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励志感悟>> 安相憲 Ahn Sang-Constitution   朝鮮 Korea (North)   現代中國  
面臨選擇時的有力幫手:人生參考書
  本書收集和整理了一些在面臨選擇的瞬間能給予你參考的個人想法。包括為人處世,對生活的熱情,還有重新認識和把握自己的機會。要知道,沒有人能幫助那些不求上進的人。我們要學着不斷勉勵和鞭策自己,並學會能使自己成長的方法。這會令我們做出明智的選擇。
第1節:第一部分 為人處世(1)
  第一部分 為人處世
  1.出現討厭你的人時
  人與人之間關係淡薄,通常不是因為彼此討厭而不親近,往往是本來就缺乏瞭解和溝通,從而産生抵觸情緒。
  通常情況下,當與有權有勢的人打交道時,大多數人往往會"畏畏縮縮",比如社長--這是一個讓職員"畏畏縮縮"的典型代表。不管多有能力多有自信的人,衹要進入社長室,就會吞吞吐吐,坐立不安。因為社長决定着自己的生死存亡,是無限權力的象徵。進社長室之前自己仿佛就是全體職員的代表,躊躇滿志;出來的時候則像一隻落水狗,失魂落魄。這一進一出的巨大反差不禁讓人感到可笑。可是誰都不敢保證這事不會發生在自己身上。
  管理者也會知道這些事實,因為他自己也曾是員工。韓非子曾主張以"法"代"禮",應用到現代管理中就是用賞罰而非人情去對待員工。在這樣的背景下,倘若原本十分苛刻的人突然對我們有了點好感,我們就會感激涕零。所以一些管理者常常故意表現得很苛刻,讓人摸不着頭腦,然後施以小小的恩惠,從而激發出員工更大的工作熱情。
  "斯德哥爾摩綜合癥"就是一個案例。1973年瑞典斯德哥爾摩發生了一起人質綁架事件。在事件過程中,出現了人質幫助威脅自己安全的綁架者的病態現象。綁架者流露出富於人情的一面,使人質心理産生變化。人質在封閉的空間裏,被掌握自己生死的綁架者的人格魅力所吸引,這種心理被稱為"斯德哥爾摩綜合癥"。也就是說把槍口對着我們的人,若其表現出善良的一面,則容易將我們感化。
  這種現象在我們日常生活裏也會經常見到。平常看似討厭我們的人如果突然親切起來的話,我們會意外地覺得其實這個人也不錯。兩個人之間關係淡薄的時候,其中一個忽然對另一個好起來,後者也會對前者逐漸産生好感。如果首先示好的那個是領導或是有一定權力的人,這種情感産生的可能性會更高。對方地位越高,情感醖釀的時間也會越短。
  人與人之間關係淡薄,通常不是因為彼此討厭而不親近,往往是本來就缺乏瞭解和溝通,從而産生抵觸情緒。隨着時間的流逝,通過相互瞭解,原來非常討厭的人之間關係越來越親密,最終信任取代了猜忌。
  討厭一個人通常沒有什麽特別的理由。對方向你強加你不需要的東西,語氣粗暴,不守信用等等,我們可以找出很多理由,但仔細想想這衹是我們在自圓其說,和事實並不一定相符。實際上,法國心理學家蔡恩斯(Zions)甚至已經用實驗證明:"人們對反復接觸自己的人容易産生好感。"非常熟悉的人要你去做你不喜歡做的事,你也不會討厭他。大不了說"我不做"就行了。就算他語氣粗暴或缺乏禮儀也沒關係,因為已經習慣他的語氣,明白他其實心口不一。同樣,經常遲到--也不會成為讓你討厭的理由。因為相信他很忙,或者知道他本來就是個慢性子,或者覺得這種小毛病可以理解。別的理由也一樣。
  最終,和別人親密相處後會覺得別人的弱點和錯誤不是什麽大事。對於別人的錯誤可以冷靜地批評,一旦那人和自己親近,就看不見他的錯誤了。所以用親密為理由閉上眼睛,反而間接成為他犯錯的唆使者。但是,在親密之前卻對這一切理解不了。
  出現討厭的人就要仔細想想,是不是因為你和他不親近,所以在討厭他……
  ◆出現討厭你的人時
  表現為
  √ 不願意去公司上班。
  √ 有意識地回避那個人,並且回避關於那個人的話題或事件。
  √ 討厭周圍的人,易衝動。
  解决辦法
  1.微笑
  使那些人無法讓你受到傷害。若你因他們的行為而感到痛苦或生氣,這正是他們所希望的。最好的辦法是樂觀地生活並微笑着。無論他們如何打擊,保持這樣的微笑是最有力的回擊。
  2.學習
  有句話叫做"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如果無法避開、無視或者越過那個傷害你的人,那就嚮他學習。在他們身上分明就有值得學習的地方。不要學習他們消極的一面,而要學習積極的一面。事實上,從他們消極的那一面也能學到一些東西。無論如何去學習,學到東西的同時,也就從傷害與被傷害的壓力中解脫出來了。
第2節:第一部分 為人處世(2)
  2.見到想要對你說教的人時
  事實上這不是誰對誰錯的問題,大部分是兩個人性格差異引起的矛盾。
  一天,獅子叫住路過的一隻羊,問道:"我的嘴有什麽異味嗎?"
  那衹羊聞了聞後,說道:"真是好臭啊!"
  獅子聽完後很生氣,把羊吃掉了。
  不久之後,獅子又叫住一隻狼,問了同樣的問題。
  狼看了看獅子的眼色,說道:"異味?我聞不到什麽啊!"
  "你這個馬屁精!"生氣的獅子把狼也吃掉了。
  最後獅子叫來了一隻狐狸,又問了同樣的問題。
  狐狸說道:"對不起,我現在感冒了,什麽味也聞不到。"
  我們總是像故事裏的狐狸一樣,小心翼翼地接近對方,不把心裏話都說出來。在用謊話試探後,講一些對方感興趣的話題。因為我們都明白,輕率而不加揣測的言辭會讓對方感到不舒服,最終會傷害到自己。
  但是有些人卻希望別人對自己的缺點直言相諫。對這樣的人,甜言蜜語和謊言如果被拆穿就會惹出大事。甚至包括為他着想的善意謊言都可能導致决裂。總之,關心別人的行為若得不到認可,那也會給人留下不好的印象。
  事實上這不是誰對誰錯的問題,大部分是兩個人性格差異引起的矛盾。有些人想聽別人對自己說實話,有些人則不喜歡那些實話。有些人習慣於說話直來直去,也有些人不願傷害別人,說話喜歡繞圈子。所以人們之間的矛盾一般不是某個人的性格問題,而是兩個人之間的關係問題。
  上班族經常會對自己不喜歡的同事或上司感到厭煩,甚至非議他們,原因通常是覺得責任在於對方。可是,在他們發泄不滿的同時,卻發現對方和其他同事相處得十分融洽,這時候把不滿殃及所有人,恐怕不是明智之舉。靜下心來仔細想想,他們就會發現隔閡不能歸咎於一人,也許缺乏瞭解和溝通纔是問題的關鍵。
  《道德經》裏對於關係有這樣的論述:"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矣;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矣。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
  就是說不要沉迷於找尋所謂的"美"和"善",這種行為本身就不美,也不是善事。有和無,難和易,長和短,高和低,這些都是相對而言。把自己局限在某個圈子裏去審視,得出的結論往往和事實大相徑庭。原因在於我們下結論以前就已經懷有某種態度,而這種態度使我們無法客觀和公正地去作出評判。過於執着地追求或者刻意去肯定和否定都會陷入誤區,不能自拔。這時候,退一步反而會海闊天空,看到問題的關鍵所在。
  每個人的性格都不盡相同。性格相近的人聚在一起相互交流很容易,性格完全不同的人之間相處則非常睏難。剛開始覺得這個人挺不錯,等過一段時間彼此瞭解以後,時常會覺得他的性格原來和你不太相像。問題的關鍵不是某個人,而在於兩個人之間的關係。不可忽視的是,確實存在這樣一些人,他們不顧彼此性格差異而一直關心和忍讓着對方。
  所以,我們要承認這樣的事實:討厭一個人並不是因為對方的性格怎麽不好,而是你和對方的性格不和。如果我們討厭一個人,真正受到傷害的不是別人,而是自己的心。隨着厭煩別人情感的逐漸積纍,我們會越來越否定自我,內心充滿矛盾和睏惑,原本對生活的美好渴望將被報復和仇視完全替代。
  深鼕的夜晚,兩衹疲憊不堪的刺蝟靠在一起取暖。靠得近了,身上的刺會傷害到彼此;靠得遠了,卻抵擋不住那凜冽刺骨的寒風。於是,它們不停地靠近、傷害、離開。反反復復幾次以後,它們終於找到了一種距離,既不會被對方傷到,又可以相互取暖。
  這個故事給了我們許多啓示。雙方緊緊抱在一起會很溫暖,這是毋庸置疑的,可是那樣彼此會受到傷害。生活中,實話實說不是一件壞事,可是也會有傷害到對方的時候。像刺蝟一樣保持一定距離,維持一定關係,又不會被對方傷害,這種情況不是最好嗎?
首頁>> >> 励志感悟>> 安相憲 Ahn Sang-Constitution   朝鮮 Korea (North)   現代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