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Arts>> 影视同名>> William Somerset Maugham   United Kingdom   温莎王朝   (January 25, 1874 ADDecember 16, 1965 AD)
The Theatre
  The Theatre (1978) starring Vija Artmane. Based on play of the same name.
  门开了,迈克尔·戈斯林抬头看看。朱莉娅走了进来。
   “哈啰!我一会儿就好。我刚在签发几封信。”
   “不忙。我只是来看着给丹诺伦特家送去了什么座位的票子。那个年轻人在这里干什么?”
   她以经验丰富的女演员善于用手势来配合说话的本能,把光洁的头一侧,指向她刚才穿过的那间房间。
   “他是会计,是从劳伦斯—汉弗雷会计师事务所来的。他来这儿三天了。”
   “他看来很年轻。”
   “他是个订契约的雇员。他似乎很在行。可是他对我们那套帐务制度始终感到惊奇。他对我说,他从没想到一家剧院竟用这样有条不紊的办法来管理的。他说这个城市里有些行号的帐目简直乱七八糟,足以搞得你头发变白。”
   朱莉娅看着她丈夫漂亮的脸上怡然自得的神情,微微一笑。
   “他是个乖巧的小伙子。”
   “他的工作今天结束了。我想我们可以带他回家,请他吃顿便饭。他是个不错的正派人。”
   “这可是请他吃饭的充分理由吗?”
   迈克尔没有觉察到她语气中略带着讥刺的意味。
   “要是你不想请他,我就不请他。我只是想这会使他喜出望外的。他崇拜得你五体投地。你这回的戏他已看了三次。他巴不得我把他介绍给你呢。”
   迈克尔按了下电铃,他的秘书随即走进来。
   “这些信拿去吧,玛格丽。今天下午我有哪些约会?”
   朱莉娅半心半意地听着玛格丽朗读的会的时间表,同时,尽管她对这间房间再熟悉也没有,还是悠闲地环顾四周。这间房间用做一家第一流剧院的经理室十分合适。四壁都敷有由一位出色的室内装饰家(按成本计价)制作的护壁板,墙上挂着雕版印刷的佐法尼①和德怀尔德所作的舞台场景。那些扶手椅宽阔而舒适。迈克尔坐在一张雕刻华丽的奇彭代尔②式的椅子上,那是件复制品,却是由著名家具商所制作,而他那张奇彭代尔式的桌子有着粗大的抓球爪式的台脚,异常坚实。桌子上搁着一张镶着结实的银框的她本人的照片,旁边对称地放着一张他们的儿子罗杰的照片。在这两者之间有一座富丽堂皇的银质墨水台,那是他有一年生日的时候,她本人送给他的礼物,它后面有一只烫了不少金饰的红色摩洛哥皮的文具架,迈克尔在这里面放他的私人信笺信封,以备亲笔写信时应用。信笺上印着西登斯剧院这一地址,信封上印有他的饰章:一个野猪头,下面是铭词:“犯我者必受惩罚。”③一束黄色的郁金香插在一只银杯里——这是他在戏剧界高尔夫球赛中夺得的三连冠奖杯一一显示出玛格丽的小心爱护。朱莉娅对她打量了一下。虽然她修得很短的头发用过氧化氢漂白过,④两爿嘴唇上口红涂得厚厚的,她却有一副中性的表情,这正标志着一个理想的秘书。她已经在迈克尔身边工作五年了。在那段时间里,她准已对他了解得一清二楚。朱莉娅心想,不知道她可会那么蠢,去跟他闹恋爱。
   ①佐法尼(Johann Zoffany,1733—1810)为英国画家,皇家美术学院奠基人,擅长以风俗画形式描绘当代戏剧情节的片断。
   ②奇彭代尔(Thomas ChiPPendale,1718—1779)为英国家具大师;所设计的家具以外廓优美、装饰华丽为特点。
   ③原文是拉丁文:Nemo me impune lacessit.
   ④西方女子有的把深色头发漂白,成为冒牌金发女郎(peroxide blonde)。
   这时迈克尔从椅子上站了起来。
   “好了,宝贝儿,我们可以走了。”
   玛格丽把他的黑色霍姆堡呢帽①递给他,开了门,让朱莉娅和迈克尔走出去。他们走进外面的办公室时,朱莉娅原先看到的那个年轻人转身站立起来。
   ①霍姆堡呢帽为德国霍姆堡(Hnmburg)首产的一种帽顶有纵向凹形的卷边软毡帽。
   “我给你介绍兰伯特小姐①,”迈克尔说。接着他摆出一位大使在被派驻的宫廷上介绍他的随员觐见一国之君时的气派说:“就是这位先生,多蒙他把我们混乱不堪的帐目整理出了个头绪来。”
   ①即朱莉娅,在文艺界中,女往常在婚后仍用本性而称“小姐”。
   年轻人脸色涨得通红。他对朱莉娅现成的热情微笑很不自然地报以一笑;她亲切地跟他紧紧握手的时候,只觉得他掌心里汗水湿漉漉的。他这副狼狈的样子令人同情。人们被引见萨拉·西登斯①时就会有这种狼狈的感觉。她想起刚才听说要请这小伙子回家吃饭,心里对迈克尔不很乐意。她直盯着他的眼睛。她自己的眼睛很大,是深褐色的,炯炯发亮。这会儿她毫不费力就流露出稍稍觉得有趣而殷勤友好的表情,像拂掉一只在身边嗡嗡飞着的苍蝇一样地出于本能。
   ①萨拉·西登斯(Sarah Siddons,1755—1831)为英国悲剧女演员,剧团经理,以演莎剧红极一时。人称英国戏剧界在十八世纪属于两个最响亮的名字,即大卫·加里克(David Garrick,1717—1779)和西登斯夫人。
   “不知道能不能请到你到我们家一起吃顿便饭,饭后迈克尔会开车送你回去的。”
   那年轻人又是一阵脸红,他的喉结在细细的颈项上动了一下。
   “你们太客气了。”他对自己的衣服不安地看了一眼。“我实在邋遢不堪。”
   “等我们到了家里,你可以梳洗一下,把衣服刷刷嘛。”
   汽车在后台门口等着他们,一辆车身很长的黑色汽车,镀铝的部分光耀夺目,座位上包着银色皮革,车门上不显眼地漆着迈”克尔的饰章。朱莉娅上了车。
   “来跟我坐在一起。迈克尔要开车。”
   他们住在斯坦霍普广场,到了家里,朱莉娅吩咐男管家带领这位年轻客人去盥洗室梳洗。她径自上楼到客厅里。当迈克尔上来找她时,她正在涂唇膏。
   “我叫他梳洗好了就上来。”
   “顺便问一声,他叫什么名字?”
   “我一点也不知道。”
   “宝贝儿,我们必须知道。我要请他在我们的纪念册上题个词。”
   “去你的,他可不够这个资格。”迈克尔只请一等名流在他们的纪念册上题词。“我们今后不会再请他的。”
   正在这时候,年轻人露面了。朱莉娅在车子里就竭力使他不要拘束,可他还是腼腆异常。鸡尾酒已经摆在那里,迈克尔斟起酒来。朱莉娅拿起一枝香烟,那年轻人给她擦了根火柴,但是手抖得厉害,她看他怎么也没法把人凑上她的香烟,使抓住他的手,紧紧握着。
   “可怜的小乖乖,”她想,“我看这是他一生最了不起的时刻了。过后他对家人吹起来,会多够味儿啊。我料想他将成为他办公室里一个该死的小英雄哩。”
   朱莉娅在肚子里自言自语和对别人说话时大不相同:她自言自语的时候,使用的言语很泼辣。她愉快地吸了第一口香烟。想想也确实奇妙,就这么跟她一起吃顿午餐,也许用她谈上三刻钟的话,竟能使—个人在他自己那以不足道的小圈子里身价百倍。
   年轻人勉强说出一句话。
   “这间屋子多漂亮。”
   她微微扬起秀丽的眉毛,倏地对他令人喜悦地一笑。他一定常常看到她在舞台上有这个动作。
   “我真高兴你喜欢它。”她的声音相当低,而且稍带沙哑。你会觉得好像他这一句话搬走了她心头的一块石头。‘我们自以为迈克尔的鉴赏力是十全十美的。”
   迈克尔朝这间房间得意洋洋地瞥了一眼。
   “我有丰富的经验。我总是亲自给我们的戏设计布景。当然有个人替我做粗活,可主意都是我出的。”
   他们是两年前搬进这幢房子里来的。他知道,朱莉娅也知道,因为当时他们正在作巡回演出,便把装修工作委托给一位收费很高的室内装饰家,而那人答应等他们回来时给他们全部弄好,只收成本费,以报答他们答应给他做的剧院里的活儿。但是没有必要把这些叫人乏味的细节对一个连名字都不知道的小伙子去多啰嗦。
   这房子内部的家具陈设极其雅致,古式的和现代的配合得当,所以迈克尔说得一点不错,这里一看就知道是一所高雅人士的住宅。然而朱莉娅坚持她的卧室必须称她自己的心意。战争结束①后,他们本来一直住在摄政王花园②,她在那旧居中原有一间称心如意的卧室,她便把它照式照样全部搬了过来。床和梳妆台都贴有粉红色丝绸软垫,躺椅和扶手椅是浅蓝色的。在床的上方有几个胖胖的涂金的小天使,一起悬空提着一盏粉红灯罩的灯,还有几个胖胖的徐金的小天使围聚在梳妆台镜子四周。几张椴木桌子上放着装在华丽框架中的男女演员和王族的签名照片。那位室内装饰家曾竖起双眉,觉得不屑一顾,可是朱莉娅在全屋中只有在这间房间里才感到真正自由自在。她在椴木写字台上写信,坐的是一张涂金的汉姆雷特坐的那种凳子。
   ①指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
   ②摄政王花园(Resent’s Park)在伦敦西北部,摄政王运河流经其间。
   管家通知午餐准备好了,他们便一起下楼去。
   “我希望你有足够的东西吃,”朱莉娅说。“迈克尔和我胃口都很小。”
   事实上,荣肴有烤板鱼、烤肉排和菠菜,还有煨水果。这一餐原是准备供正常充饥,而不是为了长肥肉的。厨子得到玛格丽的通知,有位客人要来吃午饭,急忙煎了些土豆。它们看上去很松脆,香味令人开胃。可是只有那位年轻客人要吃。朱莉娅朝它们依恋地看看,然后摇摇头,表示不要。迈克尔认真地凝视了半晌,仿佛不大明白这是什么,然后从出神状态中猛然醒觉过来,说了声不要,谢谢你。他们坐在一张长餐桌旁,朱莉娅和迈克尔坐在两端两只很高大的意大利椅子上,小伙子坐在中间一张椅子上,这张椅子坐着极不舒服,但是放在这里非常配称。朱莉娅注意到他似乎在朝餐具柜看望。便笑容可掬地俯身向前。
   “要什么?”
   他面孔涨得通红。
   “我不知是否能要块面包。”
   “当然。”
   她对男管家使了个眼色;他这时正在给迈克尔斟一杯干白葡萄酒,随即转身走出餐室。
   “迈克尔和我从来不吃面包。杰文斯真蠢,没有考虑到你也许会要一些。”
   “当然吃面包不过是一种习惯,”迈克尔说。“要是你决心戒掉这个习惯,一下子就能戒掉,这真叫人高兴。”
   “这可怜的小乖乖可是骨瘦如柴呢,迈克尔。”
   “我不是因为怕发胖而不吃面包。我是因为觉得没有必要才不吃的。毕竟我这样经常运动,可以爱吃什么就吃什么。”
   他现在五十二岁,还保持着很好的身材。年轻的时候,他有一头浓浓的栗色鬈发,加上出色的皮肤、深蓝色的大眼睛、笔挺的鼻子和一双小耳朵,曾经是英国舞台上最漂亮的男演员。唯一美中不足之处是他的嘴唇薄了些。他正好六英尺高,仪表堂”堂。正是他这显著的美貌促使他决定从事舞台生涯,而没有像他父亲那样成为个军人。而今他的栗色头发已经花白,修得短多了;他的脸蛋变得阔了,皱纹也不少;皮肤不再像桃花般娇嫩,而脸色变得红彤彤的。但是凭他那双出色的眼睛和优美的体形,他依然是个十分英俊的男子汉。他在大战中度过了五个年头,获得了一派军人风度,所以如果你不知道他是谁(这不大可能,因为他的照片总以各种形式出现在画报上面),你准会当他是个高级军官。他自诩从二十岁以来体重一直保持不变,有好多年不论晴雨,总是每天早上八点起床,穿上短裤和运动社,绕着摄政王花园跑一圈。
   “秘书告诉我,你今天早晨在排演,兰伯特小姐,”那青年说。“是不是说你们将上演一出新戏?”
   “不,决无此事,”迈克尔回答。“我们正场场客满呢。”
   “迈克尔认为我们演得有些疲塌了,所以要我们排演一次。”
   “幸善我这样做了。我发现有些地方我并没有教他们那样做,而他们却悄悄地做了,台词也随意改动了不少。我是坚持必须一字不差地照念作者所写的台词的,虽然,天晓得,如今剧作家所写的台词也实在差劲。”
   “如果你高兴来看我们的戏,”朱莉娅殷勤地说,“我相信迈克尔一定乐于给你留几个位子。”
   “我很想再来看一遍,”年轻人热切地答道。“我已经看了三遍。”
   “是这样吗?”朱莉娅惊奇地大声说,虽然她明明记得迈克尔早已跟她这样说过。“这个剧本确实不赖,它正适合我们演出,不过我没法想像竟有人要看上三遍。”
   “我去看戏是次要的,主要是看你的演出。”
   “我终于把他这句话引出来了,”朱莉娅想,接着出声地说,“我们初读这个剧本的时俟,迈克尔对它着实拿不准。他认为我演的角色并不怎么好。你知道,这实在不是一个配明星演的角色。但是我认为可以把它演出个名堂来。当然我们得在排练时把另一个女角的戏砍掉好许多。”
   “我不是说我们把剧本改写,”迈克尔说,“不过我可以告诉你,我们演出的戏跟作者交给我们的那个剧本大不相同了。”
   “你们简直了不起,”年轻人说。
   (“他有一种迷人之处。”)“我很高兴你喜欢我,”她应道。
   “既然你对朱莉娅如此爱慕,我相信你走的时候她会送你一张她本人的照片的。”
   “你会吗?”
   他又脸红了,一双蓝眼睛闪着亮。(“他的确相当可爱。”)他并不特别漂亮,可是他的面容显得坦率、纯真,他的腼腆逗人喜爱。他长着浅褐色的鬈发,可惜紧贴在头皮上,朱莉娅想,如果他不用生发油把波浪梳平,而梳出个漂亮发型来,他要好看得多呢。他脸色红润,皮肤光滑,牙齿小而齐整。她注意到他的衣服很合身,穿得也有风度,心中暗自赞许。他看上去大方、整洁。
   “我想你大概从来没有跟剧院内都有过任何交往把?”她说。
   “从来没有。正因为如此,我才拼命谋这个差使呀。你没法想像这工作使我多激动。”
   迈克尔和朱莉娅对他和蔼地笑笑。他的敬慕使他们感到自己的形象高大起来。
   “我从来不让外人来看我们排练,但你既然是我们的会计,就几乎可说属于这个剧院,我可以让你破个例,如果你真喜欢来看看的话。”
   “那你真是太好了。我一辈子从没看到过一次排演。你将在下一部戏里演出吗?”
   “噢,我大概不演。我对演戏已经不再那么感兴趣了。我几乎找不到一个适合我演的角色。你瞧,我这年纪不大可能演好年轻情人的角色,而且现在的剧作家似乎不再写我年轻时他们写的那种角色了。那是法国人所谓的‘说教者’①。你懂得我所指那种人物吧,一个公爵,一个内阁阁员,或者一个著名的王室法律顾问②,尽说些聪明的俏皮话,叫你在他小指头上打转③。我不知那些作家都怎么了。他们似乎再也写不出好台词来。无米之炊④——现在就是要我们演员作无米之炊。那么他们是不是感激我们呢?我是说,那些作家。要是我告诉你他们中间有几个好意思提出的条件,你准会大吃一惊。”
   ①原文为raisonneur,指在戏剧中任评论、说教解释的角色
   ②原文为K.C.(King’s Counsel)二指Knsght Commander,英国的第二级爵士。
   ③英语中的成语,意为“随心所欲地左右你、摆布你”。
   ④原文为bricks without straw,直译为“无草之砖”,典出《圣经·出埃及记》第5章第6到7节:“当天法老吩咐督工的和官长说,你们不可照常把草给百姓作砖,叫他们自己去捡草。”
   “事实上我们还是少不了他们,”朱莉娅笑着说。“假如剧本糟糕,那你演得再好也没有用。”
   “这是因为一般人并不对戏剧真正感兴趣。在英国戏剧的全盛时期,人们上剧院不是去看戏,而是去看演员的。他们不间肯布尔①和西登斯夫人演的是什么。观众上剧院是专程去看他们的。即使现在,虽然我并不否认,如果剧本很糟,你就完蛋,然而我坚决认为,即使剧本再好,观众去看的仍是演员,而不是那戏。”
   ①这里指肯布尔戏剧世家中最著名的约翰·菲利普·肯布尔(John PhslipKemble,1757—1823),他是莎剧演员,剧院经理,曾对舞台艺术和剧场管理作出许多重大改革。西登斯夫人是他的姐姐。
   “这一点我看谁也没法否认,”朱莉娅说。
   “像朱莉娅这样的女演员,只需要一个媒介。给了她这个,她就能完成其余的一切。”
   朱莉娅对那青年欣喜而却略表异议地一笑。
   “你千万不要太相信我丈夫的话。我看我们必须承认,他讲到我的时候有偏心。”
   “除非这位青年是个比我想像的更俊的大傻瓜,否则他一定知道,你在演技方面是无所不能的。”
   “哦,这只是人们这么想而已,因为我始终注意决不做任何我所不能做的。”
   迈克尔当即看看表。
   “我想,小伙子,等你喝完了咖啡,我们该走了。”
   小伙子把他杯子里剩下的咖啡一口喝完了,朱莉娅从桌子旁站起来。
   “你不会忘记给我照片吧?”
   “我想迈克尔的小房间里有一些。来吧,我们去挑一张。”
   她把他带到餐室后面一间相当宽敞的房间。虽然它算是迈克尔的私人起居室——“一个人总得有间房间可以单独躲起来抽抽板烟吧——它却主要是在他们家来客时当做衣帽间的。里面有一张气派十足的桃花心木写字台,上面放着乔治五世①和玛丽王后亲笔签名的照片。在壁炉架顶上是一张劳伦斯②画的肯布尔扮演汉姆雷特的肖像的旧复制品。一张小桌予上堆着一叠剧本的打字稿。室内四周都是书架,书架底下有一排小橱,朱莉娅从其中的一只里拿出一束她最近的照片。她拣了一张递给那个小伙子。
   ①乔治五世(George V,1867—1936)为英国国王兼印度皇帝(1910—1936);其妻玛丽王后(Queen Mary,1867—1953)。
   ②劳伦斯(Sir Thomas Lawrence。1769—1830)为英国肖像画家,曾任英国皇家艺术学院院长。
   “这一张还可以。”
   “美极了。”
   “那它就不可能太像我,我原以为很像的呢。’
   “但实在很像。简直唯妙唯肖。”
   她向他投了个另一种的微笑,略带调皮的微笑,她把眼睑稍一垂下,随即掀起,用温柔的表情向他注视了一会儿,这一瞥就是人们所谓她的天鹅绒般柔美的眼色。她这一瞥并无特殊用意。她这样做,如果不是机械动作,也仅仅是出于讨人喜欢的本能。这孩子如此年轻,如此腼腆,看来心地又是如此善良,而她却将永远不会再见到他,因此认为他一次次花钱看她的戏总该得到报偿,她要他在回顾这次会晤时,会觉得这是他一生中的一件大事。
   她就再看看自己的照片。她但愿觉得自己像这张照片。摄影师在她的配合下让她摆出了最佳的姿势,充分显示了她的美。她的鼻子稍微粒大了些,但他设法利用灯光把它拍得十分小巧,脸上没有—丝皱纹来损坏光滑的皮肤,一双明眸含情脉脉。
   “好。你就拿这一张吧。你知道我不是个美丽的女人,甚至说不上怎样漂亮,以前科克兰①总说我有的是beaute du diable②。你懂法语吗?”
   ①科克兰(Benoit-Constant Coquelin,1841—19O9)为法国著名喜剧演员兼戏剧理论家,著有《艺术与演员》和《喜剧演员与喜剧》等。
   ②法语,意为“魔鬼的美”,指迷人的外表。
   “这句话还懂得。”
   “我给你签上个名。”
   她在写字台前坐下,用她奔放而流畅的字体写上;你真挚的朱莉娅·兰伯特。
  两个男人走后,她在把照片放好前,重又一张张翻看了一遍。
   “对一个四十六岁的女人来说,可不错了,”她笑着说。“它们像我,这是无可否认的。”她向屋子四周看看,想找面镜子,可是没有。“这些该死的装饰家。可怜的迈克尔,无怪他从来不用这间房间。当然,我始终拍不好照片。”
   她突然想起要看一看她的一些旧照片。迈克尔是个整整齐齐、井井有条的人,她的照片保存在一些硬纸板大盒子里,上面写明了年份,依次排列着。他的照片放在同一只小橱的其他纸版盒里。
   “等有人要来写我们的舞台生涯的时候,他可以很方便地找到全部现成的资料,”他曾说过。
   他以同样值得赞许的目的把所有关于他们的剪报从最初开始顺序贴在一本本大簿子上。
   照片中有朱莉娅小孩儿时代的,有她少女时代的,有她最初扮演的那些角色的,有她作为一个和迈克尔一起照的,后来又有她和婴儿时代的儿子罗杰合拍的。有一张照片是他们三人合拍的,迈克尔一副男子汉气概,漂亮非凡,她自己满怀母爱亲切地俯首瞅着罗杰,而罗杰这个小男孩儿一头鬈发,真是张十分出色的照片。所有的画报都以整版篇幅刊登了它,人家还把它印在节目单上。缩印成了明信片,又在外省销售了好多年。罗杰对此感到讨厌极了,所以进伊顿公学①后,就拒绝再跟他母亲一起合影。看来真怪,他竟会不喜欢出现在报刊上。
   ①伊顿公学为英国的贵族化中学,学生毕业后大多进牛津、剑桥等大学。
   “人们会当你是残废什么的,”她对他说。“而且也不是因为这样做不大合适。你应该去剧院看看首夜演出,就会看到那些社会名流们怎样拥在摄影师的面前,内阁阁员、法官,诸如此类的多着呢。他们嘴里尽管说不喜欢,可是当他们觉得摄影师的眼光朝向他们的时候,你倒看看他们都怎样摆出等拍照的姿势来。”
   然而罗杰固执不化。
   朱莉娅找到了一张她演比阿特丽斯①的照片。这是她扮演过的唯一的莎剧中的角色。她知道自己穿了古装不好看;她始终不懂为什么,因为穿起时装来,任何人都及不上她。她的衣裳,不论是台上穿的,还是乎时穿的,都是在巴黎做的,而她的服装师说她定做的衣服比什么人都多。她体形很美,这是有口皆碑的;她的身材按女人来说比较高,两条腿也长。可惜她一直没有机会扮演罗莎琳德②,她穿上男孩子的服装一定很合适,当然现在为时已晚,不过也许她没有冒险一试也好。虽然你会相信,凭她的机智、调皮和她的喜剧感,她会演得非常出色的。评论家们可并不真正欣赏她的比阿特丽斯。问题在于那可恶的无韵诗③。她的嗓音,她的相当低沉圆润的嗓音,带着动人的沙哑,在念一段诉诸感情的词儿时,可以使你心如刀绞,或者念喜剧的词儿时,也真能逗乐,但是念无韵诗时听来似乎全然不对头。此外,还有她的吐词;她吐词那么清晰,不用提高嗓门,也能使你坐在楼座最后一排都听得清每一个词儿;人家说这就使诗听来好像散文了。事实上,她想,归根到底她是太现代的了。
   ①莎士比亚喜剧《无事生非》中的女主角之一,她什牙例齿,好挖苦男人。
   ②莎士比亚喜剧《皆大欢喜》中的女主角之一,剧中有穿着紧身裤扮演书童的情节。
   ③莎士比亚的剧本基本上全是用五音步的无韵诗写的。
   迈克尔是以演莎剧起家的。那是在她认识他之前。他在剑桥大学扮演过罗密欧①,等他离开了剑桥,在一所戏剧学校里呆了一年之后,本森吸收了他。他到各地去巡回演出,演了许多不同的角色。但是他认识到,莎士比亚不能使他有所成就,而他若要成为一个主要演员,必须从演现代剧中积累经验。
   ①莎士比亚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中的男主角。
   有个名叫詹姆斯·兰领的人在米德尔普尔开着一家轮演保留剧目的剧场,很受人注意;迈克尔在本森那里干了三年,当时这个剧团正要去米德尔普尔作一年一度的演出,他便写信给兰顿,问他可否见他—次。吉米①·兰顿是个头发已秃的、血色很好的四十五岁的胖子,模样宛如鲁本斯②画中的一个殷实市民,对戏剧有浓厚的兴趣。他是个古怪、傲慢、生气勃勃、虚荣心狠重而令人喜爱的人。他喜欢演戏,但是受到身材的,只能演不多几种角色,也幸亏如此,因为他是个拙劣的演员。他生性浮夸,爱好做作,无法抑制,无论演什么角色,尽管悉心研究,百般思考,演出来总变成怪诞的人物。他夸大每个动作,夸张每种声调。然而他教他的演员们排练时却迥然不同;这时他不容许半点矫揉造作。他的耳朵极灵,虽然自己念台词的声调总不对头,却决不容许别人念出一句不合调的台词。
   ①吉米为詹姆斯的昵称。
   ②鲁本斯(Peter Paul Rubens,1577—1640)为佛兰德斯画家,所画历史画、风景画、风俗画以铺张浮华为特色,为巴罗克风格艺术的代表人物。
   “不要真的自然,”他对他剧团里的人说。“舞台不是这样做的地方。舞台上是虚假的。但是要看上去像是自然的。”
   他使他的剧团紧张地工作。他们每天早上排演,从十点排到两点,然后叫他们回家去背台词,在晚上演出前休息一会儿。他对他们盛气凌人,对他们暴跳如雷,有时候嘲笑挖苦他们。他付给他们的薪金特别低。可是倘然他们出色地演好一场动人的戏,他会像孩子似的哭起来,而当他们正如他要求的那样念出了一句叫人发笑的台词,就会高声大笑。他一开心,会提起一条腿在台上蹦跳,发起怒来则会把剧本扔在地上,双脚乱踩,激怒得眼泪直淌。剧团里的人笑他,骂他,又千方百计使他高兴。他在他们身上激起了一种保护的本能,因此他们全都感到不能让他失望。他们虽然说他把他们当奴隶驱使,弄得他们没有一点自己的时间,这是血肉之躯难以承受的,却都顺从他的苛刻要求,从中得到一种叫人不快的满足。当他紧紧握住一个每星期拿七英镑薪金的老团员的手,对他说“天哪,伙计,你真了不起”时,这个老团员觉得自己好像是查尔斯·塞恩①了。
   ①查尔斯·基恩(Charles John Kean,1811—1868)为英国演员,是以演莎中的奥赛罗著称的爱德门·基恩(Edmund、Kean,1787—1833)的次子,曾与其父同台演出,他演狡猾残忍的埃古。
   迈克尔赴约去会晤他求见的吉米·兰顿时,兰顿恰巧需要一个演主角的少年。他早料到迈克尔为什么要见他,所以在头天晚上去看了他演的戏。迈克尔当时演的是迈邱西奥①,他认为演得不大好,但是迈克尔走进办公室时,他的俊美使他大为震惊。只见迈克尔穿着棕色上衣,灰色法兰绒裤子,即使没经化妆。也漂亮得叫人惊羡得透不过气来。他举止潇洒,谈吐文雅。他说明来意时,吉米·兰顿精明地端详着他。如果他真能演戏的话,凭他那副容貌,这个青年大有前途。
   ①迈邱西奥为《罗密欧与朱丽叶》中罗密欧的好友。
   “我昨晚看了你演的迈邱西奥,”他说。“你自己觉得怎么样?”
   “糟得很。”
   “我也觉得如此。你几岁了?”
   “二十五。”
   “我想人们对你说过你很漂亮吧?”
   “就因为这个,我才选择了走上舞台的路。否则我早像我父亲一样进入军界了。”
   “老天哪,要是我有你的容貌,我会成为个怎么样的大演员啊。”
   会晤的结果,迈克尔得到了聘用。他在米德尔普尔待了两年。他不久就受到了剧团同人的喜爱。他和蔼可亲,对任何人都不辞劳苦地乐于效力。他的美貌在米德尔普尔引起了轰动,姑娘们常常徘徊在后台门口看他出来。她们写情书给他,送花给他。他认为这是一种很自然的敬慕,而不让自己头脑发热。他渴求上进,似乎决意不让任何纠缠来影响他的事业。
   到头来还是他的美貌保住了他,因为吉米·兰额很快就得出结论,纵使迈克尔坚持不懈,力求出人头地,他至多只能是一个及格的演员。他的嗓子不够宽,遇到慷慨激昂的时候,容易变戌尖声。它所产生的效果不是而是歇斯底里。而他作为一个少年主角的最大缺点是他不会求爱。他很会念一般的对话,能把台词念得颇有特色,但碰到要倾诉强烈爱情的时候,就好像有什么东西困住着他似的。他感到窘迫,而且显得手足无措。
   “混蛋,别把那姑娘像一袋土豆那样搂着,”吉米·兰顿向他大声吼叫。“你吻她的那个样子仿佛你怕你们正站在风口里。你是和那个姑娘相爱着;你必须觉得你是在和她相爱着。感觉到似乎你周身的骨头在融化,即使下一分钟地震将把你吞没,你也会让地震见鬼去。”
   但是没有用。纵使有漂亮的容貌、潇洒自如的风度,迈克尔还是个冷冰冰的情人。这可并不影响朱莉娅如痴若狂地爱上他。原来他们俩就是在他加入主顿的保留剧目轮演剧团的那段时间里相识的。
   她自己的生涯是绝无仅有地一帆风顺。她生于泽西①,她父亲是在那岛上土生土长的,是个兽医。她母亲的姐姐嫁了个法国煤炭商人,他住在圣马罗②,朱莉娅曾被送到她姨妈那里,在当地的公立中学念书。她学会了一口同法国女人一样流利的法语。她是个天生的女演员,从她能够记忆的时候起,大家就认为她长大了应该登台演戏。
   ①泽西(Jersey)为英国南部海峡群岛中最大的岛屿。
   ②圣马罗(St.Malo)为法国西北部一海港城市。
   她的姨妈法洛夫人跟一位老年女演员“沾点亲”,她曾经是法兰西喜剧院①的分红演员,退休后住在圣马罗,靠她的一个老情人在她多年安安份份作他的情妇而后来分手后给她的菲薄的赡养费为生。在朱莉娅还是个十二岁的小孩子的时候,这位女演员已经是个六十多岁的吵吵闹闹的胖老太了,但她精神充沛,吃东西比什么都喜欢。她哈哈大笑起来,声如洪钟,像个男人,说话的声音深沉,嗓门提得高高的。正是她给朱莉娅上了启蒙课。她把她自己在音乐戏剧学院里学到的全都教给朱莉娅,对她讲赖兴伯格到七十岁还演天真少女,讲萨拉·伯恩哈特②和她的金嗓子,讲穆奈—苏利③和他的气派,讲他们中间最伟大的演员科克兰。她用在法兰西喜剧院里学到的念法,把高乃依④和拉辛⑤剧本中的滔滔不绝的台词念给她听,并教她同样地念。听朱莉娅用小孩子般的嗓音背诵菲德拉的那些软绵绵的热情奔放的台词,真是动人,她把亚历山大格式的诗行⑥的节拍念得清清楚楚,一个个字眼的吐音是那么装腔作势,却又是那么奇妙地富于戏剧味儿。这个珍妮·塔特布一定一向是个非常做作的女演员,但是她教朱莉娅吐词要绝对清晰,教她怎样走步子,怎样控制自己,教她不要害怕自己的声音,并且,强调要有及时掌握时机的感觉,这一点是朱莉娅凭直觉就具有的,后来这成为她的最大天赋之一。
   ①法兰西喜剧院(Comedie Francaise)在1680年创立于巴黎,以上演古典传统剧目为主。
   ②萨拉·伯恩哈特〔Sarah Bernhardt,1844—1923)为法国女演员,曾在《菲德拉》、《茶花女》、《李尔王》等剧中演女主角而享盛誉。
   ③穆奈—苏利(Jean Mounet-Sully,1841—1916)为法国名演员,擅演法国古典主义悲剧中的角色。
   ④高乃依(Pierre Corneille,1606—1684)为法国剧作家,法国古典主义悲剧的奠基人。
   ⑤拉辛(Jean Baptiste Racine,1639—1699)为法国剧作家,所作悲剧《菲德拉》演出后遭到宫廷贵族的攻击。
   ⑥亚历山大格式的诗行:每行六个抑扬格音步,第三音步后一顿。
   “决不要停顿,除非你有该停顿的道理,”她大叫大嚷,用握紧的拳头猛击她坐在旁边的那张桌子,“然而你停顿的时候,就该停得尽可能地长。”
   当朱莉娅十六岁上进入在高尔街的皇家戏剧艺术学院时,那里能教授她的东西,有许多她早已懂得。她需要去掉某些已经过时的表演技巧,还得学会一种更口语化的语调。但凡是她可能争取得到的奖,她都得到了,等她结束学业时,她的流利的法语几乎立即使她在伦敦找到了一个扮演法国女仆的小角色。一时看来似乎她的法语知识将使她专门扮演需要外国口音说话的角色,因为在这之后,她又被聘用去扮演一个奥地利女招待。直到过了两年,吉米·兰顿才发现她。她当时正在巡口演出一部言情剧,这戏曾在伦敦获得成功,她扮演一个最终机关败露的意大利女骗子,多少得努力不适当地演得像一个四十岁的女人。因为那女主角是个白肤金发的半老徐娘,却在剧中扮演妙龄女郎,所以演出缺乏逼真的效果。当时吉米在短期度假,从一个城市到另一个城市,每夜都去逛剧院。他在这戏结束时,跑到后台去找朱莉娅。他在戏剧界相当有名,所以他给她的恭维使她受宠若惊,因此他请她第二天同他一块吃饭,她接受了。
   他们在餐桌旁一坐下来,他就直截了当地谈起来。
   “我整夜没合眼,一直想着你,”他说。
   “这真是太突然了。你要提出的是正当的,还是不正当的?”
   他对这轻率无礼的答话只当没有听见。
   “我于这行有二十五年了。我做过催场员、舞台工作人员、舞台监督、演员、直传员,真该死,还做过剧评家。从我刚离开公立小学还是个娃娃的时候就生活在剧院里了,所以关于演戏,除非不值得懂得的,我无所不懂。我认为你是个天才。”
   “多蒙你夸奖。”
   “住口。让我一个人说话。你样样具备。你的身高恰到好处,你有苗条的身材,你有一张橡胶般柔软活络的脸。”
   “你是在棒我吧?”
   “正是这样。这就是一张女演员所需要的脸。这张脸能显示一切,甚至显示美,这张脸能表现出心底闪过的每一个念头。杜丝①就有一张这样的脸。昨天晚上,尽管你并不真想着你正在做的,你说的一字一句却时刻都像是写在你的脸上。”
   ①杜丝(Eleonora Duse,1858—1924)为意大利女演员,演莎剧中的朱丽叶和奥菲丽亚、左拉的《黛莱丝·拉甘》中的黛莱丝和易卜生的《玩偶之家》中娜拉等,无不绘声绘色,因而名噪一时。
   “那个角色糟透了。我怎么能用心演呢?你听见了我不得不念的那些台词吗?”
   “演员们糟透,不是角色糟透。你有一条出色的嗓子,这嗓音能使观众肠断心碎。我不知道你喜剧演得怎么样,我准备冒次险。”
   “你这是什么意思?”
   “你的时机掌握得可以说是十全十美。这是教不出来的,你一定天生有这一招。这比教出来的要好不知多少。现在让我们有归正传。我已经打听过你。看来你语能像个法国女人,所以他们给你演那些说结结巴巴的英语的角色。这是没有前途的,你知道吗?”
   “我只能派到这一类角色嘛。”
   “难道你满足于永远演这一类角色?你会陷在这些角色中。观众也不会接受体演的任何其他角色。配角’你就只能当配角。至多一个星期挣二十镑,大好才能就这样糟蹋掉了。”
   “我总想有一天会有机会演个正正式式的角色的。”
   “什么时候?你可能得等上十年。你现在几岁?”
   “二十。”
   “你挣多少?”
   “每星期十五镑。”
   “撒谎。你拿十二镑,而且实在还远远不值呢。你样样都还得好好学。你的手势平淡无味。你不懂每一个手势必须有它的意思。使不懂怎样使观众在你开口说话前就瞧着你。你化妆得也过分。你这么一张脸,越少化妆越好。你想成个明星吗?”
   “谁不想啊?”
   “你要是到我这儿来,我可以使你成为英国最伟大的女演员。你背台词快不快?在你这年纪应该很快的。”
   “我相信,不论演什么角色,我能在四十八小时内把台词背得一字不错。”
   “你需要的是经验,需要的是我给你演出。你到我这儿来,我让你一年演二十个角色。易卜生、肖伯纳、巴克、苏德曼、汉金、高尔斯华绥①。你有磁石般的吸引力,可你似乎全然不懂该如何运用它。”他咯咯一笑。“不过,天哪,如果你懂得这些的话,那个老太婆也早已不会让你在现在这个戏里演出了。你必须掐住观众的脖子对他们说,哼,你们这帮狗崽子,注意瞧着我!你必须控制住他们。你如果没有这份天赋,别人就没法给你,但如果你有,那就可以教你怎样来运用它。我告诉你,你有成大演员的素质。我一生中没有比这个更有把握了。”
   ①易卜生(Henrik Ibsen,1828—19O6)为挪威著名剧作家;肖伯纳(George Bernard Shaw,1856—1950)为英国剧作家、评论家;格兰维尔·巴克(Harley Granville-Barker,1877—1946)为英国演员、剧作家、评论家;苏德曼(Hermann Sudermann,1857—1921)为德国剧作家、小说家;汉金(St.John Hankin,1869—1909)为英国剧作家;高尔斯华绥(John Galsworthy, 1857—1933)为英国小说家、剧作家。
   “我知道我缺乏经验。我当然得考虑一下。我可以到你那里于一个演出季节。”
   “见你的鬼。你以为我能在一个演出季节内就把你造就成一个女演员吗?你以为我会拼死拼活教你像样地演出了几场之后,就让你走掉,到伦敦去在一部以赢利为目的的戏里演个不三不四的角色吗?你当我是个什么样的该死的傻瓜呀?我要跟你订三年合同,我要给你八镑一个星期,你得像一匹马那样干。”
   “八镑一个星期,简直荒谬。我不可能接受。”
   “哦,不,你能接受。你只值这么些,你只能拿到这么些。”
   朱莉娅在舞台上已待了三年,学到了不少东西。而且珍妮·塔特布可不是个严格的道学家,曾教给她许多有用的知识。
   “你是不是可能有这样的印象,以为我在演戏之外还会让你跟我睡觉?”
   “我的上帝,你以为我有时间跟我剧团里的女演员睡觉吗?我有比这重要得多的事情要做,我的姑娘。你会发现,你排练了四个小时,晚上演了个使我满意的角色,外加演两个日场,你就没多少闲工夫,也没多大的愿望跟任何人作爱了。你一上床,就只想睡个大觉。”
   但是这下吉米·兰顿可错了。
Home>> Arts>> 影视同名>> William Somerset Maugham   United Kingdom   温莎王朝   (January 25, 1874 ADDecember 16, 1965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