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某個時刻事物必然從無到有……
蘇菲放學回傢了。有一段路她和喬安同行,她們談着有關機器人的問題。喬安認為人的腦子就像一部很先進的電腦,這點蘇菲並不太贊同。她想:人應該不衹是一臺機器吧?她們走到超市那兒就分手了。蘇菲住在市郊,那一帶面積遼闊,花木扶疏。蘇菲傢位於外圍,走到學校的距離是喬安傢的一倍,附近除了她傢的園子之外,沒有其他住傢,因此看起來她們仿佛住在世界盡頭似的。再過去,就是森林了。
蘇菲轉了個彎,走到苜蓿巷路上。路盡頭有一個急轉彎,人們稱之為“船長彎”。除了周六、周日的時候,人們很少打這兒經過。
正是五月初的時節。有些人傢的園子裏,水仙花已經一叢叢開滿了果樹的四周,赤楊樹也已經長出了嫩緑的葉子。
每年到這個時節,萬物總是充滿了生機。這豈不是一件奇妙的事嗎?當天氣變暖,積雪融盡時,千千萬萬的花草樹木便陡地自荒枯的大地上生長起來了。這是什麽力量造成的呢?蘇菲打開花園的門時,看了看信箱。裏面通常有許多垃圾郵件和一些寫給她媽媽的大信封。她總是把它們堆在廚房的桌子上,然後走上樓到房間做功課。
偶爾,也會有一些銀行寄給她爸爸的信。不過,蘇菲的爸爸跟別人不太一樣。他是一艘大油輪的船長,幾乎一年到頭都在外面。
難得有幾個星期在傢時,他會上上下下細心打點,為蘇菲母女倆把房子整理得漂亮舒適。不過,當他出海後卻顯得離她們遙遠無比。
今天,信箱裏卻衹有一封信,而且是寫給蘇菲的。信封上寫着:“苜蓿路三號,蘇菲收”。衹此而已,沒有寫寄信人的名字,也沒貼郵票。
蘇菲隨手把門帶上後,便拆開了信封。裏面衹有一小張約莫跟信封一樣大小的紙,上面寫着:你是誰?
除此之外,什麽也沒有。沒有問候的話,也沒有回信地址,衹有這三個手寫的字,後面是一個大大的問號。
蘇菲再看看信封。沒錯,信是寫給她的。但又是誰把它放在信箱裏的呢?蘇菲快步走進她傢那棟漆成紅色的房子裏。當她正要把房門帶上時,她的貓咪雪兒一如往常般悄悄自樹叢中走出,跳到門前的臺階上,一溜煙就鑽了進來。
“貓咪,貓咪,貓咪!”
你是誰
蘇菲的媽媽心情不好時,總是把他們傢稱為“動物園”。事實上,蘇菲也的確養了許多心愛的動物。一開始時是三衹金魚:金冠、小紅帽和黑水手。然後她又養了兩衹鸚哥,名叫史密特和史穆爾,然後是名叫葛文的烏龜,最後則是貓咪雪兒。這些都是爸媽買給她作伴的。因為媽媽總是很晚纔下班回傢,而爸爸又常航行四海,蘇菲把書包丟在地板上,為雪兒盛了一碗貓食。然後她便坐在廚房的高腳椅上,手中仍拿着那封神秘的信。
你是誰?
她怎麽會知道?不用說,她的名字叫蘇菲,但那個叫做蘇菲的人又是誰呢?她還沒有想出來。
如果她取了另外一個名字呢?比方說,如果她叫做安妮的話,她會不會變成別人?這使她想起爸爸原本要將她取名為莉莉。她試着想象自己與別人握手,並且介紹自己名叫莉莉的情景,但卻覺得好像很不對勁,像是別人在自我介紹一般。
她跳起來,走進浴室,手裏拿着那封奇怪的信。她站在鏡子前面,凝視着自己的眼睛。“我的名字叫莉莉。”她說。
鏡中的女孩卻連眼睛也不眨一下。無論蘇菲做什麽,她都依樣畫葫蘆。蘇菲飛快地做了一個動作,想使鏡中的影像追趕不及,但那個女孩卻和她一般的敏捷。
“你是誰?”蘇菲問。
鏡中人也不回答。有一剎那,她覺得迷惑,弄不清剛纔問問題的到底是她,還是鏡中的影像。
蘇菲用食指點着鏡中的鼻子,說:“你是我。”對方依舊沒有反應。於是她將句子顛倒過來,說:“我是你。”蘇菲對自己的長相常常不太滿意。時常有人對她說她那一雙杏眼很漂亮,但這可能衹是因為她的鼻子太小,嘴巴有點太大的緣故。還有,她的耳朵也太靠近眼睛了。最糟糕的是她有一頭直發,簡直沒辦法打扮。有時她的爸爸在聽完一首德彪西的麯子之後會摸摸她的頭髮,叫她:“亞麻色頭髮的女孩。”(編按:為德彪西鋼琴“前奏麯”之麯名)對他來說,這當然沒有什麽不好,因為這頭直板板的深色頭髮不是長在他的頭上,他毋需忍受那種感覺。不管泡沫膠或造型發膠都無濟於事。有時她覺得自己好醜,一定是出生時變了形的緣故。以前媽媽總是念叨她當年生蘇菲時難産的情況,不過,難道這樣就可以决定一個人的長相嗎?她居然不知道自己是誰,這不是太奇怪了嗎?她也沒有一點權利選擇自己的長相,這不是太不合理了嗎?這些事情都是她不得不接受的。也許她可以選擇交什麽朋友,但卻不能選擇自己要成為什麽人。她甚至不曾選擇要做人。
人是什麽?她再度擡起頭,看看鏡中的女孩。
“我要上樓去做生物課的作業了。”她說,語氣中幾乎有些歉意。她很快走到了走廊。一到這兒,她想:“不,我還是到花園去好了。”“貓咪!貓咪!貓咪!”蘇菲追貓追到門階上,並且隨手關上了前門。當她拿着那封神秘的信,站在花園中的石子路上時,那種奇怪的感覺又浮現了。她覺得自己好像一個在仙子的魔棒揮舞之下,突然被賦予了生命的玩具娃娃。她現在能夠在這個世界上四處漫遊,從事奇妙的探險,這不是一件很不尋常的事嗎?雪兒輕巧地跳過石子路,滑進了濃密的紅醋慄樹叢中。它是一隻活潑的貓,毛色光滑,全身上下從白色的鬍須到左右搖動的尾巴都充滿了蓬勃的生氣。它此刻也在這園子中,但卻未像蘇菲一樣意識到這件事實。
當蘇菲開始思考有關活着這件事時,她也開始意識到她不會永遠活着。
她想:“我現在是活在這世上,但有一天我會死去。”人死之後還會有生命嗎?這個問題貓咪也不會去想。這倒是它的福氣。
蘇菲的祖母不久前纔去世。有六個多月的時間,蘇菲天天都想念她。生命為何要結束呢?這是多麽不公平呀!蘇菲站在石子路上想着。她努力思考活着的意義,好讓自己忘掉她不會永遠活着這件事。然而,這實在不太可能。現在,衹要她一專心思索活着這件事,腦海中便會馬上浮現死亡的念頭。反過來說也是如此:唯有清晰地意識到有一天她終將死去,她才能夠體會活在世上是多麽美好。這兩件事就像錢幣的正反兩面,被她不斷翻來轉去,當一面變得更大、更清晰時,另外一面也隨之變得大而清晰。生與死正是一枚錢幣的正反兩面。
“如果你沒有意識到人終將死去,就不能體會活着的滋味。”她想。然而,同樣的,如果你不認為活着是多麽奇妙而不可思議的事時,你也無法體認你必須要死去的事實。
蘇菲記得那天醫生說告訴祖母她生病了時,祖母說過同樣的話。她說:“現在我纔體認到生命是何等可貴。”大多數人總是要等到生病後纔瞭解,能夠活着是何等的福氣。
這是多麽悲哀的事!或許他們也應該在信箱裏發現一封神秘的來信吧!也許她應該去看看是否有別的信。
蘇菲匆匆忙忙走到花園門口,查看了一下那緑色的信箱,她很驚訝的發現裏面居然有另外一封信,與第一封一模一樣。她拿走第一封信時,裏面明明是空的呀!這封信上面也寫着她的名字。她將它拆開,拿出一張與第一封信一樣大小的便條紙。
紙上寫着:世界從何而來?
蘇菲想:“我不知道。”不用說,沒有人真正知道。不過蘇菲認為這個問題的確是應該問的。她生平第一次覺得生在這世界上卻連“世界從何而來”這樣的問題也不問一問,實在是很不恭敬。
這兩封神秘的信把蘇菲弄得腦袋發昏。她决定到她的老地方去坐下來。這個老地方是蘇菲最秘密的藏身之處。當她非常憤怒、悲傷或快樂時,她總會來到這兒。而今天,蘇菲來此的理由卻是因為她感到睏惑。
蘇菲的睏惑
這棟紅房子坐落在一個很大的園子中。園裏有很多花圃、各式各樣的果樹,以及一片廣阔的草坪,上面有一架沙發式的鞦韆與一座小小的涼亭。這涼亭是奶奶的第一個孩子在出生幾周便夭折後,爺爺為奶奶興建的。孩子的名字叫做瑪莉。她的墓碑上寫着:“小小瑪莉來到人間,驚鴻一瞥魂歸高天”。
在花園的一角,那些木莓樹叢後面有一片花草果樹不生的濃密灌木林。事實上,那兒原本是一行生長多年的樹籬,一度是森林的分界綫。然而由於過去二十年來未經修剪,如今已經長成一,枝葉糾結,難以穿越。奶奶以前常說戰爭期間這道樹籬使得那些在園中放養的雞比較不容易被狐狸捉去。
如今,除了蘇菲以外,大傢都認為這行老樹籬就像園子另一邊那個兔籠子一般,沒有什麽用處。但這全是因為他們渾然不知蘇菲的秘密的緣故。
自從解事以來,蘇菲就知道樹籬中有個小洞。她爬過那個小洞,就置身於灌木叢中的一個大洞穴中。這個洞穴就像一座小小的房子。她知道當她在那兒時,沒有人可以找到她。
手裏緊緊握着那兩封信,蘇菲跑過花園,而後整個人趴下來,鑽進樹籬中。裏面的高度差不多勉強可以讓她站起來,但她今天衹是坐在一堆糾結的樹根上。她可以從這裏透過枝椏與樹葉之間的隙縫嚮外張望。雖然沒有一個隙縫比一枚小錢幣大,但她仍然可以清楚地看見整座花園。當她還小時,常躲在這兒,看着爸媽在樹叢間找她,覺得很好玩。
蘇菲一直認為這個花園自成一個世界。每一次她聽到聖經上有關伊甸園的事時,她就覺得自己好像坐在她的小天地,觀察屬於她的小小樂園一般。
世界從何而來?
她一點也不知道。她知道這個世界衹不過是太空中一個小小的星球。然而,太空又是打哪兒來的呢?很可能太空是早就存在的。如果這樣,她就不需要去想它是從哪裏來了。但一個東西有可能原來就存在嗎?她內心深處並不贊成這樣的看法。現存的每一件事物必然都曾經有個開始吧?因此,太空一定是在某個時刻由另外一樣東西造成的。
不過,如果太空是由某樣東西變成的,那麽,那樣東西必然也是由另外一樣東西變成的。蘇菲覺得自己衹不過是把問題嚮後拖延罷了。在某一時刻,事物必然曾經從無到有。然而,這可能嗎?這不就像世界一直存在的看法一樣不可思議嗎?他們在學校曾經讀到世界是由上帝創造的。現在蘇菲試圖安慰自己,心想這也許是整件事最好的答案吧。不過,她又再度開始思索。她可以接受上帝創造太空的說法,不過上帝又是誰創造的呢?是它自己從無中生有,創造出它自己嗎?蘇菲內心深處並不以為然。即使上帝創造了萬物,它也無法創造出它自己,因為那時它自己並不存在呀。因此,衹剩下一個可能性了:上帝是一直都存在的。然而蘇菲已經否認這種可能性了,已經存在的萬事萬物必然有個開端的。
哦!這個問題真是煩死人了!她再度拆開那兩封信。
你是誰?世界從何而來?什麽爛問題嘛!再說,這些信又是打哪兒來的呢?這件事幾乎和這兩個問題一樣,是個謎。
是誰給蘇菲這樣一記當頭棒喝,使她突然脫離了日常生活,面對這樣一個宇宙的大謎題?蘇菲再度走到信箱前。這已經是第三次了。郵差剛剛送完今天的信。蘇菲拿出了一大堆垃圾郵件、期刊以及兩三封寫給媽媽的信。除此之外,還有一張風景明信片,上面印着熱帶海灘的景象。她把卡片翻過來,上面貼着挪威的郵票,並蓋着“聯合國部隊”的郵戳。會是爸爸寄來的嗎?可是爸爸不在這個地方呀!況且筆跡也當她看到收信人的名字時,不覺心跳微微加速。上面寫着:“請苜蓿巷三號蘇菲轉交席德……”剩下的地址倒是正確的。卡片上寫着:
親愛的席德:你滿十五歲了,生日快樂!我想你會明白,我希望給你一樣能幫助你成長的生日禮物。原諒我請蘇菲代轉運張卡片,因為這樣最方便。
愛你的老爸
蘇菲快步走回屋子,進入廚房。此刻她的思緒一團混亂。
這個席德是誰?她的十五歲生日居然衹比蘇菲早了一個月。
她去客廳拿了電話簿來查。有許多人姓襲,也有不少人姓習,但就是沒有人姓席。
她再度審視這張神秘的卡片。上面有郵票也有郵戳,因此毫無疑問,這不是一封偽造的信。
怎麽會有父親把生日卡寄到蘇菲傢?這明明不是給她的呀!什麽樣的父親會故意把信寄到別人傢,讓女兒收不到生日卡呢?為什麽他說這是“最方便”的呢?更何況,蘇菲要怎樣才能找到這個名叫席德的人?現在,蘇菲又有問題要煩惱了。她試着將思緒做一番整理:今天下午,在短短的兩個小時之內,她面臨了三個問題。第一個是誰把那兩個白色的信封放在她的信箱內,第二個是那兩封信提出的難題,第三個則是這個席德是誰。她的生日卡為何會寄到蘇菲傢?蘇菲相信這三個問題之間必然有所關聯。一定是這樣沒錯,因為直到今天以前,她的生活都跟平常人沒有兩樣。
蘇菲放學回傢了。有一段路她和喬安同行,她們談着有關機器人的問題。喬安認為人的腦子就像一部很先進的電腦,這點蘇菲並不太贊同。她想:人應該不衹是一臺機器吧?她們走到超市那兒就分手了。蘇菲住在市郊,那一帶面積遼闊,花木扶疏。蘇菲傢位於外圍,走到學校的距離是喬安傢的一倍,附近除了她傢的園子之外,沒有其他住傢,因此看起來她們仿佛住在世界盡頭似的。再過去,就是森林了。
蘇菲轉了個彎,走到苜蓿巷路上。路盡頭有一個急轉彎,人們稱之為“船長彎”。除了周六、周日的時候,人們很少打這兒經過。
正是五月初的時節。有些人傢的園子裏,水仙花已經一叢叢開滿了果樹的四周,赤楊樹也已經長出了嫩緑的葉子。
每年到這個時節,萬物總是充滿了生機。這豈不是一件奇妙的事嗎?當天氣變暖,積雪融盡時,千千萬萬的花草樹木便陡地自荒枯的大地上生長起來了。這是什麽力量造成的呢?蘇菲打開花園的門時,看了看信箱。裏面通常有許多垃圾郵件和一些寫給她媽媽的大信封。她總是把它們堆在廚房的桌子上,然後走上樓到房間做功課。
偶爾,也會有一些銀行寄給她爸爸的信。不過,蘇菲的爸爸跟別人不太一樣。他是一艘大油輪的船長,幾乎一年到頭都在外面。
難得有幾個星期在傢時,他會上上下下細心打點,為蘇菲母女倆把房子整理得漂亮舒適。不過,當他出海後卻顯得離她們遙遠無比。
今天,信箱裏卻衹有一封信,而且是寫給蘇菲的。信封上寫着:“苜蓿路三號,蘇菲收”。衹此而已,沒有寫寄信人的名字,也沒貼郵票。
蘇菲隨手把門帶上後,便拆開了信封。裏面衹有一小張約莫跟信封一樣大小的紙,上面寫着:你是誰?
除此之外,什麽也沒有。沒有問候的話,也沒有回信地址,衹有這三個手寫的字,後面是一個大大的問號。
蘇菲再看看信封。沒錯,信是寫給她的。但又是誰把它放在信箱裏的呢?蘇菲快步走進她傢那棟漆成紅色的房子裏。當她正要把房門帶上時,她的貓咪雪兒一如往常般悄悄自樹叢中走出,跳到門前的臺階上,一溜煙就鑽了進來。
“貓咪,貓咪,貓咪!”
你是誰
蘇菲的媽媽心情不好時,總是把他們傢稱為“動物園”。事實上,蘇菲也的確養了許多心愛的動物。一開始時是三衹金魚:金冠、小紅帽和黑水手。然後她又養了兩衹鸚哥,名叫史密特和史穆爾,然後是名叫葛文的烏龜,最後則是貓咪雪兒。這些都是爸媽買給她作伴的。因為媽媽總是很晚纔下班回傢,而爸爸又常航行四海,蘇菲把書包丟在地板上,為雪兒盛了一碗貓食。然後她便坐在廚房的高腳椅上,手中仍拿着那封神秘的信。
你是誰?
她怎麽會知道?不用說,她的名字叫蘇菲,但那個叫做蘇菲的人又是誰呢?她還沒有想出來。
如果她取了另外一個名字呢?比方說,如果她叫做安妮的話,她會不會變成別人?這使她想起爸爸原本要將她取名為莉莉。她試着想象自己與別人握手,並且介紹自己名叫莉莉的情景,但卻覺得好像很不對勁,像是別人在自我介紹一般。
她跳起來,走進浴室,手裏拿着那封奇怪的信。她站在鏡子前面,凝視着自己的眼睛。“我的名字叫莉莉。”她說。
鏡中的女孩卻連眼睛也不眨一下。無論蘇菲做什麽,她都依樣畫葫蘆。蘇菲飛快地做了一個動作,想使鏡中的影像追趕不及,但那個女孩卻和她一般的敏捷。
“你是誰?”蘇菲問。
鏡中人也不回答。有一剎那,她覺得迷惑,弄不清剛纔問問題的到底是她,還是鏡中的影像。
蘇菲用食指點着鏡中的鼻子,說:“你是我。”對方依舊沒有反應。於是她將句子顛倒過來,說:“我是你。”蘇菲對自己的長相常常不太滿意。時常有人對她說她那一雙杏眼很漂亮,但這可能衹是因為她的鼻子太小,嘴巴有點太大的緣故。還有,她的耳朵也太靠近眼睛了。最糟糕的是她有一頭直發,簡直沒辦法打扮。有時她的爸爸在聽完一首德彪西的麯子之後會摸摸她的頭髮,叫她:“亞麻色頭髮的女孩。”(編按:為德彪西鋼琴“前奏麯”之麯名)對他來說,這當然沒有什麽不好,因為這頭直板板的深色頭髮不是長在他的頭上,他毋需忍受那種感覺。不管泡沫膠或造型發膠都無濟於事。有時她覺得自己好醜,一定是出生時變了形的緣故。以前媽媽總是念叨她當年生蘇菲時難産的情況,不過,難道這樣就可以决定一個人的長相嗎?她居然不知道自己是誰,這不是太奇怪了嗎?她也沒有一點權利選擇自己的長相,這不是太不合理了嗎?這些事情都是她不得不接受的。也許她可以選擇交什麽朋友,但卻不能選擇自己要成為什麽人。她甚至不曾選擇要做人。
人是什麽?她再度擡起頭,看看鏡中的女孩。
“我要上樓去做生物課的作業了。”她說,語氣中幾乎有些歉意。她很快走到了走廊。一到這兒,她想:“不,我還是到花園去好了。”“貓咪!貓咪!貓咪!”蘇菲追貓追到門階上,並且隨手關上了前門。當她拿着那封神秘的信,站在花園中的石子路上時,那種奇怪的感覺又浮現了。她覺得自己好像一個在仙子的魔棒揮舞之下,突然被賦予了生命的玩具娃娃。她現在能夠在這個世界上四處漫遊,從事奇妙的探險,這不是一件很不尋常的事嗎?雪兒輕巧地跳過石子路,滑進了濃密的紅醋慄樹叢中。它是一隻活潑的貓,毛色光滑,全身上下從白色的鬍須到左右搖動的尾巴都充滿了蓬勃的生氣。它此刻也在這園子中,但卻未像蘇菲一樣意識到這件事實。
當蘇菲開始思考有關活着這件事時,她也開始意識到她不會永遠活着。
她想:“我現在是活在這世上,但有一天我會死去。”人死之後還會有生命嗎?這個問題貓咪也不會去想。這倒是它的福氣。
蘇菲的祖母不久前纔去世。有六個多月的時間,蘇菲天天都想念她。生命為何要結束呢?這是多麽不公平呀!蘇菲站在石子路上想着。她努力思考活着的意義,好讓自己忘掉她不會永遠活着這件事。然而,這實在不太可能。現在,衹要她一專心思索活着這件事,腦海中便會馬上浮現死亡的念頭。反過來說也是如此:唯有清晰地意識到有一天她終將死去,她才能夠體會活在世上是多麽美好。這兩件事就像錢幣的正反兩面,被她不斷翻來轉去,當一面變得更大、更清晰時,另外一面也隨之變得大而清晰。生與死正是一枚錢幣的正反兩面。
“如果你沒有意識到人終將死去,就不能體會活着的滋味。”她想。然而,同樣的,如果你不認為活着是多麽奇妙而不可思議的事時,你也無法體認你必須要死去的事實。
蘇菲記得那天醫生說告訴祖母她生病了時,祖母說過同樣的話。她說:“現在我纔體認到生命是何等可貴。”大多數人總是要等到生病後纔瞭解,能夠活着是何等的福氣。
這是多麽悲哀的事!或許他們也應該在信箱裏發現一封神秘的來信吧!也許她應該去看看是否有別的信。
蘇菲匆匆忙忙走到花園門口,查看了一下那緑色的信箱,她很驚訝的發現裏面居然有另外一封信,與第一封一模一樣。她拿走第一封信時,裏面明明是空的呀!這封信上面也寫着她的名字。她將它拆開,拿出一張與第一封信一樣大小的便條紙。
紙上寫着:世界從何而來?
蘇菲想:“我不知道。”不用說,沒有人真正知道。不過蘇菲認為這個問題的確是應該問的。她生平第一次覺得生在這世界上卻連“世界從何而來”這樣的問題也不問一問,實在是很不恭敬。
這兩封神秘的信把蘇菲弄得腦袋發昏。她决定到她的老地方去坐下來。這個老地方是蘇菲最秘密的藏身之處。當她非常憤怒、悲傷或快樂時,她總會來到這兒。而今天,蘇菲來此的理由卻是因為她感到睏惑。
蘇菲的睏惑
這棟紅房子坐落在一個很大的園子中。園裏有很多花圃、各式各樣的果樹,以及一片廣阔的草坪,上面有一架沙發式的鞦韆與一座小小的涼亭。這涼亭是奶奶的第一個孩子在出生幾周便夭折後,爺爺為奶奶興建的。孩子的名字叫做瑪莉。她的墓碑上寫着:“小小瑪莉來到人間,驚鴻一瞥魂歸高天”。
在花園的一角,那些木莓樹叢後面有一片花草果樹不生的濃密灌木林。事實上,那兒原本是一行生長多年的樹籬,一度是森林的分界綫。然而由於過去二十年來未經修剪,如今已經長成一,枝葉糾結,難以穿越。奶奶以前常說戰爭期間這道樹籬使得那些在園中放養的雞比較不容易被狐狸捉去。
如今,除了蘇菲以外,大傢都認為這行老樹籬就像園子另一邊那個兔籠子一般,沒有什麽用處。但這全是因為他們渾然不知蘇菲的秘密的緣故。
自從解事以來,蘇菲就知道樹籬中有個小洞。她爬過那個小洞,就置身於灌木叢中的一個大洞穴中。這個洞穴就像一座小小的房子。她知道當她在那兒時,沒有人可以找到她。
手裏緊緊握着那兩封信,蘇菲跑過花園,而後整個人趴下來,鑽進樹籬中。裏面的高度差不多勉強可以讓她站起來,但她今天衹是坐在一堆糾結的樹根上。她可以從這裏透過枝椏與樹葉之間的隙縫嚮外張望。雖然沒有一個隙縫比一枚小錢幣大,但她仍然可以清楚地看見整座花園。當她還小時,常躲在這兒,看着爸媽在樹叢間找她,覺得很好玩。
蘇菲一直認為這個花園自成一個世界。每一次她聽到聖經上有關伊甸園的事時,她就覺得自己好像坐在她的小天地,觀察屬於她的小小樂園一般。
世界從何而來?
她一點也不知道。她知道這個世界衹不過是太空中一個小小的星球。然而,太空又是打哪兒來的呢?很可能太空是早就存在的。如果這樣,她就不需要去想它是從哪裏來了。但一個東西有可能原來就存在嗎?她內心深處並不贊成這樣的看法。現存的每一件事物必然都曾經有個開始吧?因此,太空一定是在某個時刻由另外一樣東西造成的。
不過,如果太空是由某樣東西變成的,那麽,那樣東西必然也是由另外一樣東西變成的。蘇菲覺得自己衹不過是把問題嚮後拖延罷了。在某一時刻,事物必然曾經從無到有。然而,這可能嗎?這不就像世界一直存在的看法一樣不可思議嗎?他們在學校曾經讀到世界是由上帝創造的。現在蘇菲試圖安慰自己,心想這也許是整件事最好的答案吧。不過,她又再度開始思索。她可以接受上帝創造太空的說法,不過上帝又是誰創造的呢?是它自己從無中生有,創造出它自己嗎?蘇菲內心深處並不以為然。即使上帝創造了萬物,它也無法創造出它自己,因為那時它自己並不存在呀。因此,衹剩下一個可能性了:上帝是一直都存在的。然而蘇菲已經否認這種可能性了,已經存在的萬事萬物必然有個開端的。
哦!這個問題真是煩死人了!她再度拆開那兩封信。
你是誰?世界從何而來?什麽爛問題嘛!再說,這些信又是打哪兒來的呢?這件事幾乎和這兩個問題一樣,是個謎。
是誰給蘇菲這樣一記當頭棒喝,使她突然脫離了日常生活,面對這樣一個宇宙的大謎題?蘇菲再度走到信箱前。這已經是第三次了。郵差剛剛送完今天的信。蘇菲拿出了一大堆垃圾郵件、期刊以及兩三封寫給媽媽的信。除此之外,還有一張風景明信片,上面印着熱帶海灘的景象。她把卡片翻過來,上面貼着挪威的郵票,並蓋着“聯合國部隊”的郵戳。會是爸爸寄來的嗎?可是爸爸不在這個地方呀!況且筆跡也當她看到收信人的名字時,不覺心跳微微加速。上面寫着:“請苜蓿巷三號蘇菲轉交席德……”剩下的地址倒是正確的。卡片上寫着:
親愛的席德:你滿十五歲了,生日快樂!我想你會明白,我希望給你一樣能幫助你成長的生日禮物。原諒我請蘇菲代轉運張卡片,因為這樣最方便。
愛你的老爸
蘇菲快步走回屋子,進入廚房。此刻她的思緒一團混亂。
這個席德是誰?她的十五歲生日居然衹比蘇菲早了一個月。
她去客廳拿了電話簿來查。有許多人姓襲,也有不少人姓習,但就是沒有人姓席。
她再度審視這張神秘的卡片。上面有郵票也有郵戳,因此毫無疑問,這不是一封偽造的信。
怎麽會有父親把生日卡寄到蘇菲傢?這明明不是給她的呀!什麽樣的父親會故意把信寄到別人傢,讓女兒收不到生日卡呢?為什麽他說這是“最方便”的呢?更何況,蘇菲要怎樣才能找到這個名叫席德的人?現在,蘇菲又有問題要煩惱了。她試着將思緒做一番整理:今天下午,在短短的兩個小時之內,她面臨了三個問題。第一個是誰把那兩個白色的信封放在她的信箱內,第二個是那兩封信提出的難題,第三個則是這個席德是誰。她的生日卡為何會寄到蘇菲傢?蘇菲相信這三個問題之間必然有所關聯。一定是這樣沒錯,因為直到今天以前,她的生活都跟平常人沒有兩樣。
……要成為一個優秀的哲學家衹有一個條件:要有好奇心……
蘇菲很肯定那位寫匿名信的人會再度來信。她决定暫時不要將這件事告訴任何人。
如今,在學校上課時,她變得很難專心聽課。他們所說的仿佛都是一些芝麻緑豆的事。他們為何不能談一些諸如:“人是什麽?”或“世界是什麽,又何以會存在?”這類的事呢?她生平第一次開始覺得無論在學校或其他地方,人們關心的都衹是一些芝麻瑣事罷了。世上還有更重要的事有待解答,這些事比學校所上的任何科目都更重要。
世上有人可以解答這些問題嗎?無論如何,蘇菲覺得思索這些問題要比去死背那些不規則動詞更加要緊。
最後一堂課的下課鈴響起時,她飛快走出學校,快得喬安必須要跑步才能追上她。
過了一會兒,喬安說:“今天傍晚我們來玩牌好嗎?”蘇菲聳了聳肩:“我不像從前那麽愛玩牌了。”喬安聽了仿佛被雷擊中一般。
“是嗎?那我們來玩羽毛球好了。”蘇菲垂下眼睛,看着人行道,而後擡起頭看着喬安。
“我對羽毛球也不是很有興趣了。”“你不是說真的嗎?”蘇菲察覺到喬安語氣中的不滿。
“你可不可以告訴我是什麽事情突然變得那麽重要?”蘇菲搖搖頭:“嗯……這是一個秘密。”“噢!你大概是談戀愛了吧!”她們兩個又走了一會兒,誰都沒有說話。當她們走到足球場時,喬安說:“我要從斜坡這裏走過去。”從斜坡走過去!沒錯,這是喬安回傢最近的一條路,但她通常衹有在傢裏有客人或必須趕到牙醫那兒去的時候纔從這兒走。
蘇菲開始後悔她剛纔對喬安的態度不佳。不過她又能對她說些什麽呢?說她是因為突然忙着解答自己是誰以及世界從何而來等問題,所以纔沒有時間玩羽毛球嗎?喬安會瞭解嗎?。
這些都是世間最重要,也可以說是最自然的問題。但為何一心想着這些問題會如此纍人?蘇菲打開信箱時,感覺自己心跳加快。起先她衹看到一封銀行寄來的信以及幾個寫着媽媽名字的棕色大信封。該死!她居然開始瘋狂地期待那個不知名的人再度來信。
當她關上園門時,發現有一個大信封上寫着她的名字。她把它翻過來要拆信時,看到信封背面寫着:“哲學課程。請小心輕放。”蘇菲飛奔過石子路,將書包甩在臺階上,並將其他信塞在門前的腳墊下,然後跑進後面的園子裏,躲進她的密洞。唯有在這裏,她才能拆閱這個大信封。
雪兒也跟着跳進來。蘇菲無可奈何,因為她知道雪兒是趕也趕不走的。
信封內有三張打好字的紙,用一個紙夾夾住。蘇菲開始讀信。
哲學是什麽?
親愛的蘇菲:人的嗜好各有不同。有些人搜集古錢或外國郵票刺綉,有些人則利用大部分的空間時間從事某種運動另外許多人以閱讀為樂,但閱讀的品位人各不同。有些人衹看報紙或漫畫,有些人喜歡看小說,有些人則偏好某些特殊題材的書籍,如天文學、自然生物或科技新知等。
如果我自己對馬或寶石有興趣,我也不能期望別人都和我一樣。如果我看電視體育節目看得津津有味,就必須忍受有些人認為體育節目很無聊的事實。
可是,天底下是不是沒有一件事是我們大傢都感興趣的呢?是不是沒有一件事是每一個人都關切的——無論他們是誰或住在何處?是的,親愛的蘇菲,天底下當然有一些問題是每個人都有興趣的。而這門課程正與這些問題有關。
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是什麽?如果我們問某一個正生活在饑餓邊緣的人,他的答案一定是“食物”。如果我們問一個快要凍死的人,答案一定是“溫暖”。如果我們拿同樣的問題問一個寂寞孤獨的人,那答案可能是“他人的陪伴”了。
然而,當這些基本需求都獲得滿足後,是否還有些東西是每一個人都需要的呢?哲學家認為,答案是肯定的。他們相信人不能衹靠面包過日子。當然,每一個人都需要食物,每一個人都需要愛與關懷。不過除了這些以外,還有一些東西是人人需要的,那就是:明白我們是誰、為何會在這裏。
想知道我們為何會在這兒,並不像集郵一樣是一種休閑式的興趣。
那些對這類問題有興趣的人所要探討的,乃是自地球有人類以來,人們就辯論不休的問題:宇宙、地球與生命是如何産生的?這個問題比去年奧運會誰得到最多的金牌要更大,也更重要。
探討哲學最好的方式就是問一些哲學性的問題,如:這世界是如何創造出來的?其背後是否有某種意志或意義?人死後還有生命嗎?我們如何能夠解答這些問題呢?最重要的是,我們應該如何生活?千百年來,人們不斷提出這些問題。據我們所知,沒有一種文化不關心“人是誰”、“世界從何而來”這樣的問題。
基本上,我們要問的哲學問題並不多。我們剛纔已經提出了其中最重要的問題。然而,在歷史上,人們對每一個問題提出了不同的答案。因此,提出哲學問題要比回答這些問題更容易。
即使是在今天,每個人仍然必須各自尋求他對這些問題的答案。你無法在百科全書查到有關“上帝是否存在?”與“人死後是否還有生命?”這些問題的答案。百科全書也不會告訴我們應該如何生活。不過,讀一讀別人的意見倒可以幫助我們建立自己對生命的看法。
哲學家追尋真理的過程很像是一部偵探小說。有人認為安單森是兇手,有人則認為尼爾森或詹生纔是。遇到犯罪案件,警方有時可以偵破,但也很可能永遠無法查出(雖然在某個地方一定有一個破案的辦法)。因此,即使要回答一個問題很不容易,但無論如何總會有一個(且僅此一個)正確答案的。人死後要不就是透過某種形式存在,要不就是根本不再存在。
過去許多千百年的謎題如今都有了科學的解釋。從前,月亮黑暗的那一面可說是神秘莫測。由於這不是那種可以藉討論來解决的問題,因此當時月亮的真實面目如何全憑個人想象。然而今天我們已經確知月亮黑暗的那一面是何模樣。沒有人會再“相信”嫦娥的存在或月亮是由緑色的乳酪做成等等說法了。
兩千多年前,一位古希臘哲學家認為,哲學之所以産生是因為人有好奇心的緣故。他相信,人對於活着這件事非常驚訝,因此自然而然就提出了一些哲學性的問題。
這就像我們看人傢變魔術一樣。由於我們不明白其中的奧妙,於是便問道:“魔術師如何能將兩三條白色的絲巾變成一隻活生生的兔子呢?”許多人對於這世界的種種也同樣有不可置信的感覺,就像我們看到魔術師突然從一頂原本空空如也的帽子裏拉出一隻兔子一般。
關於突然變出兔子的事,我們知道這不過是魔術師耍的把戲罷了。我們衹是想知道他如何辦到而已。然而,談到有關世界的事時,情況便有些不同了。我們知道這世界不全然是魔術師妙手一揮、掩人耳目的把戲,因為我們就生活在其中,我們是它的一部分。
事實上,我們就是那衹被人從帽子裏拉出來的小白兔。我們與小白兔之間唯一的不同是:小白兔並不明白它本身參與了一場魔術表演。我們則相反。我們覺得自己是某種神秘事物的一部分,我們想瞭解其中的奧秘。
P.S:關於小白兔,最好將它比做整個宇宙,而我們人類則是寄居在兔子毛皮深處的微生蟲。不過哲學家總是試圖沿着兔子的細毛往上爬,以便將魔術師看個清楚。
蘇菲,你還在看嗎?未完待續……
蘇菲真是纍極了。“還在看嗎?”她甚至不記得她在看信時是否曾停下來喘口氣呢!是誰捎來這封信?當然不可能是那位寄生日卡給席德的人,因為卡片上不但有郵票,還有郵戳。但這個棕色的信封卻像那兩封白色的信一樣,是由某人親自投進信箱的。
蘇菲看了看手錶,時間是兩點四十五分。媽媽還有兩個多小時纔下班。
蘇菲爬出來,回到園子裏,跑到信箱旁。也許還有另一封信呢!她發現另一個寫着她名字的棕色信封。這回她四下看了看,但卻沒有見到任何人影。她又跑到樹林邊,往路的那一頭張望。
那邊也沒有人。
突然間她好像聽到樹林深處某根枝條“啪!”一聲折斷的聲音。
不過她並不是百分之百確定。何況,如果一個人决心要逃跑,再怎麽追他也沒有用。
蘇菲進入屋裏,把書包和給媽媽的信放在廚房的桌子上,然後便跑上樓梯,進入她的房間,拿出一個裝滿美麗石子的餅幹盒。她把那些石頭倒在地板上,把兩個大信封裝進盒子裏。然後又匆忙走到花園裏,雙手緊緊拿着餅幹盒。臨走時,她拿出一些食物給雪兒吃。
“貓咪!貓咪!貓眯!”回到密洞中後,她打開了第二封棕色的信,取出幾頁纔剛打好字的信紙。她開始看信。
奇怪的生物
嗨!蘇菲,我們又見面了。誠如你所看見的,這門簡短的哲學課程將會以一小段、一小段的形式出現。以下仍然是序言部分:我是否曾經說過,成為一個優秀哲學家的唯一條件是要有好奇心?如果我未曾說過,那麽我現在要說:成為一個優秀哲學家的唯一條件是要有好奇心。
嬰兒有好奇心,這並不令人意外。在娘胎裏短短幾個月後,他們便掉進一個嶄新的世界。不過當他們慢慢成長時,這種好奇心似乎也逐漸減少。為什麽?你知道答案嗎,蘇菲?讓我們假設,如果一個初生的嬰兒會說話,他可能會說他來到的世界是多麽奇特。因為,儘管他不能說話,我們可以看到他如何左顧右盼並好奇地伸手想碰觸他身邊的每一樣東西。
小孩子逐漸學會說話後,每一次看見狗,便會擡起頭說:“汪!汪!”他會在學步車裏跳上跳下,揮舞着雙手說:“汪!汪!汪!汪!”我們這些年紀比較大、比較見多識廣的人可能會覺得小孩子這種興奮之情洋溢的樣子很纍人。我們會無動於衷地說:“對,對,這是汪汪。好了,坐着不要動!”看到狗,我們可不像小孩子那樣着迷,因為我們早就看過了。
小孩子這種行為會一再重複,可能要經過數百次之後,他纔會在看到狗時不再興奮異常。在他看到大象或河馬時,也會發生同樣的情況。遠在孩童學會如何講話得體、如何從事哲學性的思考前,他就早已經習慣這個世界了。
這是很可惜的一件事,如果你問我的看法的話。
親愛的蘇菲,我不希望你長大之後也會成為一個把這世界視為理所當然的人。為了確定起見,在這課程開始之前,我們將做兩三個有關思想的測驗。
請你想象,有一天你去樹林裏散步。突然間你看到前面的路上有一艘小小的太空船,有一個很小的火星人從船艙裏爬出來,站在路上擡頭看着你……你會怎麽想?算了,這並不重要。但你是否曾經想過你自己也是個火星人?很明顯的,你不太可能突然撞見一個來自其他星球的生物。我們甚至不知道其他星球是否也有生物存在。不過有一天你可能會突然發現自己。你可能會突然停下來,以一種完全不同的眼光來看自己,就在你在樹林裏散步的時候。
你會想:“我是一個不同凡響的存在。我是一個神秘的生物。”你覺得自己好像剛從一個夢幻中醒來。我是誰?你問道。你知道自己正行走在宇宙的一個星球上。但宇宙又是什麽?如果你像這樣,突然意識到自己的存在,你會發現自己正像我們剛纔提到的火星人那樣神秘。你不僅看到一個從外太空來的生命,同時也會打內心深處覺得自己的存在是如此不凡響。如果你不介意的話,蘇菲,現在就讓我們來做另一個思想上的測驗。
有一天早上,爸、媽和小同正在廚房裏吃早餐。過了一會兒,媽媽站起身來,走到水槽邊。這時,爸爸飛了起來,在天花板下面飄浮。小同坐在那兒看着。你想小同會說什麽?也許他會指着父親說:“爸爸在飛。”小同當然會覺得吃驚,但是他經常有這樣的經驗。
爸爸所做的奇妙的事太多了,因此這回他飛到早餐桌上方這件事,對小同並沒有什麽特別,每天爸爸都用一個很滑稽的機器颳鬍子,有時他會爬到屋頂上調整電視的天綫。或者,他偶爾也會把頭伸進汽車的引擎蓋裏,出來時臉都是黑的。好了,現在輪到媽媽了。她聽到小同說的話,轉身一瞧。你想她看到爸爸像沒事人一般飄浮在餐桌的上方,會有什麽反應?她嚇得把果醬罐子掉在地上,然後開始尖叫。等到爸爸好整以暇地回到座位上時,她可能已經需要急救了。(從現在起,爸爸可真是該註意一下自己的餐桌禮儀了!)為何小同和媽媽有如此不同的反應?你認為呢?這完全與習慣有關。(註意)媽媽已經知道人是不能飛的,小同則不然。他仍然不確定在這個世界上人能做些什麽或不能做些什麽。
然而,蘇菲,這世界又是怎麽回事呢?它也一樣飄浮在太空中呀。你認為這可能嗎?遺憾的是,當我們成長時,不僅習慣了有地心引力這回事,同時也很快地習慣了世上的一切。我們在成長的過程當中,似乎失去了對這世界的好奇心。也正因此,我們喪失了某種極為重要的能力(這也是一種哲學家們想要使人們恢復的能力)。因為,在我們內心的某處,有某個聲音告訴我們:生命是一種很龐大的、神秘的存在。
這是我們在學會從事這樣的思考前都曾經有過的體驗。
更明白地說:儘管我們都想過哲學性的問題,卻並不一定每個人都會成為哲學家。由於種種理由,大多數人都忙於日常生活的瑣事,因此他們對於這世界的好奇心都受到壓抑。(就像那些微生蟲一般,爬進兔子的毛皮深處,在那兒怡然自得地待上一輩子,從此不再出來。)對於孩子們而言,世上的種種都是新鮮而令人驚奇的。對於大人們則不然。大多數成人都把這世界當成一種理所當然的存在。
這正是哲學家們之所以與衆不同的地方。哲學家從來不會過分習慣這個世界。對於他或她而言,這個世界一直都有一些不合理,甚至有些復雜難解、神秘莫測。這是哲學家與小孩子共同具有的一種重要能力。你可以說,哲學家終其一生都像個孩子一般敏感。
所以,蘇菲,你現在必須做個選擇。你是個還沒有被世界磨掉好奇心的孩子?還是一個永遠不會如此的哲學家?如果你衹是搖搖頭,不知道自己究竟是個孩子還是哲學家,那麽你已經太過習慣這個世界,以至於不再對它感到驚訝了。果真如此,你得小心,因為你正處於一個危險的階段,這也是為何你要上這門哲學課的原因。因為我們要以防萬一。我不會聽任你變得像其他人一樣沒有感覺、無動於衷。我希望你有一個好奇、充滿求知欲的心靈。
這門課程是不收費的,因此即使你沒有上完也不能退費。如果你中途不想上了,也沒關係,衹要在信箱裏放個東西做信號就可以了。最好是一隻活青蛙,或至少是某種緑色的東西,以免讓郵差嚇一大跳。
綜合我上面所說的話,簡而言之,這世界就像魔術師從他的帽子裏拉出的一隻白兔。衹是這白兔的體積極其龐大,因此這場戲法要數十億年纔變得出來。所有的生物都出生於這衹兔予的細毛頂端,他們剛開始對於這場令人不可置信的戲法都感到驚奇。然而當他們年紀愈長,也就愈深入兔子的毛皮,並且待了下來。他們在那兒覺得非常安適,因此不願再冒險爬回脆弱的兔毛頂端。唯有哲學家纔會踏上此一危險的旅程,邁嚮語言與存在所能達到的頂峰。其中有些人掉了下來,但也有些人死命攀住兔毛不放,並對那些窩在舒適柔軟的兔毛的深處、盡情吃喝的人們大聲吼叫。
他們喊:“各位先生女士們,我們正飄浮在太空中呢!”但下面的人可不管這些哲學家們在嚷些什麽。
這些人衹會說:“哇!真是一群搗蛋鬼!”然後又繼續他們原先的談話:請你把奶油遞過來好嗎?我們今天的股價漲了多少?番茄現在是什麽價錢?你有沒有聽說黛安娜王妃又懷孕了?
那天下午,蘇菲的媽媽回傢時,蘇菲仍處於震驚狀態中。她把那個裝着神秘哲學家來信的鐵盒子很穩妥地藏在密洞中。然後她試着開始做功課,但是當她坐在那兒時,滿腦子想的都是她剛纔讀的信。
她過去從未這樣努力思考過。她已經不再是個孩子了,但也還沒有真正長大。蘇菲意識到她已經開始朝着兔子(就是從宇宙的帽子中被拉出來的那衹)溫暖舒適的毛皮深處嚮下爬,卻被這位哲學家中途攔住。他(或者說不定是她)一把抓住她的後腦勺,將她拉回毛尖(她孩提時代戲耍的地方)。就在那兒,在兔毛的最頂端,她再度以仿佛乍見的眼光打量這個世界。
毫無疑問,這位哲學家救了她。寫信給她的無名氏將她從瑣碎的日常生活拯救出來了。
下午五點,媽媽到傢時,蘇菲把她拉進起居室,將她推在一張安樂椅上坐下。
她開始問:“媽,我們居然有生命,你不覺得這很令人驚訝嗎?”她媽媽真是丈二金剛摸不着頭腦,不知道該怎麽回答。平常她回傢時,蘇菲多半在做功課。
“我想是吧!有時候。”她說。
“有時候?沒錯,可是——你不覺得這個世界居然存在是很令人驚訝的事嗎?”“聽着,蘇菲,不要再說這些話。”“為什麽?難道你認為這個世界平凡無奇嗎?”“不是嗎?多少總有一些吧?”蘇菲終於明白哲學家說得沒錯。大人們總是將這個世界視為理所當然的存在,並且就此任自己陷入柴米油????的生活中而渾然不覺。
“你太習慣這個世界了,纔會對任何事情都不感到驚奇。”“你到底在說些什麽?”“我是說你對每一件事都太習慣了。換句話說,已經變得非常遲鈍了。”“不要這樣對我講話,蘇菲!”“好吧,我換一種方式說好了。你已經在這衹被拉出宇宙的帽子的白兔毛皮深處待得太舒服了。再過一會兒你就會把馬鈴薯拿出來,然後就開始看報紙,之後打半個小時的盹,然後看電視新聞。”媽媽的臉上掠過一抹憂慮的神色。她走進廚房把馬鈴薯拿出來。過了一會兒,她便走回起居室,這次輪到她把蘇菲推到安樂椅上坐下了。
“我有事情要跟你談。”她說。從她的聲音聽起來,蘇菲可以猜到事情一定很嚴重。
“你沒有跑去跟人傢嗑什麽藥吧?寶貝!”蘇菲差一點笑出來。但她瞭解媽媽為什麽會問她這個問題。
“我又不是神經病,”她說,“那樣衹會讓人變得更鈍呀!”那天晚上,誰也沒有再提起任何有關嗑藥或白兔的事情。
蘇菲很肯定那位寫匿名信的人會再度來信。她决定暫時不要將這件事告訴任何人。
如今,在學校上課時,她變得很難專心聽課。他們所說的仿佛都是一些芝麻緑豆的事。他們為何不能談一些諸如:“人是什麽?”或“世界是什麽,又何以會存在?”這類的事呢?她生平第一次開始覺得無論在學校或其他地方,人們關心的都衹是一些芝麻瑣事罷了。世上還有更重要的事有待解答,這些事比學校所上的任何科目都更重要。
世上有人可以解答這些問題嗎?無論如何,蘇菲覺得思索這些問題要比去死背那些不規則動詞更加要緊。
最後一堂課的下課鈴響起時,她飛快走出學校,快得喬安必須要跑步才能追上她。
過了一會兒,喬安說:“今天傍晚我們來玩牌好嗎?”蘇菲聳了聳肩:“我不像從前那麽愛玩牌了。”喬安聽了仿佛被雷擊中一般。
“是嗎?那我們來玩羽毛球好了。”蘇菲垂下眼睛,看着人行道,而後擡起頭看着喬安。
“我對羽毛球也不是很有興趣了。”“你不是說真的嗎?”蘇菲察覺到喬安語氣中的不滿。
“你可不可以告訴我是什麽事情突然變得那麽重要?”蘇菲搖搖頭:“嗯……這是一個秘密。”“噢!你大概是談戀愛了吧!”她們兩個又走了一會兒,誰都沒有說話。當她們走到足球場時,喬安說:“我要從斜坡這裏走過去。”從斜坡走過去!沒錯,這是喬安回傢最近的一條路,但她通常衹有在傢裏有客人或必須趕到牙醫那兒去的時候纔從這兒走。
蘇菲開始後悔她剛纔對喬安的態度不佳。不過她又能對她說些什麽呢?說她是因為突然忙着解答自己是誰以及世界從何而來等問題,所以纔沒有時間玩羽毛球嗎?喬安會瞭解嗎?。
這些都是世間最重要,也可以說是最自然的問題。但為何一心想着這些問題會如此纍人?蘇菲打開信箱時,感覺自己心跳加快。起先她衹看到一封銀行寄來的信以及幾個寫着媽媽名字的棕色大信封。該死!她居然開始瘋狂地期待那個不知名的人再度來信。
當她關上園門時,發現有一個大信封上寫着她的名字。她把它翻過來要拆信時,看到信封背面寫着:“哲學課程。請小心輕放。”蘇菲飛奔過石子路,將書包甩在臺階上,並將其他信塞在門前的腳墊下,然後跑進後面的園子裏,躲進她的密洞。唯有在這裏,她才能拆閱這個大信封。
雪兒也跟着跳進來。蘇菲無可奈何,因為她知道雪兒是趕也趕不走的。
信封內有三張打好字的紙,用一個紙夾夾住。蘇菲開始讀信。
哲學是什麽?
親愛的蘇菲:人的嗜好各有不同。有些人搜集古錢或外國郵票刺綉,有些人則利用大部分的空間時間從事某種運動另外許多人以閱讀為樂,但閱讀的品位人各不同。有些人衹看報紙或漫畫,有些人喜歡看小說,有些人則偏好某些特殊題材的書籍,如天文學、自然生物或科技新知等。
如果我自己對馬或寶石有興趣,我也不能期望別人都和我一樣。如果我看電視體育節目看得津津有味,就必須忍受有些人認為體育節目很無聊的事實。
可是,天底下是不是沒有一件事是我們大傢都感興趣的呢?是不是沒有一件事是每一個人都關切的——無論他們是誰或住在何處?是的,親愛的蘇菲,天底下當然有一些問題是每個人都有興趣的。而這門課程正與這些問題有關。
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是什麽?如果我們問某一個正生活在饑餓邊緣的人,他的答案一定是“食物”。如果我們問一個快要凍死的人,答案一定是“溫暖”。如果我們拿同樣的問題問一個寂寞孤獨的人,那答案可能是“他人的陪伴”了。
然而,當這些基本需求都獲得滿足後,是否還有些東西是每一個人都需要的呢?哲學家認為,答案是肯定的。他們相信人不能衹靠面包過日子。當然,每一個人都需要食物,每一個人都需要愛與關懷。不過除了這些以外,還有一些東西是人人需要的,那就是:明白我們是誰、為何會在這裏。
想知道我們為何會在這兒,並不像集郵一樣是一種休閑式的興趣。
那些對這類問題有興趣的人所要探討的,乃是自地球有人類以來,人們就辯論不休的問題:宇宙、地球與生命是如何産生的?這個問題比去年奧運會誰得到最多的金牌要更大,也更重要。
探討哲學最好的方式就是問一些哲學性的問題,如:這世界是如何創造出來的?其背後是否有某種意志或意義?人死後還有生命嗎?我們如何能夠解答這些問題呢?最重要的是,我們應該如何生活?千百年來,人們不斷提出這些問題。據我們所知,沒有一種文化不關心“人是誰”、“世界從何而來”這樣的問題。
基本上,我們要問的哲學問題並不多。我們剛纔已經提出了其中最重要的問題。然而,在歷史上,人們對每一個問題提出了不同的答案。因此,提出哲學問題要比回答這些問題更容易。
即使是在今天,每個人仍然必須各自尋求他對這些問題的答案。你無法在百科全書查到有關“上帝是否存在?”與“人死後是否還有生命?”這些問題的答案。百科全書也不會告訴我們應該如何生活。不過,讀一讀別人的意見倒可以幫助我們建立自己對生命的看法。
哲學家追尋真理的過程很像是一部偵探小說。有人認為安單森是兇手,有人則認為尼爾森或詹生纔是。遇到犯罪案件,警方有時可以偵破,但也很可能永遠無法查出(雖然在某個地方一定有一個破案的辦法)。因此,即使要回答一個問題很不容易,但無論如何總會有一個(且僅此一個)正確答案的。人死後要不就是透過某種形式存在,要不就是根本不再存在。
過去許多千百年的謎題如今都有了科學的解釋。從前,月亮黑暗的那一面可說是神秘莫測。由於這不是那種可以藉討論來解决的問題,因此當時月亮的真實面目如何全憑個人想象。然而今天我們已經確知月亮黑暗的那一面是何模樣。沒有人會再“相信”嫦娥的存在或月亮是由緑色的乳酪做成等等說法了。
兩千多年前,一位古希臘哲學家認為,哲學之所以産生是因為人有好奇心的緣故。他相信,人對於活着這件事非常驚訝,因此自然而然就提出了一些哲學性的問題。
這就像我們看人傢變魔術一樣。由於我們不明白其中的奧妙,於是便問道:“魔術師如何能將兩三條白色的絲巾變成一隻活生生的兔子呢?”許多人對於這世界的種種也同樣有不可置信的感覺,就像我們看到魔術師突然從一頂原本空空如也的帽子裏拉出一隻兔子一般。
關於突然變出兔子的事,我們知道這不過是魔術師耍的把戲罷了。我們衹是想知道他如何辦到而已。然而,談到有關世界的事時,情況便有些不同了。我們知道這世界不全然是魔術師妙手一揮、掩人耳目的把戲,因為我們就生活在其中,我們是它的一部分。
事實上,我們就是那衹被人從帽子裏拉出來的小白兔。我們與小白兔之間唯一的不同是:小白兔並不明白它本身參與了一場魔術表演。我們則相反。我們覺得自己是某種神秘事物的一部分,我們想瞭解其中的奧秘。
P.S:關於小白兔,最好將它比做整個宇宙,而我們人類則是寄居在兔子毛皮深處的微生蟲。不過哲學家總是試圖沿着兔子的細毛往上爬,以便將魔術師看個清楚。
蘇菲,你還在看嗎?未完待續……
蘇菲真是纍極了。“還在看嗎?”她甚至不記得她在看信時是否曾停下來喘口氣呢!是誰捎來這封信?當然不可能是那位寄生日卡給席德的人,因為卡片上不但有郵票,還有郵戳。但這個棕色的信封卻像那兩封白色的信一樣,是由某人親自投進信箱的。
蘇菲看了看手錶,時間是兩點四十五分。媽媽還有兩個多小時纔下班。
蘇菲爬出來,回到園子裏,跑到信箱旁。也許還有另一封信呢!她發現另一個寫着她名字的棕色信封。這回她四下看了看,但卻沒有見到任何人影。她又跑到樹林邊,往路的那一頭張望。
那邊也沒有人。
突然間她好像聽到樹林深處某根枝條“啪!”一聲折斷的聲音。
不過她並不是百分之百確定。何況,如果一個人决心要逃跑,再怎麽追他也沒有用。
蘇菲進入屋裏,把書包和給媽媽的信放在廚房的桌子上,然後便跑上樓梯,進入她的房間,拿出一個裝滿美麗石子的餅幹盒。她把那些石頭倒在地板上,把兩個大信封裝進盒子裏。然後又匆忙走到花園裏,雙手緊緊拿着餅幹盒。臨走時,她拿出一些食物給雪兒吃。
“貓咪!貓咪!貓眯!”回到密洞中後,她打開了第二封棕色的信,取出幾頁纔剛打好字的信紙。她開始看信。
奇怪的生物
嗨!蘇菲,我們又見面了。誠如你所看見的,這門簡短的哲學課程將會以一小段、一小段的形式出現。以下仍然是序言部分:我是否曾經說過,成為一個優秀哲學家的唯一條件是要有好奇心?如果我未曾說過,那麽我現在要說:成為一個優秀哲學家的唯一條件是要有好奇心。
嬰兒有好奇心,這並不令人意外。在娘胎裏短短幾個月後,他們便掉進一個嶄新的世界。不過當他們慢慢成長時,這種好奇心似乎也逐漸減少。為什麽?你知道答案嗎,蘇菲?讓我們假設,如果一個初生的嬰兒會說話,他可能會說他來到的世界是多麽奇特。因為,儘管他不能說話,我們可以看到他如何左顧右盼並好奇地伸手想碰觸他身邊的每一樣東西。
小孩子逐漸學會說話後,每一次看見狗,便會擡起頭說:“汪!汪!”他會在學步車裏跳上跳下,揮舞着雙手說:“汪!汪!汪!汪!”我們這些年紀比較大、比較見多識廣的人可能會覺得小孩子這種興奮之情洋溢的樣子很纍人。我們會無動於衷地說:“對,對,這是汪汪。好了,坐着不要動!”看到狗,我們可不像小孩子那樣着迷,因為我們早就看過了。
小孩子這種行為會一再重複,可能要經過數百次之後,他纔會在看到狗時不再興奮異常。在他看到大象或河馬時,也會發生同樣的情況。遠在孩童學會如何講話得體、如何從事哲學性的思考前,他就早已經習慣這個世界了。
這是很可惜的一件事,如果你問我的看法的話。
親愛的蘇菲,我不希望你長大之後也會成為一個把這世界視為理所當然的人。為了確定起見,在這課程開始之前,我們將做兩三個有關思想的測驗。
請你想象,有一天你去樹林裏散步。突然間你看到前面的路上有一艘小小的太空船,有一個很小的火星人從船艙裏爬出來,站在路上擡頭看着你……你會怎麽想?算了,這並不重要。但你是否曾經想過你自己也是個火星人?很明顯的,你不太可能突然撞見一個來自其他星球的生物。我們甚至不知道其他星球是否也有生物存在。不過有一天你可能會突然發現自己。你可能會突然停下來,以一種完全不同的眼光來看自己,就在你在樹林裏散步的時候。
你會想:“我是一個不同凡響的存在。我是一個神秘的生物。”你覺得自己好像剛從一個夢幻中醒來。我是誰?你問道。你知道自己正行走在宇宙的一個星球上。但宇宙又是什麽?如果你像這樣,突然意識到自己的存在,你會發現自己正像我們剛纔提到的火星人那樣神秘。你不僅看到一個從外太空來的生命,同時也會打內心深處覺得自己的存在是如此不凡響。如果你不介意的話,蘇菲,現在就讓我們來做另一個思想上的測驗。
有一天早上,爸、媽和小同正在廚房裏吃早餐。過了一會兒,媽媽站起身來,走到水槽邊。這時,爸爸飛了起來,在天花板下面飄浮。小同坐在那兒看着。你想小同會說什麽?也許他會指着父親說:“爸爸在飛。”小同當然會覺得吃驚,但是他經常有這樣的經驗。
爸爸所做的奇妙的事太多了,因此這回他飛到早餐桌上方這件事,對小同並沒有什麽特別,每天爸爸都用一個很滑稽的機器颳鬍子,有時他會爬到屋頂上調整電視的天綫。或者,他偶爾也會把頭伸進汽車的引擎蓋裏,出來時臉都是黑的。好了,現在輪到媽媽了。她聽到小同說的話,轉身一瞧。你想她看到爸爸像沒事人一般飄浮在餐桌的上方,會有什麽反應?她嚇得把果醬罐子掉在地上,然後開始尖叫。等到爸爸好整以暇地回到座位上時,她可能已經需要急救了。(從現在起,爸爸可真是該註意一下自己的餐桌禮儀了!)為何小同和媽媽有如此不同的反應?你認為呢?這完全與習慣有關。(註意)媽媽已經知道人是不能飛的,小同則不然。他仍然不確定在這個世界上人能做些什麽或不能做些什麽。
然而,蘇菲,這世界又是怎麽回事呢?它也一樣飄浮在太空中呀。你認為這可能嗎?遺憾的是,當我們成長時,不僅習慣了有地心引力這回事,同時也很快地習慣了世上的一切。我們在成長的過程當中,似乎失去了對這世界的好奇心。也正因此,我們喪失了某種極為重要的能力(這也是一種哲學家們想要使人們恢復的能力)。因為,在我們內心的某處,有某個聲音告訴我們:生命是一種很龐大的、神秘的存在。
這是我們在學會從事這樣的思考前都曾經有過的體驗。
更明白地說:儘管我們都想過哲學性的問題,卻並不一定每個人都會成為哲學家。由於種種理由,大多數人都忙於日常生活的瑣事,因此他們對於這世界的好奇心都受到壓抑。(就像那些微生蟲一般,爬進兔子的毛皮深處,在那兒怡然自得地待上一輩子,從此不再出來。)對於孩子們而言,世上的種種都是新鮮而令人驚奇的。對於大人們則不然。大多數成人都把這世界當成一種理所當然的存在。
這正是哲學家們之所以與衆不同的地方。哲學家從來不會過分習慣這個世界。對於他或她而言,這個世界一直都有一些不合理,甚至有些復雜難解、神秘莫測。這是哲學家與小孩子共同具有的一種重要能力。你可以說,哲學家終其一生都像個孩子一般敏感。
所以,蘇菲,你現在必須做個選擇。你是個還沒有被世界磨掉好奇心的孩子?還是一個永遠不會如此的哲學家?如果你衹是搖搖頭,不知道自己究竟是個孩子還是哲學家,那麽你已經太過習慣這個世界,以至於不再對它感到驚訝了。果真如此,你得小心,因為你正處於一個危險的階段,這也是為何你要上這門哲學課的原因。因為我們要以防萬一。我不會聽任你變得像其他人一樣沒有感覺、無動於衷。我希望你有一個好奇、充滿求知欲的心靈。
這門課程是不收費的,因此即使你沒有上完也不能退費。如果你中途不想上了,也沒關係,衹要在信箱裏放個東西做信號就可以了。最好是一隻活青蛙,或至少是某種緑色的東西,以免讓郵差嚇一大跳。
綜合我上面所說的話,簡而言之,這世界就像魔術師從他的帽子裏拉出的一隻白兔。衹是這白兔的體積極其龐大,因此這場戲法要數十億年纔變得出來。所有的生物都出生於這衹兔予的細毛頂端,他們剛開始對於這場令人不可置信的戲法都感到驚奇。然而當他們年紀愈長,也就愈深入兔子的毛皮,並且待了下來。他們在那兒覺得非常安適,因此不願再冒險爬回脆弱的兔毛頂端。唯有哲學家纔會踏上此一危險的旅程,邁嚮語言與存在所能達到的頂峰。其中有些人掉了下來,但也有些人死命攀住兔毛不放,並對那些窩在舒適柔軟的兔毛的深處、盡情吃喝的人們大聲吼叫。
他們喊:“各位先生女士們,我們正飄浮在太空中呢!”但下面的人可不管這些哲學家們在嚷些什麽。
這些人衹會說:“哇!真是一群搗蛋鬼!”然後又繼續他們原先的談話:請你把奶油遞過來好嗎?我們今天的股價漲了多少?番茄現在是什麽價錢?你有沒有聽說黛安娜王妃又懷孕了?
那天下午,蘇菲的媽媽回傢時,蘇菲仍處於震驚狀態中。她把那個裝着神秘哲學家來信的鐵盒子很穩妥地藏在密洞中。然後她試着開始做功課,但是當她坐在那兒時,滿腦子想的都是她剛纔讀的信。
她過去從未這樣努力思考過。她已經不再是個孩子了,但也還沒有真正長大。蘇菲意識到她已經開始朝着兔子(就是從宇宙的帽子中被拉出來的那衹)溫暖舒適的毛皮深處嚮下爬,卻被這位哲學家中途攔住。他(或者說不定是她)一把抓住她的後腦勺,將她拉回毛尖(她孩提時代戲耍的地方)。就在那兒,在兔毛的最頂端,她再度以仿佛乍見的眼光打量這個世界。
毫無疑問,這位哲學家救了她。寫信給她的無名氏將她從瑣碎的日常生活拯救出來了。
下午五點,媽媽到傢時,蘇菲把她拉進起居室,將她推在一張安樂椅上坐下。
她開始問:“媽,我們居然有生命,你不覺得這很令人驚訝嗎?”她媽媽真是丈二金剛摸不着頭腦,不知道該怎麽回答。平常她回傢時,蘇菲多半在做功課。
“我想是吧!有時候。”她說。
“有時候?沒錯,可是——你不覺得這個世界居然存在是很令人驚訝的事嗎?”“聽着,蘇菲,不要再說這些話。”“為什麽?難道你認為這個世界平凡無奇嗎?”“不是嗎?多少總有一些吧?”蘇菲終於明白哲學家說得沒錯。大人們總是將這個世界視為理所當然的存在,並且就此任自己陷入柴米油????的生活中而渾然不覺。
“你太習慣這個世界了,纔會對任何事情都不感到驚奇。”“你到底在說些什麽?”“我是說你對每一件事都太習慣了。換句話說,已經變得非常遲鈍了。”“不要這樣對我講話,蘇菲!”“好吧,我換一種方式說好了。你已經在這衹被拉出宇宙的帽子的白兔毛皮深處待得太舒服了。再過一會兒你就會把馬鈴薯拿出來,然後就開始看報紙,之後打半個小時的盹,然後看電視新聞。”媽媽的臉上掠過一抹憂慮的神色。她走進廚房把馬鈴薯拿出來。過了一會兒,她便走回起居室,這次輪到她把蘇菲推到安樂椅上坐下了。
“我有事情要跟你談。”她說。從她的聲音聽起來,蘇菲可以猜到事情一定很嚴重。
“你沒有跑去跟人傢嗑什麽藥吧?寶貝!”蘇菲差一點笑出來。但她瞭解媽媽為什麽會問她這個問題。
“我又不是神經病,”她說,“那樣衹會讓人變得更鈍呀!”那天晚上,誰也沒有再提起任何有關嗑藥或白兔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