渾濁的揚子江,浩浩蕩蕩地往東奔流,形形色色的難民,歷盡了人間苦難,正沒命地朝着相反的方向奔逃。翅膀下貼着紅膏藥的飛機,一個勁兒地扔炸彈。炸彈發出揪心的噝噝聲往下落,一掉進水裏,就濺起混着血的衝天水柱。
一隻叫作“民生”的白色小江輪,滿載着難民,正沿江而上,開往重慶。船上的煙囪突突地冒着黑煙,慢慢開進了“七十二灘”的第一灘,兩岸的懸崖峭壁,把江水緊緊擠在中間。
房艙和統艙裏都擠滿了人,甲板上也是水泄不通。在濃煙直冒的煙囪底下,有五、六十個小孩子,手足無措緊緊地擠在一起。他們已經沒了傢,沒了父母,渾身都是煤煙和塵土,就象剛打煤堆裏鑽出來一樣。
湍急的揚子江,兩岸怪石林立,江水象條怒竜,一會兒嚮左,一會兒嚮右,發狂地在兩山之間扭來扭去。過了一道險灘,緊接着又是一道,然後直瀉而下。船在江面上顛來簸去,象一條毛毛蟲在掙命。汽笛一響,船上每個人都嚇得大氣也不敢出,唯恐大難臨頭。
每過了一道險灘,船上的人就鬆一口氣,象在一場緊張的摔跤中間,喘過一口氣來。有的人轉過身去看岸邊的激流與浪花,衹見人和水牛在水中間打轉,水面上衹露着黑色的頭髮梢,和轉得飛快的,兩衹長長的牛犄角。
有的時候,迎着激流而上的滿載的船,猛地搖晃起來,江水從船幫一涌而入,把甲板上的每個人都澆個透濕。
太陽一落到峭崖的背後,寒風就吹得乘客們直打顫。偶爾一綫陽光從岩石縫裏漏過來,在洶涌的江面上投下一道彩虹,美得出奇。
大江兩岸,座座青山,處處陡坡,都有自己的名字。它們千姿萬態,構成一幅無窮無盡的畫捲。古往今來,多少人謳歌過江上變幻莫測的美景,多少人吟詠過有關它的神奇傳說。楚懷王和巫山神女幽會的古跡猶存。可是這些逃難的旅客已顧不得這些,當江輪穿過巫峽,打絶代佳人——神女峰面前駛過時,他們都毫不動心。
難民們沒閑心,也沒立足的地方,沒法憑欄觀賞景緻。所有乘客,不分老少貴賤,都被眼面前的危險和茫茫前途嚇住了。特別使人難受的,是生活上的不便。房艙裏的人出不來,因為甲板上滿是人,行李堆成了山。甲板上的人也活動不了,因為沒空檔兒;哪怕就是喘口大氣,或是一隻腿倒換一隻腿地站着,也很難。所有的人都緊緊地擠在一塊兒。可是,疲勞不堪的茶房還是想法給乘客們開飯。他們光着腳走路。那些沾滿了煤煙和塵土的腳丫子,把它們挨過的所有東西都蹭髒了,在行李捲和包袱上留下小泥餅子。他們的腳沾不着甲板,衹好見什麽踩什麽,——哪怕是踩在乘客的臉上或身上呢。被踩的人又叫又駡,結果是更亂,更慘。
在“民生”輪上,誰心裏也不平靜,人們不是煩惱,就是生氣,悲傷。兩岸美麗的青山映入眼簾也振奮不了他們。生活太無情,真是遭不完的罪孽,說不盡的傷心。
乘客之中看來衹有一個人是既不悲傷,也不發愁。雖說他也和別人一樣,飽嘗戰爭之苦,備受旅途艱辛。
這人就是方寶慶,四十開外。他靠一面大鼓,一副鼓板和一把三弦,在茶館裏唱大鼓,說評書吃飯。他是個走江湖賣藝的,大半生帶着全家走南闖北。現在一傢子也還都跟着他。他大哥躺在滿是煤灰的甲板上,輪船每晃一下,他就“哎喲,哎喲”地哼哼。人傢都叫他窩囊廢。他真是個窩囊廢,整天除了咳聲嘆氣,什麽事也不幹。那個拿胖乎乎的背靠着房艙墻壁,和窩囊廢擠在一起,手拿一瓶酒的中年女人,是方寶慶的老婆。她正提高了嗓門,眼淚汪汪地駡旁邊的什麽人。
離方二奶奶不遠,半躺半坐地靠着,看起來又可憐,又骯髒的,是方寶慶的親生女大鳳。
靠欄桿那邊的甲板上,坐着個十四歲的女孩兒。她是方寶慶的養女秀蓮。秀蓮和她爸爸一樣,在茶館裏賣唱。她清秀的臉上帶着安詳的神色,一個人在那裏摸骨牌玩。船每顛一下,窩囊廢就叫喚一聲,秀蓮就駡一句,因為船身的搖晃弄亂了她的骨牌。她聲音很小,不粗,也不野。
方寶慶不願意和傢裏人坐在一起,他喜歡走動。聽着哥哥叫喚,老婆一個勁兒地嘮叨,他受不了。
方寶慶雖然已經四十開外,說書賣藝經歷了不少的風霜,他的模樣舉止倒還很純樸——連他說話的神情,一舉手一擡腿,都顯得那麽和藹。他不蠢,要不,這麽多年了,不會過得這麽順遂。他象個十歲的孩子那樣單純、天真、淘氣,而又真誠。他要是吐一下舌頭,歪一下肩膀,做個怪臉,或者象傻瓜一樣放聲大笑,那可不是做戲,也不是裝假。這都叫人信得過。他是為了讓自己高興,纔那麽幹。他的做作和真誠就象打好的生雞蛋一樣,渾然溶為一體,分不清哪是蛋黃,哪是蛋清。
日本人進了北平,寶慶帶着全家去上海。上海淪陷了,他們又到漢口。如今敵人進逼到漢口市郊了,他和全家又跟大夥兒一起往重慶逃。北平是寶慶的傢。他唱的大鼓,全是京韻的。他要想留在北平很容易,用不着遭這麽大罪,受這麽多苦,成了千百萬難民中的一個。寶慶相貌憨厚,差不多算是個文盲。不過,在北平,能夠認得幾個字的鼓書藝人本來就不多,他也算得上一個。敵人决不會來殺他,可是他寧願丟下舒舒服服的傢和心愛的東西,不願在飄着日本旗的城裏掙錢吃飯。他既天真又單純。他不明白自己是不是愛國,他衹知道每逢看見自己的國旗,就嗓子眼兒發幹,堵的慌,心裏象有什麽東西在翻騰。
這一群人裏最反對離開北平的是窩囊廢。他衹比兄弟大五歲,但他覺着自己是個長者,應當受到尊敬。頭一條,他要求別攪亂他在傢時的那份清靜。他怕一離開傢就得死。他一個勁兒地哼哼,樣子真叫人厭煩。其實他並沒有什麽不舒服,他就是要用這種辦法讓寶慶知道,他的想法沒變。
離開北平也罷,上海也罷,漢口也罷,二奶奶可不在乎。她反對的,衹是她丈夫總是在最後關頭纔决定離開,總是叫她沒法把想要帶上的東西都打好包帶走。她從不考慮打仗的時候運東西有什麽睏難或不便。眼下她一面抿着瓶裏的酒,一面想着她那雙穿着舒服的舊鞋和幾雙破襪子,真要是帶了來該多好!大傢走,她也走,可要她把東西都扔下,她真捨不得!她喜歡喝上一口,一喝起來,她倒更絮煩,常常連舌頭也不聽她使喚了。
寶慶受不了他哥哥的叫喚,也受不了老婆的嘮叨。他整天沿着甲板費勁地擠來擠去,隨着船身東倒西歪。這樣走動可真叫受罪。當他從睡着的人們身上跨過時,要是有人突然那麽一下闔上了嘴,真會咬下他一截大腳趾頭來。
他看起來一點也不象個賣藝的。不怎麽漂亮,也不怎麽醜。他就象當鋪或是百貨店的夥計那樣長相平常。他的舉止也毫無出奇之處,絲毫不象個藝人。他也不象有的好演員,不用裝模做樣,就能顯出才華來。他有時流露出一點藝人的習氣,倒更叫人傢猜不透他是個幹什麽的。
他個子不高,然而結實豐滿。因為長得敦實,有時顯得遲鈍、笨拙。不過要是他願意的話,也能象猴兒一樣的機靈、活躍。你跟他一塊走道兒,要是遇上一灘水,你準猜不出他到底會一下子蹦過去呢,還是穩穩當當往水裏邁,把鞋弄個精濕。
他圓圓的腦袋總是剃得油光鋥亮。他的眼睛、耳朵、嘴都很大,大得象是鬆鬆地挂在腦袋上。幸好他的眉毛又黑又粗,象是為了維持尊嚴纔擺在那兒的。有了它,臉上鬆弛的肌肉就不會顯得可笑。它們就象天上的兩朵黑雲,他一抖動眉毛,人傢就覺得它們會撞出閃電來。
他的牙長得挺整齊,老露着,因為他喜歡笑。鼻子很平常,但嘴唇總是那麽紅潤、鮮亮。雖然眼睛下面已經有了中年人的皺紋,可這對紅嘴唇倒使他看起來年輕多了。
眼下他象那些茶房一樣,光着腳在擠滿了人的甲板上轉圈子。船走得很不穩當,他盡量避免踩着人,所以纔光着腳。光腳踩了人,比穿着厚重的鞋子踩人,容易得到別人的原諒。
他捲起褲腿,露出又粗又白的腿肚子。他穿着一件舊的藍綢長衫,手攥着長衫的下襬,怕掃了躺在甲板上的人的臉,也為了走得更利索點。
他一手攥着衣角,一手招呼朋友。他已經習慣了表演,會不自主地覺着身邊所有的人都是聽衆,他應該對他們笑,友好地打手勢。於是他一手提衣襟,一手招呼乘客繞着船轉圈兒。他擡腿的動作象是在邁過一條小溪,或是在“跳加官”。
他習慣每兩三天剃一次頭,腦袋瓜子老是那麽亮晃晃、光溜溜的。他的光頭就是他的招牌。聽過他的大鼓的人,都記得他那個光頭。他的臉遠不如他的光頭那麽惹人註意,引人叫好。如今他的頭已經有一個多星期沒剃了,他一面在甲板上走動,一面不時撓撓那討人厭的短發茬兒。
上了“民生”不到幾個鐘頭,他就認得了幾乎所有同船的人。沒過多久,他行起事來,就好象他是當初造這個船的監工一樣。船的每個角落他都熟悉,什麽東西在哪裏,他都知道。他知道上哪兒去弄瓶酒給他的老婆,讓她喝了好睡覺,不再老拿手指點他。他也知道上哪兒去找碗麵湯來,讓他窩囊廢大哥喝了,不再叫喚。就象變戲法的能打空氣裏抓出衹兔子和鳥兒來,寶慶還能給害頭疼或是暈船的乘客找來阿司匹林,給打擺子的人找來特效藥。
他用不着費勁,就能打聽出船上人的底細來,好象船長對他們的瞭解還不如他呢。眼下船長也成他的老朋友了。用了三十年的一把三弦、一面大鼓(這是寶慶的寶貴財産)幫他結交朋友。他和秀蓮就靠這些樂器掙錢吃飯,養活全家。這些樂器衹有在北平纔買得到。要是碰傷了,壓壞了,可就再也買不着了。所以他一上船,就把這些樂器托付給了船長。船長根本不認識他,沒有義務替一個茶館裏賣唱的照料三弦和大鼓。本來嘛,他自個兒該管的事還忙不過來呢!不過寶慶仿佛有點兒魔力。象一陣溫暖的春風,他悄悄溜進船長室,使船長覺着,替他保管三弦和大鼓,簡直是件頂榮譽不過的事。
寶慶“跳加官”,跳不上幾步就得停一下。有時是自己想住住腳。但多半是同船的夥伴們叫他。這個人跟他要幾片阿司匹林,那個人又要頭痛粉。還有些人抓住他的袖子,要他給說段笑話。他要是想藉一副牌,或者打聽一下時刻,就馬上住下腳來。要是他實在找不到別的事可幹,就順着狹窄的鐵梯,爬上甲板,看看煙囪下面那些沒人管的,滿身是煤煙的小孩兒。
寶慶沒兒子,他喜愛男孩勝過女孩。看到這些一身煤煙的可憐孩子多一半是男孩,他覺着心疼。看着他們,他的大圓眼忽然潮潤起來。想起他說過的那些動人心弦的故事,他體會得出這些可憐的小傢夥在大亂中失去爹娘時的那份傷心勁兒。他也想象得出他們怎樣沒衣沒食,挨餓受凍,從上海、南京一路捱過來,現在又往四川奔。
他希望能拿出三、四百個熱騰騰的肉包子來,給這些面帶病容的黑乎乎的小寶貝兒吃。可是有什麽法子呢,他什麽也拿不出。他僅有的一點寶貴財産就是他的三弦和大鼓,都交給船長保管了。
他想要給孩子們唱上一段,要不就講幾個故事。可是他心裏直翻騰,說不出口。他跑江湖賣唱,多年學來的要來就來的笑容和容易交朋友的習慣,在這些遭難的孩子面前,一點也使不上。不行,不能拿出戲臺上那一套來對待他們。他一言不發,傻裏傻氣地站着發楞。突突冒煙的煙囪裏落下來的黑煤灰,在他那沒戴帽子的禿頭上,慢慢地積了厚厚的一層。
看見這些孩子,他想起了他的養女秀蓮。他買她的時候,她剛七歲。賣她的是一個瘦男人,自稱是她的叔叔,拿去二十塊現大洋。她那時看起來就和這些孩子們一樣——病病歪歪的,那麽髒,又那麽瘦,他真怕她活不長。
那就象是昨天。現在她可是已經十四歲了。他不知道她是否還記得她的親爹娘。她當真拿他當親爸爸嗎?她會讓個有錢人拐去當小老婆,還是會自個拿主意嫁一個自己可心的人呢?他常常在心裏嘀咕這些事兒。
他的買賣、他的名聲、他全家的幸福,都和秀蓮緊緊地聯繫在一起。當然她還衹有十四歲,什麽都不懂。可是她不能老是十四歲,要是她出了什麽事兒,他全家都得毀了。
他全家麽?他一想起他們,臉上就浮起一絲苦笑。他那不中用的大哥,老是喝得醉醺醺的老婆,還有那蠢閨女大鳳!怎麽能不讓秀蓮從這樣一個傢裏跑掉?
聽見下面甲板上傳來歡呼聲,他象從夢中醒來,往下看。乘客們都在高興,因為船已經駛過了最後一道險灘。兩岸衹有平緩的山坡,江面變得又開闊,又平靜。小小的白色汽船在找地方歇口氣。它象個精疲力竭的老婦人,慢慢地,疲乏地駛嚮沙灘,它實在需要休息一下了。船拋了錨。岸上有幾間葦子和竹子搭的小屋。
船攏岸時,西邊天上的太陽已經現出金紅色。一時間誰也沒動。那些駕着船安然穿過險灘的船長和領港,那些瞧着他們的茶房和乘客,一個個都纍得不想動了。就連小白船看來也乏得動不了窩兒了。
寶慶撣了撣光頭上的煤灰,張大了嘴,大聲對孩子們叫道:“來,快來,都來,洗個澡。”
他推開人群,領着孩子們走過跳板,象趕一群鴨子,撲通撲通地跳進水裏。
一隻叫作“民生”的白色小江輪,滿載着難民,正沿江而上,開往重慶。船上的煙囪突突地冒着黑煙,慢慢開進了“七十二灘”的第一灘,兩岸的懸崖峭壁,把江水緊緊擠在中間。
房艙和統艙裏都擠滿了人,甲板上也是水泄不通。在濃煙直冒的煙囪底下,有五、六十個小孩子,手足無措緊緊地擠在一起。他們已經沒了傢,沒了父母,渾身都是煤煙和塵土,就象剛打煤堆裏鑽出來一樣。
湍急的揚子江,兩岸怪石林立,江水象條怒竜,一會兒嚮左,一會兒嚮右,發狂地在兩山之間扭來扭去。過了一道險灘,緊接着又是一道,然後直瀉而下。船在江面上顛來簸去,象一條毛毛蟲在掙命。汽笛一響,船上每個人都嚇得大氣也不敢出,唯恐大難臨頭。
每過了一道險灘,船上的人就鬆一口氣,象在一場緊張的摔跤中間,喘過一口氣來。有的人轉過身去看岸邊的激流與浪花,衹見人和水牛在水中間打轉,水面上衹露着黑色的頭髮梢,和轉得飛快的,兩衹長長的牛犄角。
有的時候,迎着激流而上的滿載的船,猛地搖晃起來,江水從船幫一涌而入,把甲板上的每個人都澆個透濕。
太陽一落到峭崖的背後,寒風就吹得乘客們直打顫。偶爾一綫陽光從岩石縫裏漏過來,在洶涌的江面上投下一道彩虹,美得出奇。
大江兩岸,座座青山,處處陡坡,都有自己的名字。它們千姿萬態,構成一幅無窮無盡的畫捲。古往今來,多少人謳歌過江上變幻莫測的美景,多少人吟詠過有關它的神奇傳說。楚懷王和巫山神女幽會的古跡猶存。可是這些逃難的旅客已顧不得這些,當江輪穿過巫峽,打絶代佳人——神女峰面前駛過時,他們都毫不動心。
難民們沒閑心,也沒立足的地方,沒法憑欄觀賞景緻。所有乘客,不分老少貴賤,都被眼面前的危險和茫茫前途嚇住了。特別使人難受的,是生活上的不便。房艙裏的人出不來,因為甲板上滿是人,行李堆成了山。甲板上的人也活動不了,因為沒空檔兒;哪怕就是喘口大氣,或是一隻腿倒換一隻腿地站着,也很難。所有的人都緊緊地擠在一塊兒。可是,疲勞不堪的茶房還是想法給乘客們開飯。他們光着腳走路。那些沾滿了煤煙和塵土的腳丫子,把它們挨過的所有東西都蹭髒了,在行李捲和包袱上留下小泥餅子。他們的腳沾不着甲板,衹好見什麽踩什麽,——哪怕是踩在乘客的臉上或身上呢。被踩的人又叫又駡,結果是更亂,更慘。
在“民生”輪上,誰心裏也不平靜,人們不是煩惱,就是生氣,悲傷。兩岸美麗的青山映入眼簾也振奮不了他們。生活太無情,真是遭不完的罪孽,說不盡的傷心。
乘客之中看來衹有一個人是既不悲傷,也不發愁。雖說他也和別人一樣,飽嘗戰爭之苦,備受旅途艱辛。
這人就是方寶慶,四十開外。他靠一面大鼓,一副鼓板和一把三弦,在茶館裏唱大鼓,說評書吃飯。他是個走江湖賣藝的,大半生帶着全家走南闖北。現在一傢子也還都跟着他。他大哥躺在滿是煤灰的甲板上,輪船每晃一下,他就“哎喲,哎喲”地哼哼。人傢都叫他窩囊廢。他真是個窩囊廢,整天除了咳聲嘆氣,什麽事也不幹。那個拿胖乎乎的背靠着房艙墻壁,和窩囊廢擠在一起,手拿一瓶酒的中年女人,是方寶慶的老婆。她正提高了嗓門,眼淚汪汪地駡旁邊的什麽人。
離方二奶奶不遠,半躺半坐地靠着,看起來又可憐,又骯髒的,是方寶慶的親生女大鳳。
靠欄桿那邊的甲板上,坐着個十四歲的女孩兒。她是方寶慶的養女秀蓮。秀蓮和她爸爸一樣,在茶館裏賣唱。她清秀的臉上帶着安詳的神色,一個人在那裏摸骨牌玩。船每顛一下,窩囊廢就叫喚一聲,秀蓮就駡一句,因為船身的搖晃弄亂了她的骨牌。她聲音很小,不粗,也不野。
方寶慶不願意和傢裏人坐在一起,他喜歡走動。聽着哥哥叫喚,老婆一個勁兒地嘮叨,他受不了。
方寶慶雖然已經四十開外,說書賣藝經歷了不少的風霜,他的模樣舉止倒還很純樸——連他說話的神情,一舉手一擡腿,都顯得那麽和藹。他不蠢,要不,這麽多年了,不會過得這麽順遂。他象個十歲的孩子那樣單純、天真、淘氣,而又真誠。他要是吐一下舌頭,歪一下肩膀,做個怪臉,或者象傻瓜一樣放聲大笑,那可不是做戲,也不是裝假。這都叫人信得過。他是為了讓自己高興,纔那麽幹。他的做作和真誠就象打好的生雞蛋一樣,渾然溶為一體,分不清哪是蛋黃,哪是蛋清。
日本人進了北平,寶慶帶着全家去上海。上海淪陷了,他們又到漢口。如今敵人進逼到漢口市郊了,他和全家又跟大夥兒一起往重慶逃。北平是寶慶的傢。他唱的大鼓,全是京韻的。他要想留在北平很容易,用不着遭這麽大罪,受這麽多苦,成了千百萬難民中的一個。寶慶相貌憨厚,差不多算是個文盲。不過,在北平,能夠認得幾個字的鼓書藝人本來就不多,他也算得上一個。敵人决不會來殺他,可是他寧願丟下舒舒服服的傢和心愛的東西,不願在飄着日本旗的城裏掙錢吃飯。他既天真又單純。他不明白自己是不是愛國,他衹知道每逢看見自己的國旗,就嗓子眼兒發幹,堵的慌,心裏象有什麽東西在翻騰。
這一群人裏最反對離開北平的是窩囊廢。他衹比兄弟大五歲,但他覺着自己是個長者,應當受到尊敬。頭一條,他要求別攪亂他在傢時的那份清靜。他怕一離開傢就得死。他一個勁兒地哼哼,樣子真叫人厭煩。其實他並沒有什麽不舒服,他就是要用這種辦法讓寶慶知道,他的想法沒變。
離開北平也罷,上海也罷,漢口也罷,二奶奶可不在乎。她反對的,衹是她丈夫總是在最後關頭纔决定離開,總是叫她沒法把想要帶上的東西都打好包帶走。她從不考慮打仗的時候運東西有什麽睏難或不便。眼下她一面抿着瓶裏的酒,一面想着她那雙穿着舒服的舊鞋和幾雙破襪子,真要是帶了來該多好!大傢走,她也走,可要她把東西都扔下,她真捨不得!她喜歡喝上一口,一喝起來,她倒更絮煩,常常連舌頭也不聽她使喚了。
寶慶受不了他哥哥的叫喚,也受不了老婆的嘮叨。他整天沿着甲板費勁地擠來擠去,隨着船身東倒西歪。這樣走動可真叫受罪。當他從睡着的人們身上跨過時,要是有人突然那麽一下闔上了嘴,真會咬下他一截大腳趾頭來。
他看起來一點也不象個賣藝的。不怎麽漂亮,也不怎麽醜。他就象當鋪或是百貨店的夥計那樣長相平常。他的舉止也毫無出奇之處,絲毫不象個藝人。他也不象有的好演員,不用裝模做樣,就能顯出才華來。他有時流露出一點藝人的習氣,倒更叫人傢猜不透他是個幹什麽的。
他個子不高,然而結實豐滿。因為長得敦實,有時顯得遲鈍、笨拙。不過要是他願意的話,也能象猴兒一樣的機靈、活躍。你跟他一塊走道兒,要是遇上一灘水,你準猜不出他到底會一下子蹦過去呢,還是穩穩當當往水裏邁,把鞋弄個精濕。
他圓圓的腦袋總是剃得油光鋥亮。他的眼睛、耳朵、嘴都很大,大得象是鬆鬆地挂在腦袋上。幸好他的眉毛又黑又粗,象是為了維持尊嚴纔擺在那兒的。有了它,臉上鬆弛的肌肉就不會顯得可笑。它們就象天上的兩朵黑雲,他一抖動眉毛,人傢就覺得它們會撞出閃電來。
他的牙長得挺整齊,老露着,因為他喜歡笑。鼻子很平常,但嘴唇總是那麽紅潤、鮮亮。雖然眼睛下面已經有了中年人的皺紋,可這對紅嘴唇倒使他看起來年輕多了。
眼下他象那些茶房一樣,光着腳在擠滿了人的甲板上轉圈子。船走得很不穩當,他盡量避免踩着人,所以纔光着腳。光腳踩了人,比穿着厚重的鞋子踩人,容易得到別人的原諒。
他捲起褲腿,露出又粗又白的腿肚子。他穿着一件舊的藍綢長衫,手攥着長衫的下襬,怕掃了躺在甲板上的人的臉,也為了走得更利索點。
他一手攥着衣角,一手招呼朋友。他已經習慣了表演,會不自主地覺着身邊所有的人都是聽衆,他應該對他們笑,友好地打手勢。於是他一手提衣襟,一手招呼乘客繞着船轉圈兒。他擡腿的動作象是在邁過一條小溪,或是在“跳加官”。
他習慣每兩三天剃一次頭,腦袋瓜子老是那麽亮晃晃、光溜溜的。他的光頭就是他的招牌。聽過他的大鼓的人,都記得他那個光頭。他的臉遠不如他的光頭那麽惹人註意,引人叫好。如今他的頭已經有一個多星期沒剃了,他一面在甲板上走動,一面不時撓撓那討人厭的短發茬兒。
上了“民生”不到幾個鐘頭,他就認得了幾乎所有同船的人。沒過多久,他行起事來,就好象他是當初造這個船的監工一樣。船的每個角落他都熟悉,什麽東西在哪裏,他都知道。他知道上哪兒去弄瓶酒給他的老婆,讓她喝了好睡覺,不再老拿手指點他。他也知道上哪兒去找碗麵湯來,讓他窩囊廢大哥喝了,不再叫喚。就象變戲法的能打空氣裏抓出衹兔子和鳥兒來,寶慶還能給害頭疼或是暈船的乘客找來阿司匹林,給打擺子的人找來特效藥。
他用不着費勁,就能打聽出船上人的底細來,好象船長對他們的瞭解還不如他呢。眼下船長也成他的老朋友了。用了三十年的一把三弦、一面大鼓(這是寶慶的寶貴財産)幫他結交朋友。他和秀蓮就靠這些樂器掙錢吃飯,養活全家。這些樂器衹有在北平纔買得到。要是碰傷了,壓壞了,可就再也買不着了。所以他一上船,就把這些樂器托付給了船長。船長根本不認識他,沒有義務替一個茶館裏賣唱的照料三弦和大鼓。本來嘛,他自個兒該管的事還忙不過來呢!不過寶慶仿佛有點兒魔力。象一陣溫暖的春風,他悄悄溜進船長室,使船長覺着,替他保管三弦和大鼓,簡直是件頂榮譽不過的事。
寶慶“跳加官”,跳不上幾步就得停一下。有時是自己想住住腳。但多半是同船的夥伴們叫他。這個人跟他要幾片阿司匹林,那個人又要頭痛粉。還有些人抓住他的袖子,要他給說段笑話。他要是想藉一副牌,或者打聽一下時刻,就馬上住下腳來。要是他實在找不到別的事可幹,就順着狹窄的鐵梯,爬上甲板,看看煙囪下面那些沒人管的,滿身是煤煙的小孩兒。
寶慶沒兒子,他喜愛男孩勝過女孩。看到這些一身煤煙的可憐孩子多一半是男孩,他覺着心疼。看着他們,他的大圓眼忽然潮潤起來。想起他說過的那些動人心弦的故事,他體會得出這些可憐的小傢夥在大亂中失去爹娘時的那份傷心勁兒。他也想象得出他們怎樣沒衣沒食,挨餓受凍,從上海、南京一路捱過來,現在又往四川奔。
他希望能拿出三、四百個熱騰騰的肉包子來,給這些面帶病容的黑乎乎的小寶貝兒吃。可是有什麽法子呢,他什麽也拿不出。他僅有的一點寶貴財産就是他的三弦和大鼓,都交給船長保管了。
他想要給孩子們唱上一段,要不就講幾個故事。可是他心裏直翻騰,說不出口。他跑江湖賣唱,多年學來的要來就來的笑容和容易交朋友的習慣,在這些遭難的孩子面前,一點也使不上。不行,不能拿出戲臺上那一套來對待他們。他一言不發,傻裏傻氣地站着發楞。突突冒煙的煙囪裏落下來的黑煤灰,在他那沒戴帽子的禿頭上,慢慢地積了厚厚的一層。
看見這些孩子,他想起了他的養女秀蓮。他買她的時候,她剛七歲。賣她的是一個瘦男人,自稱是她的叔叔,拿去二十塊現大洋。她那時看起來就和這些孩子們一樣——病病歪歪的,那麽髒,又那麽瘦,他真怕她活不長。
那就象是昨天。現在她可是已經十四歲了。他不知道她是否還記得她的親爹娘。她當真拿他當親爸爸嗎?她會讓個有錢人拐去當小老婆,還是會自個拿主意嫁一個自己可心的人呢?他常常在心裏嘀咕這些事兒。
他的買賣、他的名聲、他全家的幸福,都和秀蓮緊緊地聯繫在一起。當然她還衹有十四歲,什麽都不懂。可是她不能老是十四歲,要是她出了什麽事兒,他全家都得毀了。
他全家麽?他一想起他們,臉上就浮起一絲苦笑。他那不中用的大哥,老是喝得醉醺醺的老婆,還有那蠢閨女大鳳!怎麽能不讓秀蓮從這樣一個傢裏跑掉?
聽見下面甲板上傳來歡呼聲,他象從夢中醒來,往下看。乘客們都在高興,因為船已經駛過了最後一道險灘。兩岸衹有平緩的山坡,江面變得又開闊,又平靜。小小的白色汽船在找地方歇口氣。它象個精疲力竭的老婦人,慢慢地,疲乏地駛嚮沙灘,它實在需要休息一下了。船拋了錨。岸上有幾間葦子和竹子搭的小屋。
船攏岸時,西邊天上的太陽已經現出金紅色。一時間誰也沒動。那些駕着船安然穿過險灘的船長和領港,那些瞧着他們的茶房和乘客,一個個都纍得不想動了。就連小白船看來也乏得動不了窩兒了。
寶慶撣了撣光頭上的煤灰,張大了嘴,大聲對孩子們叫道:“來,快來,都來,洗個澡。”
他推開人群,領着孩子們走過跳板,象趕一群鴨子,撲通撲通地跳進水裏。
沿江停泊着一溜灰黑色的大木船,輕輕地晃動着。高高的桅桿頂上,一些小紅旗迎風招展。光脊梁、光腳丫、頭上纏着白包頭布的人,扛着大大小小,形形色色的貨物,在跳板上走上走下。
輪船、木船、渡船和寒傖的小木劃子,在江裏來來往往。大汽船一個勁兒地鳴汽笛。小木劃子象一片片發黑的小樹葉,在浪裏顛來簸去。到處都是船。走着的,停着的,大的,小的。有老式木船,也有新式汽船。有的走得筆直,有的麯裏拐彎。這麽多的船聚在一處,擠得兩江匯合的這一片汪洋,也顯得狹窄、擁擠、嘈雜、混亂。
岸邊有一溜茅草和竹子搭的棚棚,難民們爭先恐後地跑去買吃的。有大盆冒着熱氣的米飯,大塊鮮紅的豬肉,一挂挂大粗香腸,成堆的橘子。大傢圍着小吃擔子,一邊買着,一邊聊着,一邊還欣賞着肥肥的大白豬和慄子色的比驢大不了多少的小川馬。
天熱得叫人受不了,一絲風也沒有。這一片江水象個冒着熱氣的大蒸鍋——人人都冒汗、喘氣、煩躁。划船的和坐船的、挑夫和客人、買的和賣的,都愛吵架。
灼熱的陽光從水面反射上來,照得人睜不開眼。黃黃的砂子和禿光光的大石頭,也讓太陽照得發出了刺眼的光芒。人都快烤焦了。山城比江面高出好幾十丈,蒙着一層灰白色的霧,也熱得人發昏。下面是一片水,上面是一片石頭。山和水之間,隔着好幾百級石階——又是一道道晃眼的反光。水面是個大蒸籠,山城是個大火爐。
寶慶象抱孩子似的把他那寶貴的三弦緊緊地摟在懷裏。大鳳手捧着大鼓。她象托菩薩似的,小心翼翼,恭恭敬敬捧着那面大鼓。寶慶並不急着上岸,他不打算在人堆裏窮擠。多年來跑碼頭,使他掌握了一整套討巧省力的本事。他找了個不擋道的地方,抱着他的三弦,從從容容等着別人先走。好幾個鐘頭以前,他就已經跟同船的夥伴兒們,還有逃難的孩子們,客客氣氣地道過別了。
從乘客們丟魂失魄的樣子看來,人傢會以為船上着了火,而不是船靠了岸。大傢爭先恐後地走下跳板,有的發脾氣,有的叫喊、駡人。你推我操,大傢都擠得搖搖晃晃,有的婦女把孩子擠得掉進江裏去了,有的擠掉了高跟鞋。
忘了鎖箱子的,到了岸上,衹剩下個空箱子。裏頭的東西,全都折到水裏了。扒手也忙得不亦樂乎,小偷抄起別人的傘就跑,下流男人的手專找女人身上柔軟的地方摸。
寶慶生怕擠着秀蓮,不住地招呼:“小蓮,別忙,別忙!”
雖然秀蓮還沒有發育完全,她卻到處引人註意。也許因為她是個下賤的賣唱的,誰都覺着可以占她點兒便宜;也許是因為她的臉兒透着處女的嬌豔,正好和她言談舉止的質樸動人相稱。
她的臉小而圓,五官清秀,端正。無論擦不擦脂粉,她的臉總是那麽豔麗。她的眼珠烏黑,透亮。她並不十分美,可是有一種說不出的天然誘惑力,叫你一見就不得不註意她。她的鼻子又小又翹,鼻孔略略有些朝天。這一來她臉的下半部就顯得不那麽好看了,象個淘氣的小娃娃。她把小下巴頦兒小鼻子朝上那麽一揚,好象世界上的一切她都不在乎。她的嘴唇非常薄,衹有擦上口紅纔顯得出輪廓來。她的牙很白,可是不整齊。這點倒顯出了她的個性。
她的頭髮又黑、又亮、又多,編成兩個小辮兒。有時垂在前面,有時搭在後面,用顔色鮮亮的帶子紮着。
她的身材還沒有充分長成。她穿着綉白花的黑緞子鞋,使她看起來個兒更矮,人更小。她腳步輕盈,太輕盈了,看來有點不夠穩重。她的臉、她的兩根小辮兒和她的身材都和普通的十四歲女孩兒沒有什麽不同。衹是有時帶出輕飄飄走臺步的樣子來,這纔看得出她是個賣藝的。眼下她雖然穿的是綉花緞子鞋,她那年輕靈活的身子卻衹穿着一件海藍色的布褂子。
天實在太熱,她把辮子都甩到腦後去了,也沒紮個蝴蝶結。汗水把她臉上的脂粉衝了個幹淨,露出了瑩潤的象牙皮色。她的臉蛋因炎熱而發紅,比擦脂粉好看多了。
她好奇的大黑眼睛把岸上的一切,都看了個一清二楚——青的橘子、白的米飯、小小的慄色馬,還有茅草和竹子搭的棚棚。對她來說,這些東西都那麽新鮮、有趣、動人。她恨不得馬上跳上岸去,買上一些橘子,騎一騎那顔色古怪的小馬。她覺着,重慶真了不起。誰能想到這兒的馬會比驢小,橘子沒熟就青青地拿出來賣!有些攜傢帶口的,已經到竹棚棚裏去歇着了。一個赤條條的小胖孩引起了她的註意。她忘了熱,忘了那些不稱心的小事。她衹想趕緊上岸,不願意老呆在船上。
她知道爸爸正盯着她呢!不論心裏多着急,她還是不敢一個人下船。她還小,又是個賣唱的。得要爸爸保護。她衹好安安靜靜地站着,眼巴巴望着青橘子和肥肥的大白豬。
窩囊廢坐起來了——他並不想坐起來,可是要不坐起來,爭先恐後往下擠的人就會踩着他的臉。他還在叫喚。據他說,亂七八糟的人打他身邊擠過去弄得他頭暈。
從外表上看,他很象他的兄弟,衹是高點兒,瘦點兒。因為瘦,眼睛和鼻子就顯得特別大。他的頭髮嚮後梳,又光又長,簡直就象個剛打巴黎跑回來的藝術傢!
他也會跟着大鼓和弦子唱鼓書,唱得比他兄弟還好。可是他看不起唱大鼓這一門賤業。他也會彈三弦。但他不願給兄弟和侄女兒彈弦子,因為幹這個傍角的活兒的更低下一等。他什麽也不幹,靠兄弟吃飯。據他自己說,這不會有失身分。他很聰明。要是他願意,他本可以成個名角兒。可是他不打算費這份勁兒。他嚮來看不起錢,拿彈彈唱唱去賣錢!丟人!
從人倫上講,寶慶不能不供養窩囊廢。他倆是一個爹媽生的,不得不挑起這份兒擔子。不過窩囊廢在傢裏多少也有點用處:衹有他治得住寶慶的老婆。她的脾氣象夏天的過雲雨一樣,來得快去得快。一旦寶慶對付不了她,衹有大哥能對付。她一發脾氣,窩囊廢也得發脾氣。要是倆人都同時發了脾氣,總有一個得先讓步。衹要她先一笑,窩囊廢跟着也就笑了。倆人都笑了,傢裏也就安生了。窩囊廢老陪着弟妹,跟她一起打牌,喝酒。
寶慶護着秀蓮,自有他的道理。她是他的搖錢樹,而且憑良心講,他也不能不感激她。她從十一歲起就上臺作藝,給他掙
錢。不過他總是怕她會跟那些賣唱的女孩兒們學壞。她越是往
大裏長,他覺着,這種危險也就越大。於是他也就越來越不放心
她。她在娛樂場所賣唱,碰到一些賣唱的女孩兒,她們賣的不光
是藝。他有責任保護她,管教她,可不能寵壞了她。為了這,憐
愛和擔憂老在他心裏打架;他老拿不定主意,到底該怎麽做纔 好。
窩囊廢對秀蓮的態度可就大不一樣了。他並不因為花了她
掙來的錢就感謝她。他也不擔心她這行賤業會使她墮落。他對
她就象對親侄女一樣。秀蓮想要的東西,兄弟和弟妹要是不給,
他真能跟他們幹仗。可是他自己就有好多次惹得秀蓮生氣。他
要是沒了錢,保不住就要拿她一個鎦子,再不然就是一雙貴重的
高跟鞋,拿去賣掉。要是秀蓮不生氣,他就對她更親近,更忠心。
萬一她生了氣,他就會漲紅了臉,數落她,不搭理她,非要她來賠
了不是,纔算了結。
靠岸前不久,方二奶奶剛剛睡着。她嚮來這樣。沒事的時
候,她的主意來得個多。一旦有了事,她總是醉得人事不醒。等
她一覺醒來,要是事情都妥妥帖帖地辦好了,她也就不言聲。要
不然,她就得大吵大鬧,非說還是她的主意對。
二奶奶的爸爸也是個唱大鼓的。按照唱大鼓人傢的規矩,
做父母的絶不願意讓自己的親生女兒去學藝,總惦記着能把她
們養成個體面的姑娘,將來好嫁個有身分的丈夫。他們往往願
意買上個外姓女孩兒,調教以後讓她去掙錢。
話是這麽說,可是二奶奶自己並不是體體面面地長大的。結
婚以前,她也幹過賣唱的姑娘幹的這一行。
她年輕的時候,也還算得上好看。如今雖已是中年,在沒喝醉的時候,也還有幾分動人之處。她長圓的臉,皮膚又白又嫩。但一醉起來,臉上滿是小紅點,一副放蕩相。她的眼睛挺漂亮,頭髮總是隨隨便便地在腦後輓個髻兒。這個髻有時使她顯得嬌憨,有時顯得稚氣。她個子不高,近年來背開始有點駝了。有時她講究穿戴,塗脂抹粉;但經常卻是邋裏邋遢的。她的一切都和她的脾氣一樣,難捉摸,多變化。
寶慶本不是個唱大鼓的,他學過手藝,愛唱上兩句。後來就拿定主意幹這一行了。他跟她唱鼓書的爸爸學藝的時候,迷上了她的美貌。後來娶了她,他也就靠賣藝為生了。
二奶奶覺着,既然秀蓮是個唱大鼓的,那就决不能成個好女人。二奶奶這樣想,因為她早年見慣了賣唱的姑娘們。秀蓮越長越好看,二奶奶也越來越嫉妒。有時她喝醉了,就駡丈夫對姑娘沒安好心。她出身唱大鼓的人傢,一嚮覺着為了得點好處買賣姑娘算不得一回事。她打定主意趁秀蓮還不太懂事,趕緊把她賣掉,給個有錢人去當小老婆。二奶奶知道這很能撈上一筆。她可以抽出一部分錢,再買上個七、八歲的姑娘,調教調教,等大了再賣掉。這是樁好買賣。她不是沒心肝的人,這是講究實際。當年她見過許許多多小女孩兒任憑人傢買來賣去,簡直是天經地義的事兒。再說,要是一個闊人買了秀蓮,她一輩子就不愁吃喝,也少不了穿戴。就是對秀蓮來說,賣了她也不能算是缺德。
寶慶反對老婆的主意。他不是唱大鼓人傢出身。買賣人口叫他惡心。他買過秀蓮,這不假。可他買她是為的可憐那孩子。他原打算體體面面地把她養大。一起頭,他並沒安心讓她作藝。她很機靈,又很愛唱,他這纔教了她一兩支麯子。他覺着,要是說買她買得不對,那麽賣了她就更虧心了。他希望她能再幫上他幾年,等她夠年紀了,給她找個正經主兒,成個傢。衹有那樣,他的良心纔過得去。
他不敢公開為這件事和老婆吵架,她也從不跟他商量秀蓮的事。她一喝醉了,就衝着他嚷:“去吧,你就要了她吧!你可以要她,那就該稱你的心了。她早晚得跟個什麽不是玩意兒的臭男人跑了!”
這類話衹能使寶慶更多擔上幾分心,使他更得要保護秀蓮。老婆的舌頭一天比一天更刻薄。
船快空了。秀蓮想上岸去,又不敢一個人走。她坐也不是,站也不是,把兩條小辮一會兒拉到胸前,一會兒又甩到背後。
秀蓮不敢叫醒她媽。寶慶和大鳳也不敢。這事衹有窩囊廢能做。可是他得等人請,衹有這樣才能顯出他的重要。
“您叫她醒醒。”寶慶說。
窩囊廢停住叫喚,拿腔作勢地捲起袖子,叫醒了她。
二奶奶睜開眼來。打了兩個嗝。一眼看見山上有座城,馬上問:“到哪兒啦?”
“重慶,”窩囊廢神氣活現地答道。
“就這?”二奶奶顫巍巍的手指頭指着山上。“我不上那兒去!我要回傢。”她抓起她的小包袱,好象她一步就能蹦回傢去。
他們知道要是和她爭,她能一頭栽進水裏,引起一場大亂子,弄得大傢好幾個鐘頭都上不了岸。
寶慶眼珠直轉。他從來不承認怕老婆。他還記得當初怎樣追求她,也記得婚後的頭兩年。他記得怎樣挖空心思去討好她,把她寵到使自己顯得可笑的地步。他一面想,一面轉眼珠子。怎麽能不吵不鬧,好好把她勸上岸去。終於,他轉過身衹對大鳳和秀蓮說:“你們倆是願意走路呢,還是願意坐滑竿?”
秀蓮用清脆的聲音回答說:“我要騎那匹慄子色的小馬。準保有意思。”
二奶奶馬上忘了她打算帶回傢去的那個小包。她轉身看着秀蓮,尖聲叫道:“不準這麽幹!騎馬?誰也不許騎!”
“好吧,好吧,”寶慶說道,馬上抓住了這個機會。他在頭裏走,懷裏還抱着那把弦子。“我們坐滑竿。來吧,都坐滑竿。”
大傢都跟着他走下跳板。二奶奶還在說她要回傢,不過已經跟着大傢挪步了。她很清楚,要是她一個人留下,靠她自個兒是一輩子也回不了傢的。何況,她一點也不知道重慶是怎麽回事。
全家,拿着三弦、大鼓、大包小包,坐上一架架的滑竿。腳夫擡起滑竿,往前走了。
苦力們擡着滑竿,一步一步,慢慢地,步履艱難地爬上了通嚮城裏的陡坡。坐滑竿的都安安靜靜坐着,仰着頭,除了有時直直腰,一動也不敢動。前面是險惡的天梯,連二奶奶也屏息凝神了。她怕衹要動一動,就會栽下滑竿去。
衹有秀蓮感到高興。她衝着姐姐大鳳叫道:“看呀,就象登天一樣!”
大鳳很少說話。這一回她開口了:“小心呀,妹妹。人都說爬得越高,摔得越疼呀!”
輪船、木船、渡船和寒傖的小木劃子,在江裏來來往往。大汽船一個勁兒地鳴汽笛。小木劃子象一片片發黑的小樹葉,在浪裏顛來簸去。到處都是船。走着的,停着的,大的,小的。有老式木船,也有新式汽船。有的走得筆直,有的麯裏拐彎。這麽多的船聚在一處,擠得兩江匯合的這一片汪洋,也顯得狹窄、擁擠、嘈雜、混亂。
岸邊有一溜茅草和竹子搭的棚棚,難民們爭先恐後地跑去買吃的。有大盆冒着熱氣的米飯,大塊鮮紅的豬肉,一挂挂大粗香腸,成堆的橘子。大傢圍着小吃擔子,一邊買着,一邊聊着,一邊還欣賞着肥肥的大白豬和慄子色的比驢大不了多少的小川馬。
天熱得叫人受不了,一絲風也沒有。這一片江水象個冒着熱氣的大蒸鍋——人人都冒汗、喘氣、煩躁。划船的和坐船的、挑夫和客人、買的和賣的,都愛吵架。
灼熱的陽光從水面反射上來,照得人睜不開眼。黃黃的砂子和禿光光的大石頭,也讓太陽照得發出了刺眼的光芒。人都快烤焦了。山城比江面高出好幾十丈,蒙着一層灰白色的霧,也熱得人發昏。下面是一片水,上面是一片石頭。山和水之間,隔着好幾百級石階——又是一道道晃眼的反光。水面是個大蒸籠,山城是個大火爐。
寶慶象抱孩子似的把他那寶貴的三弦緊緊地摟在懷裏。大鳳手捧着大鼓。她象托菩薩似的,小心翼翼,恭恭敬敬捧着那面大鼓。寶慶並不急着上岸,他不打算在人堆裏窮擠。多年來跑碼頭,使他掌握了一整套討巧省力的本事。他找了個不擋道的地方,抱着他的三弦,從從容容等着別人先走。好幾個鐘頭以前,他就已經跟同船的夥伴兒們,還有逃難的孩子們,客客氣氣地道過別了。
從乘客們丟魂失魄的樣子看來,人傢會以為船上着了火,而不是船靠了岸。大傢爭先恐後地走下跳板,有的發脾氣,有的叫喊、駡人。你推我操,大傢都擠得搖搖晃晃,有的婦女把孩子擠得掉進江裏去了,有的擠掉了高跟鞋。
忘了鎖箱子的,到了岸上,衹剩下個空箱子。裏頭的東西,全都折到水裏了。扒手也忙得不亦樂乎,小偷抄起別人的傘就跑,下流男人的手專找女人身上柔軟的地方摸。
寶慶生怕擠着秀蓮,不住地招呼:“小蓮,別忙,別忙!”
雖然秀蓮還沒有發育完全,她卻到處引人註意。也許因為她是個下賤的賣唱的,誰都覺着可以占她點兒便宜;也許是因為她的臉兒透着處女的嬌豔,正好和她言談舉止的質樸動人相稱。
她的臉小而圓,五官清秀,端正。無論擦不擦脂粉,她的臉總是那麽豔麗。她的眼珠烏黑,透亮。她並不十分美,可是有一種說不出的天然誘惑力,叫你一見就不得不註意她。她的鼻子又小又翹,鼻孔略略有些朝天。這一來她臉的下半部就顯得不那麽好看了,象個淘氣的小娃娃。她把小下巴頦兒小鼻子朝上那麽一揚,好象世界上的一切她都不在乎。她的嘴唇非常薄,衹有擦上口紅纔顯得出輪廓來。她的牙很白,可是不整齊。這點倒顯出了她的個性。
她的頭髮又黑、又亮、又多,編成兩個小辮兒。有時垂在前面,有時搭在後面,用顔色鮮亮的帶子紮着。
她的身材還沒有充分長成。她穿着綉白花的黑緞子鞋,使她看起來個兒更矮,人更小。她腳步輕盈,太輕盈了,看來有點不夠穩重。她的臉、她的兩根小辮兒和她的身材都和普通的十四歲女孩兒沒有什麽不同。衹是有時帶出輕飄飄走臺步的樣子來,這纔看得出她是個賣藝的。眼下她雖然穿的是綉花緞子鞋,她那年輕靈活的身子卻衹穿着一件海藍色的布褂子。
天實在太熱,她把辮子都甩到腦後去了,也沒紮個蝴蝶結。汗水把她臉上的脂粉衝了個幹淨,露出了瑩潤的象牙皮色。她的臉蛋因炎熱而發紅,比擦脂粉好看多了。
她好奇的大黑眼睛把岸上的一切,都看了個一清二楚——青的橘子、白的米飯、小小的慄色馬,還有茅草和竹子搭的棚棚。對她來說,這些東西都那麽新鮮、有趣、動人。她恨不得馬上跳上岸去,買上一些橘子,騎一騎那顔色古怪的小馬。她覺着,重慶真了不起。誰能想到這兒的馬會比驢小,橘子沒熟就青青地拿出來賣!有些攜傢帶口的,已經到竹棚棚裏去歇着了。一個赤條條的小胖孩引起了她的註意。她忘了熱,忘了那些不稱心的小事。她衹想趕緊上岸,不願意老呆在船上。
她知道爸爸正盯着她呢!不論心裏多着急,她還是不敢一個人下船。她還小,又是個賣唱的。得要爸爸保護。她衹好安安靜靜地站着,眼巴巴望着青橘子和肥肥的大白豬。
窩囊廢坐起來了——他並不想坐起來,可是要不坐起來,爭先恐後往下擠的人就會踩着他的臉。他還在叫喚。據他說,亂七八糟的人打他身邊擠過去弄得他頭暈。
從外表上看,他很象他的兄弟,衹是高點兒,瘦點兒。因為瘦,眼睛和鼻子就顯得特別大。他的頭髮嚮後梳,又光又長,簡直就象個剛打巴黎跑回來的藝術傢!
他也會跟着大鼓和弦子唱鼓書,唱得比他兄弟還好。可是他看不起唱大鼓這一門賤業。他也會彈三弦。但他不願給兄弟和侄女兒彈弦子,因為幹這個傍角的活兒的更低下一等。他什麽也不幹,靠兄弟吃飯。據他自己說,這不會有失身分。他很聰明。要是他願意,他本可以成個名角兒。可是他不打算費這份勁兒。他嚮來看不起錢,拿彈彈唱唱去賣錢!丟人!
從人倫上講,寶慶不能不供養窩囊廢。他倆是一個爹媽生的,不得不挑起這份兒擔子。不過窩囊廢在傢裏多少也有點用處:衹有他治得住寶慶的老婆。她的脾氣象夏天的過雲雨一樣,來得快去得快。一旦寶慶對付不了她,衹有大哥能對付。她一發脾氣,窩囊廢也得發脾氣。要是倆人都同時發了脾氣,總有一個得先讓步。衹要她先一笑,窩囊廢跟着也就笑了。倆人都笑了,傢裏也就安生了。窩囊廢老陪着弟妹,跟她一起打牌,喝酒。
寶慶護着秀蓮,自有他的道理。她是他的搖錢樹,而且憑良心講,他也不能不感激她。她從十一歲起就上臺作藝,給他掙
錢。不過他總是怕她會跟那些賣唱的女孩兒們學壞。她越是往
大裏長,他覺着,這種危險也就越大。於是他也就越來越不放心
她。她在娛樂場所賣唱,碰到一些賣唱的女孩兒,她們賣的不光
是藝。他有責任保護她,管教她,可不能寵壞了她。為了這,憐
愛和擔憂老在他心裏打架;他老拿不定主意,到底該怎麽做纔 好。
窩囊廢對秀蓮的態度可就大不一樣了。他並不因為花了她
掙來的錢就感謝她。他也不擔心她這行賤業會使她墮落。他對
她就象對親侄女一樣。秀蓮想要的東西,兄弟和弟妹要是不給,
他真能跟他們幹仗。可是他自己就有好多次惹得秀蓮生氣。他
要是沒了錢,保不住就要拿她一個鎦子,再不然就是一雙貴重的
高跟鞋,拿去賣掉。要是秀蓮不生氣,他就對她更親近,更忠心。
萬一她生了氣,他就會漲紅了臉,數落她,不搭理她,非要她來賠
了不是,纔算了結。
靠岸前不久,方二奶奶剛剛睡着。她嚮來這樣。沒事的時
候,她的主意來得個多。一旦有了事,她總是醉得人事不醒。等
她一覺醒來,要是事情都妥妥帖帖地辦好了,她也就不言聲。要
不然,她就得大吵大鬧,非說還是她的主意對。
二奶奶的爸爸也是個唱大鼓的。按照唱大鼓人傢的規矩,
做父母的絶不願意讓自己的親生女兒去學藝,總惦記着能把她
們養成個體面的姑娘,將來好嫁個有身分的丈夫。他們往往願
意買上個外姓女孩兒,調教以後讓她去掙錢。
話是這麽說,可是二奶奶自己並不是體體面面地長大的。結
婚以前,她也幹過賣唱的姑娘幹的這一行。
她年輕的時候,也還算得上好看。如今雖已是中年,在沒喝醉的時候,也還有幾分動人之處。她長圓的臉,皮膚又白又嫩。但一醉起來,臉上滿是小紅點,一副放蕩相。她的眼睛挺漂亮,頭髮總是隨隨便便地在腦後輓個髻兒。這個髻有時使她顯得嬌憨,有時顯得稚氣。她個子不高,近年來背開始有點駝了。有時她講究穿戴,塗脂抹粉;但經常卻是邋裏邋遢的。她的一切都和她的脾氣一樣,難捉摸,多變化。
寶慶本不是個唱大鼓的,他學過手藝,愛唱上兩句。後來就拿定主意幹這一行了。他跟她唱鼓書的爸爸學藝的時候,迷上了她的美貌。後來娶了她,他也就靠賣藝為生了。
二奶奶覺着,既然秀蓮是個唱大鼓的,那就决不能成個好女人。二奶奶這樣想,因為她早年見慣了賣唱的姑娘們。秀蓮越長越好看,二奶奶也越來越嫉妒。有時她喝醉了,就駡丈夫對姑娘沒安好心。她出身唱大鼓的人傢,一嚮覺着為了得點好處買賣姑娘算不得一回事。她打定主意趁秀蓮還不太懂事,趕緊把她賣掉,給個有錢人去當小老婆。二奶奶知道這很能撈上一筆。她可以抽出一部分錢,再買上個七、八歲的姑娘,調教調教,等大了再賣掉。這是樁好買賣。她不是沒心肝的人,這是講究實際。當年她見過許許多多小女孩兒任憑人傢買來賣去,簡直是天經地義的事兒。再說,要是一個闊人買了秀蓮,她一輩子就不愁吃喝,也少不了穿戴。就是對秀蓮來說,賣了她也不能算是缺德。
寶慶反對老婆的主意。他不是唱大鼓人傢出身。買賣人口叫他惡心。他買過秀蓮,這不假。可他買她是為的可憐那孩子。他原打算體體面面地把她養大。一起頭,他並沒安心讓她作藝。她很機靈,又很愛唱,他這纔教了她一兩支麯子。他覺着,要是說買她買得不對,那麽賣了她就更虧心了。他希望她能再幫上他幾年,等她夠年紀了,給她找個正經主兒,成個傢。衹有那樣,他的良心纔過得去。
他不敢公開為這件事和老婆吵架,她也從不跟他商量秀蓮的事。她一喝醉了,就衝着他嚷:“去吧,你就要了她吧!你可以要她,那就該稱你的心了。她早晚得跟個什麽不是玩意兒的臭男人跑了!”
這類話衹能使寶慶更多擔上幾分心,使他更得要保護秀蓮。老婆的舌頭一天比一天更刻薄。
船快空了。秀蓮想上岸去,又不敢一個人走。她坐也不是,站也不是,把兩條小辮一會兒拉到胸前,一會兒又甩到背後。
秀蓮不敢叫醒她媽。寶慶和大鳳也不敢。這事衹有窩囊廢能做。可是他得等人請,衹有這樣才能顯出他的重要。
“您叫她醒醒。”寶慶說。
窩囊廢停住叫喚,拿腔作勢地捲起袖子,叫醒了她。
二奶奶睜開眼來。打了兩個嗝。一眼看見山上有座城,馬上問:“到哪兒啦?”
“重慶,”窩囊廢神氣活現地答道。
“就這?”二奶奶顫巍巍的手指頭指着山上。“我不上那兒去!我要回傢。”她抓起她的小包袱,好象她一步就能蹦回傢去。
他們知道要是和她爭,她能一頭栽進水裏,引起一場大亂子,弄得大傢好幾個鐘頭都上不了岸。
寶慶眼珠直轉。他從來不承認怕老婆。他還記得當初怎樣追求她,也記得婚後的頭兩年。他記得怎樣挖空心思去討好她,把她寵到使自己顯得可笑的地步。他一面想,一面轉眼珠子。怎麽能不吵不鬧,好好把她勸上岸去。終於,他轉過身衹對大鳳和秀蓮說:“你們倆是願意走路呢,還是願意坐滑竿?”
秀蓮用清脆的聲音回答說:“我要騎那匹慄子色的小馬。準保有意思。”
二奶奶馬上忘了她打算帶回傢去的那個小包。她轉身看着秀蓮,尖聲叫道:“不準這麽幹!騎馬?誰也不許騎!”
“好吧,好吧,”寶慶說道,馬上抓住了這個機會。他在頭裏走,懷裏還抱着那把弦子。“我們坐滑竿。來吧,都坐滑竿。”
大傢都跟着他走下跳板。二奶奶還在說她要回傢,不過已經跟着大傢挪步了。她很清楚,要是她一個人留下,靠她自個兒是一輩子也回不了傢的。何況,她一點也不知道重慶是怎麽回事。
全家,拿着三弦、大鼓、大包小包,坐上一架架的滑竿。腳夫擡起滑竿,往前走了。
苦力們擡着滑竿,一步一步,慢慢地,步履艱難地爬上了通嚮城裏的陡坡。坐滑竿的都安安靜靜坐着,仰着頭,除了有時直直腰,一動也不敢動。前面是險惡的天梯,連二奶奶也屏息凝神了。她怕衹要動一動,就會栽下滑竿去。
衹有秀蓮感到高興。她衝着姐姐大鳳叫道:“看呀,就象登天一樣!”
大鳳很少說話。這一回她開口了:“小心呀,妹妹。人都說爬得越高,摔得越疼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