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商界精英>> 侯繼勇 Hou Jiyong   中國 China   現代中國  
打工皇帝唐駿
  全書把重大財經事件直截了當地進行深入剖析,詳細介紹了打工皇帝唐駿作為頂級職業經理人的智慧人生,並還原這位“打工皇帝”在進入微軟前的生活及奮鬥歷程,揭示衆多不為人知的年少故事。本書由馬雲、李開復、雷軍、周鴻禕聯袂推薦,作者用樸實卻不失生動犀利的語言,深度解密如何成為金牌職業經理人,可謂是職業人士的進階標竿,一本邁嚮成功必讀之作!僅以此書啓迪並激勵這個偉大時代中國億萬青年的激情與夢想。
第1節:序一
  序 一
  友情的美
  唐駿
  "唐駿,《21世紀經濟報道》已經報道了你確認加盟新華都集團的消息了,你怎麽把這個獨傢新聞給了《21世紀經濟報道》的侯繼勇?""怎麽侯繼勇經常可以拿到你的獨傢報道"……這是在2008年4月15日當天很多記者問我的問題,因為大傢都希望得到獨傢的……
  不是我把獨傢給了小侯,是小侯用他獨特的提問方式獲得了所謂的獨傢,他從我的回答中得到了他想要的答案……這就是小侯……因為我的風格就是,衹要你想到了,問到了,我就會告訴你……不能告訴的,我會暗示的……
  認識小侯是微軟時期的事了,喜歡讀他的文章,他對事件的敏感、對事物獨到的見解以及對事態獨特的切入點、對人物不同的視角都是我所欣賞的。他還是個快手型的記者,這點和我很像,就像寫這本書一樣,一個字--快。
  最近一階段大傢比較關註我,應該說更關註我的一些"驚人"的舉動和背後的故事,大傢好奇為什麽我不去創業,大傢希望知道為什麽我能和微軟以及盛大都保持友好的關係,大傢都想瞭解中國職業經理人的生存狀態,大傢都想知道中國民營企業的潛規則,大傢都想知道微軟和盛大,大傢都在議論這"十億天價轉會"意味着什麽……
  也許這本書可以給你一些答案,因為他從一個資深記者的角度去解明問題、觀察問題,這本書更多的是通過他本人的采訪獲得的第一手資料,這本書的核心就在於此。
  小侯不衹是經常關註業界、關註微軟、關註盛大的優秀記者,更是我的好朋友。
  剛纔他還在MSN上給我發短信說:"唐總,你既然到了青海,一定要去青海湖,我上個月剛在青海的格爾木跑了奧運火炬,然後去了青海湖……太美了!青海湖。"
  雖然我這次沒有時間去看青海湖了,但是小侯的短信讓我感到溫暖,感覺我已經夢遊了青海湖……
  一樣的美,友情的美。
  寫於蘭州去嘉峪關的火車上
  2008年7月17日
第2節:序二(1)
  序 二
  商業智慧需要"市場化"
  劉洲偉
  東方的儒傢文化能否支撐現代商業文明與商業組織的發展,一直就飽受質疑。
  但自20世紀80年代開始,中國香港、中國臺灣、新加坡和韓國這亞洲四小竜的崛起,中國作為世界工廠在全球産業鏈中崛起,卻又似乎證明了在中國儒傢文化體係下,現代商業文明和商業組織大有發展餘地。事實真是這樣?本書作者再次質疑。
  由中國儒傢文化衍生而出的家庭、忠孝等觀念産生的成功的經營方法,傢族企業是必由之路。在傢族企業組織內,中國企業傢仍然依靠傢長式的權威來管理企業,同時是决策中心、最終拍板者,掌握着幾乎所有的權力,是一種集中式管理模式。
  但企業權力過分集中,創業者過世或退休,其建立在他個人决策能力和人際關係基礎上的經濟活動就將不復存在,企業很可能從此一蹶不振。由於獨生子女政策,創業者可供選擇的繼承人非常之少,問題就更嚴重。改革開放三十年,中國成長起來了一大批成功的民營企業,但第二代問題、接班人問題、權力交接問題,現在正睏擾着他們。
  本書作者認為,要解决中國傢族式企業目前面臨的這些問題,必需將眼光投嚮傢族企業以外,尋找外部商業智慧。通過這種方式,或能解决創業者過世或退休後形成的商業智慧缺位問題。作者同時認為,企業能夠方便、迅捷地找到需要的職業經理人,需要形成商業智慧自由流動的機製,需要形成一個由職業經理人形成的圈子。
  作者所謂的這種機製,其實就是職業經理人需要"市場化",商業智慧的"市場化"。
  歷經改革開放三十年,職業經理人的圈子正在形成,職業經理人、商業智慧市場化的機製也正在形成。唐駿是職業經理人中的典型代表,他的故事與經歷又正推動着職業經理人、商業智慧市場化機製的形成。今年4月,其10億元轉會新華都, 是中國經濟發展史上的里程碑事件,將推動商業智慧市場化。作者之所以選擇唐駿作為解讀中國職業經理人的樣板,正是由於其典型意義。
  有關商業智慧市場化,韋伯早有論述。他認為,沒有企業傢階層就沒有資本主義的發展。在這裏韋伯所謂的企業傢階層,不僅指創業者,也包括自由流動的職業經理人,是與資本傢相對應的概念。歷經改革開放三十年,我們對於資本傢與企業傢往往混為一談,不作明白的區分。
  馬剋思曾強調:"雇傭勞動"是"理解資本主義的軸心"。 認為"新教倫理"産生資本主義的韋伯也強調理性地雇傭和組織"自由勞動力"是資本主義的突出特徵。這裏的雇傭勞動不僅僅衹雇傭工人,也包括高級管理人才的使用。隨着技術的發展,管理復雜度的提高,分工越來越細化,高級管理人才的使用越來越重要。
  黃仁宇與李約瑟在共同撰寫的《中國科技史》中提到,形成"資本主義"的三個主要條件是:(1)信貸關係的拓展;(2)專業經理人員的使用;(3)各種有利於資本主義管理技術的社會共享。專業經理人員的使用、資本主義管理技術的共享都需要職業經理人制度的形成。
  正是專業的職業經理人階層的出現,使西方出現了一批世界級的大公司。世界級的大公司意味着更復雜的産品、技術、物流和市場品牌運作,這需要有很好的管理體係來控製,公司本身也必須是一個學習型組織。有能力支配這樣的管理體係的人,有能力領導這樣的學習型公司的人,應該是職業經理人。
首頁>> >> 商界精英>> 侯繼勇 Hou Jiyong   中國 China   現代中國