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Arts>> 商界精英>> Liu Shiying   China   现代中国   , Peng Zheng   China   现代中国  
"Inversely looks and talent," the legend: who knows Ma
  The book tells the story of this "looks and talent is inversely proportional to" legend entrepreneurial experience and life history, from which the reader a glimpse of the many personality characteristics Ma and acting style, insight from Alibaba Taobao venture inside to reveal "no unusual way, "Ma unique management style and business strategy
Translated by Google
总序 梦想年代
  1992年,当星巴克股票在纳斯达克上市时,霍华德 · 舒尔茨春风得意地告诉整个世界“我是一个梦想者”,然后星巴克果然成为世界商业的奇迹;而当保罗 · 阿伦与比尔 · 盖茨漫不经心地玩电脑时,其不着边际的梦想在某一天弄出了微软这个全球最大的商业怪兽。
  知识经济时代,梦想年代,一切皆有可能。
  梦想者的思绪不会停顿,梦想者的灵感源泉也不会枯竭,只是当梦想飘荡到中国大陆的上空时,粉红色的梦幻变成了金色的辉煌。
  中国经济的整体“牛”市,使许多青年“财”俊的诞生成为顺其自然、水到渠成的过程。尽管他们活跃于不同的领域,“把玩”着属于自己的战略技巧,但他们却有着共同的执著性格和一颗追寻梦想的勇敢的心。
  当然,成功与失败此消彼长与亘古碰撞,意味着梦想中总是有人欢喜有人忧。有实现梦想的达人,但更多的人则是从梦想的巅峰失足跌落,或从梦想的破灭中失声惊醒而尝试着重回梦想。
  “棱镜”原本为一物理学术语,当复合光透过“棱镜”就分解为光谱;以“棱镜”对人对事进行多维的解析是我们追求的目标。所以,我们陆续推出的“梦想年代,财智人生”系列丛书大抵会有一个中心:“聚焦财智领袖”,两方面基本内容:其一,演绎各业界“大腕”中脱颖而出的领跑者的精彩人生,展示梦想年代的亮丽风采,并追寻其成功的背后;其二,也不忘拾遗补缺,将失败的例子透析给读者,知其然,亦究其所以然,使读者避开梦想中的陷阱,更加接近于成功。
  格物致知。以史为鉴,历史是洞明得失的镜子;以人为鉴,他人之经历是问鼎巅峰的捷径。时势造英雄,人生是个大舞台。在这个梦想年代,谁都可以拥有自己的梦想,谁都可能实现自己的梦想,你也不例外。
刘东华序 谁认识马云
  在2000年《中国企业家》杂志举办的一场论坛上,我初识马云,他给我留下三点印象:一是马云长相很“酷”,“酷”得有点像天外来客,演外星人基本不用化妆;二是“自由主义”,作为主讲嘉宾,别人演讲时他应该在主席台做认真倾听状,正襟危坐的,他却悄悄跑到观众席后面的台阶上独自愣神;三是他在演讲中一反创业型网络公司对投资者低眉顺眼、恭敬小心的常态,放言“投资者最多是舅舅,主人是我们自己”,引发诸多议论。
  后来,我们逐渐熟悉了,对马云了解越多,交流越深,我反而越觉得疑惑:像马云这样一个已经光芒四射的天才创业家,像阿里巴巴这样一家唯一可能在不远的将来成为中国可与微软、通用电气、沃尔玛匹敌的企业,我们这个世界为什么对之表现如此冷漠?是不是我的判断力出了问题?
  一直到2004年,在中央电视台年度经济人物的推举过程中,当我对着镜头说到“就像比尔 · 盖茨已经成为人类创造互联网的杰出代表一样,马云必将成为人类利用互联网的杰出代表,阿里巴巴也必将因此成为纳斯达克的太阳”时,在场的人一脸惊诧,奇怪我为什么会出如此骇人之论。
  2005年8月,阿里巴巴并购雅虎中国,雅虎中国携10亿美元“下嫁”阿里巴巴的消息震惊了全世界,世界也仿佛在一夜之间认识了马云,认识了阿里巴巴。尽管直到今天,媒体仍在争论到底是阿里巴巴并购了雅虎中国,还是美国雅虎并购了阿里巴巴,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马云和他的创业团队已经缔造、正在缔造和将要缔造的阿里巴巴价值。打个比方,就因这个价值,美国雅虎用一笔昂贵的嫁妆嫁出自己的宝贝“女儿”,从而成为有出息的中国女婿的幸福“岳父”,阿里巴巴则兴高采烈迎娶一位富有的公主,从而成为有实力的美国岳父的快乐“女婿”。
  问题在于,世界真的认识马云、认识阿里巴巴了吗?我们这些中国老乡,真的认识马云、认识阿里巴巴了吗?日本人孙正义因为真正认识了马云,率先给阿里巴巴做了“舅舅”,美国人杨致远因为真正认识了马云,急急忙忙让雅虎做了阿里巴巴的“岳父”。而我们这些中国老乡难道只能通过日本人、美国人、欧洲人,只能通过全世界外国人的眼光间接地、将信将疑地认识我们中国的优秀儿女,认自己骨肉兄弟的出类拔萃和伟大创造吗?
  这本书也许出得晚了一些,也许还可以写得更朴实。但无论如何,它一定可以帮助我们更多地认识马云、认识阿里巴巴,帮助我们对身边的杰出同胞变得更加敏感。
  让我们睁大眼睛留心新的马云、新的阿里巴巴的出现,像爱护自己的眼睛那样爱护他们,珍惜他们,并呼唤身边出现合格的“舅舅”和“岳父”,使马云们不但能创造出伟大的世界级公司,而且能让这些伟大的世界级公司被中国人创造出来后仍能属于中国。
  是为序。
  (刘东华,《中国企业家》杂志社社长兼《经济日报》出版社社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