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化生活>>娱乐新闻>> 诸子杂家>> 鶡冠子 He Guanzi   中国 China   战国楚  
鶡冠子
  宋     陸佃    解
  昭 文   張海鵬  梓
  
  古代聋人思想家鶡冠子
  战国时期,楚国有位很有学问的人,因为他平常总爱戴着一顶用鶡的羽毛装饰着的帽子,大家就给他取了一个别号叫鶡冠子。
  鶡冠子所处的时代,正是我国历史上有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时期,这种大变革在学术上产生了各种思想流派,他们纷纷著书立说,阐述自己的主张,形成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鶡冠子也想把自己研究的成果写成一部书。不幸正当他年壮有为的时候,突然得病,双耳失聪,甚至连打雷的声音都听不见。古书上记载他:“两耳塞豆,不闻雷霪。”他的妻子看他耳朵聋了,真伤心得不得了,可是鶡冠子却很乐观,他对妻子说:“耳朵聋了算什么,坏事也能变好事。古时有个叫许由的人,每当他听见一些脏话时,便要到河里把自己的耳朵洗一番。我现在耳朵聋了,可以省掉象许由那样洗耳朵的麻烦,这不是件好事吗?”鶡冠子用这个历史典故来劝慰自己的妻子,照常勤奋学习,努力研究问题,著书立说。大家觉得他不仅学问渊博,而且品德高尚,于是不断有人登门求教。他一边教授学生,一边仍潜心写作。他教过的学生中不少都成为很有学问的人,庞瑗就是其中的一个。庞瑗学习期满后,到赵国当了大官,并向赵王介绍了鶡冠子的才能和学问,赵王听了非常高兴,准备聘请鶡冠子到赵国来加以重用。鶡冠子得知这个消息后,因不愿做官,便趁赵国的使臣还没来到的时候,把家搬到了深山老林里。
  鶡冠子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在不停地变化,人要不断地学习,国家要靠大家来治理。“举贤任能”,“废私立功”是他的主要思想,他提出废除封建,设立郡县,建立法制等主张。这些新颖的提法在当时是很进步的。后来,鶡冠子把自己的政治主张和哲学思想写成了书,按照当时的习惯,书名用作者的名字叫[鶡冠子]。由于他的书思想进步,文笔雄健,瑰丽多采,很快便传遍全国,深得后人喜爱。南朝的文艺理论家刘勰,唐朝的文学家韩愈,宋朝的文学家陆佃,明朝的文学家杨慎,李贽等,都给予[鶡冠子]很高的评价。
卷上 博选第一
  王鈇非一世之器者,厚德隆俊也。道凡四稽:一曰天,二曰地,三曰人,四曰命。权人有五至:一曰伯己,二曰什己,三曰若己,四曰厮役,五曰徒隶。所谓天者,物理情者也,所谓地者,常弗去者也,所谓人者,恶死乐生者也,所谓命者,靡不在君者也。君也者,端神明者也,神明者,以人为本者也,人者,以贤圣为本者也,贤圣者,以博选为本者也,博选者,以五至为本者也。故北面而事之,则伯己者至,先趋而后息,先问而后默,则什己者至,人趋己趋,则若己者至,凭几据杖,指麾而使,则役者至,乐嗟苦咄,则徒隶之人至矣。故帝者与师处,王者与友处,亡主与徒处。故德万人者谓之隽,德千人者谓之豪,德百人者谓之英。德音者,所谓声也,未闻音出而响过其声者也。贵者有知,富者有财,贫者有身。信符不合,事举不成。不死不生,不断不成。计功而偿,权德而言,王鈇在此,孰能使营。
着希第二
  道有稽,德有据。人主不闻要,故端与运尧,而无以见也。道与德馆,而无以命也,义不当格,而无以更也。若是置之,虽安非定也。端倚有位,名号弗去。故希人者无悖其情,希世者无缪其宾。文礼之野,与禽兽同则,言语之暴,与蛮夷同谓。夫君子者,易亲而难狎,畏祸而难却,嗜利而不为非,时动而不苟作。体虽安之,而弗敢处,然后礼生;心虽欲之,而弗敢信,然后义生。夫义节欲而治,礼反情而辨者也,故君子弗径情而行也。夫乱世者,以粗智为造意,以中险为道,以利为情,若不相与同恶,则不能相亲,相与同恶,则有相憎。说者言仁,则以为诬,发于义,则以为夸,平心而直告之,则有弗信。故贤者之于乱世也,绝豫而无由通,异类而无以告,苦乎哉。贤人之潜乱世也,上有随君,下无直辞,君有骄行,民多讳言。故人乖其诚,能士隐其实情,心虽不说,弗敢不誉。事业虽弗善,不敢不力,趋舍虽不合,不敢弗从。故观贤人之于乱世也,其慎勿以为定情也。
首页>> 文化生活>>娱乐新闻>> 诸子杂家>> 鶡冠子 He Guanzi   中国 China   战国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