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浦殷行路一工地惊现明朝古尸!昨天下午,记者闻讯立即出发。
这难道是400岁“高寿”的明朝老太?记者眼前,这具古尸神态慈祥,皮肤完好,浑身上下没有一处明显腐烂,用手摸一摸,甚至还有弹性,全然没有想象中的“白骨森森”。古尸的手脚关节都能自由活动。古尸满头花白发,根根长得牢,丝丝分得清。上海科技馆标本专家张富强介绍,如此保存完好的古尸,上海并不多见。初步推定,死者60岁左右,身高1.57米,体态丰腴,应该家境较好,且并非死于长期消耗性疾病。
哪朝哪代如何定
发现古尸地是一处工地,工人打桩到两米多深,意外被一块极其坚硬的大青石板所阻。他们请来专家,挖掘清理,古墓重见天日。这是一个双穴墓,一黑一红两具棺木并排而卧,估计是夫妻合葬,但两位主人“命运”截然不同:老太尸身沉睡400年,保持完好;老头尸身却早已腐烂,只剩下头颅骨和少量脚骨。
专家判断此墓距今400年以上,为明代墓葬。依据之一是,陪葬品中有一支金属簪子,一端为尖锥、一端为勺匙,既可当簪子,又可用作耳勺,这是明代常见的“耳挖簪”;二是大青石墓板正是明代墓葬喜用材质,清代墓板多为花岗岩质地。
古尸为何能不烂
据张富强介绍,古尸不烂需要多种条件,最基本的是“真空”、“除菌”。该墓穴被巨大的青石板覆盖,尸体安放在双层的棺、椁内,椁是古代套在棺材外面的大棺材,棺椁之间以及墓穴口都用石灰浆、糯米、黄沙封得严严实实。专家把这种混合物称为“古代混凝土”,它的密闭性非常好,使穴内免遭氧化和地下水侵袭。同时,石灰浆具有杀菌作用,断绝了墓穴内细菌繁殖。从古尸身穿的大棉袄看,死者过世时,正值寒冬,这也为下葬前的尸体保护创造了条件。
为什么与老太同穴的丈夫尸身没有保存?专家解释,古尸不烂离不开巧合。可能他在下葬前,已经开始腐烂;可能是他的墓“古代混凝土”用量不足;更可能是丈夫先下葬,后为了夫妻同穴,又打开墓穴,导致腐蚀物质进入……
古尸研究价值何在
从墓葬本身和随葬品看,本市已多次发现类似墓葬,研究价值不高。但是,这具保存完好的古尸却是难得一见“宝贝”。张富强说,通过解剖古尸,可以知道400年前,我们的老祖宗患的是什么病;通过检测古尸脏器内元素含量,可以了解当时上海的环境优劣如何。更有想象力的是,从如此完好的古尸身上,科研人员完全可能提取她的DNA,对老祖宗进行基因层面的全面分析。
目前,这具古尸已进行了防腐处理,将予以长期保存。令记者没想到的是,这样完好的古尸,血管系统很可能健全,通过对其输液,能补充丧失的水分,使她皮肤更“嫩”,气色更“好”。(记者诸巍)
《解放日报》 2004年11月25日
来源:中国互联新闻网
这难道是400岁“高寿”的明朝老太?记者眼前,这具古尸神态慈祥,皮肤完好,浑身上下没有一处明显腐烂,用手摸一摸,甚至还有弹性,全然没有想象中的“白骨森森”。古尸的手脚关节都能自由活动。古尸满头花白发,根根长得牢,丝丝分得清。上海科技馆标本专家张富强介绍,如此保存完好的古尸,上海并不多见。初步推定,死者60岁左右,身高1.57米,体态丰腴,应该家境较好,且并非死于长期消耗性疾病。
哪朝哪代如何定
发现古尸地是一处工地,工人打桩到两米多深,意外被一块极其坚硬的大青石板所阻。他们请来专家,挖掘清理,古墓重见天日。这是一个双穴墓,一黑一红两具棺木并排而卧,估计是夫妻合葬,但两位主人“命运”截然不同:老太尸身沉睡400年,保持完好;老头尸身却早已腐烂,只剩下头颅骨和少量脚骨。
专家判断此墓距今400年以上,为明代墓葬。依据之一是,陪葬品中有一支金属簪子,一端为尖锥、一端为勺匙,既可当簪子,又可用作耳勺,这是明代常见的“耳挖簪”;二是大青石墓板正是明代墓葬喜用材质,清代墓板多为花岗岩质地。
古尸为何能不烂
据张富强介绍,古尸不烂需要多种条件,最基本的是“真空”、“除菌”。该墓穴被巨大的青石板覆盖,尸体安放在双层的棺、椁内,椁是古代套在棺材外面的大棺材,棺椁之间以及墓穴口都用石灰浆、糯米、黄沙封得严严实实。专家把这种混合物称为“古代混凝土”,它的密闭性非常好,使穴内免遭氧化和地下水侵袭。同时,石灰浆具有杀菌作用,断绝了墓穴内细菌繁殖。从古尸身穿的大棉袄看,死者过世时,正值寒冬,这也为下葬前的尸体保护创造了条件。
为什么与老太同穴的丈夫尸身没有保存?专家解释,古尸不烂离不开巧合。可能他在下葬前,已经开始腐烂;可能是他的墓“古代混凝土”用量不足;更可能是丈夫先下葬,后为了夫妻同穴,又打开墓穴,导致腐蚀物质进入……
古尸研究价值何在
从墓葬本身和随葬品看,本市已多次发现类似墓葬,研究价值不高。但是,这具保存完好的古尸却是难得一见“宝贝”。张富强说,通过解剖古尸,可以知道400年前,我们的老祖宗患的是什么病;通过检测古尸脏器内元素含量,可以了解当时上海的环境优劣如何。更有想象力的是,从如此完好的古尸身上,科研人员完全可能提取她的DNA,对老祖宗进行基因层面的全面分析。
目前,这具古尸已进行了防腐处理,将予以长期保存。令记者没想到的是,这样完好的古尸,血管系统很可能健全,通过对其输液,能补充丧失的水分,使她皮肤更“嫩”,气色更“好”。(记者诸巍)
《解放日报》 2004年11月25日
来源:中国互联新闻网
融汇了游牧文明与中原文明的陕北龙山文化,在我国北方一带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是华夏文明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但长期以来在陕北一直没有全面发掘过大型的龙山文化遗址。最近,在陕西考古工作者的探铲下,一个距今4500年以前的大型史前人类聚落遗址惊现于陕西北部的吴堡县。这里相继发现了两座原始社会龙山文化时期(属新石器时代晚期)的石头城和中国最大的龙山陶窑,发现窑洞式房址近70座、灰坑7座,出土了一批陶器、石器和骨器。此外,还发掘了12座战国时期的墓葬。
专家称,这一大型史前聚落遗址的发现,填补了龙山文化在陕北地区时空框架上的空缺,将会对研究陕北新石器文化的序列和框架,特别是对新石器晚期龙山时代文化的研究建立一个标尺。陕西省文物部门正为此申报今年的“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这个被称作“后寨子峁遗址”的大型遗址地处吴堡县境内一处海拔1092米的黄土山峁上,相对高度约110米,其分布面积约21万平方米,属父系氏族社会的龙山文化时期。遗址今年8月被陕西省考古研究所首次发现,9月以来展开抢救性发掘。
考古三大发现盘点:
三座城池六处史前部落
新发现的两座石头城分别位于遗址的两座山头上,其地势均三面临沟,另一面与后山梁相连。两座山头各有一圈石砌的城墙,构成了相对独立的城池。从两座城池的残存城墙看,城墙两侧都是用石片砌筑,中间填有坚固的黄土。据介绍,两座石头城的面积大约都在6万平方米。在北城的石墙东部有一处铺砌规整的5级石台阶,应是城内外的出入通道,这里发掘出一具狗骨。台阶外有大面积的踩踏路面,分别通向山下和山上。
据介绍,如此布局的龙山时代石头城和完整的聚落在陕北地区还是首次发掘。考古队队长马明志介绍说,对面的刘家沟也有同样的先民聚落,青河沟往下游一段还发现一座被称作“关胡人疙瘩城”的石头城。各城池和聚落外围散布着零散的先民遗址。青河沟一带除3处石头城池外,氏族部落至少有6处。
近70座窑洞式居址
新发现的近70座窑洞式居址主要分布于南、北石头城和后山梁中,也有分布在石头城外山坡的,它们大致可分为“凸”字形、“吕”字形、“甲”字形和后室带有储藏室等4种形制。
每个城池上的窑洞群都是按照缓坡一圈一圈修筑而成的,先民们先是围着山峰一圈掏建窑洞,再在每圈上面的窑洞再劈开一圈建窑洞,这样,就构成了层层叠叠的窑洞。这些居屋的大小和豪华程度有差距,有的窑洞修筑更是非常精美,一家居屋的储藏室上边是用柳条拍打而成的,窑洞的底部一圈是用红色的矿物质画线而成的墙脚线,庭院、前室和过道的石地板打磨得非常整齐,有缝隙处则用小石料填充。
大型龙山文化陶窑
考古工作者还发掘出陶窑1座、灰坑7座,12座战国时期墓葬中,有两座为秦人墓葬,9座为三晋墓葬,还有1座是带有匈奴风格随葬品的墓葬。那座大型陶窑的窑室为近圆形,穹隆顶已经坍塌,底部直径有2.5米,顶部复原高度约1.5——2米,操作间里出土了龙山时代的陶器和石刀。专家说,这么大的龙山陶窑在全国应是最大的。
(韩宏)
《文汇报》 2004年11月24日
来源:中国互联新闻网
专家称,这一大型史前聚落遗址的发现,填补了龙山文化在陕北地区时空框架上的空缺,将会对研究陕北新石器文化的序列和框架,特别是对新石器晚期龙山时代文化的研究建立一个标尺。陕西省文物部门正为此申报今年的“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这个被称作“后寨子峁遗址”的大型遗址地处吴堡县境内一处海拔1092米的黄土山峁上,相对高度约110米,其分布面积约21万平方米,属父系氏族社会的龙山文化时期。遗址今年8月被陕西省考古研究所首次发现,9月以来展开抢救性发掘。
考古三大发现盘点:
三座城池六处史前部落
新发现的两座石头城分别位于遗址的两座山头上,其地势均三面临沟,另一面与后山梁相连。两座山头各有一圈石砌的城墙,构成了相对独立的城池。从两座城池的残存城墙看,城墙两侧都是用石片砌筑,中间填有坚固的黄土。据介绍,两座石头城的面积大约都在6万平方米。在北城的石墙东部有一处铺砌规整的5级石台阶,应是城内外的出入通道,这里发掘出一具狗骨。台阶外有大面积的踩踏路面,分别通向山下和山上。
据介绍,如此布局的龙山时代石头城和完整的聚落在陕北地区还是首次发掘。考古队队长马明志介绍说,对面的刘家沟也有同样的先民聚落,青河沟往下游一段还发现一座被称作“关胡人疙瘩城”的石头城。各城池和聚落外围散布着零散的先民遗址。青河沟一带除3处石头城池外,氏族部落至少有6处。
近70座窑洞式居址
新发现的近70座窑洞式居址主要分布于南、北石头城和后山梁中,也有分布在石头城外山坡的,它们大致可分为“凸”字形、“吕”字形、“甲”字形和后室带有储藏室等4种形制。
每个城池上的窑洞群都是按照缓坡一圈一圈修筑而成的,先民们先是围着山峰一圈掏建窑洞,再在每圈上面的窑洞再劈开一圈建窑洞,这样,就构成了层层叠叠的窑洞。这些居屋的大小和豪华程度有差距,有的窑洞修筑更是非常精美,一家居屋的储藏室上边是用柳条拍打而成的,窑洞的底部一圈是用红色的矿物质画线而成的墙脚线,庭院、前室和过道的石地板打磨得非常整齐,有缝隙处则用小石料填充。
大型龙山文化陶窑
考古工作者还发掘出陶窑1座、灰坑7座,12座战国时期墓葬中,有两座为秦人墓葬,9座为三晋墓葬,还有1座是带有匈奴风格随葬品的墓葬。那座大型陶窑的窑室为近圆形,穹隆顶已经坍塌,底部直径有2.5米,顶部复原高度约1.5——2米,操作间里出土了龙山时代的陶器和石刀。专家说,这么大的龙山陶窑在全国应是最大的。
(韩宏)
《文汇报》 2004年11月24日
来源:中国互联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