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传奇黄永玉
李辉
最初产生为黄永玉先生写传的念头,远在二十年前。
一九八九年清明时节,应黄先生之邀,随他一起前往凤凰古城,遂有了我的第一次湘西行。那一年,我三十出头,他六十五岁。
当时,我的研究课题是沈从文,我们一路上谈得最投机的也是沈从文。说得兴致来了,他说,我们找个充足时间,按照沈从文早年漂泊的路线,再在湘西泛舟漫游。他画画,我写文章,然后一起出本书。后来知道,他同不少人都这么兴致勃勃地提议过,可见他对这一构想一直情有独钟。当然,构想终归是构想,实现已不可能。岁月荏苒,水流不再,即便真的实施,行走与感觉,想象中的浪漫恐怕也未必尽如人愿了。
就在此次凤凰同行期间,我走进位于白羊岭的黄家小楼,听黄先生讲述沈从文一九八二年最后一次故乡行时住在这里的故事。我临走的前一天,我们改了话题,这一次是听他讲述自己儿时的凤凰记忆。于是,我的笔记本上,有了《传奇黄永玉》写作的第一次采访记录。
记得那是一个乍暖还寒的下午。绵绵阴雨中,清明时节的凤凰仍有寒意。
没想到,过了二十年,我才写出了这本书。其实,《传奇黄永玉》不能算严格意义上的传记,它更像一本介乎于传记与评传之间的散记。或以故事叙述为主(缺少史料印证的早期生活),或基于史料的发掘来解读传主与某一具体人物的关联(如与沈从文、汪曾祺的交往),或借传主的故事进而展开对某一时期美术界整体的考证与叙述(如“文革”美术风云的碎片拼贴)。从时间上看,所描述的生平与创作,集中在一九二四——一九七六年之间。从这一点上说,本书应是《传奇黄永玉》的第一卷,而一九七六年之后的生平与创作,应是下一卷的主要内容。
从传记写作的角度来说,下一卷的写作可能更有挑战性,也更有历史分量。在后来三十多年时间里,随着黄永玉艺术与文学创作的进一步深入与拓展,随着其文化地位的日益重要,随着当代中国历史的风云变幻,随着他与朝野关系的交错起伏,随着他的性格的复杂性与在雅俗之间的游弋,值得描述的内容显然会越来越多——以他为主人公原型创作的电影《苦恋》的批判风波;猴票设计在集邮界引发的轰动和酒鬼包装设计的开创性意义;他在政治风云变幻中的激情迸发;他与一些艺术家之间的个人恩怨凸现出背后的历史风云和性格冲突;绘画之外他在诗歌、小说、散文创作上获得的殊荣和产生的影响力……
李辉
最初产生为黄永玉先生写传的念头,远在二十年前。
一九八九年清明时节,应黄先生之邀,随他一起前往凤凰古城,遂有了我的第一次湘西行。那一年,我三十出头,他六十五岁。
当时,我的研究课题是沈从文,我们一路上谈得最投机的也是沈从文。说得兴致来了,他说,我们找个充足时间,按照沈从文早年漂泊的路线,再在湘西泛舟漫游。他画画,我写文章,然后一起出本书。后来知道,他同不少人都这么兴致勃勃地提议过,可见他对这一构想一直情有独钟。当然,构想终归是构想,实现已不可能。岁月荏苒,水流不再,即便真的实施,行走与感觉,想象中的浪漫恐怕也未必尽如人愿了。
就在此次凤凰同行期间,我走进位于白羊岭的黄家小楼,听黄先生讲述沈从文一九八二年最后一次故乡行时住在这里的故事。我临走的前一天,我们改了话题,这一次是听他讲述自己儿时的凤凰记忆。于是,我的笔记本上,有了《传奇黄永玉》写作的第一次采访记录。
记得那是一个乍暖还寒的下午。绵绵阴雨中,清明时节的凤凰仍有寒意。
没想到,过了二十年,我才写出了这本书。其实,《传奇黄永玉》不能算严格意义上的传记,它更像一本介乎于传记与评传之间的散记。或以故事叙述为主(缺少史料印证的早期生活),或基于史料的发掘来解读传主与某一具体人物的关联(如与沈从文、汪曾祺的交往),或借传主的故事进而展开对某一时期美术界整体的考证与叙述(如“文革”美术风云的碎片拼贴)。从时间上看,所描述的生平与创作,集中在一九二四——一九七六年之间。从这一点上说,本书应是《传奇黄永玉》的第一卷,而一九七六年之后的生平与创作,应是下一卷的主要内容。
从传记写作的角度来说,下一卷的写作可能更有挑战性,也更有历史分量。在后来三十多年时间里,随着黄永玉艺术与文学创作的进一步深入与拓展,随着其文化地位的日益重要,随着当代中国历史的风云变幻,随着他与朝野关系的交错起伏,随着他的性格的复杂性与在雅俗之间的游弋,值得描述的内容显然会越来越多——以他为主人公原型创作的电影《苦恋》的批判风波;猴票设计在集邮界引发的轰动和酒鬼包装设计的开创性意义;他在政治风云变幻中的激情迸发;他与一些艺术家之间的个人恩怨凸现出背后的历史风云和性格冲突;绘画之外他在诗歌、小说、散文创作上获得的殊荣和产生的影响力……
一切有待日后的再叙述。
二○○九年夏天,黄永玉创作了一幅纸本重彩画《荷》,这也是他迄今为止创作的最大一幅作品:长五米,高六米。黄永玉以痴爱荷花、善画荷花而著称,故将北京郊区寓所命名为“万荷堂”。画这幅《荷》,费时一个多月,他每日自己操作电动起落架,站在高高平台上,画金色阳光下满池灿烂无比的荷花。起落之间,哪里像一位八十多岁的老人!
即将走进八十六岁的黄永玉,激情迸发,极富创造性。他大胆而独具匠心地在画纸的右上角,留下一圈白色作为太阳。阳光由白而明黄、而橘黄、而淡黄,然后漫天红色。以白色为太阳,阳光顿时明亮而辉煌,远比通常以红色画太阳更为生动,更有视觉的冲击力。同时,这一处理,在构图上使太阳与下方荷塘景象相交融,并形成轻与重、空灵与浓烈的艺术呼应。满池荷叶、荷花、浮萍、水草,错而不乱。黄永玉近年来酷爱斑斓色彩,突出重彩效果,这一次,画巨幅荷花,内心似有更猛烈的艺术冲动,使他几乎走到了尽兴挥洒色彩的极端。每一种色彩的选择,每一处细节的点染,既与以往风格相衔接,又因画面的巨大,而增加了色彩的层次与色块的呼应。画面整体效果气势恢弘,粗犷而富有张力,局部则又构思缜密,笔触细腻,就是在这种风格的呼应与渗透中,显出画家的艺术活力。
画过多少次荷花,恐怕这一次,黄永玉才尽兴画出了他对荷花的全部色彩的想象。这想象,因印象而来,也因梦而来。“我的魂都在里面了。”站在画前,黄永玉动情地说。
“为了太阳我才来到这个世界。”谈到人生时黄永玉常爱引用这句诗。
阳光下,每个人的一切都将被照亮。
写于二○○九年十月,北京
二○○九年夏天,黄永玉创作了一幅纸本重彩画《荷》,这也是他迄今为止创作的最大一幅作品:长五米,高六米。黄永玉以痴爱荷花、善画荷花而著称,故将北京郊区寓所命名为“万荷堂”。画这幅《荷》,费时一个多月,他每日自己操作电动起落架,站在高高平台上,画金色阳光下满池灿烂无比的荷花。起落之间,哪里像一位八十多岁的老人!
即将走进八十六岁的黄永玉,激情迸发,极富创造性。他大胆而独具匠心地在画纸的右上角,留下一圈白色作为太阳。阳光由白而明黄、而橘黄、而淡黄,然后漫天红色。以白色为太阳,阳光顿时明亮而辉煌,远比通常以红色画太阳更为生动,更有视觉的冲击力。同时,这一处理,在构图上使太阳与下方荷塘景象相交融,并形成轻与重、空灵与浓烈的艺术呼应。满池荷叶、荷花、浮萍、水草,错而不乱。黄永玉近年来酷爱斑斓色彩,突出重彩效果,这一次,画巨幅荷花,内心似有更猛烈的艺术冲动,使他几乎走到了尽兴挥洒色彩的极端。每一种色彩的选择,每一处细节的点染,既与以往风格相衔接,又因画面的巨大,而增加了色彩的层次与色块的呼应。画面整体效果气势恢弘,粗犷而富有张力,局部则又构思缜密,笔触细腻,就是在这种风格的呼应与渗透中,显出画家的艺术活力。
画过多少次荷花,恐怕这一次,黄永玉才尽兴画出了他对荷花的全部色彩的想象。这想象,因印象而来,也因梦而来。“我的魂都在里面了。”站在画前,黄永玉动情地说。
“为了太阳我才来到这个世界。”谈到人生时黄永玉常爱引用这句诗。
阳光下,每个人的一切都将被照亮。
写于二○○九年十月,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