择去改变世界的时候,我们起码有能力选择改变自己,也就是说怎么样让你的内心更加强一点。那么什么是仁呢?学生曾经问过孔子:"老师,什么叫仁?"按说"仁"是孔子儒家思想的核心,今天的学者解释起来长篇累牍、洋洋万言,但孔子的话太简单了,两个字:"爱人"。即善待他人、真心对他人好。学生问孔子什么叫智慧,孔子又说了两个字:"知人"。就是了解他人了解自己。这种了解实际上是最大的智慧。学生问如何去做,孔子说:"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也就是说每一个人自己都想在世界上安身立命,用树立自己的心去真心真意树立别人;"己欲达而达人",每个人都想在生活中有所发达,用自己有所发达的心去让别人发达;"能近取譬",就是从你身边最近的地方伸手去帮人。可谓"仁之方也",这是实践仁义的方法。这句话听起来难懂吗?很简单吧,但是在今天我们真能做得到吗?我在大学里,我的学生每年都在换,越来越多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这些孩子从小在金字塔的宝塔尖上:下面是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中间是爸爸、妈妈,上面是一个小皇帝。这些孩子从智力上说是出众的,学业上是优秀的,因为他们可以考上全国的重点大学,但从人格成长上来讲有些就是缺失的,因为他已经不懂得去帮助他人、享受分享的快乐。因为从小的生活轨迹就是独享,他不知道什么是分享,所以有时候帮助别人究竟是什么样的快乐他没有体会。还记得二十年前我读到的一篇英文散文,是一个警察的工作日志。他说忙碌了一整天之后锁上屋门拔下钥匙向外走,刚要走的时候听到值班室内铃声大作,他毫不犹豫地开门冲进去,拿起电话来,里面有个女人非常着急地哭诉:"你快来我家,我的孩子出事了,不行了!"警察问清地址,二话没说开车就冲过去了。到她家之后看见一岁多的小男孩,喉咙里不知道吞了什么异物,脸色已经发青了。警察说他都没来得及带上孩子的妈妈,自己一手夹着孩子、一手握着方向盘直奔最近的医院。当时的天色已经是薄暮了,他抄最近的路,到了一条大路需要穿越的时候,发现这个地方正在修路,路基已经挖下去一人深的大坑,再绕路已经来不及了,只能从这条路过去。这时他看见一个敦实的工段长,那个人看着他沉默了一会儿,什么都没说,然后对所有的工人说:"来,我们都跳下去!用我们的手托起一块木板,让这辆车从我们的头上开过去!"工人们纷纷跳到大坑里,大家举着木板,警察的车,硬生生地从这些汉子的头顶上开过去了。他冲到医院后,医生赶紧抢救。孩子得救了,医生说再晚几分钟孩子可能真就要出大事了。警察已经身心疲惫,把孩子送给那位母亲就回家了。第二天早晨,他一直在想他都没有感谢的那些人,是些什么样的人?当时一句话都没说就跳下去让他把车从他们头顶上开过去。第二天黄昏他又到了这里,看见那批人还在那里修路,他打听工段长说要谢谢他,他们说工段长在那边,他迎着工段长走过去,看见一个高大的男人站在夕阳中,他转过身向警察走过来的时候满面是泪,他握着警察的手,警察没有说话的时候他说了一句话,他说:"谢谢你救了我的儿子。"
首页>> 文化生活>>健康>> 诸子杂家>> 于丹 Yu Dan   中国 China   现代中国   (196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