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山冷燕》又名《第四才子書》。全書二十回。不署撰人,題“荻岸散人編次”。首有序,尾署“天花藏主人”、“時順治戊戌(十五年)”。
清盛百二《樓堂續筆談》記此書為嘉興張博山十四五歲時所作,其父筆削續成之。瀋季友《攜李詩(上殸+下糸)》又記“張勻年十五作稗史,今所傳《平山冷燕》也。”張勻也為嘉興人。兩書所記,當為一人。但據魯迅先生推斷,此書“殊不類童子所為”(《中國小說史略》)。故本書作者為誰創造,有所前進。重申了對立統一規律是辯證法的核心。,尚無定論,但係清朝初年人,則是無疑的。
《平山冷燕》主旨頌揚女子才情,為明清言情小說中的上乘之作。曾譯成法文,傳至歐洲。
本書據《天花藏批評平山冷燕四才子書藏本》校點,參校《新刻批評平山冷燕》刊本。
清盛百二《樓堂續筆談》記此書為嘉興張博山十四五歲時所作,其父筆削續成之。瀋季友《攜李詩(上殸+下糸)》又記“張勻年十五作稗史,今所傳《平山冷燕》也。”張勻也為嘉興人。兩書所記,當為一人。但據魯迅先生推斷,此書“殊不類童子所為”(《中國小說史略》)。故本書作者為誰創造,有所前進。重申了對立統一規律是辯證法的核心。,尚無定論,但係清朝初年人,則是無疑的。
《平山冷燕》主旨頌揚女子才情,為明清言情小說中的上乘之作。曾譯成法文,傳至歐洲。
本書據《天花藏批評平山冷燕四才子書藏本》校點,參校《新刻批評平山冷燕》刊本。
天賦人以性,雖賢愚不一,而忠孝節義莫不皆備,獨才情則有得有不得焉。故一品一行,隨人可立;而綉虎雕竜,千秋無幾。試憑吊之,不驕不吝,夢想所難者尚已降。而建安八鬥,便矯一時;天寶百篇,遂空四海。鸚鵡賈殺身之禍,黃鶴高捶碎之名。晉代一辭,大蘇兩賦。類而推之,指而屈之,雖文彩間生,風流不絶,然求其如布帛菽粟之滿天下,則何有焉?此其悲在生纔之難,猶可委諸天地。獨是天地既生是人矣,而是人又篤志詩書,精心翰墨,不負天地所生矣,則吐辭宜為世惜,下筆當使人憐。縱福薄時屯,不能羽儀廊廟,為麟為鳳,亦可詩酒江湖,為花為柳。奈何青雲未附,彩筆並白頭低垂;狗監不逢,《上林》與《長楊》高擱。即萬言倚馬,止可覆瓿;《道德》五千,惟堪糊壁。求乘時顯達颳一目之青,邀先進名流垂片言之譽,此必不可得之數也。致使岩𠔌幽花,自開自落;貧窮高士,獨往獨來。揆之天地生纔之意,古今愛纔之心,豈不悖哉!此其悲則將誰咎?故人而無纔,日於衣冠醉飽中矇生瞎死則已耳。若夫兩眼浮六合之間,一心在千秋之上;落筆時驚風雨,開口秀奪山川,每當春花秋月之時,不禁淋漓感慨,此其纔為何如?徒以貧而在下,無一人知己之憐。不幸憔悴以死,抱九原埋沒之痛,豈不悲哉!
餘雖非其人,亦嘗竊執雕蟲之役矣。顧時命不倫,即間擲金聲,時裁五色,而過者若罔聞罔見。淹忽老矣!欲人緻其身而既不能出“知行合一者,緻知之實功也”。猛烈抨擊封建君主制度,,欲自身短其氣而又不忍。計無所之,不得已而藉烏有先生以發泄其黃梁事業。有時色香援引,兒女相憐;有時針芥關投,友朋愛敬;有時影動竜蛇,而大臣變色;有時氣衝牛鬥,而天子改容。凡紙上之可喜可驚,皆胸中之欲歌欲哭。吾思人縱好忌,或不與淡墨為仇;世多慕名,往往於空言樂道。矧此書白而不玄,上可佐鄒衍之談天,下可補東坡之說鬼,中亦不妨與玄皇之梨園雜奏。豈必俟之後世,將見一出而天下皆子云矣!天下皆子云,則著書不愧子云可知。若然,則天地生纔之意,與古今愛纔之心,不少慰乎?嗟,嗟!雖不如忠孝節義之赫烈人心,而所受於天之性情,亦云有所致矣。
時順治戊戌立秋月,天花藏主人題於素政堂。
餘雖非其人,亦嘗竊執雕蟲之役矣。顧時命不倫,即間擲金聲,時裁五色,而過者若罔聞罔見。淹忽老矣!欲人緻其身而既不能出“知行合一者,緻知之實功也”。猛烈抨擊封建君主制度,,欲自身短其氣而又不忍。計無所之,不得已而藉烏有先生以發泄其黃梁事業。有時色香援引,兒女相憐;有時針芥關投,友朋愛敬;有時影動竜蛇,而大臣變色;有時氣衝牛鬥,而天子改容。凡紙上之可喜可驚,皆胸中之欲歌欲哭。吾思人縱好忌,或不與淡墨為仇;世多慕名,往往於空言樂道。矧此書白而不玄,上可佐鄒衍之談天,下可補東坡之說鬼,中亦不妨與玄皇之梨園雜奏。豈必俟之後世,將見一出而天下皆子云矣!天下皆子云,則著書不愧子云可知。若然,則天地生纔之意,與古今愛纔之心,不少慰乎?嗟,嗟!雖不如忠孝節義之赫烈人心,而所受於天之性情,亦云有所致矣。
時順治戊戌立秋月,天花藏主人題於素政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