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扇为门,单扇为户,甲骨文字画下两个象形符号。
关于这门这户,诗也曾云,子也曾曰——《诗经·陈风》:“衡门之下,可以栖迟”;《论语·雍也》:“谁能出不由户”?别说那首陈国的民歌只是安贫乐贱的小俚曲,别说孔老夫子的设问不过讲了句大实话。
这便是门。从《诗经》的“衡门栖迟”,到《晋书》的“抗志柴门”。古代的清贫者明志自慰。横木为门的街门,简陋吗?然而,却发展出富丽的一支。它不仅衍生了琉璃的、艳彩的牌坊,还演变出帝王门前的连阙。因此,岳飞壮怀激烈的《满江红》才吟“朝天阙”。若问连阙的极致,请看明清故宫的午门。
这便是户。民以食为天,以居为安。居的要素少不了门户,还是那句话,“谁能出不由户”?道理越是简单越可能包蕴丰富。不信请读《易经》所言:“阖户谓之坤,辟户谓之乾,一阖一辟谓之变,往来不穷谓之通。”不折不扣,已然是哲学的命题。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将许许多多事物熏陶得纹彩绚烂,折映着自己的博大精深。有关门的文化即是如此。
门,既是房屋的外檐装修,又是独立的建筑-一民居的滚脊门楼、里巷的阊阖、寺庙的山门、都邑的城门楼子。独特的中国建筑。化,因“门”而益发独特。宫门上巨大的门钉,横九纵九,九九八十一枚,如凸立的文字,浓缩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篇大文章。宅门上门神威武,双双把门,将远古先民关于神话世界的畅想,经过漫长时光的千四百绘,定稿为身披甲胄的模样。门前石狮,何谓“十三太保”?“泰山石敢当”,何得“以捍民居”的功能;俗言道“猪入门,百福臻”,天增岁月人增寿的节日里,驮聚宝盆的肥猪拱门剪纸,贴上了屋门。辟邪呀,祈福呀,驱恶呀,迎祥呀,门又做了古风今俗的展台。
入必由之,出必由之,于是,历史的风风雨雨,门总要首当其冲。唐初的李世民,不是导演过一出杀兄逼父的玄武门之变吗?“天子五门”,所铺张的,绝不只是帝王的排场。老百姓则盼“夜不闭户”,清平世界。与此形成反差,是官府的封条在门扇上打叉叉。涉及北京古城的语汇,正阳门人称前门,相对于“前”,该有个后门。有的,地安门。矛盾的对立统一,构成了杜会。前、后门,公、私门,高尚与正直,低卑与猥陋,借助“门”,亮了相。
中国的门,也派生出“芝麻开门”的故事。中国的门,更创造出离凿龙门鲤鱼跳的传说。前者反映了探索者的精神需求,后者表现了超越自我的渴望。中国的门,还编排出鬼门关的迷信,吓唬愚昧的胆小的人。
门总是引人注日的。门占尽了出入口的“区位”优势。门文化也是一个出入口。读过了这篇引言的对话者,就请接着向“门”漫步行走,继续我们关于中华文化的对话吧。
1996年12月8日
丙子年十月廿八日记
关于这门这户,诗也曾云,子也曾曰——《诗经·陈风》:“衡门之下,可以栖迟”;《论语·雍也》:“谁能出不由户”?别说那首陈国的民歌只是安贫乐贱的小俚曲,别说孔老夫子的设问不过讲了句大实话。
这便是门。从《诗经》的“衡门栖迟”,到《晋书》的“抗志柴门”。古代的清贫者明志自慰。横木为门的街门,简陋吗?然而,却发展出富丽的一支。它不仅衍生了琉璃的、艳彩的牌坊,还演变出帝王门前的连阙。因此,岳飞壮怀激烈的《满江红》才吟“朝天阙”。若问连阙的极致,请看明清故宫的午门。
这便是户。民以食为天,以居为安。居的要素少不了门户,还是那句话,“谁能出不由户”?道理越是简单越可能包蕴丰富。不信请读《易经》所言:“阖户谓之坤,辟户谓之乾,一阖一辟谓之变,往来不穷谓之通。”不折不扣,已然是哲学的命题。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将许许多多事物熏陶得纹彩绚烂,折映着自己的博大精深。有关门的文化即是如此。
门,既是房屋的外檐装修,又是独立的建筑-一民居的滚脊门楼、里巷的阊阖、寺庙的山门、都邑的城门楼子。独特的中国建筑。化,因“门”而益发独特。宫门上巨大的门钉,横九纵九,九九八十一枚,如凸立的文字,浓缩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篇大文章。宅门上门神威武,双双把门,将远古先民关于神话世界的畅想,经过漫长时光的千四百绘,定稿为身披甲胄的模样。门前石狮,何谓“十三太保”?“泰山石敢当”,何得“以捍民居”的功能;俗言道“猪入门,百福臻”,天增岁月人增寿的节日里,驮聚宝盆的肥猪拱门剪纸,贴上了屋门。辟邪呀,祈福呀,驱恶呀,迎祥呀,门又做了古风今俗的展台。
入必由之,出必由之,于是,历史的风风雨雨,门总要首当其冲。唐初的李世民,不是导演过一出杀兄逼父的玄武门之变吗?“天子五门”,所铺张的,绝不只是帝王的排场。老百姓则盼“夜不闭户”,清平世界。与此形成反差,是官府的封条在门扇上打叉叉。涉及北京古城的语汇,正阳门人称前门,相对于“前”,该有个后门。有的,地安门。矛盾的对立统一,构成了杜会。前、后门,公、私门,高尚与正直,低卑与猥陋,借助“门”,亮了相。
中国的门,也派生出“芝麻开门”的故事。中国的门,更创造出离凿龙门鲤鱼跳的传说。前者反映了探索者的精神需求,后者表现了超越自我的渴望。中国的门,还编排出鬼门关的迷信,吓唬愚昧的胆小的人。
门总是引人注日的。门占尽了出入口的“区位”优势。门文化也是一个出入口。读过了这篇引言的对话者,就请接着向“门”漫步行走,继续我们关于中华文化的对话吧。
1996年12月8日
丙子年十月廿八日记
第一节 门和户
门脸,门脸,门是建筑物的脸面。就说门框,上横框叫门额,额头的“额”;左右立框叫门颊,脸颊的“颊”;门额要美化,还可以装门簪。这额这颊这簪,给门之“脸”一个形象化。
门之“脸”,不施粉黛,还是浓妆、淡抹——白板扉,抑或朱漆门、黑漆门?
门之“脸”,彻上瓦檐高翘的门罩,像是一顶漂亮的帽子。一对铺首好似它的眼睛,两个福字即是它的笑靥酒窝儿,一副对联像发辫,大红灯笼高挂起,如同戴上大红花。要半遮面,就筑一道影壁,犹抱琵琶。
门的“脸形”多样,东北地区有别于西南省份,京城四合院不同于陕北窑洞。
门,可以板着脸孔,台阶高高以显高傲,石狮把门带几分威严;门,也不妨仅仅开关而已,仿佛面含平和的微笑……
于是,中国的建筑文化有了这一页色彩纷呈的篇章。
1.有莫氏之前之后
谁是最先步入华夏建筑文化之门的第一人?上古神话的回答是:有巢氏。
他叫有巢氏——请注意这“有”字。《韩非子·五蠹》描述:“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大蛇。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而民悦之,使王天下,号有巢氏。”赐经·系辞》说:“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或言为避禽兽,或言以待风雨,总之,自从天下出了个有巢氏,思前人所未想,做前人所不能,由无到有——有巢,实现了人类居住史的一次伟大变革。
关于有巢氏神话的诠释,如尚秉和《历代社会风俗事物考》所论,架木巢居,得免穴居之苦。有巢氏之巢,不必在树上;垒土石,上架以木,简陋有类于巢,实近似于房屋。西安半坡遗址,显示的正是这种形制的“有巢”遗迹。
有巢氏之前,大约是没有独立的门意识的。穴居虽必有出入口,但那太必然了,试想没有洞口,何来穴洞?因此可以说,穴居尚不需要独立的对于门的思考。
构巢筑屋是门意识的真正的开始。这时,为解决栖身问题,先民们要做的事情是,人为地造成一个相对隔绝的空间,在封闭这个空间时,须设想留出缺口,以备出入。这个出入口,在漫长的岁月间派生出绚丽多彩的门文化。
西安半坡村的仰韶文化遗址,以丰富的信息遗存,让今人推想6000多年前四五十座房屋聚集的村落。凭借柱洞及其它遗存,考古学绘出一幅幅建筑复原图。这些房子以木柱木檩为构架,墙壁和屋顶用木棍枝条排扎,上铺敷泥和草。房子出入口的设置,具有多方面的功能。
一些方形房子,房内下凹于地面,其出入口修一段门道,门道的斜阶连接着室内地面。门道设有防雨篷架,既可遮挡雨雪,又可起到掩蔽居寝的作用。
圆形房子室内地面一般高于室外,其人口,门限高若槛墙。这种高门槛,能防雨水的灌入,也能减少地面尘上的吹入。门内两侧建短墙,可以限制和引导气流,有助于冬日室内保暖。同时,门内两侧的隔墙具有类似屏风的作用,在室内造成两个退隐空间。对此,研究者给以高度评价,杨鸿勋《仰韶文化居住建筑发展问题的探讨》认为:“隔墙背后的隐奥,实际上初步具备了卧室的功能……居住建筑所必备的隐奥的出现,标志原始建筑空间组织观念的启蒙。”这是建筑文化的启蒙时代。半坡人为自己上启蒙课,包括思忖琢磨房子的进出口——门。
半坡遗址房屋复原图显示,不少房屋出入口的上:方设有窗口,门和窗开在同一个屋面(图1)。在陕西户县采集到的仰韶文化陶制房屋模型,与之相同。门上开窗的实用性在于采光,在于门窗对流,以通风排烟。门与富的组合,还给朴素无华的初期建筑带来装饰美,使单调的外观获得了一种灵气。整体轮廓面,以及迭加其上的门面积、窗面积,这三者构成建筑正面视觉效果的三个基本要素。后世不断发展的建筑样式,可以说都是在此基础上的增繁。
门与窗的视觉效果,先民们一定感受得很强烈,所以,当半坡陶器上的刻画符号演进为甲骨文字时,“宫”字形即源于对房屋正面三组轮廓线的勾画。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宫,室也。”甲骨文“宫”字写做“ ”“ ”像房屋边际线,“吕”,上“口”像窗,下“口”像门。今人用九笔写出一个“宫”字,不妨说是在画一幅房屋简图。九笔之中,三个组字元件各为三画。三三见九。这三个三画的巧合,虽不能说就包含着神秘的数字意味;然而,门在整个建筑文化中举足轻重的地位,却被“宫”字结构的三分模式道出来氏
2.门,“从二户,象形”
1993年,江西安福县翠竹寺遗址出上一口清代康熙年间的铸铁大钟。钟上所铸铭文里,“门”字为简体字,与如今我国法定通用的规范简化字相同。简体“门”字,甚至出现在甘肃居延出士的汉代简续上。
然而,探究“门”的字义,还是要看它的繁体。
“门”是象形造字的范例。所像之形,可从二里头村文化遗址寻到某些踪影。
河南偃师县二里头村遗址为近方形夯土台,年代由夏代延续至商代,有人认为它就是夏墟。一万余平方米面积内,遗存着许多廊庑、大门和殿堂的柱洞。遗址周边,起因围作用的廊庑设有大门。遗址大门处,九个柱洞一线排开,说明大门采取八间所衡门形式,样子如同没有瓦顶的牌坊。甲骨文“门”字,作“門”,作“門”,也写作“囗”。其中后者,形若两个门扇之上加一横木,或许正是二里头村遗址大门的写照。
东汉《说文解字》释:“门,……从二户,象形”。户,甲骨文写为“囗”,是单扇门的象形字。一扇为户,两扇相并就是门。“门户”一词,按照造字之初的写法,画三个门扇面已。登堂入室的进口,是一座建筑物的构成部分,规模较小,虽未必只有单扇门扉,但称以“户”;作为一组建筑的总出入口,规模较大,有时其本身即是一座建筑物,比如门房、门楼,故而双倍其“户”,称以“门”。方块汉字的横竖撇捺笔画之间,包容着图景、故事和思想,“门”“户”是例。
“扇”本来也是名同,以它充当门的量词,是语占发展的结果。《礼记·月令》:“耕者少舍,乃修阖、扇”。郑玄注:“用木曰阖,用竹苇曰扇。”讲到了门扇的不同材料。阖,《尔雅·释宫》:“阖谓之扉。”扉也是门扇的名称。
开门关门的门轴,称为枢。先秦典籍《吕氏春秋》有句名言:“流水不腐,户枢不橐”,门轴不会被蛀蚀,因其经常转动。摇梗,门轴的另一名称。固定于下槛,承托门轴的是门臼,也叫门枕,用单字称之,叫“(木畏)”。固定于上槛者,则称门槛。在一些地方,有祀门臼姑风俗。清代道光二十三年《武进阳湖合志》:正月十五,妇女“插簪箕上悬空,令(木豕)地以卜,云祀门臼姑,大率紫姑遗意。”民俗信仰中的“门臼姑娘”,反映了人们对门户的崇拜。
房屋墙壁砌嵌门框,以装门扇,门框又名门阑。门框为四边形,上横木叫楣,门槛则有阈、(木失)等别名。
古老的汉字是个蕴含丰富的信息库。用于名物的汉字,有关门者户者很多,从总体结构到具体构件,称谓种种,细致入微,反映了古人对于建筑物之门的重视。这里不再逐一检索。
3.板门和隔扇
房门屋门的实用意义,甲乙丙丁戊,人人都能列出若干条。门的价值,首先在于它的实用性。它作为出入口,又给居住者带来温暖、安全以及诸多的方便。这实用价值中间,积淀着造门者的智慧。
仅说保温。东北冬季天寒风冷,1934年《吉林新志》记,民居房门有内外两层,外层俗称“风门子”,向外开,内层俗称“板门”,向内开。关门时,双层门有助干保暖,出入时,双门可有效地减少冷空气的进入。
胡朴安《中华全国风俗志》记录吉林奇异风俗,谈到“吉地房屋,室门向外开,比户皆然。考诸志册,谓昔多虎患,时夜入民家,攫人而去。故门向外开,借槛之抵抗力,足以御虎冲撞。唯昔之外开为虎患,今之外开乃习惯”。这是着眼于安全功用。
自古以来,作为房屋外檐装修的门,更是建筑形式美的注目所在。门形美之中展示着造门者的智慧,也反映各个时代的审美情趣、理想追求,那装饰多样的隔扇门还是众多文化符号的承载体。
先秦建筑的实物今已无存。一尊西周时代的方鬲(图2),以不朽的青铜凝铸为极可珍贵的模型。鬲,形状如鼎的炊具,足部中空。这尊方鬲,中空的下部被巧妙地铸成屋形,三面铸出十字棂格窗,正面铸门。门为双扇,这已超出房子的出入口只装单扇门、称为“户”的形制。门为板门之形,上下分为两格,增加了美感。两扇门上设有插闩的装置,反映了对于门户安全功能的开发。门的两侧各有卧棂栏杆,说明那时已讲究建筑物门前的装饰。
木板门为古今所常见。院落大门用板门,通常有实榻门、棋盘门两种。前者门心板与大边一样厚,后者在框架上装木板,加以穿带,方格略似棋盘。
隔扇门,又称格扇门、格子门、(木鬲)扇门,姚承祖《营造法原》称为长窗。延安民间称木制花格为“软”,隔扇为“软门”‘软窗”;流传于洛川的一首婚嫁“喜歌”,夸新郎家的建筑,及至隔扇门:“向下看,大四椽,软门软窗实好看。”
隔扇门,唐代建筑已采用,多为直棂、方格,唐时李思训《江帆楼阁图》画门,直棂样式。直棂和方格的质朴,至宋代开始起变化。宋代的《雪霁江行图》(图3)上景物,屋门格心已非直木条的组合,门的裙板部分,还饰以如意云头图案。山西侯马金代墓葬的砖刻装饰,仿刻建筑的正面的六扇格子门。其中两扇,格心为几何图形与花卉,裙板上有人物和动物图形,显示了当时格扇门的华丽风格。
格扇门主要分为两部分,上为格心,下为裙板,格心与裙板之间隔以涤环板。涤环板又叫中夹堂板。与中夹堂板相对而言,格心之上、裙板之下若加装饰,则分别称为上夹堂板。下夹堂板(图4)。
格心可用木板浮雕、透雕,镶嵌在门的框架中。云南丽江纳西族传民居,多层次的透雕格心,底层往往雕万字穿花图案,面层雕饰则选吉祥图形,如四季花卉、鸟禽动物、琴棋书画、博古器皿等,雕技精细,堪称艺术品。云南白族民居的格子门,还雕饰渔樵耕读、西厢故事、八仙过海等图案,其雕工精巧,甚至为五层透雕,各层分别雕出人物、云霞、飞鸟、花卉及衬底的几何图形。
由棂条组成的格心,糊纸或镶玻璃,图案在光线下形成剪纸般镂透光影,屋外看,室内观,效果皆佳。图案也多,且多含妙趣美意。表现吉祥数字,有四喜八方、八方穿纹、十字套方、万字锦格。讲文雅,锦框套方、笔隔卧蚕、金笔管、书架格、拐纹博古。步步高升,棂条简洁,几曲几折,便给出八条阶梯形曲线的祝愿,令人叫绝。蝙蝠衬角,称为四福齐至,祝福。龟背锦图样、长寿托方图样,祝寿。另有吉祥草托方、金钱如意、如意凌花,也是拜年话上了格扇门。植物入图,有四时梅、荷、菊、牡丹花,有竹子,以及葵花、海棠、西番莲等。
裙板的雕饰,如意图形比较普遍。还有:福(蝠)庆(磐)有余(鱼)、岁寒三友、五福捧寿、大降福寿等。
格扇门这一外檐装修形式,它的出现,它由简单向华丽的发展,典型地反映了对于门装置的美学追求。
如今,伴随城市化进程,城市人口增加,拥挤的城市向天空发展,楼房正逐渐取代平房。这些现代新民居,大多外型方正,状如火柴盒,楼道里各个住房单元的出入口也基本无外檐装修可言。单元内宽敞舒适,很多讲究,单元门通常却为无装饰的单词板门,仅此而已。建筑在向高层发展的同时,门的样式似乎在走“返璞归真”的路,这该算是一种舍鱼而取熊掌的付出吧。因为,毕竟住宅楼不同于四合院或“一颗印”,单元房不同于院落里的正房或厢房,并排装六个或八个格扇门自不可能;将单元门换为格扇,恐怕也要为形式所累,给住户平添心理上的负担。并且,那是居住者所不乐于承受的。
有趣的是,单元板门外的防盗安全门——这本该严肃有余的“钢铁门卫”,却并不呆板,格扇般的花样,直棂式,长圆漏眼式,仿欧式,等等。对于单调的板门,仿佛是调剂和补充。格扇的失落,并非因为它缺少美;也正因此,它才会被另一种形式拾起来。
4.大门临街
像是风情画,又如建筑图,汉代人以鸟瞰般的视角,将一座院落勾画于青砖。此画像砖在成都出土。看那院落,院门是栅栏门,开在院墙的一侧,门不取中,有如北方四合院院门的位置。其面积宽绰,居室宽大,院内有水井、厨房,还建有供储物和瞭望的高楼,居室里二人相对而坐,庭院中两鹤相对起舞。这当是富足之家,以栅栏门临街。
乌头门,一种源远流长的大门样式。它与古代两柱一横木的衡门属于同一系统,甲骨文“囗”字正是为其写照。宋代李诫《营造法式》载有乌头门图样(图5)。古代宫苑坛庙的棂星门即取此样式。乌头门还是世宦显贵的标志,本书将在“门第门阀”一节讲到。
出土于四川德阳的汉代画像砖(图6),提供了另一种风格的大门图形。正门高大,双扇板门;正门旁还设较小的偏门。江苏睢宁出土的汉画像石(图7),大门之上起一层楼,说明这是屋门型大门,而非墙门型。南朝刘义庆《世说新语》讲,书法家钟繇之子钟会善书,以模仿笔体的方法,骗取荀勖的剑;当时钟会刚刚建成一座新宅院,还没搬入,善画的荀勖要报复,便潜入门堂,在门堂壁上画钟繇像,衣冠状貌同生前一模一样,钟会一进门就感伤悲恸,新宅因此空废。这宅院的大门,叫门堂,也非墙门。
古人言“宅以门户为冠带”,道出大门具有显示形象的作用。午门是皇宫的大门,形象如何,不言而喻。蒙古王府走马板式大门,两扇门上对称描龙,也不一般。
通常说来,屋门型比墙门型显得气派。张驭寰《北京住宅的大门和影壁》归纳,屋宇型大门分为柱廊式、空廊式、封闭式。柱廊式面阔三间或五间,门扇向里退让,门前立柱,形成前廊并吊藻井,多为王府大宅的正门。空廊式面阔只羊问,有廊无柱,规模逊于往廊式。封闭式屋门,门扇装在门屋前端,门扇好像也是门屋的门。至于墙门型大门,不建门屋,开门处砌砖垛以装门扇,门上覆瓦顶。这是平民住宅常用的院门。
八字门。元杂剧《湘雨》,寻夫的张翠鸾问:何处是崔甸士的私宅?答:“前面那个八字墙门便是。”此时的崔甸士是秦川县令,点明“八字墙门”并非浪费笔墨,八字大门代表着主人的身分。
大门的形制,繁简悬殊,《吉林民居》的材料可供对比。乡间住宅的“光棍大门”,没有门扇,两根圆木立柱,架着两根横木立在那里,就有了门里门外的区别,也就表示着领域感。这种“光棍门”,其实即是上古时代的衡门式样。这式样,装上门扇,仍叫“光棍大门”。再增构件,两横木之间装木板,大门上加木板脊顶,是为“板门搂”(图8),其脊头常以木雕装饰。与此造型类似,砖瓦代替木柱木板,为墙柱式大门(图9)。以上均为墙门型大门。至于屋宇型,讲究更多。四脚落地式,前后四根明柱立于础石之上,进门两侧的斜墙形成八字影壁,可壮观瞻。有种平顶屋宇式大门(图10),不起脊。为了美观,建成很小的坡顶如斗底形,前后用女墙围挡,人们给它取了个响亮的名字:“金满斗大门”。
《民俗研究》1991年1期载《鄄城民间房舍》,列举了三种规格的宅门样式:其一,起脊门楼,砖墙瓦顶,透花脊,脊上中央插钢叉旗,两端置陶兽头,间置脊鱼、海马、鸽子等陶制品,大门两扇,下置问板,上悬金字匾额。这当是富殷之家的大门。其二,鸡架门楼,两个砖墩,架以横木,上摆青砖三行,状若鸡架。双扇简易木板门,用锅底灰染成黑色。这当是一般人家的宅门。其三,墙豁口门,上墙围院,开个豁口就是门,编枝成扉。所谓荆门茅舍,是贫寒之家因陋就简的院门。
南方的住宅大门,门罩的装饰,或飞檐高翘,或雕搂精巧,往往达到令人叹为观止的程度。如《云南民居》所示,那里的有厦式门楼(图11),檐角翼然翘起,檐下斗拱彩绘,给人以华美富贵之感。即便只是依墙开门,无门厦,门罩仍可做出精美的雕饰。
将军门(图12),旧时南方官宦大户的宅门,则表现为另一种风格。它严肃有余,于近乎呆板的对衬之中,透露出带着威严的凝重。姚承祖《营造法原》载,将军门的门槛,又叫门档、高门限,因为比普通门槛要高。
近代以来,中国建筑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上海的石库门即是中西合壁的产物。我国发行《中国民居》普通邮票,其中《上海民居》一枚,图案为石库门,可见它是具有代表性的。有研究者指出,石库门式里弄住宅,实际上是取用苏州住宅的最后一进两屋楼的上房形制,并将其中分为两户,形成密度较高的住宅。这种住宅的大门,门框以花岗石或宁波红石为材料,横框砌成三角形或人字形、圆弧形,上面刻有图案花纹。配上两扇黑漆大门,形如仓库之门,所以称为石库门。
北京的四合院,中国的传统建筑样式,但其门头的装饰,融入西洋建筑的某些特点,这样的实例也是容易找到的。大理民居的门头装饰,也反映了外来文化的影响。
5.角门、耳门和地穴
院落的出入口,除设大门外,有的还辟角门。清代方氵睿师《蕉轩随录》:“外官衙署正门左右各有门一,谓之东角门、西角门,属官参谒,均由角门入也。”角门的设置,使大门可以平日关闭,视时视事而开,也就有了仪礼方面的意义。
北京的四合院,大门以内建有二门,此门通常为垂花门。河北张家口一带称为“闪门”,旧时《阳原县志》:“东西屋与南屋中隔一门,谓之间门,即北平之垂花门”。闪门之称,很可能是着眼于“闪”字字形,二门起着屏蔽内宅的作用,就像“门”挡住了外“人”的视线。
院落里又设耳门。清代《扬州画肪录》:“今之园亭,皆有大门,门仿古制。至园内房拢、厢个、巷厩、藩溷,皆有耳门,不免间作奇巧,如圆圭、六角、八角、如意、万胜、一封书之类,是皆古之所谓户也。”古代的私家园林将住宅与花园融为一体,门的样式也追求多样。
墙垣上辟有门宕而不装门,通常称为墙门,建筑学著作里也称为地穴。墙门的式样,圆圆的,叫月洞门;模仿植物的,有海棠花形、莲花瓣形、牡丹瓣形、葫芦形、秋叶形;仿照器物的,如汉瓶形、云头执圭形;此外,有采取椭圆、八角等几何形状。此外,王树村《中国民间画诀》所列举的样式还有:剑环式、方壶式、花觚式、蓍草瓶式、唐罐式、鹤子(长圆)式等。《礼记·儒行》“筚门圭箭”,郑注:“圭窬,门旁窬也,穿墙为之如圭矣。”这墙门上锐下方,形若圭。《左传·襄公十年》“革门圭窦”,杜预注:“圭窦,小户,穿壁为户,上锐下方,状如圭也。”这些本是小户人家的出入门户,后来成为具有装饰趣味的形式。
月洞门的范例,要推南朝陈后主为贵妃张丽华所造“月宫”。《古今图书集成》引《南部烟花记》说,其“圆门如月,障以水晶”,门内“庭中空洞无他物,惟植一桂树。树下置药杵臼,使丽华恒驯一白兔”。月亮门里简直是座广寒宫了。
6.门的材料
事物的进步总是由简单走向纷繁的。建筑物门户也是如此。
做门取用的材料,最初取诸自然存在物。《礼记·月令》,仲春之月“耕者少舍,乃修阖、扇”。郑玄注:因耕事少闲而治门户,用木曰阖,用竹曰扇。以竹材和木材做门扇。
编篾做门,如宋代《鸡肋编》记:“广州波斯妇,绕耳皆穿穴带环,有二十余枚者。家家以篾为门,人食槟榔,唾地如血。北人嘲之曰:‘人人皆吐血,家家尽篾门。’”篾门曾是普遍的景观。
城门铁扉。《晋书·石季龙载记》,后赵大兴劳役:
季龙于是使尚书张群发近郡男女十六万,车十万乘,运土筑华林苑及长墙于邺北,广长数十里。……起三观、四门,三门通漳水,皆为铁扉。
铁门又见于《大唐西域记》,其记铁门之关,不仅因为峭壁色如铁,还因“既没门扉,又以铁锢,多有铁铃,悬诸门扇,因其险固,遂以为名”。铁门倒未必是铸铁为门,大约是在木板门[加铁皮,以求坚固。《利玛窦中国札记》描述明万历时南京城,“它有十二座门,门包以铁皮,门内有大炮守卫”。这城门也就是铁门了。
古人竟能琢磨出用磁石做门,以防铁器潜入的点子。这同如今车站机场出入口的安全检查,可谓是同一思路。据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渭水》,阿房宫前有磁石门阙,“悉以磁石为,故专其目,令四夷朝者,有隐甲怀刃入门而胁之以示神。故亦曰却胡门也。”《二辅黄图》也载,秦始皇修阿房宫,以磁石为北阙门。这磁门名称冠以“却胡”,同秦修长城的着眼点一致。而对秦皇的威胁尚有其他,可以设想,若秦始皇在磁门之内接见来自易水畔的荆柯,大概也就不会出现“图穷而匕首见”的惊险一幕了。
体现了不劳而获者的一种奢侈,古籍里记有水晶门。《古今图书集成》引《南部烟花记》“圆门如月,障以水晶”,南朝陈后主造水晶之门,为追求广寒宫般的效果,前文已述及。
的确,门的材料同门的形制一样,可以表现贫富尊卑。敦煌遗书所存变文《下女[夫]词》,是一份珍贵的民风民俗资料。其中,借描绘门户来形容富贵,大门:“柏是南山柏,将来作门额。”中门:“团金作门扇,磨工作门环,掣却金钩锁,拔却紫檀关。”堂门:“堂门策四方,里有四合床,屏风十二扇,锦被画文章。”大门二门一重重,门的富丽不仅在于团金磨玉金钩锁的装饰,也在于用材南山柏,配有紫檀门闩。
紫檀诚然华贵,栗木门闩也有讲究。《古今图书集成》引《云仙杂记》:“凡门以栗木为关者,可以远盗。”
如今用合金型材做门成为时尚。在以往,木门多。旧时民间对于木材的选用,忌槐木,因为“槐”字一旁为“鬼”。山东民谚说,“槐木不宜做门窗”。用槐术做门,门带“鬼气”,那还了得?民俗信仰就是如此,一方面,“三槐堂”匾被王氏住户所沿用,三槐寓意出大官;另一方面,又怕“鬼”而忌用槐木。“槐”好还是不好,全凭“说法”,看人们的取舍。
门脸,门脸,门是建筑物的脸面。就说门框,上横框叫门额,额头的“额”;左右立框叫门颊,脸颊的“颊”;门额要美化,还可以装门簪。这额这颊这簪,给门之“脸”一个形象化。
门之“脸”,不施粉黛,还是浓妆、淡抹——白板扉,抑或朱漆门、黑漆门?
门之“脸”,彻上瓦檐高翘的门罩,像是一顶漂亮的帽子。一对铺首好似它的眼睛,两个福字即是它的笑靥酒窝儿,一副对联像发辫,大红灯笼高挂起,如同戴上大红花。要半遮面,就筑一道影壁,犹抱琵琶。
门的“脸形”多样,东北地区有别于西南省份,京城四合院不同于陕北窑洞。
门,可以板着脸孔,台阶高高以显高傲,石狮把门带几分威严;门,也不妨仅仅开关而已,仿佛面含平和的微笑……
于是,中国的建筑文化有了这一页色彩纷呈的篇章。
1.有莫氏之前之后
谁是最先步入华夏建筑文化之门的第一人?上古神话的回答是:有巢氏。
他叫有巢氏——请注意这“有”字。《韩非子·五蠹》描述:“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大蛇。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而民悦之,使王天下,号有巢氏。”赐经·系辞》说:“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或言为避禽兽,或言以待风雨,总之,自从天下出了个有巢氏,思前人所未想,做前人所不能,由无到有——有巢,实现了人类居住史的一次伟大变革。
关于有巢氏神话的诠释,如尚秉和《历代社会风俗事物考》所论,架木巢居,得免穴居之苦。有巢氏之巢,不必在树上;垒土石,上架以木,简陋有类于巢,实近似于房屋。西安半坡遗址,显示的正是这种形制的“有巢”遗迹。
有巢氏之前,大约是没有独立的门意识的。穴居虽必有出入口,但那太必然了,试想没有洞口,何来穴洞?因此可以说,穴居尚不需要独立的对于门的思考。
构巢筑屋是门意识的真正的开始。这时,为解决栖身问题,先民们要做的事情是,人为地造成一个相对隔绝的空间,在封闭这个空间时,须设想留出缺口,以备出入。这个出入口,在漫长的岁月间派生出绚丽多彩的门文化。
西安半坡村的仰韶文化遗址,以丰富的信息遗存,让今人推想6000多年前四五十座房屋聚集的村落。凭借柱洞及其它遗存,考古学绘出一幅幅建筑复原图。这些房子以木柱木檩为构架,墙壁和屋顶用木棍枝条排扎,上铺敷泥和草。房子出入口的设置,具有多方面的功能。
一些方形房子,房内下凹于地面,其出入口修一段门道,门道的斜阶连接着室内地面。门道设有防雨篷架,既可遮挡雨雪,又可起到掩蔽居寝的作用。
圆形房子室内地面一般高于室外,其人口,门限高若槛墙。这种高门槛,能防雨水的灌入,也能减少地面尘上的吹入。门内两侧建短墙,可以限制和引导气流,有助于冬日室内保暖。同时,门内两侧的隔墙具有类似屏风的作用,在室内造成两个退隐空间。对此,研究者给以高度评价,杨鸿勋《仰韶文化居住建筑发展问题的探讨》认为:“隔墙背后的隐奥,实际上初步具备了卧室的功能……居住建筑所必备的隐奥的出现,标志原始建筑空间组织观念的启蒙。”这是建筑文化的启蒙时代。半坡人为自己上启蒙课,包括思忖琢磨房子的进出口——门。
半坡遗址房屋复原图显示,不少房屋出入口的上:方设有窗口,门和窗开在同一个屋面(图1)。在陕西户县采集到的仰韶文化陶制房屋模型,与之相同。门上开窗的实用性在于采光,在于门窗对流,以通风排烟。门与富的组合,还给朴素无华的初期建筑带来装饰美,使单调的外观获得了一种灵气。整体轮廓面,以及迭加其上的门面积、窗面积,这三者构成建筑正面视觉效果的三个基本要素。后世不断发展的建筑样式,可以说都是在此基础上的增繁。
门与窗的视觉效果,先民们一定感受得很强烈,所以,当半坡陶器上的刻画符号演进为甲骨文字时,“宫”字形即源于对房屋正面三组轮廓线的勾画。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宫,室也。”甲骨文“宫”字写做“ ”“ ”像房屋边际线,“吕”,上“口”像窗,下“口”像门。今人用九笔写出一个“宫”字,不妨说是在画一幅房屋简图。九笔之中,三个组字元件各为三画。三三见九。这三个三画的巧合,虽不能说就包含着神秘的数字意味;然而,门在整个建筑文化中举足轻重的地位,却被“宫”字结构的三分模式道出来氏
2.门,“从二户,象形”
1993年,江西安福县翠竹寺遗址出上一口清代康熙年间的铸铁大钟。钟上所铸铭文里,“门”字为简体字,与如今我国法定通用的规范简化字相同。简体“门”字,甚至出现在甘肃居延出士的汉代简续上。
然而,探究“门”的字义,还是要看它的繁体。
“门”是象形造字的范例。所像之形,可从二里头村文化遗址寻到某些踪影。
河南偃师县二里头村遗址为近方形夯土台,年代由夏代延续至商代,有人认为它就是夏墟。一万余平方米面积内,遗存着许多廊庑、大门和殿堂的柱洞。遗址周边,起因围作用的廊庑设有大门。遗址大门处,九个柱洞一线排开,说明大门采取八间所衡门形式,样子如同没有瓦顶的牌坊。甲骨文“门”字,作“門”,作“門”,也写作“囗”。其中后者,形若两个门扇之上加一横木,或许正是二里头村遗址大门的写照。
东汉《说文解字》释:“门,……从二户,象形”。户,甲骨文写为“囗”,是单扇门的象形字。一扇为户,两扇相并就是门。“门户”一词,按照造字之初的写法,画三个门扇面已。登堂入室的进口,是一座建筑物的构成部分,规模较小,虽未必只有单扇门扉,但称以“户”;作为一组建筑的总出入口,规模较大,有时其本身即是一座建筑物,比如门房、门楼,故而双倍其“户”,称以“门”。方块汉字的横竖撇捺笔画之间,包容着图景、故事和思想,“门”“户”是例。
“扇”本来也是名同,以它充当门的量词,是语占发展的结果。《礼记·月令》:“耕者少舍,乃修阖、扇”。郑玄注:“用木曰阖,用竹苇曰扇。”讲到了门扇的不同材料。阖,《尔雅·释宫》:“阖谓之扉。”扉也是门扇的名称。
开门关门的门轴,称为枢。先秦典籍《吕氏春秋》有句名言:“流水不腐,户枢不橐”,门轴不会被蛀蚀,因其经常转动。摇梗,门轴的另一名称。固定于下槛,承托门轴的是门臼,也叫门枕,用单字称之,叫“(木畏)”。固定于上槛者,则称门槛。在一些地方,有祀门臼姑风俗。清代道光二十三年《武进阳湖合志》:正月十五,妇女“插簪箕上悬空,令(木豕)地以卜,云祀门臼姑,大率紫姑遗意。”民俗信仰中的“门臼姑娘”,反映了人们对门户的崇拜。
房屋墙壁砌嵌门框,以装门扇,门框又名门阑。门框为四边形,上横木叫楣,门槛则有阈、(木失)等别名。
古老的汉字是个蕴含丰富的信息库。用于名物的汉字,有关门者户者很多,从总体结构到具体构件,称谓种种,细致入微,反映了古人对于建筑物之门的重视。这里不再逐一检索。
3.板门和隔扇
房门屋门的实用意义,甲乙丙丁戊,人人都能列出若干条。门的价值,首先在于它的实用性。它作为出入口,又给居住者带来温暖、安全以及诸多的方便。这实用价值中间,积淀着造门者的智慧。
仅说保温。东北冬季天寒风冷,1934年《吉林新志》记,民居房门有内外两层,外层俗称“风门子”,向外开,内层俗称“板门”,向内开。关门时,双层门有助干保暖,出入时,双门可有效地减少冷空气的进入。
胡朴安《中华全国风俗志》记录吉林奇异风俗,谈到“吉地房屋,室门向外开,比户皆然。考诸志册,谓昔多虎患,时夜入民家,攫人而去。故门向外开,借槛之抵抗力,足以御虎冲撞。唯昔之外开为虎患,今之外开乃习惯”。这是着眼于安全功用。
自古以来,作为房屋外檐装修的门,更是建筑形式美的注目所在。门形美之中展示着造门者的智慧,也反映各个时代的审美情趣、理想追求,那装饰多样的隔扇门还是众多文化符号的承载体。
先秦建筑的实物今已无存。一尊西周时代的方鬲(图2),以不朽的青铜凝铸为极可珍贵的模型。鬲,形状如鼎的炊具,足部中空。这尊方鬲,中空的下部被巧妙地铸成屋形,三面铸出十字棂格窗,正面铸门。门为双扇,这已超出房子的出入口只装单扇门、称为“户”的形制。门为板门之形,上下分为两格,增加了美感。两扇门上设有插闩的装置,反映了对于门户安全功能的开发。门的两侧各有卧棂栏杆,说明那时已讲究建筑物门前的装饰。
木板门为古今所常见。院落大门用板门,通常有实榻门、棋盘门两种。前者门心板与大边一样厚,后者在框架上装木板,加以穿带,方格略似棋盘。
隔扇门,又称格扇门、格子门、(木鬲)扇门,姚承祖《营造法原》称为长窗。延安民间称木制花格为“软”,隔扇为“软门”‘软窗”;流传于洛川的一首婚嫁“喜歌”,夸新郎家的建筑,及至隔扇门:“向下看,大四椽,软门软窗实好看。”
隔扇门,唐代建筑已采用,多为直棂、方格,唐时李思训《江帆楼阁图》画门,直棂样式。直棂和方格的质朴,至宋代开始起变化。宋代的《雪霁江行图》(图3)上景物,屋门格心已非直木条的组合,门的裙板部分,还饰以如意云头图案。山西侯马金代墓葬的砖刻装饰,仿刻建筑的正面的六扇格子门。其中两扇,格心为几何图形与花卉,裙板上有人物和动物图形,显示了当时格扇门的华丽风格。
格扇门主要分为两部分,上为格心,下为裙板,格心与裙板之间隔以涤环板。涤环板又叫中夹堂板。与中夹堂板相对而言,格心之上、裙板之下若加装饰,则分别称为上夹堂板。下夹堂板(图4)。
格心可用木板浮雕、透雕,镶嵌在门的框架中。云南丽江纳西族传民居,多层次的透雕格心,底层往往雕万字穿花图案,面层雕饰则选吉祥图形,如四季花卉、鸟禽动物、琴棋书画、博古器皿等,雕技精细,堪称艺术品。云南白族民居的格子门,还雕饰渔樵耕读、西厢故事、八仙过海等图案,其雕工精巧,甚至为五层透雕,各层分别雕出人物、云霞、飞鸟、花卉及衬底的几何图形。
由棂条组成的格心,糊纸或镶玻璃,图案在光线下形成剪纸般镂透光影,屋外看,室内观,效果皆佳。图案也多,且多含妙趣美意。表现吉祥数字,有四喜八方、八方穿纹、十字套方、万字锦格。讲文雅,锦框套方、笔隔卧蚕、金笔管、书架格、拐纹博古。步步高升,棂条简洁,几曲几折,便给出八条阶梯形曲线的祝愿,令人叫绝。蝙蝠衬角,称为四福齐至,祝福。龟背锦图样、长寿托方图样,祝寿。另有吉祥草托方、金钱如意、如意凌花,也是拜年话上了格扇门。植物入图,有四时梅、荷、菊、牡丹花,有竹子,以及葵花、海棠、西番莲等。
裙板的雕饰,如意图形比较普遍。还有:福(蝠)庆(磐)有余(鱼)、岁寒三友、五福捧寿、大降福寿等。
格扇门这一外檐装修形式,它的出现,它由简单向华丽的发展,典型地反映了对于门装置的美学追求。
如今,伴随城市化进程,城市人口增加,拥挤的城市向天空发展,楼房正逐渐取代平房。这些现代新民居,大多外型方正,状如火柴盒,楼道里各个住房单元的出入口也基本无外檐装修可言。单元内宽敞舒适,很多讲究,单元门通常却为无装饰的单词板门,仅此而已。建筑在向高层发展的同时,门的样式似乎在走“返璞归真”的路,这该算是一种舍鱼而取熊掌的付出吧。因为,毕竟住宅楼不同于四合院或“一颗印”,单元房不同于院落里的正房或厢房,并排装六个或八个格扇门自不可能;将单元门换为格扇,恐怕也要为形式所累,给住户平添心理上的负担。并且,那是居住者所不乐于承受的。
有趣的是,单元板门外的防盗安全门——这本该严肃有余的“钢铁门卫”,却并不呆板,格扇般的花样,直棂式,长圆漏眼式,仿欧式,等等。对于单调的板门,仿佛是调剂和补充。格扇的失落,并非因为它缺少美;也正因此,它才会被另一种形式拾起来。
4.大门临街
像是风情画,又如建筑图,汉代人以鸟瞰般的视角,将一座院落勾画于青砖。此画像砖在成都出土。看那院落,院门是栅栏门,开在院墙的一侧,门不取中,有如北方四合院院门的位置。其面积宽绰,居室宽大,院内有水井、厨房,还建有供储物和瞭望的高楼,居室里二人相对而坐,庭院中两鹤相对起舞。这当是富足之家,以栅栏门临街。
乌头门,一种源远流长的大门样式。它与古代两柱一横木的衡门属于同一系统,甲骨文“囗”字正是为其写照。宋代李诫《营造法式》载有乌头门图样(图5)。古代宫苑坛庙的棂星门即取此样式。乌头门还是世宦显贵的标志,本书将在“门第门阀”一节讲到。
出土于四川德阳的汉代画像砖(图6),提供了另一种风格的大门图形。正门高大,双扇板门;正门旁还设较小的偏门。江苏睢宁出土的汉画像石(图7),大门之上起一层楼,说明这是屋门型大门,而非墙门型。南朝刘义庆《世说新语》讲,书法家钟繇之子钟会善书,以模仿笔体的方法,骗取荀勖的剑;当时钟会刚刚建成一座新宅院,还没搬入,善画的荀勖要报复,便潜入门堂,在门堂壁上画钟繇像,衣冠状貌同生前一模一样,钟会一进门就感伤悲恸,新宅因此空废。这宅院的大门,叫门堂,也非墙门。
古人言“宅以门户为冠带”,道出大门具有显示形象的作用。午门是皇宫的大门,形象如何,不言而喻。蒙古王府走马板式大门,两扇门上对称描龙,也不一般。
通常说来,屋门型比墙门型显得气派。张驭寰《北京住宅的大门和影壁》归纳,屋宇型大门分为柱廊式、空廊式、封闭式。柱廊式面阔三间或五间,门扇向里退让,门前立柱,形成前廊并吊藻井,多为王府大宅的正门。空廊式面阔只羊问,有廊无柱,规模逊于往廊式。封闭式屋门,门扇装在门屋前端,门扇好像也是门屋的门。至于墙门型大门,不建门屋,开门处砌砖垛以装门扇,门上覆瓦顶。这是平民住宅常用的院门。
八字门。元杂剧《湘雨》,寻夫的张翠鸾问:何处是崔甸士的私宅?答:“前面那个八字墙门便是。”此时的崔甸士是秦川县令,点明“八字墙门”并非浪费笔墨,八字大门代表着主人的身分。
大门的形制,繁简悬殊,《吉林民居》的材料可供对比。乡间住宅的“光棍大门”,没有门扇,两根圆木立柱,架着两根横木立在那里,就有了门里门外的区别,也就表示着领域感。这种“光棍门”,其实即是上古时代的衡门式样。这式样,装上门扇,仍叫“光棍大门”。再增构件,两横木之间装木板,大门上加木板脊顶,是为“板门搂”(图8),其脊头常以木雕装饰。与此造型类似,砖瓦代替木柱木板,为墙柱式大门(图9)。以上均为墙门型大门。至于屋宇型,讲究更多。四脚落地式,前后四根明柱立于础石之上,进门两侧的斜墙形成八字影壁,可壮观瞻。有种平顶屋宇式大门(图10),不起脊。为了美观,建成很小的坡顶如斗底形,前后用女墙围挡,人们给它取了个响亮的名字:“金满斗大门”。
《民俗研究》1991年1期载《鄄城民间房舍》,列举了三种规格的宅门样式:其一,起脊门楼,砖墙瓦顶,透花脊,脊上中央插钢叉旗,两端置陶兽头,间置脊鱼、海马、鸽子等陶制品,大门两扇,下置问板,上悬金字匾额。这当是富殷之家的大门。其二,鸡架门楼,两个砖墩,架以横木,上摆青砖三行,状若鸡架。双扇简易木板门,用锅底灰染成黑色。这当是一般人家的宅门。其三,墙豁口门,上墙围院,开个豁口就是门,编枝成扉。所谓荆门茅舍,是贫寒之家因陋就简的院门。
南方的住宅大门,门罩的装饰,或飞檐高翘,或雕搂精巧,往往达到令人叹为观止的程度。如《云南民居》所示,那里的有厦式门楼(图11),檐角翼然翘起,檐下斗拱彩绘,给人以华美富贵之感。即便只是依墙开门,无门厦,门罩仍可做出精美的雕饰。
将军门(图12),旧时南方官宦大户的宅门,则表现为另一种风格。它严肃有余,于近乎呆板的对衬之中,透露出带着威严的凝重。姚承祖《营造法原》载,将军门的门槛,又叫门档、高门限,因为比普通门槛要高。
近代以来,中国建筑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上海的石库门即是中西合壁的产物。我国发行《中国民居》普通邮票,其中《上海民居》一枚,图案为石库门,可见它是具有代表性的。有研究者指出,石库门式里弄住宅,实际上是取用苏州住宅的最后一进两屋楼的上房形制,并将其中分为两户,形成密度较高的住宅。这种住宅的大门,门框以花岗石或宁波红石为材料,横框砌成三角形或人字形、圆弧形,上面刻有图案花纹。配上两扇黑漆大门,形如仓库之门,所以称为石库门。
北京的四合院,中国的传统建筑样式,但其门头的装饰,融入西洋建筑的某些特点,这样的实例也是容易找到的。大理民居的门头装饰,也反映了外来文化的影响。
5.角门、耳门和地穴
院落的出入口,除设大门外,有的还辟角门。清代方氵睿师《蕉轩随录》:“外官衙署正门左右各有门一,谓之东角门、西角门,属官参谒,均由角门入也。”角门的设置,使大门可以平日关闭,视时视事而开,也就有了仪礼方面的意义。
北京的四合院,大门以内建有二门,此门通常为垂花门。河北张家口一带称为“闪门”,旧时《阳原县志》:“东西屋与南屋中隔一门,谓之间门,即北平之垂花门”。闪门之称,很可能是着眼于“闪”字字形,二门起着屏蔽内宅的作用,就像“门”挡住了外“人”的视线。
院落里又设耳门。清代《扬州画肪录》:“今之园亭,皆有大门,门仿古制。至园内房拢、厢个、巷厩、藩溷,皆有耳门,不免间作奇巧,如圆圭、六角、八角、如意、万胜、一封书之类,是皆古之所谓户也。”古代的私家园林将住宅与花园融为一体,门的样式也追求多样。
墙垣上辟有门宕而不装门,通常称为墙门,建筑学著作里也称为地穴。墙门的式样,圆圆的,叫月洞门;模仿植物的,有海棠花形、莲花瓣形、牡丹瓣形、葫芦形、秋叶形;仿照器物的,如汉瓶形、云头执圭形;此外,有采取椭圆、八角等几何形状。此外,王树村《中国民间画诀》所列举的样式还有:剑环式、方壶式、花觚式、蓍草瓶式、唐罐式、鹤子(长圆)式等。《礼记·儒行》“筚门圭箭”,郑注:“圭窬,门旁窬也,穿墙为之如圭矣。”这墙门上锐下方,形若圭。《左传·襄公十年》“革门圭窦”,杜预注:“圭窦,小户,穿壁为户,上锐下方,状如圭也。”这些本是小户人家的出入门户,后来成为具有装饰趣味的形式。
月洞门的范例,要推南朝陈后主为贵妃张丽华所造“月宫”。《古今图书集成》引《南部烟花记》说,其“圆门如月,障以水晶”,门内“庭中空洞无他物,惟植一桂树。树下置药杵臼,使丽华恒驯一白兔”。月亮门里简直是座广寒宫了。
6.门的材料
事物的进步总是由简单走向纷繁的。建筑物门户也是如此。
做门取用的材料,最初取诸自然存在物。《礼记·月令》,仲春之月“耕者少舍,乃修阖、扇”。郑玄注:因耕事少闲而治门户,用木曰阖,用竹曰扇。以竹材和木材做门扇。
编篾做门,如宋代《鸡肋编》记:“广州波斯妇,绕耳皆穿穴带环,有二十余枚者。家家以篾为门,人食槟榔,唾地如血。北人嘲之曰:‘人人皆吐血,家家尽篾门。’”篾门曾是普遍的景观。
城门铁扉。《晋书·石季龙载记》,后赵大兴劳役:
季龙于是使尚书张群发近郡男女十六万,车十万乘,运土筑华林苑及长墙于邺北,广长数十里。……起三观、四门,三门通漳水,皆为铁扉。
铁门又见于《大唐西域记》,其记铁门之关,不仅因为峭壁色如铁,还因“既没门扉,又以铁锢,多有铁铃,悬诸门扇,因其险固,遂以为名”。铁门倒未必是铸铁为门,大约是在木板门[加铁皮,以求坚固。《利玛窦中国札记》描述明万历时南京城,“它有十二座门,门包以铁皮,门内有大炮守卫”。这城门也就是铁门了。
古人竟能琢磨出用磁石做门,以防铁器潜入的点子。这同如今车站机场出入口的安全检查,可谓是同一思路。据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渭水》,阿房宫前有磁石门阙,“悉以磁石为,故专其目,令四夷朝者,有隐甲怀刃入门而胁之以示神。故亦曰却胡门也。”《二辅黄图》也载,秦始皇修阿房宫,以磁石为北阙门。这磁门名称冠以“却胡”,同秦修长城的着眼点一致。而对秦皇的威胁尚有其他,可以设想,若秦始皇在磁门之内接见来自易水畔的荆柯,大概也就不会出现“图穷而匕首见”的惊险一幕了。
体现了不劳而获者的一种奢侈,古籍里记有水晶门。《古今图书集成》引《南部烟花记》“圆门如月,障以水晶”,南朝陈后主造水晶之门,为追求广寒宫般的效果,前文已述及。
的确,门的材料同门的形制一样,可以表现贫富尊卑。敦煌遗书所存变文《下女[夫]词》,是一份珍贵的民风民俗资料。其中,借描绘门户来形容富贵,大门:“柏是南山柏,将来作门额。”中门:“团金作门扇,磨工作门环,掣却金钩锁,拔却紫檀关。”堂门:“堂门策四方,里有四合床,屏风十二扇,锦被画文章。”大门二门一重重,门的富丽不仅在于团金磨玉金钩锁的装饰,也在于用材南山柏,配有紫檀门闩。
紫檀诚然华贵,栗木门闩也有讲究。《古今图书集成》引《云仙杂记》:“凡门以栗木为关者,可以远盗。”
如今用合金型材做门成为时尚。在以往,木门多。旧时民间对于木材的选用,忌槐木,因为“槐”字一旁为“鬼”。山东民谚说,“槐木不宜做门窗”。用槐术做门,门带“鬼气”,那还了得?民俗信仰就是如此,一方面,“三槐堂”匾被王氏住户所沿用,三槐寓意出大官;另一方面,又怕“鬼”而忌用槐木。“槐”好还是不好,全凭“说法”,看人们的取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