鬍雪岩是中國晚清時期的一位傳奇人物,我們今天講鬍雪岩,並不是把他當作一個歷史人物來研究,因為鬍雪岩死前被抄傢,留下的資料很少。但是關於鬍雪岩的傳奇故事,卻在民間口耳相傳,流傳甚廣。
鬍雪岩出身貧寒,卻在短短十幾年的時間裏迅速發跡,成為當時富可敵國的巨商富賈;他替清朝政府嚮外國銀行貸款,幫助左宗棠籌備軍餉,收復新疆,慈禧太後賜他黃袍馬褂,官封極品,被人們稱為紅頂商人;他奉母命建起一座鬍慶餘堂,真不二價,童叟無欺,瘟疫流行時還嚮百姓施藥施粥,被人們稱為鬍大善人。然而,富可敵國的鬍雪岩,卻在短短的三年時間內傾傢蕩産,僅僅六十二歲就鬱鬱而終。
一百多年過去了,人們為什麽還記得鬍雪岩?因為他創辦的鬍慶餘堂還在,因為他修建的大宅子還在,更因為他傳奇的一生,給我們留下了許許多多的思考。鬍雪岩的一生,為什麽會如此大起大落?他成功的經驗是什麽,他失敗的教訓又在哪裏?
在中國歷史上,商界有兩位聖人,一位是陶朱公,另一位就是鬍雪岩,所以流傳着“古有陶朱公,今有鬍雪岩”的說法。
陶朱公就是范蠡,他幫助越王勾踐打敗吳王夫差,實現了復國的理想。范蠡的更了不起之處,在於他功成之時,毅然選擇身退,由官轉商。短短幾年,他經商積資又成巨富,自號陶朱公,當地民衆都尊他為財神,留有《陶朱公傢訓》,為歷代商人的經營寶典。
鬍雪岩像鬍雪岩又是誰?他是清朝末期一位很了不起的商人,被大傢尊稱為“商聖”。要被中國人稱為聖人,那是非常不簡單的事情,而鬍雪岩做到了。鬍雪岩跟范蠡相反,他是先經商,而後介入官場。但他沒有做到功成身退,最後衹落個一敗塗地。同為商聖,經歷和結局卻截然不同,這正是我們值得研究的關鍵。
鬍雪岩生於清道光三年(1823年),死於清光緒十一年(1885年),終年六十二歲。他跟大多數人一樣,出身貧睏。如果鬍雪岩出身富貴,或者天賦異稟,那也用不着研究,因為我們沒有辦法從中得到什麽對自己有用的啓示。鬍雪岩在六十二年人生路程中,跟所有人一樣,都經歷了童年、少年、青年、壯年、老年,最後走嚮生命的終結,但是他的人生過程,卻充滿了跌宕起伏,充滿了大起大落,從而為我們提供了很多可以引以為鑒的經驗教訓,值得我們花時間來仔細地瞭解並加以研究。
古有陶朱公今有鬍雪岩
有人可能會問,鬍雪岩已經去世一百多年了,在這期間,中國出現了那麽多的商人,難道就沒有一個人能超過鬍雪岩?為什麽還說“今有鬍雪岩”,這個“今”字又怎麽講?
到了新疆,我們第一個想到的人應該是左宗棠。因為如果沒有左宗棠,新疆這塊占中國領土六分之一的大好河山,很可能已經變成外國人的地盤。當時,中亞細亞有一個酋長叫阿古柏,他在外國勢力的支持下,一直想把新疆分裂出去,成立一個獨立的國傢。清朝名臣左宗棠,主張出徵西北,收復新疆。但打仗是需要錢的,要給士兵發放糧餉,要給馬匹備足草料,軍械彈藥也都需要購置,這是一筆龐大的費用。但那時的清廷腐敗無能,國庫空虛,根本無力支付西徵所需要的巨額軍費,再加上東南沿海告急,同為權臣的李鴻章主張海防重於塞防,極力反對西徵新疆。清廷雖然兩邊都支持,但卻根本拿不出錢來。最後是誰支持了左宗棠?是鬍雪岩,是他供給了左宗棠收復新疆的大部分軍費。
大傢一定會想,鬍雪岩出身貧睏,連政府都供應不起的軍費,他一個人怎麽就能承擔得了?鬍雪岩是有這個能耐的。短短十幾年的時間,他就迅速纍積了巨額財富,曾一度擁有三千萬兩白銀的資産。當然,單憑他個人的財力,要支付整個軍隊出徵的費用也很睏難,所以他替清政府嚮外國銀行貸款。因為清政府嚮外國銀行貸款,外國人根本不答應,他們不信任清廷,怕清政府無力償還。但後來鬍雪岩憑個人的擔保,以自己的資産做抵押,居然藉到這筆巨額貸款,這纔保證了左宗棠順利出徵,新疆也纔得以收復。左宗棠曾再三地跟西太後講,如果沒有鬍雪岩,這個仗打不下來,鬍雪岩的功勞不輸於任何衝鋒陷陣的將領。左宗棠在給朝廷的奏摺中寫道:“鬍雪岩,商賈中奇男子也。人雖出於商賈,卻有豪俠之概。”
鬍雪岩出身貧寒,卻在短短十幾年的時間裏迅速發跡,成為當時富可敵國的巨商富賈;他替清朝政府嚮外國銀行貸款,幫助左宗棠籌備軍餉,收復新疆,慈禧太後賜他黃袍馬褂,官封極品,被人們稱為紅頂商人;他奉母命建起一座鬍慶餘堂,真不二價,童叟無欺,瘟疫流行時還嚮百姓施藥施粥,被人們稱為鬍大善人。然而,富可敵國的鬍雪岩,卻在短短的三年時間內傾傢蕩産,僅僅六十二歲就鬱鬱而終。
一百多年過去了,人們為什麽還記得鬍雪岩?因為他創辦的鬍慶餘堂還在,因為他修建的大宅子還在,更因為他傳奇的一生,給我們留下了許許多多的思考。鬍雪岩的一生,為什麽會如此大起大落?他成功的經驗是什麽,他失敗的教訓又在哪裏?
在中國歷史上,商界有兩位聖人,一位是陶朱公,另一位就是鬍雪岩,所以流傳着“古有陶朱公,今有鬍雪岩”的說法。
陶朱公就是范蠡,他幫助越王勾踐打敗吳王夫差,實現了復國的理想。范蠡的更了不起之處,在於他功成之時,毅然選擇身退,由官轉商。短短幾年,他經商積資又成巨富,自號陶朱公,當地民衆都尊他為財神,留有《陶朱公傢訓》,為歷代商人的經營寶典。
鬍雪岩像鬍雪岩又是誰?他是清朝末期一位很了不起的商人,被大傢尊稱為“商聖”。要被中國人稱為聖人,那是非常不簡單的事情,而鬍雪岩做到了。鬍雪岩跟范蠡相反,他是先經商,而後介入官場。但他沒有做到功成身退,最後衹落個一敗塗地。同為商聖,經歷和結局卻截然不同,這正是我們值得研究的關鍵。
鬍雪岩生於清道光三年(1823年),死於清光緒十一年(1885年),終年六十二歲。他跟大多數人一樣,出身貧睏。如果鬍雪岩出身富貴,或者天賦異稟,那也用不着研究,因為我們沒有辦法從中得到什麽對自己有用的啓示。鬍雪岩在六十二年人生路程中,跟所有人一樣,都經歷了童年、少年、青年、壯年、老年,最後走嚮生命的終結,但是他的人生過程,卻充滿了跌宕起伏,充滿了大起大落,從而為我們提供了很多可以引以為鑒的經驗教訓,值得我們花時間來仔細地瞭解並加以研究。
古有陶朱公今有鬍雪岩
有人可能會問,鬍雪岩已經去世一百多年了,在這期間,中國出現了那麽多的商人,難道就沒有一個人能超過鬍雪岩?為什麽還說“今有鬍雪岩”,這個“今”字又怎麽講?
到了新疆,我們第一個想到的人應該是左宗棠。因為如果沒有左宗棠,新疆這塊占中國領土六分之一的大好河山,很可能已經變成外國人的地盤。當時,中亞細亞有一個酋長叫阿古柏,他在外國勢力的支持下,一直想把新疆分裂出去,成立一個獨立的國傢。清朝名臣左宗棠,主張出徵西北,收復新疆。但打仗是需要錢的,要給士兵發放糧餉,要給馬匹備足草料,軍械彈藥也都需要購置,這是一筆龐大的費用。但那時的清廷腐敗無能,國庫空虛,根本無力支付西徵所需要的巨額軍費,再加上東南沿海告急,同為權臣的李鴻章主張海防重於塞防,極力反對西徵新疆。清廷雖然兩邊都支持,但卻根本拿不出錢來。最後是誰支持了左宗棠?是鬍雪岩,是他供給了左宗棠收復新疆的大部分軍費。
大傢一定會想,鬍雪岩出身貧睏,連政府都供應不起的軍費,他一個人怎麽就能承擔得了?鬍雪岩是有這個能耐的。短短十幾年的時間,他就迅速纍積了巨額財富,曾一度擁有三千萬兩白銀的資産。當然,單憑他個人的財力,要支付整個軍隊出徵的費用也很睏難,所以他替清政府嚮外國銀行貸款。因為清政府嚮外國銀行貸款,外國人根本不答應,他們不信任清廷,怕清政府無力償還。但後來鬍雪岩憑個人的擔保,以自己的資産做抵押,居然藉到這筆巨額貸款,這纔保證了左宗棠順利出徵,新疆也纔得以收復。左宗棠曾再三地跟西太後講,如果沒有鬍雪岩,這個仗打不下來,鬍雪岩的功勞不輸於任何衝鋒陷陣的將領。左宗棠在給朝廷的奏摺中寫道:“鬍雪岩,商賈中奇男子也。人雖出於商賈,卻有豪俠之概。”
我們從陰陽的角度來看,左宗棠站在明處,我們都知道他有貢獻,有功勞。可是我們不能忘記,背後還有一個我們看不見,但卻是真實存在的功臣——鬍雪岩。
我們中國人習慣把死去的人和死去的人比較,不便把活着的人和死去的人作比較。因為人活着就還會變,衹有死了不會再改變,我們纔可以放心去評判。所以蓋棺定論,才能算數。鬍雪岩一生最大的功績,就是幫助左宗棠收復了新疆,保證了我們祖國領土的完整,在這一點上,沒有任何一個逝去的商人能夠與之相比。
中國人對時間的觀念比較特別,衹要現代的商人沒有能超越鬍雪岩的,即“後無來者”,我們就認為他就是“今”,所以我們纔說“今有鬍雪岩”。
鬍雪岩出身很平凡
西方人看到一個小孩,大多會問:“你叫什麽名字?”中國人多數不會這樣,因為在我們看來,一個小孩子叫什麽名字並不是很重要。我們一般會問:“你爸爸是誰?”我們為什麽關心孩子的爸爸是誰?問這種話的動機是因為“勢利眼”,要根據爸爸是誰來决定對待孩子的態度嗎?不全是。
西方人的家庭,是由血緣關係進入短暫性的親情關係,所以個人主義盛行,知道孩子叫什麽就好了,沒必要去管他爸爸是誰。而中國人的家庭,由血緣關係進入親情關係還不夠,還必須建立倫理關係,所以傢教和傢風十分重要。所以我們覺得,由傢族來認識家庭,由父母來瞭解子女,比較方便且準確。
我們要研究鬍雪岩,一定要知道,他一生的良好基礎,是在家庭裏面培育出來的。一個人小時候的成長環境和家庭教育,對他一生都會有十分深刻的影響。我們中國人駡一個人,衹會駡他沒有傢教,從來不會駡他沒有接受良好的學校教育。可見,學校教育是教人才能和學識的,而一個人的基本修養,要由家庭負責。那鬍雪岩出生在一個怎樣的家庭?他的父母都給了他怎樣的影響呢?
家庭教育,决定了一個人的基本修養。
安徽績溪鬍裏村,山清水秀,自然環境優美,一條登源河由東嚮西繞村而過,歷史上這裏文風鼎盛,名人輩出。鬍雪岩就出生在這裏。他本名光墉,字雪岩,在傢裏排行老三。他的父親鬍鹿泉,字芝田,讀過幾年書,是位有文化的鄉裏名士。傢裏有幾畝薄田,自耕自足,兼做一些小生意,勉強維持一傢人的生活。
鬍雪岩的出生地——安徽績溪鬍裏村鬍傢有一條傢訓:讀書做生意可以,但是不能為官。所以,鬍雪岩的父親沒有走讀書求官的道路,同樣也不希望鬍雪岩當官。我們無法說這種傢訓是好是壞,因為每個家庭都有自己的想法,我們不必追究,那是他們自己的事情,我們衹要予以尊重和包容就好了。
鬍雪岩讀書的時候非常認真,老師所講的道理他有聽不懂的,回傢一定會請教父親。我們可能會想,鬍雪岩傢境不富裕,既然父親有文化,自己教他就好了,為什麽還要花錢讀私塾呢?我們要知道,教育子女需要易子而教,自己的孩子,你再有本事也很難教得好,這是老天爺很公平的地方。鬍雪岩的父親也知道這個道理,所以再窮也送他到別人傢去讀書。鬍雪岩從小就非常聽父母和老師的話,父親喜歡喚他做“順官”,用安徽話念,叫做“順乖兒”(音),就是又順又乖的意思。
鬍雪岩衹讀過兩年的私塾,並沒有受過高深的教育,了不起就是讀過《三字經》、《千字文》等這樣一些很基礎的東西。從這裏我們也看得出來,其實做人做事,一些很基本的東西就足夠用了。太高深的學問,衹是少數人在用,對多數人而言是沒有用的。但是鬍雪岩從小就知道一點——讀書要明理。如果不明白其中的道理,讀了也等於白讀。因為死背書是沒有用的,書讀了以後,要去想通其中的道理,然後照裏面的道理去做。做人做事都按照道理,是鬍雪岩成功的一大關鍵。
讀書如果不明白道理,等於白讀。
鬍雪岩的父親生意做得很小,收入微薄,雪岩的兩個弟弟降生以後,傢裏吃飯的人更多了,本來就不寬裕的生活變得更加捉襟見肘。所以鬍雪岩八歲的時候,就開始替人傢放牛。
我們中國人習慣把死去的人和死去的人比較,不便把活着的人和死去的人作比較。因為人活着就還會變,衹有死了不會再改變,我們纔可以放心去評判。所以蓋棺定論,才能算數。鬍雪岩一生最大的功績,就是幫助左宗棠收復了新疆,保證了我們祖國領土的完整,在這一點上,沒有任何一個逝去的商人能夠與之相比。
中國人對時間的觀念比較特別,衹要現代的商人沒有能超越鬍雪岩的,即“後無來者”,我們就認為他就是“今”,所以我們纔說“今有鬍雪岩”。
鬍雪岩出身很平凡
西方人看到一個小孩,大多會問:“你叫什麽名字?”中國人多數不會這樣,因為在我們看來,一個小孩子叫什麽名字並不是很重要。我們一般會問:“你爸爸是誰?”我們為什麽關心孩子的爸爸是誰?問這種話的動機是因為“勢利眼”,要根據爸爸是誰來决定對待孩子的態度嗎?不全是。
西方人的家庭,是由血緣關係進入短暫性的親情關係,所以個人主義盛行,知道孩子叫什麽就好了,沒必要去管他爸爸是誰。而中國人的家庭,由血緣關係進入親情關係還不夠,還必須建立倫理關係,所以傢教和傢風十分重要。所以我們覺得,由傢族來認識家庭,由父母來瞭解子女,比較方便且準確。
我們要研究鬍雪岩,一定要知道,他一生的良好基礎,是在家庭裏面培育出來的。一個人小時候的成長環境和家庭教育,對他一生都會有十分深刻的影響。我們中國人駡一個人,衹會駡他沒有傢教,從來不會駡他沒有接受良好的學校教育。可見,學校教育是教人才能和學識的,而一個人的基本修養,要由家庭負責。那鬍雪岩出生在一個怎樣的家庭?他的父母都給了他怎樣的影響呢?
家庭教育,决定了一個人的基本修養。
安徽績溪鬍裏村,山清水秀,自然環境優美,一條登源河由東嚮西繞村而過,歷史上這裏文風鼎盛,名人輩出。鬍雪岩就出生在這裏。他本名光墉,字雪岩,在傢裏排行老三。他的父親鬍鹿泉,字芝田,讀過幾年書,是位有文化的鄉裏名士。傢裏有幾畝薄田,自耕自足,兼做一些小生意,勉強維持一傢人的生活。
鬍雪岩的出生地——安徽績溪鬍裏村鬍傢有一條傢訓:讀書做生意可以,但是不能為官。所以,鬍雪岩的父親沒有走讀書求官的道路,同樣也不希望鬍雪岩當官。我們無法說這種傢訓是好是壞,因為每個家庭都有自己的想法,我們不必追究,那是他們自己的事情,我們衹要予以尊重和包容就好了。
鬍雪岩讀書的時候非常認真,老師所講的道理他有聽不懂的,回傢一定會請教父親。我們可能會想,鬍雪岩傢境不富裕,既然父親有文化,自己教他就好了,為什麽還要花錢讀私塾呢?我們要知道,教育子女需要易子而教,自己的孩子,你再有本事也很難教得好,這是老天爺很公平的地方。鬍雪岩的父親也知道這個道理,所以再窮也送他到別人傢去讀書。鬍雪岩從小就非常聽父母和老師的話,父親喜歡喚他做“順官”,用安徽話念,叫做“順乖兒”(音),就是又順又乖的意思。
鬍雪岩衹讀過兩年的私塾,並沒有受過高深的教育,了不起就是讀過《三字經》、《千字文》等這樣一些很基礎的東西。從這裏我們也看得出來,其實做人做事,一些很基本的東西就足夠用了。太高深的學問,衹是少數人在用,對多數人而言是沒有用的。但是鬍雪岩從小就知道一點——讀書要明理。如果不明白其中的道理,讀了也等於白讀。因為死背書是沒有用的,書讀了以後,要去想通其中的道理,然後照裏面的道理去做。做人做事都按照道理,是鬍雪岩成功的一大關鍵。
讀書如果不明白道理,等於白讀。
鬍雪岩的父親生意做得很小,收入微薄,雪岩的兩個弟弟降生以後,傢裏吃飯的人更多了,本來就不寬裕的生活變得更加捉襟見肘。所以鬍雪岩八歲的時候,就開始替人傢放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