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故事發生的時候較早一些,如果看過《成仙》那個故事的話,在故事一開始談我和白素由外地回來,然後坐在書房裏談論着一個非常奇特的特然後,就接到了周遊的電話,說是溫寶裕出了事,要我去救他。
我和白素回到傢的時候,沒有看到紅綾,便問過老蔡,老蔡說紅綾跟MBY在一起,說是有一件什麽非常奇特的事需要研究一下,並且給我們留下了張字條,說是多則三五天,少則一兩天就會回來。可是,她所說的時間已然過去,人沒有回來,卻來了這樣一個電話。
因為我們知道紅綾是與溫寶裕在一起的,所以自然會問起紅綾的情形,可是,那個打電話來的周遊卻說不知道。
溫寶裕需要我們去救他,而跟他在一起的紅綾卻不知道,這種情形讓人無法理解,當時,我們就感到紅綾和溫寶裕定是遭到了什麽不測,便連夜趕到了周遊的天一莊園。
這裏所說的一段,正是《成仙》那個故事的開始,同時,也是現在我要講的這個故事的結束。
說了上面的一大段,看起來是些廢話,其實一點都不廢。
上面那段話至少說明一點,現在我正要講的故事,發生的時間很早,至少比《成仙》、《求死》以及《大陰謀》等幾個故事要早,但整理的時間卻較晚。
我之所以將一個發生較早的故事放了很長時間纔來整理,當然是有原因的,這個原因後面自然會談到。
上面的一大段話,還有一層意思,因為衛斯理故事已經出了一百多部,有些讀者在給我的來信中提出一個問題,說是對各個故事之間前後的時間脈絡不是很清楚。這種不清楚當然有着許多因素,其中有一個很大的原因就是讀者並非按照一定的順序買到這些書,即使買到之後,也不一定是按照一定的順序來讀,於是就出現了這樣的問題。當然還有另外一個問題,就是我並不是將每個故事所發生的時間介紹得很清楚。
當然,要完全搞清楚這一點,那也不是一件難事,將全部故事讀過一遍,自然就清楚了,如果我必須在每一個故事的開始都來一個全面介紹,那就實在是一件非常難的事,最根本的問題在於必須要有極大的篇幅。用極大的篇幅來介紹這些,對那那些非常瞭解衛斯理故事的朋友來說,是極不公正的。
因此,我僅僅衹是簡略地提一提。
言歸正傳,卻說這個故事的開始。
這個故事的開始是因為白素應邀到去一個朋友傢作客,這個朋友是她一個早期的朋友,有許多年沒有來往了。
近來,白素的心境逐漸平靜,雖然對許多事仍有着極濃厚的興趣,但親自出馬的時候是較以前大大地少了,於是,交朋結友,就成了她日常的一件大事。
那天,她忽然接到一個朋友的電話,這個朋友因為厭倦了人世的嘈雜,與丈夫一起在一個宗教色彩極濃的國傢裏隱居。既然是隱居,當然就不會住在大城市裏,所謂大隱隱於市,那衹不過是一種說法,那些真正厭倦了城市喧哮的人,總是會找一個有山有水的地方,過着自認為寧靜的生活。
這一對夫婦正是如此,他們隱居的那個地方,實際上風景極佳,甚至可以說遠離現代文明,是一處絶對清靜無為之地。
這一對夫婦與外界至少有三十年時間沒有通過訊息,他們的親人和朋友,都不知道他們去了哪裏,這當然是因為他們不願與外界聯絡的緣故。但是,最近他們遇到了一點麻煩的事情,而這件事對於他們來說,絶對屬於不可解的,無論是用他們的現代社會中所獲得的知識,還是用他們隱居期間所研究的佛學知道,都無法解釋這件事,這件事簡直可以說怪異之極,同時,也讓他們驚詫至極,更進一步是恐懼至極。
因為最根本的原因,這件事涉及他們的一個親人。
當然,因為這對夫婦一直都是隱居着的,他們並不希望別人能夠知道他們現在的情形,如果不是因為有了那件詭異的異,他們也一定不會找到白素。正因為這樣的原因,我在這裏不便寫出他們的來。不直接寫出來並不等於他們就沒有,所有的地球人,都有着自己的名字,他們當然也有,熟悉早期衛斯理記述的朋友,一定曾經熟悉這一對夫婦,因為某些特別的事,他們在衛斯理的故事中出現過。但在這一次出現時,我還是願意尊重他們的意願,將真名隱去。
我現在衹能告訴諸位,這一個男的,叫樓清,這一個女的,則叫秋林,這是一對極其恩愛的夫妻,早些年,他們與白素着着非常密切的交往,與我也曾是有過接觸的,但後來卻忽然從人世間消失了似的,沒有任何人知道他們的蹤跡。如果不是他們忽然來了那一通電話,我們本來會以為在有生之年,再也不可能見到這一對夫婦了。
電話是秋林打來的,當時白素正好在傢,她們之間有過較長時間的交談。
秋林告訴白素,為了打這個電話,她可以說費盡周折,先是騎着大象翻過兩座山,然後又坐一種非常原始的車輛走了一百多公裏,再換乘一部較好的長途汽車來到城市裏。她之所以要如此,並非因為她要保密,而是她住的地方可算是與世隔絶,根本就不通電話,別說不通電話,就是與現代生活有關的一切,全都沒有。所以,她要跟白素打這個電話,可以說是做了很長時間的準備。
當天晚上,我回到傢裏,白素便將這件事告訴我。
我說:“我原以為樓清夫婦在什麽地方成了仙,卻原來是躲到了這樣一個清靜之地,他們倒是會找。”
白素說:“他們有難處,需要我們去幫一幫他們。”
他們有難處,我們當然要幫,這樣的朋友,不幫是說不過去的,但當時我手頭上正有事在忙着,分身乏術,便對白素說:“是不是你先去看一看情形,等我忙完了手頭上的事,再去與你會合?”
我這樣說當然有一種考慮,說不定等我忙完了手頭上的事,白素早已將那邊的事處理好了,那也就沒有了我出手的必要。從另一種意義上說,讓白素前去,似乎是再合適不過,一方面,我相信就是再難的事,她也一定能夠應付,我去不去都一樣,另一方面,那樣的地方風景絶佳,空氣清新,她去生活一段時間,定會大有益處。是以我鼓勵她獨自前去。
白素聽我如此說,似乎面有難色。
我當然明白她的意思,秋林為了給她打一個電話,尚且舟車勞頓,這樣的一趟旅行,就算終點是一片絶佳的仙境所在,但在途中也定然不會愉快,更可能要吃許多苦頭。如果是早些年,這樣的旅行對她來說,當然不算是一回事,可現在畢竟已經不再年輕,身體是大不如從前,是否能夠經得起折騰,實在是一件難說的事。別等她顛顛簸簸到了目的地,人卻已經纍倒了。如果真是那樣的話,原本是去幫朋友的,反倒成了朋友的負擔。
如果是我能與她一起去,那當然是再好沒有。
但是,我的確是一時抽不出時間,但朋友的事又非常之急,沒理由再拖下去。
我想了想,便對白素說:“有一個辦法,你可以去找一下藍絲。”
大降頭師藍絲是溫寶裕的未婚妻,也是我們的朋友加親戚,是衛斯理故事中幾個出場較頻繁的人物之一。藍絲除了她所在的苗疆與秋林隱居的地方在地理位置上較近以外,沒有任何聯絡,這件事似乎完全不關她的事,我卻在這時候提到了她。換了別人,定然不會知道我的用意。
白素畢竟不一樣,她與我之間,已經達到了心靈共通的程度,大多數時候,我們可以通過眼神而不是語言便能夠直接交流。
她聽了我的話,當然立即就明白了我的意思。
我們的外星朋友杜令帶着他的唐朝美女金月亮回他的星球時,給我們留下了一架性能超絶的直升飛機,因為這架飛機的性能太好,地球之上,幾十年內根本不可能出現這樣的設計,如果將其帶到文明社會,定會引起足夠的麻煩,所以,我們便將這架飛機留在苗疆。
我此時提到藍絲,正是要白素去找她,然後利用這架飛機去見秋林。
白素略想了一想,便道:“看來,也衹能如此了。”
我知道,她如此說是心中還沒有放棄與我同行的念頭,我故意裝着沒聽懂,不理她。
我故意不理她,除了我確然是有事分不開身以外,還有一個較重要的考慮,那件讓樓清夫婦感到睏惑駭異的事,在電話中雖然無法嚮白素講得更清楚,卻也講了一個大概。這個大概是涉及他們傢一個最小的孩子,如今纔五歲,許多怪異的事,就發生在這個纔五歲的小女孩身上。而我認為,一個纔五歲的女孩,就算有什麽怪異的事,也可能是什麽轉世靈童之類,這種事我曾經遇到過,一個名叫五散的喇嘛,轉世在一個偏遠的小島上,變成了一個小女孩。在我看來,那件事與樓清夫婦所遇到的事,不知要奇特多少倍,因為在那件事中,五散喇嘛的圓寂地和轉世地相隔萬裏,而且需要漂洋過海,當然是奇特之至。而樓清夫婦所處的地方雖然是在一處人亦罕至的深山中,但那畢竟還是一個佛光普照之地,傢中出現一個轉世靈童,即便這個轉世靈童是個女兒身,卻也不能算是一件特別的事。
我如此說,相信朋友們定然能夠理解,因為我一生經歷的怪事實在在可以說是太多,而現在這件事,因為與我以前曾接觸過更加怪異的事相比,實在不能算是怪異,所以不太放在心上。
可是,我絶對沒有料到,這件事比我上面所介紹的那個五散喇嘛轉世的事,不知要怪異多少。其中有許多我原本該想到的事,卻是沒有想到,或者正如白素所說的一樣,大概是由於年齡的關係,不再像年輕時那樣肯動腦筋去想了,所以纔會得出一個極其錯誤的結論。
當時,我如果認真想一想的話,就應該想到幾個問題,第一,樓清夫婦在山中隱居多年,多年來,他們可以說是在清靜修為,研究最多的問題當然是佛學經典,轉世這件事,原是佛學中一件非常平常的事,傢中出現一個轉世靈童,對於他們來說,絶對不會大驚小怪;第二,他們所在的國傢,正是佛祖誕生並傳教的地方,雖然佛教後來嚮四周傳播的時候有了許多的發展,且還出現了一些相互的影響,而他們的隱居地,也可以說正是這種相互影響的交接點,在他們身邊出現任何怪異的事,都是有可能的,並且根本不會引起他們的詫異或者驚恐。
如果真有一件什麽事引起了他們的詫異驚恐的話,那麽,這件事定然是他們無法用現代實用科學以及佛教知識解釋的事,這原是最簡單的道理,而當時我根本就沒有想到,或者應該說是根本就沒有想過要去想。
實際上正是如此,有關這件事,我後面自然會講到,在此衹是略提一提。
上面所說,正是我對此事並無多少熱心的原因。
白素不一樣,她與樓清夫婦的交往非常早,甚至比我和她之間認識更早,且為些年來,她一直不知道他們的消息,所以,她非常的熱心。至少她當時就意識到這件事的特別之處絶對超出我們的想像之外。當時我沒有問,她也沒有說,後來她纔說出來,但那已經是好幾個月以後的事了。
第二天,白素就按我所說的辦法到了苗疆,找到藍絲,等她終於坐上那架直升飛機時,離她出發已經是過了兩天。
這一趟的旅途也沒有什麽特別之處,白素坐上飛機後,衹要將秋林所在的位置的經緯度輸入飛機的自動操作係統,別的事她根本就不需要再做,飛機會自動將她送到目的地,唯一的麻煩就是尋找秋林的居住地。
秋林原在電話中告訴白素,衹要她决定了以後,秋林便會在那個小城中等着白素,後來,我們决定駕駛這架直升飛機前往,似乎也可以去那個小城與秋林會面,可轉念一想,這架飛機畢竟屬於外來飛行物,從一個國傢到另一個國傢,其間可能會引起多大的麻煩,誰都無法預料。於是,在秋林再次與白素聯繫的時候,白素便要她詳細說出他們居住地的特徵,然後回傢去等她。
樓清夫婦所住之地,真正是衹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那一座山脈,山連着山,很少有人去,他們既不知周圍那些山叫什麽名字,更不知道那裏的經緯度是多少,所能說的,衹是一個大概的方位。白素聽她如此說,當時就面色一凜,知道要去找他們,確然是一件極難的事。
秋林在聽說她所使用的交通工具是性能極佳的直升飛機之後,高興地對白素說:“如果是這樣,那也就不難了,我傢附近就有一塊很大的平地,平地的旁邊是一個面積不算太大的湖。我回去後,做一面大大的紅旗,插在那塊平地上,你衹要看到了那面紅旗,便知道我在下面等你了。”
白素說:“這個方法極好,你快點回去,我隨後就到。”
表面上看,這個方法確然是極好,但真正做起來,還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其中的關鍵就是那裏的山實在是太多了,山本就是河流湖泊的發源地,所以在多山的地區,也一定多水,在綿延不絶的大山之中,要找到樓清夫婦的住地,實在是一件非常難的事情。
白素找藍絲的時候是上午八點左右,她原以為飛行一個小時就可以到達那片山區,然後再花一個小時左右,便能找到目地地,那麽,她在上午十點左右便可以與秋林見面了。
事實上,白素花了差不多三個半小時,纔找到了那面紅旗。
當然,這個過程長得出人意表,卻也沒有任何特別之處,所以略過不提。
白素當時的飛行高度極高,地球上的人根本就看不到天上有着一架飛機在飛,而且,這架飛機是外星人的設計,有着極為超絶的性能,比如地面上的雷達係統根本無法跟蹤。這也就是說,地面上,絶對不可能知道上面有着這樣的一架飛機。白素卻可以藉助飛機上的先進科學儀器看到地面上的情形。
地面上有一個很大的露營帳篷,帳篷旁邊是一支什麽桿子,桿子的頂端有着一面紅旗。那一面紅旗對於在地面上等着她的人來說,已經是夠大了,但是白素最初見到那面紅旗時,電視屏幕上衹不過是一個紅色的小點而已。
白素當然不可能看到地面,這架直升飛機根本就沒有嚮外開的窗戶,是全封閉的,她要看清外面的一切,全都藉助一種特殊的攝像設備,然後反映在駕駛艙中的幾個電視屏上。白素看到那面紅旗時,她與目的地的距離還非常遠,她操縱儀器,測試了一下紅旗所在位置的經緯度,然後進行了相應的調節,飛機便嚮那塊平地飛去。
另一方面,她調節了攝像設備的焦距,便發現那個帳篷周圍有着幾個人,這時因為距離的關係,那面紅旗在電視屏幕上僅僅衹有一顆扭扣般大小,而那些人則小得如同報紙上的一個小號字。
白素心中知道,這樣的高度,下面的人絶對不可能看清楚她所駕駛的飛機,但地面上所出現的情形卻讓她迷惑不已解,因為她看到似乎有七八個人,全都站在帳篷外面,頭都是仰着的,正是在嚮天上看,其中有一個似乎是個孩子,還伸着一隻手指嚮天上。
白素心中一愣,暗想,難道他們看到了我?這是根本不可能的事。
隨着高度的迅速下降,地面上的人也越來越清楚,她調節了焦距以後,竟已經能夠分辨出各人的相貌,她看到了樓清和秋林,畢竟是三十多年過去了,他們似乎已經老了(他們比我和白素要大好幾歲,似乎應該是六十歲以上的人),而他們身邊的另外幾個人,顯然是他們的孩子,他們的孩子似乎都已經成人。白素此時也已經看清,其中有一個孩子還在不斷地用手指着天空,那是一個女孩,年齡極小。以年齡來推算,那或許是樓清夫婦的孫子。正因為那個孩子極小,所以白素此時還不能看清她的面貌,但是那幾個大人,倒是可以模糊看清了。
從這幾個人的表情上推測,似乎是那個最小的孩子看到了她的飛機,但其他人卻根本不相信她所說的話,是以她纔會不斷指着天空,而其他人卻是一臉迷惑不解的表情。
當然,這一切都是極短時間內的事,因為飛機下降的速度極快。就在這極短的時間內,白素已經驚異莫名,因為她非常清楚,那個孩子根本就不應該看到她的飛機,而事實上,她似乎又看到了。
一件根本不可能發生的事發生了,這本身就說明極不尋常。
很快,地面上的人可以看到她的飛機了,在看到飛機的那一刻,幾個人臉上全都是一種極其怪異的表情,他們並不是繼續看着飛機,而是一齊轉頭去看那個年齡最小的小孩。
這時,白素已經可以看清那個孩子的臉,她的表情非常平淡,並沒有任何的得意,而是一轉身,獨自玩去了。
其他人與她的表情絶然不同,他們不再看那個孩子,而是再一次將目光圍到天上,接着,白素就看到幾個人在嚮她揮手。
幾分鐘後,白素的飛機便降落在那塊平地上。
樓清夫婦和他們的孩子圍了過來,表示對白素的歡迎。但衹有那個最小的孩子,對此似乎沒有任何的熱心,她獨自坐在不遠處的草地上,一臉冷漠地看着這邊的熱烈。
白素打開機艙走了出來,秋林便叫了一聲,迎嚮白素,伸手將她摟在懷裏。
秋林摟過她之後,便對她說:“剛纔,多多說你來了,我們還不相信,沒料到,你真的來了,而且來得竟是這麽的快,真讓人吃驚。”
白素暗想:這還能算是快嗎?本來,我早在三個小時前就應該到的。
秋林的孩子非常有禮貌,全都過來與白素打招呼,唯獨衹有那個最小的女孩,仍然坐在一邊。
樓清在與白素打過招呼之後,便喊那個坐在一邊的女孩:“多多,快過來見白姨。”
白素聽了這話,心中暗自打了個突。
後來,白素嚮我介紹這段經歷,講到這裏的時候,我也是大為吃驚,連忙打斷了白素:“什麽什麽?那個樓清,是不是在深山中生活得太久了,連人情世故也不懂了?”
白素當然知道我的意思,卻故意問道:“他怎麽不懂人情世故了?”
我道:“他們夫婦的年齡比我們大,卻也不至於到了成為兩輩了,他怎麽能夠讓他的孫子輩喊你白姨呢?如果我的記憶不錯,秋林與你一直都是姐妹相稱的。三十多年不見,他竟將輩子給搞亂了。”
白素一笑:“當時,我也這樣認為,後來纔知道,這裏面有一個你怎麽都不可能想到的原因。”
我想了想:“有什麽原因?難不成像藍絲一樣,我們最初認識她的時候,一直以為她是我們的晚輩,後來卻發現我們竟是同輩不成?”
白素說:“我說你想不到,就一定是想不到,因為那個多多根本不是他們的孫女。”
這話就更讓我不解了,不是他們的孫女是什麽?難道是一個由他們撿來的孩子?像藍絲一樣,從某一處極其神秘的地方,經小溪漂來的?
白素說:“算了,也不讓你猜了,我知道這些年,你的腦子用得越來越少,已經是大不如以前。那個多多原本就是他們的孩子,你說,她不叫我叫姨叫什麽?”
這話將我嚇了一大跳:“你開什麽玩笑,樓清恐怕已經是快七十歲的人了,就是秋林也在六十歲以上,他們怎麽可能有一個五歲的孩子。”
白素笑了笑,道:“我以為你見的怪事已經夠多,天下再不會有什麽怪事會讓你詫異的。現在看來,接下來發生的事,肯定會讓你更加詫異。”
我問:“接下來發生了什麽?”
接下來發生了什麽?當然是那個五歲小女孩在父親的要求下走到了白素面前。
那孩子生得非常美麗,簡直可以說是可愛極了。白素見到一個如此可愛的小女孩,便生出了憐愛的念頭,想將她抱在懷裏,並且親一親她。就在這時,那個孩子說了一句讓白素莫名其妙的話,以至於一嚮以才思敏捷著稱的白素,有好一段時間沒有弄明白這到底是怎麽一回事。
那個女孩走到她的前面,以一種極其成人化的口氣對她說:“我知道你是來幹什麽的,我也知道你是一個不同於常人的人。可是,我不相信你能夠幫我找到我的老公和孩子。”
白素聽了這話,當場瞠目結舌,半句話都說不出來。
--
我和白素回到傢的時候,沒有看到紅綾,便問過老蔡,老蔡說紅綾跟MBY在一起,說是有一件什麽非常奇特的事需要研究一下,並且給我們留下了張字條,說是多則三五天,少則一兩天就會回來。可是,她所說的時間已然過去,人沒有回來,卻來了這樣一個電話。
因為我們知道紅綾是與溫寶裕在一起的,所以自然會問起紅綾的情形,可是,那個打電話來的周遊卻說不知道。
溫寶裕需要我們去救他,而跟他在一起的紅綾卻不知道,這種情形讓人無法理解,當時,我們就感到紅綾和溫寶裕定是遭到了什麽不測,便連夜趕到了周遊的天一莊園。
這裏所說的一段,正是《成仙》那個故事的開始,同時,也是現在我要講的這個故事的結束。
說了上面的一大段,看起來是些廢話,其實一點都不廢。
上面那段話至少說明一點,現在我正要講的故事,發生的時間很早,至少比《成仙》、《求死》以及《大陰謀》等幾個故事要早,但整理的時間卻較晚。
我之所以將一個發生較早的故事放了很長時間纔來整理,當然是有原因的,這個原因後面自然會談到。
上面的一大段話,還有一層意思,因為衛斯理故事已經出了一百多部,有些讀者在給我的來信中提出一個問題,說是對各個故事之間前後的時間脈絡不是很清楚。這種不清楚當然有着許多因素,其中有一個很大的原因就是讀者並非按照一定的順序買到這些書,即使買到之後,也不一定是按照一定的順序來讀,於是就出現了這樣的問題。當然還有另外一個問題,就是我並不是將每個故事所發生的時間介紹得很清楚。
當然,要完全搞清楚這一點,那也不是一件難事,將全部故事讀過一遍,自然就清楚了,如果我必須在每一個故事的開始都來一個全面介紹,那就實在是一件非常難的事,最根本的問題在於必須要有極大的篇幅。用極大的篇幅來介紹這些,對那那些非常瞭解衛斯理故事的朋友來說,是極不公正的。
因此,我僅僅衹是簡略地提一提。
言歸正傳,卻說這個故事的開始。
這個故事的開始是因為白素應邀到去一個朋友傢作客,這個朋友是她一個早期的朋友,有許多年沒有來往了。
近來,白素的心境逐漸平靜,雖然對許多事仍有着極濃厚的興趣,但親自出馬的時候是較以前大大地少了,於是,交朋結友,就成了她日常的一件大事。
那天,她忽然接到一個朋友的電話,這個朋友因為厭倦了人世的嘈雜,與丈夫一起在一個宗教色彩極濃的國傢裏隱居。既然是隱居,當然就不會住在大城市裏,所謂大隱隱於市,那衹不過是一種說法,那些真正厭倦了城市喧哮的人,總是會找一個有山有水的地方,過着自認為寧靜的生活。
這一對夫婦正是如此,他們隱居的那個地方,實際上風景極佳,甚至可以說遠離現代文明,是一處絶對清靜無為之地。
這一對夫婦與外界至少有三十年時間沒有通過訊息,他們的親人和朋友,都不知道他們去了哪裏,這當然是因為他們不願與外界聯絡的緣故。但是,最近他們遇到了一點麻煩的事情,而這件事對於他們來說,絶對屬於不可解的,無論是用他們的現代社會中所獲得的知識,還是用他們隱居期間所研究的佛學知道,都無法解釋這件事,這件事簡直可以說怪異之極,同時,也讓他們驚詫至極,更進一步是恐懼至極。
因為最根本的原因,這件事涉及他們的一個親人。
當然,因為這對夫婦一直都是隱居着的,他們並不希望別人能夠知道他們現在的情形,如果不是因為有了那件詭異的異,他們也一定不會找到白素。正因為這樣的原因,我在這裏不便寫出他們的來。不直接寫出來並不等於他們就沒有,所有的地球人,都有着自己的名字,他們當然也有,熟悉早期衛斯理記述的朋友,一定曾經熟悉這一對夫婦,因為某些特別的事,他們在衛斯理的故事中出現過。但在這一次出現時,我還是願意尊重他們的意願,將真名隱去。
我現在衹能告訴諸位,這一個男的,叫樓清,這一個女的,則叫秋林,這是一對極其恩愛的夫妻,早些年,他們與白素着着非常密切的交往,與我也曾是有過接觸的,但後來卻忽然從人世間消失了似的,沒有任何人知道他們的蹤跡。如果不是他們忽然來了那一通電話,我們本來會以為在有生之年,再也不可能見到這一對夫婦了。
電話是秋林打來的,當時白素正好在傢,她們之間有過較長時間的交談。
秋林告訴白素,為了打這個電話,她可以說費盡周折,先是騎着大象翻過兩座山,然後又坐一種非常原始的車輛走了一百多公裏,再換乘一部較好的長途汽車來到城市裏。她之所以要如此,並非因為她要保密,而是她住的地方可算是與世隔絶,根本就不通電話,別說不通電話,就是與現代生活有關的一切,全都沒有。所以,她要跟白素打這個電話,可以說是做了很長時間的準備。
當天晚上,我回到傢裏,白素便將這件事告訴我。
我說:“我原以為樓清夫婦在什麽地方成了仙,卻原來是躲到了這樣一個清靜之地,他們倒是會找。”
白素說:“他們有難處,需要我們去幫一幫他們。”
他們有難處,我們當然要幫,這樣的朋友,不幫是說不過去的,但當時我手頭上正有事在忙着,分身乏術,便對白素說:“是不是你先去看一看情形,等我忙完了手頭上的事,再去與你會合?”
我這樣說當然有一種考慮,說不定等我忙完了手頭上的事,白素早已將那邊的事處理好了,那也就沒有了我出手的必要。從另一種意義上說,讓白素前去,似乎是再合適不過,一方面,我相信就是再難的事,她也一定能夠應付,我去不去都一樣,另一方面,那樣的地方風景絶佳,空氣清新,她去生活一段時間,定會大有益處。是以我鼓勵她獨自前去。
白素聽我如此說,似乎面有難色。
我當然明白她的意思,秋林為了給她打一個電話,尚且舟車勞頓,這樣的一趟旅行,就算終點是一片絶佳的仙境所在,但在途中也定然不會愉快,更可能要吃許多苦頭。如果是早些年,這樣的旅行對她來說,當然不算是一回事,可現在畢竟已經不再年輕,身體是大不如從前,是否能夠經得起折騰,實在是一件難說的事。別等她顛顛簸簸到了目的地,人卻已經纍倒了。如果真是那樣的話,原本是去幫朋友的,反倒成了朋友的負擔。
如果是我能與她一起去,那當然是再好沒有。
但是,我的確是一時抽不出時間,但朋友的事又非常之急,沒理由再拖下去。
我想了想,便對白素說:“有一個辦法,你可以去找一下藍絲。”
大降頭師藍絲是溫寶裕的未婚妻,也是我們的朋友加親戚,是衛斯理故事中幾個出場較頻繁的人物之一。藍絲除了她所在的苗疆與秋林隱居的地方在地理位置上較近以外,沒有任何聯絡,這件事似乎完全不關她的事,我卻在這時候提到了她。換了別人,定然不會知道我的用意。
白素畢竟不一樣,她與我之間,已經達到了心靈共通的程度,大多數時候,我們可以通過眼神而不是語言便能夠直接交流。
她聽了我的話,當然立即就明白了我的意思。
我們的外星朋友杜令帶着他的唐朝美女金月亮回他的星球時,給我們留下了一架性能超絶的直升飛機,因為這架飛機的性能太好,地球之上,幾十年內根本不可能出現這樣的設計,如果將其帶到文明社會,定會引起足夠的麻煩,所以,我們便將這架飛機留在苗疆。
我此時提到藍絲,正是要白素去找她,然後利用這架飛機去見秋林。
白素略想了一想,便道:“看來,也衹能如此了。”
我知道,她如此說是心中還沒有放棄與我同行的念頭,我故意裝着沒聽懂,不理她。
我故意不理她,除了我確然是有事分不開身以外,還有一個較重要的考慮,那件讓樓清夫婦感到睏惑駭異的事,在電話中雖然無法嚮白素講得更清楚,卻也講了一個大概。這個大概是涉及他們傢一個最小的孩子,如今纔五歲,許多怪異的事,就發生在這個纔五歲的小女孩身上。而我認為,一個纔五歲的女孩,就算有什麽怪異的事,也可能是什麽轉世靈童之類,這種事我曾經遇到過,一個名叫五散的喇嘛,轉世在一個偏遠的小島上,變成了一個小女孩。在我看來,那件事與樓清夫婦所遇到的事,不知要奇特多少倍,因為在那件事中,五散喇嘛的圓寂地和轉世地相隔萬裏,而且需要漂洋過海,當然是奇特之至。而樓清夫婦所處的地方雖然是在一處人亦罕至的深山中,但那畢竟還是一個佛光普照之地,傢中出現一個轉世靈童,即便這個轉世靈童是個女兒身,卻也不能算是一件特別的事。
我如此說,相信朋友們定然能夠理解,因為我一生經歷的怪事實在在可以說是太多,而現在這件事,因為與我以前曾接觸過更加怪異的事相比,實在不能算是怪異,所以不太放在心上。
可是,我絶對沒有料到,這件事比我上面所介紹的那個五散喇嘛轉世的事,不知要怪異多少。其中有許多我原本該想到的事,卻是沒有想到,或者正如白素所說的一樣,大概是由於年齡的關係,不再像年輕時那樣肯動腦筋去想了,所以纔會得出一個極其錯誤的結論。
當時,我如果認真想一想的話,就應該想到幾個問題,第一,樓清夫婦在山中隱居多年,多年來,他們可以說是在清靜修為,研究最多的問題當然是佛學經典,轉世這件事,原是佛學中一件非常平常的事,傢中出現一個轉世靈童,對於他們來說,絶對不會大驚小怪;第二,他們所在的國傢,正是佛祖誕生並傳教的地方,雖然佛教後來嚮四周傳播的時候有了許多的發展,且還出現了一些相互的影響,而他們的隱居地,也可以說正是這種相互影響的交接點,在他們身邊出現任何怪異的事,都是有可能的,並且根本不會引起他們的詫異或者驚恐。
如果真有一件什麽事引起了他們的詫異驚恐的話,那麽,這件事定然是他們無法用現代實用科學以及佛教知識解釋的事,這原是最簡單的道理,而當時我根本就沒有想到,或者應該說是根本就沒有想過要去想。
實際上正是如此,有關這件事,我後面自然會講到,在此衹是略提一提。
上面所說,正是我對此事並無多少熱心的原因。
白素不一樣,她與樓清夫婦的交往非常早,甚至比我和她之間認識更早,且為些年來,她一直不知道他們的消息,所以,她非常的熱心。至少她當時就意識到這件事的特別之處絶對超出我們的想像之外。當時我沒有問,她也沒有說,後來她纔說出來,但那已經是好幾個月以後的事了。
第二天,白素就按我所說的辦法到了苗疆,找到藍絲,等她終於坐上那架直升飛機時,離她出發已經是過了兩天。
這一趟的旅途也沒有什麽特別之處,白素坐上飛機後,衹要將秋林所在的位置的經緯度輸入飛機的自動操作係統,別的事她根本就不需要再做,飛機會自動將她送到目的地,唯一的麻煩就是尋找秋林的居住地。
秋林原在電話中告訴白素,衹要她决定了以後,秋林便會在那個小城中等着白素,後來,我們决定駕駛這架直升飛機前往,似乎也可以去那個小城與秋林會面,可轉念一想,這架飛機畢竟屬於外來飛行物,從一個國傢到另一個國傢,其間可能會引起多大的麻煩,誰都無法預料。於是,在秋林再次與白素聯繫的時候,白素便要她詳細說出他們居住地的特徵,然後回傢去等她。
樓清夫婦所住之地,真正是衹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那一座山脈,山連着山,很少有人去,他們既不知周圍那些山叫什麽名字,更不知道那裏的經緯度是多少,所能說的,衹是一個大概的方位。白素聽她如此說,當時就面色一凜,知道要去找他們,確然是一件極難的事。
秋林在聽說她所使用的交通工具是性能極佳的直升飛機之後,高興地對白素說:“如果是這樣,那也就不難了,我傢附近就有一塊很大的平地,平地的旁邊是一個面積不算太大的湖。我回去後,做一面大大的紅旗,插在那塊平地上,你衹要看到了那面紅旗,便知道我在下面等你了。”
白素說:“這個方法極好,你快點回去,我隨後就到。”
表面上看,這個方法確然是極好,但真正做起來,還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其中的關鍵就是那裏的山實在是太多了,山本就是河流湖泊的發源地,所以在多山的地區,也一定多水,在綿延不絶的大山之中,要找到樓清夫婦的住地,實在是一件非常難的事情。
白素找藍絲的時候是上午八點左右,她原以為飛行一個小時就可以到達那片山區,然後再花一個小時左右,便能找到目地地,那麽,她在上午十點左右便可以與秋林見面了。
事實上,白素花了差不多三個半小時,纔找到了那面紅旗。
當然,這個過程長得出人意表,卻也沒有任何特別之處,所以略過不提。
白素當時的飛行高度極高,地球上的人根本就看不到天上有着一架飛機在飛,而且,這架飛機是外星人的設計,有着極為超絶的性能,比如地面上的雷達係統根本無法跟蹤。這也就是說,地面上,絶對不可能知道上面有着這樣的一架飛機。白素卻可以藉助飛機上的先進科學儀器看到地面上的情形。
地面上有一個很大的露營帳篷,帳篷旁邊是一支什麽桿子,桿子的頂端有着一面紅旗。那一面紅旗對於在地面上等着她的人來說,已經是夠大了,但是白素最初見到那面紅旗時,電視屏幕上衹不過是一個紅色的小點而已。
白素當然不可能看到地面,這架直升飛機根本就沒有嚮外開的窗戶,是全封閉的,她要看清外面的一切,全都藉助一種特殊的攝像設備,然後反映在駕駛艙中的幾個電視屏上。白素看到那面紅旗時,她與目的地的距離還非常遠,她操縱儀器,測試了一下紅旗所在位置的經緯度,然後進行了相應的調節,飛機便嚮那塊平地飛去。
另一方面,她調節了攝像設備的焦距,便發現那個帳篷周圍有着幾個人,這時因為距離的關係,那面紅旗在電視屏幕上僅僅衹有一顆扭扣般大小,而那些人則小得如同報紙上的一個小號字。
白素心中知道,這樣的高度,下面的人絶對不可能看清楚她所駕駛的飛機,但地面上所出現的情形卻讓她迷惑不已解,因為她看到似乎有七八個人,全都站在帳篷外面,頭都是仰着的,正是在嚮天上看,其中有一個似乎是個孩子,還伸着一隻手指嚮天上。
白素心中一愣,暗想,難道他們看到了我?這是根本不可能的事。
隨着高度的迅速下降,地面上的人也越來越清楚,她調節了焦距以後,竟已經能夠分辨出各人的相貌,她看到了樓清和秋林,畢竟是三十多年過去了,他們似乎已經老了(他們比我和白素要大好幾歲,似乎應該是六十歲以上的人),而他們身邊的另外幾個人,顯然是他們的孩子,他們的孩子似乎都已經成人。白素此時也已經看清,其中有一個孩子還在不斷地用手指着天空,那是一個女孩,年齡極小。以年齡來推算,那或許是樓清夫婦的孫子。正因為那個孩子極小,所以白素此時還不能看清她的面貌,但是那幾個大人,倒是可以模糊看清了。
從這幾個人的表情上推測,似乎是那個最小的孩子看到了她的飛機,但其他人卻根本不相信她所說的話,是以她纔會不斷指着天空,而其他人卻是一臉迷惑不解的表情。
當然,這一切都是極短時間內的事,因為飛機下降的速度極快。就在這極短的時間內,白素已經驚異莫名,因為她非常清楚,那個孩子根本就不應該看到她的飛機,而事實上,她似乎又看到了。
一件根本不可能發生的事發生了,這本身就說明極不尋常。
很快,地面上的人可以看到她的飛機了,在看到飛機的那一刻,幾個人臉上全都是一種極其怪異的表情,他們並不是繼續看着飛機,而是一齊轉頭去看那個年齡最小的小孩。
這時,白素已經可以看清那個孩子的臉,她的表情非常平淡,並沒有任何的得意,而是一轉身,獨自玩去了。
其他人與她的表情絶然不同,他們不再看那個孩子,而是再一次將目光圍到天上,接着,白素就看到幾個人在嚮她揮手。
幾分鐘後,白素的飛機便降落在那塊平地上。
樓清夫婦和他們的孩子圍了過來,表示對白素的歡迎。但衹有那個最小的孩子,對此似乎沒有任何的熱心,她獨自坐在不遠處的草地上,一臉冷漠地看着這邊的熱烈。
白素打開機艙走了出來,秋林便叫了一聲,迎嚮白素,伸手將她摟在懷裏。
秋林摟過她之後,便對她說:“剛纔,多多說你來了,我們還不相信,沒料到,你真的來了,而且來得竟是這麽的快,真讓人吃驚。”
白素暗想:這還能算是快嗎?本來,我早在三個小時前就應該到的。
秋林的孩子非常有禮貌,全都過來與白素打招呼,唯獨衹有那個最小的女孩,仍然坐在一邊。
樓清在與白素打過招呼之後,便喊那個坐在一邊的女孩:“多多,快過來見白姨。”
白素聽了這話,心中暗自打了個突。
後來,白素嚮我介紹這段經歷,講到這裏的時候,我也是大為吃驚,連忙打斷了白素:“什麽什麽?那個樓清,是不是在深山中生活得太久了,連人情世故也不懂了?”
白素當然知道我的意思,卻故意問道:“他怎麽不懂人情世故了?”
我道:“他們夫婦的年齡比我們大,卻也不至於到了成為兩輩了,他怎麽能夠讓他的孫子輩喊你白姨呢?如果我的記憶不錯,秋林與你一直都是姐妹相稱的。三十多年不見,他竟將輩子給搞亂了。”
白素一笑:“當時,我也這樣認為,後來纔知道,這裏面有一個你怎麽都不可能想到的原因。”
我想了想:“有什麽原因?難不成像藍絲一樣,我們最初認識她的時候,一直以為她是我們的晚輩,後來卻發現我們竟是同輩不成?”
白素說:“我說你想不到,就一定是想不到,因為那個多多根本不是他們的孫女。”
這話就更讓我不解了,不是他們的孫女是什麽?難道是一個由他們撿來的孩子?像藍絲一樣,從某一處極其神秘的地方,經小溪漂來的?
白素說:“算了,也不讓你猜了,我知道這些年,你的腦子用得越來越少,已經是大不如以前。那個多多原本就是他們的孩子,你說,她不叫我叫姨叫什麽?”
這話將我嚇了一大跳:“你開什麽玩笑,樓清恐怕已經是快七十歲的人了,就是秋林也在六十歲以上,他們怎麽可能有一個五歲的孩子。”
白素笑了笑,道:“我以為你見的怪事已經夠多,天下再不會有什麽怪事會讓你詫異的。現在看來,接下來發生的事,肯定會讓你更加詫異。”
我問:“接下來發生了什麽?”
接下來發生了什麽?當然是那個五歲小女孩在父親的要求下走到了白素面前。
那孩子生得非常美麗,簡直可以說是可愛極了。白素見到一個如此可愛的小女孩,便生出了憐愛的念頭,想將她抱在懷裏,並且親一親她。就在這時,那個孩子說了一句讓白素莫名其妙的話,以至於一嚮以才思敏捷著稱的白素,有好一段時間沒有弄明白這到底是怎麽一回事。
那個女孩走到她的前面,以一種極其成人化的口氣對她說:“我知道你是來幹什麽的,我也知道你是一個不同於常人的人。可是,我不相信你能夠幫我找到我的老公和孩子。”
白素聽了這話,當場瞠目結舌,半句話都說不出來。
--
這個小女孩名叫多多,這是白素已經知道的,她還知道這孩子已經五歲,另外,最近有許多怪異的事發生在這個孩子身上,至於那到底是什麽事,或者怪異到何種程度,白素還不是十分清楚。
這個多多對白素說了第一句話,白素便知道,這個孩子的確可以說是怪異莫名。第一,她說話的那種口氣,根本就不像是一個五歲的孩子,簡直比一個成人還成人化,這一點,她也並不覺得難以理解,因為我也曾接觸過這樣的孩子,也同樣是個女孩,因為那個女孩是五散喇嘛的轉世,她身上有着五散喇嘛的記憶,所以說出來的話,看起來是童聲童氣,卻極有思想,因為那思想根本就不是那個孩子的,而是五散喇嘛的。
或許這個多多也是某個得道高僧的轉世,那麽,她能以這種口氣講話,也就不是什麽難以理解的事了。但是,如果她是某一處得道高人的轉世,她的話中就一定應該充滿了智慧之光,而這個孩子看起來卻像是在鬍言亂語。所謂“我不相信你能夠幫我找到我的老公和孩子”,這又能算是什麽充滿知道的話?這似乎衹是一個思維不正常的人說出的譫語。
十分之一秒的驚駭之後,白素馬上想到,世上有許多怪異的事,看起來是完全的不可思議,但其實有着非常特別的因果。這樣一想,她便不再覺得這孩子有什麽怪異之處了,暫且認定她所說的是非常正常的,便說道:“我知道你是多多,今年五歲,對不對?”
那個女孩說:“我自然是多多,這又不是什麽大秘密。”
這就是白素估計不足了,在她看來,多多衹不過是個孩子,是以纔會以孩子的口氣與她說話,沒想到,她說出的話,比成人更成人化。
白素愣了一愣,馬上又定過神來:“你當然也知道,我是來幫你的。”她這句話就已經有了些成人化了。
多多聽了這話,似乎一陣驚喜,問道:“你能送我回去?”
一個有着非常相貌的孩子,又能說出一種非常成人化的語言,白素立即就喜歡上了這個孩子,因為她並沒有看到這塊草地上有着房屋,那個帳篷也是臨時搭建的,在聽到多多說出這句話以後,便馬上想到,他們的傢離此可能還有一些距離,為了迎接她,他們可能來此已經很長時間,多多已經開始想傢了,作為一個孩子來說,這是極正常的事。她於是伸出手來,要抱多多,一面對她說:“多多,阿姨跟你一起回傢去,好嗎?”
在白素的心理上,多多衹是一個孩子,是以,她在說出這句話時,用的也是孩子的語氣,因為她非常喜歡這個孩子,確實也很想抱她一抱。
可是,她萬萬沒有料到,多多竟然會對她說出一番極其特別的話來。
多多在白素的手要伸到她面前時,嚮後退了一步,一臉嚴肅地對白素說:“你根本不知道我的傢在哪裏,你怎麽跟我一起回去?而且,我也根本就不是小孩子,我為什麽要你送我?我沒有眼睛看路,沒有腳走路不成?”
白素和多多這樣對話的時候,樓清和秋林就站在一邊,臉上是尷尬至極的神色,樓清更是失去了鎮靜,一拉多多的手,惡狠狠地說:“你在白姨面前鬍說八道些什麽?你再鬍說,看我不打你。”
對於任何一個孩子來說,這樣的話當然是非常見效果的,但是,多多卻根本就是無動於衷,她頗為不憤地說:“我哪裏鬍說八道了?是她自己說要送我回傢去,連我自己都不知道我的傢在哪裏,她怎麽知道?她既然不知道我的傢在哪裏,又怎麽送我回去?如果硬要說有人鬍說八道的話,那鬍說八道的是她而不是我。”
白素聽了這話,更是大為驚異,這孩子的思維竟是極有條理,說她鬍言亂語,確然是太冤枉了她。
樓清見孩子如此說白素,臉上卻挂不住,揚起手來,要一巴掌打到她的臉上。
白素的動作奇怪無比,在樓清的手揚起來,要落卻沒有落下時,已經伸手將樓清的手抓住:“算了,她還是個孩子。”
誰知多多根本就不領她的情,反而一臉嚴肅地對她說:“誰說我是個孩子?我剛纔已經告訴了你,我根本不是孩子,而是一個成人,我有自己的傢,有自己的老公,有自己的兒女。我是一傢之主,你怎麽能說我是個孩子?”
一個五歲的孩子,竟告訴別人說她已經結婚,有了老公,有了兒女,天下哪裏會有比這更奇絶的事?而她的話又根本沒有半點鬍言亂語,一切都說得是那麽認真,倒仿佛真有其事似的。任何一個正常人聽了她的這些話,一定會認為她是個神經不正常的孩子。
可是一個不正常的孩子,又怎麽能夠說出這樣的話來?
聽了這樣的話,白素自然是詫異莫名,但她畢竟是個見多識廣的人,可以說,天下的奇事,她經歷得實在是太多了。
那時候,白素的心念真正可以說是電轉,她立即便有了幾種設想。
第一種設想前面已經說過,認為這孩子是某個得道高人的轉世。但這一設想她立即便否定了,原因極之簡單。那孩子剛纔已經說得明白,她是一個丈夫的妻子幾個孩子的母親。如果她說的是有關前世的記憶的話,那麽,她的前世就應該是一個女性而不是一個男性,且是一個結婚生子的女性,這就說明她根本就不可能是得道高人的轉世。
第二種設想則是在第一種設想被否認以後産生的,她的前世是一個女人,因為某種特別的原因,她仍然有着前世的記憶。這種現象我也曾遇到過。有一個女人,她深愛着一個男人,某一天,她與這個自己深愛着的男人單獨在一起的時候,她被人殺死了,其殺人的方法極其特別,是用一把刀將她的整個頭砍了下來。就在她被殺死靈魂離體的那一刻,她看到那個她深愛的男人手上拿着一把刀,刀上還在滴血,她便認定是這個男人殺了他。於是,她立即投胎於另一個女人的腹中,再世生為男人,在她還是嬰兒的時候,她有着關於前世的記憶,於是,她讓護士長幫她發了一封信給那個男人,說是等她成人後要去找那個男人報仇。後來,我費盡周折找到了那個已經成人的孩子,但那時他已經失去了關於前世的記憶。這個故事奇特之至,我將其記在《前世》之中。
白素此時當然也想到了那個一出生就要報仇的孩子,但那個孩子與這個多多顯然不同,那個孩子經歷了嬰兒時期之後,除了潛意識中還記着一個特別的銀行存款號碼以外,有關前世的其它記憶全都消失了,而這個多多卻不然,她似乎還能夠記得其前世的一世。
這似乎是一個比較合理的解釋。
樓清夫婦之所以認為此事怪異,根本原因在於他們接受理念是轉世,而不是帶着前世的記憶投胎,這兩者的區別當然是極大的,但從根本上說,似乎也沒有太大的不同。
那時,白素感到難辦的倒不是這種在形態的理解,而是想到了另外一個問題,這個可憐的女孩如果一直帶着有關前世的記憶,那麽,她今後的生活就是一件極其睏難的事,任何人,都不可能以兩個自我的方式同時存在着,這種存在本身就說明了不正常,於是,她也就不可能獲得正常人的生活。
上面這些,衹不過是白素在那一瞬間的想法,而就在她想着這一切的時候,樓清正在收拾帳篷,而秋林則帶着白素和孩子們,一起嚮他們的傢中走去。
他們的傢與這塊平地有着一裏多路,而且都是山路,雖然被行人從山梁上踏出了一條路來,但對於白素這個慣於在城市中生活的人來說,那路仍然是極其難走的,幸虧她是一個見多識廣、有着極其豐富經歷的人,如果是一個從小便在城市中生活的人,面對這樣的山路,恐怕連怎麽下腳都不知道。
秋林的傢建在山腰之中,是用石頭和樹木建起來的,被一些又高又大的樹圍在中間,環境可以說極之優雅。那房子的邊沿是山坡,山坡下種着許多的蔬菜,長得非常茂盛,有許多已經挂果,那些果子極為鮮嫩,而在房子的兩邊,種着一些果樹,樹上也結着果子,房子四周開着許多花。站在房子的門口,可以聽到流水的聲音,當時,白素以為不遠處有一條小溪,流水聲正是從小溪中傳來的,後來她纔知道,那是因為房子後面有一個石頭砌成的引水槽,引水漕中的水清澈甘甜,四季不斷。樓清在引水漕的端砌了一個水池,當水池裝滿水以後,引水漕的水還不斷由山上流下來,自然就會沿着一個孔溢出,流嚮別外,白素聽到的正是這流水的聲音。
走進秋林的傢裏,這個傢顯然可以稱為簡陋,卻非常幹淨整潔,看上去是那種典型的山居人傢生活。當然也有着不同之處,這種不同主要體現在兩方面,一方面是這個傢裏有一間極特別的類似於寺院佛堂式的房間,房間裏有一種特別的香味,白素見多識廣,當然知道這種香的特異之處。
樓清傢裏有着這樣一個所在,本也不能算是特別,他們原就是生活在都市中的人,對於他們的出身,別人或許不清楚,白素可以說是了如指掌,兩個人的家庭都非常顯赫,即使是現在,也還是大大的有名。但是,這樣的兩個人,卻心甘情願放棄了自己本可以獲得的一切,跑到這樣的一個地方來隱居,這樣的隱居地裏,如果沒有一個特別的房間,那纔是一件讓人不解的事。
能夠理解這樣的一件特別,那麽,另一件特別就更不能算是特別了。那是因為他們有一間藏書非常豐富的書房。知道一樣的兩個,傢裏有一間書房當然不會是特別的事,陶淵明在終南山隱居的時候,那當然也是有書房的,如果沒有,他那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詩句,在哪裏寫又放在哪裏保存下來的?
如果說他們特別的話,當然還有一個特別之處,他們的孩子很多,總共有十一個,其中十個都已經成年,在孩子需要獲得教育的時候,他們便將孩子們送了出去,他們的想法是,這些孩子在接受了外面的教育之後,如果覺得外面的生活很好,倒也沒有必要回到這裏來,他們有權選擇自己的生活方式。但事實上,還是有幾個孩子回來了,並且决定不再出去,他們也便將這些孩子留了下來。
這正是白素來的時候,看到有六七個人迎接她的原因,其中五個是他們的孩子,而這些孩子中,有四個是曾經去過文明社會卻感到與那個社會格格不入又自動回來的。
關於這個家庭,本就是一個奇特之至的故事,但由於與本故事的聯繫不大,我便衹是作一個非常簡略的介紹。
卻說白素來了秋林傢,秋林在門前摘了一些蔬菜,做了一餐很特別的飯來招待白素,然後,他們夫婦便請白素進了他們的書房,並且將門關上了。
白素知道他們要與她談多多的事,見他們一臉的嚴肅,她也不好太隨便,就坐在其中的一張椅子上,等着他們的述說。
白素是一個極好的聽衆,別人在講一些特別的事時,她通常都會非常認真地聽,且一言不發,直到這件事講完,她纔可能發表自己的意見。關於這一點,我的感受是最深的,因為我曾有過許多的經歷,有些是事情真相大白以後纔告訴她,有些是因為我遇到了無法解决的難題,便找她討主意,每次,她都能表現讓人難以預料的鎮定。
樓清和秋林在白素面前坐下,兩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似乎都有些不好開口,所以有好一段時間的沉默。
白素見此,便想說點別的話,使得氣氛不至於這樣沉重,她略想了想,便說出一句話來。事後,我想了想,別說是她,就是我,也一定會說出這樣的話,這似乎是再好不過的開頭。
毫無疑問,三個人坐在這裏,衹有一個目的,這個目的就是討論那個名叫多多的小女孩,從他們夫婦間的上看,這似乎是一個非常沉重的話題,那麽,在這個話題之前,最好是能有一些輕鬆的話引出來,這些輕鬆的話最好也是由那個女孩而開始。
所以,白素說的話是:“你們這個小孫女真是美麗極了。”
這話一出,白素立即就看到他們兩個人臉上有一種極其怪異的表情,就是白素這種見多識廣的人,也一時分辨不清他們這種吃驚不像吃驚、尷尬不像尷尬、憤怒不像卻又什麽都像的表情。
白素看到他們這樣的表情,心中兀自打了個突,問道:“難道我說錯了什麽話?纔惹得二位有這麽強烈的反應?”
樓清的表情仍然是那樣的強烈,不過,秋林似乎已經緩和下來,對丈夫說:“算了,本來我們就是打算告訴她的。”
這可真正是話中有話,白素聽她如此說之後,立即想到,在這個小女孩身上,的確有着她無法想象的怪異,便不再說任何話,而是靜靜地等着他們。
大約過了幾分鐘,樓清的表情纔漸漸平和下來,對秋林說道:“你說吧。”
秋林似乎還不知該如何開口,猶豫再三,纔對白素說了一句話,這一句話剛一說出,就是一嚮以沉穩著稱的白素,也是暗自叫了一聲,差點就從坐着的位子上跳了起來。
如果當時在那裏聽到他們說這句話的不是白素而是我的話,我相信我定然會吃驚地站起來,指着他們說:“你們……你們是不是需要去看一下精神醫生?”事實上,白素後來嚮我轉述,講到這裏時,我便跳了起來,手中端着的一杯酒全都灑在了地上,酒杯從我的手中滑落,頓時就碎了。
秋林嚮白素說:“剛纔,你說多多是我們的孫女,其實,她不是,她是我們的小女兒。”
多多,就是那個行為怪異的五歲小女孩,她不是秋林的孫女,而是她的小女兒。這樣的介紹看起來是不會有任何問題的,女兒就是女兒,這並沒有任何奇怪之處,我們不是也有一個野人似的女兒紅綾嗎?誰又會覺得這事有什麽奇怪之處?
但是,如果想一想秋林此時的年齡,就覺得這事簡直可以說怪異之極了。
從來都是思維敏捷的白素,此時也說了一句極自以為是的話。
白素在瞬間的詫異之後,立即便平靜下來,說道:“噢,她原來是你們的養女,對不起。”
她說這一句對不起有幾重原因,一重原因是在她一下飛機的時候,樓清曾要多多叫她白姨,後來我聽到白素轉述時便提了這個疑問,其實,她心中也是有這個想法的。現在纔知道,樓清那時所說並不錯,多多既然是他們的養女,在輩份上當然就衹是比白素晚一輩,叫姨是不錯的,她那時候心中不快,實際是錯怪他們了;第二個原因當然是指她將多多當作了他們的孫女且這樣說了出來,這當然是一種尷尬的情形。
沒料到,秋林在聽了她的話之後,神情又是一震,隨即說:“不是養女,她是我們的親身女兒。”
即便是白素,在聽了這句話之後,也叫了起來:“什麽?她是你們的女兒?親生女兒?”
秋林尷尬地一笑,說:“是的,我六十歲那年生了她。”
現代的實用醫學認為,女人到四十五歲以後便會閉經,閉經以後,卵巢便不再排卵,也就是說,閉經以後的女人便不再有生育能力。儘管由於人與人之間存在着極大的差異,閉經的時間也是不會相同的,有人或許早一些,有人或放晚一些,但無論任何人,如果說到了六十歲還有生育能力,那絶對是天下奇聞。
這就是我和白素在聽說多多是他們的女兒之後為什麽吃驚的原因。
從理論上說,那個五歲的小女孩,絶對不可能會是一個六十歲女人的孩子,但這個女人卻親口說,事實上正是她的孩子。
也許是我孤陋寡聞,男子在六十歲以上,甚至七十歲八十歲還有生育能力的事,我曾聽說過,但女人在六十歲以上還能生孩子的事,真正是聞所未聞。
秋林看到白素臉上的那種駭異表情,便說道:“別說你會感到吃驚,當時,我在知道了這件事之後,簡直就懷疑我會因此變成怪物。”
有一句話,白素在猶豫再三之後,還是問了出來:“在那時候,你身上……難道你還來親戚?”
這種話原本不應該從白素口中說出來,因為當時有樓清在一旁,除了用這樣的一句話之外,她確實是不知該怎樣表達這個意思。
將女人來月經稱作親戚來了,在中國的上一代或者上幾代人中本是一個非常普遍的說法,那時,人們普遍認為那是一件極醜極髒的事,就是直接說一說,也會污人耳目,所以纔會將其喻作親戚,聽起來就雅得多了。
秋林聽她這一部,臉上也是一副不解的神情:“哪裏還來?斷了七八年了。所以,懷上她的時候,我哪裏知道?後來,反應實在是大得很,我還以為是得了什麽病,又怕他擔心,所以一直瞞着他。再過一半個月,他也發現了,就問我,我不想他擔心,就嚮他開玩笑說:‘誰知道呢?倒好像民懷上了似的。’你也知道,他是懂得脈理的,長期以來,我們之間有了什麽病痛,也都是靠他。後來,他替我拿了脈,他的手還沒有從我手上拿走,我已經看出他的臉色極難看,越來越難看。我就問他:‘怎麽回事?’他又拿了一次脈,然後就擺了擺頭,一邊說了十幾個不可能。我問他:‘什麽不可能不可能?我到底得了什麽病?’他說:‘從脈理來看,你沒有病。’這話我怎麽能相信,?我沒有病怎麽會有這樣大的反應?他接着說:‘從脈理來看,你像是懷孕了。’他原是要說再給我拿一次脈的,可我聽到他說了前面一句話之後,便驚叫了一聲,昏了過去。”
這事實在太怪異了,超出了白素所有知識的範圍,她覺得無法理解。
秋林卻繼續說:“後來,他幾乎每天給我拿許多次脈,可每一次的結論都一樣。那時候,他甚至生出一個念頭,要帶我到外面去檢查確證一下。我就對他說:‘你瘋了?你也不想想,我多大年紀了,如果到了外面,那些先進儀器檢查出真是懷上了,你想想,這不是天大的笑話嗎?我還能有臉活在世上?’”
她能說出這樣的話來,說明他們雖然生活在那種與世隔絶的地方,但對人世間的事還是非常瞭解的。如果她真的到文明世界來檢查而證實了此事的話,我能夠想象,一定會有成百上千的記者來找他們采訪,那麽,這件事絶對會迅速轟動全世界,隨後會引出多少麻煩,實在是一件誰都無法預料的事。
因此,白素此時說了一句話:“你做得很對。”
秋林介紹說:“我們當時都意識到這個孩子絶對不簡單,誰知道她果然不簡單,自從四個月起,就會講話了,五個月會走。更讓我們不明白的是,她會講話的時候,第一句話既不是叫爸爸也不是叫媽媽,而是說:‘我要回傢。’”
白素驚問了一聲:“她說她要回傢?”
這時候,樓清纔說了第一句話:“她確實說她要回傢,而且,後來一直同我們鬧着要回傢。我們都覺得奇怪,她要回到哪裏去?這裏難道不是她的傢?”
秋林也說:“我這一生中,總共生了十一個孩子,這一個是最特別的。她總在鬧着要回傢,有時候,她鬧得我們實在沒有辦法,我們衹好將她抱到了外面,衹要一到外面,她就不哭不鬧,非常安靜。可是,衹要我們將她抱進進她就又鬧了起來。”
她剛說到這裏,樓清就接了過去:“她身上確然有着許多讓人不解之處。我們原來以為她是某個高人轉世,這種事,我們是可以接受的,所以,在我們給她的玩具之中,有許多與衆不同的東西,比如佛珠之類,我甚至嚮秋林說:‘這個孩子不是我們的,衹不過佛祖要求我們暫時養着她。總有一天,她會離開我們的,她要回到寺裏去的。”
--
這個多多對白素說了第一句話,白素便知道,這個孩子的確可以說是怪異莫名。第一,她說話的那種口氣,根本就不像是一個五歲的孩子,簡直比一個成人還成人化,這一點,她也並不覺得難以理解,因為我也曾接觸過這樣的孩子,也同樣是個女孩,因為那個女孩是五散喇嘛的轉世,她身上有着五散喇嘛的記憶,所以說出來的話,看起來是童聲童氣,卻極有思想,因為那思想根本就不是那個孩子的,而是五散喇嘛的。
或許這個多多也是某個得道高僧的轉世,那麽,她能以這種口氣講話,也就不是什麽難以理解的事了。但是,如果她是某一處得道高人的轉世,她的話中就一定應該充滿了智慧之光,而這個孩子看起來卻像是在鬍言亂語。所謂“我不相信你能夠幫我找到我的老公和孩子”,這又能算是什麽充滿知道的話?這似乎衹是一個思維不正常的人說出的譫語。
十分之一秒的驚駭之後,白素馬上想到,世上有許多怪異的事,看起來是完全的不可思議,但其實有着非常特別的因果。這樣一想,她便不再覺得這孩子有什麽怪異之處了,暫且認定她所說的是非常正常的,便說道:“我知道你是多多,今年五歲,對不對?”
那個女孩說:“我自然是多多,這又不是什麽大秘密。”
這就是白素估計不足了,在她看來,多多衹不過是個孩子,是以纔會以孩子的口氣與她說話,沒想到,她說出的話,比成人更成人化。
白素愣了一愣,馬上又定過神來:“你當然也知道,我是來幫你的。”她這句話就已經有了些成人化了。
多多聽了這話,似乎一陣驚喜,問道:“你能送我回去?”
一個有着非常相貌的孩子,又能說出一種非常成人化的語言,白素立即就喜歡上了這個孩子,因為她並沒有看到這塊草地上有着房屋,那個帳篷也是臨時搭建的,在聽到多多說出這句話以後,便馬上想到,他們的傢離此可能還有一些距離,為了迎接她,他們可能來此已經很長時間,多多已經開始想傢了,作為一個孩子來說,這是極正常的事。她於是伸出手來,要抱多多,一面對她說:“多多,阿姨跟你一起回傢去,好嗎?”
在白素的心理上,多多衹是一個孩子,是以,她在說出這句話時,用的也是孩子的語氣,因為她非常喜歡這個孩子,確實也很想抱她一抱。
可是,她萬萬沒有料到,多多竟然會對她說出一番極其特別的話來。
多多在白素的手要伸到她面前時,嚮後退了一步,一臉嚴肅地對白素說:“你根本不知道我的傢在哪裏,你怎麽跟我一起回去?而且,我也根本就不是小孩子,我為什麽要你送我?我沒有眼睛看路,沒有腳走路不成?”
白素和多多這樣對話的時候,樓清和秋林就站在一邊,臉上是尷尬至極的神色,樓清更是失去了鎮靜,一拉多多的手,惡狠狠地說:“你在白姨面前鬍說八道些什麽?你再鬍說,看我不打你。”
對於任何一個孩子來說,這樣的話當然是非常見效果的,但是,多多卻根本就是無動於衷,她頗為不憤地說:“我哪裏鬍說八道了?是她自己說要送我回傢去,連我自己都不知道我的傢在哪裏,她怎麽知道?她既然不知道我的傢在哪裏,又怎麽送我回去?如果硬要說有人鬍說八道的話,那鬍說八道的是她而不是我。”
白素聽了這話,更是大為驚異,這孩子的思維竟是極有條理,說她鬍言亂語,確然是太冤枉了她。
樓清見孩子如此說白素,臉上卻挂不住,揚起手來,要一巴掌打到她的臉上。
白素的動作奇怪無比,在樓清的手揚起來,要落卻沒有落下時,已經伸手將樓清的手抓住:“算了,她還是個孩子。”
誰知多多根本就不領她的情,反而一臉嚴肅地對她說:“誰說我是個孩子?我剛纔已經告訴了你,我根本不是孩子,而是一個成人,我有自己的傢,有自己的老公,有自己的兒女。我是一傢之主,你怎麽能說我是個孩子?”
一個五歲的孩子,竟告訴別人說她已經結婚,有了老公,有了兒女,天下哪裏會有比這更奇絶的事?而她的話又根本沒有半點鬍言亂語,一切都說得是那麽認真,倒仿佛真有其事似的。任何一個正常人聽了她的這些話,一定會認為她是個神經不正常的孩子。
可是一個不正常的孩子,又怎麽能夠說出這樣的話來?
聽了這樣的話,白素自然是詫異莫名,但她畢竟是個見多識廣的人,可以說,天下的奇事,她經歷得實在是太多了。
那時候,白素的心念真正可以說是電轉,她立即便有了幾種設想。
第一種設想前面已經說過,認為這孩子是某個得道高人的轉世。但這一設想她立即便否定了,原因極之簡單。那孩子剛纔已經說得明白,她是一個丈夫的妻子幾個孩子的母親。如果她說的是有關前世的記憶的話,那麽,她的前世就應該是一個女性而不是一個男性,且是一個結婚生子的女性,這就說明她根本就不可能是得道高人的轉世。
第二種設想則是在第一種設想被否認以後産生的,她的前世是一個女人,因為某種特別的原因,她仍然有着前世的記憶。這種現象我也曾遇到過。有一個女人,她深愛着一個男人,某一天,她與這個自己深愛着的男人單獨在一起的時候,她被人殺死了,其殺人的方法極其特別,是用一把刀將她的整個頭砍了下來。就在她被殺死靈魂離體的那一刻,她看到那個她深愛的男人手上拿着一把刀,刀上還在滴血,她便認定是這個男人殺了他。於是,她立即投胎於另一個女人的腹中,再世生為男人,在她還是嬰兒的時候,她有着關於前世的記憶,於是,她讓護士長幫她發了一封信給那個男人,說是等她成人後要去找那個男人報仇。後來,我費盡周折找到了那個已經成人的孩子,但那時他已經失去了關於前世的記憶。這個故事奇特之至,我將其記在《前世》之中。
白素此時當然也想到了那個一出生就要報仇的孩子,但那個孩子與這個多多顯然不同,那個孩子經歷了嬰兒時期之後,除了潛意識中還記着一個特別的銀行存款號碼以外,有關前世的其它記憶全都消失了,而這個多多卻不然,她似乎還能夠記得其前世的一世。
這似乎是一個比較合理的解釋。
樓清夫婦之所以認為此事怪異,根本原因在於他們接受理念是轉世,而不是帶着前世的記憶投胎,這兩者的區別當然是極大的,但從根本上說,似乎也沒有太大的不同。
那時,白素感到難辦的倒不是這種在形態的理解,而是想到了另外一個問題,這個可憐的女孩如果一直帶着有關前世的記憶,那麽,她今後的生活就是一件極其睏難的事,任何人,都不可能以兩個自我的方式同時存在着,這種存在本身就說明了不正常,於是,她也就不可能獲得正常人的生活。
上面這些,衹不過是白素在那一瞬間的想法,而就在她想着這一切的時候,樓清正在收拾帳篷,而秋林則帶着白素和孩子們,一起嚮他們的傢中走去。
他們的傢與這塊平地有着一裏多路,而且都是山路,雖然被行人從山梁上踏出了一條路來,但對於白素這個慣於在城市中生活的人來說,那路仍然是極其難走的,幸虧她是一個見多識廣、有着極其豐富經歷的人,如果是一個從小便在城市中生活的人,面對這樣的山路,恐怕連怎麽下腳都不知道。
秋林的傢建在山腰之中,是用石頭和樹木建起來的,被一些又高又大的樹圍在中間,環境可以說極之優雅。那房子的邊沿是山坡,山坡下種着許多的蔬菜,長得非常茂盛,有許多已經挂果,那些果子極為鮮嫩,而在房子的兩邊,種着一些果樹,樹上也結着果子,房子四周開着許多花。站在房子的門口,可以聽到流水的聲音,當時,白素以為不遠處有一條小溪,流水聲正是從小溪中傳來的,後來她纔知道,那是因為房子後面有一個石頭砌成的引水槽,引水漕中的水清澈甘甜,四季不斷。樓清在引水漕的端砌了一個水池,當水池裝滿水以後,引水漕的水還不斷由山上流下來,自然就會沿着一個孔溢出,流嚮別外,白素聽到的正是這流水的聲音。
走進秋林的傢裏,這個傢顯然可以稱為簡陋,卻非常幹淨整潔,看上去是那種典型的山居人傢生活。當然也有着不同之處,這種不同主要體現在兩方面,一方面是這個傢裏有一間極特別的類似於寺院佛堂式的房間,房間裏有一種特別的香味,白素見多識廣,當然知道這種香的特異之處。
樓清傢裏有着這樣一個所在,本也不能算是特別,他們原就是生活在都市中的人,對於他們的出身,別人或許不清楚,白素可以說是了如指掌,兩個人的家庭都非常顯赫,即使是現在,也還是大大的有名。但是,這樣的兩個人,卻心甘情願放棄了自己本可以獲得的一切,跑到這樣的一個地方來隱居,這樣的隱居地裏,如果沒有一個特別的房間,那纔是一件讓人不解的事。
能夠理解這樣的一件特別,那麽,另一件特別就更不能算是特別了。那是因為他們有一間藏書非常豐富的書房。知道一樣的兩個,傢裏有一間書房當然不會是特別的事,陶淵明在終南山隱居的時候,那當然也是有書房的,如果沒有,他那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詩句,在哪裏寫又放在哪裏保存下來的?
如果說他們特別的話,當然還有一個特別之處,他們的孩子很多,總共有十一個,其中十個都已經成年,在孩子需要獲得教育的時候,他們便將孩子們送了出去,他們的想法是,這些孩子在接受了外面的教育之後,如果覺得外面的生活很好,倒也沒有必要回到這裏來,他們有權選擇自己的生活方式。但事實上,還是有幾個孩子回來了,並且决定不再出去,他們也便將這些孩子留了下來。
這正是白素來的時候,看到有六七個人迎接她的原因,其中五個是他們的孩子,而這些孩子中,有四個是曾經去過文明社會卻感到與那個社會格格不入又自動回來的。
關於這個家庭,本就是一個奇特之至的故事,但由於與本故事的聯繫不大,我便衹是作一個非常簡略的介紹。
卻說白素來了秋林傢,秋林在門前摘了一些蔬菜,做了一餐很特別的飯來招待白素,然後,他們夫婦便請白素進了他們的書房,並且將門關上了。
白素知道他們要與她談多多的事,見他們一臉的嚴肅,她也不好太隨便,就坐在其中的一張椅子上,等着他們的述說。
白素是一個極好的聽衆,別人在講一些特別的事時,她通常都會非常認真地聽,且一言不發,直到這件事講完,她纔可能發表自己的意見。關於這一點,我的感受是最深的,因為我曾有過許多的經歷,有些是事情真相大白以後纔告訴她,有些是因為我遇到了無法解决的難題,便找她討主意,每次,她都能表現讓人難以預料的鎮定。
樓清和秋林在白素面前坐下,兩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似乎都有些不好開口,所以有好一段時間的沉默。
白素見此,便想說點別的話,使得氣氛不至於這樣沉重,她略想了想,便說出一句話來。事後,我想了想,別說是她,就是我,也一定會說出這樣的話,這似乎是再好不過的開頭。
毫無疑問,三個人坐在這裏,衹有一個目的,這個目的就是討論那個名叫多多的小女孩,從他們夫婦間的上看,這似乎是一個非常沉重的話題,那麽,在這個話題之前,最好是能有一些輕鬆的話引出來,這些輕鬆的話最好也是由那個女孩而開始。
所以,白素說的話是:“你們這個小孫女真是美麗極了。”
這話一出,白素立即就看到他們兩個人臉上有一種極其怪異的表情,就是白素這種見多識廣的人,也一時分辨不清他們這種吃驚不像吃驚、尷尬不像尷尬、憤怒不像卻又什麽都像的表情。
白素看到他們這樣的表情,心中兀自打了個突,問道:“難道我說錯了什麽話?纔惹得二位有這麽強烈的反應?”
樓清的表情仍然是那樣的強烈,不過,秋林似乎已經緩和下來,對丈夫說:“算了,本來我們就是打算告訴她的。”
這可真正是話中有話,白素聽她如此說之後,立即想到,在這個小女孩身上,的確有着她無法想象的怪異,便不再說任何話,而是靜靜地等着他們。
大約過了幾分鐘,樓清的表情纔漸漸平和下來,對秋林說道:“你說吧。”
秋林似乎還不知該如何開口,猶豫再三,纔對白素說了一句話,這一句話剛一說出,就是一嚮以沉穩著稱的白素,也是暗自叫了一聲,差點就從坐着的位子上跳了起來。
如果當時在那裏聽到他們說這句話的不是白素而是我的話,我相信我定然會吃驚地站起來,指着他們說:“你們……你們是不是需要去看一下精神醫生?”事實上,白素後來嚮我轉述,講到這裏時,我便跳了起來,手中端着的一杯酒全都灑在了地上,酒杯從我的手中滑落,頓時就碎了。
秋林嚮白素說:“剛纔,你說多多是我們的孫女,其實,她不是,她是我們的小女兒。”
多多,就是那個行為怪異的五歲小女孩,她不是秋林的孫女,而是她的小女兒。這樣的介紹看起來是不會有任何問題的,女兒就是女兒,這並沒有任何奇怪之處,我們不是也有一個野人似的女兒紅綾嗎?誰又會覺得這事有什麽奇怪之處?
但是,如果想一想秋林此時的年齡,就覺得這事簡直可以說怪異之極了。
從來都是思維敏捷的白素,此時也說了一句極自以為是的話。
白素在瞬間的詫異之後,立即便平靜下來,說道:“噢,她原來是你們的養女,對不起。”
她說這一句對不起有幾重原因,一重原因是在她一下飛機的時候,樓清曾要多多叫她白姨,後來我聽到白素轉述時便提了這個疑問,其實,她心中也是有這個想法的。現在纔知道,樓清那時所說並不錯,多多既然是他們的養女,在輩份上當然就衹是比白素晚一輩,叫姨是不錯的,她那時候心中不快,實際是錯怪他們了;第二個原因當然是指她將多多當作了他們的孫女且這樣說了出來,這當然是一種尷尬的情形。
沒料到,秋林在聽了她的話之後,神情又是一震,隨即說:“不是養女,她是我們的親身女兒。”
即便是白素,在聽了這句話之後,也叫了起來:“什麽?她是你們的女兒?親生女兒?”
秋林尷尬地一笑,說:“是的,我六十歲那年生了她。”
現代的實用醫學認為,女人到四十五歲以後便會閉經,閉經以後,卵巢便不再排卵,也就是說,閉經以後的女人便不再有生育能力。儘管由於人與人之間存在着極大的差異,閉經的時間也是不會相同的,有人或許早一些,有人或放晚一些,但無論任何人,如果說到了六十歲還有生育能力,那絶對是天下奇聞。
這就是我和白素在聽說多多是他們的女兒之後為什麽吃驚的原因。
從理論上說,那個五歲的小女孩,絶對不可能會是一個六十歲女人的孩子,但這個女人卻親口說,事實上正是她的孩子。
也許是我孤陋寡聞,男子在六十歲以上,甚至七十歲八十歲還有生育能力的事,我曾聽說過,但女人在六十歲以上還能生孩子的事,真正是聞所未聞。
秋林看到白素臉上的那種駭異表情,便說道:“別說你會感到吃驚,當時,我在知道了這件事之後,簡直就懷疑我會因此變成怪物。”
有一句話,白素在猶豫再三之後,還是問了出來:“在那時候,你身上……難道你還來親戚?”
這種話原本不應該從白素口中說出來,因為當時有樓清在一旁,除了用這樣的一句話之外,她確實是不知該怎樣表達這個意思。
將女人來月經稱作親戚來了,在中國的上一代或者上幾代人中本是一個非常普遍的說法,那時,人們普遍認為那是一件極醜極髒的事,就是直接說一說,也會污人耳目,所以纔會將其喻作親戚,聽起來就雅得多了。
秋林聽她這一部,臉上也是一副不解的神情:“哪裏還來?斷了七八年了。所以,懷上她的時候,我哪裏知道?後來,反應實在是大得很,我還以為是得了什麽病,又怕他擔心,所以一直瞞着他。再過一半個月,他也發現了,就問我,我不想他擔心,就嚮他開玩笑說:‘誰知道呢?倒好像民懷上了似的。’你也知道,他是懂得脈理的,長期以來,我們之間有了什麽病痛,也都是靠他。後來,他替我拿了脈,他的手還沒有從我手上拿走,我已經看出他的臉色極難看,越來越難看。我就問他:‘怎麽回事?’他又拿了一次脈,然後就擺了擺頭,一邊說了十幾個不可能。我問他:‘什麽不可能不可能?我到底得了什麽病?’他說:‘從脈理來看,你沒有病。’這話我怎麽能相信,?我沒有病怎麽會有這樣大的反應?他接着說:‘從脈理來看,你像是懷孕了。’他原是要說再給我拿一次脈的,可我聽到他說了前面一句話之後,便驚叫了一聲,昏了過去。”
這事實在太怪異了,超出了白素所有知識的範圍,她覺得無法理解。
秋林卻繼續說:“後來,他幾乎每天給我拿許多次脈,可每一次的結論都一樣。那時候,他甚至生出一個念頭,要帶我到外面去檢查確證一下。我就對他說:‘你瘋了?你也不想想,我多大年紀了,如果到了外面,那些先進儀器檢查出真是懷上了,你想想,這不是天大的笑話嗎?我還能有臉活在世上?’”
她能說出這樣的話來,說明他們雖然生活在那種與世隔絶的地方,但對人世間的事還是非常瞭解的。如果她真的到文明世界來檢查而證實了此事的話,我能夠想象,一定會有成百上千的記者來找他們采訪,那麽,這件事絶對會迅速轟動全世界,隨後會引出多少麻煩,實在是一件誰都無法預料的事。
因此,白素此時說了一句話:“你做得很對。”
秋林介紹說:“我們當時都意識到這個孩子絶對不簡單,誰知道她果然不簡單,自從四個月起,就會講話了,五個月會走。更讓我們不明白的是,她會講話的時候,第一句話既不是叫爸爸也不是叫媽媽,而是說:‘我要回傢。’”
白素驚問了一聲:“她說她要回傢?”
這時候,樓清纔說了第一句話:“她確實說她要回傢,而且,後來一直同我們鬧着要回傢。我們都覺得奇怪,她要回到哪裏去?這裏難道不是她的傢?”
秋林也說:“我這一生中,總共生了十一個孩子,這一個是最特別的。她總在鬧着要回傢,有時候,她鬧得我們實在沒有辦法,我們衹好將她抱到了外面,衹要一到外面,她就不哭不鬧,非常安靜。可是,衹要我們將她抱進進她就又鬧了起來。”
她剛說到這裏,樓清就接了過去:“她身上確然有着許多讓人不解之處。我們原來以為她是某個高人轉世,這種事,我們是可以接受的,所以,在我們給她的玩具之中,有許多與衆不同的東西,比如佛珠之類,我甚至嚮秋林說:‘這個孩子不是我們的,衹不過佛祖要求我們暫時養着她。總有一天,她會離開我們的,她要回到寺裏去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