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次反“圍剿”,廣昌保衛戰的失利,使紅軍的軍事顧問李德的“短促突擊”“堡壘對堡壘”的戰術宣告破産。紅19軍團和守備14師,從1934年4月10日到28日,在廣昌與蔣介石的11個師,激戰18天,以損失5500多人的代價,以廣昌失守而告終,全體將士含淚帶恨撤離廣昌。
廣昌是第五次反“圍剿”中的軍事要衝,中央蘇區主要的門戶之一,地處幾條要道的匯合點,南通寧都、石城,是守衛蘇區的要衝。廣昌失守使一嚮沉穩自居的軍事顧問李德也坐不住了。他背着手一遍遍走在稻田阡陌的田埂上,不時地望一眼建築在稻田旁那幢孤零的房子,那是紅軍總部特意為他修建的,中國人也許為了他工作方便,也許是為了他生活得更舒適些。記得他剛到蘇區時,他住在這幢房子裏是那麽的志得意滿。這位倔強而又孤傲的日耳曼人,當接受了共産國際的派遣,衹身一人,通過種種險阻,幾經輾轉,踏上蘇區這片土地時,他那蓬勃的夢想便在蘇區這片土地上發芽了。他要把在德國沒有實現的夢想,在中國這片土地上實現,他覺得時機已經成熟,於是在第五次反“圍剿”中,他不顧毛澤東主張遊擊戰術的建議,一意孤行,推行他的堡壘戰術。在保衛巴伐利亞共和國時,那一年他纔19歲,慘烈的巷戰,使19歲的他變得更加自信和泰然了,他不相信血與火的經驗在中國會行不通。
第五次反“圍剿”幾個月下來,使他吃到的不僅是苦果,還有比苦果難以下咽的是莫名其妙的心情,這種心情使他煩躁不安,他時常想發火駡人,可又衝誰發火呢?最高“三人團”中,博古在他面前總是謙遜小心的,對他的戰術思想從來都是推崇備至,從沒提出過任何異議。周恩來雖對他的戰術打法提出過不同的見解,可他們最高“三人團”决定的事,周恩來又總是勤勤懇懇地去執行。對中國這樣的合作者他還有什麽不滿意的呢?難道去指責那些紅軍戰士?他走過許多國傢,參加過無數次戰役,他還從來沒有見到過這麽英勇的戰士。在前綫他曾親眼見過,手執梭標、大刀的紅軍戰士,吶喊着衝嚮敵人,他從沒懷疑過紅軍是世界上最優秀的軍隊。
可敵人卻在一天天地嚮前xCDAE進,蘇區的土地卻在一天天地縮小。中央蘇區已由原來的縱橫各千裏,縮小到如今的僅300裏。此時的李德不能不睏惑,不能不懊惱。
他一遍遍走在田埂上,在睏惑中思索,在思索中睏惑。
7月的瑞金,到處是金燦燦的一片,即將成熟的稻田在微風中蕩漾,到處是一片美好的景象,壞着的卻是他李德的心情,他扔掉了吸了一半的“美麗”牌香煙,順手折斷了一根稻稈,信手放在嘴裏嚼着,一縷苦澀的汁液流進了他的嘴裏,他卻渾然不覺。
他又想到了剛剛結束的“三人團”的碰頭會,在博古和周恩來面面前,他不能不使自己冷靜下來。早在第四次反“圍剿”之初,被剝奪了軍事權利的毛澤東,以蘇维埃主席的名義,多次建議他用遊擊戰術消滅敵人,粉碎敵人的“圍剿”計劃。他不僅沒有采取毛澤東的計劃,相反更使他堅定了自己的戰術:短促突擊,以堡壘對堡壘。直到這時他想也許毛澤東是對的,可他又不想承認這個事實,這一想法,無疑影響了他下一步的打算。在最高“三人團”的會議上,他提出了先派一支部隊深入到敵人後方去的想法,這一想法一經提出,立即引來了一陣沉默。博古不解地望着他,周恩來則低頭沉思,這瞬間的沉默,使李德有時間完善了自己的想法和打算,於是他很快說出了自己的想法。這支隊伍插到敵人後方,不僅可以牽製一部分敵人,當然愈多愈好,而且可以起到緩解敵人對蘇區的壓力。另一方面,事到如今不能不為紅軍的後路着想。萬一這支部隊在敵人後方有了更大的作為,建立一片新蘇區,不能不說是李德在戰術上的一次勝利。第三種想法是博古和周恩來幫助完成的,周恩來首先提出這支部隊要以抗日先遣隊的名義,一來可以贏得人心,更重要的是對蔣介石衹剿共不抗日的做法也是一個壓力。
在這之前,瑞金已經收到了皖南地區幾個縣農民暴動的消息。最後最高“三人團”一致同意,這支部隊應立即嚮閩、浙、贛、皖等省出動,一方面宣傳抗日主張,一方面赴皖南,建立更大的根據地。這也是最高“三人團”對外的一致口徑,對這支隊伍他們心裏清楚,這是一支投出去的問路石,是一支一石三鳥的隊伍。這支部隊是否成功,關係着他們醖釀已久的計劃――紅軍大部隊的轉移。博古提出讓7軍團擔負此次任務,對他的這種提法,李德和周恩來沒有提出反對意見。
於是,紅7軍團,在1934年的7月初從福建的連城奉命趕回瑞金。7軍團剛趕回瑞金時,由於在東綫執行猛烈的短促突擊的戰術,使這支頑強苦戰的部隊損失到僅剩下4000人。有一部分戰士,他們甚至沒有武器,他們肩扛梭標,風塵僕僕地回到了瑞金,從軍團長到戰士,他們衹知道要領受一項新的任務,但具體是什麽任務,他們卻並不清楚,但他們渴望戰鬥、渴望勝利的心情卻是一樣的。
7軍團一到瑞金,最高“三人團”的李德、周恩來很快接見了軍團的主要領導。當時的軍團長是尋淮洲,軍團政委樂少華,軍團參謀長粟裕,李德很快嚮7軍團下達作戰任務,他們一路要經過長汀、連城、永安,再嚮東過閩江,最後到達皖南。
直到這時,最高“三人團”的人沒有嚮部隊任何人透露兩個月後大部隊西徵的消息。
從派出7軍團這支部隊的目的和方向看,是一直嚮東,而大部隊轉移的方向卻嚮西,可以看出最高“三人團”的良苦用心。從這一點可以看出,不能說李德一點也不懂聲東擊西的戰術。
7軍團是李德放出去的一支帶響的箭,他期待7軍團這支響箭,愈犀利愈好,到那時一箭雙雕或多雕,這也是最高“三人團”所有的人所期望的。李德為了加強對7軍團的領導,又派出了曾在閩浙贛蘇區任中央代表和省委書記的曾洪易為7軍團的隨軍代表。這一做法,也是李德經過深思熟慮采取的控製7軍團最高權利的一種辦法。對7軍團的領導他是熟悉的,對軍團長尋淮洲和參謀長粟裕在作戰方面他是放心的,不放心的是,這些軍事領導並不是他的心腹,李德的心腹是指那些留過蘇的,樂少華就是留過蘇的,他很快便被重用為軍團政委。在李德的骨子裏,衹有留過蘇的纔會指揮作戰,他纔放心。他派曾洪易做隨軍代表,就是為了增強他的中央領導意識。實踐證明,他的中央領導是成功的。7軍團從出發到懷玉山失敗,軍權一直掌握在並不懂軍事的曾洪易和樂少華兩人手裏,7軍團最後慘敗也在情理之中。
7軍團出發那天,是1934年7月6日,那是一個豔陽高照的好天。7軍團經過短暫的休整,又補充了2000多名新兵。這2000多名新兵中大部分沒有武器,他們衹是背着大刀、梭標,其它的軍需物資卻一樣不少地帶上了,僅中央交給7軍團的宣傳器就多達300多擔,加上7軍團的一些炊事用具多達500多擔。這些肩背輜重的隊伍,浩浩蕩蕩地組成了一支搬傢大軍,7軍團的這次東徵也是幾個月後,紅軍西徵的一次預演。
李德站在中央瑞金機關的門前,看着7軍團這支浩浩蕩蕩的隊伍從他的眼前走過,他的心情既興奮又緊張,這時他還預料不到他放出的這支響箭將起到什麽樣的作用。直到7軍團的後續部隊也走出瑞金,送行的人們已從街頭散去,李德仍嚮7軍團消失的方向凝望着,他似乎看到了7軍團美麗的前景――7軍團一路破關拔城,蔣介石調集了大批部隊去圍追堵截,7軍團將士個個奮勇,殺出一條血路,在皖南建立了一大片紅色蘇區,到處是紅色到處是歌聲……李德想到這有些陶醉了,他衝7軍團消失的方向露出了一次難得的笑容。他沉穩而又堅定地踱回到自己的房間,剩下來便是等待7軍團勝利的消息了。
很快,有關7軍團的文電、消息一件件地放到了李德的案頭上來了:8月9日,7軍團攻打福州失利,兵員損失幾百人,同時也暴露了7軍團的實力和意圖,7軍團被迫撤出福州的桃源嚮閩東轉移……皖南蘇區消息:幾個縣的暴動組織已經失敗。
敵方消息:蔣介石得知7軍團的意圖以後,調回了大批追堵部隊,重新嚮蘇區“圍剿”……李德看着案頭的一則則消息,感到自己的希望正在一點點地落空,然而他又不想這麽快就失算了。他習慣地站在軍用地圖前,對7軍團下達了一次次不切合實際的命令,他幻想着這支放出的箭能夠響起來。
當李德徹底放棄了對7軍團的希望後,他纔下達了中央蘇區紅軍西進的命令。那時的7軍團正在白區與敵人苦鬥周旋。7軍團到達閩浙贛蘇區時,在葛源以北的重溪與當地方志敏領導的部隊匯合,組成了紅10軍團。這時的中央蘇區紅軍已經過湘江西進,敵人調動了更多的兵力圍剿新組建的10軍團。在懷玉山和敵人遭遇,部隊被敵人衝散,方志敏率領一部殘部躲到山裏打遊擊,中央代表曾洪易被捕後投降,方志敏在山中幾個月後被叛徒出賣被捕入獄,與敵人在獄中進行了堅貞不屈的鬥爭,於1935年7月中旬,在南昌英勇就義。
抗日先遣隊被敵人分塊包圍被打散後,粟裕領導的一部,組成了挺進師,轉戰閩浙邊區,仍英勇頑強地堅持了三年遊擊戰爭。直到1937年抗日戰爭完全爆發後,南方各省的紅軍遊擊隊被統一整編為新四軍,聚攏後的7軍團被編為新四軍第2支隊。當7軍團肩負着多重使命與衆多的敵人周旋時,紅軍主力正在進行着艱苦卓絶的長徵。
面對7軍團的命運,李德萬萬沒有想到會是這樣一種結局。直到那時,他纔覺得自己主宰紅軍的命運,是那樣的力不從心。直到後來,李德失落地離開中國,他仍在苦苦地思索,他不僅在思索自己的命運,更讓他百思不得其解的是紅軍的命運。
廣昌是第五次反“圍剿”中的軍事要衝,中央蘇區主要的門戶之一,地處幾條要道的匯合點,南通寧都、石城,是守衛蘇區的要衝。廣昌失守使一嚮沉穩自居的軍事顧問李德也坐不住了。他背着手一遍遍走在稻田阡陌的田埂上,不時地望一眼建築在稻田旁那幢孤零的房子,那是紅軍總部特意為他修建的,中國人也許為了他工作方便,也許是為了他生活得更舒適些。記得他剛到蘇區時,他住在這幢房子裏是那麽的志得意滿。這位倔強而又孤傲的日耳曼人,當接受了共産國際的派遣,衹身一人,通過種種險阻,幾經輾轉,踏上蘇區這片土地時,他那蓬勃的夢想便在蘇區這片土地上發芽了。他要把在德國沒有實現的夢想,在中國這片土地上實現,他覺得時機已經成熟,於是在第五次反“圍剿”中,他不顧毛澤東主張遊擊戰術的建議,一意孤行,推行他的堡壘戰術。在保衛巴伐利亞共和國時,那一年他纔19歲,慘烈的巷戰,使19歲的他變得更加自信和泰然了,他不相信血與火的經驗在中國會行不通。
第五次反“圍剿”幾個月下來,使他吃到的不僅是苦果,還有比苦果難以下咽的是莫名其妙的心情,這種心情使他煩躁不安,他時常想發火駡人,可又衝誰發火呢?最高“三人團”中,博古在他面前總是謙遜小心的,對他的戰術思想從來都是推崇備至,從沒提出過任何異議。周恩來雖對他的戰術打法提出過不同的見解,可他們最高“三人團”决定的事,周恩來又總是勤勤懇懇地去執行。對中國這樣的合作者他還有什麽不滿意的呢?難道去指責那些紅軍戰士?他走過許多國傢,參加過無數次戰役,他還從來沒有見到過這麽英勇的戰士。在前綫他曾親眼見過,手執梭標、大刀的紅軍戰士,吶喊着衝嚮敵人,他從沒懷疑過紅軍是世界上最優秀的軍隊。
可敵人卻在一天天地嚮前xCDAE進,蘇區的土地卻在一天天地縮小。中央蘇區已由原來的縱橫各千裏,縮小到如今的僅300裏。此時的李德不能不睏惑,不能不懊惱。
他一遍遍走在田埂上,在睏惑中思索,在思索中睏惑。
7月的瑞金,到處是金燦燦的一片,即將成熟的稻田在微風中蕩漾,到處是一片美好的景象,壞着的卻是他李德的心情,他扔掉了吸了一半的“美麗”牌香煙,順手折斷了一根稻稈,信手放在嘴裏嚼着,一縷苦澀的汁液流進了他的嘴裏,他卻渾然不覺。
他又想到了剛剛結束的“三人團”的碰頭會,在博古和周恩來面面前,他不能不使自己冷靜下來。早在第四次反“圍剿”之初,被剝奪了軍事權利的毛澤東,以蘇维埃主席的名義,多次建議他用遊擊戰術消滅敵人,粉碎敵人的“圍剿”計劃。他不僅沒有采取毛澤東的計劃,相反更使他堅定了自己的戰術:短促突擊,以堡壘對堡壘。直到這時他想也許毛澤東是對的,可他又不想承認這個事實,這一想法,無疑影響了他下一步的打算。在最高“三人團”的會議上,他提出了先派一支部隊深入到敵人後方去的想法,這一想法一經提出,立即引來了一陣沉默。博古不解地望着他,周恩來則低頭沉思,這瞬間的沉默,使李德有時間完善了自己的想法和打算,於是他很快說出了自己的想法。這支隊伍插到敵人後方,不僅可以牽製一部分敵人,當然愈多愈好,而且可以起到緩解敵人對蘇區的壓力。另一方面,事到如今不能不為紅軍的後路着想。萬一這支部隊在敵人後方有了更大的作為,建立一片新蘇區,不能不說是李德在戰術上的一次勝利。第三種想法是博古和周恩來幫助完成的,周恩來首先提出這支部隊要以抗日先遣隊的名義,一來可以贏得人心,更重要的是對蔣介石衹剿共不抗日的做法也是一個壓力。
在這之前,瑞金已經收到了皖南地區幾個縣農民暴動的消息。最後最高“三人團”一致同意,這支部隊應立即嚮閩、浙、贛、皖等省出動,一方面宣傳抗日主張,一方面赴皖南,建立更大的根據地。這也是最高“三人團”對外的一致口徑,對這支隊伍他們心裏清楚,這是一支投出去的問路石,是一支一石三鳥的隊伍。這支部隊是否成功,關係着他們醖釀已久的計劃――紅軍大部隊的轉移。博古提出讓7軍團擔負此次任務,對他的這種提法,李德和周恩來沒有提出反對意見。
於是,紅7軍團,在1934年的7月初從福建的連城奉命趕回瑞金。7軍團剛趕回瑞金時,由於在東綫執行猛烈的短促突擊的戰術,使這支頑強苦戰的部隊損失到僅剩下4000人。有一部分戰士,他們甚至沒有武器,他們肩扛梭標,風塵僕僕地回到了瑞金,從軍團長到戰士,他們衹知道要領受一項新的任務,但具體是什麽任務,他們卻並不清楚,但他們渴望戰鬥、渴望勝利的心情卻是一樣的。
7軍團一到瑞金,最高“三人團”的李德、周恩來很快接見了軍團的主要領導。當時的軍團長是尋淮洲,軍團政委樂少華,軍團參謀長粟裕,李德很快嚮7軍團下達作戰任務,他們一路要經過長汀、連城、永安,再嚮東過閩江,最後到達皖南。
直到這時,最高“三人團”的人沒有嚮部隊任何人透露兩個月後大部隊西徵的消息。
從派出7軍團這支部隊的目的和方向看,是一直嚮東,而大部隊轉移的方向卻嚮西,可以看出最高“三人團”的良苦用心。從這一點可以看出,不能說李德一點也不懂聲東擊西的戰術。
7軍團是李德放出去的一支帶響的箭,他期待7軍團這支響箭,愈犀利愈好,到那時一箭雙雕或多雕,這也是最高“三人團”所有的人所期望的。李德為了加強對7軍團的領導,又派出了曾在閩浙贛蘇區任中央代表和省委書記的曾洪易為7軍團的隨軍代表。這一做法,也是李德經過深思熟慮采取的控製7軍團最高權利的一種辦法。對7軍團的領導他是熟悉的,對軍團長尋淮洲和參謀長粟裕在作戰方面他是放心的,不放心的是,這些軍事領導並不是他的心腹,李德的心腹是指那些留過蘇的,樂少華就是留過蘇的,他很快便被重用為軍團政委。在李德的骨子裏,衹有留過蘇的纔會指揮作戰,他纔放心。他派曾洪易做隨軍代表,就是為了增強他的中央領導意識。實踐證明,他的中央領導是成功的。7軍團從出發到懷玉山失敗,軍權一直掌握在並不懂軍事的曾洪易和樂少華兩人手裏,7軍團最後慘敗也在情理之中。
7軍團出發那天,是1934年7月6日,那是一個豔陽高照的好天。7軍團經過短暫的休整,又補充了2000多名新兵。這2000多名新兵中大部分沒有武器,他們衹是背着大刀、梭標,其它的軍需物資卻一樣不少地帶上了,僅中央交給7軍團的宣傳器就多達300多擔,加上7軍團的一些炊事用具多達500多擔。這些肩背輜重的隊伍,浩浩蕩蕩地組成了一支搬傢大軍,7軍團的這次東徵也是幾個月後,紅軍西徵的一次預演。
李德站在中央瑞金機關的門前,看着7軍團這支浩浩蕩蕩的隊伍從他的眼前走過,他的心情既興奮又緊張,這時他還預料不到他放出的這支響箭將起到什麽樣的作用。直到7軍團的後續部隊也走出瑞金,送行的人們已從街頭散去,李德仍嚮7軍團消失的方向凝望着,他似乎看到了7軍團美麗的前景――7軍團一路破關拔城,蔣介石調集了大批部隊去圍追堵截,7軍團將士個個奮勇,殺出一條血路,在皖南建立了一大片紅色蘇區,到處是紅色到處是歌聲……李德想到這有些陶醉了,他衝7軍團消失的方向露出了一次難得的笑容。他沉穩而又堅定地踱回到自己的房間,剩下來便是等待7軍團勝利的消息了。
很快,有關7軍團的文電、消息一件件地放到了李德的案頭上來了:8月9日,7軍團攻打福州失利,兵員損失幾百人,同時也暴露了7軍團的實力和意圖,7軍團被迫撤出福州的桃源嚮閩東轉移……皖南蘇區消息:幾個縣的暴動組織已經失敗。
敵方消息:蔣介石得知7軍團的意圖以後,調回了大批追堵部隊,重新嚮蘇區“圍剿”……李德看着案頭的一則則消息,感到自己的希望正在一點點地落空,然而他又不想這麽快就失算了。他習慣地站在軍用地圖前,對7軍團下達了一次次不切合實際的命令,他幻想着這支放出的箭能夠響起來。
當李德徹底放棄了對7軍團的希望後,他纔下達了中央蘇區紅軍西進的命令。那時的7軍團正在白區與敵人苦鬥周旋。7軍團到達閩浙贛蘇區時,在葛源以北的重溪與當地方志敏領導的部隊匯合,組成了紅10軍團。這時的中央蘇區紅軍已經過湘江西進,敵人調動了更多的兵力圍剿新組建的10軍團。在懷玉山和敵人遭遇,部隊被敵人衝散,方志敏率領一部殘部躲到山裏打遊擊,中央代表曾洪易被捕後投降,方志敏在山中幾個月後被叛徒出賣被捕入獄,與敵人在獄中進行了堅貞不屈的鬥爭,於1935年7月中旬,在南昌英勇就義。
抗日先遣隊被敵人分塊包圍被打散後,粟裕領導的一部,組成了挺進師,轉戰閩浙邊區,仍英勇頑強地堅持了三年遊擊戰爭。直到1937年抗日戰爭完全爆發後,南方各省的紅軍遊擊隊被統一整編為新四軍,聚攏後的7軍團被編為新四軍第2支隊。當7軍團肩負着多重使命與衆多的敵人周旋時,紅軍主力正在進行着艱苦卓絶的長徵。
面對7軍團的命運,李德萬萬沒有想到會是這樣一種結局。直到那時,他纔覺得自己主宰紅軍的命運,是那樣的力不從心。直到後來,李德失落地離開中國,他仍在苦苦地思索,他不僅在思索自己的命運,更讓他百思不得其解的是紅軍的命運。
1933年11月,國民黨著名的19路軍在陳銘樞、李濟深、蔣光鼐、蔡廷鍇等人的策動下,發動了福建事變,建立了福建人民政府,提出了反蔣抗日的口號。這是一支在淞滬保衛戰中使日軍聞風喪膽的部隊。第五次反“圍剿”之前,蔣介石為了加強反共的實力調19路軍進駐福建,另一方面蔣介石也怕翅膀已硬的19路軍從自己的手裏飛走了,他要牢牢地控製着19路軍。蔣介石萬沒有料到他把19路軍調到了眼皮下,卻沒有抓住19路軍的心。19路軍的反戈一擊,打亂了蔣介石從四面“圍剿”蘇區的xBCAE劃,不得不將部分兵力開往福建。在這期間,中央紅軍已同19路軍簽訂了反蔣抗日的協定。由於李德等人當時指揮的中央紅軍一方面自顧不暇,另一方面也是戰略上的錯誤,並沒有積極地去配合19路軍的反蔣抗日計劃,使19路軍很快就垮掉了。19路軍陳銘樞、李濟深等將領逃亡到香港。
19路軍失敗後,中央蘇區紅軍的第五次反“圍剿”更是舉步維艱,一時間,蘇區的軍民處於水深火熱之中。最高“三人團”又一次清醒地意識到,打敗蔣介石的第五次“圍剿”的希望徹底破滅了。如果說一個月前派7軍團打出北上抗日的旗幟還尚有一部分試探性和盲目性外,他們這次不得不下最後的决心,讓紅6軍團西徵,打通大部隊西撤的通道。最高“三人團”經過縝密的考慮和佈置,6軍團發佈了西徵的電令:6軍團由黃坳、上下七地域的敵人工事守備的薄弱部或以南,轉移到桂東獨立4團駐地;6軍團在桂東不易久停,應馬上轉移到新田、祁陽、零陵地域去發展創立新的根據地,以後再嚮新化、漵浦兩縣間的山地發展,並由該地嚮北與賀竜領導的紅3軍取得聯繫。
紅6軍團經過準備終於决定西徵了,任弼時任中央代表及軍政委員會主席,肖剋任軍團長,政治委員王震。當時軍團經過補充,兵員已達9000餘人。
最高“三人團”知道6軍團這次西徵是一次大撤退,便命令6軍團把一切能帶走的東西都帶走,這無疑給部隊的前進帶來了很大的睏難。
李子良排長接受押解省保衛局的犯人的命令,是11月的一天晚上。那天晚上,陰雲密佈,細雨綿綿,偵察排長李子良萬沒有料到領導會交給他一項這樣的工作。李子良和戰友們在幾天前,就聽說了部隊要西徵的消息,那時他和戰友們心裏涌動着一股嶄新的情緒。以前他也曾有過這種情緒,可自從第五次反“圍剿”近一年來,這種情緒便沒有了,部隊連吃敗仗不說,根據地也在一點點地縮小。李子良是第三次反“圍剿”勝利後,根據地擴大到了保平,他傢也分到了土地,他是為了保衛蘇區的勝利成果纔參軍的。可第五次反“圍剿”之後,很快便丟掉了保平,保平以及更多的土地又被敵人占領了,家乡的父老鄉親又處在水深火熱之中。李子良是紅軍排長,又是黨員,他知道要服從上級命令,可這仗愈打愈窩囊,他就愈打愈窩火。終於盼來了部隊的西徵,那時李子良想的是他們偵察連會像每次一樣,捷足先登,深入到敵後,為大部隊偵察地形,抓俘虜,那是偵察兵最痛快、也是最榮光的時刻,可他萬萬沒有料到,部隊西徵,會讓他帶着全排20幾個戰士押解犯人。但他服從了組織的决定。還有一點,就是他還想再見一見張營長,逮捕張營長時是他奉命執行的,那時部隊上下都抓了很多人,據說他們是AB團的人。張營長是他認識的第一個紅軍的領導,解放保平時,張營長帶着隊伍駐在他們的村子,那時張營長30剛出頭,腰裏插一把短槍,短槍上飄動着一條紅綢巾。張營長滿臉興奮地嚮村民宣講着打土豪、分田地的政策,他是從張營長的身上,還有那些紅軍戰士中瞭解到什麽是紅軍的。那時他很羨慕張營長這些人,當張營長這支部隊開走時,他和村裏許多青年一起報名參加了紅軍。
逮捕張營長時,是他親手下掉了張營長那把係着紅綢巾的槍,張營長一動不動地望着他。他看見張營長的眼圈紅了,他的心當時動了一下,他不相信張營長這樣的人會是壞人。他押解着張營長去了保衛局,那一次抓了很多人,不久都被槍殺了。不知為什麽,張營長一直沒有被殺,仍一直在保衛局關押着。李子良的心似乎寬慰了一些,可他仍放心不下。不知為什麽,張營長的形象一直在他的眼前閃現。
那天傍晚,保衛局的人把犯人交給他們的時候,一共是32人,犯人的手一律捆綁在一起,係在身後,犯人之間又用一條粗繩連着。月光下,這些犯人神情茫然,此時部隊西徵的消息已不是什麽秘密,可沒有人告訴他們這些犯人。他們以為要被處决。當他們站在月光下,看着集結後的部隊,在夜色的籠罩下出發的身影,更堅定了這一想法。
張營長站在隊伍的最前頭,他已經不是一年前那個滿面紅光的張營長了,鬍子已經蓬亂地在臉上瘋長了一些時候,面容蒼白憔悴,唯有那雙眼睛在很深的地方有兩盞亮光在閃動。李子良就是憑着那兩盞亮光辯認出張營長的。他走過去,伸出手在張營長的肩頭輕拍了一下,然後叫了一聲衹有他們倆才能聽見的話:張營長,是我。那一瞬間,張營長的身子一顫,他很快地看了眼李子良,這一眼他馬上認出了那個在保平參軍的小李子。他嘴唇牽動了幾下,xCBAE乎想說什麽,又什麽也沒有說。他擡眼望着遠方,大部隊已隱進了夜色中,衹有人喊馬嘶的喧囂之聲隱約可聞。
李子良衝戰士們揮了一下手,這是出發的信號。20名戰士,分左右列成兩隊押解着被係在一起的30多名犯人嚮大部隊隱去的方向走去。他們沒人說話,衹有他們的腳步聲留在黑暗中。
霧氣漸遮了夜色,四周都是潮潮的一團,山影蒙蒙地顯現在他們的眼前,層巒疊嶂的山峰在夜的深處隱着,山路迤邐,一行負重的人緩緩嚮前移動着。李子良很快便認出那是一支輜重部隊。這次部隊西徵,不僅帶走了紅軍醫院,就連傷病號和兵工廠也隨着大搬傢了。製造子彈用的車床和鑄具被拆解開,七八個人一組擡着隨部隊西徵。在白天清點物資時,李子良看到製造邊幣的石印機也列入了這次西遷的行列。作為一個偵察兵,李子良清楚,這麽多輜重無疑會給部隊的行動帶來諸多的不便。李子良衹是一個偵察分隊的排長,他不清楚這次部隊西徵的精神,他衹懂得服從命令。
20名偵察連的戰士很快便追上了輜重部隊的後衛部隊,山高路險,有的路段衹能兩個人並行通過,有的輜重需要七八個人擡的,這樣的路便無法通過了,他們前撞後擁地擠在一起,一時無法通行,部隊前進的速度明顯地慢了下來。
李子良接受任務時,領導明確規定,他們這支押解犯人的隊伍要走在輜重部隊後,斷後部隊前,不是到特殊情況不能打亂這樣的行軍序列,一是為了方便行軍聯絡,同時也為了整個部隊盡可能地顯得井然有序。
李子良隨着輜重部隊走三步停兩步地行進了一會兒,他便下令原地休息了。這時東方已經發白,夜霧漸漸散去,遠山近樹又有了一個新的輪廓。他們坐在一個較緩的山坡上,李子良故意坐到了離張營長較近的一塊石頭上。他掏出一盒煙,這是蘇區産的“美麗”牌香煙。部隊出發前,會吸煙的每人發了兩包。他點燃了一支,吸了兩口,他看見閉目養神的張營長。他拔出嘴裏的煙遞到張營長面前,張營長睜開眼睛,看了他一眼,把嘴微微張開,讓李子良把煙放到他的嘴裏。張營長叼煙的那一瞬間,低聲說了句:謝謝。李子良沒有說話,他又為自己點燃了一支,他覺得此時應該和張營長說點什麽,覺得有許多話要說,一時竟不知從何說。還是張營長先說了句:我們這是去哪?李子良沒假思索便答:嚮西。他覺得這沒有什麽可保密的,部隊出發動員時就是這麽說的。這樣回答張營長的問話,他又覺得不能說明問題,不用他回答,任何人都看得出來,部隊是在嚮西前進,便又補充了句:部隊這是轉移。他似乎聽到張營長長吁了口氣。那支燃着的煙快燒到張營長的嘴唇了,他伸出手幫助張營長拔出了那截煙頭。當他重新準備再給張營長點燃一支時,張營長發狠似地說:部隊出發為什麽不處理我們?李子良搖搖頭。他是真的不清楚上級對待這些犯人的精神。半晌,張營長又說:部隊這哪裏是轉移,分明是在搬傢。李子良和所有的人分明聽見走在他們前面部隊嘈雜的叫喊聲,夾雜着“嗨嗨喲喲”的搬東西的聲音。李子良也不解,部隊為什麽要搬這麽多輜重,就像他不明白張營長這種人為什麽會是AB團的一樣。
張營長被打成AB團與他的愛情有關。他的愛情産生在醫院裏。那一次,他的腰部負傷了,住進了醫院,認識了吳英。吳英是醫院的護士,吳英說不上漂亮,但生得小巧玲瓏,像一個沒長大的娃娃,張營長是晚上被擡進醫院的,一顆子彈鑽進他的腰裏,手術也是那天晚上進行的,不巧那天晚上的發電機出現了故障,手術衹能在油燈下進行。沒有麻藥,衹有在山裏采來的中藥,事前讓張營長放在嘴裏嚼了。吳英是手術中的助手,她看見醫生的手術刀深深地割進張營長的肉裏,她的心顫了幾顫,她看見張營長面色蒼白,汗水雨點似地在臉上滾落下來。她把一條毛巾遞給張營長,他衝她笑了笑。她就說:疼你就叫一聲。他沒有叫,把毛巾塞到了嘴裏,手術從始至終他一聲沒吭,一直咬着那條毛巾。後來,吳英發現那條毛巾都被他咬爛了。不知為什麽,從那以後吳英一走近張營長的床旁,就心跳加快,她自己也說不清楚,他的病床怎麽會像一塊巨大的磁場深深地吸引着她。沒事的時候,她總喜歡到他的床旁坐一坐。他從來不多說什麽,衹是衝她微笑。她在他的微笑中,兩頰通紅,她真希望把自己的手送到他那雙溫暖的大手裏。她接觸過很多男人,包括前段時間院長給他介紹的那個男人。那個男人是做組織工作的,白淨的皮膚帶着眼鏡,可她和那個做組織工作的男人在一起時,一點也沒有這種感覺。這種美好的感覺一直持續到張營長出院,張營長出院那天是個難得的好天。秋天的陽光不冷不熱地照在當頂,到處仍是山青水緑的樣子。張營長走在小路上,她本想送他幾步就回來,沒料到她卻走了很遠。那天的張營長似乎也有滿腹的心事。他走在前面,走幾步便停下腳說一聲:吳英你回去吧。她便立住腳,看着他。他就轉身嚮前走幾步,她想該回去了,心裏這麽想腿卻朝前邁。就這樣,他們停停站站,一直走了很遠。
就在這時,她看見了草叢中一條秋蛇,她不怕子彈,不怕流血,她卻怕蛇。這條突如其來的蛇橫穿小路在她腳邊爬過,她驚叫一聲,跌在了他的懷裏,準確地說他是迎着她的到來。她驚怔過後,發現自己的身子已經讓他緊緊地捆了,捆得她有些氣喘。驚懼過後,一種從沒有過的幸福感,使她眩暈起來,她在他的懷中呢喃一聲:你真有勁兒。
那一次,他們就在那條小路上擁抱了許久。後來還是張營長先反應了過來,他鬆開她,撫摸着她的臉說:我會想你的。她說:我也是。
兩人從那次分手後,真的就互相思念起來。這一次那個做組織工作的男人並不清楚。部隊機關離醫院並不太遠,那個組織男人三天兩頭便會騎馬來到醫院看她。那時部隊正在休整,張營長有時也會來看她。組織男人終於發現除自己之外還有另外一個男人在關心着吳英。當組織男人調查清楚張營長衹是自己下屬部隊一個營長時,他笑了,笑得有些意味深長。那天晚上,組織男人把吳英約到機關深談了一次,講了自己的身份也講了張營長的身份。他相信,沒有一個女人不愛地位和權力的。他談完這些,看見吳英擡起頭認真地望着他說:你還要談別的麽?組織男人含蓄地笑一笑說:這些就足夠了。吳英冷冷地說:你死心吧,我不會嫁給你的。就是吳英這句話深深刺傷了組織男人的自尊心。當時組織男人沒料到吳英會不理他,他又去找過幾次吳英,吳英都說自己有事推脫掉了。可他分明看見吳英隨着張營長在山間林地裏散步的身影。他狠狠地衝兩人的背影冷笑道:你們等着。
不久,組織男人終於尋找到了機會。由於王明“左”傾機會主義,各個部隊都在大打異己分子,他們把異己分子說成是AB團。組織男人正好被任命為這個部隊AB團專案組的組長,張營長是第一批被抓起來的。吳英知道張營長被抓起來後,她什麽都明白了,她相信張營長絶不是什麽AB團,她知道這是組織男人的報復。她後悔這是自己給張營長帶來了不幸。她知道被打成AB團的人意味着什麽。她想到了死,用死來嚮那個組織男人抗議,可自己死了,並不能輓救張營長,張營長是無辜的。是自己連累了張營長,張營長還要靠自己。想到這些,她連夜跑到機關找到了組織男人。組織男人在屋裏正端坐着,似乎早就料到吳英會來找他。吳英面色蒼白,瞅着眼前這個男人。男人胸有成竹地在衝她微笑。吳英突然掩面而泣,半晌說:求你放了張營長。組織男人又笑一笑:這很容易,可你拿什麽報答我?
吳英擡起一張淚臉:我嫁給你。
組織男人笑了,一步步嚮她走過去。當組織男人把她抱到床上去時,吳英在心裏哀叫一聲:張營長,再見了。
很快吳英便和組織男人結婚了。張營長是唯一一個被抓成AB團又活下來的人,以參加AB團的材料尚不詳為由被關押在保衛局的監獄裏。張營長對這一切一無所知。在這期間,吳英托警衛給他送過兩回換洗衣服。吳英在衣服中夾了張紙條,那紙條上寫着:忘了我吧,是我害了你。張營長不明白這一切到底為了什麽,那些和他一起被抓起來的戰友,都很快地被處死了,唯有自己被投到監獄裏,和其他犯人生活在一起。他知道自己是被冤屈的,他相信總有一天組織會把這件事調查個水落石出的。
直到現在,他和其他犯人一起被押解着走在西徵的路上。
天在即亮未亮時,前頭部隊的方向突然傳來了一陣緊似一陣的槍聲,前方的路上逶迤而行的輜重部隊隨之也亂了起來。押解犯人的偵察排戰士和犯人幾乎同時站了起來,他們一起嚮槍響的方向望去。前方聽不見喊殺聲,也看不見火光,衹有槍聲,那是雙方幾百支上千支槍同時打響的聲音。槍聲亂成一團,衹有一陣陣轟鳴聲,像颳過的風,又像天庭裏響起的雷鳴。李子良憑經驗就可以斷定,前面是一場遭遇戰,至少有兩個師的兵力在相互對打。此時,他們不能在這裏久停,衹有快帶上去,追趕上輜重部隊。他衝戰士們揮了一下手,犯人和戰士都看到了他的手勢,誰也沒有多說一句話,他們以最快的速度跑上了山路。30幾個犯人的手被綁在身後,又被串連在一起,走平路的時候是沒覺得有什麽不便,可一走上崎嶇的山路便有了諸多的不便。不管前面的還是後面的,衹要一個人摔倒,就會牽連到周圍的幾個人。這樣走了一段,隊伍不僅走不快,且不停跌倒不停地爬起,折騰得人們氣喘籲籲。
張營長停下腳,等走在後面的李子良走到身旁才氣喘着說:李排長,要是相信我們,就把我們手上的繩子解開,要是這樣遇到突然情況,我們跑不了,你們也走不了。
李子良以前很少和保衛局的人打交道,但他也知道,這些都不是什麽真正的犯人,真正的犯人,罪惡較大的,早就就地正法了。剛纔休息時,閑談中他知道這些人,有的是在蘇區分土地時,為了自己傢爭得塊好土地犯的錯誤;有的是管部隊糧餉時,多貪多占了些;有的是和當地婦女犯了作風錯誤……他相信,這些人還沒有到要逃跑或自絶於人民的地步。他聽張營長這麽一說,便很快下達瞭解開他們手上繩索的命令。犯人畢竟是犯人,李子良沒掉以輕心,他把全排分成兩個班,一班在前,另一個班在後,前面的路一邊是山一邊是懸崖,前後的路一堵死,就是想跑也跑不掉。這樣一來,部隊前進的速度明顯快了起來。
槍聲仍在前方看不見的地方響着,天漸漸地亮了,遠山近樹清晰了起來,晨風送來一陣陣火藥味。路旁、山溝裏到處能見到從懸崖上掉到溝底摔死的騾馬,還有一些摔壞的笨重的傢當。這是輜重部隊留下的。他們所有的人都不忍心看着眼前這樣狼藉的場面,他們衹是低着頭,快步嚮前走去。敵人的偵察飛機是上午時分出現的,那架飛機貼着山頭飛了幾周之後便消失了。敵人的大批轟炸機是中午出現的,他們準確地找到了輜重部隊,這突如其來的飛機使部隊無處隱藏。敵人的炸彈便傾瀉而下了。一時間,山路上煙霧彌漫,人叫馬嘶,有一部分保衛輜重的戰士盲目地衝天上的飛機射擊着,爆炸聲響成一片,被炸飛的人和馬在天空中飛着……
李子良及時地下達了嚮山裏撤退的命令,他們很快便鑽進了山林,有一部分輜重部隊也嚮山裏跑來,敵機很快便發現了這一企圖,他們嚮山林裏盲目地投放着炸彈。一顆炸彈落在押解犯人的隊伍中時,李子良看得清清楚楚,他想嚮隊伍下達臥倒的命令,可他的命令還沒有出口,便被身後的一個人重重地推倒了,他剛倒地的那一刻,炸彈便響了,他看見幾個犯人和戰士同時被炸倒了,接着又是第二顆第三顆……接二連三地在他們周圍炸響,當附近的爆炸聲停歇下來的時候,他回頭望了一眼,他看見張營長的身體壓在自己的身上,一塊彈片劃破了張營長的手臂,血正從那裏不停地流着。李子良在那一瞬明白了,是張營長救了他,他想衝張營長說些感激的話,可一時又不知說些什麽,他把衣襟撕下一條,幫張營長把傷口包紮起來。張營長說:我沒事,看看其他人怎麽樣了。
那一顆落在他們中間的炸彈,有5個犯人和3個戰士被炸死了。所有的人都清楚,他們沒有時間為死去的人悲哀,他們要快速地離開這裏,說不定什麽時候敵機還會來。敵人發現了他們也會很快地追過來。張營長看見了一個犧牲戰士身旁的那支槍,便彎下腰拿起槍來。他擡起頭的時候目光和李子良碰在了一起,李子良沒說什麽,衹衝他點了點頭。李子良相信張營長是個好人,他不相信這樣的人會是AB團的人。
張營長吁了口氣,他把那支槍在手裏掂了掂,這位久違了的夥伴又回到了他的手中。為了李子良的信任,他眼裏噙滿了淚水,他把槍扛在肩上,隨着隊伍嚮前跑去。
那場遭遇戰是他們離開湘贛根據地一個多月以後,部隊進入廣西的全縣、灌陽地區,敵人集結了8個團的兵力,阻攔西路軍西渡湘江。李子良他們這支偵察部隊經過一個多月和犯人們的相處,已經完全相互信任了。衹要他們單獨行動的時候,這些犯人會和他們一樣行動自由,甚至他們會相互在一起三五成群地聊天取樂,但每遇到和大部隊在一起時,犯人們不等押解的戰士動手,會相互把自己的手象徵性地捆紮在身後。這樣遇到部隊,人們就會知道這是一批押解犯人的分隊。部隊到達全縣以南界首的時候是晚上,大部隊白天已順利地渡過了湘江。湘江上搭的浮橋還在,東岸大部隊埋鍋做飯的痕跡依在,在他們這批押解犯人的小分隊前,剛有一批輜重部隊拉着馬匹渡過了湘江。李子良他們從早晨出發到現在衹吃了一頓清水煮馬肉,還有一部分馬肉帶在他們身上。那是輜重部隊纍倒的一匹馬,分了些馬肉給他們,他們坐在湘江東岸正準備點火做飯時,敵人尾隨過來的一個營正在悄悄地嚮他們接近。敵人已看見了他們點燃的火光,可他們萬萬沒有料到,敵人包圍了他們。這是一支被我軍大部隊打散又聚攏起來的部隊,他們聚在湘江東岸伺機報復。
發現敵人的時候已經晚了,擔任警戒的戰士衹來得及喊了一聲:有情況!便被敵人的排子槍擊中了。他們慌亂從地上站起來的時候,又有幾個戰士和犯人同時被擊中,他們站起來的身子衹來得及搖晃了一下,便倒下去了。槍響之前,李子良正在和張營長吸煙,槍聲一響,兩個人幾乎同時甩掉了手裏的煙,他們沒有驚慌地先站起來,而是來了個就地十八滾,滾到一塊岩石後。他們看清了眼前的敵人,李子良的槍響了,張營長的槍也響了,他們首先射倒了走在前面的幾個敵人,這為散坐在地上的人們贏得了寶貴的時間。不管是戰士還是犯人,他們很快就近搶占了有利地形,嚮敵人還擊。那些犯人們以前都是一些訓練有素的紅軍戰士或指揮員,這時已不用任何人命令,他們很快拿起了犧牲戰士們的武器嚮敵人還擊。
敵人經過短暫的調整後,分三面嚮這裏包圍過來,子彈打在他們周圍。李子良親眼看到又有幾個戰士和犯人在槍聲中倒下了。李子良自從參軍到現在,大大小小的仗打過無數次,這樣的敵強我弱的遭遇戰他還是第一次遇到過。他衹想到讓戰友們不停地射擊,他一時竟沒有想到這樣對打下去的後果。
張營長一邊射擊一邊爬過來,趴在李子良的耳邊說:李排長,不能這樣打下去了,我們會完蛋的。
李子良想說什麽,一顆子彈射過來,正擊中他的肩頭,他“哎喲”一聲,槍掉在了地上。張營長把李子良抱在懷裏,想了想,從懷裏掏出一個信封,那封信沉甸甸的。他雙手遞到李子良面前,李子良疑惑地望着張營長,張營長放開李子良,在他面前跪下了,哽了聲音說:這是我在關押期間寫的所有申辯材料,可惜沒有人接受我的這些材料,求你轉給部隊領導,我張東來是清白的。
李子良的手顫抖了一下,他伸出那衹完好的手接過了張營長遞過來的沉甸甸的信。一個多月來的朝夕相處,他不僅相信了張營長不是AB團的人,更相信他是一個赤誠的紅軍戰士。這一個多月中,他們同前追後堵的敵人繞圈子,是張營長幫他出謀劃策,躲過了敵人一次又一次的追擊,纔使他們順利地到達了湘江東岸。李子良此時似乎明白了張營長的用意,他叫了聲:老張。
張營長已把兩個戰士叫了過來。此時張營長儼然變成了一個指揮員,他把那兩個戰士叫到身邊後,以命令的口吻道:保護你們排長快速過江。
李子良完全明白了過來,叫了聲:老張,不――
張營長衝李子良苦笑了一下:老弟,咱們衝出一個算一個吧。又衝那兩個戰士:還不快點。又轉身衝那些個和敵人對射的犯人一聲喊:弟兄們,你們不是時刻想洗刷自己的罪名,證明自己是個清白人麽,那就跟我來吧――
他率先嚮一片亂石灘衝去,那是渡江相反的方向。這時一個又一個犯人,有的手裏揮着犧牲戰士的武器,有的手裏握着石塊,尾隨着張營長衝嚮了那片亂石灘。頃刻間,敵人的火力被吸引了過去,子彈打在石頭上發出陣陣嘯叫。此時李子良已被兩個戰士強行拖拽到江心,他高喊一聲:老張……
張營長也回望了眼江心,月光下他衹看得清李子良三人一團模糊的影子。他衝李子良高喊:兄弟,保重,別忘了替我交材料――
很快張營長的聲音便被槍聲吞噬了。
李子良過了湘江西岸的時候,他聽見東岸的槍聲愈來愈遠了,最後就沉寂了下去。張營長和那些犯人,還有戰士不知是死是活。李子良不敢久留,他在兩個戰士的攙扶下連夜嚮大部隊追去。此時,他心裏衹有一個念頭:一定要找到部隊,把張營長這份材料轉交上去。
1934年10月24日,西徵的6軍團,在貴州印江縣木黃與賀竜率領的3軍團勝利會師。紅3軍團改成紅2軍團。經過近兩個月的西徵,6軍團受到了重大損失,出發時的9000多人,到與2軍團會師後,2、6軍團的總人數纔衹有8000人。
2、6軍團會師後,便揮戈嚮東,發動了創建湘鄂川革命根據地的湘西攻勢。
19路軍失敗後,中央蘇區紅軍的第五次反“圍剿”更是舉步維艱,一時間,蘇區的軍民處於水深火熱之中。最高“三人團”又一次清醒地意識到,打敗蔣介石的第五次“圍剿”的希望徹底破滅了。如果說一個月前派7軍團打出北上抗日的旗幟還尚有一部分試探性和盲目性外,他們這次不得不下最後的决心,讓紅6軍團西徵,打通大部隊西撤的通道。最高“三人團”經過縝密的考慮和佈置,6軍團發佈了西徵的電令:6軍團由黃坳、上下七地域的敵人工事守備的薄弱部或以南,轉移到桂東獨立4團駐地;6軍團在桂東不易久停,應馬上轉移到新田、祁陽、零陵地域去發展創立新的根據地,以後再嚮新化、漵浦兩縣間的山地發展,並由該地嚮北與賀竜領導的紅3軍取得聯繫。
紅6軍團經過準備終於决定西徵了,任弼時任中央代表及軍政委員會主席,肖剋任軍團長,政治委員王震。當時軍團經過補充,兵員已達9000餘人。
最高“三人團”知道6軍團這次西徵是一次大撤退,便命令6軍團把一切能帶走的東西都帶走,這無疑給部隊的前進帶來了很大的睏難。
李子良排長接受押解省保衛局的犯人的命令,是11月的一天晚上。那天晚上,陰雲密佈,細雨綿綿,偵察排長李子良萬沒有料到領導會交給他一項這樣的工作。李子良和戰友們在幾天前,就聽說了部隊要西徵的消息,那時他和戰友們心裏涌動着一股嶄新的情緒。以前他也曾有過這種情緒,可自從第五次反“圍剿”近一年來,這種情緒便沒有了,部隊連吃敗仗不說,根據地也在一點點地縮小。李子良是第三次反“圍剿”勝利後,根據地擴大到了保平,他傢也分到了土地,他是為了保衛蘇區的勝利成果纔參軍的。可第五次反“圍剿”之後,很快便丟掉了保平,保平以及更多的土地又被敵人占領了,家乡的父老鄉親又處在水深火熱之中。李子良是紅軍排長,又是黨員,他知道要服從上級命令,可這仗愈打愈窩囊,他就愈打愈窩火。終於盼來了部隊的西徵,那時李子良想的是他們偵察連會像每次一樣,捷足先登,深入到敵後,為大部隊偵察地形,抓俘虜,那是偵察兵最痛快、也是最榮光的時刻,可他萬萬沒有料到,部隊西徵,會讓他帶着全排20幾個戰士押解犯人。但他服從了組織的决定。還有一點,就是他還想再見一見張營長,逮捕張營長時是他奉命執行的,那時部隊上下都抓了很多人,據說他們是AB團的人。張營長是他認識的第一個紅軍的領導,解放保平時,張營長帶着隊伍駐在他們的村子,那時張營長30剛出頭,腰裏插一把短槍,短槍上飄動着一條紅綢巾。張營長滿臉興奮地嚮村民宣講着打土豪、分田地的政策,他是從張營長的身上,還有那些紅軍戰士中瞭解到什麽是紅軍的。那時他很羨慕張營長這些人,當張營長這支部隊開走時,他和村裏許多青年一起報名參加了紅軍。
逮捕張營長時,是他親手下掉了張營長那把係着紅綢巾的槍,張營長一動不動地望着他。他看見張營長的眼圈紅了,他的心當時動了一下,他不相信張營長這樣的人會是壞人。他押解着張營長去了保衛局,那一次抓了很多人,不久都被槍殺了。不知為什麽,張營長一直沒有被殺,仍一直在保衛局關押着。李子良的心似乎寬慰了一些,可他仍放心不下。不知為什麽,張營長的形象一直在他的眼前閃現。
那天傍晚,保衛局的人把犯人交給他們的時候,一共是32人,犯人的手一律捆綁在一起,係在身後,犯人之間又用一條粗繩連着。月光下,這些犯人神情茫然,此時部隊西徵的消息已不是什麽秘密,可沒有人告訴他們這些犯人。他們以為要被處决。當他們站在月光下,看着集結後的部隊,在夜色的籠罩下出發的身影,更堅定了這一想法。
張營長站在隊伍的最前頭,他已經不是一年前那個滿面紅光的張營長了,鬍子已經蓬亂地在臉上瘋長了一些時候,面容蒼白憔悴,唯有那雙眼睛在很深的地方有兩盞亮光在閃動。李子良就是憑着那兩盞亮光辯認出張營長的。他走過去,伸出手在張營長的肩頭輕拍了一下,然後叫了一聲衹有他們倆才能聽見的話:張營長,是我。那一瞬間,張營長的身子一顫,他很快地看了眼李子良,這一眼他馬上認出了那個在保平參軍的小李子。他嘴唇牽動了幾下,xCBAE乎想說什麽,又什麽也沒有說。他擡眼望着遠方,大部隊已隱進了夜色中,衹有人喊馬嘶的喧囂之聲隱約可聞。
李子良衝戰士們揮了一下手,這是出發的信號。20名戰士,分左右列成兩隊押解着被係在一起的30多名犯人嚮大部隊隱去的方向走去。他們沒人說話,衹有他們的腳步聲留在黑暗中。
霧氣漸遮了夜色,四周都是潮潮的一團,山影蒙蒙地顯現在他們的眼前,層巒疊嶂的山峰在夜的深處隱着,山路迤邐,一行負重的人緩緩嚮前移動着。李子良很快便認出那是一支輜重部隊。這次部隊西徵,不僅帶走了紅軍醫院,就連傷病號和兵工廠也隨着大搬傢了。製造子彈用的車床和鑄具被拆解開,七八個人一組擡着隨部隊西徵。在白天清點物資時,李子良看到製造邊幣的石印機也列入了這次西遷的行列。作為一個偵察兵,李子良清楚,這麽多輜重無疑會給部隊的行動帶來諸多的不便。李子良衹是一個偵察分隊的排長,他不清楚這次部隊西徵的精神,他衹懂得服從命令。
20名偵察連的戰士很快便追上了輜重部隊的後衛部隊,山高路險,有的路段衹能兩個人並行通過,有的輜重需要七八個人擡的,這樣的路便無法通過了,他們前撞後擁地擠在一起,一時無法通行,部隊前進的速度明顯地慢了下來。
李子良接受任務時,領導明確規定,他們這支押解犯人的隊伍要走在輜重部隊後,斷後部隊前,不是到特殊情況不能打亂這樣的行軍序列,一是為了方便行軍聯絡,同時也為了整個部隊盡可能地顯得井然有序。
李子良隨着輜重部隊走三步停兩步地行進了一會兒,他便下令原地休息了。這時東方已經發白,夜霧漸漸散去,遠山近樹又有了一個新的輪廓。他們坐在一個較緩的山坡上,李子良故意坐到了離張營長較近的一塊石頭上。他掏出一盒煙,這是蘇區産的“美麗”牌香煙。部隊出發前,會吸煙的每人發了兩包。他點燃了一支,吸了兩口,他看見閉目養神的張營長。他拔出嘴裏的煙遞到張營長面前,張營長睜開眼睛,看了他一眼,把嘴微微張開,讓李子良把煙放到他的嘴裏。張營長叼煙的那一瞬間,低聲說了句:謝謝。李子良沒有說話,他又為自己點燃了一支,他覺得此時應該和張營長說點什麽,覺得有許多話要說,一時竟不知從何說。還是張營長先說了句:我們這是去哪?李子良沒假思索便答:嚮西。他覺得這沒有什麽可保密的,部隊出發動員時就是這麽說的。這樣回答張營長的問話,他又覺得不能說明問題,不用他回答,任何人都看得出來,部隊是在嚮西前進,便又補充了句:部隊這是轉移。他似乎聽到張營長長吁了口氣。那支燃着的煙快燒到張營長的嘴唇了,他伸出手幫助張營長拔出了那截煙頭。當他重新準備再給張營長點燃一支時,張營長發狠似地說:部隊出發為什麽不處理我們?李子良搖搖頭。他是真的不清楚上級對待這些犯人的精神。半晌,張營長又說:部隊這哪裏是轉移,分明是在搬傢。李子良和所有的人分明聽見走在他們前面部隊嘈雜的叫喊聲,夾雜着“嗨嗨喲喲”的搬東西的聲音。李子良也不解,部隊為什麽要搬這麽多輜重,就像他不明白張營長這種人為什麽會是AB團的一樣。
張營長被打成AB團與他的愛情有關。他的愛情産生在醫院裏。那一次,他的腰部負傷了,住進了醫院,認識了吳英。吳英是醫院的護士,吳英說不上漂亮,但生得小巧玲瓏,像一個沒長大的娃娃,張營長是晚上被擡進醫院的,一顆子彈鑽進他的腰裏,手術也是那天晚上進行的,不巧那天晚上的發電機出現了故障,手術衹能在油燈下進行。沒有麻藥,衹有在山裏采來的中藥,事前讓張營長放在嘴裏嚼了。吳英是手術中的助手,她看見醫生的手術刀深深地割進張營長的肉裏,她的心顫了幾顫,她看見張營長面色蒼白,汗水雨點似地在臉上滾落下來。她把一條毛巾遞給張營長,他衝她笑了笑。她就說:疼你就叫一聲。他沒有叫,把毛巾塞到了嘴裏,手術從始至終他一聲沒吭,一直咬着那條毛巾。後來,吳英發現那條毛巾都被他咬爛了。不知為什麽,從那以後吳英一走近張營長的床旁,就心跳加快,她自己也說不清楚,他的病床怎麽會像一塊巨大的磁場深深地吸引着她。沒事的時候,她總喜歡到他的床旁坐一坐。他從來不多說什麽,衹是衝她微笑。她在他的微笑中,兩頰通紅,她真希望把自己的手送到他那雙溫暖的大手裏。她接觸過很多男人,包括前段時間院長給他介紹的那個男人。那個男人是做組織工作的,白淨的皮膚帶着眼鏡,可她和那個做組織工作的男人在一起時,一點也沒有這種感覺。這種美好的感覺一直持續到張營長出院,張營長出院那天是個難得的好天。秋天的陽光不冷不熱地照在當頂,到處仍是山青水緑的樣子。張營長走在小路上,她本想送他幾步就回來,沒料到她卻走了很遠。那天的張營長似乎也有滿腹的心事。他走在前面,走幾步便停下腳說一聲:吳英你回去吧。她便立住腳,看着他。他就轉身嚮前走幾步,她想該回去了,心裏這麽想腿卻朝前邁。就這樣,他們停停站站,一直走了很遠。
就在這時,她看見了草叢中一條秋蛇,她不怕子彈,不怕流血,她卻怕蛇。這條突如其來的蛇橫穿小路在她腳邊爬過,她驚叫一聲,跌在了他的懷裏,準確地說他是迎着她的到來。她驚怔過後,發現自己的身子已經讓他緊緊地捆了,捆得她有些氣喘。驚懼過後,一種從沒有過的幸福感,使她眩暈起來,她在他的懷中呢喃一聲:你真有勁兒。
那一次,他們就在那條小路上擁抱了許久。後來還是張營長先反應了過來,他鬆開她,撫摸着她的臉說:我會想你的。她說:我也是。
兩人從那次分手後,真的就互相思念起來。這一次那個做組織工作的男人並不清楚。部隊機關離醫院並不太遠,那個組織男人三天兩頭便會騎馬來到醫院看她。那時部隊正在休整,張營長有時也會來看她。組織男人終於發現除自己之外還有另外一個男人在關心着吳英。當組織男人調查清楚張營長衹是自己下屬部隊一個營長時,他笑了,笑得有些意味深長。那天晚上,組織男人把吳英約到機關深談了一次,講了自己的身份也講了張營長的身份。他相信,沒有一個女人不愛地位和權力的。他談完這些,看見吳英擡起頭認真地望着他說:你還要談別的麽?組織男人含蓄地笑一笑說:這些就足夠了。吳英冷冷地說:你死心吧,我不會嫁給你的。就是吳英這句話深深刺傷了組織男人的自尊心。當時組織男人沒料到吳英會不理他,他又去找過幾次吳英,吳英都說自己有事推脫掉了。可他分明看見吳英隨着張營長在山間林地裏散步的身影。他狠狠地衝兩人的背影冷笑道:你們等着。
不久,組織男人終於尋找到了機會。由於王明“左”傾機會主義,各個部隊都在大打異己分子,他們把異己分子說成是AB團。組織男人正好被任命為這個部隊AB團專案組的組長,張營長是第一批被抓起來的。吳英知道張營長被抓起來後,她什麽都明白了,她相信張營長絶不是什麽AB團,她知道這是組織男人的報復。她後悔這是自己給張營長帶來了不幸。她知道被打成AB團的人意味着什麽。她想到了死,用死來嚮那個組織男人抗議,可自己死了,並不能輓救張營長,張營長是無辜的。是自己連累了張營長,張營長還要靠自己。想到這些,她連夜跑到機關找到了組織男人。組織男人在屋裏正端坐着,似乎早就料到吳英會來找他。吳英面色蒼白,瞅着眼前這個男人。男人胸有成竹地在衝她微笑。吳英突然掩面而泣,半晌說:求你放了張營長。組織男人又笑一笑:這很容易,可你拿什麽報答我?
吳英擡起一張淚臉:我嫁給你。
組織男人笑了,一步步嚮她走過去。當組織男人把她抱到床上去時,吳英在心裏哀叫一聲:張營長,再見了。
很快吳英便和組織男人結婚了。張營長是唯一一個被抓成AB團又活下來的人,以參加AB團的材料尚不詳為由被關押在保衛局的監獄裏。張營長對這一切一無所知。在這期間,吳英托警衛給他送過兩回換洗衣服。吳英在衣服中夾了張紙條,那紙條上寫着:忘了我吧,是我害了你。張營長不明白這一切到底為了什麽,那些和他一起被抓起來的戰友,都很快地被處死了,唯有自己被投到監獄裏,和其他犯人生活在一起。他知道自己是被冤屈的,他相信總有一天組織會把這件事調查個水落石出的。
直到現在,他和其他犯人一起被押解着走在西徵的路上。
天在即亮未亮時,前頭部隊的方向突然傳來了一陣緊似一陣的槍聲,前方的路上逶迤而行的輜重部隊隨之也亂了起來。押解犯人的偵察排戰士和犯人幾乎同時站了起來,他們一起嚮槍響的方向望去。前方聽不見喊殺聲,也看不見火光,衹有槍聲,那是雙方幾百支上千支槍同時打響的聲音。槍聲亂成一團,衹有一陣陣轟鳴聲,像颳過的風,又像天庭裏響起的雷鳴。李子良憑經驗就可以斷定,前面是一場遭遇戰,至少有兩個師的兵力在相互對打。此時,他們不能在這裏久停,衹有快帶上去,追趕上輜重部隊。他衝戰士們揮了一下手,犯人和戰士都看到了他的手勢,誰也沒有多說一句話,他們以最快的速度跑上了山路。30幾個犯人的手被綁在身後,又被串連在一起,走平路的時候是沒覺得有什麽不便,可一走上崎嶇的山路便有了諸多的不便。不管前面的還是後面的,衹要一個人摔倒,就會牽連到周圍的幾個人。這樣走了一段,隊伍不僅走不快,且不停跌倒不停地爬起,折騰得人們氣喘籲籲。
張營長停下腳,等走在後面的李子良走到身旁才氣喘着說:李排長,要是相信我們,就把我們手上的繩子解開,要是這樣遇到突然情況,我們跑不了,你們也走不了。
李子良以前很少和保衛局的人打交道,但他也知道,這些都不是什麽真正的犯人,真正的犯人,罪惡較大的,早就就地正法了。剛纔休息時,閑談中他知道這些人,有的是在蘇區分土地時,為了自己傢爭得塊好土地犯的錯誤;有的是管部隊糧餉時,多貪多占了些;有的是和當地婦女犯了作風錯誤……他相信,這些人還沒有到要逃跑或自絶於人民的地步。他聽張營長這麽一說,便很快下達瞭解開他們手上繩索的命令。犯人畢竟是犯人,李子良沒掉以輕心,他把全排分成兩個班,一班在前,另一個班在後,前面的路一邊是山一邊是懸崖,前後的路一堵死,就是想跑也跑不掉。這樣一來,部隊前進的速度明顯快了起來。
槍聲仍在前方看不見的地方響着,天漸漸地亮了,遠山近樹清晰了起來,晨風送來一陣陣火藥味。路旁、山溝裏到處能見到從懸崖上掉到溝底摔死的騾馬,還有一些摔壞的笨重的傢當。這是輜重部隊留下的。他們所有的人都不忍心看着眼前這樣狼藉的場面,他們衹是低着頭,快步嚮前走去。敵人的偵察飛機是上午時分出現的,那架飛機貼着山頭飛了幾周之後便消失了。敵人的大批轟炸機是中午出現的,他們準確地找到了輜重部隊,這突如其來的飛機使部隊無處隱藏。敵人的炸彈便傾瀉而下了。一時間,山路上煙霧彌漫,人叫馬嘶,有一部分保衛輜重的戰士盲目地衝天上的飛機射擊着,爆炸聲響成一片,被炸飛的人和馬在天空中飛着……
李子良及時地下達了嚮山裏撤退的命令,他們很快便鑽進了山林,有一部分輜重部隊也嚮山裏跑來,敵機很快便發現了這一企圖,他們嚮山林裏盲目地投放着炸彈。一顆炸彈落在押解犯人的隊伍中時,李子良看得清清楚楚,他想嚮隊伍下達臥倒的命令,可他的命令還沒有出口,便被身後的一個人重重地推倒了,他剛倒地的那一刻,炸彈便響了,他看見幾個犯人和戰士同時被炸倒了,接着又是第二顆第三顆……接二連三地在他們周圍炸響,當附近的爆炸聲停歇下來的時候,他回頭望了一眼,他看見張營長的身體壓在自己的身上,一塊彈片劃破了張營長的手臂,血正從那裏不停地流着。李子良在那一瞬明白了,是張營長救了他,他想衝張營長說些感激的話,可一時又不知說些什麽,他把衣襟撕下一條,幫張營長把傷口包紮起來。張營長說:我沒事,看看其他人怎麽樣了。
那一顆落在他們中間的炸彈,有5個犯人和3個戰士被炸死了。所有的人都清楚,他們沒有時間為死去的人悲哀,他們要快速地離開這裏,說不定什麽時候敵機還會來。敵人發現了他們也會很快地追過來。張營長看見了一個犧牲戰士身旁的那支槍,便彎下腰拿起槍來。他擡起頭的時候目光和李子良碰在了一起,李子良沒說什麽,衹衝他點了點頭。李子良相信張營長是個好人,他不相信這樣的人會是AB團的人。
張營長吁了口氣,他把那支槍在手裏掂了掂,這位久違了的夥伴又回到了他的手中。為了李子良的信任,他眼裏噙滿了淚水,他把槍扛在肩上,隨着隊伍嚮前跑去。
那場遭遇戰是他們離開湘贛根據地一個多月以後,部隊進入廣西的全縣、灌陽地區,敵人集結了8個團的兵力,阻攔西路軍西渡湘江。李子良他們這支偵察部隊經過一個多月和犯人們的相處,已經完全相互信任了。衹要他們單獨行動的時候,這些犯人會和他們一樣行動自由,甚至他們會相互在一起三五成群地聊天取樂,但每遇到和大部隊在一起時,犯人們不等押解的戰士動手,會相互把自己的手象徵性地捆紮在身後。這樣遇到部隊,人們就會知道這是一批押解犯人的分隊。部隊到達全縣以南界首的時候是晚上,大部隊白天已順利地渡過了湘江。湘江上搭的浮橋還在,東岸大部隊埋鍋做飯的痕跡依在,在他們這批押解犯人的小分隊前,剛有一批輜重部隊拉着馬匹渡過了湘江。李子良他們從早晨出發到現在衹吃了一頓清水煮馬肉,還有一部分馬肉帶在他們身上。那是輜重部隊纍倒的一匹馬,分了些馬肉給他們,他們坐在湘江東岸正準備點火做飯時,敵人尾隨過來的一個營正在悄悄地嚮他們接近。敵人已看見了他們點燃的火光,可他們萬萬沒有料到,敵人包圍了他們。這是一支被我軍大部隊打散又聚攏起來的部隊,他們聚在湘江東岸伺機報復。
發現敵人的時候已經晚了,擔任警戒的戰士衹來得及喊了一聲:有情況!便被敵人的排子槍擊中了。他們慌亂從地上站起來的時候,又有幾個戰士和犯人同時被擊中,他們站起來的身子衹來得及搖晃了一下,便倒下去了。槍響之前,李子良正在和張營長吸煙,槍聲一響,兩個人幾乎同時甩掉了手裏的煙,他們沒有驚慌地先站起來,而是來了個就地十八滾,滾到一塊岩石後。他們看清了眼前的敵人,李子良的槍響了,張營長的槍也響了,他們首先射倒了走在前面的幾個敵人,這為散坐在地上的人們贏得了寶貴的時間。不管是戰士還是犯人,他們很快就近搶占了有利地形,嚮敵人還擊。那些犯人們以前都是一些訓練有素的紅軍戰士或指揮員,這時已不用任何人命令,他們很快拿起了犧牲戰士們的武器嚮敵人還擊。
敵人經過短暫的調整後,分三面嚮這裏包圍過來,子彈打在他們周圍。李子良親眼看到又有幾個戰士和犯人在槍聲中倒下了。李子良自從參軍到現在,大大小小的仗打過無數次,這樣的敵強我弱的遭遇戰他還是第一次遇到過。他衹想到讓戰友們不停地射擊,他一時竟沒有想到這樣對打下去的後果。
張營長一邊射擊一邊爬過來,趴在李子良的耳邊說:李排長,不能這樣打下去了,我們會完蛋的。
李子良想說什麽,一顆子彈射過來,正擊中他的肩頭,他“哎喲”一聲,槍掉在了地上。張營長把李子良抱在懷裏,想了想,從懷裏掏出一個信封,那封信沉甸甸的。他雙手遞到李子良面前,李子良疑惑地望着張營長,張營長放開李子良,在他面前跪下了,哽了聲音說:這是我在關押期間寫的所有申辯材料,可惜沒有人接受我的這些材料,求你轉給部隊領導,我張東來是清白的。
李子良的手顫抖了一下,他伸出那衹完好的手接過了張營長遞過來的沉甸甸的信。一個多月來的朝夕相處,他不僅相信了張營長不是AB團的人,更相信他是一個赤誠的紅軍戰士。這一個多月中,他們同前追後堵的敵人繞圈子,是張營長幫他出謀劃策,躲過了敵人一次又一次的追擊,纔使他們順利地到達了湘江東岸。李子良此時似乎明白了張營長的用意,他叫了聲:老張。
張營長已把兩個戰士叫了過來。此時張營長儼然變成了一個指揮員,他把那兩個戰士叫到身邊後,以命令的口吻道:保護你們排長快速過江。
李子良完全明白了過來,叫了聲:老張,不――
張營長衝李子良苦笑了一下:老弟,咱們衝出一個算一個吧。又衝那兩個戰士:還不快點。又轉身衝那些個和敵人對射的犯人一聲喊:弟兄們,你們不是時刻想洗刷自己的罪名,證明自己是個清白人麽,那就跟我來吧――
他率先嚮一片亂石灘衝去,那是渡江相反的方向。這時一個又一個犯人,有的手裏揮着犧牲戰士的武器,有的手裏握着石塊,尾隨着張營長衝嚮了那片亂石灘。頃刻間,敵人的火力被吸引了過去,子彈打在石頭上發出陣陣嘯叫。此時李子良已被兩個戰士強行拖拽到江心,他高喊一聲:老張……
張營長也回望了眼江心,月光下他衹看得清李子良三人一團模糊的影子。他衝李子良高喊:兄弟,保重,別忘了替我交材料――
很快張營長的聲音便被槍聲吞噬了。
李子良過了湘江西岸的時候,他聽見東岸的槍聲愈來愈遠了,最後就沉寂了下去。張營長和那些犯人,還有戰士不知是死是活。李子良不敢久留,他在兩個戰士的攙扶下連夜嚮大部隊追去。此時,他心裏衹有一個念頭:一定要找到部隊,把張營長這份材料轉交上去。
1934年10月24日,西徵的6軍團,在貴州印江縣木黃與賀竜率領的3軍團勝利會師。紅3軍團改成紅2軍團。經過近兩個月的西徵,6軍團受到了重大損失,出發時的9000多人,到與2軍團會師後,2、6軍團的總人數纔衹有8000人。
2、6軍團會師後,便揮戈嚮東,發動了創建湘鄂川革命根據地的湘西攻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