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科学家>> 劉海林 Liu Hailin   中國 China   現代中國  
中國的愛因斯坦:束星北檔案
  束星北——一位被業內人士稱為“中國的愛因斯坦”的國際級科學大師;一位曾經培養啓蒙過像李政道、吳健雄等著名科學家的天才物理學家,多少年來卻從未被人提及。1972年,諾貝爾物理學奬得主李政道先生回國,黨和國傢領導人在人民大會堂會見了他。當周恩來總理提出希望李政道能為解决中國教育人才“斷層”的問題做些工作,介紹一些海外有才學的人到中國講學時,李政道說:中國不乏解决“斷層”問題的人才和教師,衹是他們沒有得到使用,比如我的老師
序言 李政道
  一九七二年十月十七日,是我一九四六年去美國後第一次回國,國傢領導人在人民大會堂會見了我。周恩來總理希望我能為解决教育人才“斷層”的問題做些工作,如介紹一些海外有才學的人到中國來講學等等。我談了自己的一些看法,我說中國不乏解决“斷層”問題的人才和教師,衹是他們沒有得到使用。比如我的老師束星北先生。  那時我不知道束星北老師在哪裏,在做什麽,我很想能見他一面,可是最終未能如願。  一個人的成功有着各種各樣的因素,而這些因素又彼此關聯。對於我一生的物理學研究來說,束先生對我最初的幫助和影響是非常重要的。  一九四三年的暑假,我在貴陽參加了全國大學統一招生考試,考上了浙江大學的電機係。在浙大開學前一個月左右,我從貴陽到湄潭,由友人束慰曾介紹,拜訪了他的叔父,浙大物理係教授束星北先生。很快,我也認識了另一位浙大物理係的教授王淦昌先生。在抗戰時期,浙大物理係的實驗室,有好幾位教授的辦公室和期刊書籍閱覽室等都設在湄潭的雙修寺。那年八月大部分時間,我常在雙修寺。束老師和王老師都很平易近人,他們談話時,我也常在旁邊聽。當時我僅十六歲,對工科和理科的認識很不清楚,慢慢地和束星北、王淦昌二位物理教授接觸多了,使我逐漸瞭解了物理學科的意義和重要,對我産生了很強的吸引力。  我浙江大學的一年級是在貴州永興上的,離湄潭約三十裏。一九四三年當我去永興上學的時候就决定由電機係轉為物理係。因為物理係的學生很少,那一年物理係的課程就並在化工係上。所以事實上,我在浙大一年級上的是化工係的課,唯一的不同,是每一或兩星期束星北教授就會從湄潭專程到永興來一天,和物理係的同學討論。因為這討論是自由的,不在日常的課程中。每次束老師來永興,我都是唯一的學生,而我們討論的問題也是沒有規定的。在這樣一對一的師生密切教學的關係下,束老師幫助我建立了我對整體物理的認識、瞭解和自信,使我一生受益。  一九四四年暑期,因為我母親從上海移居重慶。我去看她,在回貴州的山路上,我搭的卡車失事,我和車一起翻入山溝。卡車全部翻身,而又壓在我身上。我背部受傷,好幾個月不能行動。這年秋,束老師被聘去了重慶。  一九四四年底,日軍經兩廣侵入貴州,人心惶惶,浙大無形停頓。恰好束老師有專車來湄潭接傢屬,我亦隨了束老師一起去了重慶。很快地,我就準備轉學。一九四五年去昆明,轉入西南聯大。  在重慶和束老師告別時,他送了我一本Jeans寫的《電磁學》名著。是他當年在英國蘇格蘭Eddingburgh大學,隨Darwin教授做研究時用的(束老師的導師Darwin是進化論創立者的孫子)。Jeans的書中有很多劍橋大學會考的考題,不很簡單。我在重慶養病等待轉昆明的時間,就以束老師送我的書為伴,還手寫了一册《Jeans電磁學習題全解》。到聯大後,托陸祖蔭同學送給物理係同仁們。  一九四四年,和束老師分手後,很遺憾就再沒有機會和他相見。一九四六年我到美國後,又完全和束老師失去了聯繫。過了幾十年後,纔陸續知道些他的情況。束老師後半生的遭遇,讓我心裏很難過。科學的基礎是人類的創造力,它追求的目標是真理和真理的普遍性。束老師為了追求真理,爭取科學研究和教育年輕人的機會,竟會付出如此大的代價!回憶起當年在湄潭和永興與束老師相處的日子,想起他非凡的科學氣質和為人品格,心裏真有說不出的感覺。  我一生最重要的機遇,是在很年輕時能極幸運地遇到三位重要的老師,得到他們的指導和幫助。束星北老師的啓蒙,吳大猷老師的教育及栽培和費米老師的正規專業鍛練都直接地影響和造成我以後的工作和成果。我的一生和他們對我的影響是分不開的,而我最早接受的啓蒙光源就是來自束星北老師。  謹以此文嚮束老師表示深切的懷念和崇高的敬意。  
第一章 追求與理想(1)
  揚州南鄉開沙念四圩,為長江下遊的洲渚,其建製,原屬江都開沙洲,現為揚州邗江縣頭橋鎮安貼村。頭橋鎮在古城揚州東南約三十裏。安貼村依江而築,一幢幢青磚灰瓦飛檐翹角的江南民宅,散落在桑林、竹林和水田交織出的波光瀲灧的江堤上。“束傢老宅,圩中人稱束傢大瓦房,倚堤朝西,並排四個大門,前後兩進,大小三十餘間,傢塾、書齋單獨砌在箍江大岸上。南山頭特挑土疊成高地,栽竹種樹,蔚成園林。門前是人工開鑿的河塘,夏時菱紅荷緑,鼕則魚遊淵底,清波蕩漾。隔河為連片的稻田。……宅後,堤傍多樹,岸外江灘至水,緑柳紅蓼,蒹葭蒼蒼。屋旁翠竹成林,緑樹成蔭,最大的那棵皂角樹,數人才能合抱,幾裏以外就能見到四根主幹的大園〈圓〉冠……①  束氏〈傢族〉為開沙望族之一,據民國七年(1918)重修的《束氏族譜序(南通張謇撰)雲:“束氏譜係出漢太傅疏廣之後。廣曾孫孟達居東海沙鹿山南,避新室之亂,去足為束……晉有束混,仕隴西太守。混生龕,為馮翊太守。龕生哲,字廣微,博學多才,為晉儒宗……(及宋)振祖始居雲陽三城(今丹陽縣境)……(及明)海公(建軍功,封僉事)遊學維揚南新洲(開沙諸小洲之一),見其山水之勝,卜築而居,為南新洲開基之祖……”傳至星北先生,一十八世。在黃傢橋(今邗江縣李典鎮境)曾建束氏宗祠,於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水災,祠産蕩然,嗣是無力復建。②  據《束氏族譜》,星北曾祖履華,住開沙念四圩(又名宦傢碼頭念四圩,即二十四圩),生四子:長名增熙、次名增煦(又名綸,號渭湟、畏皇)、三名增祥、四名增瑞。增熙、增祥無出。增煦生二子:名曰、曰璐。增瑞生二子:名曰琅、曰琪。曰琅承嗣增熙,排行束大,曰為束二,曰璐承嗣增祥稱束三,曰琪是束四。曰琅生儀保(又名光儀,號贛南)居老宅;曰婚張謇女,寓南通;曰璐娶江都嘶馬郭氏(人稱束三娘),住老宅,生傳保,乳名“大林子”即星北先生。又生保,乳名“小林子”號淮北(曾任上海《自由論壇報》主編,後往臺灣從政)。束三太太晚年寓居江都大橋鎮。曰璐又配姜氏,住南通;曰琪娶開沙念三圩鬍氏,人稱束四娘,住老宅,直至土改,纔遷居南通。傳保即星北先生,幼年曾聘同邑楊氏女,時年11歲。  星北先生的曾祖父束增煦。婺源江謙的《束公畏皇事略》敘:“公姓束氏,諱綸,字畏皇,江都人。幼穎悟篤學,年十八補學官弟子……公傢設花布糧肆於南通之二甲鎮,公父履華,從兄錦分主其事。公弱冠往省,遂就該鎮授義室……暨花布漸落,奉父回邗,再至通就館,佐錦治糧業,兼授從弟經讀。……糧業旋亦不振,公慨然有四方之志矣……”嗣後,安東令聘為記室,廬江吳武壯公耳公名,闢參戎幕。同幕多名士,有項城袁世凱等。光緒年間病逝,生前著述,散佚未刊。梁啓超為其傳作贊。③  父親束曰璐畢業於江南陸師學校,清末曾任官傢的參領,辛亥革命後引退。民國時期任全國水利局的主事,與其兄束曰(張謇的女婿)一同為張謇辦理經營????業與紡織業。民國初年,兩人實際上已成為江南著名實業傢張謇的左膀右臂,兄弟倆經營的????業與紡織業也成為張氏實業集團的經濟臺柱子。曰璐的生意生活大都在南通,因性情和生意關係,他極少回傢。因而子女和祖上留下來的上百畝灘地水田,都由妻子郭氏一人料理。郭氏又稱“江都夫人”,因嘴腳長得奇大,佃戶們背地裏也稱她束大嘴或束大腳。她高大肥碩,性情剛烈。安貼村的村民大都是束傢的佃戶,他們對這個聲若洪鐘,高大豐滿的女人既敬又畏。束大嘴常常會出其不意地出現在那些偷懶耍滑的佃戶地頭上,若是哪個不幸的主兒給她逮住了,可就倒黴了。她會當着所有人的面把他的祖宗八代一一拖出來理論一番。要是那個不識趣的再敢無理糾纏的話,束大嘴就會揚起她那個讓所有佃戶都畏懼的手,劈頭蓋臉地扇下去。可是束大嘴又心慈如佛,若逢災年,不但主動減租,還會捐資募化,賑濟衣食。每到枯鼕春荒,束傢都要發寒衣、施面粉。圩中人背地裏常談:“束大嘴(束三娘的綽號)心直口快,有慈悲心,肯做好事。”④  童年的生活足滋足味。江邊的蘆葦灘,劃塘(蘆葦灘中間的小河)和江中洲渚伴着束星北無憂無慮的童年。八歲那年,束大嘴决意要給耍瘋了的小野馬套上籠頭,她延聘其伯父的同科秀纔魏楚翹老夫子為束星北“開蒙”。束星北雖不情願,卻礙於母威,不得不和同鄉的幾個孩子跟老夫子習書問經。老夫子拴不住不勝其煩的束星北,他常常領着弟弟束全保和不懼戒尺的小夥伴半路出逃:下灘子,摸蝦子,捉螃蟹,掏鳥窩,興致所至,就將魏楚翹撂到腦後。當兩個泥猴發現天時已晚,想偷偷溜回自己的房間時,一聲獅吼炸雷一般,坐在太師椅上的老太太手攥着戒尺已恭候多時了。“劃塘”,蘆葦連片,退潮即為灘塗,漲潮水流湍急,不知不覺間,頓成澤國,每年都有不諳水性的孩子被奪了性命去。“難怪束三老太發現後,火冒三丈,立即罰他兄弟倆,伏在板凳上施打戒尺。大林子(束星北乳名)剛直,知錯願罰,硬錚錚的〈地〉挨了十下,小林子(束全保乳名)靈活,連聲哀求‘下次不敢了’,卻減罰一半。”⑤    
首頁>> >> 科学家>> 劉海林 Liu Hailin   中國 China   現代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