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其它古典>> 霍國玲 Huo Guoling   中國 China   現代中國  
曹雪芹毒殺雍正帝
  雍正暴亡於十三年八月二十三日子時,死因不明,因此引起人們的猜測,以致出現呂四娘刺死雍正帝傳說。經史學家們論證,雍正之死最大可能是吞食了毒丹。但雍正平日所食之丹(名為"既濟丹")係有益無害之物,引起他暴亡之丹應是含有劇毒另一種。值得重視的是:在他駕崩前十四天,圓明園恰恰購進了一種毒性很強的煉丹原料--二百斤牛舌頭黑鉛--此前卻從未進過。由此來看,雍正之死實屬他殺。那麽,此毒丹由誰所製作?由誰傳入宮中?又由誰誘雍正吞食?因何要將雍正置於死地?《紅樓夢》有回前詩云:"有朝敲破蒙頭甕(甕)。"又云:"微密久藏偏自露,幻中夢裏語驚人。"王熙鳳亦說:"拼着一身剮,敢把皇帝拉下馬。本書采取內證和外證相結合的研究方法,揭示了《紅樓夢》作者如何將"久藏"之"微密""自露"於書中--讀者讀完此書,自會明了雍正帝暴亡之謎--原來是被曹雪芹和林黛玉原型竺香玉聯手毒殺的。
  東方出版社 出版 作者:霍國玲 紫軍
第一節 雍正實屬暴亡
  雍正皇帝在七年(公元1729年)鼕季至九年秋天曾患病,但此後身體得到恢復。到十三年(公元1735年)時,身體已十分正常。下面按《清世宗實錄》及《起居註册》所記,將雍正死前幾天的情況作個簡介:
  雍正十三(公元1735年)年八月十八日,召辦理苗疆事務王大臣議事,命哈元生、張照一定要徹底清除苗患,否則唯他們是問。
  八月二十日,諭軍機大臣關於北路軍營駝馬事務。引見寧古塔將軍杜賚咨送補授協領、佐領人員。
  八月二十一日,“上不豫,仍辦事如常。”即身體雖有不適,但仍照常辦公。
  八月二十二日,“上不豫。子寶親王、和親王朝夕侍側。”
  戌時(下午7~9時)“上疾大漸,召諸王、內大臣及大學士至寢宮,授受遺詔。”也就是說,整個白天身體狀況尚未惡化,但至傍晚時分,病情突然加劇,生命垂危。
  八月二十三日,子時(夜11~1時),“竜馭上賓。”即駕崩了。
  《張廷玉年譜》是這樣寫的:八月二十日,聖躬偶爾違和,猶聽政如常。廷玉每日進見,未嘗有間。
  八月二十二日漏將二鼓,方就寢,忽聞宣召甚急,趨至圓明園,內侍三四輩待於園之西南門,引至寢宮,始知上疾大漸,驚駭欲絶。莊親王、果親王、大學士鄂爾泰、公豐盛額、納親、內大臣海望先後至,同到禦榻前請安,出候於階下。太醫進藥罔效,至二十三日子時,竜馭上賓矣。《張廷玉年譜》第53頁,中華書局1992年出版。對於上述史料的記載,可作如下分析:
  1雍正帝至十三年(公元1735年)八月二十日,身體一直保持着比較健康的狀態。在八月二十日這天,諭軍機大臣關於北路軍營駝馬事務,引見寧古塔將軍杜賚咨送補授協領佐領人員。《清世宗實錄》159,十三年八月甲申、丙戌條。
  2八月二十一日,雍正帝身體雖有些不適,但仍照常辦公,說明其所患為偶感風寒之類的小病,而不會是心肌梗塞類的足可使人猝亡的大病。
  3八月二十二日,白天突然病倒 ,臥床不起,否則不會叫兩位皇子(寶親王弘歷、和親王弘晝侍於其側了。但到傍晚時分,生命垂危。自傍晚到亡故(第二天“子時”)衹有兩個時辰,即4個小時。
  結論:雍正屬於不明病情的猝死。
第二節 宮女縊殺“世宗”未遂說
  明世宗嘉靖曾發生過被宮女縊殺未遂事件:許紳者京師人,嘉靖初供事御藥房,受知於世宗,遷太醫院使,歷加工部尚書,領院事。二十一年(公元1542年),宮婢楊金英等謀逆,以帛錦縊帝,氣已絶。紳調峻藥下之。辰時下藥未時忽作聲,去紫血數升,遂能言。又數劑而愈。帝德紳,加太子太保禮部尚書,賜賫甚厚。《明史》第299捲《許紳傳》。然而清代的《梵天廬叢錄》中,將此明世宗嘉靖之事移植於清世宗雍正身上。撰寫道:辛亥(雍正九年,公元1731年)夏,宮婢與太監吳守義、霍成伺世宗熟睡,遽謀逆,以繩縊之,氣垂絶。張太醫聞變,急調峻藥下之。亥時下藥,醜時忽作聲,下紫血數升,遂能言。又數劑而愈。世宗德張甚,賜賫甚厚。柴萼:《梵天廬叢錄》2《清憲宗八則》。將上述兩書記載一作比較便會看出,《梵天廬叢錄》混淆了兩個“世宗”,結果搞了個張冠李戴。
  從歷史事實角度看,雍正九年並未發生遇刺事件,因而可以說此事完全是子虛烏有。然而即使如此,此故事也並非沒有任何意義。它說明雍正由於生性殘暴,結怨極多。且不說他在宮廷鬥爭、文字獄中的大肆殺戮,就以他平時的喜怒無常,大耍君威,不知何時就會翻臉殺人,也常使人驚愕不已。如有一次他看宮廷戲班演出《鄭儋打子》,很是歡悅,賞演員吃飯。之後,問扮演鄭儋的演員:“鄭儋是哪裏人呀?”答曰:“回皇上,鄭儋是過去的常州刺史。不知現在的常州刺史是誰?”雍正立即勃然大怒道:“你是個戲子,怎麽敢打聽官員守備情況?”立即下令將其用亂棍打死。昭槤:《嘯亭雜錄》記載道:“世宗(雍正)萬機之暇偶觀綉襦院本,麯伎俱佳,賜食。其伶偶問今刺州守為誰(戲中鄭儋字常州刺史)上勃然大怒曰:‘汝優伶賤輩,何可擅問官守!其風不可長!’因將其立斃於杖下。”
  “宮女縊殺雍正未遂說”雖是子虛烏有,但卻可說明雍正的殘暴及普通百姓對他的痛恨。這種說法的産生,是由於雍正七年至九年曾重病纏身,一度幾喪其命,後來經治療纔得康復——這種情況傳至百姓後,便引起猜測:雍正本來身體康健,怎可能病倒,以至幾喪其命?認為肯定是被人殺害未遂罷了。恰好歷史上有世宗遇刺說,於是便誤加在了他的頭上。這個張冠李戴的故事,正說明在普通百姓中對他存在着仇視心理,認為他作惡太多,必然被人所殺。
首頁>> >> 其它古典>> 霍國玲 Huo Guoling   中國 China   現代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