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追回泪似珠,十人中有九糊涂。
致令一样须眉汉,硬要从中判主奴。
呵!呵!诸公风气!风气!甚么叫做风气?据诸公说,自然是文明学问了。不知非也。据小子看来,只一个利字,便是风气。而且除利字以外,更无所谓风气者。诸公若不相信,听我道来。
自从通商之后,我中国二十二省之人,莫不异口同声曰:“广东得风气之先。”小子自己便是广东人,也深信我广东是得风气之先的。不敢多让。然而及后仔细想来,到底甚么叫个风气?到底得些甚么风气?转觉茫然,查广东通商最早,再以前的不必去细考他,自明朝以来,已与各国通商的了。考《明史·外国列传》:“壕境在香山县南虎跳门外,先是暹罗、占城、爪哇、浡泥,诸国互市俱在广州。设市舶司领之。正德时移于高州之电白县,嘉靖十四年指挥黄庆,纳贿请于上官,移之壕境,岁输课二万金,佛郎机遂得混入。”云云。壕镜便是今之澳门,由此观之,可见得广东通商最早。又按《明史》广东巡抚林富上疏,请与佛郎机通商,有云“粤中公私诸费多资商税,番舶不至,则公私皆窘,今许佛郎机互市有四利:祖宗时诸番常贡外,原有抽分之法,稍取其余,足供御用,利一;两粤比岁用兵,库藏耗竭,藉以充军饷,备不虞,利二;粤西素仰给粤东,小有征发,即措办不前,若番舶流通,则上下交济,利三;小民以懋迁为生,持一钱之货,即得展转贩易,衣食其中。利四。”云云。说来说去都是为利,何尝有半个字提到风气?诸公!这就不能怪我说一个利字便是风气,除利字以外,更无所谓风气了。这些远事,又且不说。等我再说得近些。
自入本朝以来,外国人来得更多了,因为他们航海之术,日有进步,进行愈速。又视我中华为天府之国。嗳!鼎烹之旁,绕以群鼠,焉有不思染指之理呢?加以中国向来是魁然自大,环绕四裔,尽是些野蛮小国。他们来便说是进贡,我们去便说是册封,傲岸惯了。更不知甚么叫个外交!外国人初来时,他们便摆出那自大的样子,傲然岸然。及至外国人忍耐不住,翻了脸打将来。他却又害怕了,把头缩了进去,再不敢伸出来。
因此,着着失败,丧师辱国之事,也不可胜纪。至道光二十一年,大学士两广总督琦善,割广东之香港地方与英人义律,是为中国割地与欧洲之始,亦即为通商发达之始。此事之始末,往因来果甚多,因与此书正文无涉,故不多赘。
且说香港乃是一个海岛,岛中本有些居民。义律得了香港之后,即出了告示,晓谕岛中居民,说是中国已将香港割与我大英,尔等世居香港之人民,从此皆当投降,改入大英籍云云。
那些居民也有从的,也有不从的,不必细表。义律乃与英国各商在香港筑建洋房,设行贸易,慢慢的外国人来得更多。一切起造的水木匠与及细崽、厨子、洗衣匠等,在在须人,不免高出工价,求人应募。那内地的穷民,听了这个消息,便有许多前往佣工谋食的了。那时候广东风气俭朴,他出的工价又较优,所以前往佣工之人,不出三四年,各各都能攒一二百银元,带回家乡去。那些乡下眼光如豆,看见一个铜钱,尚且有簸箕大,何况整百雪白的银元,被他看在眼里,那得不耀的他眼花头晕。
于是一传十,十传百,都说某甲发了洋财回来了,某甲发了洋财回来了。这个风声一播扬开去,你想那一个不想发洋财!引得那无知之徒,都如水赴壑的,往香港去了。此时香港的生意也逐渐盛了,外国人也逐渐多了,所以去的人,也都容得下。
内中惊动了一个南海县张搓乡地方的一个人,姓区名丙,一向只以小负贩糊口。当时看见人家纷纷往香港去,又都说是可以发了洋财回来,便与自家妻子商量,也想到香港走一遭,碰碰运气去。他妻子说道:“人家有手艺的,是靠手艺去赚钱;懂外国话的,是靠佣工去受值;有气力的,还可以去扛抬。你既没有手艺、又不懂话,就是气力也输与人,你仗甚么可以去得?纵使香港是个铜山、金穴,只怕你未必有本事去动得他分毫。我劝你息了此念罢。还是安分点,在家过穷苦日子的好。我也没福做富翁的奶奶。”区丙被他妻子一顿抢白,恼得气也结住了,半晌说不出话来。气忿忿的走了出门,到市上行去。
心中也打不定甚么主意。忽见一家店铺在那里烧料泡,心中暗忖:把这个贩到香港。或者有利可图,我何妨试他一试?想罢便先去买了一个竹筐,再到那料泡店中,拿出二钱银子,大大小小买了二三百个。也不别妻子,附了船径到香港来。
看官!那料泡是一件甚么东西呢?原来是用玻璃吹成的一个泡儿,其样式就和馒头一般。那馒头面上正当中,却做出一个小管。那小管的玻琅略厚,那泡儿的玻璃却比纸还保靠底一面那块平玻璃,却做得略略有点微凹。用口衔着小管,微微一呼,那块凹玻璃便凸了出来;复微微一吸,那玻璃又凹了进去。如此不停吸呼,那玻璃也不住的凹凸。其凹凸之时,却有声响,作口兵嘣口兵嘣之声。广东人就叫他做口兵嘣。是卖给小孩子玩的。小的不过荸荠大小,零卖只得二三文一个;大的有馒头大小,也不过十来文一个。
区丙贩了料泡到香港去,在马路旁边憩下,手中拿着一个,不住的口兵嘣口兵嘣呼吸着。这是他们贩这个东西的规矩,教人家听见了,好来买的意思。在香港的广东人见了,都笑道:“这个人该死,香港地方能有几个小孩子?却带了这个东西来卖,怕不蚀了盘缠也。”区丙站了一会,见没人照顾,便掮起竹筐,望热闹所在走去,走了一天,却只没人请教,不觉心中懊悔。
到了明日,又掮起来往外走,行行去去,去去行行,不觉到了一个所在。只见两面都是洋楼,静悄悄的,路少行人。他心中暗想:昨日走了一天热闹地方,不曾发得利市。今日怎么走到这里来,想是更没有生意的了,但不知走过了这一条路,那边可还有人家?心中想着,信步行去,口中仍是呼吸着那泡儿,口兵嘣口兵嘣的作响。忽然迎面来了一个外国人,看见区丙,便立定了脚看他。区丙胆战心惊低着头,只管向前走去。那外国人嘴里叽哩咕噜的叫了一句话,区丙不懂得,只不敢理睬他,仍向前去。那外国人赶了上来,一把拉住,吓得区丙放下竹筐,唇青面白,不住的瑟瑟乱抖。那外国人低下头,在筐里拣了一个顶小的,对区丙又叽咕了几句。区丙不知是甚么意思,接过那泡儿,衔着小管一阵呼吸。那外国人在他手里取去,又叽咕了几句。区丙暗想:莫非他要买么?这个顶小的,在乡下只卖得一文钱一个,卖给他不可卖贵了,恐怕他打听出来,说我欺他。然而苦于不知这“一文钱”三个字外国话怎生说法,无奈只得和他做手势,伸出一个指头来,那外国人看见,就在身边摸出一元洋钱给他。区丙大喜,口中连说多谢多谢。那外国人交了洋银,拿起那泡儿一吹,只听了“嘣”的一声,那块底上的玻璃破了一大块,以后再吹就不响了,外国人把他摔在路边,又拣了一个,给了一元洋银,又拿起一吹,依然破了,外国人很以为奇,摔了破的,又拿起一个,对着区丙叽咕。区丙此时福至心灵,知道是问他的吹法,他便接在手里,呼吸了一会又鼓动两腮,以示呼吸之意。外国人又拿出一元洋银,买了一个,衔着小管,用力一吸,口兵的一声又破了。外国人不由分说,拉了区丙就走。
区丙吓得魂不附体,死命挣住,不肯行。那外国人见他害怕,便用手向前一指,脸上带着笑容,又叽咕了几句。区丙见他并无恶意,方敢掮起竹筐。跟着他走到一条路上。见一座洋房层楼高耸,四面都是门户。外国人站住了,对着区丙做手势,叽叽咕咕又说了几句话。区丙看他的手势,猜度他的意思,料着是叫他在此等候,便放下竹筐,站住了脚。那外国人便走到洋房里去,区丙在外抬头从门口望进去,只见里面立的、坐的、行动的、对谈的,有好几十个外国人。原来是一所外国人的总会。区丙初到香港的人,那里得知。等了半晌,只见起先那外国人带着两个外国人,笑语而出,指着那料泡说了好些话,又拿起一个,递给区丙,做一做手势,区丙会意,便呼吸起来,那两个外国人见了,各以为奇,于是每人出了一元洋银,各买了一个。放到嘴边口兵嘣一声,两个都碎了,三个外国人一齐呵呵大笑。那两个又各出一元洋银买了两个。仍只吹得一下都破了,一个便翻身入内。正是:
运退黄金失色,时来黑铁生光。
莫讥舞袖太郎当,此是发财榜样。
未知此外国人翻身入内却为何事,且听下回分解。
以银一元买一料泡,虽曰受欺,究属玩意小事耳。
近日粤东妇人,不知何所取义,供奉孙悟空神像,香炉之上倒插料泡一个,偶然一响,则欣欣喜曰:大圣爷爷灵感来佑我矣。此等迷信省会富贵家尤多。余尝细思其故,实因料泡倒插炉中,其筒口为炉灰所闭,郁抑既久,偶一发泄,发泄之时,其气上冲,故作口兵嘣响。屡试不爽。一日之中多则响三四次,少亦响一二次,总视炉灰之多少为响数之多少。灰多,则气愈塞;愈塞,则愈易鼓动而泄也。孙行者,本邱处机之寓言,本无其人。更安有所谓灵感?乃屡向妇人辈恺切开导,终执迷不悟,莫之肯信,呜呼!女学不明,神权迷信。区丙当日何幸得口兵嘣而发财!社会今日何不幸得口兵嘣而迷信耶?
写区丙痴呆之状,描摹尽致。写区丙乎,吾知作者之意,实为今日之发洋财者写照耳。今之发洋财者,其痴呆如区丙,其忠厚尚不及区丙也。
致令一样须眉汉,硬要从中判主奴。
呵!呵!诸公风气!风气!甚么叫做风气?据诸公说,自然是文明学问了。不知非也。据小子看来,只一个利字,便是风气。而且除利字以外,更无所谓风气者。诸公若不相信,听我道来。
自从通商之后,我中国二十二省之人,莫不异口同声曰:“广东得风气之先。”小子自己便是广东人,也深信我广东是得风气之先的。不敢多让。然而及后仔细想来,到底甚么叫个风气?到底得些甚么风气?转觉茫然,查广东通商最早,再以前的不必去细考他,自明朝以来,已与各国通商的了。考《明史·外国列传》:“壕境在香山县南虎跳门外,先是暹罗、占城、爪哇、浡泥,诸国互市俱在广州。设市舶司领之。正德时移于高州之电白县,嘉靖十四年指挥黄庆,纳贿请于上官,移之壕境,岁输课二万金,佛郎机遂得混入。”云云。壕镜便是今之澳门,由此观之,可见得广东通商最早。又按《明史》广东巡抚林富上疏,请与佛郎机通商,有云“粤中公私诸费多资商税,番舶不至,则公私皆窘,今许佛郎机互市有四利:祖宗时诸番常贡外,原有抽分之法,稍取其余,足供御用,利一;两粤比岁用兵,库藏耗竭,藉以充军饷,备不虞,利二;粤西素仰给粤东,小有征发,即措办不前,若番舶流通,则上下交济,利三;小民以懋迁为生,持一钱之货,即得展转贩易,衣食其中。利四。”云云。说来说去都是为利,何尝有半个字提到风气?诸公!这就不能怪我说一个利字便是风气,除利字以外,更无所谓风气了。这些远事,又且不说。等我再说得近些。
自入本朝以来,外国人来得更多了,因为他们航海之术,日有进步,进行愈速。又视我中华为天府之国。嗳!鼎烹之旁,绕以群鼠,焉有不思染指之理呢?加以中国向来是魁然自大,环绕四裔,尽是些野蛮小国。他们来便说是进贡,我们去便说是册封,傲岸惯了。更不知甚么叫个外交!外国人初来时,他们便摆出那自大的样子,傲然岸然。及至外国人忍耐不住,翻了脸打将来。他却又害怕了,把头缩了进去,再不敢伸出来。
因此,着着失败,丧师辱国之事,也不可胜纪。至道光二十一年,大学士两广总督琦善,割广东之香港地方与英人义律,是为中国割地与欧洲之始,亦即为通商发达之始。此事之始末,往因来果甚多,因与此书正文无涉,故不多赘。
且说香港乃是一个海岛,岛中本有些居民。义律得了香港之后,即出了告示,晓谕岛中居民,说是中国已将香港割与我大英,尔等世居香港之人民,从此皆当投降,改入大英籍云云。
那些居民也有从的,也有不从的,不必细表。义律乃与英国各商在香港筑建洋房,设行贸易,慢慢的外国人来得更多。一切起造的水木匠与及细崽、厨子、洗衣匠等,在在须人,不免高出工价,求人应募。那内地的穷民,听了这个消息,便有许多前往佣工谋食的了。那时候广东风气俭朴,他出的工价又较优,所以前往佣工之人,不出三四年,各各都能攒一二百银元,带回家乡去。那些乡下眼光如豆,看见一个铜钱,尚且有簸箕大,何况整百雪白的银元,被他看在眼里,那得不耀的他眼花头晕。
于是一传十,十传百,都说某甲发了洋财回来了,某甲发了洋财回来了。这个风声一播扬开去,你想那一个不想发洋财!引得那无知之徒,都如水赴壑的,往香港去了。此时香港的生意也逐渐盛了,外国人也逐渐多了,所以去的人,也都容得下。
内中惊动了一个南海县张搓乡地方的一个人,姓区名丙,一向只以小负贩糊口。当时看见人家纷纷往香港去,又都说是可以发了洋财回来,便与自家妻子商量,也想到香港走一遭,碰碰运气去。他妻子说道:“人家有手艺的,是靠手艺去赚钱;懂外国话的,是靠佣工去受值;有气力的,还可以去扛抬。你既没有手艺、又不懂话,就是气力也输与人,你仗甚么可以去得?纵使香港是个铜山、金穴,只怕你未必有本事去动得他分毫。我劝你息了此念罢。还是安分点,在家过穷苦日子的好。我也没福做富翁的奶奶。”区丙被他妻子一顿抢白,恼得气也结住了,半晌说不出话来。气忿忿的走了出门,到市上行去。
心中也打不定甚么主意。忽见一家店铺在那里烧料泡,心中暗忖:把这个贩到香港。或者有利可图,我何妨试他一试?想罢便先去买了一个竹筐,再到那料泡店中,拿出二钱银子,大大小小买了二三百个。也不别妻子,附了船径到香港来。
看官!那料泡是一件甚么东西呢?原来是用玻璃吹成的一个泡儿,其样式就和馒头一般。那馒头面上正当中,却做出一个小管。那小管的玻琅略厚,那泡儿的玻璃却比纸还保靠底一面那块平玻璃,却做得略略有点微凹。用口衔着小管,微微一呼,那块凹玻璃便凸了出来;复微微一吸,那玻璃又凹了进去。如此不停吸呼,那玻璃也不住的凹凸。其凹凸之时,却有声响,作口兵嘣口兵嘣之声。广东人就叫他做口兵嘣。是卖给小孩子玩的。小的不过荸荠大小,零卖只得二三文一个;大的有馒头大小,也不过十来文一个。
区丙贩了料泡到香港去,在马路旁边憩下,手中拿着一个,不住的口兵嘣口兵嘣呼吸着。这是他们贩这个东西的规矩,教人家听见了,好来买的意思。在香港的广东人见了,都笑道:“这个人该死,香港地方能有几个小孩子?却带了这个东西来卖,怕不蚀了盘缠也。”区丙站了一会,见没人照顾,便掮起竹筐,望热闹所在走去,走了一天,却只没人请教,不觉心中懊悔。
到了明日,又掮起来往外走,行行去去,去去行行,不觉到了一个所在。只见两面都是洋楼,静悄悄的,路少行人。他心中暗想:昨日走了一天热闹地方,不曾发得利市。今日怎么走到这里来,想是更没有生意的了,但不知走过了这一条路,那边可还有人家?心中想着,信步行去,口中仍是呼吸着那泡儿,口兵嘣口兵嘣的作响。忽然迎面来了一个外国人,看见区丙,便立定了脚看他。区丙胆战心惊低着头,只管向前走去。那外国人嘴里叽哩咕噜的叫了一句话,区丙不懂得,只不敢理睬他,仍向前去。那外国人赶了上来,一把拉住,吓得区丙放下竹筐,唇青面白,不住的瑟瑟乱抖。那外国人低下头,在筐里拣了一个顶小的,对区丙又叽咕了几句。区丙不知是甚么意思,接过那泡儿,衔着小管一阵呼吸。那外国人在他手里取去,又叽咕了几句。区丙暗想:莫非他要买么?这个顶小的,在乡下只卖得一文钱一个,卖给他不可卖贵了,恐怕他打听出来,说我欺他。然而苦于不知这“一文钱”三个字外国话怎生说法,无奈只得和他做手势,伸出一个指头来,那外国人看见,就在身边摸出一元洋钱给他。区丙大喜,口中连说多谢多谢。那外国人交了洋银,拿起那泡儿一吹,只听了“嘣”的一声,那块底上的玻璃破了一大块,以后再吹就不响了,外国人把他摔在路边,又拣了一个,给了一元洋银,又拿起一吹,依然破了,外国人很以为奇,摔了破的,又拿起一个,对着区丙叽咕。区丙此时福至心灵,知道是问他的吹法,他便接在手里,呼吸了一会又鼓动两腮,以示呼吸之意。外国人又拿出一元洋银,买了一个,衔着小管,用力一吸,口兵的一声又破了。外国人不由分说,拉了区丙就走。
区丙吓得魂不附体,死命挣住,不肯行。那外国人见他害怕,便用手向前一指,脸上带着笑容,又叽咕了几句。区丙见他并无恶意,方敢掮起竹筐。跟着他走到一条路上。见一座洋房层楼高耸,四面都是门户。外国人站住了,对着区丙做手势,叽叽咕咕又说了几句话。区丙看他的手势,猜度他的意思,料着是叫他在此等候,便放下竹筐,站住了脚。那外国人便走到洋房里去,区丙在外抬头从门口望进去,只见里面立的、坐的、行动的、对谈的,有好几十个外国人。原来是一所外国人的总会。区丙初到香港的人,那里得知。等了半晌,只见起先那外国人带着两个外国人,笑语而出,指着那料泡说了好些话,又拿起一个,递给区丙,做一做手势,区丙会意,便呼吸起来,那两个外国人见了,各以为奇,于是每人出了一元洋银,各买了一个。放到嘴边口兵嘣一声,两个都碎了,三个外国人一齐呵呵大笑。那两个又各出一元洋银买了两个。仍只吹得一下都破了,一个便翻身入内。正是:
运退黄金失色,时来黑铁生光。
莫讥舞袖太郎当,此是发财榜样。
未知此外国人翻身入内却为何事,且听下回分解。
以银一元买一料泡,虽曰受欺,究属玩意小事耳。
近日粤东妇人,不知何所取义,供奉孙悟空神像,香炉之上倒插料泡一个,偶然一响,则欣欣喜曰:大圣爷爷灵感来佑我矣。此等迷信省会富贵家尤多。余尝细思其故,实因料泡倒插炉中,其筒口为炉灰所闭,郁抑既久,偶一发泄,发泄之时,其气上冲,故作口兵嘣响。屡试不爽。一日之中多则响三四次,少亦响一二次,总视炉灰之多少为响数之多少。灰多,则气愈塞;愈塞,则愈易鼓动而泄也。孙行者,本邱处机之寓言,本无其人。更安有所谓灵感?乃屡向妇人辈恺切开导,终执迷不悟,莫之肯信,呜呼!女学不明,神权迷信。区丙当日何幸得口兵嘣而发财!社会今日何不幸得口兵嘣而迷信耶?
写区丙痴呆之状,描摹尽致。写区丙乎,吾知作者之意,实为今日之发洋财者写照耳。今之发洋财者,其痴呆如区丙,其忠厚尚不及区丙也。
却说那外国人翻身入内,不多一会便一哄的跑了二三十个外国人出来。区丙拿了一个料泡,不住的呼吸,那些外国人都站着观看。内中有一个走过来,拿起一个顶大的,对着他叽咕。
区丙虽不懂说话,情知他是问价,心中也没有主意。随手伸出一掌,却是五个指头都竖了起来。那外国人便给他五元洋银,拿了一个,放在唇边,轻轻的学着呼吸,却口兵嘣口兵嘣响了好几声,随即嘣的一声破了。于是二三十个外国人争着来买,随买,随吹;随吹,随破。不多一会,把一筐料泡卖个罄荆提了竹筐要走,一个外国人却又对他叽咕着,做手势,用手向前一指,却又回手向所站的地下一指。区丙知道是叫他再来的意思,点头会意。
别了外国人一径走到码头上,恰好走省城的船将近起碇,遂附了船径至省城,奔回张槎乡家中,背着妻子悄悄地把洋银一数,有五百数十元,心中十分欢喜。等到夜静时悄悄的走到后院,寻着一个盛水瓦罐,提到房里。把五百余元都轻轻藏入罐内,又把那瓦罐放在一铺空床底下壁角旁边,用点炭篓、柴把等遮护祝身边还带着十余元,挨到破天亮时,便起身赶到省城去,在旧木器店里买了两口轻巧杉木玻璃柜,用水洗刷干净,买两张红绿纸,把里面糊裱起来。又买了两根绳子、一根扁担,把柜挑起,到料器店里,买了不少的料泡,附了船,仍到香港去。
走到那总会门口,却是静悄悄的,不见一人。等了半晌,仍无动静,不觉心中疑讶。原来他前一回到此,恰值十二点钟之后,两点钟之前。是外国人午间吃饭休息的时候,所以各外国人都麇集在总会里。他这一回到此,却已过了两点钟。直等到五点钟之后,方才陆续有人来。那些外国人看见他挑着玻璃柜,那些料泡都安放在柜内,便都指点说笑,意思是说他这个担子比竹筐讲究了。这一回也被他卖去不少,也有两个外国人学会呼吸之法了,于是一个教一个,差不多都教会了。这料泡便不大肯破。有一个外国人把他带到住宅里去,叫那外国女人出来看,花钱买了来,都是一吹即破。惊动了隔壁邻居的外国家眷,都来看,看见了都要买。女人、小孩子,嘻嘻哈哈的一阵,早又卖完了。
区丙连夜又趁了夜船,赶回省城,天亮时,早到了。找一个相识人家,寄下玻璃柜。连忙赶回家,依然背着妻子,点了一点洋银数,却有七百多元,照旧收藏起来。又赶到省城去,依然贩了料泡到香港。话伏烦絮,如此贩了三四遍,他的洋钱已经积了三千多了。那些外国人都学会了那呼吸之法,便不以为奇,不大买了。
看官!这旧社会中“福至心灵”的一句话,虽是极腐败不足信的,然而实有其理。那区丙看见外国人买的少了,他却弄一个玄虚,把那料泡儿吹作一片列之声,外国人见了又以为奇怪。原来那种料泡另有一个吹法,是用嘴唇衔着那管子,轻轻用气吹进去,可以鼓荡得成一片列之声。当时外国人听得,以为另是一种东西,问他讨过去翻来覆的细看,却只看不出个道理来,又递过去,叫他吹,他又吹了一阵。一时间总会里的外国人都出来看,又纷纷的买,谁知这种吹法破的更容易,破的容易,他的生意却又好起来了。如此又贩了两三遍,洋银积了有六七千。
他看着这料泡生意将成强弩之末了,便回到省城,在市上闲行,要寻些奇巧东西去贩卖。忽然看见路旁地摊上摆着些窑货小人儿,此种窑货出在“石湾”地方,那小人做得才和枣核般大,头便像一颗绿豆,手便像两粒芝麻,却做得须眉欲活,栩栩如生。也有着棋的,也有撑船的,渔樵、耕读无所不有。
是人家盆景上、假山用作点缀的,还有些房屋、桥梁、木栅、更楼、宝塔之类。花样甚多。若到石湾去贩,不过四五文一个。
在省城买起来都要七八文。区丙看了,便触动了机关,即刻赶到石湾去。好在只有六七十里路,乡下人跑惯的,不消两三个时辰,早走到了。便到窑户里去,拣了一千多个,付了价,仍赶回省城。过了一夜,便赶到香港。外国人见了,果然啧啧称羡,及至问他价时,他却伸出了两个指头,那外国人便拣了十个,给了他二十元洋银。不一会,惊动了总会里的外国人,呼朋引类争先购买。那消一日工夫,这一千多个小人儿早变了上三千的洋银了。区丙一想,这个又是好买卖。连忙运了洋银回家。悄悄的安放停当,又赶到石湾一贩,便是五千个。好在这东西又轻又小,既不重累,又不占地方,比着料泡儿,更容易带。这回那些外国人竟有一买二三百三四百,要寄回外国作货物贩卖的,也有寄去送人的,所以买的更多,被他五六次一贩,闹得赚下的钱也忘了数目了,屈指一计,做这个买卖不觉三个多月了。我也该歇息歇息了。便从此不做生意,也不愁不是一个富翁了。想定了主意,便在省城寄下那两口柜,仍然提着一根扁担,径回张槎。
入到家中,取出一元银叫妻子道:“你去!和我买一副猪头三牲回来!下余的钱多打些酒。”妻子道:“你又不要拜神礼佛,买三牲作甚么?”区丙道:“我正要酬神呢。”妻子道:“你又不曾许甚么愿,此刻又酬甚么神呢?”区丙道:“我此刻发了财了。难道不应该酬神?”区丙在身边取出一个纸包来,在桌上一放,道:“你去看来!”妻子打开一看,见是雪白的洋银,数了一数,整整的五十元。便笑道:“恭喜呢!是从那里发来这注财?”区丙道:“你不要管,只和我快去买猪头三牲来。”妻子道:“将就点,就买一只鸡罢。等再发了大财,再用三牲不迟。”区丙道:“菩萨多享受我点,自然保佑我再发财。你不要多说,快买来罢。”他妻子果然到市上去,买了一副猪头三牲,及神福、纸马、香烛等回来。夫妻两个一齐动手,煮熟了。当天点了香烛,区丙恭恭敬敬的叩了三个头。那妻子更是笑得合不拢嘴,捣蒜般叩了无数的头,方才起来。奠过酒,焚了纸马,将三牲切开,烫上酒来,夫妻两个对酌。妻子带笑道:“当家的,你这注财到底在那里发来的?何防告诉我一声。”区丙道:“你不必查问,你看见这雪白的洋银,心爱不心爱?”妻子道:“为甚不爱?当家的,你可肯给我十元?我今年冬衣也有,要想做一件细布棉袄过冬。”区丙道:“你要,便拿十元去,有甚不肯?”妻子喜欢得眉花眼笑,斟上一杯酒,道:“当家的,你还要发财呢,难得这般大量。请干一杯!”区丙接过,一饮而尽,道:“我奔走了三个多月,今天是头一回享福也。”妻子道:“正是你这两三个月以来,从不曾好好在家过一天。到底在外做些甚么生意?我屡次要问你,只见你没有好颜色向我,我所以不敢动问。”区丙不答,在怀中掏出那包洋银,打开取了十元,交给妻子。喜欢得他笑得眼睛没了缝,连忙接过揣在怀里。又满满的斟上一杯酒,道:“酒冷了,等我去再烫一烫。”拿了酒壶,走到灶下,把酒壶放在炭炉子上,取出那十元洋银,翻来覆去看了又看,不住的痴笑;又喃喃呐呐的自言自语道:“千万不要是做梦才好。”一头说,一头又看。不提防把酒烫滚了,沸了出来,那酒烘的一声,烧着了,慌得他连忙去抢酒壶,把洋银洒了一地,又不住口的往酒壶上吹。好容易把火吹熄了,才去拾那洋银,却找来找去只有九元。心想:这里是泥地,又没个地缝,难道是鬼来抢去了?没奈何,只得先拿酒出去,等吃完了酒再来寻找。想罢,提起酒壶,谁知那元银洋正在酒壶底下。遂喜喜欢欢的拾了起来,揣在怀里,拿酒出来。一面走着,喃喃的自语道:“几乎剩了九元。”区丙仿佛听得,便问道:“你说甚么九元?”
妻子乘机扯谎道:“当家的,你才给我的洋银只有九元。”区丙道:“只怕是数错了,补给你一元就是。”妻子忙过来,换上热酒,区丙又给了他一元。他便暗暗喜欢的了不得。二人又吃了几杯,方才吃饭。吃完收拾过了,已近黄昏时候。
区丙自己起身,走到市上一家相熟的杂货店里。对掌柜的说道:“不知宝号所用的大秤可是天平秤?”掌柜的说道:“我们乡下人家都是老实公平的,所有大小秤都一律的是十六两天平秤。不比苏州上海的人家,黑良心,专门刻剥小负贩,用二十四两、三十二两的天平秤。”区丙道:“如此,乞借一用?明日一早送还。”掌柜的道:“阿丙哥,可是黑底里还买柴?”
区丙道:“正是。因为秤是人家不停要用的,白日里告借不易,所以连夜来借一用,明早好送还。”掌柜的就拿秤借给他。
区丙一手提了秤锤,一手拿了秤杆回去。及到家时,他妻子已点上灯了,看见区丙拿了秤来,便问道:“当家的,你借秤来做甚么?”区丙道:“有个用处。”说着,放下秤杆、秤锤,把大门关上,进来。又把堂屋门关了,拿了秤,到房里去。
妻子道:“那房里秤甚么?你吃了酒,到卧房里睡罢。要秤甚么明日再说。”区丙道:“你莫管,代我拿灯进来。”妻子便拿了灯进房,放在桌上。只见靠里面一铺空床,床上也没有被褥、帐子等,只放几件盆桶罂罐之类。看官!这一铺底下是区丙藏放洋银之所了。当下区丙对妻子道:“你代我把床底下的东西搬了出来。”妻子便低头把一个炭篓、几把木柴拉了出来,再往里看,是一个粗麻布袋,用手拉了一拉,却拉不动。两只手去拉,也拉不动。道:“这是甚么东西?放的也忘记了,重得很呢。”区丙道:“代我来。”低头、弯腰,用手去拉,莫想动得分毫,不觉暗暗吃惊起来,道:“也罢,把床拆了罢。”
于是亲自动手,把床上的盆桶之类,拿过一边。广东乡下人家的床只有两条板凳,搁上几块木板,只要把木板竖起,床就拆了。他妻子留心看时,只见麻袋里面无数的小麻袋,连忙把灯放在地下,拆开一袋看时,见满满的都是洋银,再拆一袋看,也是洋银。一连看了几袋,只吓得他目瞪口呆,心惊肉跳,手足无措,出了一身冷汗。正是:
惊喜交集,变为怖畏。
穷人发财,如同受罪。
这麻袋里的洋银不知究有多少,且听下回分解。
凡实业家,无论为操艺术者,操转运者,皆当默察社会风气。随之转移,然后其业可久可大。每怪吾国人,无论所操可业,皆一成不变,甘心坐致败坏。
是则大可哀者也。区丙一小负贩,乃能潜窥默察,投其所嗜好者。呜呼!毋谓其富为徼致也。贩料泡一节,特欺之耳。至于石湾窑货,不可谓非吾国美术之一。
外人至今犹多购之者。然亦墨守旧法,不图进步工艺之徒,夫何足怪?独怪夫士君子动以怀时局自命,而卒无以提倡之耳。凡事皆然,宁独此窑货已哉。
下半回无端写区丙妻子种种丑态,非得已也。
以笔法论所以,反照第二回其妻子云云一段,使之相映成色。
以命意论,实痛夫女子社会中实有此情景,特为之摹绘传神,使他日女子社会进化时睹之,犹可见前人之面目也。读者得毋怪笔端尖利,有隙即乘无孔不钻乎!
区丙虽不懂说话,情知他是问价,心中也没有主意。随手伸出一掌,却是五个指头都竖了起来。那外国人便给他五元洋银,拿了一个,放在唇边,轻轻的学着呼吸,却口兵嘣口兵嘣响了好几声,随即嘣的一声破了。于是二三十个外国人争着来买,随买,随吹;随吹,随破。不多一会,把一筐料泡卖个罄荆提了竹筐要走,一个外国人却又对他叽咕着,做手势,用手向前一指,却又回手向所站的地下一指。区丙知道是叫他再来的意思,点头会意。
别了外国人一径走到码头上,恰好走省城的船将近起碇,遂附了船径至省城,奔回张槎乡家中,背着妻子悄悄地把洋银一数,有五百数十元,心中十分欢喜。等到夜静时悄悄的走到后院,寻着一个盛水瓦罐,提到房里。把五百余元都轻轻藏入罐内,又把那瓦罐放在一铺空床底下壁角旁边,用点炭篓、柴把等遮护祝身边还带着十余元,挨到破天亮时,便起身赶到省城去,在旧木器店里买了两口轻巧杉木玻璃柜,用水洗刷干净,买两张红绿纸,把里面糊裱起来。又买了两根绳子、一根扁担,把柜挑起,到料器店里,买了不少的料泡,附了船,仍到香港去。
走到那总会门口,却是静悄悄的,不见一人。等了半晌,仍无动静,不觉心中疑讶。原来他前一回到此,恰值十二点钟之后,两点钟之前。是外国人午间吃饭休息的时候,所以各外国人都麇集在总会里。他这一回到此,却已过了两点钟。直等到五点钟之后,方才陆续有人来。那些外国人看见他挑着玻璃柜,那些料泡都安放在柜内,便都指点说笑,意思是说他这个担子比竹筐讲究了。这一回也被他卖去不少,也有两个外国人学会呼吸之法了,于是一个教一个,差不多都教会了。这料泡便不大肯破。有一个外国人把他带到住宅里去,叫那外国女人出来看,花钱买了来,都是一吹即破。惊动了隔壁邻居的外国家眷,都来看,看见了都要买。女人、小孩子,嘻嘻哈哈的一阵,早又卖完了。
区丙连夜又趁了夜船,赶回省城,天亮时,早到了。找一个相识人家,寄下玻璃柜。连忙赶回家,依然背着妻子,点了一点洋银数,却有七百多元,照旧收藏起来。又赶到省城去,依然贩了料泡到香港。话伏烦絮,如此贩了三四遍,他的洋钱已经积了三千多了。那些外国人都学会了那呼吸之法,便不以为奇,不大买了。
看官!这旧社会中“福至心灵”的一句话,虽是极腐败不足信的,然而实有其理。那区丙看见外国人买的少了,他却弄一个玄虚,把那料泡儿吹作一片列之声,外国人见了又以为奇怪。原来那种料泡另有一个吹法,是用嘴唇衔着那管子,轻轻用气吹进去,可以鼓荡得成一片列之声。当时外国人听得,以为另是一种东西,问他讨过去翻来覆的细看,却只看不出个道理来,又递过去,叫他吹,他又吹了一阵。一时间总会里的外国人都出来看,又纷纷的买,谁知这种吹法破的更容易,破的容易,他的生意却又好起来了。如此又贩了两三遍,洋银积了有六七千。
他看着这料泡生意将成强弩之末了,便回到省城,在市上闲行,要寻些奇巧东西去贩卖。忽然看见路旁地摊上摆着些窑货小人儿,此种窑货出在“石湾”地方,那小人做得才和枣核般大,头便像一颗绿豆,手便像两粒芝麻,却做得须眉欲活,栩栩如生。也有着棋的,也有撑船的,渔樵、耕读无所不有。
是人家盆景上、假山用作点缀的,还有些房屋、桥梁、木栅、更楼、宝塔之类。花样甚多。若到石湾去贩,不过四五文一个。
在省城买起来都要七八文。区丙看了,便触动了机关,即刻赶到石湾去。好在只有六七十里路,乡下人跑惯的,不消两三个时辰,早走到了。便到窑户里去,拣了一千多个,付了价,仍赶回省城。过了一夜,便赶到香港。外国人见了,果然啧啧称羡,及至问他价时,他却伸出了两个指头,那外国人便拣了十个,给了他二十元洋银。不一会,惊动了总会里的外国人,呼朋引类争先购买。那消一日工夫,这一千多个小人儿早变了上三千的洋银了。区丙一想,这个又是好买卖。连忙运了洋银回家。悄悄的安放停当,又赶到石湾一贩,便是五千个。好在这东西又轻又小,既不重累,又不占地方,比着料泡儿,更容易带。这回那些外国人竟有一买二三百三四百,要寄回外国作货物贩卖的,也有寄去送人的,所以买的更多,被他五六次一贩,闹得赚下的钱也忘了数目了,屈指一计,做这个买卖不觉三个多月了。我也该歇息歇息了。便从此不做生意,也不愁不是一个富翁了。想定了主意,便在省城寄下那两口柜,仍然提着一根扁担,径回张槎。
入到家中,取出一元银叫妻子道:“你去!和我买一副猪头三牲回来!下余的钱多打些酒。”妻子道:“你又不要拜神礼佛,买三牲作甚么?”区丙道:“我正要酬神呢。”妻子道:“你又不曾许甚么愿,此刻又酬甚么神呢?”区丙道:“我此刻发了财了。难道不应该酬神?”区丙在身边取出一个纸包来,在桌上一放,道:“你去看来!”妻子打开一看,见是雪白的洋银,数了一数,整整的五十元。便笑道:“恭喜呢!是从那里发来这注财?”区丙道:“你不要管,只和我快去买猪头三牲来。”妻子道:“将就点,就买一只鸡罢。等再发了大财,再用三牲不迟。”区丙道:“菩萨多享受我点,自然保佑我再发财。你不要多说,快买来罢。”他妻子果然到市上去,买了一副猪头三牲,及神福、纸马、香烛等回来。夫妻两个一齐动手,煮熟了。当天点了香烛,区丙恭恭敬敬的叩了三个头。那妻子更是笑得合不拢嘴,捣蒜般叩了无数的头,方才起来。奠过酒,焚了纸马,将三牲切开,烫上酒来,夫妻两个对酌。妻子带笑道:“当家的,你这注财到底在那里发来的?何防告诉我一声。”区丙道:“你不必查问,你看见这雪白的洋银,心爱不心爱?”妻子道:“为甚不爱?当家的,你可肯给我十元?我今年冬衣也有,要想做一件细布棉袄过冬。”区丙道:“你要,便拿十元去,有甚不肯?”妻子喜欢得眉花眼笑,斟上一杯酒,道:“当家的,你还要发财呢,难得这般大量。请干一杯!”区丙接过,一饮而尽,道:“我奔走了三个多月,今天是头一回享福也。”妻子道:“正是你这两三个月以来,从不曾好好在家过一天。到底在外做些甚么生意?我屡次要问你,只见你没有好颜色向我,我所以不敢动问。”区丙不答,在怀中掏出那包洋银,打开取了十元,交给妻子。喜欢得他笑得眼睛没了缝,连忙接过揣在怀里。又满满的斟上一杯酒,道:“酒冷了,等我去再烫一烫。”拿了酒壶,走到灶下,把酒壶放在炭炉子上,取出那十元洋银,翻来覆去看了又看,不住的痴笑;又喃喃呐呐的自言自语道:“千万不要是做梦才好。”一头说,一头又看。不提防把酒烫滚了,沸了出来,那酒烘的一声,烧着了,慌得他连忙去抢酒壶,把洋银洒了一地,又不住口的往酒壶上吹。好容易把火吹熄了,才去拾那洋银,却找来找去只有九元。心想:这里是泥地,又没个地缝,难道是鬼来抢去了?没奈何,只得先拿酒出去,等吃完了酒再来寻找。想罢,提起酒壶,谁知那元银洋正在酒壶底下。遂喜喜欢欢的拾了起来,揣在怀里,拿酒出来。一面走着,喃喃的自语道:“几乎剩了九元。”区丙仿佛听得,便问道:“你说甚么九元?”
妻子乘机扯谎道:“当家的,你才给我的洋银只有九元。”区丙道:“只怕是数错了,补给你一元就是。”妻子忙过来,换上热酒,区丙又给了他一元。他便暗暗喜欢的了不得。二人又吃了几杯,方才吃饭。吃完收拾过了,已近黄昏时候。
区丙自己起身,走到市上一家相熟的杂货店里。对掌柜的说道:“不知宝号所用的大秤可是天平秤?”掌柜的说道:“我们乡下人家都是老实公平的,所有大小秤都一律的是十六两天平秤。不比苏州上海的人家,黑良心,专门刻剥小负贩,用二十四两、三十二两的天平秤。”区丙道:“如此,乞借一用?明日一早送还。”掌柜的道:“阿丙哥,可是黑底里还买柴?”
区丙道:“正是。因为秤是人家不停要用的,白日里告借不易,所以连夜来借一用,明早好送还。”掌柜的就拿秤借给他。
区丙一手提了秤锤,一手拿了秤杆回去。及到家时,他妻子已点上灯了,看见区丙拿了秤来,便问道:“当家的,你借秤来做甚么?”区丙道:“有个用处。”说着,放下秤杆、秤锤,把大门关上,进来。又把堂屋门关了,拿了秤,到房里去。
妻子道:“那房里秤甚么?你吃了酒,到卧房里睡罢。要秤甚么明日再说。”区丙道:“你莫管,代我拿灯进来。”妻子便拿了灯进房,放在桌上。只见靠里面一铺空床,床上也没有被褥、帐子等,只放几件盆桶罂罐之类。看官!这一铺底下是区丙藏放洋银之所了。当下区丙对妻子道:“你代我把床底下的东西搬了出来。”妻子便低头把一个炭篓、几把木柴拉了出来,再往里看,是一个粗麻布袋,用手拉了一拉,却拉不动。两只手去拉,也拉不动。道:“这是甚么东西?放的也忘记了,重得很呢。”区丙道:“代我来。”低头、弯腰,用手去拉,莫想动得分毫,不觉暗暗吃惊起来,道:“也罢,把床拆了罢。”
于是亲自动手,把床上的盆桶之类,拿过一边。广东乡下人家的床只有两条板凳,搁上几块木板,只要把木板竖起,床就拆了。他妻子留心看时,只见麻袋里面无数的小麻袋,连忙把灯放在地下,拆开一袋看时,见满满的都是洋银,再拆一袋看,也是洋银。一连看了几袋,只吓得他目瞪口呆,心惊肉跳,手足无措,出了一身冷汗。正是:
惊喜交集,变为怖畏。
穷人发财,如同受罪。
这麻袋里的洋银不知究有多少,且听下回分解。
凡实业家,无论为操艺术者,操转运者,皆当默察社会风气。随之转移,然后其业可久可大。每怪吾国人,无论所操可业,皆一成不变,甘心坐致败坏。
是则大可哀者也。区丙一小负贩,乃能潜窥默察,投其所嗜好者。呜呼!毋谓其富为徼致也。贩料泡一节,特欺之耳。至于石湾窑货,不可谓非吾国美术之一。
外人至今犹多购之者。然亦墨守旧法,不图进步工艺之徒,夫何足怪?独怪夫士君子动以怀时局自命,而卒无以提倡之耳。凡事皆然,宁独此窑货已哉。
下半回无端写区丙妻子种种丑态,非得已也。
以笔法论所以,反照第二回其妻子云云一段,使之相映成色。
以命意论,实痛夫女子社会中实有此情景,特为之摹绘传神,使他日女子社会进化时睹之,犹可见前人之面目也。读者得毋怪笔端尖利,有隙即乘无孔不钻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